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说明
教案第二页蒙昧中的觉醒
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派别;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难点
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教具
多媒体、教鞭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情境教学法等
板书设计
授课班级
高二年级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型
综合课
课题
蒙昧中的觉醒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
(2)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网上资源等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
本课采用纲要式板书与综合式板书、正副板书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布局如下所示:
一蒙昧中的觉醒
(一)智者的启蒙
1、背景(智者运动兴起的条件)
2、主要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3、评价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
1、生平
2、苏格拉底的思想
3、评价
(三)斯多亚学派及“人生而平等”
1、学派信息
2、“人生而平等”
(2)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体会人文主义内涵,追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合理评价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3)课后:还可以依学生的兴趣程度和疑点继续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阐述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的问题都应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蒙昧中的觉醒_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_教案
教案标题:蒙昧中的觉醒
教学目标:
1.了解“蒙昧中的觉醒”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分析蒙昧中的觉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蒙昧中的觉醒”的概念;
2.分析蒙昧中的觉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探索精神。
学习内容:
1.介绍“蒙昧中的觉醒”的概念;
2.分析蒙昧中的觉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探讨如何在蒙昧中觉醒,以及如何利用自身觉醒影响他人。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引入学生对“蒙昧中的觉醒”主题的了解并探讨其普遍性和重要性。
Step 2:呈现材料。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蒙昧时期的文化和历史进行探讨,引导学生领会蒙昧时期的社会现象,了解历史背景,以及深入了解蒙昧时期觉醒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变革,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和思想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并通过研究发现蒙昧时期的社会变革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必然产物。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导入内容:介绍蒙昧时期及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安排: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蒙昧时期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兴趣。
第二至三课时:蒙昧中的思想觉醒内容:探讨蒙昧时期出现的思想变革和思想觉醒的历史事件。
安排: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蒙昧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变革,学生通过PPT、小组演讲等形式呈现,加深学生对蒙昧中的思想觉醒的理解。
第四至五课时: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内容:探讨《蒙昧中的觉醒》对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安排:老师讲解《蒙昧中的觉醒》对古代中国文明的影响,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小组讨论,梳理《蒙昧中的觉醒》对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
第六至七课时:历史事件与个人成长内容:分析蒙昧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安排: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和分析,了解蒙昧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八课时:课程总结内容:对本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展开相关思考和表达。
安排: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和展示,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鼓励学生对《蒙昧中的觉醒》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手段:1. 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展示、案例分析等。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综合展现蒙昧时期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式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主动性。
评价方法:1. 完成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阅读和思考,并进行书面总结。
2. 课堂展示: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表达加深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
3. 课程考核:通过期末考试或者大作业,对学生对《蒙昧中的觉醒》的理解和应用进行检验。
叶莹高中历史《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南华一中叶莹一、课标要求与设计理念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本课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第一课内容《蒙昧中的觉醒》。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点,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以后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且本课与必修第一册专题六《古希腊的民主政治》、选修改革《梭伦改革》的内容相关联。
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运用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掌握智者学派代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及成因,分析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通过问题研究、历史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分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展示苏格拉底之死的图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并使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升华----继承和发扬先贤科学或理性的认识事物、自信和自主的探究、判断、行动的精神,认识和追求真、善、美,为人类作出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突破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设问导思、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的意义;通过图片导学、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突破难点: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此教学内容探讨的是人性,此话题比较哲理、抽象,学生难以掌握。
基于这一情况,课堂教学要以材料为基础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思考,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前发放“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社会背景,熟悉相关的史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解、图片、情境体验、合作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3 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1)
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主张以及对人和人的价值的阐述.2、知道古希腊人文精神演变的历程,理解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3、感悟人文精神的内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养成批判精神和怀疑意识,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教学重难点】重点: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对人和人的价值的阐述。
