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0821247cd184254b35354c.png)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正文第一篇:《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基于过去,适于将来——读《吾国与吾民》有感“然而,《吾国与吾民》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
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
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
它写得骄做,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赛珍珠序)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雨飘摇,格局动荡的时代。
沉浸在历经了几千年才营造出的梦境中的中国人们惊讶地发现看着他们已经“睡过头了”,他们的床榻已经被侵略者们所占据,他们的身边充斥着闻所未闻的思想,物质和文化。
所以国人们迷茫了,他们无法分辨身边的一切,甚至于对那个曾经沉浸依恋的梦境也产生了怀疑。
不只是中国人,那些侵略者们,即床榻上的其他人对于这个刚从梦中醒来的中国也是一知半解。
他们需要文字性的资料说明来帮助他们看清中国,中国人自己也需要一些清晰的指引来帮助他们由梦境过渡到现实。
于是,许多有关中国的书籍应运而生。
但其中很多的著作都不符合这样的要求,因为它们的内容是虚假的,言过其实的,作者在狂热地为一个伟大到不需要为之辩护的国家辩护。
那些著作是为了取悦外国人,而于中国则不配。
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书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客观真实的视角去解读中国,理清中国和中国人和思想精神制度,展现人们的生活之道,为那些想要了解中国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捷径。
《吾国与吾民》这本书的写作思路大体归纳为:由大及小,由里及表。
先叙述中国人整体的特点,即他们的性格,思想,精神,文化等,逐层深入,延伸到生活,艺术这样的细节,它是一个由内在精神到外在生活表现的过程。
但在章节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紧密联系,过渡紧凑,承接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的阅读感受。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ec36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0c.png)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导读: 本文是关于《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希望能帮助到您!《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我可以坦诚相见, 我并不为我们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众,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希望。
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的涂脂抹粉, 她会再一次恢复平静, 并且她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如此自白, 林先生的性格便跃然纸上, 令人情不自禁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定是一个率真的作家。
”历来并不乏剖析中国人品性与生活习性的文章与著作, 但读来或则过褒扬近乎谄媚以期宣传之效果, 或则过批判近乎无情并因之令人悲悯而缺乏客观性。
一本阐述中国的著作, 它的价值应足以当得起阐述中国者, 不能犯上述任何一点毛病。
这样的作者必须立于客观的地位,其客观的程度足以领悟全部中国人民的旨趣, 这样的人才不是轻易找得到的。
但正如赛珍珠女士所说:可是出乎不意, 与历来伟大著作的出世一样,《吾国与吾民》不期出世了.它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 它是忠实的, 毫不隐瞒一切真情的。
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笔调, 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 精神状态与向往, 以及中国的社会, 文艺与生活情趣, 并与西方人的性格, 理想, 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
你会惊叹于作者简纯的风格,而这种简纯偏又不影响作者对真理领悟的陈览。
林先生确是立于了客观的地位, 无论是揭露中国的弊端, 抑或是陈述其美好之处, 他总是在扮演着一个叙述者的角色, 但绝不只是信息的传送者, 我们往往被他感染。
有时, 我们甚至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写的, 如若是中国人, 怎能这样坦诚, 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可细读全书, 这又分明是一个中国人写的!如若不是中国人, 又怎能如此富有诡辩与学识, 幽默与澄明将中国人剖析的如此之深刻?每每读起林先生的文章, 脑海中想到的竟是鲁迅先生,总不免要作一番对比。
后者往往让人醍醐灌顶却又悲悯无奈, 而前者虽平淡谦和却极具启示。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想读书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5ff0025866fb84ae45c8db8.png)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想读书体会一些书可以在睡前读,但有一些书需要在写字台前阅读,《吾国与吾民》就是这样一本需要全神贯注边读边勾画边思考的一本书。
开始时,我把它放在床上,每每睡前翻翻,心里嘀咕:有点难,那种语言风格理解起来甚难矣。
花了钱不读是否可称之为“浪费”?曾经初中时还购买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十多岁购买的书过了十年时间,再次捧起,也是耐着性子读完的,虽然也没能读懂,小收获还是有的。
我从来都抱着这样的态度:一本书,不管多贵,只要能从中收获一点点,哪怕一个句话能给我小小的启发我都觉得值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吾国与吾民》值了!在我读到第二章《中国人之德行》时,我决定把它从床上放到写字台前来了。
林先生将中国人之德行归纳为:圆熟、忍耐、无可无不可、老滑俏皮、和平、知足、幽默、保守性。
在讲述圆滑一德行时,他说:“中国人把心的地位看得太高,致剥削了自己的希望与进取欲……这样向上攀爬的过程,给了他一些生命和人性上不可磨灭的教训。
”所以同龄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加老成和严肃,环境使然。
中国人最富刺激性的品行便是老滑俏皮。
俏皮者是一个人经历了许多人生况味,变为实利的、冷淡的、腐败的行为。
