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4人当场死亡,2人重伤,其中1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
气瓶事故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气瓶事故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气瓶事故频发,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担忧。
气瓶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对气瓶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气瓶事故的案例,探讨如何应对这些事故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2019年江苏宿迁气瓶事故2019年7月,江苏宿迁发生了一起重大气瓶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气瓶运输车辆在行驶途中发生追尾,导致气瓶受损并发生泄漏,引发爆炸。
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严格执行运输规定:加强对气瓶运输车辆的监管,确保车辆安全,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气瓶质量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气瓶质量监控标准,加强对气瓶的质量把关,严禁使用低质量或过期气瓶。
3.提高气瓶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气瓶使用者的安全教育,提供正确的使用指南,促使使用者认识到气瓶的潜在危险,加强事故预防意识。
案例二:2016年甘肃兰州气瓶事故2016年9月,甘肃兰州发生了一起气瓶事故,造成多人伤亡。
该事故是由于一家火锅店瓦斯气瓶泄漏引发爆炸,导致附近民房受损严重。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气瓶安全管理:火锅店等地方应建立健全的气瓶存放和使用规定,定期检查气瓶的使用情况,确保气瓶的安全性。
2.安装气体泄漏报警器:在火锅店等具有气瓶使用场所,安装气体泄漏报警器,一旦检测到气体泄漏情况,及时报警,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火灾防范措施:对于使用气瓶的场所,应加强火灾防范工作,定期进行消防设备检查和灭火器维护,提高火灾应对能力。
案例三:2017年北京气瓶事故2017年12月,北京发生了一起贮存液化石油气的气瓶泄漏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故导致气瓶自燃,使整个小区被迫疏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液化石油气存储管理:对于液化石油气的存储,应设定专门的存储区域,避免与可燃物质接触。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 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
典型气瓶相关事故案例展示

重庆潼南氧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概况:2006年8月6日上午,位于重 庆潼南县城的一家临街气体经营部发生 氧气瓶爆炸事故,致5人死亡、1人重伤 。氧气钢瓶爆炸碎片震飞近20米,存放 气瓶的库房中间隔墙被炸开一个大洞。
事故原因:在对氧气瓶进行测压时使用 了含有油脂的测压表,高压氧气接触油 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导致形成瞬间高温, 进而造成气瓶闪爆事故。氧气瓶已过报 废年限是事故的第二原因。
气瓶事故案例:
福建南安五金厂氮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概况:2007年7月6日,福建省南安 市水头镇一五金厂发生氮气气瓶爆炸事 故,至2人死亡、2人重伤。当时该厂锌 合金压铸机需检修和补氮,在维修工检 查设备时,氮气瓶突然发生爆炸。
事故原因:氮气瓶曾受到过局部猛烈撞 击已至瓶身存在内应力缺陷,在事故当 日氮气瓶经长时间太阳,又受压铸机周 围局部高温环境影响,最终引发气瓶超 压爆炸。
安全提示:1、氩气属惰性气体,虽不燃烧不爆炸也无毒,但吸入过量会导致缺氧窒 息。氩气密度比空气重,氩气一旦发生泄漏会集聚于低洼处,在坑道地形使用氩气应 作好通风工作,并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流程,作好必要安全措施。2、液氩储罐不 得设立于坑、井、池当中或者附近,液氩泄漏易造成低洼处氧浓度过低,构成窒息危 险。
气瓶事故案例:
西安六村堡黑作坊氩气泄漏事故
事故概况:2016年5月8日,西安市未央 区曹家堡村一黑化工厂发生氩气泄漏事 故,至2人死亡。现场一处5m³液氩储罐 设置于坑道内,2名工人在坑道内作业因 窒息死亡。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为氩气泄漏导致有 限空间形成缺氧环境,而操作人员在未 进行任何安全防护的条件下违规进入有 限空间作业导致窒息死亡。黑化工厂违 法违规经营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诱因。
气瓶事故典型案例

●2007年1月31日20时10分,山东省聊城市 东昌府区聊城蓝天气体厂发生一起气瓶爆 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发当日20时左右,该厂在充装1只氧气 瓶过程中发生爆炸,1名操作工被炸死。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 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 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1 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该公司焊工在气割作业中发现氧气瓶气源用完,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 造成1人死亡,1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车间北侧墙壁破开宽约1. 瓶体完全撕裂,厂房玻璃震碎,操作区的保暖隔断完全破坏。
