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质图

合集下载

国内外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总汇_的nb654

国内外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总汇_的nb654

国内外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总汇妳的nb国内外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总汇2020年05月18日一、国外+港澳台地质图(1)世界地质图(2)1:25万印尼班贾尔马信BANJARMASIN幅地质图(3) 台湾岛地质图(1:100万)及说明(4)台湾省水文地质图(5)广东省,香港、澳门专门行政区地质图(1:175万)及说明(6) 卫星照片上的地质图(美国蒙大拿州与怀俄明州之间)(7) 超强的中国地质图二、全国地质图、水文地质图(1)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2)[已经全数传完]全国各地水文地质图(高清、多图)(3) 中国地质图集(电子版)(4) 干旱八省区水文地质图件(地下水资源散布图、开发利用图)(5) 中国地质图集电子版(6) 重发<中国地质图集电子版>(7) 31个省(区、市)地质图及说明(8) 中国地质图(9) 中国地质图(10) 《中国岩溶环境界质图》及《南方岩溶地域水文地质图》(11)中国各省地质图及中国各类地质图、构造图、矿产资源图和古大地构造分区图等(12) 中国20万数值地质图拼接图(13)全国各区地质图(14)中国环境界质图(15)中国水文地质图集(16)全国250万地质图共158M---mapgis格式。

比较详细的(17)全国20万地质图接图表(18)华北地域地质图(19)东北地域地质图(20)长江中下游地域地质图及地质介绍(21)全国各省(市)地质图及说明(22) 渤海湾盆地基岩地质图(23)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0万)(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25) 全国各省水文地质图(26) 南方岩溶地域水文地质图(27) 中国地质图三、全国各省、市及地域地质图、水文地质图(1)东北地域内蒙地质图(2)河南省小秦岭金矿田区域地质图(5万)(3)1:50万川南煤田古叙—箭竹坪区域地质图(CAD)(4)1:20万个旧幅(云南)地质图[F-48-(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地质图(6)1:20万甘肃省文县幅地质图【I-48-XXVII】(川甘交壤) (7)1:5万四川省江油幅地质图(8)分享:原先是5万分一中新幅(广东)地质图(9)1:20万南通水文地质图(10)1:20万云南省昆明幅地质图【G-48-(25)】(11)1:20万云南省昆明幅地质图【G-48-(25)】(12) 广东省地质图(13) 1:20万新疆富蕴二台幅(L-46-13)地质图说明书(14) 贵州遵义幅1:20万地质图(15)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域地质图(16) 1:20万河源幅地质图(17) 新疆地域1:5万区域地质图图例(18) 北京市水文地质图(19) 1:20万宝安幅地质图(广东省)(20) 1:20四川省松潘幅地质图【I-48-XXXII】(21) 512灾区绵阳幅区域地质图(1:20万)(22) 1:20万四川省茂汶幅地质图【H-48-II】(茂县汶川)(23)1:20四川省平武幅综合水文地质图【I-48-33】(24)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图(1:175万)及说明(25) 广州市基岩地质图(高清楚)(26) 渤海湾盆地基岩地质图及其所包括的构造运动信息(27) 1:20万天津市地质图(28) 苏州幅1:20万地质图(29) 1:20万云南省东川幅地质图【G-48-(14)】(30) 地质图(抚松幅)(31) 福建省区域地质图1:50万(32) 1:20万深圳幅水文地质图(33) 辽宁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34) 贵阳市1:50万水文地质图(35) 1:5万地质图说明书(石泉幅)(36) 1:5万石泉幅(陕西汉中)地质报告(37) 1:20万云南省丽江幅综合水文地质图【G-47-II】(38) 无锡幅地质图(39) 北京市地质图(1:50万)及说明(40) 江西永新地质图(41) 湖南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42) 山西省大宁幅地质图(43) 青海省地质图(1:250万)及说明(44) 1:20万宜良幅地质图(G-48-ⅩⅩⅥ)(45)河北涞源县司格庄1:5地质图(46)1:20万罗平幅地质图(G-48-ⅩⅩⅦ) (47)浙江宁波幅1:20万地质图(48)1:20万区域地质图-临沂幅(I-50-11) (49)内蒙古水文地质图(5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图(1:500万)及说明(51)贵州地质图(52)512灾区都江堰区域地质图(53)海南岛地质图(1:100万)及说明(54)1:20万略阳幅地质图(55)陕西省1:5万紫阳地域区域地质图(56)陕西省地质图(1:175万)及说明(57)1:20万区域地质图-淄博幅(J-50-29) (58)1:20万云南省玉溪幅地质图【G-48-(31)】(59)仙霞岭-武夷山区域地质图(60)云南省水文地质图(61)陕西菜子坪(宁陕县)5万地质图说明书(62)茂县地质图1:20万(63)1:20万白桦林场幅地质图(64)临海幅1:20万地质图(65)1:20万菏泽地域基岩地质图(66)1:20万碧口幅(I-48-28 甘肃)地质图(67)1:5地质图说明书(陈家坝幅)(68)银川市幅地质图(20万)(69)济宁矿业集团花园煤矿基岩地质与水文地质图(CAD) (70)山西水文地质图、陕西水文地质图(71)新疆地质图(天山和阿尔泰地域)(72)江苏省宿迁市经济开发区地质灾害环境界质图(73)辽宁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74)湖北省水文地质图(75)贵州省水文地质图(76)河南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77)贵州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78)西藏自治区水文地质图(79)陕西省水文地质图(80)四川、重庆地质及地质图(81)急求灾区地质资料+灌县幅区域地质图1:20万(82)贵阳市幅(G-48-58-A)地质图1986年1:5万(83)广州市白云区综合工程地质图(84)江西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85)吉林省地质图(1:175万)及说明(86)四川省、重庆市地质图(1:250万)及说明(87)甘肃省地质图(1:300万)及说明(88)浙江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89)上海市地质图(1:60万)及说明(90) 安徽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91) 河北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9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图(1:100万)及说明(93) 云南省地质图(1:250万)及说明(94) 重庆市地质图(95)山西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96) 湖北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97) 湖南省水文地质图(98) 广东省水文地质图(99) 广州市20万地质图(100)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图(1:500万)及说明(101)山东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102) 河南省水文地质图(103)福建省地质图说明书(104) 江西省地质图-答复 gcdz_h (105) 云南省地形地貌、地质图(106) 江苏省海安县环境界质图(107) 四川省1:100万工程地质图说明书(108) 成都平原水文地质图(109) 山东省地质图(110) 福建省地质图(1:150万)及说明(111) 天津市地质图(1:60万)及说明(112) 西藏自治区地质图(1:400万)及说明。

