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域联系学案 最新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2. 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了解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探讨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和内涵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4. 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5. 案例分析:典型地域的人类活动与地域发展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内涵和外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
2. 难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机制,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的成因,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内涵和外延。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理解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差异,人类活动对地域发展的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内容。
2. 参考资料: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案例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地图、图片等。
4. 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课堂探究和记录学习成果。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域的人类活动,激发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兴趣。
高中地理《地域联系》教案(1) 中图版必修2

《地域联系》一、本节在全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内容共有三部分组成: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和地域联系,都是用以给与学生人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
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活动是人们最经常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空间联系和分布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
其中,生产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是最主要的两种生产活动的形式,而交通运输和通信属于分配环节,商业贸业属于消费环节。
本节内容(地域联系)安排在“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和“工业区位”之后,总体顺序是: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形式,既经济活动的生产环节——地域联系,既经济活动的分配和消费环节。
这样安排符合经济活动的顺序。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和地域联系是并列关系,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或者是其他人类活动,都离不开交通运输。
随着农业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专业化,以及地域分工合作和相互协作引起的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联系得日益密切,国际贸易也日益频繁,交通运输的作用不言而喻,通信的重要性也不断加强。
二、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在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活动,地域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生产的原料广、产品去向多、生产专业化和地域分工越来越细的特点,决定了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脱离世界市场而孤立发展。
本节内容有相互关联的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介绍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第二部分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局落形成的影响;第三部分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三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相互之间又有联系。
地域联系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人、物及信息的交流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其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其中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变化在聚落形成及商业网点布局中是以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把它们作为单独的部分来讲解。
地域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案

地域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案篇一:高中地理必修2全集教案和资料2(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重点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2.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四种方式。
教学难点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具准备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课件。
学生:调查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及主要的分布,预习新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画,并适当解说。
课件展示:(攀枝花——因采矿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东北黑土地的开发)(受酸雨污染前及受酸雨污染后的对比照片)(土地盐渍化)师从这些画面中你想到了什么?生人类通过各种各样的产业活动,让荒凉的地区变成美丽的大城市,大片荒地、沼泽地变为良田。
在创造财富的同时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如:酸雨、土地盐渍化、臭氧层的破坏、水土流失等。
师回答得很好。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活动的场所,人类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产业活动,在创造空间物质文明的同时,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人类要合理、灵活的安排各种产业活动。
个人的行为,企业的活动都与区位有关,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推进新课课件展示:“区位与我们的生活”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50的资料,然后思考并讨论:什么是区位?生区位就是地理位置。
师(补充)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地理位置(位于哪里),二是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影响区位的因素或区位条件)。
(情景设置)1.购买日常用品,你会选择到哪里去买?2.假设你是老板,你想建制糖厂,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建厂?3.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建分公司,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找三位同学单独回答。
)生(1)选择合适的地点,节省时间、钱。
(2)靠近原材料地,因为大约八吨甘蔗才产一吨糖。
(3)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师三位同学回答处都很好。
《地域联系》教案

《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让学生掌握地域联系的种类和特点;(3)培养学生分析地域联系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地域联系的实际案例;(2)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有关地域联系的信息;(3)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使学生认识到地域联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引导学生了解地域联系的定义;(2)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地域联系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地域联系的种类和特点(1)使学生掌握地域联系的四大类型(交通、通信、商业、文化);(2)分析各类地域联系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地域联系的种类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地域联系的实际应用;(2)地域联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域联系的概念、种类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域联系的实际案例;3. 小组讨论法:探讨地域联系的影响和应对策略;4. 探究活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和分析地域联系信息。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等相关教材;2. 课件:地域联系的图片、地图、案例等;3. 资料:关于地域联系的论文、报道等;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数据库等。
教案编写要注意符合教学目标,内容丰富且具有逻辑性,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域联系的现象;(2)提问:“你们认为地域联系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地域联系的概念;(2)阐述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3.3.2 地域联系》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学案