●20体厂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发时,该公司工人从1只二氧化碳气瓶向4个空瓶倒装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瓶爆炸,该人当场死亡。 该公司焊工在气割作业中发现氧气瓶气源用完,在准备更换新气瓶时,气瓶突然发生爆炸,该人当场死亡,另1名职工受轻伤。 ●2007年8月22日7时40分,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运输总公司客运公司氧气供应站发生一起气瓶爆炸重大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 造成1人死亡,1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2007年4月4日11时00分,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中山市凯盟灯饰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重伤,经济损失6万 元。
氧气瓶爆炸碎片8块,最远飞出约35米。 5米的缺口,车间屋顶破开约1×6米的缺口。 事发当日20时左右,该厂在充装1只氧气瓶过程中发生爆炸,1名操作工被炸死。 5米的缺口,车间屋顶破开约1×6米的缺口。 ●2007年3月22日11时30分,上海市松江区科技园区港业路50号,协伟集成电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 造成1人死亡,1人轻伤,经济损失25万元。 该公司焊工在气割作业中发现氧气瓶气源用完,在准备更换新气瓶时,气瓶突然发生爆炸,该人当场死亡,另1名职工受轻伤。 ●2007年4月4日11时00分,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中山市凯盟灯饰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重伤,经济损失6万 元。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 1】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 *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1〕搬运氧气瓶时,要防止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
〔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 2】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月初五〕20 时 30 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
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 15 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的许多建造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
施河镇顾王村村民、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夫妇和同村年仅 27 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
行人××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和施*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发展安全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业混合穿插的现象发生。
【案例 3】*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 1998 年 10 月 8 日 10 时 40 分摆布, *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实验室气瓶事故案例

实验室气瓶事故案例案例一:“粗心大意的阀门之祸”有这么一个实验室,里面有个氢气瓶。
负责这个气瓶的同学啊,那叫一个迷糊。
有一天,他用完氢气瓶后,就随手那么一关阀门,也没仔细检查是不是关紧了。
结果呢,这氢气就慢悠悠地泄漏了。
你想啊,氢气这玩意儿在空气中越积越多,就像一颗隐形的炸弹。
这时候呢,实验室里有个电器设备,可能有点小故障,就冒了个小火花。
这火花就像是点燃炸弹的导火索啊,“轰”的一下,就发生了爆炸。
整个实验室那是一片狼藉啊,玻璃仪器碎了一地,幸好当时实验室里人不多,不过也把大家吓得够呛。
这就是一个小小的阀门没关好,引发了这么大的灾难。
案例二:“错误搭配的悲剧”还有个实验室,他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要用到氧气瓶和乙炔气瓶。
这俩气瓶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小伙伴,得按照规矩来相处。
可是呢,有个新来的工作人员不知道啊,他把这两个气瓶放得特别近,而且也没有采取什么安全隔离措施。
这就好比把两个爱吵架的人硬塞在一个小房间里。
在操作过程中,不知道怎么的,乙炔就泄漏了,然后遇到了氧气,这就是干柴烈火啊。
瞬间就引发了剧烈的燃烧,火势一下子就蔓延开来。
周围的实验器材都被烧得不成样子了,大家手忙脚乱地灭火,好在最后没有人员伤亡,但这个实验室也算是遭受了重创,重新整顿了好久才又能正常使用呢。
案例三:“老化的受害者”在一个比较老的实验室里,有一个二氧化碳气瓶。
这个气瓶啊,已经用了好多年了,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身上很多地方都老化了。
可是呢,实验室的人没有太在意,觉得还能继续用。
有一天,在正常使用的时候,气瓶的瓶体突然出现了裂缝。
这二氧化碳就像找到了出口一样,呼呼地往外冒。
这突然的变故把正在做实验的同学吓了一跳。
虽然二氧化碳本身不可燃,但是大量泄漏也会造成很多问题啊,比如让人窒息。
而且这个气瓶因为压力突然变化,还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破裂。
还好发现得及时,大家赶紧疏散了,然后找专业的人来处理这个问题。
这就是忽视气瓶老化问题带来的惊险一幕啊。
CNG事故案例

本文由xdzhang12315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1 CNG 充装站"气瓶"爆炸事故 充装站"气瓶"
1.1.1 事故经过 2008 年 12 月 28 日凌晨 6 时 50 分,一辆车牌号码为川 A21534 的长安微型 面包车在成都市龙腾中路 2 号草金路 CNG 加气站加气,充装进行到大约 40 秒 时, "气瓶"发生爆炸,瓶体飞向配电柜,将配电柜砸坏,瓶底向另一个方向飞 出,分别将川 AU9363,川 A2J095,川 AJP240 三辆汽车砸穿后飞出站外约 50 米,穿过龙腾中路后,砸向地面.此次事故造成川 A21534 长安微型面包车严重 受损,另有三辆汽车不同程度损坏,CNG 充装站部分设施损坏,幸无人员伤亡. 1.1.2 事故原因 发生爆炸的自制"气瓶"直径 219mm,长度 920mm,平板封头,角焊连接 , 系非法自制,安装. 1.1.3 事故分析 气瓶材质和制造工艺问题导致气瓶质量不合格. 1.1.4 事故分析结论 气瓶材质应符合有关标准,应定期进行气瓶检测,很多 CNG 钢瓶材料强度 高而塑性差,材质中的有害杂质元素(如 S,P,O)的含量超过了安全技术要求 的控制指标.
