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思潮18页PPT
合集下载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主讲人:禹权恒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 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 己独立存在的规范。
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 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 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 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 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 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 狭窄,
1、现实主义思潮 2、浪漫主义思潮 3、现代主义思潮 4、左翼文学思潮 5、自由主义思潮 6、无政府主义思潮 7、精神分析思潮 8、世俗化思潮 9、新历史主义思潮
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 史。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 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 张。
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 trend
0f thought (or an ideological trend),其意是指 “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其意是指“文学中的 思想倾向”。
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 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 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
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 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 成了它自身的矛盾。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 会化特征。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 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 己独立存在的规范。
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 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 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 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 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 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 狭窄,
1、现实主义思潮 2、浪漫主义思潮 3、现代主义思潮 4、左翼文学思潮 5、自由主义思潮 6、无政府主义思潮 7、精神分析思潮 8、世俗化思潮 9、新历史主义思潮
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 史。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 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 张。
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 trend
0f thought (or an ideological trend),其意是指 “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其意是指“文学中的 思想倾向”。
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 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 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
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 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 成了它自身的矛盾。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 会化特征。
新时期初期的文艺思潮PPT参考
如有人认为,“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个口号,既 符合阶级社会中的文艺实际,也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 思想,因而是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口号”,而人 们之所以批判和否定这一口号,并不是口号本身有问题, 而是这一口号被“四人帮”利用、歪曲和篡改了。
‘工具’说既然被‘四人帮’篡改了,就应还其本来面 目,使它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绝不是全盘否定。不 然,因为‘四人帮’用了肮脏襁褓,我们便把婴儿也抛 掉,那我们可真要所剩无几了 。
2021/3/10
授课:XXX
10
第三次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最后以大批判结束。 这次论争中,以巴人的《论人情》(《新港》 1957年第1期)和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 学”》(《文艺月报》1957年5期)为代表的 一方强调普遍的人情,认为人即是文学的目 的,反对将人当做某种政治斗争的工具。在 这几次论争中,阶级论最终占了上风,并依 靠政治优势而形成话语的霸权。
2021/3/10
授课:XXX
11
新时期的人性、人道主义思潮重新崛起,既 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也有着广泛的思 想文化基础。
2021/3/10
授课:XXX
12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对“文化大革 命”中肆意践踏和蹂躏人权、人性、人道主 义的现象的控诉、批判和反思,已成为了一 次全社会的思想行为,更使敏感的艺术家、 文学家对历史作深沉而痛苦的反思。
2021/3/10
授课:XXX
3
工具论还是反映论——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此文虽然没有正式提出“为文艺正名”的口号,但目的 非常明确地批判了文艺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点。
