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详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否,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生理: 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 → 面部红润
而有光泽 病理: 心的气血不足→面色淡白;
心的血脉瘀阻→面色青紫或晦暗
z 2、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苗” 舌 --- 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 z 生理: 心气通于舌→
舌能知五味,活动自如,舌体红活荣润。 z 病理: 心火上炎→舌生疮糜烂 心神失灵→舌强语謇
第二篇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三章 藏象
Theory of Viscera
浙江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
藏象学说概论F
z 藏象的基本概念 FF z 藏象学说的特点 F z 脏腑的分类及各类脏腑的生理特点 F
藏象
藏: z Zang,同脏,五脏 z Cang,贮藏 象:形象,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等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 理征象。 脏腑藏居于人体内部,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
肺失宣降
失于宣散
无汗,皮肤水肿
失于肃降
小便不利,水肿
3.朝百脉
z 朝百脉 ---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 于肺,经过肺的呼浊吸清,进行气体交换,然 后通过肺气宣降运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再通 过百脉输送全身。
z 两层含义:①气体交换; ②助心行血 z 病理:肺气壅塞→血脉瘀滞→心悸胸闷,唇青
舌紫等。
•
舌有瘀斑
舌尖深红
•
舌红
口舌生疮
z 3、在志为喜 生理: 心气血调和→喜乐有度 病理: 过喜→心气弛缓,心神涣散 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
z 4、在液为汗
汗--- 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汗孔 (玄府)排出的液体。
血汗同源,心主血脉,故“汗为心之液”
生理: 心神调控汗液的分泌和排泄。
心藏神功能失调
1.心主宰脏腑形窍功能失调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2.心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能异常
心病则心主宰 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异常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 甚至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睡、 意识朦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
(二)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 --- 血脉 华 --- 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
主一身之气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气的生成(宗气)
(1)主呼吸之气
——指肺是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地呼浊吸清, 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2)主一身之气 ——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
宗气的生成
吸入清气+水谷精微而成。
调节气机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z 1.脾主运化
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 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1)运化食物 (2)运化水液
(1)运化食物 食物
脾主运化
胃 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
B. 脾的转输
精微
全身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食物 功能失调
腹胀、食欲不振(纳呆)、 便溏或完谷不化、倦怠、消瘦
(二)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z 生理: 脾化生精气以养肌肉。
脾气健运→肌肉丰满壮实,四肢运动有力。 z 病理:
脾气虚→肌肉消瘦萎软,四肢失用。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生理:脾之精气通于口→ 食欲、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 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或口味甜腻,
异味;口唇淡白无华。
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维持肺有规律的呼吸运动)
正常: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异常:肺气不足 呼吸 气短促,懒言声低
2.通调水道
肺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宣发 外达皮毛,汗、呼气
脾胃 水谷
津液 脾
肺 肃降
肾(膀胱)
尿
液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 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 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肺肺为为娇娇脏脏
不耐寒热、易于受邪
肺肺与与秋秋气气相相应应 肺气旺于秋,秋季多见肺病(秋燥)
三、脾
z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F
z 脾与体、窍、志、 液的关系
附:脾的生理特性
概述
z 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 z 藏象中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是指西医解
剖学中的脾和胰,但其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又远非脾和胰所能概括。 z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治 疗
z 五液:汗、泪、涕、涎、唾
z 华——华彩、精华、外华
z 五华:爪、面、唇、毛、发
z 请思考:中医脏腑与西医之脏器有何联系和区别?
