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价值分析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176例临床分析
检 查证 实 1 1个 ( 3 ) 节 得 到 完全 消 融 ;0 7 9% 结 1 1例 术 前血清 A P升 高 者术 后 1 月 降 至 ( 8 . 34 F 2个 2 6 4 -
127 ) gmlP <00 1 3 5 a生 存 率 分 别 为 5 .3 n/ , .5; 、 、
摘要: 目的
探讨 超声引导 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 v 治疗 原发性肝 癌的疗效及安全 性。方法 - h) a
对 16例 7
原 发性 肝癌 患者 的 22个肿瘤结节行 R A治疗 , 0 F 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 况。结果
术后瘤体完全消融率为
9% , 3 术前血 清 A P水平升高者术后 1 F 2个月显著降低 ( 0 0 ) 135a P< .5 , 、 、 生存率分别为 8 .% 、6 9 4 7 5 . %和4 . % ; 31 18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 3 发热等并发症 , 对症处理后好 转。结论 R A治疗原 发性肝 癌可显著延 长患者无 瘤 F
之则为不完全消融 。随访观察术前血清 A P升高 F 者血 清 A P水 平变 化 、 发情况 及 135a生存 率 , F 复 、、 其 中增强 C T随访显 示原 治 疗 区域 重 新 出现 病 变视 为局 部复发 , 内或肝外 出现 新病灶 、 管浸 润视 为 肝 血
远处 复发 。
存 活时间 , 且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少等优点 , 但应注意选择适应证 。 关键词 : 超声 ; 肝肿瘤 ; 肝癌 ;射频 消融
中图分 类号 : 7 57 R 3 .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 号:0 22 6 ( 00 0 -0 1 2 10 -6 X 2 1 )309 - 0
目 , 前 外科手术被认为是可能治愈肝癌 的惟一 方 法 , 影 响手术 切除率 的 因素很多 , 但 包括早 期诊 断 情况、 瘤大小、 位及是否合并肝硬化等…。 自 肿 部
射频消融术
从20世纪年代初开始,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应引起了世界医学界和生物工程界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于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等优点,目前该射频消融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肝、肺、肾、肾上腺、前列腺、乳腺和骨部位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成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是最具前景的微创肿瘤治疗技术。
射频消融术对恶性肝肿瘤的治疗比现存的其它一些治疗多许多优点。
首先,它没有肝切除和冷冻治疗所具有的合并症和死亡率。
在B型超声波引导下经皮穿刺消融术,它的危险仅仅与肝穿刺活检一样,可以在门诊中进行。
其次,不象切除和冷冻疗法,可以对肿瘤边缘的复发和新的肿瘤进行反复的治疗。
它与酒精消融术相比有两大优点:1、对癌块小于4.5cm的患者(多数患者)只需作一次的消融法治疗,而酒精注射要反复进行多次。
2、它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都具有相等的治疗效果,而酒精消融则不然。
我们虽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长期随访来证实射频肿瘤消融术的远期疗效,但是我们已证实射频消融术对破坏肿瘤有着很好的效果。
如果对肿瘤组织消融彻底,其远期疗效必定十分理想。
对大部分原发性和转移的肝癌患者,我们能用一期消融手术对B超或CT下看到的所有癌症肿块进行多点消融。
这与化疗和放疗相比,显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成果,而且合并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
消融术治疗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对肿瘤组织是否消融彻底,为达到肯定的疗效,消融范围必须略大于所治疗的肿瘤边缘。
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主要的治疗有化疗、放疗和外科手术。
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对于原发性、继发性恶性肝肿瘤的疗效很差,远未达到治愈的效果。
对早期肝癌患者常以外科手术作为根治性治愈手段。
但由于不少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癌症时已不是早期,而且加上年时又高,并常伴有晚期肝硬化,再加上手术复杂,合并症高,因此真正能适合手术治疗者不多。
另外据统计,手术后五年肝癌的复发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五。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射频消融已多次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被证实对肝脏恶性肿瘤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超声造影对肝脏微小肿瘤的检查和诊断有较大的准确度与安全性,将超声造影应用于射频消融治疗前、治疗中与治疗后,可更好地为射频消融治疗做好准备、辅助射频消融治疗顺利进行、检查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我院将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中、后各阶段之中,大大提升了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
