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防尘防毒设施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尘防毒设施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尘防毒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存在粉尘作业的场所必须配备防尘防毒设备、设施,所属单位应对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第二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产生尘毒危害的,应按规定配齐防尘防毒设备、设施、并经有关部门进行效果鉴定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条防尘防毒设备、设施应与生产设备同时使用,并与主体设备同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设施稳定正常运行。

第四条防尘防毒设备、设施停运、拆除或闲置必须向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申报,严禁擅自停运、拆除或闲置防尘防毒设备、设施。

第五条企业内存在尘毒危害的单位应设立职业卫生检查员,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运行及相关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对违反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防尘防毒设施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预防和控制粉尘和有毒气体对人员健康和安全的影响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一个样本防尘防毒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粉尘和有毒气体的危害。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作场所存在粉尘和有毒气体的部门或岗位。

3. 职责分工:- 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和宣传。

- 班组长或主管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员工的履行情况。

4. 防尘防毒设施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防尘防毒设施,并保证其质量和有效性。

- 员工必须按照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使用,不得私自更换或拆卸设施。

5. 风险评估和操作控制:- 对工作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粉尘和有毒气体的危害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控制措施。

- 确保员工严格按照操作控制措施进行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6. 员工个人防护措施:- 为员工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 及时更换和维修个人防护装备,保证其功能完好。

7. 应急预案:- 制定防尘防毒设施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应急设备和应急人员的安排等。

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3篇)

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3篇)

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为认真做好生产性防尘、防毒工作,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一、防尘、防毒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生产过程中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三、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使用过程,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有毒物料,生产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

四、对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应加强通排风,并尽量采取回收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

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五、对检测出的超标因素要加强治理,通过技术改造和引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手段,逐步消除尘毒危害。

六、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适当的警示标志,作业现场要及时清理,保持整洁。

七、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八、有毒有害岗位作业人员要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九、严禁在尘毒作业岗位饮水、吃饭。

十、作业现场配备必需的急救器材,并定期组织急救业务培训。

十一、生产现场配备洗眼、喷淋等冲洗设施,防护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或挪用。

十二、新职工入厂后,应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查体;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十三、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的人员,可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职业性疗养等措施。

对患职业禁忌症和过敏症者,应及时调离,并妥善安置。

十四、职业病的范围和诊断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进行积极治疗。

十五、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2)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在工作环境中预防和控制尘埃、有毒气体的危害而制定的规定。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1. 预防措施:工作场所应进行尘埃、有毒气体的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增强通风、使用防护设备等。

2. 防护设备:对于有尘、有毒气体的操作,员工应佩戴相应的防尘、防毒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设备。

2024年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管理制度为对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的安全有效管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防火与防爆(一)生产储存设备1、根据生产、使用化学物品的火灾和防爆危险性等级分类要求,厂房库房布置、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及有关的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以及有关的专业防火技术规范的要求。

2、在工艺装置上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应充分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报警(声、光)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3、在有可燃气体(蒸汽)可能泄漏扩散处,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其信号值应定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____%以下,如与安全连锁配合,其联锁动作应是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____%以下。

4、应在可燃气体(蒸汽)的放空管出口处设置阻火器,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截止阀,以便在放空管出口处着火时,切断气源灭火。

放空管最低处应装设灭火管接头。

5、输送易燃物料时,应根据管径和介质的电阻率,控制适当的流速,尽可能避免产生静电。

设备、管道等防静电措施,应按国家防静电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6、有突然超压或瞬间分解爆炸的生产设备或贮存设备,应装有爆破板(防爆膜),导爆筒出口应朝安全方向,并根据需要采取防止二次爆炸、火灾的措施。

7、各生产装置、建筑物、构筑物、罐区等工业下水出口处,除按规定做水封井外,尚应在上述区域与水封井间设置切断阀,防止大量易燃、易爆物料突发性进入下水系统。

8、用于易燃、易爆气体的安全阀及放空管,必须将其导出管置于室外,并高于建筑物____米以上。

9、建筑物、装置等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安设防雷保护措施,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规定。

