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故事

合集下载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1.仲由“百里负米”:仲由从小家境贫寒,年幼时十分孝顺。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他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去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

2.闵损“单衣顺母”:闵损生母早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

父亲知道后要休掉继母,闵损却劝说父亲留下继母,从而保全了一家人。

3.郯子“鹿乳奉亲”:郯子为了治疗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深山,钻入鹿群,挤取鹿乳供父母服用。

4.老莱“戏彩娱亲”:为了不使自己老来寂寞,老莱假装自己不老,还嬉戏顽皮,以娱双亲。

5.董永“卖身葬父”:董永为了使父亲得以安葬,甘愿卖身做奴隶。

6.江革“行佣供母”:战乱时期,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乞求不要杀他。

贼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杀他,还给他衣服和食物。

7.庾黔娄“尝粪忧心”:南齐时的庾黔娄,为县令时只有二十六岁。

他从小家庭观念重,外出做官内心不安。

一天庾黔娄突然流鼻血,心想这是父亲生病时的前兆。

黔娄不顾一切辞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心神不定地推算凶吉。

8.陆绩“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

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

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地往怀里藏了三个。

临走时,陆绩拜谢袁术,橘子从怀中滚落在地。

9.黄香“扇枕温席”:东汉时的黄香九岁丧母,夏天天气炎热,他便在父亲睡觉的床前扇扇子,使蚊虫不来叮咬父亲。

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热被窝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10.吴猛“恣蚊饱血”:晋朝时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夏夜,吴猛让蚊子在他身上恣意叮咬自己而不驱赶它们,目的是让蚊子吸饱了血不再叮咬父母。

孝心故事大全

孝心故事大全

孝心故事大全孝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孝心被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推崇。

孝心故事,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传承着孝道精神,感人至深,启迪人心。

下面,我们将为您呈现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孝心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亲情之美。

故事一,《孝顺母亲的小草》。

在一个贫苦的山村,有一位孝顺的女孩。

她的母亲年老多病,生活非常艰难。

女孩知道母亲最喜欢的是一种野生的小草,她每天都会爬山采摘,然后放在母亲的枕边。

有一天,女孩病倒了,母亲急得哭了出来。

女孩知道母亲的心情,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去找那种小草。

她艰难地爬上山,终于找到了那种小草。

当她回到家时,已是筋疲力尽。

但她看到母亲满脸的笑容,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故事二,《孝敬父亲的木屐》。

有一位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

每天清晨,儿子都会将父亲用的木屐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在父亲的床前。

有一天,儿子出门办事,忘记了给父亲擦木屐。

当他回到家时,看到父亲自己用力擦拭木屐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酸楚。

从那天起,儿子下定决心,无论多忙,都要记得给父亲擦木屐,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对父亲最简单却也最真挚的孝敬。

故事三,《孝心如水的女儿》。

有一对姐妹,她们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疾病,需要定期输液。

姐姐因为工作繁忙,无法照顾母亲,而妹妹却不顾一切地放弃了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母亲。

她每天早晨煮粥,给母亲擦洗,陪着母亲聊天,让母亲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姐姐看在眼里,心里暗暗佩服妹妹的孝心,也下定决心,要更加孝顺母亲。

这些孝心故事,或许在现代社会看来有些古老,但它们所传递的孝道精神却是永恒的。

孝心,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贫富,不分地域。

它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一种家风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愿我们都能心存孝道,将这份美德传承下去,让孝心之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关于孝心的故事(通用21篇)

关于孝心的故事(通用21篇)

关于孝心的故事(通用21篇)关于孝心的故事(通用21篇)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孝心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孝心的故事篇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心的故事篇2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孝心的故事篇3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孝心的故事篇4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关于孝心的经典故事

关于孝心的经典故事

关于孝心的经典故事
1、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2、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3、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

