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文化故事
【穷通皆乐】
——故事取材于《庄子:让王篇》
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先生倒好,依然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
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点评】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谦卑的力量】
晋人伐楚,楚人已经退避九十里,晋人的攻击仍然不停止。
楚国的大夫说:“请允许臣反击吧。”
楚庄王说:“我们的前代君王在位的时候,晋国不攻打楚国,但是,到了孤家这一代,晋国却来攻打我们,这是寡人的罪过啊。如果
下令攻击晋国,楚国的大夫必然要受到羞辱和伤害,怎么能让大夫因此而受到侮辱呢?”
大夫说:“前代君王还在的时候,晋国不攻打楚国,但是,到了臣担任大夫,晋国却来攻打我们,这是臣的罪过。请允许臣反击吧。”楚庄王低下头哭泣了一会儿,然后站起身,对各位大夫施以拜礼。晋国人听说此事之后说:“国君和臣子都把罪过往自己身上揽,而且国君在臣子面前表现得那么谦卑有礼,可见是上下同心,三军也同心协力啊。由此看来,楚国恐怕是攻打不成啊。”
于是,晋国人连夜退兵回国了。
孔子听说之后说:“楚庄王能成为一代霸主,是理所当然的了。对臣下能够谦卑有礼,凭借那一句话就使敌兵退去了,因此,社稷得以安宁,难道他成为霸主不是合情合理的吗?《诗经》中说:‘宽容谦卑待远近,因此安定我君王。’正是这个道理啊。”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成语故事】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一饭千金——韩信
韩信,淮阴人,少年时父母双亡,日子过得很艰难常常没处吃饭,“只好到城下淮水边钩鱼,钩到了可以卖几个钱,钓不到就饿肚子。
淮水边上有一群漂洗丝絮的老大娘,各自带着饭篮在这里干活。其中一位大娘见韩信饿得有气无力,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非常感激,对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你。”大娘却生气他说:“我是看你可怜才送饭给你吃,哪图什么报答!"
韩信后来受汉高祖刘邦赏识,拜为大将,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与张良、萧何合称”汉兴三杰” 、韩信功封楚王。楚地本是韩信的故乡,他有恩报恩;设法找到了当年那位漂絮大娘,对她谢了又谢,送给她一千金作为报答,漂母并不图这许多钱,但推辞不得,只好领谢而去。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一饭干金”这句成语,比喻受恩厚报。也有人用“一饭之恩”,表示知恩必报。
韦编三绝:(孔丘)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典故】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目不窥园:(董仲舒)
〖解释〗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的看。形容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典故】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古代皇帝的顾问),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