气瓶事故典型案例

气瓶事故典型案例气瓶作为一种常见的储存和运输气体的设备,在工业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备老化或缺乏维护等原因,气瓶事故时有发生,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下面是几个典型的气瓶事故案例。
1.气瓶爆炸2024年,在化工厂的车间里,工人正在使用一只常用气瓶。
由于喷嘴故障,气瓶内的压力逐渐升高,最后超出了其承受的极限,导致气瓶爆炸。
爆炸当时造成了车间内的设备损坏和一名工人受伤。
这个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维修不及时和不合格的气瓶使用。
工人应该经常检查和更换老化或损坏的气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此外,对于气瓶的安全使用,员工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气瓶泄漏2024年,在工业区的储罐区域,一只气瓶发生泄漏,导致气体泄漏。
由于气体具有易燃性,泄漏引发了一起大规模火灾,造成了多人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个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气瓶的贮存和设备老化等问题。
气瓶在密闭空间中存放过久,会因为气瓶本身或瓶阀的老化等问题导致泄漏。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定期检查气瓶并更换老化或受损的部件,确保其正常运作。
3.气瓶运输事故2024年,在城市的一个交通事故中,一辆装载有气瓶的货车发生碰撞,导致气瓶从车辆上掉落。
由于气瓶受到剧烈撞击,气瓶外壳破裂,引起气体泄漏,最终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这个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运输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和设备破损。
在气瓶运输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包括使用固定架和锁扣,确保气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此外,针对车辆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也是预防此类事故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气瓶事故在工业和生活中时有发生,给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气瓶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定期检查和维护气瓶设备,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增加气瓶的安全性。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气瓶事故的风险。
化工安全生产案例

化工安全生产案例案例一:乙炔气瓶泄漏引发火灾事故某化学公司生产车间中,一名工人在切割金属时使用乙炔气瓶。
由于乙炔气瓶连接阀门处存在泄漏,导致乙炔气体泄漏,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环境。
同时,由于车间内通风设备不完善,使气体无法及时排出。
不幸的是,当工人使用明火进行切割作业时,乙炔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浓度达到可燃极限,引发了火灾事故。
由于建筑结构缺乏防火措施,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二:有害物质泄漏导致环境污染事故某化工企业的转运车在携带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发生车辆翻转事故,导致容器中的有害物质泄漏。
该有害物质具有高毒性和腐蚀性,泄漏后迅速污染了周边土壤和水体。
事故发生后,企业未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导致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社区居民在事发地附近居住,由于未能及时疏散,大量人员中毒。
当地环境部门紧急处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清理污染物,但环境恢复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
案例三:设备故障引发化学反应事故某石化企业一台反应釜由于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当引发故障,导致反应釜内化学反应失控。
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反应釜在未能承受的情况下发生爆炸,造成周边设备受损。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急响应不迅速,未能做好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工作。
事故造成多名工人死亡和受伤,同时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案例四:危险品储存不当引发漏气事故某化学仓库在储存危险品时未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条件进行,导致某种化学品产生漏气现象。