不准设置移动照明灯具,敷设的配电线路必须穿金属管或难燃塑料管保护,防爆场所必须用防爆电器。

(二)动火、用火管理1、生产厂区均为禁火区。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防尘管理制度(4篇)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防尘管理制度(4篇)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防尘管理制度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是企业重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之一,对于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的实施将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护环境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尘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第一、防尘管理目标与原则1. 防尘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工作场所清洁,降低粉尘对员工的危害,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2. 防尘管理的原则是预防优先,综合治理,源头控制,科学管理。

第二、防尘管理的责任和权限1. 企业负责人应明确防尘管理的重要性,为防尘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2. 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制定防尘管理制度,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3. 防尘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日常的防尘工作和事故处理。

4. 所有员工都有义务积极参与防尘管理工作,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第三、防尘管理的程序与要求1. 编制防尘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确保防尘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2. 建立防尘台账,记录工作场所的防尘情况、设备使用情况和人员培训情况。

3. 进行防尘评估,确定危险源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护方案。

4. 采用物理隔离、通风换气、扣压等措施进行源头控制,降低粉尘排放。

5. 配备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尘眼镜、防尘手套等。

6. 定期进行防尘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7. 实施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防尘意识和技能,防止粉尘危害的发生。

第四、防尘管理的监督与检查1. 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防尘工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于违反防尘管理制度和规定的行为,严格按照公司的纪律处分进行处理。

3. 鼓励员工发现和报告防尘风险和隐患,提供奖励机制。

第五、防尘事故的处理1. 发生防尘事故后,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保障受伤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控制措施。

职业防护(防尘、防毒、防噪)管理制度

职业防护(防尘、防毒、防噪)管理制度

职业防护(防尘、防毒、防噪)管理制度职业防护是指在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实行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工人员工安全、健康的一种管理制度。

防尘、防毒、防噪是其中三个重要的方面。

下面将认真介绍防尘、防毒、防噪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一、防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1. 防护设施每个作业场所要配置符合要求的防护设施,如通风设施、防护罩等。

2. 防护用品在工作中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依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和工作内容,配置不同的防护用品。

3. 检查标准每个作业场所应定期检查防尘设施的情况,确认防护设施的效果是否良好,并适时更换、修理。

4. 废气排放工作场所应建立废气排放和处理制度,防止污染环境。

定期检查和维护废气处理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转。

5. 防治措施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控效果,需要实行污染源掌控、个体防护措施、通风换气等方法,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二、防毒职业防护管理制度1. 防护设施对于面临污染环境的工作,应安装符合要求的通风设施,规避污染气体对人体的影响。

2. 防护用品在工作中应佩戴相应的防毒用品,如呼吸器等。

呼吸器的类型需要依据作业环境和工作内容的不同进行选择和配置。

3. 储存和装载在储存和装载不安全物品时,需依照相应的规定来进行,保证安全。

严格遵守标准物质的储存条件,定期检查并确认其封闭性和完整性。

4. 废气排放在處理污染气体时,应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对废气排放的后处理设备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 健康监测应对工作环境进行科学的健康监测,定期检查工人身体的健康情形,适时发觉并解决职业病问题。

三、防噪职业防护管理制度1. 防备为主应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施工排布等方面来防备和削减噪声污染,从根本上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劳动保护权利。

2. 防护设施每个作业场所应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设施,如噪音屏障、隔音墙等。

3. 防护用品在高噪声环境中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可减小噪音对人体的影响。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四篇)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四篇)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1. 引言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是为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防止职业性尘肺和中毒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

本规定适用于需要进行尘埃和有害气体防护的工作场所,旨在明确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和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2. 负责人职责2.1 负责组织制定和完善工作场所的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并确保其落实;2.2 负责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2.3 负责指导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防毒设备,并确保其定期维护和检修;2.4 负责组织开展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3. 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3.1 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尘埃和有害气体的浓度达到国家标准;3.2 工作场所内应设立明确的警示标识和安全提醒标语,提醒员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3.3 所有的工作场所应配备充足的防尘防毒设备,如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并定期检修和更换;3.4 工作场所内的设备、仪器和工具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3.5 工作场所应设立应急救援机制,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并进行定期演练。

