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从减少农业污染、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以及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减少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和养殖废水等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源头。

为了减少农业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以低输入、低耗能和生态友好为特点,能够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政府可以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转向有机农业。

2.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

农业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将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合理的废弃物处理,如进行堆肥和资源化利用等。

3. 规范化使用化肥和农药。

农民在使用化肥和农药时应遵循规定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技能水平。

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为了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护农田水源涵养功能。

农田水源涵养功能对于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源涵养功能的保护力度,促进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农业生产中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补贴政策、建立示范基地等措施,加强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3. 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农业和生态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应加强农业和生态环境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三、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可持续农业发展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目标。

为了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倡导农业的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

农业废弃物和农田农畜产品废弃物等都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实现农业的循环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保护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资源依赖性农村地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

农民直接依赖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如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等。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维持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2.环境健康农村环境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农村地区常常存在污染问题,如水源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农药过度使用等。

这些污染对住在农村地区的农民以及附近城市的人们都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民和社区居民健康的必要措施。

二、生态环境保护对农村发展的积极影响1.农村旅游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为农村地区带来发展机遇,特别是农村旅游业。

许多农村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这些资源可以吸引游客,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是,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这些发展机遇将会大打折扣。

2.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农民需要健康的土地和清洁的水源来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牲畜。

通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了保障,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助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发展的途径1.加强环境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制定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并加强对这些法规的执行,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需要积极推动环保政策的落实,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确保农民和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和健康。

2.推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可持续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模式,农民可以更加环保地生产农产品。

此外,推广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节约,也可以减轻农业对水资源的压力,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措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农药使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可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学肥料,更注重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比如,农作物残留物可以用作有机肥料,农田秸秆可供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

此外,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是减少土壤和水源污染的关键。

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盐碱化、水源污染等问题。

因此,农民应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科学施用,确保使用量在安全范围内。

4.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以生物为基础,利用天敌、病菌、病毒等自然因素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相比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影响更小,对人体健康无害。

推广这种生态友好型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轻环境负荷。

5. 加强土地保护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加强土地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土壤保育制度、推广节水农业等方式,可以减少土地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保护土壤质量。

6. 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通过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农作物循环种植等方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7.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对农业生产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使他们主动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从推广有机农业、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土地保护、发展循环农业以及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

农村地区生态环保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农村地区生态环保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农村地区生态环保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农村地区生态环保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生态环保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农业发展又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保对农业发展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类活动水平的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农药化肥的滥用、农田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问题逐渐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作为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农业的化肥农药使用过多导致了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

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累积在土壤中,不仅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系统,还会进入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

其次,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和水土资源的浪费。

此外,农业生产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湿地的填埋、湖泊的围垦等,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农村地区生态环保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保护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可以为农业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农药和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其次,保护土壤质量对于农业产出的稳定和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秸秆还田、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等措施,可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

此外,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对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如湿地的保护可以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

四、农村地区生态环保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不存在对立的矛盾关系,二者相辅相成。

通过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改善土壤质量、优化农田布局,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农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环境保护是维护人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如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以及政策引导等方面来探讨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一、科技创新与农产品生产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农产品生产中,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资源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推广和应用生物技术,种植抗虫、抗病农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农田和水体的污染。

二、生态保护与农产品生产生态保护是实现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平衡的重要保障。

农业活动对土壤质量、水资源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因此,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实施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对土壤的化学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的品质。

同时,合理管理农田水资源,保护水体生态环境,是推动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平衡的重要措施。

三、政策引导与农产品生产政策引导是实现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平衡的重要手段。

政府在农业发展中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引导,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例如,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限制农药的种类和使用量,推动绿色农药在农田应用。

此外,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奖励和惩罚,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促进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结语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通过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和政策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持续关注农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则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呢?一、农业生产中的生态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生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其次,在种植过程中要科学选择作物品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减少用草地和森林为农田的习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此外,农业生产中的水源保护也非常重要,要合理使用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水源。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灌溉需要节约用水,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二、农业生产与生态健康农业生产与生态健康密切相关。

以生态农业为例,该种农业形式注重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尽量避免对生物环境的破坏。

生态农业通过有机种植、生物防治等方法,实现了化学农药的减少和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农产品提供了一个更健康的生态环境。