福建地域的地理知识

福建地域的地理知识
一、概况
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
市。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 有汉、畲、回、满等民族。
省辖9个地级市福州、厦
门、宁德、莆田、泉州、 漳州、龙岩、三明、南平 和平潭综合实验区。
陆地海岸线长居全国第二
位,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 第一位。森林覆盖率居全 国首位。
7
三明 龙岩
南平
考点1: 设区市名称及其分布
考点5: 主要河流(闽江)
(1)河流概况:
闽江是福建最大的河流,全长577km,流域面积60992平 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 宁县,自西向东流入东海,主流上源为沙溪。上中游河流落 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水文特征:
径流丰富;年均流量变化小;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比 较明显;河水含沙量小,输沙量可观;汛期长,无结冰期。
5、自然灾害
(1)台风,每年台风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损失。
(2)洪涝 (3)干旱
(4)地质灾害,因福建多山,连续降雨后山体容易出
现滑坡、泥石流等。 (5)风暴潮、赤潮、地震等
考点7: 了解主要自然ຫໍສະໝຸດ 害 的成因、危害、防 御措施等参照八上自然灾害内容; 结合本省地形气候等 自然环境特点; 根据提供的图、文资料 获取信息,回答问题。
8
1 2 福州 4 泉州 5
厦门
宁德
闽北 南平 闽东 福州、宁德 闽中 莆田、三明 闽南 厦漳泉
9
3莆田
闽西 龙岩
6
漳州
二、地理位置
30°
考点2: 读图,描述地理位 置,分析其特点
N 经纬度位置:(读图) 东经115°50'-120°47', 北纬23°30'-28°19'