标签:超声造影;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应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应用,在多种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中都有了普遍的应用[1]。
CEUS技术近年来在肝脏肿瘤患者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的微创技术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越来越多的CEUS与RFA技术成功的联合运用实践经验使得CEUS在肝脏恶性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本文对射频治疗不同阶段中超声造影的运用特点进行了探讨。
1 射频消融目标区域病变情况的分析应用在射频消融治疗开始之前,通过超声造影技术观察患者肝脏部位肿瘤数目、大小和部位,分析是否有肿瘤对大血管造成侵犯,若患者肝脏部位肿瘤较小、没有侵犯大血管及肠管、分布范围较小,则可以考虑使用消融治疗。
国内部分相关临床实践经验证实[3],使用常规超声或者CT等手段检查证实可接受射频消融方式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之中,约10%的患者经超声造影检查发现病灶在5个以上,肿瘤分布范围较大、存在血管壁浸润或肠管壁浸润,因而不可接受消融治疗。
可见,在射频消融微创治疗之前使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病灶可起到很好的适应症筛选作用,也可确保治疗效果、避免复发[4]。
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在治疗工作开展之前对肿瘤的分布、生长特点有较多的了解,辅助更科学、确切地制定治療方案[5]。
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消融治疗很大程度上受到肿瘤生长边界是否清晰、浸润范围特点、大小、分期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有医学专家提出,想要最大限度避免肿瘤复发,就需要适当将消融治疗范围适当超越肿瘤原有的范围,这也对消融治疗范围的确定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
肝肿瘤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
肝肿瘤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全球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肝细胞肝癌占据70%-8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每年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748300人,死亡病例695900人,而中国由于乙型肝炎流行和近年来丙型肝炎发病率增多,肝癌的新发和死亡病例数量高达全球一半。
转移癌是肝脏的另一常见恶性肿瘤,胃肠、肺、乳腺、卵巢癌等均是容易发生肝转移的原发肿瘤,据报道14.5%~23%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原发肿瘤的同时合并了肝转移,76.8%的患者最终会发展成肝转移癌对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来说,部分切除仍是首选,但手术只适合约9%~27%的患者。
严重的肝硬化,多发病变常使很多肝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
另外在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痛复发率高,再次手术困难。
因此,微创但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预后非常有必要。
微波消融是一项有效的治疗肝癌的微创热消融技术,较手术切除有许多优点。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微波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治疗肝癌的一项重要技术,尤其对于小肝癌,该技术已经成为早期肝癌除手术切除及肝移植外的肿痛根治性方法之一。
本章旨在介绍微波消融技术方法、流程和临床疗效,同时明确适合微波消融的适应证标准。
2.1适应证和禁忌证2.1.1适应证2.1.1.1绝对适应证对于早期肝癌和局限性肝转移癌患者,微波消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入选标准如下:1.单发肿瘤直径≤5cm或多发肿瘤,肿瘤数目≤3枚,最大直径≤4cm。
2.肝功能Chid-Pugh分级A或B级。
3.无门静脉及胆管癌栓。
4.无淋巴结、肺、腹部器官或骨等月肝外转移。
5.无严重肝、肾、心、脑等功能障碍,凝血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2.1.1.2相对适应证1.深在肝实质的肿瘤,手术创伤较大者。
2.因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患者(高龄、合并心肝肾肺等疾病、严重肝硬化、多发病灶等)。
3.手术后复发的肝癌。
4.肝转移性肿瘤无论单发或多发,需与全身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联合应用者。
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难治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肝癌的传统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其中肝癌切除术仍是治疗肝癌的最佳手段,但仅约20%的患者适合手术,且对于微小转移灶清除及术后复发也不能得到满意解决,而化疗与放疗均不能达到较理想目的。
随科技的发展,微创靶向治疗已成为21世纪治疗肿瘤的主导方向,其中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癌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新技术[1]。
