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制度
农村低保条件最新标准是多少
农村低保条件最新标准是多少农村低保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追踪最新的农村低保条件标准,是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保障特困群体基本权益的重要环节。
以下将详细介绍近年来农村低保条件的最新标准。
自2024年1月1日起,农村低保条件标准有了新的调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的通知》,农村低保户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为两个档次:一档和二档。
一档标准是指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二档标准是指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基本保障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
具体来说,一档农村低保户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经济收入、食品安全、住房条件、健康保障、教育保障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的保障。
一档标准按户口性质、经济状况、劳动能力、基础设施等因素来确定,标准不同地区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城市和农村一档标准相应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城市一档标准相对较高。
而二档农村低保户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对较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生活条件、劳动能力保障、特殊困难保障三个方面。
二档标准在一档标准的基础上,为特困人员提供更多的保障,例如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提供康复护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农村低保制度实行的前提是参保家庭自愿申请并满足条件,未经申请的社会投靠人员或者其他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同时,对于已经被列为农村低保户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评估,对不再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取消低保待遇。
此外,农村低保条件标准的调整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这些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的来说,农村低保条件标准的最新调整旨在更好地保障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
政府通过不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解决了特困群体生活困难的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家低保政策中农村低保有哪些内容
国家低保政策中农村低保有哪些内容一、农村低保制度中国对农村低保制度的探索,实际上还早于城市。
只不过受传统农村集体福利思维定式的束缚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此项制度建设一直进展缓慢。
,在城市低保制度取得重大突破后,民政部开始重新部署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工作。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在全面摸清农村特困户底数的基础上,决定在未开展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建立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由此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形成了农村低保制度和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双轨并行”的局面。
也正是因为这一创新性的制度安排,为顺利实现“全民低保”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战略目标后,地方政府的主动性普遍被调动起来,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以前,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仅有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和浙江、广东2省,且维持了较长时间。
以后,发展态势有了明显变化。
当年,福建、辽宁、江苏3省出台了相关文件,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县(市、区)达到了1206个;,新增了吉林、四川、河北、陕西、海南5省,建立此项制度的县(市、区)总数增加至1534个;前11个月,又有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南、江西、甘肃、湖南、山东、重庆9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入了“已建”行列,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县(市、区)数则达到了1791个。
目前,中国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文件,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数达1262余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70余元,1至9月份人均补助差额41元,1至10月份农村低保支出达到28.5亿元。
二、农村低保条件(一)申请农村低保待遇条件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
2、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具体询问当地民政部门)。
(二)申请农村低保所需的材料1、书面申请书。
农村低保有关制度
农村低保有关制度
低保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用于向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农村低保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范围和标准:低保范围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居民,有固定居所,户籍在农村。
低保标准由政府每年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物价变化确定,一般包括基本生活开支、住房租金和交通费用等。
2. 申请程序:符合条件的居民可以向当地社会救助部门提出申请。
申请者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社会救助部门将进行审核,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口能够享受低保待遇。
3. 发放形式:低保金可以以货币形式发放给符合条件的人口,也可以以发放物资方式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4. 定期评估:一般每年对低保户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如果不再符合低保条件,可能会中止低保待遇。
5. 政府监管和服务保障:政府加强对低保制度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低保金发放到位、符合条件的人口能够获得应有的待遇。
并提供相关服务,如医疗保障、就业培训等,帮助低保户提升自身能力,脱贫致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农村低保制度会有一定的差别,详细的制度安排可以咨询当地社会救助部门或相关政府部门。
第 1 页共 1 页。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篇)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最低保)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农村最低生活水平,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一、最低保制度的背景和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面临的严重问题。
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生活水平也相对较差。
因此,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最低保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权益。
