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投资优势及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的优势及机遇
(一)重庆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1.区位优势
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区位优势。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流通。
东部地区能够率先发展的原因也在于其独特的外向型区位优势所带来的要素流通优势;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落后,最大的制约因素也在于基础设施匮乏所带来的流通成本高昂。
在所有西部城市中,重庆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其比邻四川、湖南、贵州、陕西、湖北五省,承东启西、沟通南北。
陆路有成渝、襄渝、渝黔、渝怀等铁路和成渝、渝黔等高速公路,水路有“黄金水道”,是西部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
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将于2010年开通的宜万铁路(湖北宜昌—重庆万州)将极大的缩短四川盆地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距离,降低流通成本,重庆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将形成西南地区的战略性出海口,重庆也将明显受益。
图表1:重庆的区位优势
2.政策优势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而直辖市通常拥有中央的政策扶持,从北京、天津和上海直辖市的发展历程来看,直辖市的政策优势能够迅速转变为经济优势,带来辖区经济的高速增长。
从战略高度看,重庆作为典型的西部山区城市,在其所有的下属区县中,贫困县的比例非常高。
而与重庆接壤的川东北、贵州、湘西、鄂西地区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密集分布的地区。
激活重庆,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而这无疑需要中央政策的鼎立扶
持。
3.经济和产业优势
重庆在抗战时期和三线搬迁中构筑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工业制造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很强。
近年来,重庆逐步行成以交通运输设备、冶金、电子等为支柱的新型工业基地。
重庆直辖后,通过“重庆模式”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总量、投资、消费、对外贸易等方面,近年来“重庆速度”普遍高于全国平均速度。
2009年重庆的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投资增速为30%,共完成重大招商项目40多个,投资额达600亿元。
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各项指标在西部地区排名靠前。
图表2:重庆与全国GDP增速图表3:重庆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资料来源:同花顺金融网
(二)重庆面临的机遇
1.机遇之一:产业承接与工业化进程加速
在之前我们阐述区域经济规划出台的背景时,产业转移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因为产业转移能够加快后进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要作为产业承接地必须具有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基础实施。
相对于东部而言,中西部具备劳动力价格、土地及其它资源价格较低的优势,随着基础建设日趋完善,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和境外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逐步增强。
重庆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在西部省市中具有率先承接转移产业的优势。
图表4:国内产业转移转出地与承接地
图表5:重庆承接的主要产业
2002年,原交通部长黄镇东到任重庆市委书记,其在任内所作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大力完
善重庆的交通网。
目前,重庆提出的“半小时主城区,一小时经济圈,八小时重庆”已基本成型。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看到与重庆相关的产业对接明显提速了。
2008年,重庆利用其他省市内资投资约为2007年的2倍,而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也是大幅增长。
在图表6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同下滑的情况下,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却出现大幅上升,这说明了更多的大型项目落户重庆。
图表6:重庆利用外资情况
在区域经济投资内在逻辑里,我们提到了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对于重庆而言,目前已经完成了社会先行资本投入阶段,进入了产业协同阶段。
可以佐证我们观点的是重庆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
我们选取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典型标志意义的三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房地产业和制造业。
在2002年之前,房地产和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较高的比重。
2002年之后,基础设施建设所占比重逐步下滑,房地产却出现迅速上升。
之后这两这两者稳重趋降。
然而制造业所占固定资产比重却在稳步提升,并逐步呈现出加速上升的态势,这表明了重庆已经进入了产业协同阶段。
在产业协同阶段,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逐步让位于制造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
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经济效率。
在产业协同阶段,随着制造业的涌入和各种要素的集聚,城市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篇章。
2.机遇之二:城镇化及消费升级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是中西部山区环境的典型代表。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重庆的城镇化却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2009年末重庆市常住人口为2859万人,城镇人口为万人,占常住人口的%,较上年增加万人。
全市城镇化率为%,与上年相比上升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