唐代二位诗僧的对话:寒山曾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最爱这句。
道家精神和孔子精神是中国思想的阴阳两极,中国的民族生命所赖以活动。
渐渐感受到大师风采,平和中道出精髓,然后莞尔而笑。
今天按原计划我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后感触颇多。
2016寒假我的原计划是读完语堂先生的三本书,此时是寒假的最后一天,我如约而读完,看来计划是可以变为现实的,我心底甚是喜悦。
这本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是一部剖析解构国人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大师呕心沥血的传世之作;这是一部国内国际备受推崇的国际巨著。
吾国与吾民的读后感10篇
![吾国与吾民的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f07a71cc7931b765ce15ec.png)
吾国与吾民的读后感10篇《吾国与吾民》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一):翻译的语文水平黄嘉德翻译这本书的目的在于,让你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回到了学前班。
每句话看一遍基本上除了几个关键词就啥也看不懂了。
碰上有两个逗号的复句,即便是认真读上好几遍,也完全不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指代关系。
半古不白,之乎者也跟现在句式混在一起,结果就是谁也看不懂。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二):这个版本翻译严重不推荐啊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三):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一本对希望理解中国人的读者有着莫大帮助的书。
由于半白话的原因,书中一些部分并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最开始读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书的顺序读,而是从下半部讲述娱乐的部分开始(略微显得有点浮于表皮),然后阅读越觉得有意思,把后半部就看完了。
前半部似乎整个论调有点偏灰暗,不比得后半部来的轻快愉悦,看的我也很沉闷。
看完只有一个感觉:中国人总是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娱乐方面被同化得太多了,但是在思维方面,倒是一点变化也谈不上。
是好还是不好这真是不好断定,或许这是民族特色。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四):关于赛珍珠的序开头赛珍珠的序,没人觉得翻译有问题吗?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不知所云的“底”。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e74fa9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e.png)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吾国与吾民》是文学家林语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用英文写成的著名作品,从多种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中国社会,并感受中国人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作者将本书分为“基本要素”和“生活”两大部分。
在“基本要素”这一部分中,作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与心理。
而在“生活”部分中,作者详细分析了中国人的审美与生活方式。
《吾国与吾民》一书内容很多,其中不乏有使我格外感兴趣的内容。
在作者看来,中国人最富刺激性的品性是“老猾俏皮”。
所谓“老猾俏皮”,就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圆滑、忍耐和实利主义的性格。
中国人的俏皮思想,集中体现在老子的《道德经》和其开创的道家思想中。
正如马克思所说:“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道教给予中国人民一种麻痹的感受,使中国人感到精神愉悦,将人民从严酷的儒家思想中解脱出来。
但是,老猾俏皮这一精神特性也束缚了人民的创造力,使人以消极态度为人处世。
旧中国人的个人主义观念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点。
在旧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公共精神的缺乏。
在中国的`传统中,是没有“社会服务”这样的东西的。
曾经的中国人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往往并不考虑他人。
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中国流行的游戏中,中国常见的扑克、麻将等游戏都是以玩家各自为战为中心的。
但是,旧中国的个人主义并不是以本人为中心,而是以家族为中心的。
为家族谋利益常常是个人行动的出发点。
所以,我们说曾经的中国社会像一盘散沙,这一盘散沙中的沙粒并不是一个个个人,而是许许多多的家族。
作为一部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写成的作品,《吾国与吾民》一书中必然存在一些不符合中国现代社会的内容。
现代中国家族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人们的公共精神也大为提高,现代中国社会的特权和腐败现象也大为改善。
此外,中国人民之间的地域差异远没有从前那么明显。
最重要的是,旧中国人圆滑消极的生活态度已被积极进取的新生活态度所取代。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想读书体会笔记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想读书体会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0fadb23be1e650e53ea9959.png)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想读书体会笔记《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想读书体会笔记篇一: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曹越匆匆读罢全书,林语堂先生的精神,不敢妄言已经全然领悟得当,只是人在读到一部伟大的作品时,总会引起强烈的共鸣,因此我便姑且谈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语堂先生作完本书,至今已有七十余年。
