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PPT中国传统文化儒家

合集下载

中国儒家文化PPT课件

中国儒家文化PPT课件
25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仁”是孔子儒家学 说的核心,它是天地之 间的大道理、圣人的德 行。“仁”的第一个含 义是“爱人”。强调在 保持社会等级的基础上, 人们要发自内心地爱人,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伤人乎?不问马。
26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长春市民自发悼念许浩博小朋友
2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都要积极进取
44
单选题
孔子去世后不久,儒家分化为几个学派?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答案:C
45
判断题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论,是孔子最先提出的。
答案:√
46
孔子在后世的影响
历代帝王封号:
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太宗:先圣、宣父
吃顿饭服务员90度鞠躬11次
3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5.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 而》)。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41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孝悌是儒家提出的两 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 不少中国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都体现了孝悌精神。
李天一
63
五伦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的 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 以后,便融为一体,结成冰,化 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在兄弟关系上,孟 子认为关键是要有恭敬 的诚心。
你和兄弟姊妹的关 系是否融洽?面对兄弟 姊妹时,你的心中有恭 敬的诚心吗?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64
五伦
睡过同一张床;互相认识至少3~5年;穿 过对方的衣服;吵过架但依然是好朋友;

儒家文化-PPT(精)

儒家文化-PPT(精)
来源:孔子以后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儒家文化概述PPT(共 37张)

儒家文化概述PPT(共 37张)

“ • 将爱的伦理要求博施于众:“志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治 长》)” 子为政。焉用杀”“恭归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 谈治国:“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之。”(《季氏伐颛叟》)“无闻有国
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 患不安。和无寡,安无倾。”
义-孔子的价值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 《论
语·述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罕言利,只问合义不合义。” 朱熹:“君子小人趋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 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 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 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 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 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 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目录:
儒家创始人 儒家经典 代表人物 发展过程 《论语》的思想 文化特征 各家评儒 文化地位 对待儒家的态度 文化影响
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兄弟中排行第二,春秋后 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 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 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 阜城北泗水之上, 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儒家文化概述(PPT74页).pptx

儒家文化概述(PPT74页).pptx

孔子出生于我国春秋时代,关于孔子的生年, 后世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 前552年)。持此说法的是《春秋公羊传》和 《春秋谷梁传》。
一种说法是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 前551年)。持此说的是《史记》。
匡亚明先生曾参考以上两种说法,对孔子出生 年月作了详细推算:
(今)孔子生年,从《史记·孔子世家》: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月日从《谷梁 传》:“冬十月庚子,孔子生。”周时历法比 夏历早两个月,故十月庚子后世推算为鲁襄公 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公元前551年9月22 日)。(匡亚明:《孔子评传·生平概略》)
“今谓孔子生前一年 或后一年,此仅属孔子 私人之寿,与世运之升 降,史迹之转换,人物 之进退,学术之流变, 无足轻重如毫发。而后 人于此,月之、日之, 考证不厌其详”,是 “劳而且拙”。
——国学大师 钱穆
传说中的那句话 没有错,孔子一生 的使命便是“继衰 周而素王”。
因为当时的社会 现实已经预示了孔 子一生所应经受的 一切。
整个世界杀伐不断,礼崩乐坏,纲常 殆废,百姓流离,人们需要一种道德政 治,社会需要一种道德政治。于是,为 这种道德政治提供一种理论乃至实践规 范的使命就落在了孔子身上。历史上真 实的孔子,是一位悲天悯人,坚持理想, 百折不挠,积极用世,空前绝后的杰出 人物。从这个意义上来分化和演变
所谓真孔子和假孔子常常在历史上被 混淆不清。因此,理清孔子儒家思想分化 和演变的历史脉络,还孔子儒家思想的本 来面目,就显得十分重要。
1.孔子儒家思想的分化和不同学派的形 成
孔子弟子出身不同、阅历不同、造诣不同, 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甚至各执己见、 各立门户,相互指责的情况屡见不鲜。逐步形 成了一些打着孔子儒家招牌而相互对立的派别。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PPT(共30张).ppt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PPT(共30张).ppt
“忠恕”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的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孟子(约前372-前289) 以及人之幼。
子曰:“仁者爱人。”
—— 《论语 ·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孔子(前551-前479 ) 众星共之。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
忠。
——《论语·八佾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
统国家,需要新的统治思想
“大一统”、“罢黜政百治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两 新儒学 伦理观:
君权神体授系”,“天人合一”

思想上: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加强君权的需要
经学 特点:
以儒学为基础,兼采法家、道家、阴阳五 行家的思想,具有神学色彩。
(1)对当时:对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 “三纲五常”的具伦有理进道步德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
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才能消除人欲横流、名分紊 乱的时弊。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 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 德准则, 含义: “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为“仁” 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 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 目的:若能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 朋友有信的状态,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 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义: 含义:孔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 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 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孔子儒家思想文化美德宣传课件PPT