4. 员工的防护要求4.1 员工应按照规定佩戴相应的防尘防毒设备,特别是进入有尘埃和有害气体的作业区域时,必须严格佩戴;4.2 员工在使用防尘防毒设备时,应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适时的更换和维护;4.3 在作业过程中,员工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无防护设备的作业;4.4 在发现异常情况或不适时,员工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所在单位的负责人或现场主管;4.5 员工应参加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防护能力和安全意识。

5. 管理措施5.1 工作场所应定期组织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活动,确保员工理解和掌握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5.2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紧密监督和管理各项防尘防毒工作的实施情况;5.3 需要进入防护区域的人员应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能够适应相应的工作环境;5.4 定期对各项防尘防毒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5.5 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和事件。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四篇)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四篇)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单位的设备和财产安全,制定本《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全体员工和外来访客。

第三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防尘、防毒、防火、防爆设备和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二章防尘安全管理第五条本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尘埃的产生和扩散。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和工作场所,防止尘埃积聚。

第七条从事有尘工作的员工应当佩戴防尘口罩,保护呼吸道的健康。

第三章防毒安全管理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对从事有毒作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其正确使用防毒设备。

第九条本单位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毒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十条从事有毒作业的员工应当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防止有毒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第四章防火安全管理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制定消防预案,明确消防设备和器材的使用方法。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齐,防止火灾的发生。

第十四条不得在禁止区域吸烟,防止引发火灾。

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备和器材,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五章防爆安全管理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制定爆炸物品的存放和使用规定,确保安全使用爆炸物品。

第十七条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的员工应当佩戴防静电衣物和防爆器具,保护自身安全。

第十八条本单位应当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分类存储,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第十九条本单位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爆设备和器材,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六章管理措施第二十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

第二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第二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建立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制度的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引言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防止危害的发生,制定和实施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防尘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责任1.1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包括制定具体的防尘目标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1.2明确员工的安全责任,要求员工参与防尘工作,如佩戴防尘口罩,定期参加健康检查等。

2.防尘设施和装备2.1确保生产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配备合适的通风设备和除尘设备。

2.2提供员工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

3.防尘培训和宣传3.1定期进行防尘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知识。

3.2开展防尘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防尘工作的重视程度。

4.防尘监测和评估4.1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空气质量监测,确保空气中的尘埃浓度不超标。

4.2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二、防毒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责任1.1设立专门的毒物管理小组,负责制定防毒目标和计划,并监督实施。

1.2明确员工的防毒责任,要求员工遵守防毒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2.防毒设备和装备2.1配备合适的毒物检测仪器和装备。

2.2提供员工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3.防毒培训和宣传3.1组织定期的防毒培训,培养员工正确的防毒观念和操作技能。

3.2开展防毒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防毒工作的重视程度。

4.防毒监测和评估4.1定期进行毒物浓度的监测,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4.2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毒物的风险。

三、防火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责任1.1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防火责任,包括制定防火计划和组织实施。

1.2明确员工的防火责任,要求员工参与防火工作,如掌握消防知识,熟悉火警逃生路线等。

2.防火设施和装备2.1配备合适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2.2进行定期的消防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三篇)

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三篇)

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安全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作环境中的尘埃和有毒气体对员工的伤害。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生产、加工、运输、仓储中存在尘埃和有毒气体的作业场所。

二、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施策。

通过采取技术、管理和个人防护等措施,综合预防和控制工作环境中的尘埃和有毒气体的危害。

2. 调查评估,科学管理。

进行尘埃和有毒气体的危害评估和监测,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有效控制风险。

3. 教育培训,提高意识。

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对尘埃和有毒气体危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合理布局,密闭操作。

对于可能产生大量尘埃和有毒气体的工作岗位,采取合理的布局和密闭操作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其他作业人员的污染和危害。

5. 定期检查,持续改进。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总结和改进,以不断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三、工作环境管理1. 尘埃管理:a. 尘埃源头控制。

在尘埃产生的源头采取有效措施,如湿式作业、局部排风等,控制尘埃的产生和扩散。

b. 通风系统维护。

定期检查和清理通风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排除堵塞或漏风等问题。

c. 垃圾处理。

对于产生尘埃的废弃物,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如密闭储存、定期清理和正确分类等。

2. 有毒气体管理:a. 使用合适的气体探测仪。

工作场所中存在有毒气体时,必须配备适当的气体探测仪,并定期检测和校正。

b.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对于使用有毒气体的设备,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c. 合理储存和使用。