当时,中华民族正处在内外交困的时期,神州大地狼烟四起,军阀与列强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有学之士都在思索:中国,还有救么?中国未来的出路,又在何方?作为他们中的一员,语堂先生作《吾国与吾民》,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积弊及其道之间,体模式概括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或许先生在书中并未指出一条明路,而是留待后人去思考。
如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面伟大的旗帜,已经成为持续引领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道路和制度。
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认为其实答案很简单,借用语堂先生的说法,就是:吾国在吾民。
当人民对国家充满信心,当人民涌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就没有什么困难和障碍可以阻拦这个国家的崛起。
故言:千年风雨几时休,万里江山一杯酒。
怎是怎非怎多情,吾国吾民吾千秋。
中国历史,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华民族,心得体会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吾国与吾民》是一部值得我们珍重与留念的,她成书于民国我国民林语堂之手。
他站在历史与现实,矛盾与冲突的角度之上,深刻的对比与刻画了吾国吾民的国民特性以及此种特性之历史的文化的外域的深层次根源和现实考量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他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一个有着广袤国域的国家,他的文化差异明显;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他的文化丰富多样。
正是上述因素是其文化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交融着,互补着,并且较为和谐的演进着。
当然,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以汉族文化为主体中华文化构成了《吾国与吾民》的基本内涵,也构成了华夏文明的基石。
当我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下,我们显得有些沾沾自喜,我们似乎忘却了那沉淀而又厚重的历史遗产,那深深地植根于我国民之中的本能的难以踢出的民族劣根是否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消亡呢?而那优秀的民魂是否得到大力弘扬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a8d7f6614791711cd79170a.png)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庸》里孔子的一句话“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翻译过来大概是:中庸之道本来是离人不远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远离人群,那就不可以称为道了。
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林语堂会把孔子的这句话放在书的首页。
看完这本书,我可能明白了。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先查了下这本书的创作背景,那是在20世纪的中国,一个处于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的中国,一方面传统的思想、生活方式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一连串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欺辱,人们对外来文化有所接触和接受,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动荡、转变的时代,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待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国家传统的文化、理念等都感到茫然若失。
在这种情况下,林语堂先生,写下了这篇《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旨在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正如赛珍珠在这本书的序所写“它满足了所有以上这些要求。
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
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由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摘录于P8)对于这一点,我十分赞同。
看着这本书,毫不夸张,有时每看一页,我都有很多的话想要表达出来,但是那一时的想法又有点缥缈。
原因应该在于,尽管隔这本书最开始创作时间已经过去了80多年,中国的改变担得起“翻天覆地”这个词。
可是,我还是能从那些字里行间看到我自己的身影,看得到很多当今中国人民的形象。
我不知道这一点是好还是坏,而凭我现在的个人素养,我也觉得要我从整体去全面的把握这本书,可能有点难度,于是乎,我就聊聊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人在《吾国与吾民》这本书的第一章里,谈了很多关于我国南北方的差异(而很显然,现在,这种南北方的差异还是存在并且比较鲜明)、退化、新血统的混入、文化的稳定性等方面。
我想谈谈我对文化稳定性的一些看法。
文章中说道“中国为什么历经周期性的劫难之后,仍能生存下来,这种种族耐力与吸收外族血统的能力究竟来自何方”(摘录于P47)接着作者又说道“这种耐力与活力,部分是体质上的,部分是文化上的。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0821247cd184254b35354c.png)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正文第一篇:《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基于过去,适于将来——读《吾国与吾民》有感“然而,《吾国与吾民》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
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
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
它写得骄做,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赛珍珠序)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雨飘摇,格局动荡的时代。
沉浸在历经了几千年才营造出的梦境中的中国人们惊讶地发现看着他们已经“睡过头了”,他们的床榻已经被侵略者们所占据,他们的身边充斥着闻所未闻的思想,物质和文化。
所以国人们迷茫了,他们无法分辨身边的一切,甚至于对那个曾经沉浸依恋的梦境也产生了怀疑。
不只是中国人,那些侵略者们,即床榻上的其他人对于这个刚从梦中醒来的中国也是一知半解。
他们需要文字性的资料说明来帮助他们看清中国,中国人自己也需要一些清晰的指引来帮助他们由梦境过渡到现实。
