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综合水文地质编图方法
国家地质总局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与图例(试行)地质出版社第一部分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一)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作为编图基础。
它们是:(1)松散岩类孔隙水;(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4)基岩裂隙水(包括断层脉状水);(5)冻结层水。
任何一个含水岩组,在不同情况下可归属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若干亚类。
以上五种地下水类型,分别采用五种规定的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并按色调深浅反映其富水等级(参阅统一色标)。
(二)在划分地下水五大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水文地质图突出表现以下三个内容:1、富水性:按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2、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各类双层结构下部含水层组的顶板埋深;3、水质:重点按矿化度反映微咸水、咸水的分布和含量超过水质标准的有害微量物质的分布。
(三)对松散岩类孔隙水,可按潜水、承压水(或包括上部潜水)划分为两个亚类。
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可考虑把黄土裂隙孔洞水划为一个亚类。
其它相似情况可类推。
各亚类分别按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四)对松散岩类孔隙水,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赋存条件与补给条件等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对其富水性作出评价。
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并正确地圈定界线。
同一含水岩组的不同地段,也要根据厚度、岩性等因素区别其富水程度。
涌水量,一般根据勘探孔抽水试验资料,参考当地生产井一般采用的管径与抽水工具,确定统一的口径与降深值,进行换算,以求取得统一的标准。
一般在水位较浅、含水层较厚、宜于采用离心泵抽水的情况下,可采用5米降深值。
降深值的确定,除须考虑水泵能力外,还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埋深。
潜水层的降深值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二分之—,承压含水层不超过顶板埋深。
单井涌水量的单位,一律采用“吨/日”。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水文地质剖面图,砂层等厚度图,底板标高等值线图
4.1.1 隔水层 下更新统隔水层 描述的内容:层位(地层时代)、岩性、厚度、
分布范围、埋深、稳定性。 4.2 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其分布规律
一般情况按含水层描述,本次仅调查的潜水,故 不分层。
按分区标准,划分几个区。 按区描述各区的特征,内容有:分布范围,含水 层岩性、厚度,底板埋深,水位及水位埋深,总溶解 固体,水化学类型。 综合水文地质图(或富水性分区图)。
4.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1)补给 地下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
(河、水库),灌溉水回渗,地下水侧向径流 补给。
(1)了解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 (2)了解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分布、形成; (3)进行水质评价。 二、地下水水化学图的类型 (1)地下水水化学图(平面图、剖面图)
反映的内容:① 水化学类型;② 矿化度。 (2)水化学成分等值线图
针对单一成分研究。 (3)各种目的的水质评价图
三、地下水水化学图的内容和要求 (1)每个取样点的水化学类型; (2)矿化度(总溶解固体)g/L; (3)地下水的流向; (4)地表水体(水库、河、渠道)、湿
面上投影形成的等值线图。
二、编图原则 (1)水文地质条件: 隔水边界为流线边界,等水头线的画法; 渗透性好径流带为汇水带,等水头线的画法;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特征。 (2)地形、地貌及成因: 地下水面与地形一致。 (3)水位观测点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均匀分
布在研究区内。水位资料统测时间要集中。
三、方法(步骤 ) (1)把各个水井观测孔标在图上,如:
度而定,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10个; ② 水文地质勘探孔和有意义的民用钻孔,
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的防治水相关图件编制要求及编制方法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水工作,防止误揭地质构造、误穿老空区导致事故发生,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矿井必须编制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和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1)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 000~1/5 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2)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研究、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 000~1/10 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 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讲课大纲一、水文地质图编图原则1、以区域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为依据,科学直观表达。
2、遵守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符合国际惯例和传统习惯;3、力求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二、水文地质图的编图内容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规律,包括含水岩组类型、结构及富水性、地下水埋深及水流系统特征、地下水化学特征;2、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
三、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方法(一)主图表达的主要内容1、地下水及含水岩组类型三级划分(表示):第一级:按照地下水赋存空隙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四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