第一节 五 脏
一、心 z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 状 z 心与体、窍、志、 液的关系
概述
z 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 包裹。
z “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z 心与小肠相表里
脏腑
腑:胆、胃、 大肠、小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 髓、骨百度文库脉、 胆、女子胞
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腑 奇恒之腑
实体性,化生和 贮藏精气
管腔性,受盛和 传化水谷
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以五脏为中心整体观
z 主要表现 (1)脏与腑互为表里 (2)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一个整体 (3)五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与精神情志有
3.在志为思 z 生理:
脾气健旺→思维敏捷 z 病理:
思虑过度→脾气郁结,运化失常:不思饮 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
4.在液为涎 z 涎 ---为唾液中较稀薄的部分,有润泽口
腔,保护口腔粘膜的作用。 z 生理: 脾气和调→口腔润泽、吞咽顺畅 。 z 病理:脾气不和(不摄→涎液化生异常增多
→口角流涎 脾精不足→涎液化生减少→口干舌燥
疏泄正常
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活动和调。
疏泄不及 (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
疏泄太过
(肝气上逆)
闷闷不乐 悲忧欲哭 胸胁少腹乳房胀痛 甚则刺痛
头目胀痛 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 吐血 咯血 甚则卒中
(2)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血、津液运行正常
肝失疏泄
胸胁、少腹胀痛(肝气郁结)或 胸胁刺痛或为癥积(瘀血)或梅 核气(痰),臌胀(水饮)
密切联系 (4)机体内外环境协调平衡
五脏与体、窍、志、液 整
体
z 体——形体、躯体
观
z 五体:皮、肉、筋、骨、脉 z 官窍——五官九窍,窍指孔窍、苗窍
的 体 现
z 五官:口、目、鼻、舌、耳
,
z 九窍:双目、鼻孔、耳孔、口、二阴 z 志——神志、情志
用 于 诊
z 五志:怒、喜、思、悲、恐
断
z 液——分泌液
有征象表现于外部。“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z 张景岳:“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 于外,故曰藏象。” “藏象”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活动 的独特方法(黑箱理论,信息论方法), 藏象学说是中医独特的生理学说。
脏腑的内容
z 藏 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 病理现象。
z 脏 腑—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 脾肺肾
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利水)
(3)促进脾胃运化
肝主疏泄 前提
脾胃运化 (脾升胃降)
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
肝失疏泄
脾 胃
木不疏土
A.头晕目眩 B.飧泄 (肝脾不和)
A.嗳气,呃逆, 恶心呕吐 B.脘腹胀痛 C.便秘 (肝胃不和)
疏肝健脾和胃
(4)有利于胆汁的分泌排泄
附:脾的生理特性
脾脾气气主主升升
脾之气机运动形式以升为要
脾脾喜喜燥燥恶恶湿湿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得阳始运, 且对湿邪有特殊易感性
脾脾气气与与长长夏夏相相应应
脾气旺于长夏,脾的生理功能活动 与长夏的阴阳变化相互通应
四、肝
z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FF z 肝与体、窍、志、液的
关系 附:肝的生理特性
概述
•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刚脏”
肺主治节
z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 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作用。 体现四个方面:
1)完成内外气体交换(肺司呼吸) 2)保持全身气机调畅(调节气机) 3)共同完成血液的输送(助心行血) 4)调节水液代谢(通过宣降、通调水道)
肺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起着治理和 调节的作用。
(二)肺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2)运化水液 ——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清 营养全身各脏腑
摄入 水液
脾运化 多余水液
肺宣发
排汗
肾气化 排尿
运化水液功 能失调
浮肿
湿、痰、饮、水肿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虚生湿、脾虚水肿、脾为生痰之源
2.脾主升清
——升清是脾气的运化特点, 故脾气以升为顺。“脾气主升”
A.升输清气:将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 升清 头目,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z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 --- 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生理: (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病理: 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 毫毛枯萎。
z 2、在窍为鼻 鼻 --- 司嗅觉、通气。 生理:肺之精气上通于鼻→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病理:肺失宣肃→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z 指心气具有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 行,从而保证全身组织得到血液濡养的 作用
血
心气
脉
全 身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 条件
脉道 通利
心心气气 充充沛沛
血液 充盈
血脉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脉象
胸部的感觉
1.面色红润 2.舌色淡红滋润有 光泽 3.脉象和缓而有力 4.胸部感觉舒畅
病理:
心气不足:心悸、自汗
心阴不足:盗汗
心阳暴脱
大(冷)汗淋漓
附:心的生理特性
心心为为阳阳脏脏
喜动恶热,心之阳气推动血液 循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心心气气与与夏夏气气相相应应 心与夏季、南方、热、火、苦味、
赤色等有内在联系,处于同一系统中
二、肺
z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z 肺与体、窍、志、液的
关系 附:肺的生理特性
诊脉
z 颈侧部(人迎脉) z 腕部(寸口脉)——最常用 z 足背部(趺阳脉)
另外,左乳下称为“虚里”,触诊虚里 有助于对心脏病变的诊断。
• 心主血脉
功能异常
•
心气虚——推动无力——心脉瘀阻 心血虚——血脉空虚——心失所养
2.藏神
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是指心具有主司全身脏腑体窍等组织的 生理活动和精神情志等心理活动的作用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3、肺在志为悲忧
悲、忧
伤肺(耗伤肺气)
肺气不足
胸闷 气短
肺失宣降 肺气虚
易产生悲忧情绪变化 (对外耒情绪刺激耐受下降)
z 4、在液为涕 涕 --- 鼻粘膜的分泌液。 生理:肺之精气化涕,润泽鼻腔。 病理: 肺阴不足→鼻干 肺寒→鼻流清涕 肺热→鼻流黄浊涕
附:肺的生理特性
肺肺为为华华盖盖
对五脏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 统领一身之气的高度概括
心藏神的理论依据
一、整体观念,五脏藏神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二、心是神志活动产生的主要场所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三、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通过主血脉而起到主神志的作用
生理方面
心藏神功能正常
精神饱满、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方面
心本身阴阳气 血失调、火热、 痰饮、瘀血等 病理因素