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孝道故事有哪些

孝道故事有哪些

孝道故事有哪些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推崇。

孝道故事,是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深刻领会孝道的内涵和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脍炙人口的孝道故事。

1. 《孝感动天》。

相传,唐代有一个孝子名叫李隆基,他的母亲年老体弱,生活无依。

有一天,李隆基听说母亲病重,便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不顾一切地赶回家中照顾母亲。

他日夜不离母亲身边,精心照料。

最终,母亲病愈,李隆基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天降甘霖,救了当地的农民于水旱之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孝顺的人会得到上天的庇佑。

2. 《顺天应人》。

宋代,有一个孝子名叫文天祥,他的父亲年迈多病。

文天祥白天忙于官场事务,晚上回家后,总是亲自为父亲端茶送水,悉心照料。

有一次,文天祥在外任职,接到家信说父亲病重,他立即辞官回家,不顾一切地照顾父亲。

最终,文天祥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他得到了天子的赏识和重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顺天应人的行为。

3. 《感恩的心》。

明代,有一个孝子名叫谢觉哉,他的母亲年老体弱,生活困难。

谢觉哉每天早出晚归,但无论多忙,他都会在家中照顾母亲,尽心尽力。

有一次,谢觉哉外出谋生,听说母亲病重,他二话不说立即赶回家中,不离母亲身边。

最终,母亲病愈,谢觉哉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他得到了财神的庇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感恩的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4. 《百善孝为先》。

清代,有一个孝子名叫包拯,他的母亲年迈多病。

包拯每天忙于官场事务,但他总是抽出时间照顾母亲,尽心尽力。

有一次,包拯在外任职,接到家信说母亲病重,他二话不说立即辞官回家,不顾一切地照顾母亲。

最终,包拯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他得到了天子的赏识和重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百善孝为先,孝顺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赏识。

以上就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孝道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孝道的内涵和价值。

孝心故事大全

孝心故事大全

孝心故事大全孝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心被视为最高的美德,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推崇。

孝心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一种美德的体现。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孝心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

故事一,孝顺的小草。

从前,有一片草地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草,它们在风中摇摆着,欢快地生长着。

有一天,一位老爷爷走过这片草地,不小心踩断了一株小草。

这株小草并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地承受着疼痛,继续向阳光伸展着。

老爷爷看到了这一幕,感动地说,“这株小草真是孝顺啊,即使受了伤也没有抱怨,还是那么坚强地生长着。

”从此以后,老爷爷每天都会来到这片草地,细心地照顾每一株小草。

故事二,感恩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叫小明,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

小明虽然很小,但是却懂得感恩和孝顺。

他每天都会到坟墓前烧香祭奠父母,还会在父母的坟前种上鲜花,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他的孝心感动了周围的人们,也得到了社会的帮助和关爱。

故事三,孝敬的老人。

有一位老人年迈体弱,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看望他。

但是老人并没有怨言,他每天都会自己做饭,自己打理家务,还会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

他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我还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我就感到很满足了。

”他的孝心感动了周围的人们,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故事四,孝顺的姐妹。

有一对姐妹,她们的父母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姐妹俩从小就互相扶持,互相照顾。

她们每年都会到父母的坟前祭拜,还会在父母的名下做一些慈善事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她们的孝心感动了周围的人们,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这些孝心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用自己的行动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孝心故事(10则)

孝心故事(10则)

必读孝心小故事(10则)孝心小故事(一):百里负米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

”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孝心小故事(二):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之后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

异常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并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之后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

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

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孝心小故事(三):方观承千里探亲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

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

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第一位是著名的孝子——孟子。

孟子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为了抚养他,辛苦劳作,可是孟子却一直孝顺母亲,孟子说,“我能够孝敬母亲,是因为我对孝道有所领悟。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第二位是古代著名的孝子——柳下惠。

柳下惠的母亲生病了,他日夜守在母亲的床前,亲自照料母亲。

有人劝他说,“你这样做很辛苦,何不请个保姆来照料呢?”柳下惠却回答说,“我不能让别人来代替我孝敬母亲。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第三位是著名的孝子——顾恺之。