地域联系【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自主学习】(“六加一”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导”由教师自主完成;此学案中“自主学习”即为第二环节“思”,这部分建议学生务必课前预习完成,课堂上直接快速对答案,重点知识稍加讲解)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城市经济的发展促使城市需要更大的,城市空间的扩大依赖于便利的。
交通通过改变空间的而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产生影响,造成城市的改变,进而使城市的发生变化。
(1)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城市的兴起:早期,城市多因而兴,在重要的江岸渡口,在通航河道交汇处,常常在两岸形成城市。
城市的形态:一般沿河流呈发展,城市用地多沿河布置。
受的限制,城市形态呈不规则形,但是城市内部的布局与道路系统遵从原则。
城市的发展:在木船时代,城市一般依附发展;到了轮船时代,城市转为延伸。
(2)铁路、公路使城市沿交通轴发展城市区位: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核心,催生了新一代城市。
形态: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变化起了直接推动的作用,改变了城市沿单一扩展的形式。
(3)交通运输网使城市多方向分散发展由于交通的发展,城市由集中式的向的形态发展。
表现:城市形态从到,从到发展。
二、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店的形成商业网点布局在交通枢纽位置的原因:(补充材料):1.商业网点的布局:(1)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
(2)交通最优为原则:商业网点位于市区环路边缘、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和交通干线的交汇处。
(3)市场最优为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有多条道路通过,通达度最高能吸引大量消费人口。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的发展【交流探究】(“交流探究”部分包括了“六加一”课堂教学中的“议、展、评”三部分,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回答问题或者上前台展示讨论成果,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总结点评)探究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材料:1990年的某某城市形态。
高三地理3.3《地域联系》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3.3 地域联系学案导学【课程标准】:一、知识要点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讯、商业贸易2.地域联系在产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4. 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二、基础知识(一)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1.交通运输及其重要性:①主要方式读课文P69-70页内容及相关插图,完成下表②重要性及特点:是重要的生产部门,,是产品生产过程的继续。
2.通信:①、通信可分为通信和通信两部分,读P70内容,说出它们的业务有哪些差别?②读图3-3-5,说明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成果,并讨论通信事业的发展是如何促进地域联系的?3.商业贸易:①读图3-3-8,说出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②读图3-3-9,完成下列问题:a、说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在200亿元以上的商业中心有哪些?它们都是哪一类城市?b说明这些城市商品零售总额高于其他城市的原因?c分析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有哪些?d举例说明商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1、水路交通与城市兴起:读课本图3-3-13,说明武昌、汉口、汉阳三城的位置,分析为什么在这里会首先发展为城市?2、铁路、公路使城市沿交通轴发展:读图3-3-4,说明武汉的交通状况,有哪些铁路线,对城市形态有何影响?3、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分散扩展:放射状路网使城市的形态从到,从到的发展。
(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根据总结的要理解记忆)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①帆船、马车运输时代:河流、大道汇合处;②公路、铁路时代:沿线、交通枢纽处。
(原因:商品交换大都在沿江沿海地区、交通枢纽地带,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的发展: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布局变动,直接影响商业中心的兴衰;②道路的通行能力成为影响购物的重要条件;③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交通运输布局是满足这种要求的前提条件。
中图版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第三章3.3地域联系 学案

第二章消费活动与地域联络第三节地域联络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消费活动中地域联络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考纲要求】消费活动中地域联络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的】1.通过问题1理解地域联络的重要性。
2.通过问题2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可以根据所需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3.通过问题3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4.通过问题4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5.通过问题5理解交通线的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情境导入牛仔裤的“生命历程〞。
自学、展学、点学内容阅读本节教材要求1.根据知识标题及段落内容可以独立绘制思维导图2.可以对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进展初步讲解自学、互学、展学、点学内容:考虑探究本局部问题要求:1.能在自习时间独立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并写下结论2.能在课上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活动3.能在课上主动参与组间评议活动1.根据“牛仔裤的生命历程〞说明现代消费的特点实现这种消费的条件和方式,理解地域联络的重要性。
2.比拟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各自特点和货物特点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第 1 页选择原那么:选择方法:3.阅读南昆铁路相关资料,答复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影响南昆铁路的区位因素。
(2)总结南昆铁路修建的地理意义。
4.说明商业贸易的区别,商业与城市的关系,商业中心城市的形成。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随时代开展有什么样的变化?(2)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形成与空间形态的影响。
6.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说明商业网点的组成及其形成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2)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的开展。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以下物流流向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a.小麦:从中国到美国选用③b.鲜花:从中国到日本选用①c.石油:从伊朗到日本选用②d.铁矿: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用⑤A.ab B.bc C.cd D.bd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
高一地理《地域联系》教案