福建省谷歌地球高程DEM等高线下载

福建省谷歌地球高程DEM等高线下载

福建省谷歌地球高程DEM等高线下载(百度网盘下载)一、概述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全省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

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

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二、福建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如何下载?福建省谷歌地球高程DEM等高线离线数据包为160.6MB,可以从百度网盘中直接下载。

下载地址为:https:///s/1bUuV3S解压后的目录中,主要包括福建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dat、福建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idx和福建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kml文件。

双击“谷歌地球高程数据读取与导出工具”快捷方式,可以下载“水经注万能地图下载器”用于导出高程数据为TIF文件。

三、福建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包含的县市行政区划福建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行政区划主要包括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区、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和彭水县等38个区县。

四、福建省谷歌地球高程DEM数据如何导出为TIF文件?下载安装万能地图下载器并启动之后,点击“任务列表”打开下载任务列表。

福建沉积地层

福建沉积地层

福建省沉积地层2007.01地层 (3)前言 (3)第一节前泥盆纪地层 (3)一、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地层 (4)天井坪(岩)组(Ar3t) (4)麻源(岩)群(Pt1M) (4)大金山(岩)组(Pt1d) (4)南山(岩)组(Pt1n) (5)迪口(岩)组(Pt1dk) (5)桃溪(岩)组(P1tt) (5)二、中元古代晚期—晚元古代早期地层 (5)(一)闽西北、闽北小区 (6)交溪(岩)组(Pt2j) (6)万全(岩)群(Pt2-3W) (6)杜潭(岩)组(Pt2-3dt) (6)黄潭(岩)组(Pt2-3h) (7)下峰(岩)组(Pt2-3r) (7)(二)闽东小区 (7)大岭(岩)组(Pt2-3dl) (8)东岩(岩)组(Pt2-3d) (8)龙北溪(岩)组(Pt2-3l) (8)三、震旦纪—早古生代地层 (9)(一)震旦纪地层 (9)1、闽西南小区 (9)楼子坝组(Zl) (10)丁屋岭组(Zd) (10)南(岩)组(Zn) (10)黄连组(Zh) (10)2、闽西北、闽北小区 (11)西溪组(Zx) (11)盖洋群(Zg) (11)楼前组(Zlq) (12)三溪寨组(Zs) (12)龙头组(Zlt) (12)3、闽东小区 (12)稻香组(Zdx) (12)(二)寒武纪地层 (12)林田组(Cl) (13)东坑口组(Cd) (13)(三)奥陶纪地层 (13)魏坊组(Ow) (13)罗峰溪组(Ol) (14)四、前泥盆纪奥角岩群(AnDA) (14)岩雅(岩)组(AnDy) (14)亲营山(岩)组(AnDq) (14)第二节晚泥盆世—中三叠世地层 (15)一、晚泥盆世地层 (15)安砂群(DA) (15)天瓦栋组(Dt) (15)桃子坑组(Dtz) (16)二、石炭纪-早二叠世地层 (16)林地组(Cl) (16)老虎洞组(Clh) (17)船山组(CPc) (17)栖霞组(Pq) (18)鸣山组(Pm) (18)泉上组(Pqs) (18)文笔山组(Pw) (19)童子(岩)组(Pt) (19)三、二叠世-中三叠世地层 (20)翠屏山组(Pcp) (20)罗坑组(Pl) (20)长兴组(Pc) (20)溪口组(Tx) (21)安仁组(Ta) (21)第三节晚三叠世—白垩纪地层 (22)一、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 (22)大坑村组(Td) (22)文宾山组(Tw) (22)焦坑组(Tj) (23)梨山组(Jj) (23)象牙群(Jx) (24)下村组(Jx) (24)藩坑组(Jf) (24)漳平组(Jz) (24)二、晚侏罗世地层 (25)南园群(JKN) (25)长林组(Jc) (25)鹅宅组(Jc) (26)赤水组(Jch) (26)小溪组(JKx) (26)兜岭群(JD) (27)园盘组(Jy) (27)下渡组(Jxd) (27)坂头组(JKb) (28)三、白垩纪地层 (28)吉山组(Kj) (28)石帽山群(KS) (28)黄坑组(Kh) (29)寨下组(Kz) (29)石牛山组(Ksh) (29)赤石群(KC) (30)均口组(Kjk) (30)沙县组(Ks) (30)崇安组(Kc) (30)第四节新生代地层 (31)一、晚第三纪地层 (31)佛昙组(Nf) (31)二、第四纪地层 (31)(一)更新统(Q p) (31)同安组 (32)龙海组 (32)(二)全新统(Q h) (33)东山组 (33)地层前言福建省地层发育,自上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福建省地层表