顾恺之的母亲年老多病,他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按摩推拿,照料得无微不至。

有人问他,“你这样做很辛苦,何不请个医生来照料呢?”顾恺之却回答说,“我不能让别人来代替我孝敬母亲。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楷模。

第四位是古代著名的孝子——曹操。

曹操的母亲年老多病,他每天都亲自为母亲照料,照料得无微不至。

有人问他,“你这样做很辛苦,何不请个保姆来照料呢?”曹操却回答说,“我不能让别人来代替我孝敬母亲。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第五位是著名的孝子——文天祥。

文天祥的母亲生病了,他日夜守在母亲的床前,亲自照料母亲。

有人劝他说,“你这样做很辛苦,何不请个医生来照料呢?”文天祥却回答说,“我不能让别人来代替我孝敬母亲。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楷模。

第六位是古代著名的孝子——谢安。

谢安的母亲年老多病,他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按摩推拿,照料得无微不至。

有人问他,“你这样做很辛苦,何不请个保姆来照料呢?”谢安却回答说,“我不能让别人来代替我孝敬母亲。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下,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第七位是著名的孝子——岳飞。

岳飞的母亲生病了,他日夜守在母亲的床前,亲自照料母亲。

有人劝他说,“你这样做很辛苦,何不请个医生来照料呢?”岳飞却回答说,“我不能让别人来代替我孝敬母亲。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楷模。

孝道经典故事

孝道经典故事

孝道经典故事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孝道经典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这些故事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对我们今天孝道精神的一种启迪和教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些经典的孝道故事吧。

故事一,《孝感动天》。

在古代,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叫孟光。

他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他对孟光说,“我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你不妨把我推下山去,让我自生自灭。

”孟光听后,立即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是,孟光将父亲推到了山下,并对他说,“父亲,我将在山上等候你,如果你需要我,只需喊一声,我就会立即下来救你。

”父亲被孟光的孝心所感动,最终没有喊叫,而是自己艰难地爬上了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并不是一味地听从父母的话,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用心去体会父母的心意,做出正确的选择。

故事二,《千里送鹅母》。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有一个叫杨春的孝子,他的母亲住在千里之外。

每逢母亲生日,他都会骑马千里送礼。

有一年,他听说母亲最喜欢的是鹅肉,于是他决定送一只鹅给母亲。

他骑马千里,终于到达母亲家门,却发现母亲已经去世了。

杨春非常悲伤,他在母亲的坟前哭泣,不愿离去。

后来,他决定将那只鹅放在母亲的坟前,作为对母亲的思念和怀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并不在于物质的奉献,而是在于对父母的思念和怀念。

故事三,《孝心感动神仙》。

古代有一个叫文成的孝子,他的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

有一天,文成听说有一位神仙在附近出现,于是他决定去拜访神仙,希望神仙能够延长母亲的寿命。

当他找到神仙时,神仙告诉他,“你的孝心已经感动了天上的神仙,你母亲的寿命已经延长了。

”文成听后非常高兴,他回到家中,发现母亲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了许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感动天上的神仙,也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的孝道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对我们今天孝道精神的一种启迪和教育。

孝道经典小故事

孝道经典小故事

孝道经典小故事父母始终是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他们用无私的爱培育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一种道德行为,它既是我们对父母的尊重回报,也是对于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责任。

下面,我们来讲述几个经典小故事,传递孝敬父母的温情。

故事一: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孝道故事之一。

它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蕴含着孝敬父母的伟大情操。

传说中,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下凡间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渐渐爱上了一个名叫牛郎的年轻人。

