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概论(共 59张PPT)
合集下载
儒家文化PPT教案学习
然后会乐意跟你接近,喜欢跟你沟通。能做到这一点,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发展得比较快。
二、两套服装
跟别人配合是成功的基础之一。随和一点,人生别太自我设限,给自己更大的弹性空间。让别人对我们有好的印象。两套西装与一表人才说的都是外表,但是二者的重点不同。什么身份穿什么衣服。有的人经常被别
人当做不三不四的人,那也没办法,谁叫他打扮得不三不四的。不合乎身份的打扮,对你是非常不利的。
事情做好。拍马屁的对象是别人,吹牛主要是吹自己。吹牛也包括很多意思:凡是自己表现得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将其放大,这就是吹牛;凡是把自己碰到的倒霉事都推给别人的,也是一种吹牛的方式。要学会选择
互利的吹牛方式。
九、九分努力
把事情做好是最基本的条件,做人是做给别人看,做事是做给自己看。一个人努力不努力,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不知道的。做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做事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好好做人,是为了好好做事。
和灵活运用度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庆幸的是,中国人善于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人际关系的建立技巧可以简化为十大要领,分别是一表人才、两套西装、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游、
六出祁山、七术打马、八口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这十个要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要诀,缺一不可,必须合理应用,以确保,一表人才通常叫做第一印象。第二,很多人都会凭第一印象来论断你。这就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你不要犯这个错误,但是你无法禁止别人犯这个错误。第三,外表有利也有弊。
要想做到“一表人才”,最好的办法是靠内心的修炼,即真心诚意,不胡思乱想,慢慢的,你的相貌就会变得端正。好不好看是另外一回事,最起码要相貌端正,使别人不会对你产生提防心理,不会看到你就害怕,
六、六出祁山
儒家思想及其文化 ppt课件
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
孟子(公元前390-前305年)
名柯 字子舆,邹国人(山东)
主张“性善论”
侧重发展孔子的仁学, 主张“仁政”,强调人民的 重要性,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
孟子重视人的主观精神的修养,”养浩然 正气”,达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敌” 。如何做?
仁、义、礼、智、信。 “言必信,行必果”
3、管理的准则——经权关系
经:原则性。“治要不治详,治近不治远,治 明不治幽”
权:灵活性。“信反为过”,“经也变,权有 度”
4、用人方针——任人唯贤与 举贤不避亲 办法:论功行赏、举荐、选拔、 科举考试
儒家思想评价
元仁宗:”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 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万世师表” 。儒 家学说被称为“儒教”。
要子亡子不能不亡。忠君报国,杀身成仁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 孝压抑了人的本性,父母之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国教育就是“孝”的教育, “孝” 与 “文” 合是为 “教”,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儒家伦理观念对人性的压制
中国人无性爱,婚姻无自主权,结婚只是为了传宗 接代,毫无快乐可言。
5、生活准则——信
指为人交往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 态度。
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 备的品德。
孔子主张统治者要 “立信”, 要获得人民信任,“其身正,不 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待人之本——忠、恕
“忠”即忠诚老实,不背判朋友, 恕,是宽恕。以博大胸怀待人, 为人宽恕与容忍。
7、家庭伦理——孝与悌
80年代以来有三种观点: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主干。 儒家、道家并为中国文化的主干 儒家是官方文化,道家是民间文化。
儒家文化-PPT(精)
来源:孔子以后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七章:儒家文化内容以及理想人格
4、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本体论:理一元论。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而以为性”。
朱熹
认识论:格物致知 “格物是物上穷其至理,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
二、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的创始人
王守仁
陆九渊与朱熹的思想分歧和交锋: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鹅湖之会”
帝王
鲁哀公 汉平帝 隋文帝 唐太宗 唐太宗
封号
尼父 褒成宣尼公 先师尼父 先圣 宣父
北魏孝文帝 文圣尼父
唐朝
唐朝 唐朝 宋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清朝
乾封元年(666年)
天绶元年(690年)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 大德十一年(1307年) 嘉靖九年(1530年) 顺治二年(1645年) 顺治十四年(1657年)
九经(唐代):
《诗经》、《书经》、《易经》、《周礼》、《礼记》、 《仪礼》、《左传》、《公羊传》、《榖梁传》
十三经(宋代):
《诗经》、《书经》、《易经》、《周礼》、《礼记》、 《仪礼》、《左传》、《公羊传》、《榖梁传》、 《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今文经: 1、以汉代流行文字隶书写成; 2、六经皆孔子所作,系托古改制之作; 3、尊奉孔子,认为孔子是政治家、教育家; 4、探求经文背后的微言大义。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托古改制的 社会改良思想,即用儒学来解释改 良思想。
