[小学作文]写作指导示范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指导示范课

羊刚

师:各位好,各位辛苦。

我们先轻松一点,做个游戏。看幅漫画《争执的调解人》(课件出现前四幅漫画)

你认为故事情节会怎样发展?为什么?

生1:他两个大人会打起来,两个小孩子一起玩。

师:为什么?

生1:两小无猜嘛。反正小孩子不记仇

师:看看德国漫画家怎么画的。

(课件出示最后两幅画面:两个大人在拳来脚往,两个小孩子在一旁做起游戏)师:接下来我们猜猜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

出示:两年前,父亲与读高中的儿子一起去买手机,父亲注重手机的功能,儿子注重手机的款式,两人发生了争执。两年后,儿子考上了大学,父子又一起去买手机。师:结果怎么样呢?这次要同学们写一写了。不过表达一定要清楚点。像刚才同学的“两小无猜”就需要解释了。

学生续写。

师:写好了没有?话筒传吧。

生2:父亲注重手机的款式,儿子注重功能。

师:为什么?

生2:儿子成熟了,父亲落伍了。

生3:父子都注重手机的功能。像前面的同学说的,儿子长大了,……

师:解不通了吗?(稍停)我刚才看了一下,有几种说法。一种跟你的一样。

另一种是……

生4(接下去):又倒过来了。

出示PPT:这一回颠倒过来,儿子注重手机的功能,父亲却注重手机的款式。师:反正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正在发生着,或有可能发生。

师:下面注意了。请就这件事,写一篇议论文。怎么办呀?

生(好几个):写呗。

师:这个作文题,与以往写的作文题比,有什么不同?

生5:主题不同。

师:这一回比较开放了。

生6:这一回主题可以自己提取。用自己的所长写自己的观点。

出示ppt:你觉得这个题目跟我们平时的作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师:平时话题作文练不练?这里有话题吗?

生:哦。没有话题。规定了文体。

师:高二现在应该练什么?

生:议论文。

师:假如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好这篇作文,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生7:立意较困难。

生8:深化比较难。

生9:论点确定比较难。

生10: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生11:把握时间对我来说很难。

师:想速度更快一点。

生12:得出一个话题比较难。

师:呵呵,好的。

师:我就认为大概有这么一些问题。写作不怕的人大概是没有的。

一是这个事件我到底怎么看?

二是“就这件事”,怎么扣住这个题?

三是立意怎么提高?光劝架写成文章是不行的。

现在我们就重点探讨这三个问题。

(一)怎么快速想清楚事件的性质和意义?

化繁为间。利用直感,对这件事作出一个基本判断。(否定或肯定或部分肯定部分否定)

确认事实:父子俩第一次买手机意见不一致。

父子俩第二次买手机双方都改变了立场,但意见还是对立。

师:你认为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都为对方着想。

师:真的吗?

生:那倒不一样。

生1:双方没有沟通,没有互相理解。

师:是一个不幸事件

还有可能就是人间喜剧。

最简单的立意就是明确态度嘛,是不是?

这样想一想是不是快一点?

(二)怎样扣住“就这件事”的要求来写?

师:然后我们看看范文怎么写?课文怎么写?

师:我们课文里有没有范文。看文言文怎么写的?

六国论怎么写?

回顾经典课文:〔宋代〕苏洵《六国论》

师:会背吗?

生齐背。

师:第二段是顺着什么观点来说的?

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三段呢?

生:不赂者以赂者丧。

师:他是不是始终扣住这个事件来写的?

最后呢?

生(七嘴八舌,大意是):回到宋朝的事情上去了。

师:所以我们刚才的简单思维是很有用的。

回顾经典课文:〔宋代〕欧阳修《伶官传序》

开头: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结尾:

学生朗读幻灯上的文字。

师:红字写的是事,黑字是对这件事的议论。这样就绝对不会离题,是不是?我肯定是就这件事论事的。

(三)怎么避免议论拘泥于这一事件?

师:我就这件事来写,但写不出深度,怎么办呢?

生(好几个):延伸出去。

生(穿黄衣):引伸出去,生发一点。说得有哲理一点。

师:我们看范文。《六国论》一二三段就是论六国,但最后两段,论的不仅仅是六国,而是指谁啊?

生:宋。

我们来看:上面六国是个别事件,下面宋朝是个别事件。

师:六国是历史上的事,宋朝是现实的事。

师:我们再看《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啊,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啊,岂非人事哉”说的是普遍道理,然后举个别事例加以证明。

师:评价一个事情,先说它的个别性,再说它的普遍意义。

ppt出示:借这件事可谈哪些话题?

生:沟通、时代发展、消费观念、亲情、知识

师:还有吗?

师:我这里有个同学,是这样说的。可以谈商品,要么功能好,要么款式新。要是有一个商品,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不就父子俩都没意见了吗?

一些学生点头略示赞同之意,但有许多学生不以为然。

师:这些东西你谈得清么?

生:有些谈不清。

师:现在我说一个,看行不行?

ppt出示:变和不变

生:可以。

练习:“就这件事”,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几个句子。可采用下列句式:变的是(),不变的是()

变的是(),不变的是()

变的是(),不变的是()

学生写,教师巡视。

师:不要一下子就想写得很好。可以先写一点,再慢慢修改。

生1:变的是(意见),不变的是(亲情)

生2:变的是(观念),不变的是(人)

生3:变的是(观点),不变的是(争执)

师:变的是立场,不变的是观念

生4:变的是(一件事),不变的是(两颗心)

生5:变的是(父子的选择),不变的是(手机的款式)大笑

生6:变的是(观念),不变的是(亲情)

生7:变的是(表达亲情的方式),不变的是(对对方的关心)

生8:变的是(对手机的选择),不变的是(父子不同的意见)

师:这样说可是可以,只是我们好不容易跳出手机这件事,又得回来。

外面音乐声响起来了,意味着下课时间到了。

师:这样的事都可以谈出“变与不变”,或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那么其他的事情也可以引到这上面去。

师:今天写没时间了,我们同学评点评点。

师发下资料——学生习作《温暖的手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