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卷
谷物种植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谷物种植中,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种植方式是()
4.化肥、农药
5.可持续发展
6.灌溉水
7.轮作
8.间作套作
9.精准农业
10.农业环境保护法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通过施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既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根据作物需求进行精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
A.旱作农业
B.水稻种植
C.化学农业
D.有机农业
14.以下哪项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A.种植转基因作物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过度开发土地
D.大规模机械种植
15.下列哪种农业种植方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A.单一作物种植
B.轮作
C.连作
D.随意种植
16.以下哪项措施可以降低谷物种植对大气的污染?()
B.气候条件
C.病虫害发生
D.农药使用量
8.下列哪些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
A.提高农产品产量
B.保障食品安全
C.减少环境污染
D.维护生物多样性
9.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谷物的节水灌溉?()
A.改进灌溉技术
B.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土壤污染治理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C.实施严格的农药管理
D.增加化肥施用量
9.土壤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土壤质量下降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农产品品质降低
D.农业产量增加
10.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污染治理的效果?()
A.污染物的性质
B.土壤质地
C.气候条件
D.治理技术
11.以下哪些是土壤污染治理的常见技术?()
B.污染程度严重
C.土壤质地均一
D.治理资金充足
16.关于重金属污染,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易被微生物分解
B.可以被植物完全吸收
C.在土壤中累积
D.不会影响农产品质量
17.以下哪种措施有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A.合理规划农田
B.增加农药使用
C.集中处理农业废弃物
D.减少有机肥使用
18.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以下哪种做法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A.测土配方施肥
B.生物防治
C.适时施用农药
D.增加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15.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A.改进灌溉技术
B.水资源合理调配
C.种植耐旱作物
D.减少灌溉频率
16.以下哪些情况下,土壤污染的风险会增加?()
A.土壤质地疏松
B.酸雨频繁
C.污染源靠近农田
D.农业生产强度大
17.以下哪些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
A.增施有机肥
B.提高化肥使用频率
C.增加作物种植密度
D.使用高毒农药
5.关于土壤污染的特点,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隐蔽性
B.累积性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病虫害生物控制考核试卷

B.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C.过度开发和资源消耗
D.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10.以下哪种生物在病虫害生物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A.农药
B.污染物
C.天敌昆虫
D.杂草
11.下列哪种做法有助于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A.增加农药使用频率
B.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
C.一次性大量使用农药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仅仅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生物防治方法比化学防治方法见效更快。()
3.间作套种可以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A.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推广病虫害生物控制技术
C.过度开发土地资源
D.大量使用农用地膜
15.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
A.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B.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C.土地过度开发
D.忽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6.下列哪种生物防治方法属于物理防治法?()
A.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
9. ABC
10. ABC
11. ABCD
12. ABD
13. ABC
14. ABC
15. AB
16. ABC
17. AB
18. ABC
19. ABC
20. ABC
三、填空题
1.生态平衡
2.生物防治
3.轮作
4.增施有机肥
5.天敌昆虫
6.土壤微生物
7.有机肥料
8.生物控制技术
9.过度开发
10.生物多样性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病虫害防治立法考核试卷

D.大量使用化肥
10.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病虫害防治的关系是()
A.独立存在,互不影响
B.相互矛盾,相互制约
C.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D.互不相关
11.以下哪种措施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A.提高作物种植密度
B.推广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C.加大化肥、农药补贴
D.发展有机农业
1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核心内容是()
D.适度开发
7.下列哪种病虫害防治方法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A.生物防治
B.物理防治
C.化学防治
D.农业防治
8.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B.规范农业生产行为
C.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D.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9.以下哪种做法有利于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A.使用高毒农药
B.破坏天敌栖息地
A.维护生物多样性
B.提高农产品质量
C.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16.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效果?()
A.加强执法监管
B.提高违法成本
C.明确责任与义务
D.忽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7.以下哪些病虫害防治方法适用于有机农业?()
A.生物防治
B.物理防治
C.化学防治
D.选用抗病品种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C
4. D
5. B
6. D
7. C
8. D
9. C
10. D
11. B
12. C
16. C
17. D
18. A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卷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卷班级:姓名: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40分)1.农业生态学:2.农业生态系统:3.能量转移:4.食物网:5. 污染:6.能量传递效率:7.次级生产:8.限制因子:9.种群:10.生物群落: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不应该( )A.加强城市管理B.进行全面规划C.控制经济发展D.扩大绿地面积2.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出发,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 )A.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应适当分散B.为了方便居民乘车,交通运输线应尽量通过市中心C.居住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有大气污染的企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D.居住区位于河流的下游,有水污染的企业位于河流的上游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B.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C.河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D.冰川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4.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cm~20cm,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年降水量不断增加B.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果C.地壳下降运动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5.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B.太阳黑子增多C.温带森林破坏严重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CO2溢出6.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A.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B.陆地面积增加C.中纬度地区更加湿润,粮食产量增加D.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7.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B.汽车尾气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冰箱8.形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A.氧化碳B.二氧化硅C.氧化氮D.氟氯烃9.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B.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C.我国酸雨区面积正在缩小D.酸雨不仅腐蚀建筑物,而且危害人体健康10.下面各项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A.禁止排放氟氯烃,研制新的制冷系统B.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C.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D.发展煤炭生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生态保护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B.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C.大量使用化学肥料
D.种植抗病虫害农作物
4.以下哪项不是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
A.综合利用资源
B.经济效益优先
C.可持续发展
D.保护生物多样性
5.下列哪种动物在我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A.狐狸
B.麝鹿
C.乌龟
D.猫头鹰
6.以下哪种作物对土壤质量要求最高?()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生态农业模式下可以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4.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5.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必然的矛盾。()
5.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下列哪种作物属于豆科作物?_______。
7.生态保护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建立_______。
8.下列哪种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_______。
9.下列哪种做法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_______。
10.下列哪种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_______。
A.氮
B.磷
C.钾
D.钙
19.下列哪种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A.加强宣传教育
B.提高农产品价格
C.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D.发展农业科技
20.以下哪个时期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请在此处继续完成其他题型及试题内容)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农业发展考核试卷