城镇化是推动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东部地区城镇化整体处于60%的较高水平,接下来城镇化水平将逐步放缓。
而重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潜力巨大。
按照2020年70%的城镇化率目标,在未来十年间将新增约560万城镇人口,重庆都市圈总人口将达到2000万,成为真正的大都市。
在图表7和图表8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出,重庆相对于全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
图表7:重庆城镇化进程(人口:万人)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政府公众信息网
图表8:重庆与全国城镇化速度比较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政府公众信息网同花顺金融网
目前,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包括了渝中、江北、沙坪坝、南岸、巴南、九龙坡、大渡口、渝
北等主城九区,面积共计5473平方公里。
而根据重庆市政府提出的“一圈两翼”战略,重庆大都市将在主城九区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以特大城市为核心、若干中小城市为环绕的大型城市圈。
“一圈”是构建以都市发达经济圈为核心,大约一小时为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两翼”则是构建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东北翼城镇群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翼城镇群。
目前,“一圈”范围内的户籍人口已超过1800万,而其中的非城镇人口将迅速融入重庆城镇化的大潮。
图表9:重庆“一圈两翼”示意图
2009年,按常住人口计算,重庆人均GDP达到3355美元。
而3000美元是一个分水岭,标志居民消费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新的消费时代来临,将带动重庆区域消费品升级与消费量的大幅增长。
从重庆与全国城镇居民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来看,重庆在电冰箱、洗衣机、彩电等传统家用电器消费品的数量上早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此类消费都属于更新换代消费;而在汽车保有量上来看,重庆与全国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国内的北京和上海等大型城市的数据表明,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区域消费升级将带动汽车等大件消费将有较
快增长。
2009年重庆地区的人均消费支出超过12000元,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而同期消费支出的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计算出的消费倾向来看,重庆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出全国水平5~6个百分点。
随着居民收入进入小康时代,重庆地区的消费总量将继续扩大。
3.机遇之三:政府政策鼎立支持
由于有之前介绍的政策优势,所以重庆面临着将这些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良好机遇。
老政策方面,“314”总体部署、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国3号文件、以及“五个重庆”建设,都会给重庆经济带来机遇。
①314 总体部署
2007年3月,总书记胡锦涛提出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
“314”总体部署成为重庆未来科学发展的总纲,其最重要的经济意义在于认同重庆建设成为西部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定位,对重庆区域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图表10:重庆“314”总体部署
②城乡统筹
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批准重庆设立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政府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
重庆是大农村和大城市的典型范本,“一圈两翼”中的“两翼”部分区县城镇化水平极低。
城乡统筹建设将通过试验区的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速度,将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把
重庆尽快打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因此,重庆城镇化建设和重庆经济将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极大受益。
③国三号文件
2009年1月,国务院出台第三号文件《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3 号文件是中央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对重庆特殊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肯定,重庆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文件明确提出“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政府将对重庆金融中心的建立实行政策倾斜。
文件提出“改造老工业基地”、“能源开发建设”、“实行内陆开放”等战略规划,与之相配套的财政、税收等优扶政策将对实体经济形成巨大推动。
国务院3号文件表明重庆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政策框架被概括为“12+10”,预计带动投资将超10000亿元;2009上半年,重庆市新增10个部市合作协议;50项重点任务落实8项,20项取得较大进展。
图表11:重庆“12+10”政策
④“五个重庆”建设
重庆市政府提出“五个重庆”建设,即“宜居重庆”、“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和“平安重庆”。
“五个重庆”建设坚持经济与民生相结合,将对地区经济产生有力推动,预计形成万亿的投资。
得益于“五个重庆”建设,2009年上半年重庆改造危旧房197万平方米,开工廉租住房145万平方米。
1000公里铁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100公里轻轨、江北机场三期等重要交通项目加快建设。
图表12:“五个重庆”建设
新政策方面,重庆2010年仍有多项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
其中较为值得期待的有:两江新区正式获批、成渝经济规划区获批、西部承接沿海产业示范区规划、以及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