高一地理《地域联系》教案高一地理《地域联系》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地域联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本节着重介绍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
教材的第一目阐述交通运输的有关内容,第二目分两块内容,首先简要介绍通信的概念,然后分别说明它的两种主要类型。
第三目简要介绍商业贸易的有关内容。
二、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2、了解并懂得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了解并能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4、了解商业的概念和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能力目标:1、学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
2、学会分析邮政网络。
德育目标:1、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范畴,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地域联系活。
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具有评价某一区域某种商品运输方式合理性的正确观念。
三、重难点: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四、学情分析:交通、通信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商业虽然同学们并没有接触过,在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应该没有问题。
只要老师耐心疏导,一定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自学法。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学案,把握基本的课文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同学们如果有亲戚朋友在外地,平时是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的?如果要见面,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高中地域联系导学案设计

高三年级地理教学案[识记—基础梳理]一、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 1.地域联系(1)作用: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________各方面的发展。
(2)方式:主要有________、通信、商业贸易等。
2.交通运输(1)特点:不生产出任何新的物质产品,其产品只是货物或旅客的______。
(2)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短距离运输,公路运输运费较低;长距离运输,______运输运费最低;铁路运输适合中长距离运输;_______运输运费受距离影响不大,适宜运输液体、气体物质。
(3)选择依据:不仅要考虑运费的多少,也要体现经济上的多、快、好、省,还应考虑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小、________、是否会产生环境污染等因素。
3.通信(1)邮政通信:利用各种________,传递信函、文件、报刊等实物。
(2)电信通信:利用______系统,传递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
4.商业贸易(1)商业⎩⎪⎨⎪⎧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与城市的关系: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2)国际贸易⎩⎪⎨⎪⎧内容和形式:商品的贸易、资本的国际 投入、劳动力和技术在国家间的流动发展: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1)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①城市区位:江岸渡口或两条通航河道交汇处。
②城市形态:沿河流呈带状发展,城市用地多沿河布置。
③航运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木船时代——依附江河支流发展轮船时代——沿江延伸 (2)铁路、公路使城市沿_______发展,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单一扩展的形式。
(3)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使城市形态由集中式的团块状向______的形态发展;由单一到多方向发展;由内聚到沿轴________发展。
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①。
商业网点: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________②商业中心:大都分布在沿海地区、铁路和公路沿线及水陆交通便利的________地带。
《地域联系》教案

《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域联系的概念,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方式。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地域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观察和分析地域联系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 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其类型。
2. 我国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地域联系类型的判断。
2. 地域联系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域联系的实例。
3. 利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直观教学。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2. 收集地域联系的实例资料。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
六、教学内容:1. 地域联系的类型:空间联系、信息联系、物质联系。
2. 我国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联系、经济联系、文化联系。
3. 地域联系的特点:多样性、不平衡性、发展性。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域之间的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2. 讲解地域联系的类型,举例说明。
3. 分析我国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4. 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观察和分析地域联系的特点。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地域联系的实例,如某地区的交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域联系的认识和体会。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八、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绘制一幅反映地域联系的地图,包括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选择一个地域联系的实例,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九、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课堂讨论的开展、学生的参与度等。
3. 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的交通设施、经济园区等。
2. 开展地域联系主题的课外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
《地域联系》教案

