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2)
第十三章第二节全反射
第二节 全反射 [学习目标] 1.理解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了解“疏”与“密”是相对的. 2.理解光的全反射,会利用全反射解释有关现象. 3.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4.了解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一、全反射(阅读教材P 48~P 50)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我们把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2.全反射(1)定义: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这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3)临界角C 和折射率n 的关系式:sin C =1n. 拓展延伸►———————————————————(解疑难)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绝对的意义.例如:水晶(n =1.55)对玻璃(n =1.5)是光密介质,而对金刚石(n =2.427)来说,就是光疏介质.同一种介质到底是光疏介质还是光密介质,是不确定的.2.光若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反之,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光疏和光密是从介质的光学特征来说,并不是指它的密度大小.例如,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但酒精和水相比,酒精是光密介质.4.由v =c n可知,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光疏介质中要小. 5.一般情况下,光由一种介质到达另一种介质时,光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即光的能量有一部分反射回原介质中,而另一部分则进入其他介质中.发生全反射时,光的能量全部反射回原介质中.1.(1)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水是光密介质.( )(2)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3)光从玻璃射入水中时一定发生全反射.( )(4)水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亮,就是因为光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在界面发生了全反射.( ) 提示:(1)× (2)× (3)× (4)√二、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阅读教材P 50~P 52)1.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为全反射棱镜.它比平面镜的反射率高,失真小.2.当光在玻璃棒内传播时,如果从玻璃射向空气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会发生全反射,于是光在玻璃内沿着锯齿形路线传播.3.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它的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能力强等. 拓展延伸►———————————————————(解疑难)1.全反射棱镜利用光的全反射改变光的方向,如图所示(甲图中光的方向改变90°,乙图中光的方向改变180°).2.当光导纤维的折射率为多少时,就可以使以任意角度入射的光都能发生全反射?设光导纤维的折射率为n ,当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为θ1时,进入端面的折射光线传到侧面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如图所示.则有:sin C =1n ,n =sin θ1sin θ2,C +θ2=90°,由以上各式可得sin θ1=n 2-1.由图可知:当θ1增大时,θ2增大,而从纤维射向空气中的光线的入射角θ减小.当θ1=90°时,若θ=C ,则所有进入纤维中的光线都能发生全反射,即有sin 90°=n 2-1,解得n = 2.故当光导纤维的折射率为2时,就可以使以任意角度入射的光都能发生全反射.2.(1)截面是三角形的棱镜是全反射棱镜.( )(2)光在光纤中传播时,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3)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容量大.( )提示:(1)× (2)√ (3)√。
第二节 光的反射
试一试 做一做
有时,黑板会“晃” 一些同学的眼睛,请
你画出光路图,并给出改善的建议。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应用
1、“反光”现象属于镜面反射。
2、能从各个方位看见不同物体属于 漫反射。
小 结
光的反射定律
知识方面: 反射时光路可逆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科学方法的体验: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实验 验证 猜想假设
得出结论
反馈练习
1.已知图中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 N O
2.如图所示:反射角等 60 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 于____ 线的夹角是120 ____度。
步骤:1、根据已知条件作图如甲。
2、画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 ,即法线ON(如图乙) 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垂直,画出镜面 。(如图丙)
练习、画出下图的反射光线
60O
练习二、画出下图的入射光线
光的反射应用
一、潜望镜
二、自行车尾灯
三、探究光路可逆
探究: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会怎样出射?
o
你的猜想:„„ 进行探究,现象是:„„ 结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0 3.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角等于_____ 度此时 相反 。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方向_______
4.在暗室的桌子上铺,从侧 面看去 ( ) B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激光笔
入射光
入 射 角 纸板
第二节__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 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作用后被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 迅速停止作用 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
ks5u精品课件
归纳: 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与突触传递的区别
神经纤维
方向:
方式:
突
触
可以双向传导 只能单向传递 局部电流
化学信号
速度:
实质:
快
ks5u精品课件
大大提高 大脑皮层 人和动物 适应复杂 的环境的 能力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ks5u精品课件
兴奋 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
单向的
ks5u精品课件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传入神经:将兴奋从外 周传向中枢 神经中枢:分析与综合 传出神经:将兴奋从中
枢传向外周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
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ks5u精品课件
(二)反射弧的构成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如何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如何通过脊蛙实验证明反射弧五部分结构缺一不可?