难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下,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去向何方?在《人类的故事》中,人类是怎样觉醒的?人在宇宙世界中究竟处于什么一种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早期希腊:人是神灵的玩物提到西方文明的起源,美国作家房龙的一篇文章特别重要.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房龙在这里“昔日的荒山”是指什么山呢?(奥林匹斯山)为什么呢?补充:根据公元前12世纪《荷马史诗》的记载,奥林匹斯山上的神仙却主宰着人间的一切,却喜欢争风吃醋。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忒也喜欢土豪金,为了争一个有具有土豪金颜色的苹果引发特了特洛伊战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西方文明发展的源头,人是处于什么地位?二、公元前6世纪:人是自然的产物【过渡】但是到了公元前6世纪,整个希腊的文化中心由希腊半岛转移到小亚细亚沿岸,产生了希腊第一批哲学家。
这批人因为主要在米利都,因此通常称为米利都学派。
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主张泰勒斯:万物起源于水;赫拉克利特:万物起源于火在这里,泰勒斯等哲学家的研究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由研究神转变为研究自然)。
在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希腊的文化中心会转移到亚洲地区?这可能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城邦的独立自治;远离传统文化的控制;东方文化的影响)2.为什么他们的研究对象会由神转变为自然呢?(城邦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加强,开始摆脱神的束缚)显然,和以前相比,到了公元前6世纪,人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由神的玩物变成了自然的产物)三、公元前5世纪中叶:人是万物的尺度过渡: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的文化中心又回归到希腊半岛本土.希腊本土的这批哲学家,我们是怎么来称呼他们的?(智者学派),1.请大家注意看教材100页第二段,什么的智者学派?(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老师)2.为什么希腊半岛本土会出现这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智者呢?(请大家前后排交流讨论,回忆我们高一必修一的知识,时间半分钟)➢公元前499年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希腊免受波斯帝国的统治,从而保存了西方古代民主政治的火种,同时也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的最鼎盛的“古典时代”➢战争期间,雇工贫农踊跃参战,政治地位也随之大大提高➢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频繁。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蒙昧中的觉醒》是一部提倡人类进步与自由思想的文艺作品,其中包含丰富的哲学思考和社会批判。
在当代社会,传媒的发达和信息的繁杂,也使得人们更需要思考自我和社会的问题,因此,本文的教学意义非常重大。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意义与价值;
2、学习文艺分析方法;
3、理解文章主题;
4、分析主题贯穿全文的方式。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作品背景、作者简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兴趣状态和情感状态;通过问问题和引发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
第二步:文本分析
(一)词汇掌握: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将文中生词、难词记录下来,拿到课堂上进行析错; 教师也可在课堂上将生词、难词进行解读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二)段落分析:根据文章的开头,在学生的帮助下,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
并要求学生梳理出文章内容的中心,分析段落之间的联系。
(三)主题分析:分析文章的主题,并梳理出所有涉及到主题的内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四)语言分析:分析文中语言运用的特点及适用场景,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第三步:收尾
针对学生在第二步的思考与讨论,进行总结,整合思路,完成文章对于学生的启发与思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评估
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结合教师上课时的提示进行个人总结;评估主要考虑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理解程度,对于文章主题及文本中重要语言代表意义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分析方法数量和质量的情况。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矛盾冲突;
2.理解蒙昧思想对封建统治的影响;
3.认识蒙昧中觉醒的因素和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以一幅插图为例,让学生分析插图中人物、服饰、环境等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矛盾冲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讲解蒙昧思想对封建统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蒙昧思想如何使人民困于迷信、无知的状态。
2.讲解蒙昧中的觉醒,引导学生了解觉醒的因素和方式,例如经济困苦、个人体验、社会变革等。
三、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讨论该事件或人物是如何从蒙昧中觉醒的,以及觉醒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四、小组报告(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报告,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展示给全班。
五、课堂讨论(15分钟)
对小组报告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对其他小组的报告进行评论和补充。
六、反思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蒙昧中觉醒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作业:
根据课堂上的学习和讨论内容,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蒙昧中的觉醒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资源:
1.插图,用于导入课堂内容;
2.教材或相关资料,用于讲解蒙昧思想对封建统治的影响和蒙昧中的觉醒的因素和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题目和指导方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古希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
2.视频导入:播放古希腊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古希腊的美丽与神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古希腊的传奇故事,如特洛伊战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古希腊文明发展历程的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点。
3.重点提醒:提醒学生关注古希腊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份关于古希腊文明的作业,包括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深入思考。
2.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古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介绍爱琴海、希腊半岛等地形地貌,分析其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2.讲授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从爱琴文明、古风文明到古典文明,讲述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人文精神的起源:介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贡献,阐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4.西方文化的传播:讲解古希腊文明如何通过战争、贸易、学术交流等方式传播到罗马、欧洲等地。