三、新儒学的嬗变阶段: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
孙中山“籍古创制”,仿慕儒家体制,创立了政权与治 权分立的民权学说和五权分立的政体学说。 <建国方略> 三民主义
儒家经典欣赏ppt课件
2021/4/8
7
義田、義莊
瞭解范仲淹設置義莊的目的與影響 瞭解義莊的救濟對象從家族擴大到地區 瞭解義莊對教育的影響
2021/4/8
8
南宋的社倉
瞭解朱熹創立社倉的時代背景 瞭解朱熹創立社倉的理念 透過閱讀一手資料與學者的研究,能夠分
析並討論社倉的精神
2021/4/8
9
婦女的貞節觀念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 文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梁庚堯,〈南宋的社倉〉《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下)》 (台北:允晨,1997年)。
陳寶良,《中國的社與會》(台北:南天,1998年)。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的問題〉 《新史學,10卷2期,1999年》。
2021/4/8
45
參考答案
(1)材料一和材料二證明明朝婦女婚姻 觀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證明明 朝婦女婚姻觀的自主性。
(2)明中後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使人們 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明中 後期、出現了反禮教的思想,鼓舞了 明朝婦女追求婚姻自主。
2021/4/8
46
(3)考生可從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對材 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 :①小說是文學作品,作為史料使用 ,必須慎重。②材料三、四的現象是 個案,而且出現在明中後期,不足以 說明整個明朝婦女婚姻觀的自主性。
2021/4/8
48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49
37
問題三:
根據資料二、四的故事,一則說明 寡母含辛茹苦扶養孩子長大,另一 則說明未出嫁到夫家的女子受到鄉 里人士的敬佩,還得到朝廷旌別的 表揚。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故事,說 明儒家與婦女間的關係如何 ?
儒家文化概述PPT(共 37张)
“ • 将爱的伦理要求博施于众:“志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治 长》)” 子为政。焉用杀”“恭归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 谈治国:“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之。”(《季氏伐颛叟》)“无闻有国
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 患不安。和无寡,安无倾。”
义-孔子的价值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 《论
语·述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罕言利,只问合义不合义。” 朱熹:“君子小人趋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 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 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 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 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 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 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目录:
儒家创始人 儒家经典 代表人物 发展过程 《论语》的思想 文化特征 各家评儒 文化地位 对待儒家的态度 文化影响
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兄弟中排行第二,春秋后 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 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 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 阜城北泗水之上, 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论语》十二章 课件5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而且张大人公务繁忙,很多杂务自己不方便处理,所以在轿中还有两个仆人,负责 张大人的饮食起居。
➢ 此外,全轿乘坐舒适,操作便利,并实现了全语音控制,让停就停,让走就走,绝 不含糊,也不会出现水箱缺水,油箱缺油,更换轮胎,机械故障之类的烦人事情。
➢ 你说这么大的轿子,得多少人抬?
➢ 我看至少也要十几个人吧。
研读文本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肱:胳膊 ➢ 君子要过甘于清贫守住道义的生活。
文本解析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 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研读文本 如何理解“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
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 说可以辅佐君王”。
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充分说明孔子 对“诗”的重视。
研读文本
➢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 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 者。” ➢ 陈亢退而喜日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 之远其子也。”
文本解析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 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 个君子。”
评析: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 同样重要的。
➢ 此外,全轿乘坐舒适,操作便利,并实现了全语音控制,让停就停,让走就走,绝 不含糊,也不会出现水箱缺水,油箱缺油,更换轮胎,机械故障之类的烦人事情。
➢ 你说这么大的轿子,得多少人抬?