于是,许多有关中国的书籍应运而生。
但其中很多的著作都不符合这样的要求,因为它们的内容是虚假的,言过其实的,作者在狂热地为一个伟大到不需要为之辩护的国家辩护。
那些著作是为了取悦外国人,而于中国则不配。
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书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客观真实的视角去解读中国,理清中国和中国人和思想精神制度,展现人们的生活之道,为那些想要了解中国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捷径。
《吾国与吾民》这本书的写作思路大体归纳为:由大及小,由里及表。
先叙述中国人整体的特点,即他们的性格,思想,精神,文化等,逐层深入,延伸到生活,艺术这样的细节,它是一个由内在精神到外在生活表现的过程。
但在章节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紧密联系,过渡紧凑,承接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的阅读感受。
吾国吾民读后感(一)
![吾国吾民读后感(一)](https://img.taocdn.com/s3/m/c90b4cd23968011ca200911f.png)
吾国吾民读后感(一)
有人说过,对中国人思考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世界向介绍中国
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
读完《吾国与吾民》
一书后,我对此观点甚感赞同。
林先生的伟大之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
他把欧美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欧美还处在比较封闭的
年代,知晓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一章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中国人岂能为中国人”展开论述,从
各各方面而又客观的讲述了批判性中国人的各种特性,比如说中国人:老成温厚、和平主义、知足常乐等等。
作者认为,形成这些人物特性
中国原因是在于的人民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心理、
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民族特色蕴含稳定性,就算是饮食文化在当今
全球文化大同的趋势下,中华文化受到了饮食文化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但我们不必民族的精神文化还是不会轻易改变。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可能对我们本国人来
说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在那个时代不了解甚
至误解东亚地区的西方人清晰的从各方面介绍了一个健康而真实可信
的中国和中国人。
我认为,现代人读此书不仅可了解过去的中国,也可重新认识中
国和中国人的文化。
最新《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最新《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871b9a763231126edb11de.png)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第二篇:吾国与吾民第三篇: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第四篇:《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第五篇:吾国与吾民中英文书评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基于过去,适于将来——读《吾国与吾民》有感“然而,《吾国与吾民》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
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
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
它写得骄做,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赛珍珠序)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雨飘摇,格局动荡的时代。
沉浸在历经了几千年才营造出的梦境中的中国人们惊讶地发现看着他们已经“睡过头了”,他们的床榻已经被侵略者们所占据,他们的身边充斥着闻所未闻的思想,物质和文化。
所以国人们迷茫了,他们无法分辨身边的一切,甚至于对那个曾经沉浸依恋的梦境也产生了怀疑。
不只是中国人,那些侵略者们,即床榻上的其他人对于这个刚从梦中醒来的中国也是一知半解。
他们需要文字性的资料说明来帮助他们看清中国,中国人自己也需要一些清晰的指引来帮助他们由梦境过渡到现实。
于是,许多有关中国的书籍应运而生。
但其中很多的著作都不符合这样的要求,因为它们的内容是虚假的,言过其实的,作者在狂热地为一个伟大到不需要为之辩护的国家辩护。
那些著作是为了取悦外国人,而于中国则不配。
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书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客观真实的视角去解读中国,理清中国和中国人和思想精神制度,展现人们的生活之道,为那些想要了解中国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捷径。
《吾国与吾民》这本书的写作思路大体归纳为:由大及小,由里及表。
先叙述中国人整体的特点,即他们的性格,思想,精神,文化等,逐层深入,延伸到生活,艺术这样的细节,它是一个由内在精神到外在生活表现的过程。
吾国吾民读后感
![吾国吾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c484b4fcaaedd3383c4d3f9.png)
吾国吾民读后感(一)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
读完《吾国与吾民》一书后,我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本书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展开论述,从各方面而又客观的讲述了中国人的各种特性,比如说中国人:老成温厚、和平主义、知足常乐等等。
作者认为,形成这些人物特性的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民族特色具有稳定性,就算是在当今全球文化大同的趋势下,中华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但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还是不会轻易改变。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可能对我们本国人来说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在那个时代不了解甚至误解中国的西方人清晰的从各方面介绍了一个健康而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