有毒气体必须按规定进行储存,并在符合安全条件下使用,严禁超过规定浓度和时间的暴露。

四、个人防护措施1. 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

根据工作环境中尘埃和有毒气体的特点,为员工配备合适的防尘和防毒装备。

2. 培训和使用规范。

对于配备防护装备的员工,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正确使用和保养。

3. 定期检查和更新。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
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尘埃和有害气体的危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
1. 工作区域的管理:确保工作区域内保持清洁,定期清理尘埃和废物,减少粉尘积累的可能性。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在接触到有害尘埃或气体的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面罩、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尘服等。

3. 正确使用防尘设备:合理使用和维护防尘设备,如排风系统、除尘器、涂层设备等,以减少尘埃的产生和扩散。

4. 建立适当的通风系统:在有害气体产生的工作区域内建立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浓度。

5. 培训工作人员:为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教授正确的防尘防毒措施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

6.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防尘防毒设备和工作区域,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7. 应急准备:建立应急预案和适当的急救措施,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事故。

8. 监测和管理:定期监测工作区域的空气质量和有害物质浓度,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安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具体规定还需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环境的特殊需求进行制定。

第 1 页共 1 页。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3篇)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3篇)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一、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等安全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正确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制定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在实施工作过程中能够正确采取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等安全措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责任分工4.1 企业领导层负责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4.2 生产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4.3 安全管理员负责组织实施本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日常的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

五、安全措施5.1 防火安全措施5.1.1 确保生产区域内没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生产设备和电气设施要符合防火要求。

5.1.2 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设施,及时清理积累的可燃物。

5.1.3 定期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2 防爆安全措施5.2.1 确保生产设备和工具符合防爆要求,建立防爆设备和设施检查制度。

5.2.2 对潜在的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等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5.2.3 加强防爆平台和通风设施的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3 防尘安全措施5.3.1 加强生产车间的清洁工作,及时清理和收集产生的粉尘。

5.3.2 配备合适的工作服和防尘口罩,保护员工的呼吸系统免受粉尘的侵害。

5.3.3 采用封闭式生产工艺,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5.4 防毒安全措施5.4.1 确保员工配备合适的防毒面具和防毒服,正确使用和保养防护设备。

5.4.2 对潜在的有毒气体、有毒液体等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5.4.3 定期进行防毒演练,培训员工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并加强对有毒物质的管理和监测。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的工作,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本单位的相关规定执行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单位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管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到系统全面、层级分明、人人有责、整体协同。

第五条本单位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第六条本单位建立与上级行政部门及消防、安监、环保等职能部门的定期联络、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和接收相关业务信息,保持与相关职能部门的紧密沟通与合作。

第七条本单位建立健全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档案,对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第八条本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的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做到责任到人,追究责任。

第九条本单位定期组织对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

第二章防火安全管理第十一条本单位建立防火责任制度,落实防火措施,确保建筑、设备、电气设施等防火安全。

第十二条本单位建筑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标准和规定,建筑内部设置防火隔间,购买符合标准的防火材料和设备。

第十三条本单位建立消防设备和灭火器材的检查、维护与保养制度,确保消防设备和灭火器材的完好有效。

第十四条本单位禁止在生产、办公区域进行违规使用明火作业,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电器设备,杜绝火灾隐患。

第十五条本单位建立火灾应急预案,组织火灾演练,提高职工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范文(6篇)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范文(6篇)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范文为改善车间劳动卫生条件,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杜绝职业危害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要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

2、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

3、在生产过程中,对散发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废油等,要采取回收综合利用和净化处理措施,未经处理合格不得随意排放。

4、对于容易泄漏或散发有毒气体、液体的工艺设备,要加强计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严格控制跑、冒、滴、漏,对防毒、防尘、通、排风装置要加强管理,搞好维护保养,不得擅自移置他用和拆除。

5、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管道、容器等进行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安全检修规程》。

6、有粉尘或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7、在____、验收新、扩、改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时,发现有不符合防尘、防毒要求,要重新返工,否则不予以验收和投产。

8、加强对生产区域尘、毒等污染物的定期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予以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好的,要采取预防措施。