通过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最低保制度可以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缓解他们的贫困状态,增加他们的生活保障。
二、最低保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政策措施(一)最低保政策的实施情况最低保政策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实施。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全国范围内有超过2200万户农村家庭享受到了最低保的政策待遇。
最低保政策对于贫困人口的资格认定和补助标准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不同地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最低保补助标准有所差异。
通常来说,最低保的补助标准包括人均月收入、家庭人口数、基本生活费等因素。
(二)最低保政策的主要政策措施1. 贫困人口的认定:政府机关会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认定,主要考虑家庭收入状况、家庭生活困难程度等指标。
2. 经济补助:政府会根据家庭的实际贫困程度,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用于满足贫困人口基本的生活需求。
3. 就业帮扶:政府会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帮扶力度,通过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来源。
4. 医疗保障:政府在最低保政策中也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进行了保障,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5. 教育资助:最低保政策还包括对农村贫困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资助,确保他们能够正常接受教育。
三、最低保制度的效果和问题(一)最低保制度的效果最低保制度的实施对于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提供经济补助、医疗保障和教育资助等多种措施,最低保政策帮助贫困人口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023年农村低保有关制度
2023年农村低保有关制度2023年农村低保制度是指落实在农村地区,旨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福利政策。
以下是2023年农村低保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政策背景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背景是中国的均衡发展战略。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贫困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村低收入人群生活的政策体系,决策者将在2023年对农村低保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资格认定农村低保资格认定是农村低保制度的核心内容。
在2023年,农村低保的资格认定会梯次下放,以更好地覆盖低收入农户。
具体的认定取决于家庭的收入、财产以及其它的社会救助标准。
1. 收入认定:家庭的年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时,可以申请农村低保。
收入标准将根据当地经济水平进行调整,确保低收入农户能够得到合理的帮助。
2. 财产认定:家庭的财产也是农村低保资格认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村贫困人口的财产状况将以农村低保政策的要求为参考,具体认定标准视地方实际情况而定。
3. 社会救助标准:除了收入和财产外,还会结合家庭的其他社会救助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三、补助标准农村低保的补助标准将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调整。
在2023年,农村低保的补助标准将适度提高,以确保低收入农户能够得到足够的帮助,过上基本的生活。
1. 生活补助:农村低保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生活补助是农村低保的核心内容。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生活补助标准将适度提高。
2. 医疗保障:为了解决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农村低保制度还将包括医疗保障。
低保对象可享受医疗费用的报销,以减轻他们负担。
同时,会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 教育保障:为了保证农村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权益,农村低保制度也会提供教育保障。
包括免除学杂费、提供助学金以及完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等。
四、申请流程申请低保将更加简化方便,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申请成功率。
具体流程包括:1. 资格认定:农村低保的申请者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包括收入证明、财产证明以及其他社会救助材料。
农村低保制度如何完善
农村低保制度如何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农村低保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当前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1、认定标准不够科学目前,农村低保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难以准确核算,以及财产认定的复杂性,导致认定标准不够科学准确。
一些真正贫困的家庭可能因为难以提供完整的证明材料而无法享受低保,而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却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低保待遇。
2、审核程序不够规范农村低保的审核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审批等环节,但在一些地方,审核程序存在走过场、不严格的现象。
例如,基层工作人员在审核时可能缺乏深入调查,对申请人的家庭情况了解不全面;公示环节也存在形式主义,公示时间短、范围窄,公众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3、动态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村低保应该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保障对象和保障水平。
但现实中,由于信息更新不及时、基层工作力量不足等原因,一些已经脱贫或经济状况改善的家庭未能及时退出低保,而一些新出现的贫困家庭又未能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4、资金保障不足农村低保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有限,导致低保资金保障不足,保障水平偏低,无法满足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
5、监督管理不到位农村低保制度的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对违规领取低保待遇的行为查处力度不够。
一些地方存在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低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公信力。
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议1、科学制定认定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和财产核算办法,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难以货币化的收入和财产,可以通过民主评议、邻里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建立健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认定的准确性。
农村低保怎样管理制度
农村低保怎样管理制度一、农村低保的管理制度农村低保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审批机构、资金保障、申请条件、审核程序、管理用途等方面。
1. 审批机构农村低保的审批机构一般由乡镇政府或村委会负责,其职责是负责收集申请材料、审核申请资格、确定保障标准、发放保障金等工作。
