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中国人的特点与民族性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硠光:“中国缺少自发的非亲属组织,根植于中国人 缺乏追根求源的热情。……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 中国人像‘一盘散沙’。本书的读者会认识到,中国人并 不总是处处都像‘一盘散沙’。在他们所关切的亲属和地 方性组织的内部,他们相互粘附在一起就像最坚硬的 粘土。而一旦对个人的要求超出他们对基本团体忠诚 的限度,中国人就会暴露出‘散沙’的特点。”
人情、人伦、人缘: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人情是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家族主义的直接体现。 在中国乡土社会,土地是不能迁移的。乡土社会 的聚族而居和家庭生活中的血缘亲情都会导致人 际关系以长期、稳定和和谐为首要目标。为了实 现这些目标,中国人在为人处世中加重了情的成 份。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交换行为,或者说人 和人之间建立交换关系尤其是社会性的交换关系 是通过“人情”的。在社会交换中,人情可以说是媒 介,或者说社会性交换是靠人情来维持的。
梁漱溟:“西洋人是有我的,中国人是不要我的。在母 亲之于儿子,则其情若有儿子而无自己;在儿子之于 母亲,则其情若有母亲而无自己;兄之于弟,弟之于 兄,朋友之相与,都是为人可以不讦自己,屈己以从 人的。他不分什么人我界限,不讲什么权力义务,所 谓孝弟礼让之训,处处尚情而无我。”
钱穆:“故西方有个人主义而中国无之。依中国观念, 亦可谓先有家,乃有己。先有国,乃有家。先天下, 乃始有国。先有一共通之大同,乃始有各别之小异。”
百度文库
内聚与内耗:中国人的群体行为
有关中国人“不合群”或“内耗”的说法最早始于梁启超。 陈独秀更是以深恶痛绝的口吻在《卑之无甚高论》中
写道,中国人“简直是一盘散沙,……人人怀着狭隘的 个人主义,完全没有公共心。” 鲁迅曾通过小说中的“看客”场面生动地描绘过中国人 的冷漠和自私。 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国传统社会里一 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 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旦进入群体的较量,两 个中国人对两个洋大人,或两个以上的中国人对两个 以上的洋大人,中国人就吃不住兼顶不过。”
缘的社会功能
在人际关系的建立方面,缘的作用并不限于见面之后。 在双方初识的过程中,缘有快速促进或催化的作用。
“有缘”或“无缘”其实都是一种“第一印像”,它们决定着 双方对发展彼此关系的看法。 在人际关系成功或失败 之后, 缘是一种有效的自我防御和社会防卫方法。 在 社会生活中, 缘可使某种社会关系的缺乏得到合理化 的解释。 在人际互动过程中, 缘有一种“自验成真的 预言”的作用。
人伦,就是人际规范或人际秩序。这人际规范或人际 秩序源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人情的规定,其外在形 式是礼,而内在心理是仁。这种将人伦溶于人情之中 的做法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缘或曰缘份指“人与人之间由命中注定的遇合的机会; 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 ”
造成中国人重视“缘”主要因素有两个:其一,由于传 统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乡土社会,乡民们在自然和社会 力量面前普遍感到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故而形成了 很强的宿命观念;其二,自唐代以后佛教进入中国, 其“因缘果报”之说以及前世、来世、轮回等宿命观念 对中国人解释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