《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3)能够分析地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域联系的认识;(2)运用模型演示、小组讨论等手段,提高学生分析地域联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分类(1)地域联系的定义;(2)地域联系的分类:生产联系、生活联系、信息联系等。
2.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2)通信联络:邮政、电信、互联网等;(3)商业贸易:批发、零售、电子商务等;(4)人员流动:移民、旅游、留学等。
3. 地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市场拓展、产业升级等;(2)改善区域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等;(3)增进区域间合作与交流:共同发展、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域联系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方式;(2)地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地域联系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2)地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地域联系;(2)实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地域联系的特点;(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模型演示法:利用模型展示地域联系的方式。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域联系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地图:提供各种地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地域联系;(3)模型:制作地域联系模型,便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域联系实例;(2)提问:什么是地域联系?有哪些分类?2. 教授新课:(1)讲解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分类;(2)分析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3)探讨地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1《地域联系》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1《地域联系》教案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二、三维目标1.学问与技能:知道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把握交通运输五种方式的特点,依据情境能够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过程与方法:用案例分析和资料分析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世博会资料的引导,培育学生与时事结合的力量。
通过案例资料的分析,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力量,活学活用的力量。
三、重难点: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拟。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同学们看到图片,就知道今日我们这节课要从世博会说起,20xx 年上海世博会创下了众多世界之最,第一就是规模,我们来看看学案上的资料一:资料一:报名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有240多个,为历届世博会之最,超过了20xx年汉诺威世博会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最高纪录。
将吸引世界各地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前来参观。
上海世博会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参与国家和组织最多的世博会。
教师:众多的游客、参展国家、组织能够便捷地来到上海,主要是什么水平的提高呢?学生:交通运输教师:世博会上,会有众多的组织参展,咱们天津的狗不理也参与了世博会,我们来看看一段视频:资料二: 20xx年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历时6个多月,估计将迎来7000多万名中外来宾,日均客流40万人次,其中75%的来宾将至少在园区内用餐一次,世博会期间的餐饮总消费额可达18亿元。
4月8日狗不理集团美食团队20名包子技师奔赴上海世博会,这是代表天津市唯一参与世博会中华美食街的百年老字号品牌,也是天津市出征世博会的首批人员。
两天后,狗不理包子将正式在世博会提前蒸制亮相。
世博会期间,狗不理日产包子1万多个。
教师:天津狗不理在世博会期间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但它参展的主要目的仅仅是展现文化吗?学生:不是教师:那狗不理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呢?学生:进展商业活动教师:我们没有亲临世博会,但每天都可以了解到世博会的相关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呢?学生:电视、播送、网络等等教师:交通运输、电视、播送网络等、还有商业贸易这些都是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所以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第三节地域联系。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3.3地域联系

3.3 地域联系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讯、商业贸易2.地域联系在产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4. 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1.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不生产__________,交通运输的产品只是_________的位移,以___________或(人千米)为单位计量。
(3)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
这五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短距离运输,__________运输运费较低;长距离运输,__________运输运费最低;___________运输适合中长距离运输;管道运输运费随距离变化不大。
(4)通信就是把实物和信息从一地传到另一地,具体可分__________两部分。
邮政通信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各种__________,传递_____________等实物;电信通信则是利用_________,传递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
(5)国际互联网指的是______________相互连接而成的_____________,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帮助人们___________。
互联网有一个俗称“___________”。
(6)商业指专门从事商品___________、储存和出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
在我国,一般对内商务称商业,对外商务称______________。
(7)商业是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8)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贸易,还有______________等多种内容和形式。
《地域联系》 导学案

