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3.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3.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光的反射的定义,掌握光的反射的基本现象,如平面镜成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等。

2. 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反射的应用:了解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反射现象,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2.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了解反射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光的反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平面镜、光线演示器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现象。

2. 讲解:讲解光的反射的定义和基本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光的反射定律。

4. 讲解:讲解光的反射定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5. 应用:讲解反射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光的反射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三章光的反射第二节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 光的反射现象2. 光的反射定律3. 反射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一下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光的反射现象是指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等。

2. 题目:请简述一下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光的反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反射面上的夹角相等,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019-2020沪科版生物必修3第1单元 第3章 第2、3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2019-2020沪科版生物必修3第1单元 第3章 第2、3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二、三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1.反射弧的构成与反射中枢 (1)反射弧的构成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③反射的一般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

(2)反射中枢 ①反射中枢的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

②反射中枢的组成ⅰ.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ⅱ.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ⅲ.具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2.突触和突触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4)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方法①早期方法ⅰ.研究患脑血栓、脑肿瘤和脑损伤的病人的一些表现。

ⅱ.在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下,用轻触或冷、热刺激开颅病人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通过病人表述的感觉或感受等所做出的判断得出。

②现在方法电生理技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造影成像技术(PET)。

(2)人脑高级功能的皮层定位①概念人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的两个半球,其中大脑皮层的功能最为强大,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都分别由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完成。

反射的原理

反射的原理

反射的原理
反射的原理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反射活动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单向传播、中枢延搁和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根据反射的种类,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因此具有先天性。

非条件反射是直接刺激感受器而引起的,通过大脑皮质下各中枢完成的反射。

例如,初生婴儿嘴唇碰到奶头就会吮奶,人进食时,口舌黏膜遇到食物,会引起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的,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形成的。

条件反射是脑的一项高级调节功能,它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总之,反射是实现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3..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时作业 图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3..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时作业 图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40分钟100分)一、基础全面练(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5·泰安模拟)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纤维,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刺激传出神经纤维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可称为反射D.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选A。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刺激同一反射弧的不同部位,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二者一般不属于同一组织或器官;反射要满足反射弧完整和刺激达到一定的值两个条件;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

2.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解析】选B。

针刺双脚的反应和膝跳反射的完成途径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反射才能完成;能否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听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是否受损有关;血细胞的数量多少与神经中枢无关。

3.(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题指南】关键知识:神经元上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兴奋(神经冲动)的产生、传递。

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很弱则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那么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不会被释放出来,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故B正确;兴奋(神经冲动)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故兴奋(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是K+的外流。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1单元 第3章 第2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必修3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1单元 第3章 第2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必修3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第1单元第3章第2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必修3一、选择题1.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 D.树突【解析】根据题目信息“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推断它的作用部位为突触间隙。

【答案】 C2.(2012·上海六校联考)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

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冲动会达到效应器B.冲动会达到脑部C.冲动会达到Y处的感受器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解析】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构成了效应器。

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兴奋能够传到Y处的效应器,也能传到Z,但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不能传到脑部。

Z处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 A3.(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正常机体内,兴奋从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单向传导;由图示知d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突触(即结构c)处的传递速度慢于神经纤维(即结构b)上的传导速度;Ⅱ为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 A4.(2012·济南检测)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

3.2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时,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射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2)讨论法:在实验和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交流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技能。
-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例题3:
题目:一个入射光线与法线成45度角,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求反射角和折射角。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光的反射定律”知识点和技能。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光的反射定律”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技能。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学 方
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蛋白 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对
当 堂


设 计
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 兴奋或抑制。
基 达

课 前
4.单向传递的原因
自 主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 突触小泡
中,只能由
课 时



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 业
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菜单
演示结束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动 探


1.反射弧的组成及
学 方 案
1.理解反射弧的构成。 功能。(重点)
当 堂 双
设 计
2.掌握突触和突触传递。 2.突触和兴奋的传
基 达 标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本节内容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突触的 结构及突触传递、神经中枢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是生命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特别是



案 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在高考中考查频度较高。 双




●教法指导


前 自



方 案
1.人体内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有什么不同?
堂 双



【提示】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单元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单元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归纳总结] 1.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划分
2.语言中枢及其受损后的症状
、书写、听懂别人谈话,但看不懂文字 V区
的含义
【答案】 A
2.下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
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导学号:07950020】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病人有感觉,说明神 经冲动能传到大脑,说明①②④没有阻断,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 手,说明麻醉剂阻断的位置是③。
【解析】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 反应,如肌肉收缩等。A 正确;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二者不一定在同一地方,B 错误;神经中枢经传出 神经元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C 错误;神经中枢可位于 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只有一些低级中枢位于脊髓,D 错误。
【答案】 C
3.(2016·全国甲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 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 “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 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化学信号。
【答案】 B
2.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解析】 读图可知神经递质是从①(突触前膜)处释放的,A 正确;兴奋传 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线粒体),B 正确;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只能是单向传递, C 项错误;由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构成突触,D 正确。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反射活动是光线遇到边界面上的一种现象,它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过程。