审批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保证审批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及时。
2. 资金保障农村低保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保障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应当建立定期拨款机制,确保农村低保资金能够及时发放到位,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3. 申请条件农村低保的申请条件主要包括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成员重病或残疾、家庭成员失业等情况。
申请人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审批机构审核确认后方可享受低保资助。
4. 审核程序农村低保的审核程序应当公开、透明、公正。
审批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审核申请人的资格,不得存在随意性和歧视性。
审批过程中要重视家庭走访和核实,确保审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5. 管理用途农村低保的管理用途主要包括生活补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
管理用途应当明确规定,不得存在滥用、挥霍等现象。
二、农村低保的管理问题农村低保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审批程序繁琐、审核不规范、资金管理不到位等方面。
1. 审批程序繁琐农村低保的审批程序往往比较繁琐,需要提交大量的证明材料和信息。
有些申请人由于资料不全或不规范而无法通过审批,导致申请流程延误。
审批程序应当简化、透明,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方便申请人顺利申领低保。
2. 审核不规范农村低保的审核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审批不及时、审核不公正、审核标准不统一等。
有些审核结果被怀疑公正性,导致申请人难以信服。
审核工作应当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确保审核结果合理有效。
3. 资金管理不到位农村低保的资金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拨款不及时、资金流转不清、使用不规范等。
农村低保政策
农村低保政策
农村低保政策是中国政府为帮助困难农民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低保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一种形式,对于生活困难的农村居民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帮助,使这些家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农村低保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的申请条件:农村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或家庭成员有特殊困难的可以向当地村级或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
2. 救济标准:农村低保救济标准因地制宜,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具体救济标准。
3. 持续时间:低保救济的持续时间不一定相同,可以根据家庭情况和当地救济政策进行评估,最长不超过一年。
4. 监督机制:农村低保政策需要通过相关机构进行监督,确保救济资金的使用公正透明。
对于乡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而言,农村低保政策具有重大意义,它为农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缓解了基本生活所需的财政压力和物质困难。
农村低保申请条件和标准
农村低保申请条件和标准
一、农村低保申请条件:
1. 农村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月统计收入水平(当地月统计收入水平,指
每年当地政府公布的农村家庭月平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2. 农村低保资格家庭成员拥有或者正常使用居住证,并有可供居住的
住房条件;
3. 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确示其需要接受低保救助。
二、农村低保标准:
1. 农村低保家庭每位成员每月定额津贴:水平核定标准家庭每位成员
每月定额津贴200元;
2. 重点对象家庭每位成员每月定额津贴:重大疾病家庭每位成员月定
定额津贴按照病情每月最低400元,最高800元;困难家庭每位成员
月定额津贴按照家庭困难程度定额津贴按照困难程度每月最低400元,最高600元;
3. 重点儿童家庭和孤寡老人家庭每位成员每月定额津贴:每月200元;
4. 迁出乡镇的家庭每位成员每月定额津贴:迁出乡镇城市每年救助抚
恤一次,标准每人1000元,救助年补年次,标准每人1000元;
5. 所有家庭在农村低保期间可以申请临时救助资金,救助金额最高不
超过3000元/次。
2024年农村低保有关制度(二篇)
2024年农村低保有关制度一、村(居)民委员会评议制度(一)成立村(居)委员会评议小组组成人员:村(居)委会主任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二)评议小组职责对农低保申请人的家庭生活状况进评议并初步确定其家庭贫困程度类别。
(三)评议小组议事的程序1、由村委会在____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情况进调查核实,并由____名以上调查人填写《____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表》、《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
2、由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农低保评议小组会议,将会议记录、签到册、评议记录存档。
3、将对申请人的家庭生活状况和调查情况及初步确定的程度类别等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____天以上。
4、村(居)委会将其他相关材料一同上报乡镇人民政府。
二、乡镇审核制度(一)成立乡镇农村低保审核小组组成成员。
乡镇长、分管乡镇长、社会事务办人员、其他部门负责人。
(二)审核小组职责对农村低保对象的家庭生活状况和调查情况进行审核评议。
(三)评议程序1、乡(镇)政府在____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对象有关情况的调查核实工作。
2、由乡镇长或分管乡镇长主持召开乡镇农低保审核小组会议,对申报的农低保对象的家庭生活和调查情况进行评议记录存档。
3、乡镇政府根据评议情况进行公示____天以上,对群众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并将拟定对象____报县民政局。
(二)评审委员会职责1、对申报材料和调查情况进行评审,确定申报对象是否符合条件保障对象家庭贫困程度类别和补助水平档次。
2、对有争议的农低保对象组织人员重新调查研究核实。
3、对评审会议的记录、签到册、评审结果存档。
4、乡镇在村务(政务)公示栏上公示____天以上。
5、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和向上级反映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议事日程1、接到村委会上报的材料后,评审委员会在____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材料的审核。
2、审核后乡镇人民政府公示____天后,群众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在《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上签署意见盖镇人民政府公章,上报县民政局。
农村低保一二三类补助标准
农村低保一二三类补助标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低保制度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国将农村低保分为了一、二、三类,并针对不同类别制定了不同的补助标准。
一、一类农村低保一类农村低保是指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人员,其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一半,或者家庭人均纯收入虽达到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一半,但无法满足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规定的最低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的人员。
对于符合一类农村低保条件的人员,国家规定其每人每月可获得最低生活保障金400元。
在特殊情况下,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二、二类农村低保二类农村低保是指家庭经济困难的人员,其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人员。