两江新区早在2009年就成为关注的焦点,2010年两江新区如若顺利获批,势必带动该区域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其目标是形成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了西部三个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即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
而后两个规划2009 已经出台,可以预见
成渝经济区出台之日渐近。
其战略地位被初步定位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国家先进的装备制造高地等。
此规划的出台将加强成渝地区间合作,促进成都重庆经济圈共同发展,给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西部承接沿海产业示范区规划,将有利于引导沿海转移产业集聚,目前仅有重庆、安徽和广西首批入选,这给重庆地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注入了催化剂。
此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之期,新的十年规划有望出台。
前十年对西部地区而言,是一个启动时期,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有明显改善。
而后续可能迎来加速发展期,相关优惠性政策值得期待。
4.机遇之四:发展金融市场与国资整合
在机遇二里我们认为重庆已经进入了产业协同阶段,而在制造业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的时候,产业资本的运动就真正开始了。
资本的运动永远与金融市场相联系着。
可以这样设想,如果一个地区有着发达的金融市场,那么产业资本的进入与流出这个地区都很方便,这对于整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升级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现实却是重庆的金融市场很不发达。
以股票市场为例,重庆目前有32家上市公司,其中2家为B股。
由于上市公司数目太少,产业资本运作的空间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庆对于产业资本的吸引力;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不利于盘活现有的存量资产,尤其是超过9000亿的重庆市属国有资产存量(全国排名第四)。
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大金融市场,增加上市公司数目对于重庆而言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2009年12月底,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重庆股份转让中心联袂入驻重庆交易大厦,并正式敲锣开张,标志着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迈进了实质性的一大步,而紧随其后的,便应该是重庆的国有资产整合与整体上市了。
重庆板块的投资思路及投资机会
我们对重庆板块上市公司的投资思路进行梳理:重庆区域经济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新政策的获批将带来主题投资机会,这类机会对于资产较为优良的国有企业较为直接。
而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作为重庆经济主体的国资企业,必然进行产业和企业集团的调整,在行业和企业的整合重组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此外,对于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则按照行
业是否受惠的思路去选择。
图表13:重庆板块投资思路
(一)投资机会一: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总占地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拟设区域主要由重庆市嘉陵江长江环抱的大片北部区域以及北碚区的蔡家镇构成。
包括江北区大佛寺大桥以东的寸滩、鱼嘴、复盛等地,渝北两路组团和龙兴镇、石船、木耳、古路四镇,以及北碚蔡家组团和水土、复兴两镇。
2009年12月18日挂牌成立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亦在新区范围内。
图表14:两江新区示意图
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可见两江新区发展方向将以第二产业为主,并以重庆已有支柱产业为基础。
“两江新区”的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2009~2010年为起步阶段。
主要任务是争取国家将“两江新区”纳入国家规划,进行区域规划与布局。
同时提高港口、铁路、公路的运营能力,加强城市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硬环境。
2011~2012年是“两江新区”的中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计划到2012年,进出口达到30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达到200家,利用内资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吞吐能力500万标箱。
2013~2020年则为全面提升阶段。
这一时期,“两江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方面,我国内陆首个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已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总投资将达200亿元以上的“三基地四港区”规划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这是全国相关物流规划尚未正式出台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出文确认的第一个物流布局规划。
而“一江两翼三洋[1]”战略则是重庆继建内税保税港区,筹备两江新区之后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历程中又一大手笔,这是过去地方单独打造出海道的思路的转变通过区域的协作,可与中西部其他省市的交通设施形成一个大型网络有利于形成合力提高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
图表15:重庆大物流体系“三基地四港区”
图表16:重庆“三基地四港区”示意图图表17 :重庆保税港区空港规划示意图
据重庆市政府测算,“两江新区”成立后,对西部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为,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等配套产业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水电和矿产等能源产业发展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可促使湖南、湖北、陕西、广西等与西部市场协作加强,50%左右的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通过“两江新区”走向西部市场,预计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也将进一步提升重庆产业升级的承载能力。