我认为,现代人读此书不仅可了解过去的中国,也可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吾国吾民读后感(二)久闻《吾国与吾民》大名,知道它是林语堂先生的成名之作,是用英文撰写的,也知道书的原意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
几年前,我也在林语堂先生的散文集中看到过几个章节,非常喜欢他的文风。
但把这本书完整而认真地读完,却是最近的事。
《吾国与吾民》诞生的重要促成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对这本书作出过评价:“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外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研究、描述中国人的书有很多,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系列,到《第三只眼看中国》之类外国作家的作品,不胜枚举。
但这些后来的作品都极难超越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吾国与吾民》。
依我看,其关键就在于其作者林语堂先生多样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
作为一个中西文化的混血儿,林语堂既在中式文化中深深浸染过,摸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饱受过西方教育,能够跳出中国看中国。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文学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de323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3.png)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文学吾国与吾民2000字读后感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在选课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选了现当代文学赏析这门课程,之后又听其他同学说这个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趣同样也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老师,因为这个缘故,在老师的作业要求下,我选择了这部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先生本名叫林和乐,是福建龙溪人,他是中国现代着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吾国与吾民》是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的。
在林语堂老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非常着名的,有《生活的艺术》《我的话》《苏东坡传》等等。
《吾国与吾民》一书由称作为《中国人》,很清楚的让人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到一些意思,另外它还有一个英文书名是“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这部书不仅仅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局面,中国出现危机,中国人民慢慢的变得麻木,对于国家的发展显得无所适从,林语堂作为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又以崭新的理论,探究了潜在和必然的希望,断言了中国是伟大而不会轻易分解的。
在当时的中国发展之下,有许许多多的中国青年对于中国的发展阐述了诸多观点,但是往往都是一些局限于表面的事物。
而林语堂先生林语堂用一种客观而冷静的态度勾勒当时的中国,用含蓄的口吻道出中国人性格养成的历程,是为了让中国人了解国情,冷静的解决问题。
《吾国与吾民》这一本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在每一章中都具体描写了中国事物的发展,点点滴滴的文字中都透露了作者渴望救国,深切爱国的感情。
在《中国人的性格》这一章中,林语堂先生写出了中国的特点,他有力批判性的文字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腐败的所在,而不是官方,或许只有身处其境,才能明白林语堂的一番心思。
从历代以来,中国沦为封建社会,历代的领导者很多都是消极迂腐,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得中国人也变得消极避世,成为侵略者眼中的羔羊,林语堂对这些社会残留的问题都进行了分析解释。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共5篇)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516a6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e.png)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共5篇)第1篇:吾国吾民读后感吾国吾民读后感(一)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
读完《吾国与吾民》一书后,我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本书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展开论述,从各方面而又客观的讲述了中国人的各种特性,比如说中国人:老成温厚、和平主义、知足常乐等等。
作者认为,形成这些人物特性的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民族特色具有稳定性,就算是在当今全球文化大同的趋势下,中华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但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还是不会轻易改变。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可能对我们本国人来说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在那个时代不了解甚至误解中国的西方人清晰的从各方面介绍了一个健康而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
我认为,现代人读此书不仅可了解过去的中国,也可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吾国吾民读后感(二)久闻《吾国与吾民》大名,知道它是林语堂先生的成名之作,是用英文撰写的,也知道书的原意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
几年前,我也在林语堂先生的散文集中看到过几个章节,非常喜欢他的文风。
但把这本书完整而认真地读完,却是最近的事。