对于符合二类农村低保条件的人员,国家规定其每人每月可获得最低生活保障金300元。
在特殊情况下,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三、三类农村低保三类农村低保是指因疾病、意外、残疾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人员,其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一半的人员。
对于符合三类农村低保条件的人员,国家规定其每人每月可获得最低生活保障金200元。
在特殊情况下,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的。
因此,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内,补助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农村低保的申请和审核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具体可以咨询当地民政部门。
总之,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措施。
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低保制度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村困难群众,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建设。
低保是什么意思农村低保有什么要求
低保是什么意思农村低保有什么要求低保是指政府向生活困难、无法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人群提供经济资助和社会帮助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
农村低保是指在农村地区实施的低收入家庭救助政策,其目的是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促进社会稳定,减少贫困的程度,改善困难家庭的生活条件。
农村低保的主要申请条件和要求如下:1.家庭经济条件:申请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居民可以申请农村低保。
需要提供家庭收入、财产等相关证明材料。
2.家庭人口条件:低保申请人的家庭人口必须符合政策规定的最低人口标准。
通常要求家庭人口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超过规定的人口上限。
3.财产和房屋条件:低保申请家庭的财产和房屋需符合规定的标准,通常要求家庭没有或仅有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和房产。
4.收入条件:低保申请人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和家庭总收入需符合规定的标准。
通常要求家庭总收入在一定范围内,人均月收入低于规定的最低标准。
5.社会保障条件:低保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需核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6.其他条件:根据各地实施的具体政策,可能还涉及其他条件,如没有异地就业等。
申请低保的流程一般为以下几步:3.填写低保申请表,详细填写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收入情况等。
4.提交申请,将填好的申请表和相关材料提交给民政部门或社会救助中心。
5.审核和评估,相关部门将对申请人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审核和评估,了解其的真实情况。
6.结果通知,一般在申请提交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审核结果,民政部门或社会救助中心会向低保申请人发放低保资助,或者通知其是否符合低保资格。
7.定期复审,一般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低保申请人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以确认其仍然符合低保资格。
农村低保有关制度
农村低保有关制度农村低保制度是指国家对于贫困农村居民提供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
该制度的宗旨是保障贫困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并促进贫困农村地区的发展。
本文将从制度背景、政策内容、执行过程、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对农村低保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度背景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与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有一部分人生活陷入困境,无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为了保障这部分人民的基本权益,国家出台了农村低保制度。
二、政策内容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低保对象范围:农村低保对象主要包括农村户籍居民和农村外来流动人口中的低收入农民及其家庭成员。
2. 低保标准:低保标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确定,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通常包括生活补助、医疗救助等内容。
3. 申请条件:低保申请人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如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扶贫标准、家庭资产不超过一定额度等。
4. 申请程序:低保申请人需要提供相关材料,经过审核批准后方可领取低保金。
三、执行过程农村低保制度的执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 申请流程:低保申请人需要到当地乡镇或社区的民政部门办理申请手续,提交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收入证明等。
2. 审核审批:民政部门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包括家庭收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等。
审核通过后,民政部门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批准,并发放低保证件。
3. 发放补助: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在审批通过后,可以领取低保金。
通常为每月固定的生活补助金额,也包括医疗救助等。
四、问题与挑战农村低保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1. 审批标准不统一: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低保标准的确定也有差异。
这导致了低保标准并不统一,申请人之间的差异较大。
2. 审批程序复杂:低保申请流程较为繁琐,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并经过审批流程。
这对于一些贫困人口来说是一定的考验。
2024年农村低保申请条件有哪些
农村低保是指为了帮助农村特困群体过上基本生活,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而提供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在中国,农村低保的申请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条件:户籍在农村的居民,无论是否长期居住在农村,都符合申请农村低保的人口条件。
家庭成员中,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弱的人员,如老年人、残疾人、重度病患者等,更容易符合申请条件。
二、收入条件:农村低保的收入条件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人群可以申请。
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指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所划定的一个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
三、财产条件:家庭财产情况也是农村低保申请的考虑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家庭住房是不计入家庭财产的,但是如果家庭拥有其他不动产、汽车等高值财产,或者有较大金额的存款、投资等,可能会被认为不符合低保申请条件。
四、政策性条件:农村低保申请还存在一些特殊政策性条件。
比如,在一些特殊的困难家庭中,因病或因灾致贫的家庭,或者是独自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可以享受特殊的低保政策。
综上所述,农村低保申请条件主要包括人口条件、收入条件、财产条件和政策性条件。