本文就国内外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1 原发性肝癌超声介入治疗的目标及优势尽可能杀灭全部或大部分癌灶的肿瘤细胞,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功能完整性,达到根治或姑息水准;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其优势有:①创伤小,患者恢复快;②适时引导、定位准确、靶向性高,并发症少而轻;③操作治疗及随访复查简单、经济实惠;④对小肝癌及部分中期肝癌可达到根治效果, 对晚期肝癌则可减轻肿瘤负荷;⑤联合应用传统疗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2 原发性肝癌超声介入治疗的方法当前超声介入治疗肝癌的方法已有10余种,据其机理可分为两大类:肿瘤间质内与肿瘤血管内超声介入疗法。
2.1 肿瘤间质内超声介入疗法2.1.1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指在超声引导下将注射剂注入肿瘤内,通过化学或物理效应使肿瘤坏死。
目前临床使用的注射剂多为无水乙醇、乙酸、化疗药物、鱼肝油酸钠及生物制剂等[2]。
其中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PEI)与乙酸注射(PAI)是常用疗法。
①自1983年杉浦等首先报道应用PEI治疗小肝癌成功后,迄今已在临床广泛应用,PEI机制是主要通过细胞的脱水及蛋白质的变性作用,部分通过血栓栓塞作用破坏肿瘤组织。
该法用于<3 cm左右的小肝癌,尤适用于对严重的肝硬化,或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或肿瘤位置不当,或因病灶多发不宜切除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但PEI如何更彻底地杀死肿瘤细胞,尤其是大、中肿瘤边界的残存癌细胞及控制肿瘤复发等有待进一步研究;②1994年Ohnishi等首先报道应用PAI治疗肝癌取得良好的效果,PAI机制是利用乙酸不仅可使蛋白质干燥,且能溶解脂质和胶原,较之乙醇有着更强渗透肝癌组织中纤维膜和隔膜的能力。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利用高频电能产生热能来破坏肿瘤组织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导入穿刺针或导管至肿瘤部位,针尖放出高频电流,使组织产生剧烈摩擦,进而引起组织的局部加热。
高温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蛋白质结构,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和坏死。
肝射频消融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无需开刀: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术可以直接通过穿刺针或导管操作,无需开腹手术。
这使得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2. 安全性高:射频消融术可以通过影像学技术实时监控穿刺针或导管的准确位置,确保只有肿瘤组织受到破坏,减少非目标组织受到伤害的风险。
3. 创伤小:射频消融术仅需要几个毫米大小的穿刺口,不像手术需要大的切口,因此术后的伤口愈合更快,疤痕更小。
尽管肝射频消融术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 处理范围有限:肝射频消融术主要适用于肝脏大小较小、肿瘤较小的患者。
对于大肿瘤或位于肝脏深部的肿瘤,射频消融术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
2. 治疗周期较长:射频消融术通常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完成消融
过程,每次操作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恢复。
这意味着整个治疗周期可能较长,对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计划的合理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 部分复发的可能性:由于肝射频消融术只能治疗单个肿瘤,而肝癌常常是多个病灶的集合,因此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对于有复发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射频消融术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但治疗适应症选择、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丰富经验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肝癌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40例疗效分析
像学杂志 , 2 0 0 4 , 9 ( 1 4 ) , 7 3 2 — 7 3 4 .
91 6 .
E 5 ] 王建 国, 胡艳 , 潘丽 , 等. 肝脓肿 穿刺 引流治 疗时机 的恰 当选择
[ J ] .肝 胆 外 科 杂 志 , 2 0 1 3 , 2 1 ( 2 ) : 1 2 2 — 1 2 3 .
I - 6 - 1 王晓蕾 , 项莹 , 侯秀 娟, 等. 老年 人糖尿病合 并细菌性 肝脓肿 的 超声介入治疗 [ J ] . 中华 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 2 0 0 6 , 5 ( 3 ) : 1 9 9 .
导管滑脱 , 患者舒适性较低 , 同时大大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 。 研究分析认 为, 对于直径 小 于 8 c m 的肝 脓 肿 , 尤 其 是 分
F 7 1 王 岩, - 徐丽.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 肝脓 肿价值评价 [ J ] .白求恩
医科大学学报 , 2 0 0 0 , 2 6 ( 5 ) : 5 2 2 .
E 8 3 陈积 圣 , 张杰. 肝 脓肿 的外 科 引 流问题 C J 7 .临 床外 科 杂志 ,
2 0 0 2 , 8 ( 6 ) : 3 8 3 .