此外,农田景观的恢复和保护也是农业生产与生态健康息息相关的。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规划田地,并通过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和保护农田的景观,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三、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农业生产中要合理应对气候变化,采取措施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首先,农业生产应适应气候变化,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的耐热、抗旱、耐寒的品种,提高作物的适应能力。

其次,农业生产要增加灾害风险管理,加强抗旱、防洪、防风等灾害防御,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此外,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减少干旱地区的用水压力,是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适应的重要举措。

四、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在农业生产中,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重视土壤保护。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它的肥沃程度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过度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不当农业活动使得土壤受到了严重破坏。

因此,通过推行有机农业、合理施肥、轮作休耕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其次,保护水资源也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农业生产中的灌溉和施肥都会导致农田和周边水域的水质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可以采取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推广雨水集中利用、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此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还需要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农业生产中的单一种植和大规模种植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大面积暴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推广多样化种植、生物防治等生态农业模式,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最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还需要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整治。

农村环境的恶化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也会影响农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措施,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总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地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保护农村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对维护农业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农业的意义和推动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乡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废水、废气、废固体等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农田、水源的质量,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同时,农村土地的大规模化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农田土壤的长期污染,破坏了土地的生态平衡,降低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垃圾固废问题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

二、生态农业的意义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平衡、提倡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保护农村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它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农田的生态功能,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生态农业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构建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为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源的有效控制,严格执行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规。

其次,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大力宣传和推广有益于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品种,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有机肥的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