福建省地层表

组 统
下段:杂色细纱岩,砂岩,夹砂砾 小圆假饺蚌、四边形假饺蚌(相似种)、 岩,粉砂岩,凝灰质细纱岩,局部夹煤 椭圆图土蚌、圆形图土蚌等。 线。产:狭长假饺蚌、图土蚌等。 厚30~2270米。 厚:1555.8米。 总厚:1929.4米。 梨山组 上段:主要为灰黑色厚—具厚层 粉砂岩与中粒石英砂岩互层,向上砂岩 夹层减少。产:枝脉蕨、披针苏铁衫、 化石果等。 厚:579米以上。 下段:主要由灰、灰黑色厚层中粒 石英砂岩组成。上部夹薄层粉砂岩,底 部均有一层砂砾岩或含砾粗砂岩。 厚:176~590米。 产:拟刺葵、锥齿似托第蕨、披针 苏铁衫、尼尔桑网叶蕨(相似种)等。 总厚:755.5~1524米。
Q2t
天 宝 组 天宝组 砂、砾、卵石。 厚:2米 佛昙群 佛昙群 灰黑、灰绿色玄武质火山角砾岩, 黑绿色橄榄玄武岩。 凝灰质火山角砾岩。 厚:90米以上。 厚:30米以上。
下 更 新 统 上 第 第
Q1t

昙 三 三 群 系 下
佛昙群 上段:灰黑、黄褐、灰色砾岩、 砂砾岩、泥岩夹玄武岩,褐煤; 产:香茄科、帕科、枫竹等。 厚:大于295米 下段:灰、绿、灰黑色玄武质火山 碎屑岩、辉橄玄武岩为主,夹砂砾岩、 粉砂岩。 厚:大于220米。
统 中 系 更 新 统
Q3l
同 安 组 同安组 同安组 冲洪积层; 冲洪积层; 上部:红色粘土、砂粘土等。 上部:红色粘土、含砾砂粘土,灰黄色 厚:2~7米。 砂、含砾砂等。 下部:红色、棕红、黄色泥质砂砾卵石。 厚:4.5~18.5米。 厚:3~12.5米。 下部:棕红、黄色泥质砂砾卵石。 厚:3.5~7米。 同安组 冲洪积层; 上部:红色粘土、黄色砂及含砾砂。 下部:棕红、黄红色泥质砂砾卵石。 厚:10~16.5米

福州地质报告

福州地质报告

福州地质报告1. 引言福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

本文将对福州市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2. 研究区域概况福州市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5°15’至26°39’,东经118°02’至120°31’之间,总面积约为1,196平方公里。

研究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包括了山脉、平原、丘陵和河流。

3. 地质背景福州地区地质演化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化。

从地质年代划分上看,研究区域包括了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研究区域的岩石主要有花岗岩、片麻岩、砂岩和泥岩等。

4. 地质构造福州市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交界处,是华夏造山带的一部分。

研究区域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主要包括了剪切、折叠和断裂等。

5. 地貌特征福州市地物地貌类型多样,包括了山地、丘陵、河谷和海岸等。

山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的西部和南部,海岸则位于东部。

丘陵和河谷则分布在整个研究区域。

6. 地下水资源福州市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研究区域主要有两个地下水层,即上层含水层和下层含水层。

上层含水层主要由河流和湖泊的补给组成,下层含水层则主要由地下岩石层的含水层补给。

7. 地震活动福州市位于闽东南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

根据历史地震记录,福州市经常发生小规模的地震,较大地震则较为罕见。

研究区域应加强地震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

8. 岩土工程特征福州市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复杂,工程建设中需要注重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应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和加固措施。

