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防范知识
防电信诈骗知识内容
![防电信诈骗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e89cef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f.png)
防电信诈骗知识内容
防电信诈骗一定做到6个一律
1、接电话,遇到陌生人,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不汇款!
2、只要一谈到中奖,一律不信。
3、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即使号码中有“110”也不能信,因为号码可能为利用改号软件设置的假号码,执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办案。
4、陌生号码短信,但凡让回复的,一律删掉。
5、微信、短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所有不熟悉的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
有近8成的诈骗信息都源于170号段。
被骗后怎么办公安部电信诈骗止付平台已运转,遭遇电信诈骗请第一时间到公安机关报案,并告诉警察:
1、受害人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
2、受害人转出现金的账号及账户开户行;
3、转账的准确金额及准确时间;
4、骗子的账号,账号用户名及账号开户行;
5、汇款凭证或电子凭证截图;公安机关可凭这些信息,对嫌疑人的银行卡紧急止付,尽最大努力保护受害人被骗的金额。
电信诈骗的安全知识
![电信诈骗的安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26737f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f.png)
电信诈骗的安全知识电信诈骗的安全知识汇总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
以下是一些防范电信诈骗的安全知识汇总:1.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随意轻信诈骗短信导致财务损失的案例数不胜数,对此,提醒广大市民,要以我市近年来开展的“反盗骗行动”成果为鉴,不轻信来路不明的手机短信,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不轻点陌生链接,不随意给陌生人转账。
3.有些不法分子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植入广告等方式骗取钱财,对此,提醒广大市民,不要随意点击广告,特别是二维码和链接,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微信,以避免上当受骗。
4.不要将个人隐私信息轻易告诉他人,特别是银行账户和密码、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等。
5.认真鉴别短信真伪,一些短信是诈骗短信,但其形式和内容都很逼真,对此,提醒广大市民,要认真鉴别短信真伪,特别是对于以“警方”、“公安”、“法院”、“银行”等名义发来的短信,要先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6.切勿轻信虚假兼职信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兼职、代购等虚假信息骗取钱财的案例时有发生,对此,提醒广大市民,要谨慎识别信息真伪,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网络兼职、代购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7.不要将个人短信验证码随意透露给他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短信验证码等方式骗取钱财,对此,提醒广大市民,要谨慎识别短信验证码真伪,不要随意透露给他人,避免上当受骗。
8.妥善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法分子通过窃取、获取、盗取等方式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对此,提醒广大市民,要妥善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要随意透露给陌生人,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微信,以避免上当受骗。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简短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e22c50a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e.png)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简短
预防电信诈骗的小知识:
1.提高警惕:对陌生来电、短信、邮件和社交媒体信息保持谨慎,特别是涉及到个人信息、金融交易或要求转账的信息。
2.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将个人敏感信息提供给陌生人或不
可靠的网站,例如银行账号、社保号码等。
3.不信任陌生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所称的身份,警惕冒充
公安、银行等单位的骗局。
4.多重验证:通过多重验证方式确认身份,如电话号码、身份
证等,确保对方真实身份。
5.防范网络病毒:安装强大的防病毒软件,及时升级系统补丁,避免被黑客通过电脑植入木马或病毒。
6.定期检查账户:定期查看自己的银行、支付宝、微信等账户,保持对财务状况的了解,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7.寻求帮助: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向警方或相关机构报告,
寻求帮助和咨询。
8.提高安全意识:定期关注电信诈骗形式和方法的变化,加强
自我保护意识,遵循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则。
防范电信诈骗教育课件PPT
![防范电信诈骗教育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14fc3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9.png)
提高警惕 做好防护 保护财产 不乱转账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 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目录
01 什 么 是 电 信 诈 骗
02 电 信 网 络 诈 骗 常 见 手 段
03 家长牢记的防范知识
“一律挂掉
只要陌生人一谈到中奖了要先交税 3
一律挂掉
陌生短信让人点击不明网址链接
4 一律挂掉
5 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
一律不点
6 一提到“安全账户骗,家长们还需注意:假如您遇到类似情况,接到有关孩子在外情况的陌生电话时,保持平静 心态,不要做出过激的反应。尽快与幼儿园、班级老师取得联系,及时核实陌生信息的真伪。
码、手机验证码。
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发布股票外汇等投资理财信息、 婚恋交友平台等渠道锁定受害人并骗取其信任,冒充投 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 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
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 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 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且 虚假网站、APP无法登录。
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