孔子儒家思想文化美德宣传课件PPT
01 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
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 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 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 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
2、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的三十而立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 “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 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 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 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诗》《书》《礼》《乐》《易》《春秋》
2、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 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 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的 典故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 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 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 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 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从形式上看,是有了主客体的对立和联结。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位于北京,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 的建筑技艺著称。
颐和园
位于北京,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闻名于世。
拙政园
位于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园林布 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原则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 好传统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易行。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 经典,强调万物圆融无碍的
思想。
04
05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 经典,注重止观双修和实相
论。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01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涉 及哲学、艺术、文学等 领域。
02
佛教的慈悲、平等、中 道等思想对于现代社会 具有积极意义。
03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完整版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 佛教文化及其影响 •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0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文 学艺术、礼仪制度、生活方式及其物化形式等等。
介绍韩非子的生平和主要著作,阐述其在法家学派中的地位和影 响。
法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概述法家学派的起源、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详细阐述韩非子的法、术、势等法家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当时的 政治、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33页PPT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33页PPT
• 另一种说法,认为儒是以六艺教民者。所谓六艺 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具体的技能。 “礼”、“乐”这两个问题,我下面很多地方会 讲到;“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射箭;“御”就 是驾驭车驾;“书”,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书写或 书法;“数”就是计数、算数了。儒者就是教授 六艺的人。
一、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
二、儒家的发展历史
• 《论语》“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以恢复礼制。启发人
们道德的自觉性,也就是要明了自己处于一个什 么样的等级克己了 以后,人们才能够自觉地恢复这个礼、维护这个 礼,能做到这点就是“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 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 但是他基本上教导的都是规范性的东西,并没有 什么理论的说明 。
一、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
• 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求君主要“以德 配天”,强调君主自我人格的提升是最根本的, 只有提升自己的品德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他告 诫成王要“疾敬德”,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品德, 这就开创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根本”的人文精神。
• 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而且他认为这个思想与 尧、舜、文武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中庸》 评价孔子时,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儒家的一个根本特 点,是它的思想的根源。中国的儒家就是在这个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儒家的发展历史
• 大儒董仲舒,他就极力地把《春秋》说成是孔子 为汉朝预先制定好的一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 纲领。
•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就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局面。
• 董仲舒特别强调阴阳学。而阴阳学是把德和刑都 容纳了的,阳就是德,阴就是刑,阴阳要平衡, 要并用,那么刑、德也要并用。所以在他的学说 里实际上已经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了。

古典中国风国学文化孔子儒家文化介绍PPT

古典中国风国学文化孔子儒家文化介绍PPT

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对于提升 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 要意义;
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 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
XXX演示
古典中国风国学文化
XXX演示
肆 叁 贰 壹
国学概念
国学经典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非秦(有英语China为证)即汉(Han Studies),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 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
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 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 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 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 华六艺五术范畴。
子部
国学经典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 “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 “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 《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 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 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 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 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 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儒家文化ppt模版