9. 矿产资源福州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研究区域主要有煤炭、石灰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灾害风险评估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福州市存在地质灾害的风险。

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当地的影响,应加强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福建省水系图

福建省水系图

二、河系排列与河网密度福建省干支流水系排列受地质构造所控制,省内主要构造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或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山脉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河流的主流多呈北西—南东向,支流多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干支流交角接近90°,属于典型的格状水系类型。

福建河流的中上游多呈扇状水系。

如闽江上游三大溪(建溪、富屯溪、沙溪)占闽江流域的70%左右。

三大溪中又以建溪流域面积最大,建溪中上游在建瓯以上的约占建溪流域面积的91%。

又如九龙江水系有北溪和西溪两源,其下游都经漳州盆地相汇于河段的最下段出海。

在漳州盆地以上的两溪的流域面积,约占九龙江流域面积的98%。

九龙江水系又以北溪的中上游流域面积为最大,其上游在漳平以上又占北溪流域面积的53%以上。

由于河流中上游多呈扇状水系,便于水流集中、汇流速度快,加上上游广大山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这样就加大下游河段的洪峰流量。

福建河流下游洪峰流量之大,洪峰出现次数之多,在国内同级河流甚至更大一级河流中均属少见。

受福建构造和岩性的影响,各河流普遍存在着河谷型盆地和河曲型的峡谷相间的特点。

凡是在构造线交叉点,岩性软处易受侵蚀,形成盆地,其余为峡谷。

从上游到下游历经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形成串珠状的分布。

由于地形以山地为主,相应地河流比降也比较大,多在万分之五以上,形成丰富的水力资源,宽窄相间的河谷形态,特别有利于筑坝蓄水,开发水力资源。

河网密度大是福建省水系又一重要特色。

全省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大小河流总长达12.850千米,河网密度为0.1千米/平方千米。

其中以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的东坡密度最大,河流上游或中游的密度一般大于下游(除盆谷平原河漫滩网状水系外)。

其原因是:这地段纵横交错的构造线密布,地面坡度大,地下岩层不易透水、降水量丰沛,尤以两大山带的东南坡更为丰富。

图3-1 福建省水系图。

福建省区域地质志

福建省区域地质志

福建省区域地质志概述福建省地层,除志留系、中下泥盆统和下第三系缺失外,从元古界至第四系发育比较齐全。

岩石类型复杂,沉积岩、变质岩地层的总和以及火山岩地层出露面积,各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本省地层属华南地层区,地层分区性明显。

北部及西北部以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为主。

中部及西南部出露震旦纪至晚白垩世的浅变质岩、沉积岩及火山岩地层,尤以晚古生代沉积地层发育较齐全,古生物化石较为丰富。

其中,石炭纪至早二叠世地层,为石灰岩、无烟煤、铁矿、锰矿、铅锌矿的重要含矿层位。

政和至广东大埔一线以东的福建东部地区,则以大面积出露的晚侏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占主导地位,其岩性复杂,厚逾万米,是研究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重要地区之一。

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分布零星,在沿海一带较为发育,由基性火山岩、沉积岩及海相、陆相松散沉积物组成。

福建地层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共建立11个系56个岩石地层单位。

通过调查,基本查明了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岩相古地理面貌和有关矿产的时、空分布。

福建侵入岩出露面积40316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33%。

侵入活动期有加里东期、华力西一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

其中,燕山期不仅规模大,且有多阶段和多次侵入活动。

全省侵入岩岩类齐全,有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等。

其中,中酸性和酸性岩类占97%以上。

花岗岩类中除了广泛分布的黑云母花岗岩外,还有十分独特的晶洞钾长花岗岩。

各期侵入岩多沿一定方向呈带状分布。

福建变质岩地层包括元古界麻源群至上侏罗统南园组,变质时期可分为加里东、印支和燕山三个时期。

福建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部,其地壳演化时期划分为:扬子和加里东时期,全省处于地槽阶段;华力西和印支时期,转变为准地台阶段;燕山时期进入濒太平洋边缘活动带阶段;喜马拉雅时期,全省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福建地质构造单元划分为:省内一级单元有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和闽东火山断坳带;二级单元有10个;三级单元有10个。