4.掌握西方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影响,了解古希腊文明对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以及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5.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运用史料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对古希腊文明的深入理解。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人类从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的演变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认识到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1.2 教学目标了解蒙昧时期的特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认识觉醒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分析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1.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蒙昧时期和觉醒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关键事件。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蒙昧时期和觉醒时期的理解和看法。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深入探讨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蒙昧时期的特点2.1 定义蒙昧时期解释蒙昧时期的概念,包括其时间范围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蒙昧时期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2 蒙昧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分析蒙昧时期的经济形态,如游牧经济和农业经济。
探讨蒙昧时期的社会结构,如家族和部落组织。
2.3 蒙昧时期的文化和宗教了解蒙昧时期的文化特点,如口头传统和图腾崇拜。
探讨蒙昧时期的宗教信仰,如原始宗教和一神教。
第三章:觉醒时期的曙光3.1 定义觉醒时期解释觉醒时期的概念,包括其时间范围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觉醒时期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性。
3.2 觉醒时期的科技革新分析觉醒时期的科技进步,如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
探讨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城市化和全球化。
3.3 觉醒时期的思想变革了解觉醒时期的思想变革,如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探讨思想变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四章: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的转变4.1 转变的背景和原因分析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转变的背景,如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
探讨转变的原因,如科技进步和思想变革的相互作用。
4.2 转变的过程和特点描述蒙昧时期到觉醒时期的转变过程,如城邦国家的兴起和帝国的扩张。
分析转变的特点,如文明的冲突和融合。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蒙昧中的觉醒》的主题和意义;2.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蒙昧中的觉醒》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文学作品《蒙昧中的觉醒》的封面;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阅读《蒙昧中的觉醒》的情景和感受;3.提问:“你们对这本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有什么理解和感受?”二、讲解主题和意义(15分钟)1.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蒙昧中的觉醒》的主题和意义;2.教师简要讲解主题和意义,解释主题和意义的内涵;3.与学生们就主题和意义的理解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三、分析和解读情节和人物形象(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蒙昧中的觉醒》的主要情节;2.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插图,让学生对情节有更直观的理解;3.提醒学生要注意情节中的冲突、转折和高潮等;4.教师鼓励学生对情节中的一些关键场景和对话进行分析和解读;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手法。
四、阅读与写作(15分钟)1.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蒙昧中的觉醒》的经典章节或片段;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与读者对话;4.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五、展示与交流(15分钟)1.鼓励学生自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进行展示;2.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交流和讨论;3.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进行点评和评价;4.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中获得启示和反思。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阅读下一篇文学作品;2.布置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作业;3.要求学生按时提交自己的作业。
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过程;2.提醒学生注意复习和总结;3.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
通过学习本篇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的盲点以及外来思想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
2.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的盲点及外来思想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学生能够以此为基础思考如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首先,开宗明义地讲解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
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事情,在学生中建立起相应的概念和认知。
2.正文
通过学生主动听课,并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对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的盲点以及外来思想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3.总结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
1.在家自行查阅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实际案例,并写一份综述。
2.观察身边同学的学习状态,顺手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七、板书设计
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的盲点
外来思想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上课)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蒙昧中的觉醒一、教材分析1.本专题是一个难度大,理论性强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
学习时首先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应先将本专题四节课的内容综合概括介绍,使学生对人文精神起源、复兴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希腊的智者运动;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一较完整的认识和较全面的理解。
同时,可注意本专题与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一册第六、第七专题,第二册第五专题和本册第七专题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
即要把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与同时期西方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结合起来,以辨明思想文化与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学习本专题的时候,要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
2.本专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首先应将人文精神和人文主义的含义给学生解释清楚。
人文主义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重视人、肯定人,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1.本课属世界古代史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从知识的衔接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加强对教材背景知识的了解。
可让学生复习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一册第六专题的内容,并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
