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翻译中跨文化现象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翻译中跨文化现象处理
[摘要]本文对于电影翻译中忽视文化交流背景的一些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并在对误译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电影翻译工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在强调跨文化交流中电影作为大众传媒所起作用的基础上,希望译者能够对电影翻译有更高的重视。
[关键词]电影翻译误译跨文化交流
中国的电影翻译事业已走过了五十多年辉煌的历程,许多优秀译制片中的精彩对白成为中国观众争相传诵的佳句。如“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前苏联影片《列宁在一九一八》)曾鼓舞了几代身处逆境的中国观众。由此可见,电影作为大众传媒,其社会效应无可估量。然而,在学术领域,由于受世俗偏见的影响,电影翻译研究却颇受冷落,翻译研究人员似乎“完全把这一领域给忽略了。”为此,我国著名影视翻译界学者钱绍昌教授撰文指出:“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远不如文学翻译。”而这“与影视翻译的社会作用不相称。这一现象亟应引起翻译界的注意。”而且,电影翻译的研究成果显示:此领域需要包括影视专业人员、心理学家、心理语言学家、电影符号学家、媒体传播专家、语音学家和翻译家的相互合作。然而,目前翻译学家几乎完全忽视了该领域,观众观赏到的中西电影的字幕翻译或配音未经有关专业机构严格把关,出现一些明显的错误,而这一切却未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鉴于此,本文拟从语言和跨文化的重要性的角度来探讨电影翻译中出现的一些误译现象。
在香港片《蛊惑仔》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翻译成英文字幕时,成了“God will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从表面看,两者意思十分接近,然而,在中文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带有一定的消极含义,一般是电影中的人物为自己所行之恶而找的借口。而在英文中,“God will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却是西方人用来鼓励自立自强时的常见习语。西方的观众如果看到此处,而产生片中人物行凶是可以被理解的、是出于自救的目的的误解也就不足为奇。这样的翻译错误还能实现翻译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手段的功能吗?译者原本希望实现令观众一目了然的效果,却不小心犯了错误。而如果按说话者的语气翻译成“Every man for himself,and the devil takes the hindmost”,就可以正确表达片中人物的思想了,也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而在另一些影片的翻译过程中,片中黄皮肤、黑头发的主人公在捍卫自己的幸福爱情时引用“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典故进行对话。这对在中国古代象征美好爱情的恋人被突兀地翻译成了“Jack and Rose”,观众难免错愕愣怔,难以理解。这样的翻译虽然符合了字幕的字数长度,但是从尊重中西民族文化的角度考虑,不得不令人对翻译人员的水平感到遗憾。类似这样的误译还有很多,现列举如下:
1.“You’re a pal!”(选自电影Presumed Innocent《欲网危情》)“你真够朋友/你真够哥们!”,而电影字幕是“你是一个朋友”,这句译文属于判断或阐述语气,
而原文属于抒情语气(属于‘表达类’言语行为)。可见,好译文要显示出原文的交际功能。
2.“Please come here. I beg. In the name of Christ.”(选自电影Brave Heart《勇敢的心》)“请过来吧,求你了,快点吧。”原文的末尾是请求或命令的强势语,与基督或基督教没有丝毫关联。再看字幕翻译:“请过来,我求你,以基督的名义。”在中国,主流文化是非宗教文化,这样的译文不仅忽视了中国的文化背景,而且还有可能引起观众的误解。
3.“The tea is served,M adam”(The Princess Diaries)
4.“Announcer’s V oice:At 11:15 this morning,the Prime Minister,speaking to the nation from Number Ten Downing Street,announced that Great Britain is at war with Germany.(选自电影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1940),电影字幕是“广播员的声音:今天上午11点15分,首相在唐宁街10号向全国发表了讲话,宣布英国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这里明显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问题,《魂断蓝桥》拍摄于1940年,而在中国大陆放映时由于当时中国很多民众受文化交流限制,并不了解唐宁街10号有着怎样的文化意义,因此本人提出应该翻译成“今天上午11点15分,首相在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邸向全国发表了讲话,宣布英国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仅仅六字差别,就能使观众们一目了然。
因此我们说,电影翻译要结合语境、功能、文化背景等才能将原文的含义正确、充分地表达出来。其他翻译也莫不如此:大凡出现问题的译文,不论是误解了原文的含义,还是译文表达欠通顺、不地道,大抵都可以说是对原文没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那么,什么是“文化”?根据《辞海》(1977)第1626页的解释,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英国人类学家(Edward Tylor)也曾说过:“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根据上述说法,可以看出,语音文化特征的涵义是极其丰富的,它涉及到一种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以及人文地理等其它因素,因此,上述误译现象可能出于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而翻译则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其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因为“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要做好翻译,不仅需要谙熟两种相关语言,对两种相关文化也要相当熟悉。有时候,了解相关文化比精通相关语言更为重要。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曾经说过,For truly successful translating,biculturalism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bilingualism,since words only have meanings in terms of the cultures in which they function.
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确实十分棘手,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