《吾国与吾民》诞生的重要促成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对这本书作出过评价:“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外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 研究、描述中国人的书有很多,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系列,到《第三只眼看中国》之类外国作家的作品,不胜枚举。
但这些后来的作品都极难超越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吾国与吾民》。
依我看,其关键就在于其作者林语堂先生多样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d9689e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5.png)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1《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共有九章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讲吾民,主要介绍中国人的的精神层面,包括中国人的特征、德性、心灵和人生理想;第二部分讲吾国,主要介绍中国人的生活层面,包括妇女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以及生活的艺术。
我最欣赏的是第一部分,林语堂先生对国民的剖析和批判颇有见解。
在第二部分,他列举出国民生活的诸多领域,描绘了国人生存的基本风貌,并提出“艺术与人生而为一”的美学理想,恐怕也是他想借以改善国民素质的一个期望吧。
林语堂先生从中国人的南北差异说起。
北人粗犷勇武,南人纤细文弱;北人崇斗,南人善商。
虽然南北风俗悬殊,但共同的文化是把中国人民结合为一个民族整体的基石。
在巩固中华民族持续力的文化力量中,有三条重要的纽带:一是家族制度,二是科举制度,三是崇拜淳朴。
“家庭,是中国人文主义的标记。
”在中国,家国一体,中国人的家族意识甚至高于种族意识。
“家族制度的存在,使子孙蕃育,扩大民族之量,而考试制度之施行,则选拔才智,鼓励求学,提高民族之质”。
同时,返璞归真的田园理想根植于一般中国人的意识之中,古人相信“越接近自然,越能保持体格上和道德上之健康状况”。
中国人推崇“清淡之幸福”,这是先民对文明的一种辩证取舍,既知道文明之利益,又明白它的危险性。
中国人民保留着近于儿童般淳朴的原始天性,在林语堂看来“中国在文化是年老了,而种族的生命却还年轻”。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思想的合一,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灵。
在塑造人格和德性方面,“道家精神和孔子精神是中国思想的阴阳两极,民族生命赖以活动”。
当顺利发皇时,中国人人都是孔教徒;失败时,人人都是道教徒。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90c464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b.png)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吾国与吾民》是一本由近日全球著名历史学家杜拉斯奥利弗撰写的书。
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吾国在建国初期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吾国与吾民之间的关系。
通过全面分析吾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杜拉斯奥利弗揭示了吾国与吾民之间的紧密联系。
下面是对《吾国与吾民》的读书笔记:1. 吾国的建国历史吾国的建国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意义,当时吾国是一个农业社会,人口稀少,社会发展相对缓慢。
随着时间的推移,吾国逐渐演变成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
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吾国的发展,吾国不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而是成为一个现代国家。
2. 吾国的政治制度吾国的政治制度是由多个政党组成的多党制。
这一制度保证了各个政党的权力和利益的平衡,避免了单一政党的过度执政问题。
吾国的政治制度也非常注重民主和法治的原则,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公正。
3. 吾国的社会变革吾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经济上,吾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一个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显著提高。
科技上,吾国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发展科技,各个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
文化上,吾国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4. 吾国与吾民的关系吾国与吾民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
吾民是吾国的基础,吾国的发展离不开吾民的支持和贡献。
吾民的生活改善和幸福感是吾国取得进步的目标。
同时,吾国也为吾民提供了必要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确保吾民的权益和利益。
5. 吾国的未来展望吾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环境,加强国家安全等问题都是吾国未来需要解决的难题。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吾国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通过阅读《吾国与吾民》,我对吾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吾国与吾民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吾国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_心得体会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_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c4abc2ca8956bec0875e327.png)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一)从书中看中国——读《吾国与吾民》有感文 | 风墨澜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
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众。
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希望。