2.本课的内容理论性很强,高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前可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增强对人文主义、智者学派、美德即知识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提高辩证思考的能力;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这一观点(3)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2.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优秀教学教案(4页)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臧晓玉【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思考”及“材料阅读与思考”等学习,丰富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提高辩证思考问题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给出的材料及思考题,并在课后完成教师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习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同时,更应认识到其具有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苏格拉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要有为捍卫真理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教学难点】: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向同学们推荐两部电影《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异漂流》,《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少年派的奇异漂流》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有人这样评价:李安手下的诸多作品尽管故事千变万化,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但李安却从未改变过!他永远是沉静的视角配以一成不变的人文关怀,并最终在华丽的视效中升华为寓言的史诗。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精神。
导语分析1、人文精神(humanism)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①人性,追求人的幸福和尊严;②理性,追求真理;③超越性,追求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
2、西方人文精神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智者运动---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蒙昧中的觉醒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复兴(14--17世纪)——神权下的自我启蒙运动---发展成熟(17、18世纪)——专制下的启蒙新课教授一、蒙昧中的觉醒(一)、出示课程标准: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高中历史《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的第一节。
人民版必修三的主要内容是中外思想文化史。
专题六的内容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精神是西方思想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西方民主思想和政治产生的重要基石,对人类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蒙昧中的觉醒》作为本专题第一节,正是阐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体现历史教学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也能为以后西方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的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这部分内容在以前的旧教材中从未涉及,而且内容理论性极强,对于中学生来说显得生涩难懂,因此在教材处理上如何做到深入浅出就显得至关重要。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求知欲较高。
但他们的历史学习多数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认为学历史就是“背书”,缺乏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易生搬硬套书上的观点,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失去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体会不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
而本课内容初中阶段没有学过,平常生活中也很难接触相关的知识,因此缺乏必备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缄默知识基础。
加之本课理论性太强,纯理论的东西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更加感觉过于抽象,也很枯燥,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在分析观点产生的背景时必然涉及到必修I和II的知识,跨度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3、设计思想《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和学习的理念作了如下的表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当前随着我国大力贯彻党的科学发展观,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反观当今社会一些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频频曝光,社会关注度极高,由此可见对重视人尊重人的人文精神的研究不仅是历史课程的要求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蒙昧中的觉醒》精品教案(6页)
蒙昧中的觉醒(一课时)【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古代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智者学派、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了解苏格拉底的生平,收集并鉴赏苏格拉底的名言。
2.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本“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史学争鸣”、“自我测评”等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认以人为本,同时认识到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具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学会对所有问题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要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二者在看待“人”自身这个问题上的共同之处及其差别。
【教学难点】古代人本思潮兴起和人文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设计理念】本专题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理论性强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人文主义这一主线贯穿本专题全部的教学过程和内容,而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文精神的内涵。
理解它的关键就是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因素结合起来。
学生初中已经学过相关的内容,本节就是在其基础上的发展,它还与必修一专题六、七,必修二专题五,本册专题七有联系,因此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习本专题的时候,要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
【教学构想】一、导入先请大家看两个案例: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室友林森浩投毒后死亡。
林因琐事对黄不满,逐渐怀恨在心。
复旦大学投毒案嫌疑人一审被判死刑,引发热议。
专业知识丰富的名校生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让人警醒:过于功利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忽视最基本健康人格的培养,灌输仇恨的不良风气让心浮气躁的青年人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蒙昧时代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自然、社会和宇宙的认知非常有限,迷信和无知普遍存在。
正是这个蒙昧的时期,孕育了人类文明的觉醒。
本课程将通过探讨蒙昧时代的情况,以及人类如何从蒙昧中觉醒,来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1.2 教学目标了解蒙昧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掌握人类从蒙昧中觉醒的历程和主要事件。
认识到蒙昧时代的局限性和人类觉醒的重要性。
第二章:蒙昧时代的认知困境2.1 蒙昧时代的认知特点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读:自然现象的不可解释性导致了迷信和神秘主义的产生。
社会结构与信仰:蒙昧时代的社会结构通常以部落或家族为单位,信仰和宗教观念也开始形成。
2.2 觉醒的契机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人类开始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寻求解释。
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蒙昧时代末期,人类开始通过文字记录知识,并逐渐形成更为系统化的学问。
第三章:觉醒的历程3.1 觉醒的里程碑古代文明的出现: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等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觉醒的开始。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和耶稣等思想家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精神指引。
3.2 科学革命与启蒙时代科学革命的爆发: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贡献,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