他们俩相互倾慕,决定结为夫妻。

然而,织女的母亲——天后不允许他们两个人在一起。

织女孝顺的心让她决定回到天界,与牛郎相隔遥远。

牛郎无比思念妻子,终于通过一只神奇的牛,得到了一副能够飞翔的羽翼,匆匆赶到天上。

天后得知后非常气愤,决定以天河将他们分隔。

然而,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所有的喜鹊都会飞到天空中,帮助牛郎织女渡过天河。

这一天,人们都庆祝七夕节,祝福和纪念这对孤独的夫妻。

故事二:百千孝心报一母《双双因痴痴丧过母》这个故事是明代作家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中的故事,通过描述一对兄弟对母亲的孝心,展现了尊重和照顾父母的重要性。

故事中,兄弟俩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在外打工,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

哥哥来到庙前,查看母亲的生平事迹,非常伤心。

而弟弟细心而坚毅,决定为母亲办个葬礼,以表达他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尽管他们家境贫寒,但哥哥却逮到一只瘦弱的猫来供奉母亲,他希望母亲能够在天堂过得好些。

弟弟则咬住蒿草,为母亲焚烧了一点纸钱。

虽然他们供奉的物品少得可怜,但他们的孝心却是那样的真挚感人。

这两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孝敬父母的情感和责任。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孝道经典小故事,通过实际行动孝敬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和关心。

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家庭的重视逐渐减弱。

有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对我们言传身教的深刻影响。

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导语】孝敬⽗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今往来的名⼈贤⼠,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物。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孝敬⽗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关于孝敬⽗母的经典故事 铁⾯包公孝⼦⼼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亲包仪,曾任朝散⼤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当时28岁。

先任⼤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母年⽼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母。

他的孝⼼受到了官吏们的叫⼝称颂。

⼏年后,⽗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母只有⼀个⼉⼦,那么这个⼉⼦不能扔下⽗母不管,只顾⾃⼰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般情况下,⽗母为了⼉⼦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和本家族的其他⼈规劝。

⽗母不愿意随⼉⼦去做官的地⽅养⽼,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母有病,⽆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

对⽗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些素质底下的⼈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私,把包公孝敬⽗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篇⼆】关于孝敬⽗母的经典故事 ⼀只⽊碗 从前有个⽼⼈,跟他的⼉⼦、⼉熄和孙⼦住在⼀起。

⽼⼈⽼得连路都⾛不动了,他眼睛花,⽿朵也背,双⼿还经常不停地发抖。

⽼⼈⽆法照料⾃⼰,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

⼉⼦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回,⽼⼈吃饭时,⼜把汤撒了⼀地,碗也摔碎了。

媳妇⼤为⽣⽓,指着⽼⼈的⿐⼦⼤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

有关孝心的故事

有关孝心的故事

有关孝心的故事
故事一,《爱心无价》。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的父母年迈体弱,生活十分艰难。

小明知道父母的辛苦,便每天早早起床,帮父母做家务,照顾
他们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小明的父亲生病住院了,医药费用让家
里更加拮据。

小明毫不犹豫地决定用自己存下的零花钱去帮助父母。

他将自己辛苦攒下的钱全部交给了父母。

父母感动得泪流满面,他
们说,“孩子,你的孝心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

故事二,《感恩的心》。

有一个叫小红的女孩,她的母亲患有重病。

小红每天放学后都
会去医院照顾母亲,给她擦拭身体,喂食,陪伴她度过漫长的疾病
时光。

小红的母亲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

她对小红说,“孩子,
你的孝心让我感到无比欣慰,母女之间的情谊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

故事三,《孝心传递》。

李大爷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是他的儿孙们却很少来看望他。

直到有一天,李大爷生病住院了,他的孙子小明才意识到自己对爷
爷的孝心不够。

于是,小明决定每天放学后去医院看望爷爷,给他
买水果、送鲜花,陪伴他聊天。

李大爷的心情逐渐好转,他感慨地说,“孙儿,你的孝心让我感到无比温暖,也希望你能将这份孝心
传递下去。

”。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家人的关爱和
尊重。

无论是在生活中的点滴行为,还是在关键时刻的真诚付出,
孝心都能够传递温暖,让家庭充满爱和和谐。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从
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孝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睦美好。