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得多,所有不需要他们涂脂抹粉。
她会再一次恢复平稳,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年前花了约三四天读完了这本书,期间断断续续。
我所买的版本是台湾学者黄嘉所译,文本中带着些文言。
总觉得看这类书如果在刚看完就强求自己说出个所以然来,有些不可行。
部分书适合细细回味,如这本,看完觉得似乎有所得,却萦绕心间说不出,需要时间消化一下。
在生活中看到某个场景,我又会自然而然想到这本书中作者所说的话的时候,心里忽然有所悟了:讲的还真对。
由于这本书涉及面比较广,我想就中国人的为人处世这方面讲讲我的看法。
看《吾国与吾民》这本书的初衷不过是因为自己的一个念头:找答案,或许这听来有些奇怪。
去年算是看新闻比较多的一年,不管是世界的还是单单中国的。
有些是主动去关注,有些是"被动"接受。
在看完一些负面报道之后,我不觉去思考中国人这个群体到底有怎么样的特征,为何这个社会有很多不良观念已根深蒂固,不能轻易动摇。
这种心情一直持续了很久,也一直没有想明白,到底我太年轻,涉世不深,没真正了解这个社会。
我忽然想知道这个社会背后的价值观念,人性等一些问题,还想知道为什么有些腐朽落后竟然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我们中国人,我就打开了这本书。
林语堂这本书总体讲了中国的基本要素和中国人的生活,然后又随之细分,整本书的风格既有史料,也有自己观点,语言诙谐,不深奥。
再加上林语堂功底深厚,又对典故信手拈来,作为读者并不会存在看不懂这本书的问题。
在元素中,他讲述了地域之差决定的南北方人习俗、性格、生活之差异,还讲了中国人的德行、心灵,以及佛儒道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
生活这一块则涉及政治,文学,女性地位以及中国人闲暇生活时的艺术。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想读书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0ca8ebaed630b1c59eeb5bc.png)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一些书可以在睡前读,但有一些书需要在写字台前阅读,《吾国与吾民》就是这样一本需要全神贯注边读边勾画边思考的一本书。
开始时,我把它放在床上,每每睡前翻翻,心里嘀咕:有点难,那种语言风格理解起来甚难矣。
花了钱不读是否可称之为“浪费”?曾经初中时还购买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十多岁购买的书过了十年时间,再次捧起,也是耐着性子读完的,虽然也没能读懂,小收获还是有的。
我从来都抱着这样的态度:一本书,不管多贵,只要能从中收获一点点,哪怕一个句话能给我小小的启发我都觉得值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吾国与吾民》值了!在我读到第二
寒山曾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最爱这句。
道家精神和孔子精神是中国思想的阴阳两极,中国的民族生命所赖以活动。
渐渐感受到大师风采,平和中道出精髓,然后莞尔而笑。
1/ 1。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a065ba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b.png)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1耗时半月有余,每日勤读近两个时辰才终于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对民国大时代的学者们普遍抱有崇敬,所以林先生的书诚不敢随意去读,这半文言半白话的文风着实读来费劲。
读前看过一些短评,说先生痛斥儒教之迂腐,大揭国民劣根性,我诚不敢信,果真如此岂不是和鲁迅先生完全是同一战线,但事实上林先生于左翼文人还是敬而远之,读完书只觉得褒贬中肯得当,言之有据,绝无宣教之辞。
作者通篇对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是抱有敬意的,对于孔子思想在后世历代的演变,客观而辨证地加以分析,加之深厚的语言学功底,游刃有余的从汉字特点的角度,解析了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能够浪漫而充满人文情怀的原因,当然,批判更是一个主要旋律,林先生出身基督教家庭,英文水平在民国大师中,能望其项背者寥寥,他对于封建时代末期中国文化发展严重落后的原因,先天具有足够客观的认识,先生认为传统儒教过分强调内在的.自省,对于外来刺激过于麻木,不懈以逻辑事之,此番论点中肯而温和,与鲁迅先生所言核心并无二致,但似乎更容易被人接受。
跳出书的内容,此次阅读经历与我也是受益匪浅,林语堂先生写书时,对于中国古典的经史子集,典章文物信手拈来,国学功底之深厚可见一斑,但事实上先生的国学积累起步并不早,诚如在探讨中国戏剧那一章中的自我调侃“不到二十岁就已经熟知约书亚的喇叭吹到了耶利哥的城墙,可到了近三十岁才知道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所谓学贯中西也是后中而先西,最近由于各种机缘巧合我对于中国古代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严重的国学短板深感惭愧,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的前言里讲到知识之人应该对本国过往之历史抱有温情和敬意,北宋张载也说过读书要“为往圣继绝学”,作为一个渴望用文化充实自己的青年人,子曰诗云不可不读,对于圣哲先贤千年的智慧一知半解,在外人面前标榜中华智慧也实在是没有底气,如此,林语堂先生不正是一个好的榜样吗?《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2如果你是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清醒有抱负的作家,在这个战火纷飞,水生火热的中国混乱的背景下,怎样向对中国历史一知半解,对中国有偏见的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呢?或者,更现实一点,怎样在一系列新文化运动的文学大家中让你的文字流传后世?对于林语堂这个作家名字,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知道”状态。
读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有感(优秀篇)
![读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有感(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d42c7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2.png)
读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有感读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有感读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有感无论国家、家庭还是个人,只有了解自己的前生,认识并立足现在的自我,学习他人,才能有良性健康的发展。
1林语堂是我非常尊敬的作家和语言学家,曾经读过他几篇关于英语教学的小文,但其它的作品很少涉及。