扫码送礼泄露信息
经常能看到“扫码关注送好礼”等 宣传广告,街边扫码送礼的活动更 是随处可见。很多人抵挡不住免费 的诱惑,便会参与扫码领取礼品。
免费礼品容易拿,其中风险要警惕。 因为通过扫描二维码有可能被窃取 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使得重要个
人信息被泄密。
冒充公检法诈骗
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 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 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 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 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帐户”。
防范电信诈骗小知识十条
![防范电信诈骗小知识十条](https://img.taocdn.com/s3/m/a83dd7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f.png)
防范电信诈骗小知识十条
防范电信诈骗小知识十条如下:
1.不轻信陌生电话:对于来自陌生号码的电话,尤其是那些自称是公检法、银行、保险等机构的电话,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相信对方提供的信息。
2.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在电话中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
如果对方称是某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挂断电话后直接联系该机构进行确认。
3.不转账给陌生人:无论对方如何威胁或诱惑,都不要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
即使是看似熟悉的账户,也要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
4.警惕网络钓鱼: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扫描不明二维码,这些都可能是网络钓鱼的手段,用以窃取个人信息。
5.保护好个人账户:确保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的安全,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弱密码。
6.及时更新软件:确保手机、电脑等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及时更新,以防范安全漏洞。
7.谨慎处理垃圾邮件:对于包含可疑链接、附件的垃圾邮件,要谨慎处理,不要轻易点击。
8.核实信息来源:在收到亲友发出的汇款请求时,务必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9.加强防范意识: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天上会掉馅饼,避免贪图小便宜而吃大亏。
10.及时报案: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及时追回损失。
总之,防范电信诈骗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
同时,也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及时报案以减少损失。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安全知识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安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665172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8.png)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安全知识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安全知识大全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安全知识大全如下: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
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单位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安全账户子虚有,大额汇款要三思;个人信息顶重要,密码账号保管好。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自觉学习并宣传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的知识,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安全知识有哪些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安全知识包括: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
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单位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竞赛题
![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竞赛题](https://img.taocdn.com/s3/m/15e4974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1.png)
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竞赛题
1.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电信手段,以虚假、欺诈、欺骗、胁迫等手段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2. 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有哪些?
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包括假冒公检法、冒充亲友、谎称中奖、伪装客服、虚假投资等。
3. 如何防范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
防范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相信陌生号码的来电、不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等信息告知他人。
4. 如何防范冒充亲友的电信诈骗?
防范冒充亲友的电信诈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核实对方身份真实性、尽量使用其他方式联系亲友、不随意转账汇款、谨慎处理来自陌生号码的求助信息。
5. 如何防范谎称中奖的电信诈骗?
防范谎称中奖的电信诈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提高警惕,保持冷静、不相信陌生人的奖品信息、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
卡号、不轻易参与陌生的中奖活动。
6. 如何防范伪装客服的电信诈骗?
防范伪装客服的电信诈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不相信来电或短信中的号码显示、不随意拨打陌生号码来确认、不随意提供个人账户信息。
7. 如何防范虚假投资的电信诈骗?
防范虚假投资的电信诈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谨慎选择投资项目,理性分析收益率和风险性、不随意相信陌生人的投资推荐、不随意将个人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8. 发现电信诈骗嫌疑时应该怎么办?