有关孝心的故事50字

有关孝心的故事50字

有关孝心的故事50字孝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孝心的故事,是我们传承和弘扬孝道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孝心的故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孝道的重视和思考。

故事一,《孝顺父母的小草》。

从前,有一片草地上,一株小草孤零零地生长着。

它的身边有一株高大的树,树上的叶子遮住了太阳,小草只能吃到一点点阳光。

但是,小草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默默地为大树浇水,帮大树吸收养分。

有一天,大树被砍倒了,小草也随之枯萎了。

人们发现,小草的根部竟然和大树的根部紧紧相连,原来,小草一直在默默地孝顺着大树。

故事二,《感恩父母的小鸟》。

有一只小鸟,它的父母为了给它找到最好的食物,每天飞来飞去。

小鸟长大了,父母年纪也渐渐大了,它决定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于是,它每天飞来飞去,为父母找到最鲜美的食物。

有一天,父母病了,小鸟不离不弃,一直在它们的身边守候,直到父母病愈。

小鸟用自己的行动,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故事三,《孝敬父母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孩子却每天早早地起床,给父母做早餐,陪父母散步,耐心地听父母讲述往事,给父母按摩,照顾父母的起居生活。

孩子用自己的孝心,让父母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孝心,用真心去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

愿我们都能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愿我们都能用爱心和真心,来书写属于自己的孝心故事。

关于孝的故事(精选36篇)

关于孝的故事(精选36篇)

孝的故事关于孝的故事(精选36篇)目录《孝的故事》之望云思亲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之后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十分悲痛。

仁杰明白他的'痛苦情绪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孝的故事》之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期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之后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孝的故事》之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之后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孝的故事》之上书救父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以前做过齐国的仓令。

十大慈孝故事

十大慈孝故事

十大慈孝故事
1. 孟母三迁: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三次迁居,最终使他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2. 孝顺父母的张仪:张仪在父亲养病期间,不离不弃、日夜陪伴,表现出了无私的孝心。

3. 孝感悲痛的曹娥:曹娥为了救父母的性命,自尽于江中,展现了无比的悲痛和孝心。

4. 黄粱梦:黄粱梦中的孝子,为了替父报仇,舍身献计,最终成功救国。

5. 赵孝恭:赵孝恭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守护自己的父母,扮成女子接送父母,表露出深深的孝心。

6. 古城孝女李双双:李双双代父为母,从小照顾病重的母亲,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

7. 笋儿杀娘:古代的一个故事,孝顺的笋儿为了给母亲保住家产,不得已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

8. 杨家将:杨家将中杨雄为了保护母亲不受官兵的侵扰,采取了种种方法,表达出孝顺之心。

9. 孝子刘海粟:刘海粟在抗战时期,为了治病救母,将自己的腿切下用以换取药物。

10. 顾雏农访母:顾雏农为了寻找乳母,漂泊四方,最终和母亲团聚,展现出了孝心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孝心简短故事事例

孝心简短故事事例

孝心简短故事事例原来感动就是温暖,是帮助别人的快乐;是给爸爸、妈妈等所有亲人的孝心......让我们来做一件让别人感动的事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孝心简短故事事例,供大家参考。