黄土裂隙孔洞水,红层裂隙孔隙水、玄武岩裂隙孔洞水、冻结层水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地下水也可分别表示。
第二级:在每类地下水中,按照地层时代和宏观岩性组合特征划分含水岩组。
第三级:在每个含水岩组中,宜按照地层组、段岩性及含水特征划分含水岩亚组(层)。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2)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划分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3)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含水岩组划分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4)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2、富水性按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用普染色进行表示。
含水岩组亚类色调接近,色调深浅反映富水等级。
3、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多层结构的含水岩组(主要承压含水层)的埋藏深度、承压水分布范围及承压自流水分布范围。
4、地下水流系统反映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包括水流系统边界及性质,等水位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强径流带、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关系。
5、地下水化学特征反映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水化学类型、特殊化学组分等(1)地下水水质按TDS划分为:➢淡水(<1克/升);➢微咸水(1-3克/升);➢半咸水(3-10克/升);➢咸水(10-50克/升)。
矿井各种图纸的管理及编制要求
附:矿井各种图纸的管理及编制要求一、图纸管理1、各矿所绘制的图纸必须由矿地测科集中管理,各专业科室所提交的图纸在审核栏内由各负责人签字、矿上盖章才能生效。
2、各矿所绘制的图纸井上下内容必须与实际一致,能如实反映井下各系统的运行情况。
3、各矿地测科每月月底把采掘工程平面图与公司测绘技术部进行交换(填图日期统一定为每月26号),由测绘部发给各需要部门;通风、机电等各专业图纸交给公司各对口部门。
二、矿图编制内容及要求各专业所绘制的图纸图框内左上角为矿井简介,右上角为井田位置示意图及指北针,图框左下角为各图图例,右下角为图签栏。
具体绘制方法及要求按照《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图签栏的绘制要求如下图所示:(一)基本矿图<一>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二>井上下对照图井上、下对照图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2000或1:5000比例尺。
井上下对照图应绘出以下内容:1、各级平面和高程测量控制点,注明点号、高程。
2、居民区,包括各类房屋、窑洞和各种公共建筑设施等,单独或总体注记名称。
3、重要的独立地物。
如井口(包括废弃不用的井口和小煤窑井口并注记名称)、钻孔及其编号、烟囱、水塔、电线杆(塔)和坟地等。
4、各种管线和垣栅。
如高、低压输电线、通讯线、煤气管道、围墙、铁丝网和篱笆等。
5、各种道路。
如铁路,轻便铁道、架空索道、公路、大车道和乡村路等。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编制方法报告
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编制方法报告一、引言水文地质图是展示地下水形成与运动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开采利用等信息的综合性图件。
它是进行水资源评价、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开展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报告将介绍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的编制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编制流程1.收集资料:收集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水利工程等资料,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2.现场调查: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研究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校核、分类、整理等。
4.编制图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制水文地质图。
5.编写报告:根据调查结果和编制的图件,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三、编制方法1.确定制图内容与范围: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水文地质图的制图内容与范围。
2.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根据制图内容与范围,选择合适比例尺,确保地图精度和实用性。
3.确定地图符号:根据制图内容,选择合适的地图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和特征。
4.标注地图元素:对地图中的重要元素进行标注,包括地形地貌、含水层类型、地下水流速流向等。
5.进行地图整饰:对地图进行整饰,使其美观、易读、易于理解。
四、注意事项1.在编制水文地质图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和处理。
2.在选择地图符号时,应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能力,使用易于理解的形式来表示各种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和特征。
3.在标注地图元素时,应考虑到地图的实用性,标注的内容要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4.在进行地图整饰时,应考虑到地图的整体美观性和易读性,使地图更加清晰明了。
五、结论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的编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编制过程中,应注重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地图符号,标注重要的地图元素并对其进行整饰。