发现电信诈骗嫌疑时,应立即停止与对方的交流,并报警通知执法机关。
同时将遭遇的电信诈骗情况告知亲友,以提醒他们提高警惕。
怎样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
![怎样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2368f3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1.png)
怎样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信诈骗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通讯方式进行欺诈行为的一种犯罪行为。
电信诈骗手段多样,常见的有冒充公检法机关、银行、快递公司等进行虚假诈骗;通过网络诱导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等方式实施欺诈。
如何预防电信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技能。
二、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1.冒充公检法机关电话或短信:电信诈骗者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并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等操作。
2.冒充银行客服电话或短信:电信诈骗者冒充银行客服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银行账户存在异常情况,并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等操作。
3.冒充快递公司电话或短信:电信诈骗者冒充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有包裹需要领取,并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等操作。
4.网络诈骗:电信诈骗者通过网络诱导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等操作。
三、如何预防电信诈骗1.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电话、短信、邮件等信息,特别是涉及到个人财产安全的信息。
2.核实身份:如果接到冒充公检法机关、银行、快递公司等的电话或短信,要求对方提供工作证明和相关证件,核实对方身份。
3.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向任何陌生号码泄露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密码等重要信息,以免被电信诈骗者利用造成财产损失。
4.谨慎转账: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转账请求,在确认对方身份并核实转账目的后再进行转账操作。
5.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保护好自己的网络账号和密码,不随意下载未知来源的软件和文件,避免被网络病毒攻击。
四、如何应对电信诈骗1.及时报警:如果发现自己被电信诈骗,要及时报警并与银行联系冻结账户,防止财产损失扩大。
2.保留证据:对于接到的可疑电话、短信等信息,要及时截屏或录音保存证据,以便后续处理和追究责任。
3.向亲友求助:如果发现自己被电信诈骗,可以向亲友求助并协助处理此事。
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法律知识宣讲
![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法律知识宣讲](https://img.taocdn.com/s3/m/12f302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0.png)
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法律知识宣讲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和电信诈骗犯罪也愈发猖獗,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安全和公民的财产安全。
网络电信诈骗利用现代通信工具的便利性和隐蔽性,进行虚假宣传和欺诈,形式多样,手段隐蔽,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因此,了解网络电信诈骗的法律知识,掌握防范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网络电信诈骗的基本概念、常见诈骗手段、法律法规、案件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详细讲解,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实用的法律知识和防范技能。
一、网络电信诈骗的基本概念1.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欺诈行为的犯罪行为。
诈骗者通过虚假的网站、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支付密码等信息,并进行非法获取财产的行为。
2. 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信手段,如电话、短信等,进行的欺诈行为。
诈骗者通过虚构事实、虚假身份等方式,诱使受害人进行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进而非法获取财产。
3. 网络电信诈骗的特点•隐蔽性强:诈骗者可以隐匿在网络或电信环境中,难以被及时发现和追踪。
•虚假性高:诈骗信息往往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的方式,迷惑受害者。
•跨地域性:网络电信诈骗不受地理位置限制,跨地域作案更加方便。
•技术性强:诈骗者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诈骗,如伪造网站、软件植入病毒等。
二、常见的网络电信诈骗手段1. 虚假网站诈骗诈骗者伪造真实网站的界面,创建虚假的购物网站、银行网站等,诱使受害者输入个人信息或进行支付。
•案例:某电商网站伪造真实电商平台的界面,诱使用户在网站上进行购物,结果被骗走大量资金。
2. 钓鱼邮件和短信诈骗通过发送虚假的邮件或短信,声称受害人账户存在异常、需要更新个人信息等,诱导受害人点击链接并提供账户信息。
•案例:某金融机构假冒银行发短信,要求受害人点击链接验证账户,导致其账户信息被盗用。
3. 假冒客服诈骗诈骗者伪装成某企业的客服,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受害人,虚构账户问题、中奖信息等,引导受害人进行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电信诈骗知识宣传内容
![电信诈骗知识宣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1db3d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e.png)
电信诈骗知识宣传内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信诈骗更加猖獗。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行为,造成不法分子非法获得受害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为了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1.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尤其是通过电话或短信来传递的信息。
2. 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生日、住址、银行卡号等等。
3. 不要随意接听陌生电话,尤其是400、955等特殊号码,以及来自非本地区的电话。
4. 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尤其是来自未知人士的微信、QQ等社交媒体链接。
5. 与银行、公安机关等权威机构进行沟通,确认信息的真实性。
6. 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报警并联系相关机构,避免个人财产受到损失。