9、加强防尘、防毒器具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并规定配置好防尘、防毒器材,管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巡查。

10、保证防尘、防毒管理制度的执行,教育员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防尘、防毒工作有突出贡献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

11、重要岗位除配备足够适用的防护用具,还应设有洗眼、喷淋等冲洗设施。

度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

12、所有职工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与范围为了保障员工健康安全,预防和控制作业环境中的尘埃和有害气体,特制定本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从事有尘有毒作业的员工。

二、职责与义务1. 管理层(1)确定有尘有毒作业区域,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购买和配备必要的防尘防毒设备和器材,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3)组织实施员工的防尘防毒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和技能;(4)建立防尘防毒作业档案,定期检查和评估作业环境和设备的安全状况;(5)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措施和责任分工。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与健康,防止因尘、毒、火、爆等因素导致的事故和伤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尘、毒、火、爆等危险因素的各项岗位工作,包括工厂生产、工地施工等。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和伤害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四条全体员工都应当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并且共同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共同创建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第五条本管理制度的执行部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防尘管理制度第六条防尘管理制度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尘埃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保障员工的工作健康。

第七条在需要进行粉尘作业的工作岗位,应当制定相应的防尘作业方案,包括防护设施和措施。

第八条在进行粉尘作业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合适的防尘设备,如防尘口罩、安全眼镜等。

第九条粉尘作业应当在密闭或者远离员工活动区域进行,避免尘埃对员工产生影响。

第十条定期对工作区域进行清理,包括尘埃的清理和设备的维护,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第三章防毒管理制度第十一条防毒管理制度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员工的工作健康。

第十二条对于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可能泄露的工作岗位,应当制定防毒作业方案,包括防护设施和措施。

第十三条在进行防毒作业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第十四条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存放和使用应当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避免泄露和事故的发生。

第十五条对于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工作区域,应当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四章防火管理制度第十六条防火管理制度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制定相应的防火措施,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七条对于有火灾隐患的工作岗位,应当制定防火方案,包括防火准备工作和灭火措施。

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管理制度范文

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管理制度范文

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管理制度范文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我们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防尘、防毒、防暑和降温管理制度。

以下是该制度的详细内容:一、防尘管理制度1. 所有从事粉尘生成作业的人员必须戴上防尘口罩,并定期更换。

2. 在作业区域内应设置粉尘防护设施,如局部排风装置、湿式工序等,减少粉尘扬尘。

3. 员工在清扫工作区域时,应采取湿拖、湿扫等措施,避免粉尘扬散。

4. 每个工作岗位都应配备吸尘器,并定期检查和清洗。

5. 对于散发大量粉尘的工序,应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确保粉尘浓度在标准范围内。

二、防毒管理制度1. 工作区域内存在有毒气体的作业,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毒面具。

2. 对于有毒气体的检测和监控,应配备相应的传感器和报警装置,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3. 定期进行防毒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使用。

4.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防毒培训,了解防毒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那些在闭环空间中工作的员工,必须配备呼吸器,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三、防暑管理制度1. 在高温季节,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增加通风设备、使用空调等。

2. 对于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的员工,应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解暑设备,如风扇、冷毛巾等。

3. 定期对工作区域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并根据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4. 员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应注意休息和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中暑。

5. 员工应佩戴适合的工作服和帽子,以减少对阳光的直接曝晒。

四、降温管理制度1. 对于需要进行高温作业的工序,应采取合理的降温措施,如加设防热屏障、降低工序温度等。

2. 工作岗位应配备降温设备,如冷风扇、冷垫等,以提供降温效果。

3. 周期性对高温作业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者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高温作业期间,必须定期进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 高温作业员工应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以上是本公司的防尘、防毒、防暑和降温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能对员工的健康和工作安全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安全管理制度(5篇)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安全管理制度1.对所用易燃、易爆物料的过程及设备必须严格管理,采取有效的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以保障国家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

2.加强防火防毒检查和消防器材、个人防护用品管理。

3.除固定动火区外,未经批准,任何情况下禁止动火。

4.高处焊割作业要采取防止明火花飞溅措施,如有6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5.对沾有易燃、可燃物料的材料或设备,焊割前应冲洗干净,置换分析合格。