福建省地体构造及其演化

福建省地体构造及其演化

古 代
资料来源:1988福建省地质图说明书
30
地质・资源・环境 闽西南地体和闽西北地体对比 闽西南地体东面隔政和一大埔断裂带和闽东 3.3闽西南地体和闽东地体对比 前已述及。闽西南和闽西北两地体是在晚元 古代时碰撞拼贴在一起的,直到三叠纪时,闽东 地体才从南东方向向北西方向拼贴上来,并引起 强烈的构造运动,而后共同接受晚三叠纪的文宾 山组沉积,此前各自都有不同的地质历史: 早元古代闽西南地体是桃溪组的变质基底, 而闽东地体则是迪口组f 中元古代闽西南地体缺失,而闽东地体则是 马面山群细碧一石英角斑岩、钠长(二长)变粒 岩、云母石英片岩及石英岩、大理岩组合, 晚元古代震旦系开始,闽西南地体除了缺失 志留纪和早、中泥盆纪地层外,其他各时代的地 层均有出露,而闽东地体在三叠纪之前,除了上 震旦系稻香组之外均没有接受沉积。 3.4闽东地体和闽东南地体对比 闽东南地体位于平潭一东山断裂带及其以东 海水以下地区.大约与海水40m等深线相当u¨。 平潭一东山断裂带,呈北东向平行海岸线展 布,其东北端没入海中,西南端往南延入广东。 该带东南部为海水淹没,但在沿海诸多岛屿上仍 可见其踪迹,推测其宽度大于40km。该断裂带 上侏罗纪一白垩纪的酸一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 分布广泛,另外,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沉积地层 以及中、新生代的辉长岩、橄榄岩、玄武岩等基 性一超基性岩零星分布。在东山澳角的副变质岩 中还采获古孢粉.可肯定其成岩时代为早古生 代‘81。 分布于断裂带内的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的地 层、岩石都卷入了断裂活动,并产生不同程度动 力变形变质作用,诸如糜棱岩化、强烈片理化等 现象l出露于断裂带西北边缘(闽东地体)的同 时代地层、岩石以及出露于断裂带内白垩纪地 层、岩石则未受强烈影响,说明该断裂带的形成 与主要活动期下限应为晚三叠世一晚侏罗世地层 形成之后,上限应在早自垩世石帽山群形成以前。 不难看出,晚三叠纪时,闽东地体和闽东南 地体已经拼贴在一起,同时接受了晚三叠世至晚 侏罗世地层的沉积。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期 间,平潭一东山断裂开始活动,并在自垩系石帽 山群沉积前就停止了。 4

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

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

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总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前言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在构造上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濒临太平洋板块,为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巨型构造-岩浆带的陆缘活动带的一部分,是全球构造-岩浆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由此福建省的地貌地形特征也较为复杂,其地貌受邵武—河源、政和—大埔,以及长乐—诏安等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带切割,形成两列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山脉:西部为武夷山脉,亦称大杉岭,是闽、赣两省的界山,为闽江、汀江和都阳湖水系的天然分水岭;中部为鹭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山脉。

该区各时代地层、岩石均有出露,但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或剥蚀,并以中生代酸性、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最为发育。

各阶段建造、形变、变质等特征都有所差异,表明晚太古代以来,地壳运动频繁。

关于福建及邻区的大地构造特征,长期以来,一直都作为争论的焦点。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和论述,对其归属各有所论。