把文艺直接说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显然是对文艺为政 治服务的一种简单化、机械化的理解,是不符合艺术的 规律的。”
‘工具’说既然被‘四人帮’篡改了,就应还其本来面 目,使它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绝不是全盘否定。不 然,因为‘四人帮’用了肮脏襁褓,我们便把婴儿也抛 掉,那我们可真要所剩无几了 。
2021/3/10
授课:XXX
10
第三次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最后以大批判结束。 这次论争中,以巴人的《论人情》(《新港》 1957年第1期)和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 学”》(《文艺月报》1957年5期)为代表的 一方强调普遍的人情,认为人即是文学的目 的,反对将人当做某种政治斗争的工具。在 这几次论争中,阶级论最终占了上风,并依 靠政治优势而形成话语的霸权。
2021/3/10
授课:XXX
11
新时期的人性、人道主义思潮重新崛起,既 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也有着广泛的思 想文化基础。
2021/3/10
授课:XXX
12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对“文化大革 命”中肆意践踏和蹂躏人权、人性、人道主 义的现象的控诉、批判和反思,已成为了一 次全社会的思想行为,更使敏感的艺术家、 文学家对历史作深沉而痛苦的反思。
2021/3/10
授课:XXX
3
工具论还是反映论——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此文虽然没有正式提出“为文艺正名”的口号,但目的 非常明确地批判了文艺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点。
把文艺直接说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显然是对文艺为政 治服务的一种简单化、机械化的理解,是不符合艺术的 规律的。”
文学思潮与运动PPT课件
2021/3/10
7
三、左翼陈营内部的“两个口号”之 争
1、“左联”的缺点与错误 2、“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
❖ “国防文学” ❖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2021/3/10
8
一、
2021/3/10
9
第二节 左翼文艺思潮与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论战 一、关于“人性论”的论争
❖ 梁实秋(1903—1987) ❖ 《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 ❖ 鲁迅 《文学和出汗》、《文
特别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反驳,
2021真/3/10是打疼了梁实秋,便他再不敢反手之念。
12
二、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
论争(1931年12月——1933年)
❖ 1931年12月,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在《文 艺评论》创刊号上发表了《阿狗文艺论》引起的, 后来他又发表了《勿侵略文艺》、《钱杏邨之清算 与民族文学理论之批评》等文进行辩解。7月,自 称“第三种人”的苏汶(杜衡)在《现代》杂志上 发表《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一文, 对双方的论争表示不满而主要是替胡秋原鸣不平。 之后,他又发表《“第三种人”的出路》、《论文 学上的干涉主义》等文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
2021/3/10
2
二、“左联”的成立及其活动
(一)左联的成立
❖
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
织。
❖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鲁迅、
冯雪峰与太阳社、 创造社部分成员共
4 0 余 人 出 席 大 会 。 1936 年 左 联 自 动 解
散。 2021/3/10
3
学的阶级性》
2021/3/10
10
《文学思潮》PPT课件
• 3.“中心作家”普遍学历不高,写作准备不足, 生活经验集中于农村、战争和革命运动,创作的 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 4.“中心作家”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与当 时的社会状况相比普遍较高。
五、三次文艺批判运动
• 一、1950~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 二、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
派 这100多年间,称为“旧红学”。“旧红学”中以两派影响最大:一为
评点派,一为索隐派。其共同特点是在《红楼梦》中找出微言大义,广
——
征博引地要探索出小说描写的所隐之事、所隐的人,寻找其与历史上的
真事、历史上的真人相通之处。 (←)
★
新
红
学
派•
1921 年, 胡 适 发 表 了“ 红 楼 梦 考 证 ” , 把
《红楼梦》研究建筑在弄清作者家世生平以及版本的发展的科学基
——
础上,结论说是写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后来人称其后的研究就叫
“新红学”。 (←)
☆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 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作者是两个青年团员。…… 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 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事情是两 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 加以阻拦,他们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面讲统一战线, 甘心作资产阶级的俘虏,这同影片《清宫秘史》和《武训传》 放映时候的情形几乎是相同的。被人称为爱国主义影片而实 际是卖国主义影片的《清宫秘史》,在全国放映之后,至今 没有被批判。《武训传》虽然批判了,却至今没有引出教训, 又出现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论和阻拦“小人物”的很有生气的 批判文章的奇怪事情,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 4.“中心作家”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与当 时的社会状况相比普遍较高。
五、三次文艺批判运动
• 一、1950~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 二、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
派 这100多年间,称为“旧红学”。“旧红学”中以两派影响最大:一为
评点派,一为索隐派。其共同特点是在《红楼梦》中找出微言大义,广
——
征博引地要探索出小说描写的所隐之事、所隐的人,寻找其与历史上的
真事、历史上的真人相通之处。 (←)