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边界时,根据边界的性质和入射光线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反射现象,包括反射和折射。

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线遇到边界面后发生反向传播的现象。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定律:1.第一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根据光线在边界面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入射角是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

根据实验和观察结果可以得出,入射光线与法线夹角越大,反射角也越大。

2.第二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反射过程中,除了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即反射平面。

这个规律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例如将一面镜子竖直放置,观察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3.第三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有相同的垂直方向。

根据观察和实验证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角度关系有一个特殊的规律,即它们的垂直方向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都垂直于边界面。

这个规律可以用来确定反射光线的方向,特别是当反射光线的角度接近90度时,可以认为反射光线与边界面垂直。

根据这些基本原理,可以推导出反射现象的一些特性。

例如,在光线从一个介质向另一个介质传播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内反射,即所有的光线都被反射回来而没有折射出去。

这一现象在光纤通信中有广泛的应用。

另外,反射现象还可以用来构建反射镜、凹面镜、平面镜等光学工具。

总之,反射活动是光线遇到边界面时发生的一种现象,它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有相同的垂直方向等基本原理。

通过研究和应用反射现象,可以探索光的传播规律和构建各种光学器件。

生物课件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生物课件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图二
1、突触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
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 或树突膜)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 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会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 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 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 到另一个神经元。
轴突
线粒体 (提供能量)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前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 突触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突触后膜
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小体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内含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过程:
突触的类型:
轴突 —— 树突
兴奋 传递 方向
轴突 —— 细胞体
例: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突触传递的特点
• 1、单向传递 • 2、突触延搁 • 3、总和 •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 5、易疲劳性
信号 形式
传导 速度
传导 方向
电信号 快
双向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慢 单向
随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D ) A.食虫鸟见到黄蜂不敢吃 B.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 C.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热烈的掌声 D.实验中离体的腓肠肌连一段坐骨神经。用电来刺激坐骨 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1.3.2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1.3.2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后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一、非标准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方向及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在神经纤维的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C.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传递的D.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解析:在神经纤维的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B2.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解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而突触是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构成的,所以选C,即一个神经元树突处的兴奋,传至细胞体或轴突,再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答案:C3.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示意图,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③构成突触B.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C.神经递质由①以外排的方式释放D.兴奋传递所需能量主要由④提供解析:据图可知,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后膜,它们共同构成突触。

神经递质只能由①以外排方式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决定兴奋只能由①传递到③,而不能反过来传递。

答案:B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答案:A5.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②突触前膜、④突触后膜、⑤突触间隙共同组成突触结构;①突触小泡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③作用于④,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反射活动是指光线或波传播到分界面上发生反射的现象。

它是光的基本性质之一,也是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的基础。

在物理学和几何光学中,反射活动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应用。

反射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波的传播和折射:在介质之间传播的光波在遇到分界面时,根据折射定律可能会发生折射。

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2.波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入射光线和垂直于分界面的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入射角(θi),反射光线和垂直于分界面的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反射角(θr)。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有一个特定的关系:θi=θr。

3.波的方向和波速:反射中,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它们的方向都垂直于分界面。

与此同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折射时速度的变化导致了折射角的变化。

4.波的强度和能量:反射还涉及到光的强度和能量。

光的强度可以通过光的功率来量化,光的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些面积的光能量。

反射光线的强度取决于入射光线的强度和介质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解释一些常见反射现象的原因:1.镜子中的反射:镜子制作时背面涂上一层反射性很高的金属,当光线射入镜子时,发生反射而形成镜像。

这是因为金属背面的高反射率使光线发生反射,从而能够看到清晰的反射图像。

2.池塘中的反射:当光线射入水面时,一部分光线会发生反射,形成在水面上的镜像。

这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到水中发生折射,之后再从水到空气中时发生反射。

3.道路上的反射:在道路上行驶时,车辆的车灯照射到路面上,形成反射光。

这是因为道路表面的材料一般都有反射作用,将光线反射出去,增强了夜间行驶的能见度。

4.太阳光的反射:当太阳光射入玻璃窗时,一部分光线会发生反射,从而减弱室内的热量和光照。

这是因为窗户玻璃表面有一定的反射率,将光线反射到室外。

综上所述,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涉及波的传播和折射、入射角和反射角、波的方向和波速、波的强度和能量等方面。