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具体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可根据当地政策规定进行查询和了解。
乡镇2024年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制度
乡镇2024年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制度为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提高农村低保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原则1. 公平公正。
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制度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低保政策得到正确实施。
2. 动态管理。
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变化及时调整低保对象。
3. 分类施保。
根据低保对象家庭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施保,确保低保资金合理使用。
4. 公开透明。
低保申请、审批、发放等环节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二、工作内容1. 申请受理。
农村居民申请低保,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 调查核实。
村(居)委会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核实,确保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的真实性。
3. 民主评议。
村(居)委会应当组织村民代表对申请低保的家庭进行民主评议,确定低保对象。
4. 公示。
低保对象确定后,应当在村(居)委会公示栏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5. 审批。
公示无异议的低保对象,由村(居)委会报镇民政部门审批。
镇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6. 发放。
低保金应当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低保对象账户,确保资金安全。
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确保低保政策得到正确实施。
8. 动态调整。
根据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变化,及时调整低保对象,确保低保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三、工作程序1. 申请受理。
农村居民向村(居)委会提交低保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
2. 调查核实。
村(居)委会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核实。
3. 民主评议。
村(居)委会组织村民代表对申请低保的家庭进行民主评议。
4. 公示。
公示确定的低保对象,接受社会监督。
5. 审批。
公示无异议的低保对象,报镇民政部门审批。
6. 发放。
低保金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低保对象账户。
济状况进行核查。
8. 动态调整。
根据核查结果,及时调整低保对象。
农村低保制度
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是指国家为解决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社会救助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制度。
它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农村居民提供生活基本保障的一种形式。
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旨在保障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具体来说,农村低保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首先,农村低保制度确定了低保标准和申请条件。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成本,每个地方都会设定相应的低保标准。
申请低保的农村居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家庭经济收入低于当地规定标准、家庭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等。
其次,农村低保制度实行的是一户一表制度。
申请低保的家庭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并填写低保申请表,经过审核后才能确定是否符合低保条件。
每户申请家庭都会有一个低保户口,并在户口上注册等相关管理。
再次,农村低保制度实行的是动态管理和长效帮扶。
低保户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会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定期审核,确保待遇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另外,政府还会为低保户提供相关帮扶政策和服务,如就业培训、医疗救助、子女教育等,促进低保户脱贫致富。
最后,农村低保制度强调参保对象的养老保险。
农村低保户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同时,也需要按规定参加生活困难补充保障养老保险。
这样除了满足低保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外,还能为他们创造一定的退休保障。
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为农村贫困居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有助于改善其生活水平和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也要看到,农村低保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低保标准不统一、管理不规范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确保更多贫困农村居民受益于此,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农村低保有关制度范本
农村低保有关制度范本农村低保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困难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政策,旨在为贫困人口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下面是一个关于农村低保制度的范本,详细介绍了该制度的背景、政策目标、申请条件、保障内容和管理措施等方面内容。
第一章背景与政策目标第一节背景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贫困人口存在生活困难的现象。
为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国家决定实施农村低保制度。
第二节政策目标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目标是通过提供经济援助,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该制度还鼓励贫困人口通过劳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逐步摆脱贫困。
第二章申请条件第一节申请人范围农村低保制度适用于符合以下条件的贫困人口:1. 户籍在农村地区;2. 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3. 家庭成员中有无劳动力或劳动力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4. 家庭生活困难,无法正常维持基本生活。
第二节申请流程申请农村低保的贫困人口需要按以下流程进行:1. 向镇(乡)政府或村委会提出申请;2. 提供必要的身份证明和收入证明材料;3. 由相关部门对申请者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并评估其是否符合低保条件;4. 经审核确认后,将发放低保金或提供其他形式的救助。
第三章保障内容第一节经济援助农村低保制度主要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来帮助贫困人口解决生活问题。
经济援助的具体方式包括:1. 发放低保金,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2. 提供临时救助资金,针对特殊困难情况的临时援助;3. 提供医疗救助,针对患病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救助;4. 提供教育救助,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第二节劳动就业帮扶为了鼓励贫困人口通过劳动改善生活状况,农村低保制度还提供劳动就业帮扶:1. 提供职业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2. 推动就业创业,提供贷款以及创业指导等支持;3. 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企事业单位优先录用贫困人口。