★
新
红
学
派•
1921 年, 胡 适 发 表 了“ 红 楼 梦 考 证 ” , 把
《红楼梦》研究建筑在弄清作者家世生平以及版本的发展的科学基
——
础上,结论说是写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后来人称其后的研究就叫
“新红学”。 (←)
☆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 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作者是两个青年团员。…… 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 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事情是两 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 加以阻拦,他们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面讲统一战线, 甘心作资产阶级的俘虏,这同影片《清宫秘史》和《武训传》 放映时候的情形几乎是相同的。被人称为爱国主义影片而实 际是卖国主义影片的《清宫秘史》,在全国放映之后,至今 没有被批判。《武训传》虽然批判了,却至今没有引出教训, 又出现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论和阻拦“小人物”的很有生气的 批判文章的奇怪事情,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新时期文学
第三节 80年代后期的文艺思潮 80年代后期的文艺思潮
一、80年代后期文化思潮与社会思潮的发生 80年代后期文化思潮与社会思潮的发生 80年代后期文艺思潮的特点 年代后期文艺思潮的特点: 二、 80年代后期文艺思潮的特点: 1、着眼新格局的建立 2、文学的本体性被受关注 3、文学争论的焦点发生变化 80年代后期文艺思潮的论争 年代后期文艺思潮的论争: 三、 80年代后期文艺思潮的论争: 1、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论争 2、关于文学的“文化寻根”思潮 关于文学的“文化寻根” 3、关于“重写文学史” 关于“重写文学史”期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文艺复苏 第二节 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 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 第三节 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第四节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文艺复苏
一、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发展历程 二、复苏的文艺论争: 1、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论争 2、现实主义的论争
第二节 80年代前期的文艺思潮 80年代前期的文艺思潮
一、80年代前期文化思潮与社会思潮的发生 80年代前期文化思潮与社会思潮的发生 80年代前期文艺思潮的特点 二、 80年代前期文艺思潮的特点 80年代前期文艺思潮的论争 年代前期文艺思潮的论争: 三、 80年代前期文艺思潮的论争: 1、西方现代派的大讨论 2、文艺界清楚精神污染的斗争 3、文学中人情人性人道主义的大讨论
第四节 90年代的文艺思潮 90年代的文艺思潮
一、90年代前期文化思潮与社会思潮 的发生 90年代前期文化思潮与社会思潮 90年代前期文艺思潮的特点 二、 90年代前期文艺思潮的特点 90年代前期文艺思潮的论争 年代前期文艺思潮的论争: 三、 90年代前期文艺思潮的论争: 1、“新写实”文学思潮 新写实” 2、“新状态”文学思潮 新状态” 3、人文精神和“文化保守主义” 的话题 人文精神和“文化保守主义”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 义战斗,把福楼拜和左拉那种缺乏整体性的琐碎客观 性排除出现实主义阵营;另一面又要回应现代主义的 挑战,批评乔依斯、普罗斯特和其他现代派作家,认 为他们使所有内容和所有形式都解体了。因此,现代 主义达不到对现实整体的真实反映。
第二,典型论
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 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问题。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 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 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 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 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
自然主义
丹纳《艺术哲学》 种族、时代、环境 “三要素” 文学地理学 写实主义
第二节、主题形态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股 思潮。
一、人性主题
1、鲁迅小说 2、萧红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3、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4、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在韦勒克看来,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比较可行的 一个准则,他援引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述说明 这一点:“主人公‘植根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 总体现实中,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 的’”。韦勒克的看法是对的,现实主义确有历史性 的维度。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 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
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 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 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法国一作家撰文宣称忠实地摹 仿自然提供的范本的现实主义信条日益增涨,它将是 19世纪的写实文学。而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 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的积极应用有关,库尔贝将自己被 拒绝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论战, 尚弗勒里1857年出版题为《现实主义》的文集,捍卫 现实主义信条。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简洁版)精品PPT课件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现代派小说