6.生产或检修,需用的熬炼设备应设置在安全地带。

熬锅装料不得超过容积的____%,以防止沸腾外溢,熬炼期间应有专人管理,并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

7.搬运可燃、爆炸等危险物品,不得抛掷,拖拉和滚动,所用板手、锒头等工具应为铜、铝合金或镀铬的钢铁材料。

8.禁止穿带钉子鞋进入易燃、易爆车间和危险场所。

9.高温设备、管道必须保温。

不能在高温设备、管道上烘烤可燃物。

10.生产区内的照明,布线及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并保持清洁干燥和绝缘良好。

11.因临时需装设备电器线路,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按临时线路要求安装,并限期拆除。

12.高大建筑,主配电设备,易燃液体罐及突出屋面的排放管、气框放空管都应设避雷保护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大于5欧姆,并应每年进行定期检测。

13.建筑与工艺生产装置的平面布置必须符合防火间距标准要求。

14.对带压可燃气体的设备、管道,应设置安全阀或防爆板,对已有腐蚀损坏或有泄漏的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应暂停使用,并尽快修复。

15.可燃气体放空管应高出设备或建筑物____米以上,并设阻火器。

16.输送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放空应根据管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安全流速,以防引起静电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7.有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管道,应有用隋性气、蒸气等置换的设施。

18.生产装置、设备及厂房的防雷装置和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应符合国家和部颁有关规定。

19.液氨贮罐应有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

防毒、防尘管理制度(5篇)

防毒、防尘管理制度(5篇)

防毒、防尘管理制度一、公司各级领导要把关心职工安全、健康和关心生产统一起来,把防毒、防尘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坚持做到“五同时”。

二、在新建、改建、扩建时,必须按照国家《工矿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和环境保护的标准要求,做到“三同时”,不得削减劳动保护设施。

三、凡生产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车间或工段,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如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密闭或隔离操作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危害。

四、对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车间、工段,要定期监测,严格对照剧毒物品的保管。

五、对接触尘毒的作业人员登记造册,定期体检,建立员工健康监护卡。

六、对接触尘毒严重的岗位,实行六小时工作制或采取定期轮换制,对患有职业性中毒者,应给予治疗并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

防毒、防尘管理制度(2)是一种组织和规范企业或工作场所中防止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粉尘等)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风险评估与管理:对工作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有害物质以及可能的健康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

2. 个人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确保员工在接触有害物质时能够有效地进行保护。

3. 培训与教育:为员工提供相关的防毒、防尘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有害物质的危害以及正确的应对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 工作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确保其不超过安全标准,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超标情况。

5. 废物处理:制定合理的废物处理措施,防止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污染。

6. 紧急情况处理: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方案,包括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紧急疏散计划,以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

7. 监督与检查: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确保防毒、防尘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制定和执行防毒、防尘管理制度,可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减少工作场所的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生产效率。

防毒、防尘管理制度(3)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它旨在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因毒物和粉尘引起的事故和职业病。

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五篇)

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五篇)

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一、目的加强防尘防毒设施管理,保证职工健康,充分发挥安全防护设备效能,预防危险和安全隐患发生。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单位防尘、防毒设施的安全管理。

三、工作程序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将防毒防尘措施和防毒防尘设备管理纳入年度安全计划和长远规划。

2科学使用有毒、有害物料,保持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物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对重点场所和人员要定期进行监测及体检。

3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对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应采取净化处理措施。

4对于防尘防毒设备和设施,任何人不得损坏、移动或拆除,如生产上需要变动也要本着不减弱原防护能力的原则,做适应性变动。

5由于生产设备检修需要挪动防毒防尘设施时,修完后必须给予恢复,并达到原来的水平。

6认真执行防护设备点检制度,按设备分工对设备进行技术状态检查,对关键工位上的防毒防尘设备进行点检,发现问题要及时检修,并做到检查有记录,修理有记载。

7确保通风,使防毒防尘设备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管路系统不得有明显失风现象;各种风机不得有强烈震动,并适当采取隔音降噪措施。