12-DD 2019-04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 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 2019-04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Specific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mapsPart 1:Hydrogeological mapping(1∶50 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1月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编图原则 (2)4.2 编图程序 (2)4.3 编图方法 (2)4.4 编图要求 (2)5 表示方法 (3)5.1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3)5.2 水文地质控制点及特征要素 (5)5.3 水文地质界线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5)5.4 水文地质参数及其它 (5)5.5 地下水化学特征 (5)5.6 区域地质背景 (5)5.7 水文地质剖面图 (6)5.8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6)5.9 镶图 (6)6 图式图例示例 (6)6.1 水文地质图表示方法相关附表参见附录A.1 (7)6.2 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图面配置示例参见附录A.2 (7)6.3 水文地质图图例示例参见附录A.3 (7)6.4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示例参见附录A.4 (7)6.5 水文地质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5 (7)6.6 含水岩组与咸水体分布区概化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6 (7)6.7 水文地质立体结构概念模型图示例参见附录A.7 (7)6.8 图幅位置索引图示例参见附录A.8 (7)6.9 接图表示例参见附录A.9 (7)6.10 责任签示例参见附录A.10 (7)6.11 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B (7)6.12 地理底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C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相关示例 (8)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 (32)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理底图编制要求 (39)参考文献 (41)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水文地质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由平面图、镶图和 剖面图组成。平面图为主图。镶图是在条件 复杂的地区, 为减轻主图负担弥补其不足而 编制的, 其比例尺要比平面图小。剖面图则 是用以反映调查区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变化 规律, 如含水层的结构特征。其走向应选在 穿过地貌变化最大、横切所有含水层的方向。 尽能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原则 上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相同, 垂直比例尺可 适当放大, 但不能使地形严重失真。
4、地下水埋藏条件 地下水埋藏条件是指地下水的类型、分 布和埋藏深度、含水层的数目、岩性、厚度 和空间分布、含水构造的特点等的统称。查 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水文地质调查的一项 基本内容。
5、地下水补给条件 含水层中地下水从外部(如大气降水、 地表水等)或从其他含水层中不断获得水量 补充的过程称为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补 给条件是指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方式、 补给区的位置、补给量的大小和影响补给 的因素等的统称。在开采地下水或疏干排 水时, 必须查明地下水补给条件, 计算补给 量。
13、矿化度分级
8、地下水资源
是指某一地区地下水的储藏量。它可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 开采量: (1)、补给量 地下水补给量可分为天然补给量与开采补给量。天然补给 量是指天然状态下, 含水系统平均每年从大气降水入渗、地表 水入渗、地下径流或越流流入等所获得补给的重力水体积; 开 采补给量是指在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位下降、水力坡度增大, 从 相邻地表水体或相邻含水系统中所获得的补给水量。或由于开 采使含水层储水空间增大, 而可接纳更多的入渗水量。通常开 采补给量可大于天然补绐量。 (2)、储存量 是指储存于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内水位变动带以下的重力水 体积。可分为潜水容积储存量和承压水弹性储存量。是地质历 史时期逐渐积存起来的, 可对维持地下水量稳定起调节作用。 (3)、允许开采量 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能从含水系统中开采出来 的最大水量。同时在整个开采期间内, 其水质、水量、开采条 件和环境不会出现显著恶化。合理确定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是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
矿井水文地质图纸内容和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爆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线路。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击层底部含水层(流沙、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量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共39页
机井
民井
长期观测孔
水样点
(6)其他内容 ① 地下水的主要流向用箭头表示;对于大的河流,要 按测绘资料分段标定河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② 一切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应表示到图上去 (如岩溶、滑坡、沼泽化、盐渍化等)。
③ 一些影响地下水水质、水量的人工现象如矿井、灌 渠、水库等在不使图幅负担过重的情况下,选有意义的用 简单符号表示到图上。
2. 图上各种内容的表示方法和要求
(1)含水层(含水层组)与隔水层(隔水层组)。
① 含水层(含水层组)在图上均按地质时代图例上色, 第四纪各种沉积物则按各种成因类型的规定上色,色彩相 重时,第四纪采用浅色。
② 隔水层(隔水层组)采用网格表示。不透水地层用正 方格(相间3厘米的细线)。透水而不含水的用斜方格, 相对不透水的用45°的斜线条。
1.2 工作区位置 实习区位置。 工作区位置。 区内交通条件。 附工作区位置图,交通位置图。
1.3 地质及水文地质研究程度 附研究程度图
2 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形地貌
指导书中有一部分。
河谷地貌:二级阶地、一级阶地、漫滩、河床。P32 2.2 气象
按气象要素描述,气温、温度、降雨、蒸发、风、霜冻 等。