孝心简短故事事例1每次放学回家,奶奶总是替我忙前忙后,没有一丝空闲。

但令我感激的,不是她的忙碌,而是她招待我吃。

每次吃饭,她只吃小菜,并且吃得津津有味。

我问她:“您为什么只吃这些?”奶奶总是说:“吃这些又不怎么样?”我无话可说,倒是像欠了什么。

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去买菜。

回家后,我看奶奶正要煮饭,就对奶奶说:“我来帮您煮饭!”奶奶不满地说:“这,你是弄不好的。

”“我会煮饭,我真的会煮饭。

”我迫不及待地回答,奶奶只好由我了。

吃饭了,奶奶把菜端上来,有鱼、白菜、鸡翅膀。

我看奶奶总是吃白菜,根本不吃鱼和鸡翅膀,很吃惊。

我想:奶奶光吃白菜不行,还得吃点别的。

我就吃了一点鱼,装作难受的样子,故意说:“不好吃。

”“不好吃,给我。

” 奶奶不慌不忙地说。

我忙用筷子夹起鱼,放在奶奶碗里。

我说:“我不爱吃,就给您吃。

”奶奶惋惜地说:“别人说吃鱼尾巴,就跑得快;吃鱼眼睛,眼睛就亮;多吃鱼,人会变机灵。

你怎么就不吃呢?”我趁机夹了一个鸡翅膀,放在奶奶碗里。

奶奶叹了声气,说:“你不吃,你买来干什么?不能白白浪费呀!”我撒娇似地说:“您一直吃白菜,也不行,总得吃点肉。

”吃完饭,奶奶刚准备去洗碗,我就跑过去对奶奶说:“我会洗碗,让我来洗吧!”奶奶说:“你弄不好的,不把碗摔破了。

”我说:“我暑假在妈妈那里,经常洗碗,从来没有摔破过。

”奶奶说:“好,好,你就别把摔破碗了。

”我拿着碗就去洗了。

这一天,我没有做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却如释重负。

孝心简短故事事例2孝心,是让父母脸上荡起微笑;孝心,是让父母不再费心操劳。

当我明白孝心的时候,父母已满头白发;当我实施孝心的时候,父母终于露出会心的微笑。

啊!孝心!这首小诗,是我自己创作的,我把它写在了小本子上,静静的,等着那一天的到来……很快,那个日子临近了,我把那首诗工工整整地抄在了彩纸上,折好放入信封里,藏进了书包。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1.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鹿乳奉亲——郯子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

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

在我国历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2.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涌泉跃鲤蒋氏,东汉四川广汉人,嫁给庞氏。

夫妻孝顺,家离长江六七里。

庞氏经常去河边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经常给她做鱼吃。

婆婆不想一个人吃饭,就邀请她的邻居一起吃。

有一次,因为大风,庞兹很晚才回家打水。

江怀疑她忽视了她的母亲,把她赶出了家门。

庞兹住在邻居家,没日没夜地努力纺纱织布,把积蓄寄给邻居孝敬岳母。

后来婆婆得知庞氏被开除的消息,让蒋氏把他请回来。

庞氏回国途中,庭院里突然涌出泉水,味道和长江水一样,每天都有两条鲤鱼跳出来。

从此,庞氏用这些来祭拜他的岳母,这样他就不用去很远的河边了。

3.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卧冰求鲤王翔最孝顺。

初丧,后母朱不慈,数之。

所以我失去了对父亲的爱。

每次扫牛,项更是恭敬有加。

父母生病,不能脱衣服。

妈妈经常想吃生鱼,天冷结冰的时候会脱衣服给它削冰。

冰突然自溶,双鲤跃出归。

母亲又想到了黄雀烤,几十只黄雀为母亲来到她的窗帘里。

全村惊叹不已,认为是孝感造成的。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关于孝心的小故事

关于孝心的小故事

关于孝心的小故事1. 家有孝子:张三的孝心张三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年老多病,起床、洗脸、穿衣、下床等日常生活的一切,全部由他独自承担。

每周日还会到市场买新鲜蔬菜和水果,为家人烧些美味的饭菜,让父母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保养。