ks5u精品课件
• 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 传入神经 • 根据突触的结构判断 • 切断实验法 • 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效的刺激; 完整的反射弧
•
ks5u精品课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地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 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 性的反应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一朝被蛇 咬十年怕井绳
眨眼反射,膝跳反射
ks5u精品课件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2019-2020沪科版生物必修3第1单元 第3章 第2、3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二、三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1.反射弧的构成与反射中枢 (1)反射弧的构成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③反射的一般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
(2)反射中枢 ①反射中枢的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
②反射中枢的组成ⅰ.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ⅱ.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ⅲ.具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2.突触和突触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4)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方法①早期方法ⅰ.研究患脑血栓、脑肿瘤和脑损伤的病人的一些表现。
ⅱ.在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下,用轻触或冷、热刺激开颅病人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通过病人表述的感觉或感受等所做出的判断得出。
②现在方法电生理技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造影成像技术(PET)。
(2)人脑高级功能的皮层定位①概念人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的两个半球,其中大脑皮层的功能最为强大,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都分别由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完成。
第二节 条件反射理论
第二节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进化上最高级、最年轻的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形式。
如果说无条件反射是某种有机体全体成员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天生的反应,那么条件反射则是有机体后天获得的,是有机体个体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
条件反射主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分,对高等动物和人来说主要是由大脑两半球皮层实现的。
无条件反射主要是由皮层下神经组织实现的。
自然巴甫洛夫并没有排除皮层下有形成条件反射的可能。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是密切联系、协同工作着的。
无条件反射不仅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而且也是遗传下来的先辈经验的集中表现,即遗传记忆的表现。
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俄国的伊万M.谢切若夫(1829~1904),他是第一位在行为研究中以严谨的实验来取代哲学遐想和偶然观察的学者。
伊万P.巴甫洛夫(1849~1936)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巴甫洛夫提出的关于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作用于感受器的外界刺激发生规律性反应的学说。
它是巴甫洛夫学说的核心内容。
巴甫洛夫从反射学的原则出发,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反射。
他把反射区分为两大类,即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外界动因与有机体对它的回答活动之间的固定联系称之为无条件反射,它们之间的暂时联系称为条件反射。
所以称为条件反射,是由于这种反射的建立和消退依条件为转移。
此外,巴甫洛夫还认为,条件反射是对动物有机体的发展起作用的机制之一,个体后天获得的反射可能转化为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相对作用在动物历史发展过程中变化着。
在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中,天生的神经活动形式比习得的神经活动形式占优势。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习得的神经活动形式的比重逐渐增大,成为主导的活动形式。
而且习得的神经活动形式,条件反射也日益复杂化、完善化,成为有机体更加完善、主动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工具。
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统一,也就是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的适应和平衡,是巴甫洛夫的主导思想。
随着动物在进化阶梯上的上升,它所面临的生活条件日益复杂多变。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二节光的反射学习课题:光的反射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2.会设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过程、动手进行实验、完成探究报告3.知道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分类4.知道反射时光路可逆5.知道能够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知识点(一)光的反射想想议议:为什么在湖面上看到水面波光粼粼的?发光的物体我们可以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够看到?总结:光遇到桌面、水面以及其他物质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实验探究: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光的反射的基本概念(1)入射光线(2)反射光线(3)法线(4)入射角:(5)反射角:实验器材白纸板,激光灯,、注意事项:运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看清楚题目要求只画光线还是需要标入射角或反射角。
2、先作法线,注意标上垂直符号。
(法线采用虚线)3、要用直尺、铅笔作图。
思考: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平面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应如何画?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随堂练习1.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则入射角是,反射角是。
如果使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反射光线将。
2.如果入射角为30°,现在移动光线使入射角增加5°,则反射角为,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3.如果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要想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60°,则入射角应减小。
4.如图所示,一束光照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30°。
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
5.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束与镜面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知识点(二)光路的可逆性想想议议:如果你在镜子里看到了别人,别人能看到你吗?在上面实验中,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
第二册4、2反射活动
第二册 4、2反射活动第二节反射活动反射活动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
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方法反射活动不是人类特有的神经活动方式。
因此教材在介绍反射现象时也例举了一些动物的反射活动。
由于反射活动的过程及反射弧的结构比较抽象,而反射活动本身又是可见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从表象推测和分析其发生的机理。
在学习反射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实验分析的能力本课的教学活动宜从观察反射活动开始,先使学生从表象接受“反射”的概念。
进而通过实验演示和分析,使学生思考反射活动的发生机理和物质基础。
通过实验观察、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逻辑推理、自学讨论等方式,了解反射活动的过程和实质。
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实例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反射弧及其构成;了解反射活动的发生过程。
(二)技能目标1.培养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
2.初步体验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利用一般原理分析实际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进一步体验生命活动的物质性。
2.体验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3.激发对科学实验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反射的概念和意义;反射弧的涵义和构成。
2.教学难点:反射弧的构成;反射活动中信息的传导。
三、教学准备青蛙2只;剪刀、镊子、探针、小钩、线、铁架台、滤纸、纱布、0.5%的硫酸溶液、清水、培养皿。
马陆、蜘蛛、乌龟等小动物。
反射弧模式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手电筒(学生自带)。
四、教学过程:(一)观察与体验反射现象我们知道,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的调节机构。
它是如何调节人体活动的呢?活动一:以同桌两同学为单位,用手电筒照对方眼睛,仔细观察瞳孔变化。