此外,完善农村环境治理设施。

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宣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造成的水体污染,具体为: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农 田、村镇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 灌溉、排污的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壤中流、排水和 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河流、湖泊、 水库、海湾)所引起的污染。
19
农业面源污染源
① 农田过量使用化肥引起的氮、磷流失; ② 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③ 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降雨时产生的径流污染; ④ 农村养殖废弃物的污染; ⑤ 农业固废污染; ⑥ 农村道路、庭院陆地等在降雨时产生的地表径流; ⑦ 大气的干湿沉降所产生的氮、磷污染; ⑧ 水域污染底泥的污染物缓慢释放。
25
报告内容
一、农业资源和生产废弃物 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6
报告内容
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化肥污染防治 (二)农药污染防治 (三)农业污水防治 (四)畜禽粪便污染防治 (五)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 (六)作物秸秆污染防治 (七)农膜污染的防治
27
1、化肥污染
0
2.2 2.7
2.7
2.2 1.7
10000
20000
2010年8月TN分布 1.7
30000
40000
50000
3 .9 3 .8 3 .7 3 .6 3 .5 3 .4 3 .3 3 .2 3 .1 3 2 .9 2 .8 2 .7 2 .6 2 .5 2 .4 2 .3 2 .2 2 .1 2 1 .9 1 .8 1 .7 1 .6 1 .5 1 .4 1 .3 1 .2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的某个或多个环境要素发生变化, 破坏了自然生态的相对平衡,使人群或生物种群受到威 胁或损害的现象。 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除现 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 灾、旱灾、地震、台风、冰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 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
1
报告内容
一、农业资源和生产废弃物
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
农业资源概念
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 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 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 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 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 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水资源严重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25%,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占中国人口1/2,也 是粮食主产区的北方人均水资源只有900m3,属于重度 缺水。中国降水量南北分布严重不均,且年际变异大。 占粮食播种总面积55%的重要农业区,水资源只占中国 总量的14.4%。而且旱灾频繁,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易造成涝灾。
22
农业面源污染特点
不易监测性:由于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在给定的区域内 它们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 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 者的排放量。
23
农业面源污染的表现
农田种植、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 源头。
24
(四)自然灾害频繁
29
农田源—化肥使用量大
1、化肥污染
粮食总产(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总产(亿吨)
粮食总产(亿吨) 粮食总产(亿吨)
化肥用量(千万吨) 农膜用量/农药用量(万吨)
7
290
6 270 250
10
粮食需求
9
8
5 230 210
4 190 170
3 150
粮食产量
6000 180 5000
7
6
化肥用量
37
2、化肥污染防治
测土配方施肥
38
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
2、化肥污染防治 测土配方施肥即平衡施肥,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 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 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 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应科学施用方法的施肥技 术。
39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 己确定的植物必需的16个营养元素: • 碳(C)、氢(H)、氧(O) • 氮(N)、磷(P)、钾(K) • 钙(Ca)、镁(Mg)、硫(S) • 铁(Fe)、硼(B)、锰(Mn)、铜(Cu)、
34
2、化肥污染防治
(2)健全行政法规 鉴于中国目前尚没有规范的标准和法规,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控制农产品肥料质量、监测体 系和施肥技术体系,健全行政法规包括制定施肥管理(包括施肥 品种与限量等) 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实现肥料资源总 量控制和地区间合理配置,形成农业污染物的合理处置模式。
8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由于 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等原因,造 成了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 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居民的环境安全及健康安全。 中国当前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
(一)农业资源问题突出
1、水资源严重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的物质基础。
5
农业生产废弃物
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 物的总称。 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作物秸秆 、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废旧农 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 ,等。
6
报告内容
一、农业资源和生产废弃物 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7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环境是相对农业生产来说的生态环境,是指在 农业和农村空间范围内,农业生产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农业生产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
肥料的作用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在农业生产中主要起补 充流失养分、改善土壤性质、调节养分平衡和提高土壤肥 力在作用。
28
常用肥料分类
氮肥
1、化肥污染
肥料
磷肥 化学肥料
钾肥
控、缓释肥
复合肥料
有机肥料:如厩肥、人粪尿、绿肥等。
生物肥料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肥料种类丰富,可以说是丰富充足的肥料 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60000
巢湖不同源的污染物流失量
污染源 畜禽养殖 居民生活 农田径流
总量
COD (t/a) 51356.07 140681.38 1768.79 193806.24
TN (t/a) 10124.56 16520.38 13560.76 40205.70
TP (t/a)
3904.14
1832.73
1937.13 7674.1030
35
2、化肥污染防治
(3)实行环保补偿或奖励政策 例如鼓励农民减少氮肥,以及从事与此有关的综合经营项目。 对于为环保而做贡献的行为或农业损失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 奖励,以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行动中去。
36
2、化肥污染防治
(4)推进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包括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平衡、氮磷钾大量元素间的 平衡、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平衡、控缓释肥料与速效肥料的 平衡等。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第一, 因土、因作物施肥,提高肥 料的利用率;第二,优化氮、磷、钾肥和有机肥之间的比例, 适当增加钾肥和有机肥的比重。第三,选用化肥新品种,如复 合肥和长效肥。
种植业
71.04
3.69
畜禽养殖业
705.98 45.75
9.16
980.03 2323.95
水产养殖业 合计
12.67 718.65
2.15 118.94
0.41 13.26
24.62 1004.65
50.15 2374.1
¤从统计结果看,比较突出的是养殖业污染的问题。其COD、 TN和TP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
17
(二)土壤退化严重
土壤侵蚀退化占总退化面积的84%,是造成土壤退化的 最主要原因之一; 就退化等级来看,土壤退化以中度、严重和极严重退化 为主; 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的不合理利用(56%)和森林的破坏 (28%) 。
18
(三)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农业面源污染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面源污染,是指分散的污染
5
灌溉面积
农膜用量
4
2 130 110
1 90 70
0 50
160 4000 140
3000 120
100 2000
80 1000 60
农药用量
3
2
粮食面积
1
0
1961
1967
194073
01979 1978
1985
1984
199119901 Nhomakorabea971996
2003
2002
2009
2008
2015 2014
国外氮肥平均利用率55%; 1998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
为30%-35%、 15%-20%和35%-50%,化肥利用率呈下降趋势。 33
2、化肥污染防治
(1)强化环保意识 目前,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面源污染中氮磷对土壤环境和人 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 因此,应进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让群众意识化肥污染的严 重性和防治的必要性,鼓励农民多使用绿肥和农家肥。调动广 大公民参与到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行动中。
10
2010年中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
全国量 总农业 总工业 总生活
COD (万吨)
TN (万吨)
TP (万吨)
铜(吨)
锌(吨)
氨氮 (万吨)
石油类 (万吨)
挥发酚 (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