由于仓库通风设备不足,危险气体积聚在室内,超过了可燃极限,引发了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后,周边居民感受到了爆炸的冲击波和烟尘,造成恐慌情绪。
部分工人身受重伤,仓库设备也严重损坏。
事故后,企业接受了相关部门的调查,并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天然气加气站安全事故案例培训

加气站常见事故分类
拉断加气软管
车辆碰撞设备 车辆互相碰撞或撞人
火灾
爆炸
天然气爆炸预防与防护基本点
1、泄漏控制
2、火源管理 明火、高温表面、摩擦火花、电火花、静电、雷
电。。。 3、预防超压 4、控制灾害在局部范围内,减灾
减灾措施
避免车辆和人员过度集中
占据有利位置 佩戴劳保用品
经鉴定,认定火灾原因为高四行驾驶的富康牌出租车
在加气过程中,其车用压缩天然气全复合材料气瓶爆 炸起火蔓延所致,气瓶爆炸原因属于气瓶产品质量低 劣,且在安装过程中复合材料摩擦开裂。
经验教训
1、新车是事故发生概率较高的因素之一,加气前应重
点予以检查和关注; 2、加气前车辆一定要安全检查; 3、人员不要过于集中; 4、车辆改装厂应提高改装质量。
莱芜新能燃气有限公司
案例1:东营CNG加气站爆炸事故
2007 年10 月16 日下午3:50 左右,东营市黄河路春河天然气
汽车加气站发生汽车加气罐爆炸事故,造成三亡两重伤的严 重伤亡事故。 3:50 分左右一辆黑色桑塔纳在加气时,不知为何原因发生爆 炸,桑塔纳车在自身炸烂的同时,后面的加气罐就像一颗重 型炮弹打到相邻的大面包车上,此时大面包也正在加气,车 上坐着大人孩子5 个人,加气罐从大面包车的中后部横穿而 过,出现了三亡两重伤的严重后果,开车的姜海波因在车前 面打车盖加气,才免遭其难。亡者吕霞今年27 岁被炸的血肉 横飞,当场死亡;亡者吕霞之父也当场死亡;其母被炸伤送 至医院抢救;吕霞之表弟22 岁,双腿和胳膊多处骨折;亡者 吕霞之侄儿,3 岁左右,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控制灾害扩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NG事故案例

1.1CNG充装站气瓶””爆炸事故充装站““气瓶1.1.1事故经过2008年12月28日凌晨6时50分,一辆车牌号码为川A21534的长安微型面包车在成都市龙腾中路2号草金路CNG加气站加气,充装进行到大约40秒时,“气瓶”发生爆炸,瓶体飞向配电柜,将配电柜砸坏,瓶底向另一个方向飞出,分别将川AU9363、川A2J095、川AJP240三辆汽车砸穿后飞出站外约50米,穿过龙腾中路后,砸向地面。
此次事故造成川A21534长安微型面包车严重受损,另有三辆汽车不同程度损坏,CNG充装站部分设施损坏,幸无人员伤亡。
1.1.2事故原因发生爆炸的自制“气瓶”直径219mm,长度920mm,平板封头,角焊连接,系非法自制、安装。
1.1.3事故分析气瓶材质和制造工艺问题导致气瓶质量不合格。
1.1.4事故分析结论气瓶材质应符合有关标准,应定期进行气瓶检测,很多CNG钢瓶材料强度高而塑性差,材质中的有害杂质元素(如S、P、O)的含量超过了安全技术要求的控制指标。
1.2车用气瓶爆炸事故1.2.1事故经过2004年7月,一辆使用CNG的出租车在成都市二环路南四段鲁能永丰充装站内爆炸,司机当场死亡,另一辆待充装CNG的出租车的司机受伤。
2006年4月,一辆奥拓车在重庆巴南区鱼胡路口充装站克装CNG时,车用气瓶突然爆炸,司机受重伤,附近的信息电缆线被炸断。
2007年8月,成都2辆燃气公交车在CNG加气站内自燃,一名司机严重烧伤。
2007年12月,哈尔滨连续发生2起使用CNG燃料的出租爆炸事故。
2001年3月19日凌晨0:18时,内江市公交公司车用CNG气瓶发生爆炸。
2006年4月30日19时17分,四川省遂宁市城北加气站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6人受伤。
该加气站在给一辆出租车的GNG气瓶充气时发生爆炸,造成汽车损坏,加气站部分设施损坏,6人受伤。
2007年1月15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滨河南路,兰州天元汽车出租公司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1人轻伤,经济损失20万元。
实验室气瓶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气瓶安全事故案例实验室气瓶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储存容器,用于存放各种气体供实验使用。
然而,由于气瓶内压力高、气体易燃易爆等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下面列举了十个实验室气瓶安全事故案例,以警示人们注意气瓶的安全使用。
1. 2015年某大学化学实验室发生气瓶爆炸事故。
当时,实验室内的一名研究生在操作气瓶时不慎打开了阀门,导致气瓶内气体突然释放,引发爆炸。
事故造成研究生受伤,实验室设备严重损坏。
2. 2016年某医院病理学实验室发生气瓶泄漏事故。
实验室内存放有大量液氮气瓶,由于使用不当和设备老化,导致气瓶发生泄漏,液氮迅速蒸发形成大量浓雾。
该事故造成实验室人员中毒和烧伤。
3. 2017年某化工企业实验室发生氧气瓶泄漏事故。
由于操作人员没有正确关闭氧气瓶阀门,导致氧气大量泄漏,引发火灾。
事故造成实验室大面积火灾,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
4. 2018年某高校物理实验室发生气瓶燃烧事故。
由于实验操作不当,火焰直接接触到气瓶表面,导致气瓶燃烧起来。
事故造成了实验室火灾和设备损坏。
5. 2019年某化学研究所发生气瓶漏气事故。
实验室内存放的气瓶由于长时间未使用,气密性下降,导致气体泄漏。
事故中,实验室人员因吸入泄漏气体导致中毒。
6. 2020年某制药企业实验室发生气瓶爆炸事故。
由于气瓶内气体超压,超过了气瓶的承受能力,气瓶发生爆炸。
事故造成实验室严重损毁,设备报废。
7. 2021年某科研院所实验室发生液氨气瓶泄漏事故。
气瓶存放位置不当,被阳光直射,导致气瓶内液氨蒸发并迅速泄漏,形成有毒气体。