概述
z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 又称“华盖”。“娇脏”
肺的运动形式 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的作用。
z 宣发与肃降
宣 发
肺气
A.呼出体内的浊气 B.将津液上输头面 诸窍,外达皮毛 C.宣散卫气,将津液化 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
肃
A.吸入自然界清气
降
B.将津液向下向内输布
C.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
病理:
z 肺失宣发→呼气不利,胸闷,鼻塞,无 汗,喷嚏。
z 肺失肃降→呼吸短促或表浅,咯痰,咯 血,咳喘气逆,小便不利、面目水肿。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z 1、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肺有主持、调节各脏腑经络之气
的功能。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肝主疏泄
疏:疏通; 泄:宣泄、升发 肝主疏泄:肝具有疏 通、畅达全身气机的 作用。
(1)调畅气机 (2)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 (3)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4)有助于胆汁的分泌排泄 (5)调畅情志 (6)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行经
(1)调畅气机 气机——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气机调畅——气机协调平衡。
B.升托脏腑:维持内脏位置恒定,防止内脏下垂。
脾 水谷不运 气 气血不足 不 升 脾气下陷
神疲乏力、头目眩晕 内脏下垂 久泄脱肛
3.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其流出 脉外的功能。 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 脾生血(血旺则自固)
脾不统血
各种出血。以气虚不能摄血的肌 衄以及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 崩漏等称为脾不统血。
而有光泽 病理: 心的气血不足→面色淡白;
心的血脉瘀阻→面色青紫或晦暗
z 2、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苗” 舌 --- 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 z 生理: 心气通于舌→
舌能知五味,活动自如,舌体红活荣润。 z 病理: 心火上炎→舌生疮糜烂 心神失灵→舌强语謇
第二篇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三章 藏象
Theory of Viscera
浙江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
藏象学说概论F
z 藏象的基本概念 FF z 藏象学说的特点 F z 脏腑的分类及各类脏腑的生理特点 F
藏象
藏: z Zang,同脏,五脏 z Cang,贮藏 象:形象,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等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 理征象。 脏腑藏居于人体内部,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
肺失宣降
失于宣散
无汗,皮肤水肿
失于肃降
小便不利,水肿
3.朝百脉
z 朝百脉 ---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 于肺,经过肺的呼浊吸清,进行气体交换,然 后通过肺气宣降运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再通 过百脉输送全身。
z 两层含义:①气体交换; ②助心行血 z 病理:肺气壅塞→血脉瘀滞→心悸胸闷,唇青
舌紫等。
•
舌有瘀斑
舌尖深红
•
舌红
口舌生疮
z 3、在志为喜 生理: 心气血调和→喜乐有度 病理: 过喜→心气弛缓,心神涣散 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
z 4、在液为汗
汗--- 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汗孔 (玄府)排出的液体。
血汗同源,心主血脉,故“汗为心之液”
生理: 心神调控汗液的分泌和排泄。
心藏神功能失调
1.心主宰脏腑形窍功能失调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2.心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能异常
心病则心主宰 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异常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 甚至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睡、 意识朦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
(二)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 --- 血脉 华 --- 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
主一身之气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气的生成(宗气)
(1)主呼吸之气
——指肺是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地呼浊吸清, 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2)主一身之气 ——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
宗气的生成
吸入清气+水谷精微而成。
调节气机
(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z 1.脾主运化
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 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1)运化食物 (2)运化水液
(1)运化食物 食物
脾主运化
胃 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
B. 脾的转输
精微
全身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食物 功能失调
腹胀、食欲不振(纳呆)、 便溏或完谷不化、倦怠、消瘦
(二)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z 生理: 脾化生精气以养肌肉。
脾气健运→肌肉丰满壮实,四肢运动有力。 z 病理:
脾气虚→肌肉消瘦萎软,四肢失用。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生理:脾之精气通于口→ 食欲、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 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或口味甜腻,
异味;口唇淡白无华。
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维持肺有规律的呼吸运动)
正常: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异常:肺气不足 呼吸 气短促,懒言声低
2.通调水道
肺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宣发 外达皮毛,汗、呼气
脾胃 水谷
津液 脾
肺 肃降
肾(膀胱)
尿
液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 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 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肺肺为为娇娇脏脏
不耐寒热、易于受邪
肺肺与与秋秋气气相相应应 肺气旺于秋,秋季多见肺病(秋燥)
三、脾
z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F
z 脾与体、窍、志、 液的关系
附:脾的生理特性
概述
z 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 z 藏象中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是指西医解
剖学中的脾和胰,但其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又远非脾和胰所能概括。 z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治 疗
z 五液:汗、泪、涕、涎、唾
z 华——华彩、精华、外华
z 五华:爪、面、唇、毛、发
z 请思考:中医脏腑与西医之脏器有何联系和区别?