上大学时老师就给我们介绍过《吾国与吾民》,工作后,也在图书馆借过这本书,可惜没有阅读就原样奉还了。
上次徜徉在图书馆各个书架中试图找些感兴趣的书,再次碰见它,也许这就是读者与书之间的缘分吧。
就像上次去飞机场接女儿,飞机晚点,逛书店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加拿大作者斯科特.杨的《如何高效学习》一样。
2林语堂先生不愧是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在《吾国与吾民》中,他引经据典,诙谐幽默描述了中国人的性格要素、心灵、理想和中国人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和文化生活。
他认为中国人具备典型的稳健、淳朴、爱好自然、忍耐、无可无不可、和平、爱好家庭、勤勉、节约、知足、保守等特点,这些特点使中国人饱受苦难而毅然不倒,成就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
中国人易于知足,乐天知命,相信直觉而缺乏科学精神。
无论什么世道,什么朝代,中国人常能管束自己,如果管理者能听令自存自没而不加干预,他们也乐得互不干涉。
尽管这本书著于近百年之前,这些特点还是普遍存在的。
忍耐、无可无不可、老滑俏皮是为中国人美德的同时,也成为中国人的三大恶劣德行。
中国人对暴政、虐政、苛捐杂税、无政府种种惨痛的忍耐是西方国家不能比的。
对于不公之事,人们暗中咒骂,但却无心无力反抗,我们一直信奉小不忍则乱大谋。
一方面,忍耐被当做美德来训练;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忍耐有其存在的理由。
在个人权力缺乏保障的时候,人们为了适合生存,养成了可无可不无的品行。
在一个个人权利没有保障的体制中,对人民来讲,不管闲事是个人自由最好的保障。
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人能够同时拥有积极和消极的人生思想,顺时中国人信奉积极的孔子主义;失败时,中国人是消极的道教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
书名:《吾国与吾民》
作者:林语堂
出版信息: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
翻开《吾国与吾民》的目录,见者作者从中国的人民及其性格、思想谈到这一群体的社会、政治、文艺生活,甚至普通的琐碎小事、日常情趣都有罗列。
从目录中不难看出,作者把中华民族视为一个个人,由这个人宏观的、抽象的方面开始着手,逐渐的落实于细节、具象之处。
看上去似乎和我们常规印象中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有所相悖,因此在正式阅读前我还是有点心理压力的。
待我翻开正文,开场的第一句话:“研究任何一时代的文学或任何一时代的历史,其最终和最高之努力,往往用于觅取对该时代之‘人物’的精详的了解”。
这让我想起了咱们论坛人物创作区高老师打出的小标题——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
就好像我们最近一直在做的人物肖像练习一样,先要把人物的形象、基本情况展现出来,再进一步来讲他的故事。
似乎林语堂先生的第一章“中国人民”就在做着这样一件事,只有介绍了中国人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才有下一步个性的塑造,思想的介绍这些想对稍“玄”的内容。
把握到了全书的一点线索(自认为把握到了一点点),接下来读起来就有点信心了。
虽然由于翻译的原因,文章不是彻底的现代汉语式的白话文,对于我来说有些拗口,尤其是在读一些相对抽象的章节时非要朗读出来才能集中注意力来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林语堂先生举大量例子的这种叙述方法还是相当能够吸引我读下去的。
文章中不仅就一种抽象的叙述(南北方差异、人文主义这些章节)举出中国社会中一二三个例子,还常常引西方的事例进行对比或类比。
这样一来可以使得老外们更能看清这张递出去的名片,也方便让我们这些没有形成知识系统的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可以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兴许国内的例子不能理解,国外的例子或者名人我们反倒听说过,这些现象反倒更加贴近我们今天的生活。
不仅如此,其例子的生动性之高让我时不时的想要读出来和我爸爸妈妈分享林语堂先生的幽默与智慧。
全书的前部分虽是在讲述一种抽象的性格、思想上的特点,但是却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像串珍珠一样的串联起来,不是干别的,晦涩的,而是立体的、可感的。
中国人的形象是完整的,有优有劣,通过字
里行间让我感受到林语堂先生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化身的这个人物的无奈与爱。
通过举例子,林语堂先生冷静的分析了中国人的“圆熟、和平、老滑俏皮”为什么不能酝酿出法制的、理性的社会,但也同是这样的民族个性,却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稳定的社会结构与强大的包容性,以至于成为唯一一个延绵数千年的上古文化。
也是通过例证、对比的手法解释了华夏五千年的智慧为什么催生不出发达的现代科学,以至跌入落后挨打的百年屈辱的泥沼;而又是同一片土壤,同一群看似保守古板的臣民却滋养出那么惊才绝艳的文艺盛况。
先生对于中国人身上老旧保守的迂腐气,是真正唾弃鄙夷、恨铁不成钢;而于璀璨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艺术成就,却也是那么的骄傲与赞叹。
在塑造一个“中国人”完整的形象的同时,仿佛我们读者心中的作者形象,也慢慢的丰满起来,通过文字似乎也能感受到林语堂先生睿智慈祥、可爱可敬的样子。
可以说这本《吾国与吾民》越到后面,读起来就越轻松。
除了由于我自己本身可能是对于文艺民俗这类的兴趣比较大,更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应归于林语堂先生由里及表,深入浅出的结构方法。
因为本书后部分可以说是吧前一部分所介绍的抽象性的性格、思想,落在了这个“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工作休憩的各个方面,是一种相对细节、具象的体现。
想起高老师在点评我们作业的时候说过“细节必须在结构的组织下才有意义”,基于前文的结构和铺陈,由中国人内在的精神世界,衍生到日常生活、艺术创作等具体的行为,过渡很自然,理解起来自是越来越容易。
全书读下来,便觉得文章虽然有章节的划分,但依旧紧凑的构成一个整体。
林语堂先生不遗余力的希望展现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中国,而不是偏颇的、纸片式的中国,其方方面面的描写,带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五千岁的古老国度。
对于民族恶劣的个性,他鞭辟入里,直言不讳;但对于我们民族的优势长处,先生也如数家珍、一一呈现。
这本书让我看见了这个爱国的作家的心里——不为自己家的短处而羞耻遮掩,也不偏激的批判,承认事实才能找到出路。
其实这对于我自己做的片子也有很大的启发,就像上次高老师和秦老师跟我说那样,要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
要正视自己手中的权利,展现事实,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倾向被人利用,造成媒体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