维护自身权益需要付出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相信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与和谐,就能让电信诈骗失去可乘之机。
防诈骗小知识十条
![防诈骗小知识十条](https://img.taocdn.com/s3/m/e93dcb3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f.png)
防诈骗小知识十条防诈骗小知识十条防诈骗安全知识1、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来源的电话或短信,以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下陷阱的机会。
2、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等,尤其是在公共场所。
3、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汇款或转账。
如果您必须汇款或转账,您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验证对方的信息。
4、不要贪小便宜,毕竟世上没有免费的东西。
5、注意科普,给家里的老人科普诈骗知识,让你平时更加警惕。
6、不要让家里的老人单独携带大量现金,这样就会容易引起犯罪分子的注意。
7、不要在家里放太多贵重物品或现金。
如果一定要放在家里,一定要妥善保管。
8、家里的存折、信用卡、银行卡等密码一定要保密,不要随意泄露给他人。
9、相信科学,不要盲目相信迷信。
如果生病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不要相信所谓的巫医和旅行医生。
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必须及时报警。
10、如果有人用大钱换零钱或主动用零钱换全款,一定要多加注意,防止上当受骗。
防诈骗安全知识1.戒除贪婪,勿信“天上掉馅饼”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贪图优惠和方便,办理业务要到正规的营业厅。
同学们切勿贪小便宜,遇到上门推销不要轻易购买;化妆品、洗发水、运动鞋或笔记本电脑等物品,骗子极有可能采用伪劣产品或以数量短缺等方式进行诈骗。
防止银行卡诈骗、网上诈骗、电话诈骗,不要相信未经核实的退学费、中奖、捐助等信息、电话,不要贪图小利以免上当受骗。
2.信息保密,勿泄个人家人密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自己的个人情况、手机号码以及家中的电话号码等,手机中父母、亲戚的电话最好用真名显示,不要出现容易透露出双方关系的字眼。
不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家庭联系方式轻易示人,不要将自己的手机、身份证、学生证、校园卡、银行卡等重要物品借给他人使用或交于他人保管。
不要填写各种来历不明的表格,不要随意扫描陌生的二维码,以防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等违法活动以可乘之机。
3.提高警惕,勿信不明证件物一些犯罪分子为了博取同学的信任,会提供伪造的证件(如学生证、身份证),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辨别真伪,防止上当受骗。
防电信诈骗宣传知识内容
![防电信诈骗宣传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5611c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e.png)
防电信诈骗宣传知识内容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普及我们的生活,但这也让很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侵蚀网络空间。
他们利用电话、QQ、微信号、邮箱等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给广大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了损失。
下面就给大家讲讲防电信诈骗的一些知识。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二、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1、作案手法速度快2、社会危害相对较大一些群众多年的积蓄一夜之间被犯罪分子骗取,思想包袱很大,个别群众因被骗后厌世自杀,给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骗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一)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
(二)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
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将“急用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三)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不要盲目轻信,要多做调查印证。
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公检法机构等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婚介类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转账,不应汇入个人账户,不要轻信上当。
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检察、法院、银行等的电话号码,务必多方印证,尝试回拨电话核实,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认电话号码。
(四)正确使用银行卡及银行自助机。
到银行自动柜员机(ATM、CRS等)存取遇到银行卡被堵、被吞等情况,认真识别自动柜员机的“提示”真伪,千万不要轻信和上当,最好拨打自动柜员机所属银行电话的客服中心了解查问,与真正的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处理和解决。
防范电信诈骗的安全教育知识
![防范电信诈骗的安全教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1e824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0.png)
防范电信诈骗的安全教育知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信诈骗事件也不断增加。
为了打击电信诈骗,保护个人财产安全,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和说明,来帮助大家对电信诈骗有更深入的了解。
1. 什么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通讯方式,以虚假或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活动。
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包括冒充公检法、谎称中奖、虚构亲戚求助等。
了解电信诈骗的基本概念是预防的第一步。
2. 电信诈骗的特点及常见手法电信诈骗通常涉及虚假身份、迷惑性语言、高压威胁等手法。
通过冒充公检法人员或银行人员等信任度高的身份,诈骗者通过恐吓或利诱使受害人将财产转移到其控制的账户。
了解电信诈骗的特点和常见手法,有助于提高辨识能力,减少受骗风险。
3.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要防范电信诈骗,首先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言论或信息。
此外,要学会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电话号码、身份证等隐私数据。
此外,在使用网银、在线支付等服务时,要保持密码的保密性,并及时更改密码。
同时,要学会通过其他渠道验证信息的真实性,以免上当受骗。
4.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安全教育是预防电信诈骗的重要环节。
政府、学校、家庭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安全教育的关注。
家庭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教授他们如何辨别诈骗电话或信息。