事故中,实验室人员中毒,部分人员严重受伤。
8. 2022年某大学生物实验室发生氧气瓶泄漏事故。
实验室内的氧气瓶由于操作不当,阀门未完全关闭,导致气体泄漏。
事故中,实验室产生大量氧气,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幸好及时发现并处理。
9. 2023年某化工企业实验室发生气瓶燃烧事故。
由于操作人员使用错误的气源管道连接到气瓶,导致气瓶内气体燃烧。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 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以及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气瓶是一种常见的储存高压气体的容器,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气瓶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引起巨大伤害和财产损失。
下面将列举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其原因,并给出一些典型案例。
1.气瓶爆炸:气瓶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由于压力过高或外部冲击导致瓶体破裂,释放储存的气体,引发爆炸事故。
2.气瓶泄漏:气瓶由于瓶体密封性能不佳、使用年限过长或瓶阀损坏等原因导致气体泄漏。
3.气瓶压力失控:由于未能正确控制和调节气瓶内压力,导致压力失控,可能造成爆炸或泄漏事故。
4.气瓶火灾:在气瓶周围使用明火或所存储气体的自燃性引发火灾。
1.设计缺陷:气瓶的设计不合理,例如瓶壁厚度不均匀、瓶口位置不佳等,导致瓶体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破裂。
2.加工质量问题: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如焊接接头强度不够、缺乏材料质量检测等,可能导致瓶体在使用中出现破损。
3.机械冲击:气瓶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不慎受到外界冲击,例如重物碰撞、高温环境下的原料泄漏等。
4.操作不当:使用者未能根据相关安全规范正确操作气瓶,例如使用有损坏的瓶盖或瓶阀、打开瓶阀时未降低压力等。
下面是一些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1.2024年,美国一家食品厂的储气罐因使用年限过长,导致罐体破裂并引发爆炸,造成2名工人受伤。
2.2024年,中国一家电子厂发生气瓶泄漏事故,导致室内气体浓度升高,23名工人中毒,其中一人因中毒不治身亡。
3.2024年,印度一家化工厂发生气瓶压力失控事故,导致气瓶爆炸,殃及附近的居民和工人,造成数十人死亡和严重伤亡。
4.2024年,法国一家化学工厂发生气瓶火灾,事故中释放的气体导致火势蔓延,最终导致两人死亡、四人受伤。
5.2024年,巴西一家威士忌酒厂的酿酒设备发生异常,气瓶压力失控导致爆炸,造成六人丧生。
以上案例表明,气瓶事故的发生不仅可能对工人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可能引发火灾和大规模爆炸。
为了预防气瓶事故,需要加强气瓶设计和制造的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检测和评估标准,加强操作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气瓶的正确使用和储存。
燃气事故案例

燃气事故案例
近年来,燃气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燃气事故案例。
一、2018年龙岩市火灾爆炸
2018年7月15日,福建省龙岩市市区一座三层商铺突发火灾爆炸,造成24人死亡,21人受伤。
经过调查,该商铺内燃气管道泄漏,最终导致了火灾爆炸。
二、2019年大连燃气事故
2019年12月3日,大连市甘井子区某小区内发生燃气泄漏事故,导致多栋楼房发生爆炸和火灾。
该事故共造成至少20人死亡,70余人受伤,其中有10多名消防员。
三、2020年吉林燃气管道泄露
2020年11月13日,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龙泉路某小区内燃气管道泄露,导致多栋楼房发生爆炸和火灾。
此次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8人受伤,其中包括4名消防员。
四、2021年广州番禺火灾
2021年9月19日,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道一家酒楼内发生火灾,导致18人死亡,5人受伤。
经初步调查,该火灾是由于充气瓶漏气引起的燃气爆炸。
以上几起燃气事故案例,都是由于不当使用或管道老化等原因导致的。
为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警惕燃气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理。
同时,对燃气管道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更新老化管道,提高抗震能力,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
(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2】江苏淮安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2005年2月16日(正月初五)20时30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淮安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