[ 9 1 - Yu S C , H o S S , L a u wY, e t a 1 . T r e a t me n t o f p y o g e n i e l i v e r a b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危险部位肝癌临床价值
·诊疗技术·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危险部位肝癌临床价值孙崇启,刘雪皎,纪海霞,王 丽,牛富强,王晓燕(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特检科,山东省烟台市 264006)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ethanol injection,PEI)治疗危险部位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危险部位肝癌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给予RFA治疗,观察组27例给予RFA联合PEI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危险部位病灶完全坏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同组危险部位与中央部位病灶完全坏死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危险部位病灶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2.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危险部位病灶完全坏死率与中央部位病灶完全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P=0.048)。
结论 RFA联合PEI治疗危险部位肝癌安全、有效。
[关键词] 肝癌;危险部位;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474(2012)05-0483-02 危险部位肝癌指病灶边界距胆囊、胆管、胃肠、心包、大血管、膈肌及肝表面5mm以内的肝癌,轻者术后易残留、复发,重者由于热损伤易引起周围重要脏器损伤或肝破裂导致严重并发症[1]。
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治疗危险部位肝癌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11年3月本院经手术组织病理及细针穿刺活检证实具有危险部位肿瘤结节的肝癌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36~72岁;原发性肝癌26例,转移性肝癌17例;肿瘤单发17例,多发26例,其中2个病灶16例,3个病灶6例,4个病灶3例,6个病灶1例;肿瘤结节直径2.2~5.0(3.8±1.3)cm;43个肿瘤结节位于危险部位,其中肝表面13个,胆囊周围9个,膈肌下8个,近腹腔面6个,近心包3个,第一肝门处3个,下腔静脉前1个。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
经科 杂 志 , 9 ,93 9 3 0 1 62 :7  ̄ 8 . 9
2 Di tih Br i atct f rs o e mp i ai ns o o t t o e e rc sE. an pls i a t t k —i lc t i y e r o rp s—sr k f
R A) F 是近年来 出现的一种新 的物理性局部治疗
作者 单位 :2 30 2 30南京 医科 大学 附属 淮安 第 一 医院影 像科
( 常 新 郑 颖 刘 玮 柏 根基 )
方法 ,已经成为继肝移植术和手术切除之后肝癌 的第三种根治性治疗手段。R A是采用超声引导 F 下 ,将 电极针插入肿瘤 内部 ,通过射频 电流而激
6 Ti e t M E ro ma e re t d as sm e to o i t o l ms n t i Pef r nc —o n e se s n fm b l pr b e i i y
rh blainTis r r agfrn2 0 , 79:2 8 1 3 . ea it o . ds e e e .0 71 ( 1 2 ~ 2 1 it k No L o 2 )
rt s9 . ( 88 a wa 31 e % 7 /3).,6 1 ,2 nh ntet a n f otp rt eeh n e Tsa h we a tetmo 3 , 2 4mo tsi et t s eai n a cdC cnso dt th h r me o p o v h u r
e e tv n a eme h d i h l ia e t n f i e a c r f c i ea d s f t o t e ci c l r ame t l rc n e . n n t o v
腹腔镜超声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d ah,【 ̄ o e ai e if ein,h e nh g roh rc mp iain .F v a e a r n in e e .f u a et ) t p r t n e t I s v o a mo 'a e o t e o l t s ie c s sh d t s t v r o rh d c o a e f
术 治疗 原发 性和 转 移性 肝 癌 受 到 临 床广 泛 肯 定 。。 射 频 目前常 见 的方式 是 经 皮 射 频 和 开腹 射 频 , 在
严重 。 , 或年 龄偏 大 、 功 能 失代 偿 , 肝 一般 状 况 差 等
D(I 1 . 8 7 ma i is 1 7  ̄4 8 2 2. 9. 21 ) : 0 3 7 /c . . s n. 6 2 4 . 01 0 0
超 声
通讯作 荇: 张炜 炜 , ma : a g e e15 @ 13 (1 E i z nw i i9 3 6 .03 lh w 13
匡堂塑直盘查( 电王 )
生 月 第 9 第 9 C i J e Uts n( l tn di )sp m e21.09 N. 卷 期 h M d lao d Ee r i Ei n ,et br02V1 .o9 n r u co c t o e
u rsn ga h I U)i h a ife u n y a lt n ( A)o e ai ario . t o s T i yo e h ao n rp y( L n te rdorq e c bai o RF fh p t c cn ma Meh d hr —n c t
p te t t e ai ac n ma we een old i hi t y I h r c so ai n sWi h p tc c r i o r r l n t s sud . n t e p o es fRFA ,I h e LU s a p id t uie wa p le o g d te RFA e de a o m o io he r c s o h n e l nd t nt rt p o es fRFA n e ltme i ra —i .Re u t Und r t u d n e fI ,he s ls e he g i a e o LU t p rua e u e c t n o s RFA n a lpai t r c e mo tl . S v n a iina na s s a he lv r d a h a ma i h t i l t s p o e d s oh y en e e ddto l l se tt i e i p r g tc t a we e mis d i r o r tv uta o nd utr p re b p e p r tv CT r RI tp r d tc e r s e n p e pea ie lr s u b e o td y r o e ai e o M o we e e e t d. Thr e e s l l e i n we e n al su s l r no d tce i pr o rtv i g n . A f le o ii e o a l so wa r l ( u t ee td n e pe aie ma i g as p stv tc l e in s u e1 o t a ( r t l. Thit on e s s o ie a c r paint dewe a a o e p c u g r wih uti ta pea ie c ' a ey u ry— e a e f l r c n e te s un r ntl p r s o i s r e y v to nr o r tv
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