义与特征
现代派小说的意义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2)现代派文学
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小说的表现技巧。
现代派运用西方心理学理论,打破 传统的历史和时间顺序,采用时空交错 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并把对人物心理的 透视作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开拓了 小说表现人物心理的空间。
姜向东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现代》的出现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在上海创 刊,创办人:施蛰存。
《现代》创刊后,施蛰存、刘呐鸥、 杜衡、戴望舒、穆木天等经常给《现代》 撰稿,“现代派”由此得名。
现代文学资源库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姜向东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2)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小说
在小说领域把现代主义向前推进并构 成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中国的现代派 小说,它的出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明中国现代主义文 学已经形成。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散文
现代主义散文创作,以鲁迅的《野 草》为代表。
三、现《代野主义草文》学是思一潮部的成象熟征主义的作品, 用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人的生存困境与两 难的选择。
现代文学资源库
2、寂寞的青春使他痴迷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PPT课件
25
(1)塑造了鲜明的“自我形象”
A、这个自我形象,已不是“五四”狂飙 突进时期浪漫主义诗歌中如天马行空一样的 “天狗”,而是疲乏无力、未老先衰的“青 春病患者”。正如他在《我的素描》一诗中 所说:“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我有健 康的身体和病态的心。”这个“青春病患者”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感伤与苦闷。“感伤”来 源于失恋的忧伤;“苦闷”则来源于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理想总是美好的,但却是可望 不可及的;现实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又是不 能不面对的。
5
第一节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概观
总的看来,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主要组成 成分是“象征主义”(symbolism)(现代主 义包含了多种成分,唯美主义、心理主义、象征 主义等都是其组成部分)。代表诗人在20—30 年代主要有两位,一位是李金发,一位是戴望舒。 40年代以九叶诗人为主体,其中诗歌创作最具 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诗人是穆旦。中国现代主义诗 歌理论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梁宗岱。
他的两本现代主义诗集《我的记忆》、 《望舒草》都是在《现代》杂志创刊之前写 的,和《现代》杂志没有什么关系。所以, 用“象征主义诗人”称谓戴望舒,既可澄清 这一误解,也符合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特点。
24
1、诗歌创作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有一个发展历程: 从感伤的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从现代 主义到现实主义。 其中,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现代 主义”时期。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的成就是很高的,其特点也是鲜明的。
19
这段文字似诗非诗,情景的描述栩栩如生,且将自 己所认可的诗的“朦胧之美”的魅力于这“摇荡于 透明的”文字中,以非朦胧的形态呈现出来。这样 的表达似乎也表示了这样一种结论,即“朦胧之美” 并不是“晦涩”之境,它可以意会,就如云中窥月, 却难以清晰把握,而正是在这种梦幻般的情景中, 诗的“意象”显示了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正是从这 一意义出发,李金发认为,“诗意……不宜于用冷 酷的理性去解释”。因为,理性的解剖刀只能破坏 意象的美感,朦胧本来就是不能定量界说的。可见,在
(1)塑造了鲜明的“自我形象”
A、这个自我形象,已不是“五四”狂飙 突进时期浪漫主义诗歌中如天马行空一样的 “天狗”,而是疲乏无力、未老先衰的“青 春病患者”。正如他在《我的素描》一诗中 所说:“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我有健 康的身体和病态的心。”这个“青春病患者”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感伤与苦闷。“感伤”来 源于失恋的忧伤;“苦闷”则来源于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理想总是美好的,但却是可望 不可及的;现实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又是不 能不面对的。
5
第一节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概观
总的看来,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主要组成 成分是“象征主义”(symbolism)(现代主 义包含了多种成分,唯美主义、心理主义、象征 主义等都是其组成部分)。代表诗人在20—30 年代主要有两位,一位是李金发,一位是戴望舒。 40年代以九叶诗人为主体,其中诗歌创作最具 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诗人是穆旦。中国现代主义诗 歌理论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梁宗岱。
他的两本现代主义诗集《我的记忆》、 《望舒草》都是在《现代》杂志创刊之前写 的,和《现代》杂志没有什么关系。所以, 用“象征主义诗人”称谓戴望舒,既可澄清 这一误解,也符合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特点。
24
1、诗歌创作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有一个发展历程: 从感伤的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从现代 主义到现实主义。 其中,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现代 主义”时期。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的成就是很高的,其特点也是鲜明的。