8使用部门对防毒防尘设备要设专人管理和保养。

在生产设备启动前要先启动防毒防尘设备,生产设备使用停止后再停防毒防尘设备。

9在使用中发现防毒除尘设备有异常现象要立即停机,同时通知有关人员及时排除故障,待故障排除后再继续使用,恢复工作。

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二)1目的1.1为了充分发挥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效能,使设备设施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与工艺设备同步运行,且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使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企业内的防尘、防毒、降噪以及通风降温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程序和要求。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分厂、职能部室。

3总则3.1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是生产设备设施的组成部分,设备能源部将其管理纳入正常的工艺装备管理之中,建立相应的设备设施台帐。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范本(3篇)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范本(3篇)

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范本防尘、防毒、防火、防爆是企业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制定并严格执行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的参考范文,以供参考。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防止发生尘肺病、中毒、火灾和爆炸等事故,制定本《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有尘、有毒、易燃易爆物品操作的工作场所,所有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

二、责任与义务1.企业负责人对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工作负总责,确保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维护;2.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检查企业的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3.员工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正确佩戴、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参加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并积极配合整改工作;4.供应商应提供合格的防尘、防毒、防火、防爆产品,并提供相关的使用和维护指导。

三、防尘管理措施1.减少粉尘产生:采用封闭式生产、加工和操作方式;使用低尘或无尘工艺和设备;定期清洁生产区域,并做好粉尘的收集和处理工作;2.提供防护设备: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提供合适的防尘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3.定期体检:对于从事有尘作业的职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4.培训教育:对从事有尘作业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四、防毒管理措施1.确定危险品种类:对企业内存储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清单登记,标明其毒性等级和防护要求;2.提供防护设备:为从事有毒物品操作的员工提供合适的防护设备,包括防毒面罩、防护服、手套等;3.禁止饮食、吸烟等行为:在存放或操作有毒物品的区域内,严禁饮食、吸烟等行为,以免中毒事故的发生;4.紧急救援措施:制定紧急救援预案,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和应急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妥善处理。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尘安全管理制度(3篇)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尘安全管理制度(3篇)

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尘安全管理制度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尘是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加强这几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尘安全管理制度的范例,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和工作环境,防止火灾、爆炸、中毒和粉尘危害的发生,保护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粉尘较多的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明确各类危害的防范措施,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主体是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并由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共同负责。

第二章防火管理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详细的防火安全管理计划并加以实施,确保各项防火措施有效。

第六条建筑物和生产设备应按照国家建筑防火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设备。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火灾报警系统,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第九条火灾风险较大的工作场所应设置专人进行巡查和监控,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和排除。

第三章防爆管理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对易燃易爆场所和设备进行专门管理和防范。

第十一条易燃易爆和有爆炸风险的工作场所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区划定,并设置防爆设备和防爆措施。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配备专门的防爆工具、设备和防爆仪器,并对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第十三条防爆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四章防中毒管理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防中毒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防范措施。

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对易产生有毒气体、易导致中毒的场所进行监控和防范。

第十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第十七条中毒风险大的工作场所应配备相应的防毒器材,并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1 目的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控制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加强防尘、防毒管理,改善劳动条件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的防尘、防毒管理。

3 职责3.1 HSE部是公司防尘、防毒管理制度的管理和监督的责任部门;3.2 生产部、研究所、化验室、营销部、设备科等从事接触尘、毒工作的部门是防尘、防毒管理制度实施的执行部门,其部门领导应负责对所辖操作人员的日常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4 控制要素4.1 基本原则防尘、防毒管理应遵循以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4.2 新项目设计时应执行防尘、防毒制度的规定4.2.1 凡新产品、新建、改建项目,设计和施工部门(设计室、技术部和设备科等),必须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认真做到劳动保护设施和主体工程“三同时”,具体有以下几点:4.2.1.1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

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

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通风排毒措施。

4.2.1.2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与毒性小的应隔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

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4.2.1.3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其扩散,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要求。

4.2.1.4产生粉尘、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

产生剧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

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

经常有积液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4.2.1.5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或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汽,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及二氧化硫或氟化氢及其盐类等)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全面通风换气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除上述有害物质的气体及蒸汽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应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

4.2.1.6设计部门(设计室、技术部)应了解和掌握建设项目所使用和生产的化学物质及其产生的中间产物和副产品的工艺流程和毒性作用的主要特点,以及有关的卫生防护资料。

4.2.1.7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4.2.1.8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亦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使工作地点有害物质的浓度符合规定的接触限值的要求。