学校可以开展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政府方面,可以加强监管力度,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团伙。
此外,媒体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报道相关案例,普及安全知识。
5. 遇到电信诈骗,该如何应对?即使做了充分的防范,有时仍然可能会遇到电信诈骗。
在遇到可疑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
同时,我们应该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通过及时有效的应对,可以减少损失并帮助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活动。
总之,防范电信诈骗的安全教育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电信诈骗的定义、特点和常见手法,学会有效应对和预防,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安全防御能力,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4点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4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d900b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9.png)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4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信诈骗案件呈现出高发趋势。
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为了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以下是预防电信诈骗的小知识。
1. 记住"四个别",别信、别点、别吐、别泄首先,不要轻信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渠道来的信息和陌生人提供的链接。
同时,也不要将个人信息随意发布在网上,避免泄露个人隐私,以免给诈骗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其次,不要随便点击陌生人发送的内容,不要随意下载APP,避免被植入病毒程序。
再者,在未经核实之前,不要吐露自己的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
最后,不要泄露工作内部信息、公司内部邮件和重要文件,保护公司和个人安全。
2. 学会判断真假信息,尽早打电话确认判断真假信息是预防电信诈骗的重要环节。
当接到未知电话或信息时,我们首先应冷静分析,判断对方是否真实,包括是否擅自冒名顶替、伪装成公检法等权威机关等,通过多种方式尽早多方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3. 注意保管好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保管好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是预防电信诈骗的重要一环。
尤其是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账户信息。
不要随意将账号信息泄露给他人,避免被盗刷或诈骗,同时需要定期更改密码,以保证账户安全。
4. 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要想预防电信诈骗,就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通过多媒体、政府官网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加深对防骗知识的了解,及时掌握最新的防范技巧,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安全保障水平。
总之,预防电信诈骗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并牢记“四个别”原则。
在判断真假信息时,一定要多加留意,及时打电话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保管好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有效提高自己的安全保障水平。
只有将这些小知识贯彻于心,在生活和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电信诈骗案件,并有效预防电信诈骗的发生。
防电信诈骗小知识
![防电信诈骗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d79735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b.png)
防电信诈骗小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诈骗也日益猖獗。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冒充身份、欺骗、敲诈等手段,骗取广大群众的财物和信息。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成为当前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这里,我分享一些防电信诈骗的小知识。
第一,保持警惕,不轻信电话或短信信息。
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越来越高明,有些电话或短信信息看似非常真实,甚至将来电或短信号码伪装成银行等官方号码,令人难以分辨。
因此,我们在接到不明来电或短信时,应保持警惕,不轻信信息。
如果涉及到银行卡、支付宝、微信、快递、物流等事宜,可先查询相关官方渠道,确认真伪,再行处理。
第二,谨防“吐槽骗局”。
电信诈骗手法有增无减,其中一种叫做“吐槽骗局”,即通过一定方式获取受害人的微信账号及密码,在“吐槽群”中,骗子利用诱人的低价商品、金融投资等有吸引力的名目,骗取受害人财物。
此类诈骗多数出现在微信、QQ等聊天工具,要保持警惕,不随便加入“吐槽群”,不轻信各种打折促销信息。
第三,拒绝“详单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冒充电信公司客服人员,称“您的手机消费出现异常,请提供详单进行核实”,然后诱骗受害人提供银行卡信息,进而完成诈骗行为。
此类骗局易受老年人、不懂得保护个人信息的人群影响。
因此,提高警惕,不随意提供个人财物信息,且不轻信这类来电或短信。
第四,保护个人隐私。
防范诈骗,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保护个人隐私。
不要随意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透露给不熟悉的人、或在公共场合透露太多个人信息。
此外,还要定期更换各类密码,设置强密码,并不要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访问重要的账户和系统。
第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处犯罪。
一旦发现可能的诈骗行为,应积极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收集证据。
对于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公安机关也开展了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防范指导,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和关注。
最后,提醒广大群众,电信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应该得到严肃打击。
面对电信诈骗,我们要善于防范,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物,合理使用与人沟通的工具。
防电信诈骗宣传知识内容
![防电信诈骗宣传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65704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a.png)
•凡是网上交友引诱你高额投资、买彩票发财的,都是诈骗!