国学儒家文化ppt模版

在此添加标题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此处添加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此处添加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此处添加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在此添加标题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2017
此处添加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点击输入 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 文字内容
文字标题
点击输入 文字内容
在此添加标题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点击输入 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 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 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文字内容
在此添加标题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2014 2013
此处添加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2012
此处添加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在此添加标题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1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模板
2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模板 3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模板
4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模板
在此添加标题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此处添加标题 点此输入文字 点此输入文字
此处添加标题 点此输入文字 点此输入文字
此处添加标 点此输题入文字 点此输入文字
此处添加标题 点此输入文字 点此输入文字
在此添加标题
Please add a title here
点击输入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文字内容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中秋节
又称“团圆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秋夕 祭月,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习俗包 括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
2024/3/26
18
重阳节、冬至节等节日起源及习俗介绍
重阳节
又称“登高节”,起源于秋游去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包括登高、 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冬至节
又称“冬节”,起源于汉代,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 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习俗包括吃饺子、喝汤圆、祭祖等。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 件
2024/3/26
1
2024/3/26
• 引言 •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庆祝活动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影响 •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园林艺术特色 • 总结与展望: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2
01
引言
2024/3/26
位于福建省南部山区,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 筑形式,以其厚重的土墙和圆形的外观而闻 名于世。
2024/3/26
26
园林艺术设计理念及代表作品解读
2024/3/26
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将自 然山水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 空间。
指南针
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大大提高 了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推动
了地理大发现和全球化进程。
21
天文历法成就概述
2024/3/26
天文观测
01
古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和记录,如浑天仪、
简仪等。
历法制定
02
中国历法以农历为基础,根据天文观测数据制定,如夏历、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聆听!!!
25
• 元成宗圣旨: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 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三、孔子“仁”与“孝”
1.孔子其人(公元前551-479)
生于鲁国,祖先是宋国贵族、商 朝王室的后代。其父叔梁纥(he ),武士,晚年娶颜氏女征在为 妾。孔子出生不久,其父去世, 其母颜氏带孔子回到曲阜。孔子 16-17岁时,孔母颜氏去世。孔子 虚心好学、知书达理,创办私学 。51岁时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之 宰、大司寇。54岁开始周游列国 14年。前479年周历4月11日,溘 然长逝,享年73岁。
• 西方人 佛教 • 儒生是孔子的罪人,道士是老子得罪人,和尚是释迦的罪
人---郑板桥
• 孝与忠 • 曹丕与邴原 • 曹丕:“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耶
?父耶?”“父耶”
• 孟子认为孝大于忠 •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父母论”批判 • 孝成为礼教带了的问题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在修养上要学习“克己”
•荀子认为思孟学派“幽隐而无 说在,政闭治约上而要无“解德”治—、“天仁”政“”善”
• 要点二:在“明于天人之分”基础上到达天人和谐
• 《易传》、荀子为代表“明于天人之分”基础上到达天人
和谐,主要命题: • “厚德载物”
自 然
社 会
• 学习以“善假于物”
• 明分使群“强则胜物”
PPT中国传统文化儒家
壹 一、儒学史概况
贰 二、儒学思想要点
叁 三、孔子“仁”与
“孝”
肆 四、
• 一、儒学史概况
• 儒学的代表人物,以及反映 • 的思想著作 • 儒学产生和不同历史阶段 • 儒学的不同派别
• 孔子
曾子
子思
孟子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 ,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 儒,有乐正氏之儒。”-----《韩非子.显学》
• 要点三:现实的人可以成为理想的人(孔孟、与荀子共同 点)
• 原因:人能求善,有善性
• 关于人的善性来源,有先天和后天两说。一以源于“天生 ”“固有”,二以源于后天的“变化气质”、“日生日成 ”
• 人性善的实现,人为理想的人,即成为圣人
• 陆九渊:若某则不识一个子,亦须还我堂堂的做个人(儒 学教做人)
• 其中最著名的是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
荀子
《荀子》
• 两汉时期出现了经学(注疏和文字表达):今文经、古文 经
• 宋明理学时期儒分三大派: • 认为世界是气-----气学派(张载、王夫之)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认为世界是理-----理学派(二程、朱熹)
二程
• 认为世界的主体是心-----心学(陆九渊、王阳明)亦称 “陆王学派”
•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这样认识和改造世界,“制天命而用之”
• “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万事万物相配合
• 《易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
的修养足够深厚就可以载物
• 物-----事务、世界
• 载物----做事情、认识改造世界
• 第一,我们要学习“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 ,而闻着彰。”--《荀子.劝学》
• 第二,明分使群---社会胜过自然---人能驱使牛马在于“ 人能群”---能和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 第三,生产上,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 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本—农业生产 • 养备—营养充足 • 动—运动 • 贰—专心致志 • 孔孟之道是理想主义---先验的人性“善” • 荀子是现实主义-----经验的人性“恶”
• 仁民—对大众的爱---推己及人
• 孔子二原则:(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佛家故事阐释仁)
• 先富后教
•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天地之性人为贵
• 陶渊明:“此亦人之子也,当善遇之” •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白居易
• 古希腊柏拉图认为女人、奴隶没有资格拥有民主 权利
• 中国自商鞅变法后“士农工商” • 汉代对于商人的穿着、不行、住宿等有严格限制·
• 爱物---对天地万物的爱—天人合一 • 人情味的宇宙“仁,天心也” • 天人合一 • 二程:“万物自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 大地震、小行星、宇宙生命
结束语
• 韩非子:“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 俱出父母之怀衽 ,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 ,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 而况无父子之泽 乎? ”《韩非子.六反》
•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与母 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孔融 传》
• 孔子出生的传说:龙生虎养鹰打扇 • 三岁丧父, • 吾十有五而致于学 • 青年时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牛羊) • 27岁开始在鲁国朝廷任职,后开始聚众讲学 • 50岁由鲁中都宰升任小司空(管基建),后升大司寇(管
司法),去职周游列国 • 68岁返鲁,致力于教育,整理文化典籍
• 2.孔子的“仁”与“孝” • 仁者爱人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 孟子十字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亲亲---对亲人的爱—父母之爱---孝 • 立爱自亲始 • 做人要首先在孝顺 • 鳝鱼、日本,测试题
•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在儒家学派中分歧最大的是:孟子学派和荀子学派 (最 大分歧在天人之分)
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

• 二、儒学思想要点 • 要点一:天人合一 • 《四书章句集注》代表的孔孟学派,主张天人合一 • 《中庸》“天命谓之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这
种天人合一思想的总命题 • 天命之“天”为“义理之天”---在人性就为“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