第一节 五 脏
一、心 z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 状 z 心与体、窍、志、 液的关系
概述
z 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 包裹。
z “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z 心与小肠相表里
脏腑
腑:胆、胃、 大肠、小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 髓、骨百度文库脉、 胆、女子胞
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脏 腑 奇恒之腑
实体性,化生和 贮藏精气
管腔性,受盛和 传化水谷
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以五脏为中心整体观
z 主要表现 (1)脏与腑互为表里 (2)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一个整体 (3)五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与精神情志有
3.在志为思 z 生理:
脾气健旺→思维敏捷 z 病理:
思虑过度→脾气郁结,运化失常:不思饮 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
4.在液为涎 z 涎 ---为唾液中较稀薄的部分,有润泽口
腔,保护口腔粘膜的作用。 z 生理: 脾气和调→口腔润泽、吞咽顺畅 。 z 病理:脾气不和(不摄→涎液化生异常增多
→口角流涎 脾精不足→涎液化生减少→口干舌燥
疏泄正常
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活动和调。
疏泄不及 (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
疏泄太过
(肝气上逆)
闷闷不乐 悲忧欲哭 胸胁少腹乳房胀痛 甚则刺痛
头目胀痛 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 吐血 咯血 甚则卒中
(2)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血、津液运行正常
肝失疏泄
胸胁、少腹胀痛(肝气郁结)或 胸胁刺痛或为癥积(瘀血)或梅 核气(痰),臌胀(水饮)
密切联系 (4)机体内外环境协调平衡
五脏与体、窍、志、液 整
体
z 体——形体、躯体
观
z 五体:皮、肉、筋、骨、脉 z 官窍——五官九窍,窍指孔窍、苗窍
的 体 现
z 五官:口、目、鼻、舌、耳
,
z 九窍:双目、鼻孔、耳孔、口、二阴 z 志——神志、情志
用 于 诊
z 五志:怒、喜、思、悲、恐
断
z 液——分泌液
有征象表现于外部。“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z 张景岳:“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 于外,故曰藏象。” “藏象”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活动 的独特方法(黑箱理论,信息论方法), 藏象学说是中医独特的生理学说。
脏腑的内容
z 藏 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 病理现象。
z 脏 腑—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 脾肺肾
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利水)
(3)促进脾胃运化
肝主疏泄 前提
脾胃运化 (脾升胃降)
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
肝失疏泄
脾 胃
木不疏土
A.头晕目眩 B.飧泄 (肝脾不和)
A.嗳气,呃逆, 恶心呕吐 B.脘腹胀痛 C.便秘 (肝胃不和)
疏肝健脾和胃
(4)有利于胆汁的分泌排泄
附:脾的生理特性
脾脾气气主主升升
脾之气机运动形式以升为要
脾脾喜喜燥燥恶恶湿湿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得阳始运, 且对湿邪有特殊易感性
脾脾气气与与长长夏夏相相应应
脾气旺于长夏,脾的生理功能活动 与长夏的阴阳变化相互通应
四、肝
z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FF z 肝与体、窍、志、液的
关系 附:肝的生理特性
概述
•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刚脏”
肺主治节
z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 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作用。 体现四个方面:
1)完成内外气体交换(肺司呼吸) 2)保持全身气机调畅(调节气机) 3)共同完成血液的输送(助心行血) 4)调节水液代谢(通过宣降、通调水道)
肺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起着治理和 调节的作用。
(二)肺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2)运化水液 ——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清 营养全身各脏腑
摄入 水液
脾运化 多余水液
肺宣发
排汗
肾气化 排尿
运化水液功 能失调
浮肿
湿、痰、饮、水肿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虚生湿、脾虚水肿、脾为生痰之源
2.脾主升清
——升清是脾气的运化特点, 故脾气以升为顺。“脾气主升”