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15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内的许多建筑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
施河镇顾王村村民、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刘××夫妇和同村年仅27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
行人杨××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某和施某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某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进行安全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业混合交叉的现象发生。
【案例3】哈尔滨某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
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事故破坏情况: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0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
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
其角阀为氩气阀。
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1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
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事故原因分析及结论:从爆炸碎片的内外表面颜色看,其中1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内表面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
被检回的内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人”字纹,均为脆性断裂。
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内残余有氢气。
充装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1%~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
另外2只被撕裂的气瓶内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断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内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说明这2只气瓶距爆炸点很近,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呈受力,失稳破裂,属物理爆炸。
直接原因: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错充氧气)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瓶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1)气瓶充装前检查员在检瓶过程中,由于被检查气瓶油漆脱落严重,且污物多,末认真辨认,错将氢气瓶当成氧气瓶,送充装岗充装,充装人员也未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车间、工厂领导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规程中,贯彻执行不认真,对工人的工作质量要求不严,充装前后的检查出现纰漏,检查不够,存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1)责令工厂立即停止氧气瓶的充装和检验业务,待劳动部门重新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从事上述业务工作。
(2)今后在气瓶充装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永久气体充装规定》及工厂车间有关操作规程、安全规定。
(3)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关于气瓶充装运输、储存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4)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充装前、后的检查制度,在空瓶验收工作中,对超期气瓶、漆色严重脱落,辨认不清的气瓶,严禁充装,对充装后有异常或发现漆色不对等情况时要做好记录,并报有关领导妥善处理。
(5)在气瓶出厂前应由专人负责试压工作,严禁装卸人员进行试压。
(6)工厂主管安全的领导要定期对氧气充装车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和处理的记录。
【案例4】氧气充装过程氧气瓶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齐齐哈尔市的一家集体氧气厂在不到两年的时候里就连续发生两起燃爆事故,事故均为脱脂问题没有解决。