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发表时间:2017-01-04T16:23:23.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盛海燕[导读] 射频消融(DFA)治疗肝癌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此方法安全、微创、疗效确切。
(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3001)【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
方法:对52例中、晚期肝脏肿瘤病人在采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指导护理。
结果:总有效率94.2%,无手术死亡。
结论: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效果确切,全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有利于提高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
【关键词】B超;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301-02射频消融(DFA)治疗肝癌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此方法安全、微创、疗效确切,对小肝癌疗效可与手术切除相当[1]。
本文对开展此技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要点及护理措施总结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我科共收治52例肝脏肿瘤病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5.7岁。
原发性肝癌39例,转移性肝癌13例。
病灶共59个,直径I.5~8.3cm,平均直径5.6cm。
因年较大不适或不愿手术切除,均在B超引导下行RFA治疗,共行55次治疗。
1.2 方法根据肿瘤部位患者取合适体位,B超选择定位,确定进针的位置,在下肢建立静脉通路,10%葡萄糖液500ml+10mg地西泮,肌肉注射盐酸布桂嗪或盐酸哌替啶,贴负极板,碘伏消毒术区皮肤,范围穿刺点周围20cm左右。
铺洞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予生理盐水500ml+哌替啶100mg静脉输注,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同时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局部麻醉无痛感后,尖刀刺破皮肤,B超引导下,将RF电极针插入到肝脏指定的部位。
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效果怎么样
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效果怎么样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简单来讲,就是借助超声设备,将病灶清楚显现出来,把细长的针从皮肤刺入肿瘤内部进行药物注射,或者布局发射高温,利用化学或者物理原理,把癌细胞直接杀死,随后将针拔出。
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时间非常短,只需10-20分钟。
通常情况下,手术切除作为肝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是部分病患因肿瘤大小、病灶部位等影响,又或者病患罹患严重的肝硬化病症,自身无法承受手术创伤,所以此种治疗方式也为病患带来新希望。
那么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效果如何?请展开如下阅读。
1.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的适应症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主要针对肝功能正常,不存在严重脏器器质性病变,没有凝血障碍或者出血症状,没有腹水、发热以及远处转移的情况,肿瘤直径低于5厘米,结节数不能超过3个。
超声介入治疗借助先进的超声设备,经皮穿刺瘤体,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而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治疗主要运用无水乙醇、乙酸、热盐水、热流水等注射方式,或者实施肿瘤间质毁损治疗。
2.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治疗的效果2.1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而乙醇是否均匀浸润全部肿瘤、注射用量是否充足直接关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的效果。
针对直径不足3厘米的原发性肝癌,由于组织成分较为固定、结缔组织比较少,乙醇能够完全弥散,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和手术切除基本相同,部分病患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
然而,对于直径超过3厘米的肝癌病患,其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尤其是组织质地比较硬,出现纤维间隔的肝癌病患,接受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达不到完全浸润的程度,乙醇容易溢出瘤体外部,会对肝脏带来不利影响。
2.2乙酸注射治疗经皮穿刺瘤体乙酸注射治疗,运用乙酸(浓度15%-50%)远比无水乙醇的组织渗透力更强,更容易穿过癌组织的纤维间隔,保证弥散均匀。
另外,注射次数、注射总量比较少,治疗效果好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但是局部疼痛感十分强烈。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附38例报告)
【 要】 目的 摘
评价射频 消融治疗肝癌 的近期疗效 。方法
3 8例肝癌患者共 4 9处病灶接受射频 消融 治疗 , 术后 1月行
3 8位患者 中 2 7位病灶完全 消融 ;8例 术前 1
超声造影及肝脏增强 C 、 T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 测等 以评价射频 消融的疗效。结果 A P升高 的原发性肝 癌患者 l F 6例 A P下降 。结论 F
T HOR . E M F E T OB E V I I R C NC R w I H AD O・R QU NC B A I HE S T T R E F C S R AT ON OFL VE A : T R I F E E Y A L T ON( E OR E R P T
so swee f l d ma e t y t h n e, o b o d f w wa o n . 7 p t n swi infc n l n r a e lo P b fr e t n in r l a g d wi c s c c a g n l o o sf u d 1 ai t t sg i a t i c e s d b o d AF eo e t ame t u h i l e h i y r
paint t o a f49 l so r r ae t a i fe ue c b ain. e h r pe i fe t r o te s wih a tt lo e ins we e te td wih r do—r q n y a lto Th te a utc ef c swe e c mpa e t o ta te — r d w h c n r s n i ha e ta o n g a hy a d c nr s nh nc d c mp e o o r ph ne mo t fe nc d ul s o r p n o ta te a e o utd tm ga y o n h atr RFA . s t 2 te t f38 a e t e r Re uls 7 pain s o c s s wih l—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
维普资讯