比较典型的观点有:李四光(1937)、水涛等(1988)认为整个东南沿海应归属于华夏古陆的范畴;黄汲清(1945,1959,1960,1979,1980)、任纪舜(1962,1964,1977,1984)则认为整个华南地区为加里东褶皱隆起带;霍敏多夫斯基(1953)认为该区可分为南侧属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广东复背斜及北侧的浙闽太平洋褶皱带;陈国达等(1975)从地洼学说出发将本区划为东南地洼区;张文佑(1959)认为该区属华夏台背斜,后期(1986)将该区划分为华南断褶系的武夷一云开加里东断褶带(西部)及东南沿海海西一印支断褶带;郭令智(1981)、乔秀夫(1981)、赵明德(1983)等提出本区存在不同时期沟弧盆构造,并划分出闽西南-粤东海西印支期弧后盆地和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弧系等构造单元;许靖华(1980,1987)、李继亮等(1992)提出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使印支期广泛存在的大洋盆地逐渐封闭的观点,闽西南地区则是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有力的证据之一是该区存在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

福建地图热带与亚热带划分的依据积温,地形,种植作物,降水量地

福建地图热带与亚热带划分的依据积温,地形,种植作物,降水量地

福建地图热带与亚热带划分的依据积温,地形,种植作物,降水量地福建属于海洋性气候,因此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让它形成了较强的热带气候。

福建南部沿海地区都属于亚热带,主要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多以夏季高温少雨为主要特征。

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陆地向海洋扩张以及多地震地质构造影响,其降水量明显低于沿海地区,同时在夏季炎热干燥的季节里面,降雨也会有相当大的变化。

因此福建北部沿海除了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外还存在着不少干旱区和风化区。

但是福建北部沿海地区却不属于热带气候为主,主要以夏热冬寒为主。

一、福建省位于北纬30°~40°之间,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福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核心地带,由于地处东南沿海福建省属于大陆性气候。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季风明显,几乎每年有4个月都会出现4~5级的季风。

而且常年雨热同季,温度相对较高,降水量却明显低于内陆省份。

因此在夏季经常会出现高温少雨的现象。

同时由于夏季福建气温较高这一特点非常明显所以夏季经常会出现高温少雨的现象;另外福建气候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之分。

由于福建省夏季高温少雨的特点明显,而且降水量也远远高于内陆省份所拥有的降水量分布范围,所以也就形成了福建季风强、气温高、降水量少甚至没有降水量(或仅有少量降水量)的特点。

二、福建东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而南部地区则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代表。

因为东部地区是比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而南部地区则只是一个海洋性气候。

所以它们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明显。

福建南部地区主要受大陆气流影响,夏季风多而季风少,但是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进行降水天气,这一点和广西一样。

南部地区受到台湾高压的控制,并不具备典型的热带季风特征,因此在夏秋季节也不能进行大规模降水。

不过因为东南沿海多地震地质构造所影响,季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而东部沿海地区作为亚热带季风的典型代表,虽然夏季炎热干燥但不像南部地区那样炎热极端,因此夏季也就以低气温、少雨日数为主。

而东部地区所受台湾高压的控制明显要比南部更强一些,这是因为海峡两岸之间有强大且明显独立的洋流影响使其降雨更多而且范围更广。

福建地层

福建地层

第二节地层福建省地层发育,除志留系、中下泥盆统和下第三系缺失外,从元古界至第四系发育较齐全,岩石类型复杂,沉积岩和变质岩地层的总和及火山地层出露面积,各占全省陆地面积三分之一。

其地层属华南地层区。

福建省地层分区性较明显。

北部及西北部以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为主,属地槽型的巨厚沉积。

中部及西南部出露有震旦纪至晚白垩世的浅变质岩、沉积岩及火山地层,尤以晚古生代沉积地层发育,古生物化石较为丰富;其中石炭纪至下二叠纪,为省内石灰岩、无烟煤、铁矿、锰、铅、锌矿的重要含矿层位。

政和至大埔一线以东的福建东部广大地区,则以大面积出露的晚侏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地层占主导地位,岩性复杂,厚逾万米。