A.升输清气:将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 升清 头目,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z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 --- 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生理: (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病理: 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 毫毛枯萎。
z 2、在窍为鼻 鼻 --- 司嗅觉、通气。 生理:肺之精气上通于鼻→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病理:肺失宣肃→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z 指心气具有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 行,从而保证全身组织得到血液濡养的 作用
血
心气
脉
全 身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 条件
脉道 通利
心心气气 充充沛沛
血液 充盈
血脉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脉象
胸部的感觉
1.面色红润 2.舌色淡红滋润有 光泽 3.脉象和缓而有力 4.胸部感觉舒畅
病理:
心气不足:心悸、自汗
心阴不足:盗汗
心阳暴脱
大(冷)汗淋漓
附:心的生理特性
心心为为阳阳脏脏
喜动恶热,心之阳气推动血液 循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心心气气与与夏夏气气相相应应 心与夏季、南方、热、火、苦味、
赤色等有内在联系,处于同一系统中
二、肺
z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z 肺与体、窍、志、液的
关系 附:肺的生理特性
诊脉
z 颈侧部(人迎脉) z 腕部(寸口脉)——最常用 z 足背部(趺阳脉)
另外,左乳下称为“虚里”,触诊虚里 有助于对心脏病变的诊断。
• 心主血脉
功能异常
•
心气虚——推动无力——心脉瘀阻 心血虚——血脉空虚——心失所养
2.藏神
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是指心具有主司全身脏腑体窍等组织的 生理活动和精神情志等心理活动的作用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3、肺在志为悲忧
悲、忧
伤肺(耗伤肺气)
肺气不足
胸闷 气短
肺失宣降 肺气虚
易产生悲忧情绪变化 (对外耒情绪刺激耐受下降)
z 4、在液为涕 涕 --- 鼻粘膜的分泌液。 生理:肺之精气化涕,润泽鼻腔。 病理: 肺阴不足→鼻干 肺寒→鼻流清涕 肺热→鼻流黄浊涕
附:肺的生理特性
肺肺为为华华盖盖
对五脏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 统领一身之气的高度概括
心藏神的理论依据
一、整体观念,五脏藏神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二、心是神志活动产生的主要场所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三、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通过主血脉而起到主神志的作用
生理方面
心藏神功能正常
精神饱满、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方面
心本身阴阳气 血失调、火热、 痰饮、瘀血等 病理因素
概述
z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 又称“华盖”。“娇脏”
肺的运动形式 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的作用。
z 宣发与肃降
宣 发
肺气
A.呼出体内的浊气 B.将津液上输头面 诸窍,外达皮毛 C.宣散卫气,将津液化 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
肃
A.吸入自然界清气
降
B.将津液向下向内输布
C.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
病理:
z 肺失宣发→呼气不利,胸闷,鼻塞,无 汗,喷嚏。
z 肺失肃降→呼吸短促或表浅,咯痰,咯 血,咳喘气逆,小便不利、面目水肿。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z 1、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肺有主持、调节各脏腑经络之气
的功能。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肝主疏泄
疏:疏通; 泄:宣泄、升发 肝主疏泄:肝具有疏 通、畅达全身气机的 作用。
(1)调畅气机 (2)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 (3)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4)有助于胆汁的分泌排泄 (5)调畅情志 (6)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行经
(1)调畅气机 气机——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气机调畅——气机协调平衡。
B.升托脏腑:维持内脏位置恒定,防止内脏下垂。
脾 水谷不运 气 气血不足 不 升 脾气下陷
神疲乏力、头目眩晕 内脏下垂 久泄脱肛
3.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其流出 脉外的功能。 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 脾生血(血旺则自固)
脾不统血
各种出血。以气虚不能摄血的肌 衄以及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 崩漏等称为脾不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