张三的孝心感动了一家人,也感动了身边的朋友。

2. 一份特殊的礼物:李明的孝心李明的母亲有个颈椎病,脖子不能动,但家里有很多需要放在高处或者捡拾的东西。

为了方便母亲生活,李明到附近的铁铺自己设计了一支具有多个伸缩节的特别长的钩子,几乎可以取到房间内的任何角落。

这份特别的礼物让母亲非常感动,也让李明成为了这个家庭中最孝顺的孩子。

3. 青年的孝心:王小明的故事王小明是一位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

他一直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尽管工作很忙,每周末他都会坚持回家陪伴父母,并且陪伴中关注家庭琐事,给家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中,他最擅长的就是做家务,每到周末,王小明就会主动承担起全部的家务工作,让父母能够安心地轻松一下,享受居家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4. 医生的孝心:王大夫的故事王大夫是一位护理科主任,他每天都忙忙碌碌地工作,但他仍然保持了一颗关心长辈的心。

他的父母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于是他每周会带着孩子一起回家看望父母,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此外,他也会帮助父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调整饮食、排便习惯等方面。

他这份孝心和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也赢得了周围人的赞扬。

5. 在濒死之际的孝心:李爷爷的故事李爷爷是一位在世界各地寻找文化遗迹的冒险家。

他年轻时彪悍有力,拥有无比的冒险精神,后来也成为了一位成功的收藏家。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身体也开始渐渐地虚弱起来。

终于在一天的探险中,他突发脑溢血倒地,被紧急送往医院。

在昏迷之前,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孝敬父母,对我来说。

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一句话也成了他一生最后的遗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刻,他的儿子们恰好也赶到了,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

关于孝心的中华美德故事

关于孝心的中华美德故事

关于孝心的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中有很多关于孝心的故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孝心故事:
1.黄香温席(黄香,东汉时期江夏人,二十四孝之一):夏天时,黄香为了让父亲睡得更舒服,用扇子扇凉席,再让父亲睡下。

冬天时,他会先睡到父亲的床前,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温热床铺。

2.亲尝汤药(刘恒,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帝):刘恒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熬汤药,并亲自品尝汤药,确认无误后才给母亲服用。

3.卧冰求鲤(王祥,西晋时期的一位官员):王祥为了照顾继母,不惜在冬天卧在冰上,用体温融化冰块,捕得鲤鱼孝敬继母。

4.弃官寻母(朱寿昌,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朱寿昌为了寻找自己的生母,毅然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5.卖身葬父(董永,东汉时期的一位平民):董永为了葬父,不惜卖身为奴,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丧葬费用。

这些历史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孝心的美德,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

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

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

”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

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

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

”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

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

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篇二:孝心的故事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

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

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

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

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

"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

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

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

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

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

终于车来了,我上车。

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

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我突然就哭了。

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

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看过的,记得做一个孝顺的子女,这一辈子,欠的太多的,能让你欠的,而且不求回报的也只有父母,不要抱怨妈的唠叨,… 多多体谅他们。

篇三:孝心的故事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

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女孩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的很模糊了。

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

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

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

于是,她用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让她的母亲尝尝啊!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女孩终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

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

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么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

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

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

”“妈,怎么会没事啊,吃药没有?”“待会吃。

”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子,用手摸妈妈的额头。

啊!好烫啊!我非常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可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我以前发烧的情景。

于是,我跑到洗手间,又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夹在妈妈的腋下。

放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

我帮妈妈撑着身子坐起来。

妈妈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

”但是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责任,必须坚守在妈妈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

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

妈妈曾在我发烧时,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

好!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

这是,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

”妈妈激动地点点头。

我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

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

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直守在妈妈身边,给妈妈换毛巾。

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么样了。

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会照顾妈妈了,是个有孝心的孩子。

”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孝”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

同时,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义――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篇四: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小时候,夏夜纳凉,爷爷喜欢给我们讲这样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一对夫妻父母早逝,家中无长,憾缺承膝之欢,妻子便责令丈夫外出寻亲。