广 西 医 科 学 报 J OUR L OFGUAN I E I AL UNI R TY 2 0 u 2 3 NA GX D C M VE 0 7J n; 4( )
。I c RSI Y T
・
3 7 9 ・
超 声 引导射 频 消 融治疗 原 发 性 小肝 癌
何 云 廖新 红 杨 红 李智贤 李艳 宁
502) 3 0 1
( 西 医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超 声 诊 断科 广
南宁
摘 要 目 的 : 价 超 声 引 导 射 频 消 融术 治 疗 原 发 性 小 肝 癌 的 价 值 。方 法 : 1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患 者 共 1 1 病 灶 行 超 声 引 导 下 评 9例 2个 射 频 组 织 消融 治 疗 , 据 治 疗 过 程 将 1 1 病 灶 分 为 两 组 : 次 进 针 组 9 根 2个 一 1个 , 次 进 针 组 3 多 O个 。 结 果 : 次 进 针 组 一 次 治 疗 一 完 全 毁 损 率 9. 1 , 次 进 针 组 完 全 毁 损 率 8 . 0 。灰 阶超 声 无 法 区 分 毁 损 区 域 与 残 留组 织 ,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显 示 治 疗 后 4 5 多 O O 彩 血流信号消失 ; 强 C 增 T显 示 毁 损 组 织 呈 低 密 度 影 、 增 强 。结 论 : 过 合 理 制 定 治 疗 方 案 , 声 引 导 射 频 消 融 治 疗 肝癌 是 能 无 通 超 达 到 完 全 毁 损 的有 效 手 段 。 关键词 肝 癌 ; 频 消 融 治 疗 ; 声 引 导 射 超
R7 5 7 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国 图 书 资 料 分 类 法 分 类 号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参
考
文
献
[ ] G ae yA P u I A poeuef diecr ci J . 1 inl A,al A. rcd r o mil or tn[ ] Am J l r n e o
O to 5 ( ):6 r d,8 3 24—27 h 6.
利用单侧种植体牵引上颌 中线 , 操作简单 , 不依赖患者 配合 , 具有一定 的临床可行性。但仍需注意患者是否 已经
超 声 引 导 下 射 频 消 融 治 疗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临 床 研 究
黄桂 华 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军 俞 渊 许 斌
( 广西 中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肝胆 外科 , 南宁 市 500 ) 302
r d o r q e c l cr d e d e we e p n tr d i t i e mo e c tn o sy, n h u rwa mp i d i a ife u n y e e to e n e l r u cu e n o l rt v u rp r u a e u l a d t e t mo si ar n e st Re u t Of5 e in n 4 a i n s 2 r f a d a t r o e s3. a n ih, 0 we e tt l i u. s l s 5 l so s i 6 p t t , 3 we e o i me e fl s 5, mo g wh c 2 r o al e y i ar d, ih a b ai n r t f 6. 6% ; 5 w r fa d a e e f3 5—8 c , o g wh c 1 r o al mp i e w t n a l t a eo 8 9 o 1 e e o i m tro . m a n ih, 1we e t t l m y
射频消融治疗209例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射频消融治疗209例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的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早期肝癌
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对于晚期或不能手术的患者
来说,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治疗可以缓解患
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因此,分析
射频消融治疗对肝癌患者的疗效以及预后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对肝癌患者的疗效以及预后因素对治
疗效果的影响,为指导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选取209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射频消融治疗。
根据患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和治疗前的肿瘤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其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主要包括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治疗效果等指标。
同时,将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肿瘤生物学表现、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患者
的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研究预期结果及贡献
通过对209例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研究,将可以得出以下
预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在肝癌晚期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治疗
前患者的基本信息、肿瘤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等因素会对
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将对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指导在临床中采用更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肝癌或肝脏良性肿瘤的介入手术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流的高温作用,通过将电极插入体内,将高频射频电流传输到肝脏病变区域,产生高温能量,破坏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肝射频消融术的优点包括:
1. 高效:肝射频消融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常能在一个疗程内完全摧毁肿瘤组织。
2. 无创伤:该方法通过穿刺入路进行操作,不需要开腹手术,减少了术后伤痛和并发症的风险。
3. 适应病例广泛:肝射频消融术适用于各种大小的肝脏肿瘤,甚至可以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肝射频消融术的缺点包括:
1. 局限性治疗:由于射频电流的传导范围受限,对于较大的肝脏肿瘤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全消除。
2. 并发症风险:肝射频消融术虽然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介入手术,但仍存在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
3. 对肿瘤位置有限制:由于需要插入电极到达病变部位,肝射频消融术对于位置较深或者靠近大血管的肿瘤具有一定难度。
总体而言,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病变治疗方法,但仍需要根据患
者病情和医生的个体化意见进行选择和操作。