第三章条件反射与学习知识讲解

第三章条件反射与学习知识讲解
惩罚:声音更大/挨揍(使你敲墙的反应)
思考:强化类型 • 正强化:食物
• 负强化:按压 杠杆(可以避 免电击)
• 隔壁寝室音响开得很响,以致于影响你休 息,你气的敲墙。若音响音量降下来,你 今后遇到这种事情还会敲墙;若你一敲声 音更大了,或你挨了一顿揍,你今后则不 太可能敲墙了。
反应:敲墙
负强化:声音变小(促使你敲墙反应再次 出现)
人类的条件反射影响情绪
• 恐怖症是情绪性条件反射的一个例证 • 可以用系统脱敏法来治疗习得恐惧、训
练动物玩杂技。 • 间接性条件反射式观察他人对某种刺激
的反应而形成的经典条件发射。 • 孩子忌口的习得、城市儿童怕蛇等动物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
一、什么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反应结果得到强化 基础上形成的学习。
• 观摩比赛录像 跳舞 系鞋带等 • 孩子通过观察学习习得了各种行为:攻
击、友善、粗鲁、优雅、遵守规则等
班杜拉经典实验
第一组:成年人用糖果和饮料奖励施暴者,并加以表扬 第二组:施暴者被人用杂志打头,并警告下不为例 第三组:施暴者的攻击行为没有任何结果
• 观察学习的结果:
A 学会某种新的反应; B 学会使用某种以前习得的反应; C 学会某种普遍适用的规则。
• 行为是自发的、有意识的,受行为结果 控制
• 强化——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发生的可能 性的任何事件。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
• 被强化的行为会再次发生。 • 学习理论的先驱桑代克称之为效果
率,即一个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大小是由这个反应所产生的效果决 定的。(踢售货机、拍打电视或电 脑显示器)
经典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应
条件反应
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前导学知识回顾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它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2.反射弧是完成_______________的结构基础。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形式传导,传导的方向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一致。

新知预习4.写出反射弧模式图中标号结构的名称5.突触的结构A._________突触 B._________C._________其他结构:D._________、E.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

6.反射中枢担负着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是整个反射弧的____________。

①二元反射弧:最简单,中枢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如_____反射的反射弧。

②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___________,如____反射的反射弧。

③具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________,反射中枢分析和综合能力就越强。

课中探究探究点一:反射弧的构成和反射中枢归纳提升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必须保证反射弧的五个环节完整,所以仅靠一个神经元是不能完成的,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1个感觉神经元和1个运动神经元)。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中的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是感受器受损,刺激传入神经,效应器也会有应答反应,但这不属于反射。

“吃糖感觉到甜”也不属于反射。

精讲精练【例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实现B.反射弧完整是反射发生的基本条件C.任何反射弧中都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D.反射中枢分析能力的强弱与参与的神经元数量多少无关【选项分析】:探究点二:突触和突触传递归纳提升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1)突触的类型:①轴突-胞体型②轴突-树突型③轴突—腺体型④轴突—肌肉型(2)神经递质:①类型:兴奋型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型递质(如多巴胺)。

②递质释放过程为外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由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识别。

(3)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

(4)突触传递的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兴奋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2.突触传递的特点:①单向传递: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突触延搁: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即需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③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突触间隙即组织细胞间隙,因此易受内环境理化因素变化的影响。

典例精析【例2】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 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 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A.b 点2 次,c 点1 次B.b 点1 次,c 点1 次C.b 点1 次,c 点2 次D.b 点2 次,c 点0 次【选项分析】:自我诊断1.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

所以,“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2.兴奋在下列传递过程中,不需要递质参与的是()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B.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腺体细胞D.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到同一个神经元的轴突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4.右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5.关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是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的B.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迅速分解C.在突触小体部分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课后练习一、基础题1.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①同一神经元的树突②其他神经元的树突③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④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⑤骨骼肌细胞⑥心肌细胞A.①③B.②④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2.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C.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D.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a、b和c处B.a、b、c和d处C.b、c、d、e和f处D.a、b、c、d、e和f处4.右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C.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D.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二、提高题5.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6.图甲表示反射弧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图甲中,兴奋在②处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在图甲中,兴奋在③处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C.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D.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偏转7、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8.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D.若ab=bd,如果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1次9、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反应刺激部位破坏前破坏后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②感受器和效应器③感受器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②或④或⑤ B. ②或③或④C.②或③或⑤D.①或②或⑤10.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

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

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

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的变化。

课前导学知识回顾1.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2.反射3.电信号(局部电流)双向膜内电流新知预习4.①感受器②传出神经③效应器④神经中枢5.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小体6.分析归纳整理核心①突触联系传出神经元的胞体膝跳②中间神经元缩手③越多课中探究探究点一:反射弧的构成和反射中枢例1:B探究点二:突触和突触传递例2:A自我诊断1.B 2.D 3.B 4.B 5.C课后练习1.D 2.C 3.C 4.D 5.A 6.D 7. D 8. C 9. C10.(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c、d、e(3)c、e(4)树突或胞体 3(5)双向的单向的神经递质总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11、解析:由图可知B为传入神经,A为感受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