启蒙时代的思想: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和洛克等提倡理性思考和人权保障,为人类社会的觉醒铺平了道路。
第四章:现代文明的发展4.1 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工业革命的影响:机械化生产的兴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科技进步的推动: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人类的认知领域。
4.2 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文化冲突、环境问题等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国际合作、文化交流等为人类社会的觉醒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五章:蒙昧中的觉醒反思5.1 蒙昧时代的评价蒙昧时代的局限性:蒙昧时代的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非常有限,迷信和无知普遍存在。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蒙昧中的觉醒》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理解《蒙昧中的觉醒》所传达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学会运用文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文本。
5.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蒙昧中的觉醒》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字材料和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向学生介绍《蒙昧中的觉醒》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讨论法:在介绍小说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3.课堂活动: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用图文展示PPT,介绍《蒙昧中的觉醒》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用文字和图片描述《蒙昧中的觉醒》的故事背景,并提出观点。
第二步:主题和核心观点(15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说主题和核心观点的理解。
2.展示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入的问题。
第三步: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1.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性格、思想和行为。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并比较不同人物的特点和作用。
3.让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五步:文本分析和写作练习(35分钟)1.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进行文本分析。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并比较不同的文本分析结果。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写一篇关于该片段的短文。
4.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资源:1.《蒙昧中的觉醒》的全文和介绍文字材料。
2.图文展示的PPT。
3.学生小组讨论的材料和工具。
4.写作练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的文本分析和写作练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蒙昧时期的背景,掌握人类文明初期的主要特征,理解蒙昧中的觉醒的含义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古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学习并比较不同古文明的发展特点,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蒙昧中的觉醒,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艰辛历程,培养珍惜当下、努力奋斗的精神。
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明,树立平等、包容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4.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等,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4.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蒙昧中的觉醒”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作业:设计一份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道选择题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题目内容应涵盖本节课所学的古文明、发展特点、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古文明的基本情况:详细讲解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古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蒙昧中的觉醒:阐述人类在蒙昧时期对自然、社会、宗教等方面的认知,以及这些觉醒对后世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安排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古文明。
2.提出问题: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建筑和文物分别代表了哪个古文明吗?它们为什么能在蒙昧时期崛起?”引发学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人民2009年11月第4版)课时数:1课时(45分钟)仪征市第二中学吴凌雁一、课标要求与设计理念关于本课,课程标准的要:“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涵”基于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益的理念,结合教学实践与教材容,我确立如下教学思路:立足于雅典的顶峰的政治(背景),引申出智者学派和格拉底两者对人的思考。
通过对两者观点的阐述、分析和比较,从而概括人文精神的涵及引申。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本课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第一课容《蒙昧中的觉醒》。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点,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具有重要的开头和启下的作用,对以后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且本课与必修第一册专题六《古希腊的政治》、选修改革《梭伦改革》的容相关联。
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运用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掌握智者学派代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及成因,分析格拉底的哲学思想;通过问题研究、历史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分析智者学派和格拉底思想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展示格拉底之死的图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雅典的局限性,并使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升华----继承和发扬先贤科学或理性的认识事物、自信和自主的探究、判断、行动的精神,认识和追求真、善、美,为人类作出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突破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设问导思、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涵;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的意义;通过图片导学、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突破难点: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涵的分析和理解;对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高二学生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认知发展时段----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完成了由初中学段到高中学段、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换。
本模块特别是本专题本课时的学习容,是绝大多数学生开始能够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的。
不过,要注意到的是,一部分学生处于尚未完成转换的时段,熟悉形象思维的学习模式;其他同学也刚刚脱胎于形象思维,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其认知上的不足,又要充分利用其长处,以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任务。
此教学容探讨的是人性,此话题比较哲理、抽象,学生难以掌握。
