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共22页)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8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8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1. (2018· 东北三省四市模拟)下图为 1995 年以来我国三种资 源进口依赖度曲线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三种资源进口依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95~2013 年铁矿石资源进口依赖度逐年增加 B.2001 年铁矿石需求量小于原油和铜矿石 C.2006 年铜矿石的需求量比 2001 年低 D.从 2008 年原油进口量超过需求量的一半并呈上升趋势 (2)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我国资源进口依赖度的是( ) A.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B.广开源流,增加资源的进口渠道 C.研发新材料,开发新能源 D.加大本国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
|体系构建|
考点一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 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 降低。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 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 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考探究 2 自然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分布不平衡,但有一定的规律性。由于各种可再生资 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明显, 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 的区域差异规律,如生物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受多种因素(如地 质条件)的制约,其分布符合地质分异规律,虽然分布不平衡, 但仍有一定的规律性。
四、自然灾害概述 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 损失的自然事件。 2.类型:地质地貌灾害、气候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 等。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 潜在性。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4.三大危害带来间接损失 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1.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1.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

五、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
类型
含义
关系
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
洪水
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 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
农田淹没的现象
二者往往同时发生, 有时难以区别,常统
雨涝 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 称为洪涝灾害
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考纲点击 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考情分析 1.以图表结合或图文资料等形式,考查各种自然资源如水资源、 土地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消费结构及利用中存在的 问题。 2.综合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有效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的 能力。 3.以 2015 年及 2016 年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为背景,以图表或图 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与认识。
的亚寒带针叶林气
长产业链,提高经济
候区
效益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
欧大陆、北美大陆,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
周围生态环境产生
石油主要分布在波
北、东北,石油主要
破坏;利用时要充分
斯湾沿岸、墨西哥湾
矿产资源 分布于东北、西北、
合理,提高利用率;
沿岸和北海等地区,
华北,铁矿分布于辽
针对地区分布不均
铁矿主要分布在巴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 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完成第 3 题。
3.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 理的是( )
图示
感悟经典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 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 1~2 题。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4.3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4.3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条目解析
核心突破
-26-
典例剖析
(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时间 强降水集中地区
春夏之 交
华南一带
6、7 月份江淮地区
7、8 月份华北、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8、9 月份东南沿海
原因
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 多暴雨天气 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梅 雨
锋面雨带移至并控制本地,出现盛夏 暴雨 受西南夏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 受热带气旋影响,多狂风暴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条目解析
核心突破
-24-
典例剖析
考点四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1.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 极不均匀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 不均。
2.我国暴雨具有 季节 性、 频发 性和高强度的特点。 3.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 灾害。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
前和未来福利的
物质与能量
的总称。
(2)属性: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3)分类。 ①按自然属性: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②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为 可再生资源 与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多数可
关闭
第2题,由图可知,我国生产的碳排放总量较大,但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和消费的他 国碳排放量之和较小,说明我国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关闭
D
解析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3.人均消费碳排放量( ) A.印度多于俄罗斯 B.美国最多 C.原欧盟十五国多于加拿大 D.日本多于美国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人类社会对自然灾害的应对
预警和预测
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和预测系统 ,提前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为 受灾地区提供宝贵的应对时间。
应急救援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应 急救援机制,组织专业人员和志 愿者赶赴灾区,提供医疗、食品
、住所等救援物资。
恢复重建
在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政府和社 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受灾地区提 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帮助 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秩
人类活动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枯竭
人类活动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枯竭。例如,大量使用 化石燃料导致能源危机,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等。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
人类活动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例如,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导 致水体和大气污染,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等。
对历史上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 教训,为今后的减灾工作提供 参考。
科技创新与应用
鼓励科技创新,将先进的科技 手段应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 预警和防御中,提高减灾效果 。
社会参与与意识提升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自然灾 害的防御和减灾工作,提高公
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05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分类
根据灾害的性质和成因,自然灾害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 物灾害等。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特点
成因
自然灾害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 发、气候变化等)和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 。
特点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破坏性和影响广泛等特 点。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高考地理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高考地理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12/10/2021
4.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思路 (1)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 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 盖率低。 (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 曲,排水不畅;河道淤塞;占用河道。 (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12/10/2021
(2016·高考全国卷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 5 区。下图示 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 1450-1979 年水旱灾害年数。据此回答下 题。
概括河南省 1450-1979 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12/10/2021
【图解思路】
12/10/2021
【尝试解答】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 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 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 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 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时间
雨带位置
春夏之交
华南一带
6、7 月份
____江__淮_____地区
7、8 月份
_____华__北____地区、东北地区
8、9 月份
东南沿海
c.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__高__强__度_____。
12/10/2021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12/10/2021
煤炭主要分布 亚欧大陆、北美
对周围生态环境
在华北、东北; 大陆;石油主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含解析)