第四章管理措施第一节组织管理1. 建立农村低保管理机构,负责低保政策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2. 明确各级低保管理机构的职责,确保低保工作的顺利进行;3. 通过定期检查、考核等方式,对低保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农村低保管理工作实施方案3篇
农村低保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农村低保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精选3篇(一)农村低保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低保对象认定1.建立低保对象认定的工作机构,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认定工作。
2.低保对象认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家庭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3.认定的主要标准包括: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负担重,无生活来源等。
4.认定程序包括:申请、调查核实、评估、审核等环节。
5.认定结果及时公示,让低保对象及时了解自己的认定结果。
二、低保资金发放1.建立健全低保资金的发放渠道和机制,确保资金的安全、及时发放到家庭。
2.发放低保资金可以通过银行转账、邮局汇款、社区代发等方式进行。
3.对于重度困难的家庭,可以提供紧急救助。
4.低保资金的标准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和价格水平进行调整,确保低保对象能够过上基本的生活。
三、低保管理1.建立低保名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低保对象进行登记、管理和评估。
2.低保家庭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障制度,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待遇。
3.低保对象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报和报告,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
4.建立低保对象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对低保对象的资格进行定期复审,确保资金发放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四、宣传和教育1.加强对低保政策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村居民了解低保政策的内容和申请条件。
2.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布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农村居民普及低保政策的知识。
3.组织培训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低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以上是农村低保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实施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农村低保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精选3篇(二)农村供水工程的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查评估:对农村地区的用水需求、现有供水设施以及水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确定供水工程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2. 规划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供水工程的建设目标、范围和工程量,并确定合适的供水方式(如自流式、抽水式等)。
农村低保管理制度
农村低保管理制度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农村低保工作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农村低保是政府为保障生活困难的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权益而实施的一项扶贫政策。
而农村低保管理制度作为农村低保政策的具体体现,其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低保工作的实施效果。
因此,加强对农村低保管理制度的研究和完善是当前农村低保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低保管理制度的概念和内容农村低保管理制度是指政府为了实施农村低保政策,保障农村困难居民基本生活,所制定和实施的相关管理规定和程序。
在农村低保管理制度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村低保对象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农村低保对象是指因生活困难无力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居民。
为了进行科学、公正的认定,需要制定明确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如家庭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等。
2.农村低保标准和发放标准。
农村低保标准是指农村低保对象依据其生活困难程度而确定的生活保障水平,发放标准是指按一定标准和比例,将低保补助金等物质资助发放给低保对象的指引。
3.低保对象的管理与监督。
包括实施低保对象信息统计、档案管理、监督检查、社会监督等管理程序。
4.政府责任。
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是政府的一项社会责任,因此政府应当明确低保扶助资金的标准和来源,保障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权益。
二、农村低保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的农村低保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定标准不够科学合理。
一些地方对农村低保对象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不够科学合理,存在着随意性、主观性等问题。
2.低保标准不够公平。
由于地区差异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一些地方的低保标准和发放标准不够公平,存在着差异化、不确定性等问题。
3.低保对象管理不规范。
一些地方对低保对象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存在不规范、不完善的情况,缺乏科学的制度和程序。
4.政府责任不明确。
一些地方对低保政策的实施缺乏有效的政府责任追究机制,政府的责任不够明确。
综上所述,农村低保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国政府为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该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减少农村贫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制度背景、制度运行和制度效果等方面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度背景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相对贫困的问题。
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中国政府在1990年代开始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这一制度旨在保障贫困地区农民的最低生存水平,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渡过困难时期,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二、制度运行首先,居民需要向当地村委会递交申请,填写详细的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村委会负责收集和审核申请材料,对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初步核查。