・凡是索要你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凡是自称快递、商家客服给你购物退款让你先打钱的,都是诈骗! •凡是工商局、社保局、教育局、税务局要给你退税补贴的,都是诈骗! •凡是网上办理贷款收手续费、验资费、保证金,要你先打钱的,都是诈骗! ・凡是亲朋好友、上级领导、老师同学利用。、微信聊天向你借钱让你转款让你缴费的,不和你打电话、不语 音、不视频的,都是诈骗! 2、“三个不要” ・不要轻易相信(不相信主动联系你的各类客服、亲朋好友,借钱转账要核实清楚) ・不要轻易泄密(不向任何人泄露密码、验证码,短信、微信、。链接不轻易点开) ・不要轻易汇款(不给陌生账户转账、不扫陌生人发的收款码,尽量选择延迟到账) 3、“六个一律” 主动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从源头上防止被骗。如遇可疑 情况,请及时报警。 ・不轻信虚假信息 对于在网络上找你借钱的好友,一定要打电话核实身份。网购在官方平台进行,出了问题尽量不要脱离平台进 行交流。
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公检法机构等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婚介类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 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 转账,不应汇入个人账户,不要轻信上当。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检察、法院、银行等的电话号码,务必多方印证 ,尝试回拨电话核实,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认电话号码。
防电信诈骗宣传知识内容
防电信诈骗宣传知识内容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普及我们的生活,但这也让很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侵蚀网络空间。他们利用 电话、。、微信号、邮箱等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给广大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了损失。下面就给大家讲讲防电信诈骗的 一些知识。
防电诈安全知识内容
![防电诈安全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fdf78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4.png)
防电诈安全知识内容一、保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您的个人资料。
保护个人信息是预防电信诈骗的第一步,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将个人信息轻易地提供给不可信的人或机构。
二、警惕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骗子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诱骗您提供个人信息或资金。
要警惕任何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资金的邮件、短信或电话,不要轻易点击邮件中的链接或附件,更不要向陌生人提供您的银行账户信息。
三、谨慎使用公共Wi-Fi公共Wi-Fi可能会被黑客利用,窃取您的个人信息。
在使用公共Wi-Fi时,尽量避免进行敏感操作,如网银交易、登录重要账户等。
如果必须使用公共Wi-Fi,建议使用VPN等加密工具来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四、定期更新密码密码是保护您的个人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定期更新您的密码可以降低黑客利用您的个人信息进行电信诈骗的风险。
此外,不要将密码保存在不安全的电脑上或在线密码管理器中。
五、谨慎处理邮件附件邮件附件可能会包含病毒或恶意软件,不要轻易打开或下载不熟悉的邮件附件。
如果附件是可疑的,可以先进行杀毒或咨询发件人。
六、做好软件更新软件更新可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定期进行软件更新,包括操作系统、浏览器、杀毒软件等。
此外,不要使用非官方或盗版软件,以免带来安全风险。
七、加强安全意识预防电信诈骗的关键是提高安全意识。
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不可信的机构或个人。
同时,要学会识别电信诈骗的手段和方式,提高警惕性。
八、学习防骗技巧学习防骗技巧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电信诈骗的侵害。
例如,要学会识别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和方式,如假冒客服、仿冒网站等;不要向陌生人提供您的银行账户信息;不要随意点击邮件中的链接或附件;谨慎处理邮件附件等。
电信诈骗防范知识普及
![电信诈骗防范知识普及](https://img.taocdn.com/s3/m/31f1783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a.png)
电信诈骗防范知识普及
电信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针对个人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造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防范电信诈骗,以下是一些
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和预防措施:
1. 保持警惕: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
或电子邮件。
要记住,银行和政府机构通常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要