根据浦东和滨海新区发展轨迹来看,两江新区建设受益的行业首当其冲是房地产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和物流行业,以及新区开建后政府产业政策引导的支柱性产业。
(二)投资机会二:行业整合
在产业承接和工业化加速的形势下,重庆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按照《重庆市贯彻落实九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重庆准备对汽摩、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进行重点整合,以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行业竞争力。
投资机会来源于具有强烈整合预期的相关上市公司,以及整合过程中产生的上市公司壳资源运作。
①汽摩行业整合预期
重庆提出建设中国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创建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
计划到2011 年完成汽摩行业投资1000 亿元的目标,实现年产摩托车1500万辆,建立完整的摩托车产业链。
而从南方工业集团整合意愿看来,现有的摩托车产业较为分散,新成立的南方摩托车事业部被认为是整合行动的开始,中国嘉陵,,%,)和建设股份的注册地为重庆,而ST轻骑,,%,)的注册
地为济南,三者股权结构都较为简单,因此中国嘉陵、ST 轻骑和建摩B重组的可能性较大。
图表18:南方工业集团旗下摩托车资产
在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中,宗申动力作为摩托车行业的民营企业代表,提出由“小型紧凑型动力产品生产制造商”向“小型紧凑型动力产品系统服务供应商”发展,积极与国内外企业开始技术与销售渠道合作,通过引进小型混合动力及清洁动力技术实现产品升级转型,积极开发混合动力和电动动力,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公司2010年推出成熟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并表达了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意愿。
因此,预期2010年将有一定投资机会。
②医药化工行业整合预期
重庆板块中医药与化工上市公司高达8家,其中6家为医药板块公司。
在6家医药类上市公司里,有3家归属于涪陵区国资委,分别是太极集团、桐君阁与西南药业。
重庆市国资委直接掌控的是两家化工类上市公司,分别是建峰化工与渝三峡A,参股医药类的西南合成,具体的持股载体是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
化医集团成立于2000年8月28日,是重庆市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投资机构,经营原重庆市化工局和医药局所属(办)国有独资、控股、参股的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工业供销公司、专业公司和科研院等国有资产,主要有化工产业、医药产业、商贸流通业三大板块,涉及18个生产和销售领域。
从前述重庆板块医药与化工上市公司的分布情况来看,有着巨大的整合重组空间。
首先,涪陵区国资委掌握着三家上市医药公司(“太极系”),与重庆市国资委仅参股一家上市医药公司的格局难以长期存在。
其次,在重庆国资管理体系中,市国资委与涪陵区国资委能“各为其政”的局面不能长期持久。
再者,医化的整合将产生一批壳资源,将有助于本地国有企业上市。
图表19:重庆医药化工行业上市公司
(三)投资主题三:国资整合及整体上市
在机遇四里我们提到了国资整合的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原因便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拓宽融资渠道,这里便不能不提到渝富公司和八大投。
在内在逻辑里我们提到过中西部的经济增长要靠国有企业,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
长期的效益低下甚至是亏损使得他们自身的可持续经营都存在问题,哪里还有余力去更大规模的形成投资地方政府的投资很多都是通过城市投融资平台而实现的,但融资渠道的单一和项目收益的不稳定导致了城市投融资平台较高的负债率,这也限制了其融资功能的发挥。
于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对城市投融资为主体的地方国资企业的整合和再造成为了一种必然。
而在这个过程中,重庆走在了前面,创造出了极富特色的“渝富模式”和八大投。
1.渝富公司
渝富是指重庆为了处置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推进国企整体改革,在2004年3月由重庆国资委出资建立的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渝富公司的主要职能有三:
A.打包处置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和资产重组;
B.承担国有企业破产、环保搬迁和“退二进三”的资金托底周转;
C.对地方金融和国企进行战略投资、控股。
图表20:重庆渝富公司
图表21:重庆模式示意图
渝富公司成功的秘诀在于其资金链条的可持续维持。
渝富公司的资金来源有四个方面(见图表22):
图表22:渝富公司资金来源状况图表23:渝富公司运作之道
在这四个来源渠道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和银行信贷。
土地出让金收入水平与重庆整体经济和城市发展高度相关,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出让金收入也不断提升。
而对于银行信贷的运用则体现了政府信用的价值。
如渝富公司在向国开行获取贷款时,重庆市政府向国开行出具“安慰函”,给与承诺:如果在不良资产处置不能及时变现的时候,地方政府将给渝富注资。
总体而言,渝富模式的根基是一个四维模式(见图表23),即在政策支持、政府信用、土地财政与金融杠杆的四维体下,解决了困扰国企发展的老问题,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
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使得土地财政和金融杠杆得以继续发挥作用。
可以设想,如果经济没有增长、土地没有升值、打包收购的资产价值不能体现,渝富的资金链条可能就面临困难了。
其他地方如东北老工业基地之所以无法复制这种模式,根源也就在于这个良性机制无法建立。
2.八大投
地方政府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而财政资金的短缺往往是地方政府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上海在城市建设中开创的城投模式有效的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短缺的问题。
重庆也正是沿着这一条典型的城市投融资模式,有效的解决了重庆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进入工业化进程第二个阶段的基础。
重庆“八大投”是指从2002年开始陆续建立的城投公司、地产集团、高发司、建投公司(并入重庆能源集团)、开投公司、交旅集团、水投集团和水务集团。
这八大投资公司利用政府划拨土地为基础,利用银行信贷和债券融资,再加上重庆市政府对的国债、规费、土地、存量资产、税收返还等五个方面的资本金注入,承担了重庆75%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这八大投运作的7年多时间里,年均投资均达到了300亿元以上;八大投的资产规模也有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