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
书名:《吾国与吾民》
作者:林语堂
出版信息: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
翻开《吾国与吾民》的目录,见者作者从中国的人民及其性格、思想谈到这一群体的社会、政治、文艺生活,甚至普通的琐碎小事、日常情趣都有罗列。从目录中不难看出,作者把中华民族视为一个个人,由这个人宏观的、抽象的方面开始着手,逐渐的落实于细节、具象之处。看上去似乎和我们常规印象中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有所相悖,因此在正式阅读前我还是有点心理压力的。
待我翻开正文,开场的第一句话:“研究任何一时代的文学或任何一时代的历史,其最终和最高之努力,往往用于觅取对该时代之‘人物’的精详的了解”。这让我想起了咱们论坛人物创作区高老师打出的小标题——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就好像我们最近一直在做的人物肖像练习一样,先要把人物的形象、基本情况展现出来,再进一步来讲他的故事。似乎林语堂先生的第一章“中国人民”就在做着这样一件事,只有介绍了中国人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才有下一步个性的塑造,思想的介绍这些想对稍“玄”的内容。
把握到了全书的一点线索(自认为把握到了一点点),接下来读起来就有点信心了。虽然由于翻译的原因,文章不是彻底的现代汉语式的白话文,对于我来说有些拗口,尤其是在读一些相对抽象的章节时非要朗读出来才能集中注意力来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林语堂先生举大量例子的这种叙述方法还是相当能够吸引我读下去的。
文章中不仅就一种抽象的叙述(南北方差异、人文主义这些章节)举出中国社会中一二三个例子,还常常引西方的事例进行对比或类比。这样一来可以使得老外们更能看清这张递出去的名片,也方便让我们这些没有形成知识系统的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可以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兴许国内的例子不能理解,国外的例子或者名人我们反倒听说过,这些现象反倒更加贴近我们今天的生活。
不仅如此,其例子的生动性之高让我时不时的想要读出来和我爸爸妈妈分享林语堂先生的幽默与智慧。全书的前部分虽是在讲述一种抽象的性格、思想上的特点,但是却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像串珍珠一样的串联起来,不是干别的,晦涩的,而是立体的、可感的。中国人的形象是完整的,有优有劣,通过字
里行间让我感受到林语堂先生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化身的这个人物的无奈与爱。
通过举例子,林语堂先生冷静的分析了中国人的“圆熟、和平、老滑俏皮”为什么不能酝酿出法制的、理性的社会,但也同是这样的民族个性,却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稳定的社会结构与强大的包容性,以至于成为唯一一个延绵数千年的上古文化。也是通过例证、对比的手法解释了华夏五千年的智慧为什么催生不出发达的现代科学,以至跌入落后挨打的百年屈辱的泥沼;而又是同一片土壤,同一群看似保守古板的臣民却滋养出那么惊才绝艳的文艺盛况。先生对于中国人身上老旧保守的迂腐气,是真正唾弃鄙夷、恨铁不成钢;而于璀璨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艺术成就,却也是那么的骄傲与赞叹。在塑造一个“中国人”完整的形象的同时,仿佛我们读者心中的作者形象,也慢慢的丰满起来,通过文字似乎也能感受到林语堂先生睿智慈祥、可爱可敬的样子。
可以说这本《吾国与吾民》越到后面,读起来就越轻松。除了由于我自己本身可能是对于文艺民俗这类的兴趣比较大,更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应归于林语堂先生由里及表,深入浅出的结构方法。因为本书后部分可以说是吧前一部分所介绍的抽象性的性格、思想,落在了这个“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工作休憩的各个方面,是一种相对细节、具象的体现。想起高老师在点评我们作业的时候说过“细节必须在结构的组织下才有意义”,基于前文的结构和铺陈,由中国人内在的精神世界,衍生到日常生活、艺术创作等具体的行为,过渡很自然,理解起来自是越来越容易。
全书读下来,便觉得文章虽然有章节的划分,但依旧紧凑的构成一个整体。林语堂先生不遗余力的希望展现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中国,而不是偏颇的、纸片式的中国,其方方面面的描写,带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五千岁的古老国度。对于民族恶劣的个性,他鞭辟入里,直言不讳;但对于我们民族的优势长处,先生也如数家珍、一一呈现。这本书让我看见了这个爱国的作家的心里——不为自己家的短处而羞耻遮掩,也不偏激的批判,承认事实才能找到出路。
其实这对于我自己做的片子也有很大的启发,就像上次高老师和秦老师跟我说那样,要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要正视自己手中的权利,展现事实,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倾向被人利用,造成媒体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