其次,通过村委会的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家庭材料将递交给当地民政部门进行全面的核实与审批。
民政部门将派出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核查,深入了解申请家庭的真实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最后,审批通过的家庭将获得固定的资金补助,该补助由政府财政拨款,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家庭。
补助金额根据家庭的实际收入与支出情况而定,通常以确保家庭基本生活需求为依据。
资助形式多样,包括直接发放现金、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补助,以及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帮助。
三、制度效果首先,该制度有力地减轻了农民家庭的生活压力。
通过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政府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使他们摆脱贫困的困境。
其次,该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获得最低生活保障金后,他们的消费能力提升,可以增加对农产品和农村商品的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最后,该制度有利于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的氛围。
通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充分体现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关怀和支持,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保障范围窄、标准低,保障对象确定难,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少、分级落实难,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挪用现象严重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关键词:农村低保制度;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资金“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这是中共中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的要求。
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改善农村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余省区也将于近期出台实施办法。
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达1 815万人,特困救助对象达562.3万人。
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形成解决困难群众“天天困难”问题的长效机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但农村实施“低保”制度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一)保障实施范围窄,保障标准低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的制约,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低保对象主要是五保户和有劳动能力的12类人员,以及因灾、因病、供养在校学生等致贫的特困户,对于一般的农户虽然由于疾病、子女上学、住房等因素生活也处于农村低保线以下,但因资金有限,农村低保还不能满足全面的要求。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地方财政收入差距较大。
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矛盾尖锐,乡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解决农村低保问题,而贫困地区农村“三无”对象和贫困人口数量众多,地方政府面临双重任务,既要拿出资金救济,又要拿出资金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地方财政难堪重负。
因此,一些试点地区覆盖面小、标准低,保障标准明显低于最低生活需求。
同时,我国各地低保的标准差异很大:东部沿海一些地区保障标准较高,而西部一些地区,保障标准更低,甚至没有低保。
(二)保障对象确定难,人情关系严重按规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要经过村、乡、县逐级确定。
首先由个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核实后提交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再交乡镇人民政府审定,最后报县级民政局批准。
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首先,在“低保”资格确认上,最大的问题是对收入缺乏有效的审核手段,或者隐性收入问题比较严重,难以货币化。
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其次,难以准确计算农民的个人收入。
除农作物收成的季节性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等因素外,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增大了收入的不稳定性。
由于我国在农村主要采用人工手段进行收入审核,反映在审查、审核“低保”对象时,对困难家庭的收入计算虽有统计部门提供的计算农村家庭收入办法,但实际计算时还比较困难;个别地方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风险问题,他们把年老父母与子女分开,单独由父母申请农村低保,而把法律规定由子女承担的赡养义务推向政府。
正是因为这些难以确定的因素存在,给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的确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导致在确定低保对象时,村干部会首先考虑到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与自己关系好的村民,甚至有的村干部为了给自己下一届继续当选多拉些选票,通过减少每个家庭的应得份额把极其有限的低保资金尽量分给多个家庭,也就是拿老百姓的低保资金送人情,为自己继续当官铺路。
(三)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少,分级落实难资金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低保工作开展的核心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由财政、乡镇、村民委员会及集体经济共同负担的。
但就当前各级地方财政和集体经济现状而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
财政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许多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农村居民得不到应保尽保。
县、乡负担的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难以落实。
很多地区虽然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财政紧张。
据调查,部分县、乡政府的“低保”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完全依赖财政投入。
这是制约农村“低保”工作整体推进的一个关键问题。
(四)农村低保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挪用现象严重多年来,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章立制,确定申报审批程序和相关条件标准,取得明显成效。
由于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处于实验和摸索阶段,尚未制度化,社会保障主要项目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还没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方法,各地区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很大,保障资金的发放还没有规范化。
经办人员把关不严、不按申报程序办理等不规范现象,存在人情保、养懒汉现象。
低保基础管理薄弱、档案材料保管不齐、信息化建设落后问题普遍存在,还没有完全做到低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
执行过程中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贪污腐败、挪用、占用保障资金的现象严重。