4.2.1.9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

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

4.2.1.10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的接触限值的30%。

4.2.1.11 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例如毛类、破烂布分选、熬胶等)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不得采用循环空气作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

4.2.1.12供给工作场所的空气,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点。

产生粉尘而不放散有害气体或放散有害气体而又无大量余热的工作场所、有局部排气装置的工作地点,可由车间上部送入空气。

4.2.1.13 经局部排气装置排出的有害物质必须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才能排入大气,保证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

4.2.1.14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计自动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事故排风装置的排出口,应避免对居民和行人的影响。

4.2.1.15 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度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

4.2.1.16 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型排气罩必须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

4.2.1.17 通风除尘、排毒和空气调节设计必须遵循GBJ19及相应的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4.2.1.18 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管道材质应合格。

容易凝结蒸汽和聚积粉尘的通风管道、几种物质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烧或形成危害更大物质的通风管道,应设单独通风系统,不得相互连通。

4.2.1.19 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上的尾气和局部排气装置排出浓度较高的有害气体应引入有害气体回收净化处理设备,经净化达到GB16297—1996要求后排放;如直接排入大气,应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

若邻近建筑物高于本车间时,应加高排放口。

4.2.1.20 车间全面通风换气量的设计,应按本制度的第4.2.1.5条的规定执行。

4.2.1.21 采用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的车间,其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鲜空气的补充量应达到30m3/h·人的标准规定。

4.2.1.22 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必须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防止物料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

4.2.1.23 依据车间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点的位置、数量,设计相应的防尘和排毒设施;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尘设备。

4.2.1.24 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设计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以利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

4.2.1.25 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除尘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

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

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应同时设置连续自动检测装置。

4.2.2 新产品、大修项目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必须同时审查,验收安全卫生设施,并要有HSE部参加,凡不符合防尘、防毒及职业卫生要求的项目,不能投产。

4.2.3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必须有相应配套的职业卫生设施,并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4.3 现场作业的防尘、防毒规定4.3.1 现场作业的防尘、防毒预防措施4.3.1.1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4.3.1.2 存在粉尘、有毒有害的作业现场,设备科应根据规定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4.3.1.3 对于可能发生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场所,设备科应根据规定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如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和抽风系统等);4.3.1.4高毒作业场所应该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任何时候都不得有物品占用该通道和泄险区;4.3.1.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如物质安全周知卡)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

4.3.1.6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设有警告牌,并且根据其所存在的毒物的性质,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和应急救援药品,配备应急洗眼器、冲淋装置等。

4.3.1.7 公司内部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及HSE、生产、设备、后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日常工作由HSE部负责。

4.3.1.8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

4.3.2 接触尘、毒作业过程中防尘、防毒规定4.3.2.1公司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各种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劳动者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4.3.2.2 各车间(部门)的操作工人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在进行接触尘、毒(如离心、装烘箱等)的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如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各车间(部门)的领导应加强对属下工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4.3.2.3 生产过程中发生和散发的有毒、有害物质,噪音、高温、高频射线等作业,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理和防护,有毒有害的物料,应采取密封的设备和隔离操作,有害作业生产过程应采用清洁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

以无毒、低毒工艺与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4.3.2.4 对散发出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要加强通风和采光,并应回收利用或净化处理,不能随意排放。

4.3.2.5 对产生和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施完好。

杜绝跑、冒、滴、漏;对各种防尘、防毒的设施,未经批准不准拆除。

4.3.2.6 各车间(部门)应当确保各自辖区内的各种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处于正常适用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运行。

4.3.2.7 HSE部应当对各种应急救援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3.2.8 当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通讯报警装置处于不正常状态时,在现场作业的人员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并通知有关领导进行检修,直到各种设备、设施和装置都恢复正常状态后,方可重新作业。

4.3.2.9 进行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时,必须事先制定维护、检修方案,明确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确保维护、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

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

4.3.2.10 需要进入存在有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遵守公司《安全检修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4.3.2.11 HSE部应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检测、评价结果应向劳动者公布,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4 对接触尘、毒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4.4.1 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劳动者,HSE部应组织对其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对于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或岗前检查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不得安排其从事有毒有害作业。

4.4.2 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