①1999年3月初的一个早晨,正当一名女质检工对一个已经充满氧气的气瓶进行充装压力检测时,氧气压力表突然炸开,同时窜出一股带黑烟的火苗,将女质检工的手、胳膊、脸烧成轻伤。
氧压力表表盖被炸碎,刻度盘炸飞,氧气压力表弹簧管从中部炸开。
②2000年5月的某天,上午八点半左右充装氧气的一组气瓶充装到8MPa时,靠东边第一个气瓶卡具高压软管突然炸开并窜出一个火球,几秒钟之后熄灭,随后就是一屋子黑烟。
当班工长一边快速关闭送氧大阀,停了氧压机等设备;一边指挥班组人员撤离。
充填室内的浓浓黑烟十几分钟之后才散去,无人员受伤。
2)原因分析事故均由同一块氧压力表所引起,按规定氧压力表是应该“禁油”的,但当时鉴定机构在鉴定这块压力表时忽视了“禁油”问题,只是按一般压力表用油脂作介质进行鉴定,这是氧压力表弹簧管内存在油脂的主要原因,在使用时又未进行脱脂处理,导致氧压力表弹簧管内的油脂与高压氧气接触,发生氧气压力表的燃爆事故。
3)防范措施①与氧相关的设备仪表必须是“禁油”的;②气体充装前,除严格执行外检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取样分析和充装过程中的检查,这是防止气瓶爆炸的重要措施;③气站充装车间必须严格执行闲人免进的安全管理制度;④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5】氧气充装过程氧气瓶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1996年9月23日10:40分左右,武汉市汉钢氧气厂一充装台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当时正在充装的30瓶氧气压力已达13.5MPa,于是一操作工到高压总阀处操作高压阀,另一操作工进充装车间去关氧气瓶阀,此时高压阀处及东组充装台的压力为13.8MPa,氧压机三级出口压力为14.0MPa。
正当班长关完一个瓶阀时,靠其右手第三个氧气瓶突然发生爆炸,巨大的气浪将充装车间的两人掀倒在地。
随后氧压机紧急停车并打开放空阀放空。
事故造成两人轻伤,门窗玻璃震碎。
2)原因分析后来经事故分析,爆炸的主要原因是钢瓶内壁腐蚀严重,导致钢瓶壁厚不均匀减薄,使钢瓶承载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气瓶的充装压力而引起爆炸。
3)防范措施①气体充装前,除严格执行外检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取样分析和充装过程中的检查,这是防止气瓶爆炸的重要措施;②气站充装车间必须严格执行闲人免进的安全管理制度;③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6】高压氧气遇油着火事故1)事故经过某公司操作工在打开氧气集合系统的针阀时,突然着火。
这次事故是由13.8MPa压力的氧气点燃了针阀阀杆和填料上的润滑油引起的,烧坏了针阀。
该操作工穿的80%聚酯和20%棉的衬衣被烧着,烧伤了手和胸部。
2)原因分析①氧气系统周围未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未设置警示标志。
②没有掌握保证安全制作、安装和操作的有关标准、程序和其他资料。
3)防范措施①进行安全教育,使所有操作工都知道氧气装置中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危险。
②制定详细的说明氧气操作工如何选择、使用、清洗和维修所有设备的现场安全手册指南。
③应穿戴全棉工作服。
【案例7】氩气窒息事故1)事故经过1999年11月8日上午8:50,酒泉钢铁公司制氧二车间供气氩气充填站与制氧主控室联系送氩气,准备充填氩气作业。
经管道置换和预压后,开始装瓶工作。
此时因敷设在进收发室采暖管沟内的氩气管道突发性泄漏未被发现。
9:30,厂氧气调度长去氩气收发室,检查氩气台账,此时室内已充满大量惰性(无味)氩气,当两人打开门时,将部分空气随两人同时带入,故两人进入室内瞬时未发现异常。
但当比重大于空气的高纯度氩气不断由地下涌出,自下而上超过人体高度时造成两人供氧不足,发生窒息。
9:53被他人发现,送往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
2)原因分析高压氩气管道与室内生活用采暖管道同一地沟敷设,去氩充填站的DN38×4mm无缝钢管设计压力15MPa,此前曾连续工作五年均未发现异常,且氩气收发室每天有人工作也未发现异常。
因此推断为当日充气时地管瞬间穿透。
当管道进入工作状态时,气体流速猛增,流经管壁较薄的受伤点处,在高压、高流速的气体不断冲刷下该管道发生穿爆,使气体外泄。
该高压管道一旦发生泄漏,氩气会很快充满地沟,并通过地沟窜入室内,在地面聚集沿地面逐渐升高至充满室内,形成置换。
3)防范措施①制订入罐作业许可制度,并严格执行。
②入氩气罐作业前,必须经氧气检测设备检测合格;存在氩气窒息危险的场所应配备氧气检测报警仪。
③制定应急预案。
现场配备必需的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急救药箱等应急器材。
【案例8】氧气充装过程氧气瓶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0只氧气瓶。
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
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 m。
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气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
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2)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该起事故由于氧气瓶内混有其它可燃性物质(该可燃性物质为油脂类的倾向较大),该瓶内可燃性物质在充装过程中与氧气混合发生了化学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