截留、挤占、挪用、侵吞国家专项资金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有些部门年终突击分钱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些地方政府把国家用于扶贫的专项资金,擅自改变用途,成了地方修广场、建马路、盖办公楼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些地方把国家的专项资金成了寻租和钱权交易的工具。
当然,这与我们财政核算和预算不实有极大的关系,也有我们财政运行管理上存在极大的制度问题,同时,还有国家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制度缺陷问题。
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措施(一)加快低保制度建设,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加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有些沿海省份已建立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标准,并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中西部地区也进行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实践。
但由于接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往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表达意见的渠道不畅通。
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就是保障农民的生存权,政府具有保障农民生存权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一种道义上的义务。
各省(区)要在逐步建立起本地区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及其实施细则,规范保障范围和标准,低于最低保障线的农民应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二)加强调查研究,准确确定保障对象农村低保涉及人员最多,且居住分散,家庭收入复杂且变动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摸底,并在此基础上准确界定保障对象,这是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这就必须研究改进收入调查方法。
现行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方法既粗糙,又不够合理,也没有考虑家庭财产。
建议统计、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尽快制定出一套既切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财产)评估方法(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经营性、非经营性资产、可变现收入等),从而准确界定低保对象,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质量。
同时,要善于运用网络信息和纵向资料,对低保家庭成员的收入和支出变化进行动态管理和分析。
所有农村人口都有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机会和权力,但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只能是那些生活水平一时或一直低于当地或全国最低生活水平线的人群。
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采取调查摸底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对保障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定期审定,对生活水平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要及时取消其低保资格,对新增加的特困户,严格按规定审批登记。
目前,从农村低保试点情况看,低保只是单纯解决受助对象的吃饭问题,要根本解决他们的贫困状况,应该把救济与扶贫结合起来。
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发展生产,使家庭收入具有稳定增长源。
对于无地的农民我们可以支持他们开办第三产业,此外,通过帮困助学、安生工程、助医扶贫、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帮困助困,还可制定特殊政策使低保对象享受免义务工,子女就读小学期间免收学杂费等。
(三)科学界定、调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标准过低,解决不了贫困农民的最低生活需要;标准过高,会造成财政负担重,同时会出现负激励问题,容易出现养懒汉现象。
因此,要科学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既要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又要能防止保障标准过高而形成养懒汉的倾向。
其主要考虑因素,一是维持农民最基本生活的物质需要。
各地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测算出贫困对象年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基本生活费支出。
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考虑当地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
三是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
四是物价上涨指数。
由于以上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保障线标准也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为一年)调整一次,各地应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一个科学可行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参照系数。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推出贫困线标准,大多数试点县市按人均纯收入与生活必需品费用相比的方法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主要是根据居民最基本的食品、衣着和少量零用钱合计,结合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政府财政负担能力、集体经济收入等条件来确定。
其特点是易于理解,便于操作,适应面广。
但其缺乏规范性,国家必须综合各地实际情况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在规定的范围内有一定的浮动。
保障线标准在起步阶段可以低一点,但不要低于国家贫困标准,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物价上涨幅度的变化而逐步调整、提高。
(四)积极拓宽低保资金的筹集渠道第一,国家财政支持。
国家可依据各地经济状况,有比例的调节各地方的补助标准,让农民低保有一个可靠的经济基础。
由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尤其加大农村低保资金的投入力度,这既可以理顺收、交与补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解决当前农村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低保资金的落实问题。
第二,将个人所得税的一部分划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个人所得税具有平衡贫富差异的功能,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本身也具有平衡贫富差距的功能。
可以开征遗产税,将税收的一部分用于农村低保基金。
第三,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即通过征收统一的社会保障税,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基金会的办法,解决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集难的问题。
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征了社会保障税,我国也可以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开征和形成社会保障税,实现资金筹措方式的转变。
征收社会保障税可以把九亿农民包括在内,让城乡居民共同承担起农村贫困家庭生活保障的部分责任,但这绝不会增加农民的负担。
因为征收社会保障税有一定的起征点,收入低于起征点的农民不在此列,而他们又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第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有奖募捐、发行福利彩票等形式的社会福利活动筹集保障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