➢ 我看至少也要十几个人吧。
研读文本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肱:胳膊 ➢ 君子要过甘于清贫守住道义的生活。
文本解析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 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研读文本 如何理解“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
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 说可以辅佐君王”。
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充分说明孔子 对“诗”的重视。
研读文本
➢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 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 者。” ➢ 陈亢退而喜日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 之远其子也。”
文本解析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 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 个君子。”
评析: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 同样重要的。
儒家文化精神ppt课件
3、礼乐与中庸
孔子很重视礼乐,把礼乐作为调节社会 矛盾、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所谓“中 庸”,又称“中和”,中庸即折中调和。中庸 是礼之所用恰到好处。孔子说:“恭而无礼则 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 则绞。《泰伯》
中庸之道是方法论和处理问题的尺度, 孔子主张执两用中,强调过犹不及。作为道德 观念,它又具有统帅诸德的作用。
荀况的著作名《荀子》经汉刘向编订集为 32篇。前26篇为荀况自作,后6篇为门人记述。
“子路曰:‘卫君待子以为政,子将奚先?’子 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 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 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所谓执两用中,就是执中道而用之。孔 子承认事物存在着矛盾,他把矛盾的双方称为 “两端”或“异端”。他说:“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 端而竭焉”。(《子罕》)
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
复习要点
何谓周礼?孔子为何维护周礼? 孔子对周礼的继承与发展:
其一,打破西周“礼不下庶人”的传统,主张对 一切人“齐之以礼”。
历史上的事例:曹操与汉献帝;清朝末 年清宣统(溥仪)皇帝被逐出紫禁城与王国维 的自沉。
孔子的正名与反僭越思想:正名说的 八字纲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孔子如何对待周礼:“权”与“直”。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 “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 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 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论语》十二章+课件59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 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 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 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 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
阅读方法
1.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 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 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
2.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 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
3.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 妙处。
今天我们怎么读中国传统经典
• 去政治化,去宗教化,去神秘化。动用我们的同理心,想象进入
他们生活的世界中,去接近他们的心灵遗产。以此观照自我,完成自
二、了解《论语》
《论语》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 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 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 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 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 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1.阅读《学而》思考:什么样的人是好学的?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 重在排除干扰
好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
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 重在实践锻炼
就有道而正焉
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 ,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重在虚心请教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yì》
儒家道家思想与人格修养PPT文档35页
END
儒家道家思想与人格修养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16、业余生Βιβλιοθήκη 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生平及思想
孔子是父亲64岁“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 子”。3岁丧父,少时贫贱,他管理过仓库, 牲畜,后来又做司空,大司寇,时间不长。 周游过卫,宋,陈,蔡,楚等诸侯国,推行 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成功,晚年回到鲁国 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他曾经正乐,作《春 秋》,传讲《诗》、《书》,对于保存和传 播古代学术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广 收弟子,传授知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 人反是。” 《颜渊》
《论语》中有156人。《老子》中 没有具体的人。
“仁”——忠恕之道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仁》 仁(109) 礼(75)学(64)诗(1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卫灵公》
《论语》
《论语》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 为“七经”之一,(《诗》《书》《礼》 《易》《春秋》《论语》《孝经》)。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 要经典。
先秦儒家人伦
一、孔子的天命观和仁、礼思想 五十而知天命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畏天命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 是非也。《礼记· 曲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礼乐 思想核心—仁 “好仁者,无以尚之” 《论语· 里 仁》“仁”在《论语》中出现109次,讲解58处。
孔子语录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 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公冶长第五 子曰:“衣敝纭袍,与衣孤貉者立,而不耻者, 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罕第九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 是。” 颜渊第十二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 公第十五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 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 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儒 所谓“儒”,最早是在奴隶主贵族中掌管道德 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如巫、史、祝、卜等。 后来这些人逐渐分化,流落到民间。有的为诸侯 执掌礼仪,成为“君子儒”,有的则只能替人办 理丧葬祭礼,成为“小人儒”。由于这些人熟悉 诗书礼乐,待人温文尔雅,其学问道德都高于常 人。孔子出现后,因其弟子众多,,影响扩大 “儒”就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由孔子创立的学 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的继承发 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汉 武帝时期,被推上独尊地位,指导中国社会生活 数千年。
孔子像 (宋代马远作)
孔子像
孔子故里孔子像
伦敦南岸大学孔子像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
孔庙大成殿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 者七十二。
儒家思想的学派特征 1、在天道观方面,儒家继承了西周史官文化以 “天命”与“人德”相配合的思想,把自然的信 仰放到了现实人生的从属地位; 2、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的典章文物当作自 己神圣的使命,同时也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 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修改。 3、在社会伦理方面,以“仁”释“礼”,试图把 社会外在的规范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伦理意识的 自觉要求。 4、在修身论方面,设计出一套由小及大,由近及 远的发展人格和安邦定国的方案,为巩固封建政 权体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雍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雍也》
“仁”——忠恕之道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 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 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 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 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 而》
《论语》仁礼结合,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从修养
主体来看,恭、宽、信、敏、惠是实现仁的具体 要求;从血缘关系看,孝悌是为仁之本;从人我 关系看,忠恕是为人之道。 孔子仁学思想的特点:一是服务于国家政治,二 是植根于血缘基础,三是强调伦理本位,四是重 视主体能力,五是抑制个性欲望。 人作为儒学的基础范畴,探讨人的价值,做一个 完善的人,是孔子自始至终的理想。早期儒学也 被称为“人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 睦,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仁——人生观,礼— —伦理观,和——社会观,中庸——哲学观,大 同——世界观,修齐治平——价值观。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 《泰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颜渊》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八佾》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 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学而》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 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宪问》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