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三计算机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一、需求论证

(一)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普遍将计算机作为办公的必备工具,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应用、图文编辑、视频处理和平面设计人才。根据相关调研显示,未来5年黑龙江省技术工种人才缺口将达到80万,其中就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仍高居榜首。而由于XX市将着力打造新型农业、现代化物流、现代生态旅游、煤灰等产业集群。随着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缺口将达到1万余人,而XX的地理位置属于边境城市,吸收外地人才相对困难,这一缺口仍会增加,这也为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供了良好契机。

通过近几年对XX市社会用人单位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原有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基础分析,预测主要有以下五个岗位群急需人才补充:平面设计及广告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组建与设备调试、计算机网站搭建及网页维护、多媒体动漫设计等。

(二)建设基础

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龙头专业,办学至今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培养毕业生近万人,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正式认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作为全市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校企合作,已摸索出“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特色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校内现有各类计算机1037台、实训室28个。均参照企业生产环境建设,开设的实训项目绝大部分是生产性实训。首创的学生工作室——FN工作室,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有效对接。另外,校外有宏德广告公司等6家合作企业,10余种岗位可供学生实习实训。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有5家本地企业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就业基地。

计算机应用专业拥有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职计算机教师28名,本科以上学历占100%,省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有23名教师具备计算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比例83%。

多年来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初中级技能型计算机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培养在校学生的基础上,还面向社会提供计算机相关培训。截止目前,所有毕业生100%通过计算机系统操作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每年为社会培训计算机应用人才1000余人。

计算机应用专业目前在校生1024余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5%。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深化“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以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以

基于岗位任务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引领,主动适应黑龙江省信息化建设和XX 市各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全面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内涵建设,校企互动,共同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黑龙江省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性专业。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

在“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深度与企业融合,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即以培养德能兼备的,熟练掌握计算机各方面应用知识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团队协助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能适应XX社会计算机五大岗位群需求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争取两年内打造1门省级标准精品课,5门优质核心课程。完成《计算机技能实训教材》、《计算机多媒体设计案例》等4本校本教材的开发,并实现教材在XX地区广泛应用。建成1套“标准化、共享型”的围绕5门优质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包,并通过数字化校园搭建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社会服务。

(3)教学模式目标

围绕加强实践教学、优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运用在三大突破点,两年内使专业课全面实现“岗位定向”培养模式的要求,其中平面设计相关课程可达到企业用人高级要求。

(4)评价机制目标

建立学校、企业(行业)、教育行政部门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两年内建立1套校企合作和教学评价制度,搭建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并将评价体系按学年细化执行,使专业办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计划两年内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2人,引入行业资深专业带头人3人,培养骨干教师5人。保证专业教师都能有机会到企业顶岗实践培训或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调研、培训,两年内培训不少于15人次。另外,每年督促1名青年专业教师参加研究生学习。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力争两年内建成一只不少于1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逐步形成兼职教师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和顶岗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主导地位。积极承担科研课题,计划确立省、市级课题4项。

(6)校企合作目标

重点构筑起“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岗位实习”三级配套的

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机制。两年内力争增加3家校企合作单位。完善顶岗实习的运行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完善校内原有基础实训室的建设,扩建2个多功能计算机实训中心。创建1个可供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的广告公司。

(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开展教学资源输出,提供技术服务工作,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推进市场化办学进程,两年根据企业、用人单位订单要求招生至少200人,每年平均为社会和行业培训达500人次以上。确保培训人员广泛得到企业的认同,提升社会影响力。

三、建设思路

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要求为标准,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为目标。将本着实效探索为原则,双元主体为依托,贯彻工学结合为思想,采取分阶段递进式建设策略,即第一阶段夯实基础,划分责任,制度建设;第二阶段,推进以重点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建设工程。第三阶段,创新提高,总结经验,积淀特色,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在建设过程中突出一个重点(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突破一个难点(由课堂为中心的理论知识性课程体系向以实践为中心的能力性课程体系转化),打造一个亮点(专业办产业,创办一个广告公司和FN工作室,形成“前店后校”的工学结合的新模式)。

四、重点建设内容

加强基于岗位任务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的质量标准,带动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的探索,全力推进“双元主体、分段实训、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构建“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

(1)深入调研,专业定位

科学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充分组织人力参与社会调研。形成相应总结材料以此作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①第一年内成立由本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调研小组,依据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及XX地区近几年的发展需求及人才市场的反馈信息,深入企业调研。形成适应各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满足五大岗位群的岗位能力标准的调研报告。

②针对先前的调研报告,在第一年末邀请企业技术人员,高校教育专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规格要求开展研讨活动,设立相应课题1个。组织相关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带课题下企业,形成分析总结材料,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2)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调研结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