19
这段文字似诗非诗,情景的描述栩栩如生,且将自 己所认可的诗的“朦胧之美”的魅力于这“摇荡于 透明的”文字中,以非朦胧的形态呈现出来。这样 的表达似乎也表示了这样一种结论,即“朦胧之美” 并不是“晦涩”之境,它可以意会,就如云中窥月, 却难以清晰把握,而正是在这种梦幻般的情景中, 诗的“意象”显示了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正是从这 一意义出发,李金发认为,“诗意……不宜于用冷 酷的理性去解释”。因为,理性的解剖刀只能破坏 意象的美感,朦胧本来就是不能定量界说的。可见,在
第六章新时期文学思潮
改革小说 一、概念:以1979年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为开端, 80年代前期盛极一时。是反映改革风云、描绘改革开 放年代从体制变革到普通人生活与情感、思想与心理 变革的文学。 二、改革小说的特色:
1、对改革开放下的中国社会作多层反思与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对人的 精神世界以及体制的弊端作深度呈现。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第一节 80年代小说概述 一、80年代前期小说思潮
伤痕小说
1、伤痕小说:是新时期第一个小说思潮,以刘心武1977年11月 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班主任》为开端,由卢新华《伤痕》 而得名,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主要思想是揭露和批判“文革” 内乱所造成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和身体上的 创伤。伤痕小说冲击了一系列题材禁区,体现出人道主义的关怀, 其悲剧品格显示出现实主义的恢复。代表作家有刘心武、宗璞等。 2、伤痕小说的基本特征:一、对文学真实性的回归。以写真实、 吐真情、揭真相为基本追求,但说理的急迫冲淡了形象的塑造, 以至于质胜于文。二、人的主体精神的觉醒和人道主义的关怀。 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基本欲求的合理性。三、恢复并强化文 学的社会批判功能。尽管伤痕小说讲述悲剧故事,但深层却是因 否定“文革”而具有乐观主义的情绪。
第六章 新时期文学思潮 第一节 从“中世纪”挣脱:社会政治变迁与日常生活浮现 一、新的声音开始扩散:声音代表的是人的想象世界,不同的声音 谱成的是不同的想象/理想图景。宏大的政治化的理想图景开始经 历它的消耗过程,个体的日常生活想象开始逐渐浮现。 二、新的视像开始散布:视像代表的是人的现实世界,不同的视像 昭示的是不同的生活现实。挑战人的视觉极限的政治化的红色画面 开始经历它的褪色过程,各种富于个性色彩的画面开始逐渐浮现。 三、从政治化的人民到市民化的个体——“人”从内面到外面的巨 大
1、对改革开放下的中国社会作多层反思与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对人的 精神世界以及体制的弊端作深度呈现。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第一节 80年代小说概述 一、80年代前期小说思潮
伤痕小说
1、伤痕小说:是新时期第一个小说思潮,以刘心武1977年11月 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班主任》为开端,由卢新华《伤痕》 而得名,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主要思想是揭露和批判“文革” 内乱所造成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和身体上的 创伤。伤痕小说冲击了一系列题材禁区,体现出人道主义的关怀, 其悲剧品格显示出现实主义的恢复。代表作家有刘心武、宗璞等。 2、伤痕小说的基本特征:一、对文学真实性的回归。以写真实、 吐真情、揭真相为基本追求,但说理的急迫冲淡了形象的塑造, 以至于质胜于文。二、人的主体精神的觉醒和人道主义的关怀。 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基本欲求的合理性。三、恢复并强化文 学的社会批判功能。尽管伤痕小说讲述悲剧故事,但深层却是因 否定“文革”而具有乐观主义的情绪。
第六章 新时期文学思潮 第一节 从“中世纪”挣脱:社会政治变迁与日常生活浮现 一、新的声音开始扩散:声音代表的是人的想象世界,不同的声音 谱成的是不同的想象/理想图景。宏大的政治化的理想图景开始经 历它的消耗过程,个体的日常生活想象开始逐渐浮现。 二、新的视像开始散布:视像代表的是人的现实世界,不同的视像 昭示的是不同的生活现实。挑战人的视觉极限的政治化的红色画面 开始经历它的褪色过程,各种富于个性色彩的画面开始逐渐浮现。 三、从政治化的人民到市民化的个体——“人”从内面到外面的巨 大
第六章 新时期文学思潮
四、80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一)、对历史和现实的强烈关怀和承担。 题材选择:对“历史”的清算和记忆。 文学精神:普遍存在一种沉重的、紧张的精神倾向。
二)、强烈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开放的文学环境带来对中国文学现状的不满,作家们普 遍希望创造有思想深度和艺术独创性的作品。 群体性焦虑
三)、文学创作的潮流化特征: 80年代的文学界热衷于归纳命名文学现象,有意 识的组织文学派别,掀起创作潮流,所以文学 思潮和创作可以方便的被命名。 如: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 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等。
(二)文学论争
1、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讨论。 基于对文革文学的反思,文学开始呼唤人 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关注文学中关 于人的“异化”问题。 2、关于现代派的讨论: 论争由徐迟1982年发表的 《现代化与现 代派》一文引起。 需不需要现代派;现代派 好不好;现代派与伪现代派。
三、80年代后期文学思潮
3、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讨论 1988年4月,《上海文论》开辟“重写文 学史”专栏,陈思和、王晓明主持。重写文学 史,是80年代后期文艺观念深刻变革的结果。 也是引进西方文艺批评观念的结果。 主要是文学回归自身的呼声,“使之从从 属于整个革命史传统教育的状态下摆脱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学科”。重写文 学史的提出,又以此引发了人们对文学的历史 反思,促使文学进一步脱离主流话语、向社会 的边缘位移,引发了文学观念上的变革。
2、政治的拨乱反正 1976年底,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央对文革 作出了定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 月11日《光明日报》),引发真理标准问题大 讨论。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肯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评两个 “凡是”,要求“解放思想”;停止“以阶级 斗争为纲”,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