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材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围绕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材在课文和语文园地设计了多个难度的训练。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板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字的意思,在查字典验证。在《中国美食》课后练习中,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在“我的发现”板块,发现带“心”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情感”有关,带“刀”和“刂”的字多与“刀或切割”有关。

通过前面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宇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发现“灬”与“火”、“心”和“忄”、“刀”和“刂”这些偏旁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不同册次之间识字教学的衔接和发展。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壮美的袓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传统节日

教材解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舂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

等 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

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按时间顺序写了 7个传统节日,与节日风俗、活动相关的生字分散于全文,可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字音方面,“传、舟、赏”是翘舌音,借助词语“传统、龙舟、赏菊”帮助

学生读准;“乞巧”一词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注意在语流中“乞”的变调。“巷、祭”二字易误读,可借助拼音和词语““大街小巷”和“祭扫”加以巩固。“重”

是多音字,在“重阳节”一词中读“chonS”,这个字的字音学生已经学过,可以出示词语“重复、重新、重合”“重要、重量、轻重”让学生辨读。

字形、字义方面,要根据本课生字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识记。

(1)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传、宵、饼、菊”,可以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来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2)利用熟字识记。“贴、赏、宵、郎”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站、粘一贴、常一赏、消一宵、朗一郎。“祭、乞”可以用“减一

减”的方法识记,如察一祭、吃一乞。

(3)生活识字。可以借助地名识记,如巷一北京的“南锣鼓巷”。可以借助物品识字,如艾一艾灸、艾草。

(4)语境识字。一些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识记。

统:总统、统帅、统一、统治堂:课堂、礼堂、澡堂、大堂

乞:乞丐、乞求、乞讨巧:巧妙、巧手、花言巧语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中,“贴、敬、转”是左右结构,3个字左右两部分的高低一致,“贴”左右宽窄一致,“敬”左宽右窄,“转”左窄右宽。“街”

是左中右结构,要注意各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和笔画的穿插。“团”是全包围结构,“闹”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国字框和门字框要写的大而方正。“舟”

是独体字,要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艾、热”是上下结构,“艾”

上部扁,下部长,“热”上部长,下部扁。

本课9个汉字书写要点:

贴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

街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

舟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苢笔撇是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

艾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敬右边苢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舒展。

转左部“车”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专”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团先外后内最后封口。“口”左右两边的竖画平行,“才”的竖钩压竖中线。

热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闹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字加以巩固,如龙舟、转眼、团圆、热闹;也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街头、敬爱、转身、团结、热心、打打闹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节奏轻快,富有韵律美。在学生自主朗读过程中,教师可对朗读的停顿、重音做适当点拨。

要注意停顿适当,句子之问的停顿稍长,句子内的停顿稍短。全文共8句话,前7句话每句分别介绍了一个节日的习俗,对佳节的名称可适当重读,以加深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