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6 4 9 0・
吉林医学 2 0 1 3年 l 1月 第 3 4卷 第 3 l 期
外 国学者报道结果 符合 。本 研究结果显示 , HB e A b在 H B V
组 中的阳性率 高达 1 3 . 5 %, P B C组 的 阳性率 为 2 4 。 3 %, 两组 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2 . 0 , P>0 . 0 5 ) 。因此 , 在 中国人 中 检测 HB e A b抗原鉴别 P B C患者的临床 意义不大 。 乙肝患者抗原 、 抗 体与肝 功能损伤 患者关 系研 究结果 显 示, H B s A g阳性 P B C患者 中 A L T 、 A S T、 A L B、 G G T 、 A D A肝功能 损伤指标显著高于 HB s A g阴性 P B C患者 , 此结果 与外 国学 者 研究报 道的 HB e A g抗原 可 以作为 P B C患者肝 功能损伤及 预
HB s A g 、 HB e A g都是 P B C患者 血清 自身抗 原。在 P B C患 者 H B s A g 、 H B e A g相 互 关系 的研究 中我 们 发现 , HB s A g阳性 P B C患者与 HB s A g阴性 P B C患者中 t t B S A b 、 H B e A b阳性率差
道结果相符 j 。 另外 , 指导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合理 饮食 , 避 免诱 发
因素 , 尽 量 成 少 原 发 性 胆 汁 性 肝 硬 化 病 的发 生 , 应弓 l 起 临 床 医
r h o s i s [ J ] . A m J G st a r o e n t e r o l , 2 0 0 3 , 9 8 ( 2 ) : 4 3 1 .
[ 6 ] Wo r m a n H J . N u c l e a r e n v e l o p e p r o t e i n a u t o a n t i g e n s i n p r i ・ m a y r b i l i a [ J ] H e p a t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 2 0 0 7 , 3 7 ( S u p p l 3 ) : ¥ 4 0 6 .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采用 超 声 引 导下 经 皮 穿 刺 冷循 环 R A治 疗 中 晚期 肝 癌 2 F 5例 , 中转 移 性 肝 癌 8例 , 其 原
发 性 肝 癌 1 例 。 个 病灶 进 行 R A 1~2次 。其 中 8例 患 者 术前 给予 3次 T C 7 每 F A E治 疗 。 后 通过 增 强 C 术 T 扫 描 评价 疗 效 。 果 结 1 O个 病灶 完 全 坏 死 , 1 余 5个病 灶 大 部 分 坏死 。 访 半年 ,5例患 者 现 全 部 存 活且 生 随 2
RF c o・i l cr d n e ta o n i a c o 2 t s Eih fte p t n s p o o RF e e t ae A o l p e e to e u d rUl s u d g d n e 1 t i . g t ai t r r t t r u me o h e i A w r r td e w t AC fi d vd al h e i s fr e c . T e p so e aie e f a y wa v u td b n a c d C . i T E o n i i u l tr e t h y me o a h h o tp r t f c c s e a a e y e h n e T v i l
【 b tat A src】 O j t e T vla ecncl fcc n o piao sntet a n o avne bei oea t t l i f ayadcm l t n et t f da c c v u e h i a ei c i i h r me
《2024年射频消融与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疗效观察》范文
《射频消融与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治疗手段的选择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射频消融(RFA)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成为了肝癌治疗领域的热门选择。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XX医院自XXXX年至XXXX年收治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RFA组),另一组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I粒子组)。
在接受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生存质量进行了全面分析。
三、射频消融与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原理与特点(一)射频消融(RFA)射频消融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过高频电磁波产生热能,使肿瘤组织在高温下坏死。
其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早期和中期肝癌患者。
然而,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其疗效可能受到限制。
(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是一种内照射治疗方法,通过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部,利用其辐射作用杀死肿瘤细胞。
其优点在于局部控制效果好,对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然而,其缺点在于可能引发放射性粒子的移位和辐射性损伤等并发症。
四、治疗效果观察(一)肿瘤控制情况经过治疗后,RFA组和I粒子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均有所改善。
RFA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肿瘤控制率分别为XX%、XX%和XX%。
I粒子组患者的肿瘤控制率则分别为XX%、XX%和XX%。
两组间在肿瘤控制率上未见显著差异。
(二)生存质量与并发症RFA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较I粒子组患者恢复较快,疼痛程度较低。
然而,I粒子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治疗后得到了较为持久的改善。
在并发症方面,RFA组患者主要面临皮肤烫伤和腹腔内出血等风险,而I粒子组患者则可能出现放射性粒子的移位和辐射性损伤等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15T14:03:45.3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作者:钱章君1 朱荣峰2(通讯作者)[导读]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发症反应轻微,操作简单、方便,减轻患者痛苦。
(1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宜兴 214200)(2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宜兴 214200)【摘要】目的:探究肝癌临床治疗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
结果:30例患者在治疗后1d、7d、30d、60d各阶段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ALT、AST和P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LB无明显差异(P>0.05);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6.67%,经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干预治疗后,3~5d并发症症状均消失;30例肝癌患者治疗后半年生存率为86.67%,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76.67%,治疗后2年生存率为63.33%。