求您提供个人信息或密码。
2. 核实身份:如果接到可疑电话,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明。
可
以通过独立渠道(如官方网站或电话簿)获取机构的正确联系方式,并与其核实是否有相关业务需要处理。
3. 谨慎处理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向陌生人提供个人敏感信息,
如银行账户号码、信用卡信息、身份证号码等。
在互联网上进行交
易或填写表格时,确保网站是安全可信的。
4. 密码安全: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不要将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并避免使用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密码。
不要将密码告诉他人,包括亲友或陌生人。
6. 教育家人和员工:向家人、朋友和员工普及电信诈骗的风险和预防知识。
共同提高警惕,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7. 及时报警: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应立即报警并向相关机构报案。
及早采取行动可以增加抓捕犯罪分子的机会,并减少财产损失。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电信诈骗防范知识,希望能帮助您提高警惕并保护个人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只有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电信诈骗的专业知识
![电信诈骗的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eb00f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8.png)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手段进行欺诈活动的行为。
作为一种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警惕并更好地保护自己。
以下是一些与电信诈骗相关的专业知识:
1.常见电信诈骗手法:
●冒充公检法机关:以冒充警察、检察院、法院等官方身份进行欺骗,要求提供个人信息
或转账。
●假冒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假借处理银行账户问题或涉及资金安全,
引导受害者泄露个人信息或转账。
●中奖诈骗:虚构中奖信息,要求中奖者支付所谓的手续费、税费等,达到骗取钱财的目
的。
●虚假投资理财:以高回报为诱饵,鼓励受害者进行虚假投资,最终骗取资金。
●网络购物诈骗:发布虚假商品信息,接收付款后却不发货或发放假货。
2.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
●提高警惕:保持对电话、短信的警觉,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确认身份:核实对方的身份,尽量通过官方渠道查证信息。
●谨慎转账:遇到索要转账的情况,要先核实对方身份和事由,确保不受骗。
●常更新防护软件:及时更新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的安全软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教育宣传:加强社会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认知,提高警惕性,减少受骗风险。
3.报案与求助:
●如遭遇电信诈骗,应立即报警,并向相关部门举报。
●可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反诈骗专线、中国工商银行反诈骗中心等专门单位寻求帮助。
了解电信诈骗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防范此类欺诈行为。
然而,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随着电信诈骗手法的不断演变,专业知识也需要持续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作案地域跳跃化
为防止受害人因报警及时造成帐户资金冻 结,犯罪嫌疑人往往选择异地作案,即甲地拨 打乙地电话实施诈骗,遥控受害人向异地指定 银行卡转汇资金,随后网上分解资金,丙地提 取现金,给公安机关冻结资金流向、调查固定 证据带来相当难度。如在一起电信诈骗案中, 嫌疑人在山东乳山办卡,在湖北武汉诈骗,在 江苏南通取款,地域横跨三省。上述案例中, 提款人为防止被抓获,在广东珠海、东莞、深 圳、广州市等多地活动,在每一座城市落脚不 超过2天,甚至深入内地湖北武汉市、湖南长沙 市、江西九江市取款,为案件侦办造成困难。
二、电信诈骗的主要作案手法
电信诈骗的作案手法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主要有以下作 案手法:
一
假冒公职人员
六
无抵押贷款
二
冒充熟人
三
购车退税
七
短信电话中奖
八
账号变更
四
银行卡消费透支
五
电话欠费
九
亲友意外
十
医保、社保卡违规
一
假冒公职人员
冒充公安、检查院、法院、财政等司法、 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谎称因为办案需要, 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事主将钱转至所谓安 全帐户。
罪嫌疑人、固定证据方面的困难。
2 作案方式信息化
犯罪嫌疑人借助网络、电信“互联互通” 科技便利,通过互联网服务器,使用任意显 号软件、VOIP网络电话等技术手段,批量群 发群拨短信、电话,落地接入本地电信、移 动电话,实施诈骗行为,诱导受害人向指定 账户转汇资金,随后通过网银系统短时间内 转存、分解,利用自动柜员机多处分散提现, 为案件调查、赃款控制、追缴带来相当难度。 如在实际案例中,犯罪嫌疑人通过技术手段 显示公安机关电话号码,骗取受害人信任, 成功实施诈骗。