晚第三纪及第四纪地层分布零星,在沿海一带较为发育,由基性火山岩、沉积岩及海相、陆相松散沉积物组成。

一、元古界福建省的元古界有:前震旦系麻源群及震旦系。

麻源群在下部,可划分四个岩性段。

震旦系在上部,与麻源群呈整合关系,下震旦统有楼子坝群、吴墩组、迪口组及丁屋岭组、龙北溪组;上震旦统有南岩组、黄连组及震旦上统等。

(一)前震旦系麻源群麻源群系最古老地层,《福建省区域地质志》(以下简称省地质志)中,是指震旦系之下一套巨厚的中浅变质岩系,命名地点在建阳县东北之麻源村。

20年代多认为闽西北之变质岩系属太古界或元古界。

1962年福建区测队对建瓯地区的变质岩首次提出建瓯群一名,自下而上划分小桥片麻岩组、连地片岩组及龙北溪石英碳酸盐组,时代归属前寒武纪。

1963年福建地质局在南平召开变质岩座谈会,正式采用建瓯群一名,并划分为上、下两个亚群,时代改属前震旦纪。

1974年1∶20万建瓯幅进一步将建瓯群按岩石组合及变质程度,自下而上新建迪口组、龙北溪组、大岭组、松源组、吴档组。

1974年,福建地质三队三分队曾对龙北溪组中进一步划分出东岩组。

1977年、1979年,福建省地质局1∶50万地质图说明书和区域地层表编写组,对建瓯组除同意建瓯幅所划分外,于龙北溪组上段划分为东岩组。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通知
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2002年4月30日,闽建设〔2002〕37号)
各设区的市建设局、地震局(办):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以下简称《区划图》)已于2001年2月2日发布,自2001年8月1日起实施。

鉴于《区划图》较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较大变化,为了便于操作,根据《区划图》,省建设厅和省地震局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现有建制乡(镇、办事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划定,并制定《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2)。

为使《区划图》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均要按本标准执行。

二、根据《区划图》使用规定,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1、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2、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三、建筑工程使用《区划图》时,按相关设计规范执行。

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附件1: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附件2: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福建大田琴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福建大田琴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层状 一 块状 ,层 理较 差 。在 I号铁 矿 体 底板 见 一 套 片理 化 石 英 岩 、黑 云斜 长 变 粒 岩 组合 ,初 步认 为 该变 质地 层属 同一 套 岩性组 合 ,岩石 变质 可 能为 构造 活动及 岩浆 热 液蚀变 造成 的 。 经 畲组 :主 要 出露于 矿 区 中部 ,呈 较小 条带 状 ,岩性 为硅 泥 质角砾 岩 、泥岩 、粉 砂岩 夹
外 来 岩 系的岩 性 为石英 砂砾 岩 、砾质 中粒 石英 砂 岩夹 细砂 岩组 合 ,基 本 未变 质 。而推覆 构造
东侧 的原 地岩 系林 地组 表 现为变 质程 度较 高 ,与外 来 岩系林 地 组 区别 明显 。矿 区多条剖 面 的 钻 孔 中 ,自上 而下 均 出现 了林地 组 ( 覆 构 造 )一 文笔 山组一 经 畲 组一林 地 组 ( 推 原地 岩 系 ) 等 的层位 变化 ,证 实 了该 区存 在 推 覆 构 造 ,因此 ,推覆 构 造 下 部 尚有 一定 的找 矿 潜 力 ( 图 2 。F ) 断裂 生成 时代 应 晚于 F 断裂 。 脆性 断层 ( 3 :位 于矿 区西北 侧 ,呈 北东 向展 布 ,走 向 5 。 O ,倾 向北 西 ,倾 角 6 。 F) 5~6 。 5
第 2 期

喜 :福 建 大 田琴 山 铁 矿地 质 特征 及 成 因初 探
1 03
岩 ;总体 地层 走 向 2 。 0 ,倾 向北西 ,倾 角 2 。 3 。 0~4 。 0~ O 。
2 .2 构 造
矿 区构造 发 育 ,主要 为滑脱 、推覆 、脆 性 断层及 次级 向斜 褶皱 。经 历 多期次 地质 构造 作 用 ,形成 了较 复 杂 的构 造 格局 ,并 将 区 内地 层切 割成 一些 不规 则 的断块 。 滑脱 构造 ( 、F F 、F。 :表现 为 对 晚古 生 代一 中生 代早 三 叠 世地 层 的改 造 ,其 形 成 ) 时代 可 能为华 力 西期后 期一 印支期 。由于构 造环 境 的扩 张 ,使 早期 形成 的地 层发 生 了相互 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