《地域联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2、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3、了解通信、商业贸易等地域联系方式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2)通信和商业贸易的作用。
2、难点(1)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分析地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交通运输1、主要方式(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但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但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3)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4)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5)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但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2、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
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考虑因素:运输距离、运输时间、运输成本、货物性质、运输数量等。
(2)原则:多、快、好、省。
(二)通信1、概念:把实物和信息从一地传到另一地。
2、分类(1)邮政通信:利用交通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等实物。
(2)电信通信: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
(三)商业贸易1、概念:指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
2、环节:收购、储存、调运、销售。
3、作用(1)促进了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2)调节各地市场的供求关系,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典型例题例 1:有一批急救药品需从北京运往成都,应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解析:航空运输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将药品送达,适合运输急需的、贵重的物品。
例 2:从大庆运输大量石油到上海,最佳的运输方式是什么?解析:管道运输适合运输液体、气体等货物,且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
江西省宜中学高中地理《3.3.1 地域联系》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3.3.1 地域联系【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3.能够根据地域联系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地域联系方式。
【自主学习】(“六加一”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导”由教师自主完成;此学案中“自主学习”即为第二环节“思”,这部分建议学生务必课前预习完成,课堂上直接快速对答案,重点知识稍加讲解)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1、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中,地域联系是不可缺少的。
其重要性如下图所示。
2、交通运输及其重要性(1)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特点。
交通运输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它既不生产物质产品,也不改变运送物品的自然属性和性状,只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等的主要手段。
人类社会的交通运输活动是和生产活动同时开始的,其重要性及特点可用下图表示。
(2)交通运输方式及其比较。
a: 目前运营成熟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包括运输、运输、运输、运输和运输。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表现为:短距离运输,运费较低;长距离运输,运费较低;中长距离运输,运输较适合,运输受距离影响不大。
b:交通运输方式优劣的衡量指标有:、和等c: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因为各种运输方式有各自的有点和缺点,所以现实中它们之间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交通运输网,运输网的形成使人们的生产活动、贸易往来、社会交往变得更加便捷。
d: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高速公路建设得到各国普遍重视,通车里程迅速增长;城市地下铁路和轻轨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
3、通信(1)通信是就是把从一地传到另一地,是实现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
它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
一般可分为:通信:利用,传递;通信:利用,传递;(2)国际互联网,属于通信,它的出现,减少了物质消耗,大大地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提高了通信效率,促进了地域之间的传播和联系,从而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但是,国际互联网的混乱秩序也给世界新添许多麻烦;发展互联网需要国力的支持,可能受到经济不平等竞争和文化上的挤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学习目标】1、明确交通运输的概念及主要方式,了解当前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2、能够在实践中合理的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3、明确通信的分类、业务及影响因素;
4、掌握商业贸易的概念、作用及主要环节。
【学习重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实现合理运输。
【新知导学】非常学案P66
人
类
活
动
地
域
联
系
的
主
【你的困惑】
【自主学习】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必要性在于:①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②人
们的生活习惯不平衡;
③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④各地生产方式的不平衡。
(
)
A. ①②B.②③ C. ①③D.②④
2、下列地域联系方式中,属于交通运输业务的是()
①用飞机运送旅客②用电视传送信息③用管道输送煤气
④邮购书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3、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主要承担其它运输方式之间周转和联系的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管道运输
4、关于运输方式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 铁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B 公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
C 航空—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D 管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
5、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包括:①交通;②通信;③工业;
④农业;⑤商业;
⑥建筑业;⑦贸易;⑧宗教。
()
A. ②④⑥⑧B. ①②⑤⑦ C. ①③④⑥D.③⑤⑥⑧
6、关于通信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信是以传递信函为主的人的社会交往方式
B、邮政通信同电信通信相比,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速度快
等特点
C、电信的发展,可以把社会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目前许
多国家在电信业中兼营一些金融业务。
D、电信通信包括的业务很多,比如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
7、关于商业的正确叙述是()
A 生产使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B 销售使商品
进入消费领域
C 储存是商业活动的前提
D 调运是购销
时空矛盾的缓冲器
【能力提升】
8、读右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运输方式: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
(2)E运输方式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最
小,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运输方式在货运周转量中所占比
重
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运输方式在客运周转量中
所占的比重很小,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
运输方式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来其
发展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
最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