在此类作案手法中,今年新出现的比较 典型的诈骗手段是“邮包涉毒”。犯罪分子 冒充邮局或者公检法工作人员,谎称事主有 包裹涉及毒品或违禁品,要求事主将资金转 入“安全账户”进行验证。
各大专院校的学生因为经常网购,或者 有可能收到外地亲属寄来的包裹,所以极有 可能受骗。
二
冒充熟人(猜猜我是谁)
打电话给事主冒充其同学、同乡、朋友或让事 主猜其是谁,在赢得事主信任后,假称其在外地因 嫖娼、赌博等违法犯罪受到处罚,或发生交通事故、 家人住院等为由,请求事主向指定账户汇款实施诈 骗。
5 受害人群不特定化
犯罪嫌疑人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 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发送短 信,侵害对象除地域集中外,无其他特定条 件,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个体业 主、公司职员、大学生,也有企业职工、普 通民众。特别是大学生、中老年人由于信息 相对封闭,对防范宣传不敏感,对骗子使用 现代手段作案不了解,极易上当受骗,将绝 大部分存款转汇,造成财产损失。
一 电信诈骗特点
1
作案过程不接触化
诈骗案件与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无现场、无 痕迹物证,难以发现、固定和提取犯罪证据。在 侦办传统诈骗案件中,往往采取比对嫌疑人体貌 特征确定犯罪嫌疑人。而电信诈骗犯罪中,犯罪 嫌疑人仅通过电话与受害人联系,与受害人不见 面,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 银行账号,不掌握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难以确 定犯罪嫌疑人。加之,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通常 采用网银系统转存及分解资金、自动柜员机提现 等手段,与银行工作人员不接触,加大了确定犯
电信诈骗犯罪特点及对策
武汉市公安局经侦处
1 电信诈骗的犯罪特点 2 电信诈骗的作案手法
电信诈骗的防范对策
3
近年来,伴随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借助于手机、固 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 迅速蔓延。电信诈骗作为一种“不接触犯罪”的新型犯罪来势 较猛,涉案金额大,侵害对象广,动辄骗取受害人积攒数年的 “辛苦钱”、“养命钱”、“看病钱”、“防老钱”,给群众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
6 犯罪组织职业化
电信诈骗犯罪往往由多人共同实施, 相互间有明确分工,既有策划整个诈骗 活动的“指挥组”,也有具体实施对话 诈骗的“导演组”,同时还有专门负责 网上转存、资金分解的“转汇组”及组 织实施取款提现的“取款组”,各环节 互不接触,这也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 很大困难。
7 犯罪活动国际化
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既有国内公民, 也有境外人员,同时还有境内外相互勾 结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也很大。 如实际案例中,诈骗集团在台湾运作诈 骗过程,专门雇佣大陆居民在境内提款 转存,造成了案件办理上的难题。
8 赃款流动快速化
从银行转账汇款到对方账户资金到账,往 往只需要15分钟的银行信息中心数据整理时间。 电信诈骗实施成功后,犯罪嫌疑人会在银行资金 到账的第一时间通过网络银行实行赃款的转移, 按照ATM机提款上限分解到众多银行账号中, 迅速组织人员提现。若受害人未能及时发现受骗, 很难通过银行在被骗存款转存、分解、提现前采 取控制措施。如一起电信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 在收到汇款后,立即通过网上银行转入多个二级 账户银行卡,随后继续分解,基本以2万元为单 位,转入200多个账户,然后组织人员通过银行 自动柜员机上提现,致使被骗款项流失。
3
作案手段智能化
犯罪嫌疑人利用受害人缺乏相关法律常识 的特点,冒充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 人员,往往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 份证号码涉嫌经济犯罪为名,以没收资金为威 胁,以核对存款为理由,通过语言对话进行心 理暗示,电话遥控受害人转汇资金存款,环环 相扣,令受害人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实际案例 中,犯罪嫌疑人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以查 办经济案件、涉毒案件为由进行诈骗。
三
购车(房)退税
冒充税务人员,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 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 可享受购车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 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 ATM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四
银行卡消费透支
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客服人员,向当事人发送 “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短信,称 其身份证被人利用在外地办理了信用卡,此卡在某 地方消费了几千元,详情联系XXX电话,否则银行 人员将从其银行卡中扣除。如果当事人电话“垂询” 时,多名犯罪分子便分别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为当事 人提供服务。只要其确定当事人卡上存有大量资金, 他们便会“忠告”当事人把钱转到嫌疑人提供的银 行账户,骗取当事人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