活动二:以同桌两同学为单位,在教师的示范下,做膝跳反射实验。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1单元 第3章 第2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必修3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第1单元第3章第2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必修3一、选择题1.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 D.树突【解析】根据题目信息“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推断它的作用部位为突触间隙。
【答案】 C2.(2012·上海六校联考)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
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冲动会达到效应器B.冲动会达到脑部C.冲动会达到Y处的感受器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解析】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构成了效应器。
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兴奋能够传到Y处的效应器,也能传到Z,但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不能传到脑部。
Z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 A3.(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正常机体内,兴奋从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单向传导;由图示知d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突触(即结构c)处的传递速度慢于神经纤维(即结构b)上的传导速度;Ⅱ为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 A4.(2012·济南检测)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课件
观察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 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思考并回答课堂上的思考题, 加深对光的反射和相关知识点 的理解。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镜面对称。
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80%
梳妆镜
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可以观察 自己的仪容。
100%
舞蹈房的镜子
舞蹈演员通过平面镜观察自己的 舞姿和动作。
80%
潜望镜
潜艇或坦克上用于观察的装置, 利用两个平面镜改变光路,从而 可以在水下或隐蔽处观察敌情。
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规律
凹面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位于凹面镜的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 物体位于凹面镜的焦点和顶点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体位于凹面镜的顶点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 居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 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入射角;反之,折 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 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此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都等于0°。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
在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增大时 ,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01
02
03
04
搭建实验装置
将平面镜固定在支架上,调整 至合适高度和角度,以便观察 。
观察并记录
在平面镜前方放置一个物体, 观察镜子中的像,并记录像的 位置、大小和形状。
改变物体位置
移动物体到不同位置,重复观 察并记录像的变化情况。
光源实验
使用光源照射平面镜,观察反 射光线的路径和特点。
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 距和2倍焦距之间,应用是照 相机。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单元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归纳总结] 1.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划分
2.语言中枢及其受损后的症状
、书写、听懂别人谈话,但看不懂文字 V区
的含义
【答案】 A
2.下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
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导学号:07950020】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病人有感觉,说明神 经冲动能传到大脑,说明①②④没有阻断,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 手,说明麻醉剂阻断的位置是③。
【解析】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 反应,如肌肉收缩等。A 正确;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二者不一定在同一地方,B 错误;神经中枢经传出 神经元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C 错误;神经中枢可位于 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只有一些低级中枢位于脊髓,D 错误。
【答案】 C
3.(2016·全国甲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 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 “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 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化学信号。
【答案】 B
2.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解析】 读图可知神经递质是从①(突触前膜)处释放的,A 正确;兴奋传 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线粒体),B 正确;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只能是单向传递, C 项错误;由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构成突触,D 正确。
生物课件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1、突触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
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 或树突膜)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 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会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 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 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 到另一个神经元。
轴突
线粒体 (提供能量)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前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 突触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突触后膜
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小体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内含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过程:
突触的类型:
轴突 —— 树突
兴奋 传递 方向
轴突 —— 细胞体
例: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突触传递的特点
• 1、单向传递 • 2、突触延搁 • 3、总和 •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 5、易疲劳性
信号 形式
传导 速度
传导 方向
电信号 快
双向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慢 单向
随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D ) A.食虫鸟见到黄蜂不敢吃 B.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 C.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热烈的掌声 D.实验中离体的腓肠肌连一段坐骨神经。用电来刺激坐骨 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3)神经元的分类: 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神经冲动从外周传到神经中枢。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到外周。 ③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在传入和传出两种神经元之间起 联系作用,位于脑和脊髓内。
2.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
后天获得
[题组冲关]
1.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
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 a 到 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解析: C 由图和题干可知,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传入神 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 a 到 d 没 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 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导,c 处可 检测到神经递质。 答案: C
a点先兴奋,a点变为内正外 负,而b点仍为内负外正,形 成电位差,当兴奋传到b点时, a点已恢复为静息电位,最后 如图4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与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刺激 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 维上的传导速度。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是 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为 或 ,兴奋传导方向只能从左 到右单向传导。
[思考探究] (1)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都是反射吗?