(2)含水地层(含水综合层)的富水性 ① 富水性一般用单孔(井)涌水量表示。统计富水 性时,孔径和降深应当统一,孔径以当地一般生产井 为准,或统一换算至8(20cm);降深一般统一换 算为5m。 ② 均质含水层富水性大致分为三级(以水位下降5 m时的涌水量计): 富水性极强:单井涌水量>5000 m3/d。 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1000~5000m3/d 。 富水性中等: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 。 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100m3/d 。
12-DD 2019-04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 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 2019-04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Specific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mapsPart 1:Hydrogeological mapping(1∶50 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1月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编图原则 (2)4.2 编图程序 (2)4.3 编图方法 (2)4.4 编图要求 (2)5 表示方法 (3)5.1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3)5.2 水文地质控制点及特征要素 (5)5.3 水文地质界线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5)5.4 水文地质参数及其它 (5)5.5 地下水化学特征 (5)5.6 区域地质背景 (5)5.7 水文地质剖面图 (6)5.8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6)5.9 镶图 (6)6 图式图例示例 (6)6.1 水文地质图表示方法相关附表参见附录A.1 (7)6.2 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图面配置示例参见附录A.2 (7)6.3 水文地质图图例示例参见附录A.3 (7)6.4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示例参见附录A.4 (7)6.5 水文地质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5 (7)6.6 含水岩组与咸水体分布区概化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6 (7)6.7 水文地质立体结构概念模型图示例参见附录A.7 (7)6.8 图幅位置索引图示例参见附录A.8 (7)6.9 接图表示例参见附录A.9 (7)6.10 责任签示例参见附录A.10 (7)6.11 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B (7)6.12 地理底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C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相关示例 (8)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 (32)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理底图编制要求 (39)参考文献 (41)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8.2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8.2.1目的及任务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普查、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等野外资料的综合反映。
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全面、系统、清晰地反映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阐明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反映地下水形成特点以及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岩性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为今后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8.2.2要求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
为提高编图精度,要求综合水文地质图在野外工作阶段及时确定含水岩组的分布界线及各类水点的位置和富水性界线等。
8.2.3内容及原则主要内容包括:(1) 主图(1:2.5万或1:5万平面图,并附图例)。
(2) 剖面图。
(3) 辅助图件。
(4) 说明书。
主图反映多种水文地质因素,并有重点地突出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
基本原则是,立足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考虑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突出地下水资源远景区,兼顾一般水文地质条件。
潜水与承压水,松散岩层和基岩的含水岩组皆表现在一张图上。
若下伏有主要含水岩组则以隐伏型加以表示,并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控制水点,以便尽可能反映较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
主图的主要水文地质内容(1) 含水岩组的分布。
一般是数个含水岩层的集合体,且常处在不同的层位,因而要求以地质时代确定含水岩组的垂向顺序。
(2) 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
由于比例尺和研究程度所限,除以水点资料圈定外,少数地区也可以依据类比法确定岩组相对富水性的强弱。
研究程度较高,含水层富水性变化则应以井(孔)涌水量的大小圈定,其富水程度的指标数则在图例中标明。
(3) 反映含水层的顶底板的埋藏深度,潜水、浅层承压水或深层水水位埋深,各类双层含水层结构以及下伏含水层顶板埋深及富水性。
)地下水化学类型及矿化度的表示。
地下水矿化度分级、热矿水、肥水和超标的有害微量元素的分布。
(5) 典型的自流水盆地。
自流水盆地的界线以及自溢区均以特殊形式表示。
(6) 地层(或岩体)代号及其界线。
地层划分主要依据含水岩组需要适当简化合并,或进一步细分至段。
(7) 地质构造表示。
与地下水有关的深大断裂带、断陷盆地、深大断陷带等。
(8) 地表水系。
注意水文地质要素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以及区域地下水径流与地表水系的关系。
(9) 代表性的控制水点。
如著名的泉、有代表性的井(孔)。
8.2.4表示方法8.2.4.1 单层结构含水岩组表示(l) 采用底色法,按照不同的色序表示不同含水岩组类型及其分布,在同一岩组类型中以颜色的深浅或色调线条的不同方向表示该岩组的富水性的强弱。
下伏含水岩组的顶板埋深可用等值线表示。
(2) 用花纹符号表示咸水、微咸水和超过规定标准的有害微量元素,大面积咸水可用灰色图例表示。
(3) 用与含水层时代相同的色序等值线表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
(4) 用地质图例规定的地层符号和界线圈闭岩层分布范围。