B.间作套种
C.单一种植
D.连作
20.以下哪个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A.提高农药使用量
B.推广节水灌溉
C.土地过度开发
D.农业废弃物排放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绿色农业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哪些?()
A.增加农药使用
B.提高化肥使用效率
C.砍伐树木
D.大量使用农膜
5.以下哪种作物种植方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A.单一种植
B.间作套种
C.连作
D.混作
6.B.农药滥用技术
C.土地过度开发技术
D.转基因技术
7.以下哪个环节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A.生产
B.加工
C.流通
D.消费
8.以下哪种动物粪便处理方式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A.直接排放
B.堆肥发酵
C.随意堆放
D.焚烧
9.以下哪种水资源利用方式符合绿色农业发展要求?()
A.滥采地下水
B.节水灌溉
C.河道污染
D.水土流失
10.以下哪种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抵抗力稳定性?()
A.单一作物种植
B.复杂作物种植
C.高强度农业
D.畜禽养殖
11.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A.合理轮作
B.过度开发
C.农业补贴政策
D.农业科技进步
12.以下哪种做法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
A.增加农药使用
B.提高化肥使用效率
C.绿色防控
D.粗放管理
13.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减少农业碳排放?()
油料作物种植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2.实施轮作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3.油料作物种植中,连作是一种推荐的做法。()
4.油料作物的病虫害只能通过化学农药来防治。()
5.提高种植密度一定会增加油料作物的产量。()
6.绿肥作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没有帮助。()
7.生物防治方法对油料作物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
D.大豆
14.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提高油料作物的抗病能力?()
A.选用抗病品种
B.增施化肥
C.大量使用农药
D.单一作物种植
15.下列哪种作物可以作为油料作物的生物防治作物?()
A.小麦
B.玉米
C.绿肥作物
D.蔬菜
16.以下哪种做法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A.增加种植密度
B.实施秸秆还田
C.大量使用农药
D.过度开发土地资源
17.下列哪种作物在油料作物种植中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A.油菜
B.花生
C.大豆
D.油茶
18.以下哪种因素可能会影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
A.土壤类型
B.气候条件
C.作物品种
D.以上都是
19.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少油料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水分蒸发?()
A.深耕
B.地膜覆盖
C.增施化肥
D.大量使用农药
8.油料作物的出油率与收获时间无关。()
9.在油料作物种植中,适应性强的作物可以在任何条件下生长。()
10.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油料作物种植没有直接关系。()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油料作物种植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至少三种减少负面影响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试卷班级: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40分)
1.农业生态学:
2.农业生态系统:
3.能量转移:
4.食物网:
5. 污染:
6.能量传递效率:
7.次级生产:
8.限制因子:
9.种群:
10.生物群落: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不应该( )
A.加强城市管理
B.进行全面规划
C.控制经济发展
D.扩大绿地面积
2.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出发,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 )
A.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应适当分散
B.为了方便居民乘车,交通运输线应尽量通过市中心
C.居住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有大气污染的企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D.居住区位于河流的下游,有水污染的企业位于河流的上游
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B.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C.河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D.冰川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4.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cm~20cm,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年降水量不断增加
B.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果
C.地壳下降运动
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5.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B.太阳黑子增多
C.温带森林破坏严重
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CO2溢出
6.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陆地面积增加
C.中纬度地区更加湿润,粮食产量增加
D.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
7.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
B.汽车尾气
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
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冰箱
8.形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
A.氧化碳
B.二氧化硅
C.氧化氮
D.氟氯烃
9.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
B.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C.我国酸雨区面积正在缩小
D.酸雨不仅腐蚀建筑物,而且危害人体健康
10.下面各项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
A.禁止排放氟氯烃,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B.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C.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发展煤炭生产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2. 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类型、性质和作用。
3.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调控原则。
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分析合理密植、中耕除草、施肥料、喷农药等农事活动生态学原理和上述各项措施的具体意义。
5.根据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试举例说明为什么治理环境污染要加强国际合作?
四、论述题(共15分)
1.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