基于这一情况,课堂教学要以材料为基础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思考,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前发放“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社会背景,熟悉相关的史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解、图片、情境体验、合作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五、教学环节与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材料:“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黑格尔师:在古希腊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制度,诞生了人文精神,以及后来有罗马人在希腊人的文化和理性思维之上建立起来的法制原则,正是这些构成了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
古希腊制度和罗马法我们在必修一中已学习过,今天我们来讲解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图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说明:奥林匹亚诸神不像是神兽同体,神力至高无上,森严凛威的道德主宰,而是一大群相貌俊美、举止娴雅、体魄健壮、有血有肉的与人同形同性的神灵,即带有浓厚的人性色彩。
神与凡人的形象与性格非常相近。
甚至没有专权与等级,神与人同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既有忠诚勇敢的美德,又有奸诈、嫉妒等人性的弱点。
希腊虽也有,但这的世俗味很浓,宙斯也偷情,赫拉也嫉妒,没有崇高性、神圣性、道德楷模性.师:那古希腊神化故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生:人形化、人格化、人性化【设计意图】通过黑格尔的话点出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结合必修一政治史的容让学生重温古希腊的文明成就,自然导出古希腊在思想史上的又一文明成果——“人文精神”。
通过东西方神的比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感知古希腊与在文化传统上的不同,古代希腊更注重对人性的倾向。
环节二:【新课讲授】师:围绕着标题,我们首先明确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这两个概念:请看屏幕: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核心内涵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师: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起源,那么在什么时候发展和成熟呢?生:集体回答(师投影展示)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起源 复兴 成熟公元前5世纪公元14——17世纪 公元17、18世纪【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有个对人文主义含义的认识,让学生感知一下人文主义就是突出“人”的价值,为后面深入的了解古希腊普罗塔格拉人本主义哲学、格拉底目的论哲学等高深容做好铺垫。
知识梳理:师: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智者学派师:(出示材料,目的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智者和智者运动这一历史概念)公元前5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
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人学派”应运而生。
智者原是指杰出的人,智者学派指的是城邦中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职业教师。
他们主要向城邦公民传授有关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以善变取胜。
他们授业要收取学费。
他们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讲“人”作为研究的重点。
又称“哲人学派”。
设问:什么是“智者”、“智者运动”(时间、研究对象)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2、研究对象:“人”师:公元前5世纪中叶,与我国的春秋时期大致相当。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系统,都同时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批思想文化巨人。
他们英雄所见略同地都把目光投到了人类自身。
我们都知道一定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一学派的产生呢?(大家结合必修1专题六的容)活动探究1、[温故知新]:投影:你还记得公元前5世纪希腊社会的状况吗?⒈希腊城邦的特点是:___(、专制)政治发达;___(农业、工商业)经济发达。
⒉从____到__________到________(均填人名),他们的改革都在___(扩大、缩小)公民的权利,__(鼓励、压制)公民积极参与政治。
⒊希腊公民具备下列哪些基本素养?A.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权威;B.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C.追求智慧与平等;D.具有雄辩的技巧和演说的技能。
学生:答:……3、背景:(1)政治:制度发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地位提高,个人主义成长)(2)经济:工商业发展(存在交换等实际问题,使平等,法则、契约、理性成为可能)(3)思想文化:人的地位提高。
(社会的变化使人在社会中处于突出的中心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古希腊社会状况,让学生了解智者运动出现的背景,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必然性。
活动探究2:材料一、怀疑神灵、否认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人的本性不可违、尊严和价值至高无上、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时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材料二、热衷认识社会政治法律、与世界共处、解决日常问题、参与政治生活。
材料三、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政治。
——选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教科书学生:根据四则材料依次得出观点。
4、主要观点:(1)强调人大价值、作用(2)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3)追求人与人的平等 (4)关注对人的教育师:在智者学派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思想之珠中,最闪亮、最耀眼的无疑使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他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哲学命题。
5、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活动探究3:材料1:“关于诸神,我不知道他的存在,也不知道他的不存在。
”——《论神》材料2:“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论真理》材料3:“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
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
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材料4:漫画普罗塔戈拉对神持什么态度?他的主要观点及涵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通过引导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小结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及评价。
)学生:思考回答……态度:否定、怀疑神(1)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2)评价:意义: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宗 ① ②③ ④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局限:过分强调个人感觉,否定客观真理,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忽略道德。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其智者学派及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对于“人是万物的尺度”局限性的理解,学生不容易掌握,我通过小猪与天牛漫画故事来讲述,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让学生通俗易懂。
过渡:谁对普罗塔戈拉的观点进行了修正?其实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只是格拉底思想言行的直接引子,更大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所生活的时代:雅典的政治达到顶峰。
师:引导学生回忆雅典政治的主要表现,特点以及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格拉底投影展示:[哲人介绍]:(通过学生对格拉底肖像的认识,从而得出评价一个人不能以感觉作为标准。
引出对格拉底理性的认识,关注其思想、言行、影响、贡献等。
)格拉底生卒:约前469年—前399年。
自认为不是智者而是爱智者。
西方哲学史上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启蒙思想家视他为:理性的先驱和战友。
马克思评价:“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师:在格拉底时代,智者运动使得传统的道德观念面临全面的崩溃,在这种情形下,格拉底“潜心于伦理道德问题,并且首先力求给这些东西寻找普遍的定义”他提出什么样地命题?指导学生回答背景。
1、背景:(1)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2)雅典社会道德沦丧活动探究4:材料一、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
由此,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
材料二、既然道德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知识是可教的,德行也是可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