(5) 图面上控制水点(井、泉、孔),应表示出孔深、含水岩组涌水量、水质、水位等有关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8.2.4.2 多层结构含水岩组的表示方法松散岩类孔隙水多层结构含水岩组,一般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或浅层水与深层水上、下两层的双层结构或上、中、下三层结构。
岩溶水多层结构含水岩组有被第四系含水层覆盖的覆盖型岩溶水,隐伏于其它地层的埋藏型岩溶水。
因此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与隐伏碳酸盐岩类岩溶水,或者碎屑岩类裂隙水与隐伏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组成的双层或三层结构形式。
表示方法:(1)双层结构的表示方法是采用宽、窄条相间,宽条代表上部潜水,窄条代表下部承压水,富水性用不同色调表示。
如果是三层含水组则可采取等值线(注明富水性等级)或编制镶图以及其他方法加以表示,并仍以色调区别富水性等级。
以宽窄条表示下部含水组的顶板埋藏深度,用不同色调反映富水性大小,宽窄条相间反映上下层结构。
(2)把双层结构含水组的上部含水组视为一个空间,在图的同一个层面上表示;而把双层结构的下部含水组视为另一个空间,作为另一个层面表示。
第一个层面采用底色法以不同的色块图例表示不同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强弱;第二层面的松散岩类下部含水组或覆盖在其它地层下的隐伏岩溶水,则根据它们的富水性级别和含水组顶板埋深,分别设计不同方向的晕线图例,用区域法表示。
二者是叠置关系,而不是组合关系,它们之间的图例都是独立存在的,从而在平面图上反映两个层次。
对于隔水层,可用棕色方格表示。
8.2.5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松散孔隙水(1) 浅层淡水或潜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2) 深层淡水或承压水顶界面埋深——采用绿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100 m 100~200 m >200 m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8.2.5.2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1) 裸露型(水位埋深小于50 m )——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2) 覆盖型或埋藏型灰岩顶板埋藏深度——蓝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50 m 50~100 m 100~200 m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8.2.5.3 基岩裂隙潜水及承压水(1) 基岩裂隙潜水——水位埋深小于50 m 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 >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 <100 m 3/d绿色 浅绿 黄绿 黄色蓝色 中蓝 深蓝 红色 中红 深红基岩裂隙潜水及承压水顶板埋深——红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50 m 50~100 m >100 m单井涌水量 >1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8.2.5.4 多年冻土孔隙裂隙潜水(1) 冻结层上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
单井涌水量 ≥100 m 3/d 单井涌水量 <100 m 3/d(2) 冻结层上水——承压顶板埋深采用灰色线条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50 m 50~100 m单井涌水量 ≥100 m 3/d 单井涌水量 <100 m 3/d8.2.5.5 含水岩组的构造表示为了反映地下水的形成,平面图上必须反映出含水地层断裂及褶皱构造,表示出基岩产状及断层的走向延长方向和性质;沿储水构造界线,加绘蓝色小圆点表示储水构造形成的富水带;背、向斜储水构造,采用蓝色轴表示;充水断裂带,可在断层充水一侧加蓝点,两侧充水则两侧加蓝点。
8.2.5.6地下水矿化度及地下水位地下水矿化度及地下水位埋深的表示均可采用两种不同色序或不同粗细(或实线或点线)线条表示。
若复杂可做辅助。
8.2.5.7控制性水点控制性水点(孔、井、泉),一律按规定的符号用蓝色表示,矿泉水采用桃红色,钻孔及各种集水建筑物用红色表示。
图面上一般应有控制水点5~l0个/dm 2,包括钻孔l~4个。
所谓含水岩组是指含水特征相同或相近的岩层,归为同一含水岩组,多属于含水岩层的集合体,反映了地下水赋存的空间条件。
8.2.5.8富水性等级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等级的划分,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埋藏条件与补给来源等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划分(表8-2)。
灰 浅8-2 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等级划分表地区富水性等级单井涌水量/m3.d-1单位涌水量/L.s-1.m-1地下水补给模数/L-1 s-1 km-2山前地区极丰富>5 000 >5 >20丰富 1 000~5 000 1~5 7~20中等100~1 000 0.5~1 3~7微弱<100 <0.5 <3 平原地区丰富> 3000 >3 >15中等 1 000~3 000 1~3 10~15微弱100~1 000 0.5~1 5~10弱<100 <0.5 <5 滨海地区丰富>500 >2 >10中等200~500 1~2 5~10微弱100~200 0.5~1 3~5弱<100 <0.5 <3对碎屑岩孔隙裂隙水根据组成的岩性、构造条件及补给条件,结合勘探资料,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
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应根据岩性、构造、地貌及补给条件与水动力条件,结合勘探资料,按泉及暗河流量或地下水径流模数等综合因素,划分富水等级。
对基岩裂隙水,应根据岩性、构造、地貌等综合因素,结合泉流量统计与地下水径流模数划分富水地段(表8-3)。
表8-3 基岩裂隙水富水性等级划分表地区富水性等级单井涌水量/ m3·d-1泉水流量/L·s-1地下水补给模数/L·s-1·km-2碎屑岩裂隙孔隙水丰富>500 >50 >5中等300~500 10~50 3~5微弱100~300 5~10 1~3弱<100 <5 <1 碳酸岩盐类裂隙溶洞水丰富>3 000 >1 000 >15中等 1 000~3 000 500~1 000 7~15微弱100~1 000 100~500 1~7弱<100 <100 <1 基岩裂隙水丰富>700 >100 >7中等300~700 50~100 3~7微弱100~300 10~50 1~3弱<100 <10 <18.2.5.9 富水性的圈定按构造、岩性、地貌等主要因素来圈定。
8.2.5.10剖面图选取以能充分反映本地区各类含水岩组及水文地质结构的两个(纵横)剖面,并尽可能沿地貌变化最大的方向,并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
剖面图中的各含水层、组,均按平面图设计的富水性色相上色。
含水层中的隔水层及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不上色,属第四系多层结构的含水岩组,应按含水岩组的富水性上色,即不考虑单层含水层的富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