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发症反应轻微,操作简单、方便,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超声;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104-02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的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目前,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以手术切除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由于病灶位置、主梁及患者自身情况差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无法接受手术治疗[1]。
临床有研究指出,射频消融治疗可利用高温使癌变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肝癌临床疗效接近于手术治疗[2]。
在射频消融治疗中,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操作,超声具有无放射性、无创的特点,进一步提高电极针进针的准确性,减少对周围脏器的损伤,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患者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2.19±7.20)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5例,继发性肝癌15例(胃,结肠,直肠癌转移),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满足单发肿块<5cm,多发肿块1~3个小于或等于3cm。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采用迈德射频消融治疗仪,电极针采用伞形针,采取全麻下手术,患者取仰卧位,穿刺表面皮肤进行消毒,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启动射频发射系统,经皮肝脏置入电极针,电极针放至肿瘤远端处,打开伞形子针,进行消融,病灶≤3cm的进行原位一点布针治疗,病灶>3cm进行多点布针消融,目标能量25KJ,电极输出功率80~120w,直至肿瘤大部分或全部凝固。
在射频消融过程中,超声监测器始终保持电极针发热中心位置与邻近脏器距离≥1cm,部分需进行二次消融治疗的患者可在间隔3~10d后再次消融治疗[4]。
1.3 统计学处理
采集30例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相关指标,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各阶段肝功能ALT、AST、ALB和PT水平和治疗后各阶段生存率的比较采用检验水准α=0.05进行分析。
2.结果
2.1 30例患者治疗后各阶段肝功能改善情况的分析
观察分析30例患者的治疗后阶段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示,30例患者在治疗后1d、7d、30d、60d各阶段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ALT、AST和P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LB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30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
观察比较30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6.67%,其中出现发热2例、感染1例、肝区疼痛1例,胸腔积液1例,所有患者经给予退热、抗感染、止痛、引流等干预治疗后,3~5d并发症症状均消失。
2.3 30例患者治疗后各阶段生存率分析
分析30例患者术后各阶段的生存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半年,30例肝癌患者存活26例,生存率为86.67%;治疗后1年存活23例,生存率为76.67%;治疗后2年存活19例,生存率为63.33%。
3.讨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是通过电极针直接传导热效应,使电极针周围局部温度骤升,使肿瘤细胞内的蛋白质变质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消除癌变肿瘤细胞的治疗目的[5],这与本次临床课题研究成果相一致。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在治疗后1d、7d、30d、60d各阶段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16.67%,经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干预治疗后,3~5d并发症症状均消失。
目前,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作为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了周围邻近脏器,减少对肝脏的损伤,然而在临床疗效上效果欠佳,患者在治疗后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6]。
临床有研究指出,超声介入引导下进一步提升了电极针进针的精准度,可以实时显示患者病灶的空间位置、形态、血管分布和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在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可以一只手持超声探头引导,另一手进行进针操作,提高了超声与电极针进针的统一性,减少周围脏器受高温损伤,对于腹水较多的患者,严格控制针道适当处理,并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可适当改善患者的腹水症状[7]。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发症反应轻微,操作简单、方便,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微创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患者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焦健,邹淑丽,宋艳,毕晓静,孟玫.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安全性与疗效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7):1169-1171+1174.
[2]彭莉晴,周静,张煜,刘丹,罗葆明.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8):469-472.
[3]覃夏川,周翔.肝叶切除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10):713-714.
[4]冯莉莉,曾俊,赖全图,贾克东,刘辉,王卫真.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2,1(1):5-7.
[5]钱纪江,朱锦龙,章瑾,刘祖平.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10):1849-1851.
[6]胡丙洋,万涛,张文智.腹腔镜超声探头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5):368-372.
[7]包国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7):50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