提示:不全是。只有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才是反射。
(2)运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就是效应器吗? 提示: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叩击膝盖下方的肌腱,就一定会出现膝跳反射吗? 提示:不一定。大脑皮层上的运动中枢可控制脊髓中的膝 跳反射中枢。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1.3.2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一、非标准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方向及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在神经纤维的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C.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传递的D.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解析:在神经纤维的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B2.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解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而突触是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构成的,所以选C,即一个神经元树突处的兴奋,传至细胞体或轴突,再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答案:C3.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示意图,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③构成突触B.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C.神经递质由①以外排的方式释放D.兴奋传递所需能量主要由④提供解析:据图可知,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后膜,它们共同构成突触。
神经递质只能由①以外排方式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决定兴奋只能由①传递到③,而不能反过来传递。
答案:B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答案:A5.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②突触前膜、④突触后膜、⑤突触间隙共同组成突触结构;①突触小泡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③作用于④,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二节光的反射【知识要点】知识点1、光的发射定律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典例解析】例题.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答案】(1)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OA;可逆;(3)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难度:简单【解析】试题分析:(1)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2)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变为相反方向,由图可知,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还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解:(1)不合理.实验有偶然性,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在白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是因为纸板OB面和反射光线以及法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 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OA;可逆;(3)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考点】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知识点2、分类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
不属于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缩________(
(2)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 ___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 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
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 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脑
神经末梢
细胞体
神经纤维 髓鞘 树突 轴突 突起
周围神 经系统
基本:神经元 单位
结构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一、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 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发 生的规律性反应。 2、种类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递,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只有反射弧结构完整才能完 成反射活动,任何一个组成结构被破坏,反射活动就不能进 行;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必须有神经递质的参与。
3.(2012· 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解析] 选 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
2、分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定义
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 在生活中通过训练逐渐 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引起刺激 具体事物具体刺激引起的 信号刺激引发的反应 反应 (如声音、光、文字等) 反射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存在时间 神经联络是终生的、固定 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 的 消退
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 )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知识依托]
①兴奋经突触传递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
合,释放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神经元兴奋 或抑制。②由于Ca2+的作用,突触小泡会迅速向突触前膜靠 近,释放出神经递质。
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
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神经细胞K
+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
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4.(2012· 上海高考)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
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
只能是单向的。
三、反射中枢——反射弧的核心
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内,是参与某 一反射的神经元群及其突触联系的综合体。 1、作用: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归 纳以及整理。 2、分类: 两元反射弧(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三元反射弧(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多元反射弧(大多数反射的反射弧)
两元反射弧
神经纤维上以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形式进行传
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 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释放神经
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
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 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 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若 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 上________(填“有”或“无”)膜 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解析] 选 A 由题可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
+的通透性后,大量Ca2+在极短的时间内消除前膜内的负电
荷,突触小泡快速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加快了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故A项正确。
5.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
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三元反射弧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反射中枢中中间神经元越多,突触联 系越复杂,由这样的神经中枢控制的 反射活动就越复杂。 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反射才能完成,反 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破坏,都将导致反射 不能完成。
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D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 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到刺激时, 膜内外的电位为外负内正 C.②的结构决定了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 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
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2.(2012· 全国卷)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解析] 选 B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只能进行单向传
1.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
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二、突触和突触传递
二、突触和突触传递
1、突触传递的方向 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或树突、肌肉细胞。
2、信号的变化过程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地传递
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损。
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
数量 意义
举例
数量有限
数量无限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 复杂环境的能力
眨眼反射、吮吸反射、膝 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跳反射 红灯停绿灯行
3、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考与讨论:
1、当感受器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 不能 2、当传入神经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 感受器
2、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 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B
A.人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1.(2012· 山东高考)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
3、当神经中枢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 感受器、传入神经 4、当传出神经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 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5、当效应器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3、结构基础——反射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