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近代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中国近代史(1840鸦片战争——1949新中国成立)政治上:被近代化——主动近代化

考点1 被近代化: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背景:(1)必然性:英法等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根本原因)②鸦片战争前,清朝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

(2)可能性:林则徐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3、影响:鸦片战争标志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近代工业,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思想领域还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中国人民反抗」: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近代中国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1、背景:西方工业革命的深入,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与丰富的原料,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

2、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焚烧圆明园)(注意两个条约内容)

3、影响: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洋务运动兴起。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1、背景:A、日本制定了以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B、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态度;D、清政府奉行妥协退让政策,寄希望于国际调停;

E、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经过:1894年7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丰岛海战、辽东之战、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管带邓世昌)、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①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2亿两白银;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江苏)和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商品免除内地税等;

4、影响: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划分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使得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③在华投资办厂(资本输出),使得西方列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沉重打击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军民的斗争」:黄海大战中的“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战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以徐骧、丘逢甲、刘永福为首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背景:19世纪末列强向帝国阶段过渡;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影响;

2、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①赔款4.5亿两白银(连本带息共9.8亿);②设东交民巷为“使馆界”;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允许列强驻兵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④惩办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的团体或组织。

3、影响:①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②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城。③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④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⑤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接受《辛丑条约》并受列强“保全”的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⑥《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中国人民反抗」:

【义和团运动】①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口号:“扶清灭洋”(反映了当时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

③败因:主观方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方面——中外联合的绞杀。

④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五、规律认识

1、西方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2、列强侵华的影响:破坏性、建设性

主观动机:奴役、掠夺中国。影响:一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成为经济附属。是中国贫穷落后的历史根源。

客观进步:带来近代科技和思想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瓦解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考点2 主动近代化:先进的中国人求民主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2、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3、转折:天京变乱

4、失败:1864夏,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①中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是每户留足口粮,其它归国库

②目的: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③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

6、《资政新篇》(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

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

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进步意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7、评价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②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资产阶级:戊戌变法(1898年)、辛亥革命(1911年)

【戊戌变法】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2、背景

国际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①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完善②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电气时代③对外: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