另外一对夫妇,家中有一耄耋(mào dié)老母,口流涎眼生疮,越看越令人生厌,于是妻子责令丈夫将老人送至野外,盼其“自然”死亡。

不孝之子反复斗争,无奈“妻管严”严重,只好照办。

老母被抛弃后,恰被寻亲者遇到,于是背至家中,精心侍奉。

有老人的日子没有闹饥荒,善良的夫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气少雨,旁人无收,他们的稻谷依然粒粒饱满。

如此循环,日子便越过越安、越过越好、越过越殷实。

爷爷说:真是善有善报啊!而送走老娘的夫妻,没有因节省了口粮而舒坦,反而越过越紧张,最后一场天火将房屋烧尽。

无奈,夫妻只好双双出门讨饭。

好心人家富足,决定放粥三天救济周边穷人。

第一天从队伍的东首发放,排在队尾的忤逆(wǔ nì)夫妻没有分到;第二天,忤逆夫妻赶了个大早抢至东首,但好心人家考虑到前一天西首的人没得到就从西边放起,忤逆夫妇又没得到;第三天好心人家从两头放起,花了心眼排在中间的忤逆夫妻又没得到!三天没有分到粒米,好心人家甚感愧疚,就把他们请至家中,预备食物招待。

忤逆夫妻走进好心人家殷实的堂屋,发现自家耳不聪目不明却满脸红光的老母,顿时羞愧难当……爷爷说:人老了,对晚辈总是有用的……越老的人越是家里的福星。

这样的教化故事带有太多的离奇色彩,爷爷的思想里也掺杂了太多的因果报应,我读书比他多,自然不全信。

但我相信那句话:人老了,也是有用的。

不谈其他,只谈夫君家年近九旬的祖母。

在我们全家离开的日子,她老人家每天从大伯家赶过来照看我们的院子。

鸡来赶鸡,狗来撵狗,碰到陌生人进来了,还能瞪上昏花的老眼骂上几句,实在无事就扫上两帚……只是一把老骨头,却保持了我们老家院子的整洁与安宁,同时赐给我们后人一种对家的向往和亲近。

后来,奶奶越过越老,越过越糊涂,不认识邻居,不认识亲友,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儿子。

但我那不常回家的女儿走至她身边时,她却惊喜不已,伸出枯瘦的手摸摸女儿花一样的脸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祥:“这不是我们家的孩子吗!”这样昏聩的老者,有时如老僧入定,有时如大仙跳场,有时如巫师宣法,但她见到亲人的这一句话,我立即感受到了一种骨肉亲情,我这个孙辈媳妇立即拥有了家族的回归感。

看来,老人的一句话抵得上一本书的宣传教化啊! 5岁的女儿说:“太奶奶什么也不晓得了,没用了,要死了。

”童言无忌,一家人都发笑,而我赶紧制止:“太奶奶有用,太奶奶往那儿一坐,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就成立了,一颗漂泊不定的心就安定了,一段匆匆赶路的旅程就吉祥了。

”逢年过节,家中有一高寿老者硬朗地坐着,就彰显出家庭的安然、宁静和吉瑞。

这样的气氛,对联贴不出,窗花剪不出,鞭炮的轰鸣创造不出。

所以,怎能说太奶奶没用呢?因为奶奶的存在,我的公公婆婆需要定期回家照顾,年近半百的他们搀扶着走过许多路,经过许多事,现在又一起回家照顾老人,共同的担子愈发凸显出他们相濡以沫的感情。

奶奶年轻时对我婆婆很苛刻。

而现在婆婆不计前嫌,替她洗头洗澡剪指甲。

老人家清醒时说尽好话,为当年事羞愧不已。

婆婆听了自然舒坦,多年的心结因此打开,心结打开了便愈发活得轻松愉悦。

而我们晚辈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对待他们也尽心尽力。

这样的良性循环,不能不说是一种善报,就像故事中的好心夫妇。

所以,那个关于孝道的故事,我会继承爷爷的习惯,继续讲,讲给我的弟妹听,讲给我的女儿听,现在写下来,讲给亲爱的你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