第18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概述读自然资源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资源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如上图中的C。

(2)分类。

①按自然属性: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②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3)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

(2)阶段特征【疑难辨析1】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提示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不断更新、循环使用。

但开发利用的速度和强度若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开发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资源短缺、枯竭。

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等,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等,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海啸、洪水等。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4)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带来各种间接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2.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类型(2)形成洪涝灾害的两大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地貌:流域地貌特征水文: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植被分布②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①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时间 雨带位置 春夏之交 华南一带 6、7月份 江淮地区7、8月份 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8、9月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②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2)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 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于该 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 石少,洪水退水快。
1.判断某一资源属于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的方 法与依据
(1)存在空间:分布在地表的自然资源多属于可再 生资源;深藏在地下的自然资源多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
(1)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__矿___产___资源、 __气__候___资源、__水____资源、___土__地__资源、__生__物___资源等。
(2)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_可__再__生__资__源_ 与__非__可__再__生__资___源__两大类。
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 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 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解析] (1)审清题干要求“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 因此从风能比煤炭、风能比水能的突出优势角度回答。
(2)明确建设大型风电场需要的自然条件:一是丰富 的风力资源,二是占用大量土地。结合图示可知,瓜州 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且有大面积的戈壁,可避免占用耕 地。
第二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一、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_自__然__界__,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 够产生_经__济___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_物__质__与__能__量__
的总称。
2.自然资源的属性
从属性来看,自然资源具有__有__限____性、___整__体____性、 __地__域___性、__多__用___性和__社__会___性等特点。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 解析 石油、天然气主要是地质历史时期埋 入地下的动植物有机体经过一定的作用形成 的,而动植物有机体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因 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而 伏尔加河的水能来源于太阳辐射使水汽蒸发 而形成的势能,也是来源于太阳辐射,因此 二者的能量来源是相同的,均属于太阳能。 伏尔加河沿岸地区水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
• 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 异
• 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 主要措施。(10分)
•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长江 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应根据不同地区 特点,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 工程措施)。
• 答案 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 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
4℃日数的分布”可知,日数越① ,气候 越② ,海冰厚度越大,单位面 • 积海冰资源越丰富。
• 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命题角度二 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
• (2013·安徽文综,27)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 流经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题。
• 2.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 )
•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 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 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 3.[2012·安徽文综,34(2),10分]根据材料 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 材料一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省针 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 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 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我国的时空
成因
危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

特点
优点 分布广、 煤 炭 缺点
在我国的分布
不可再生能 主要分布在华 源,输送和 北地区,在山 使用不方便, 西、内蒙古、 灰渣、粉尘 陕西、河南等 多,易污染 省区分布较丰 环境 富
储量大,
开发和 利用难
度不大
特点 优点 发热量大,运 缺点
在我国的分 布

阶 段
资源的依赖程度很 水文等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工
影响生产力布 局的主要因素

社 会
矿产资源 对资源 __________
性产业和工业布局 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
存状况、交通 运输的便利程



自然资源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后工业 自然资源在地 区发展中的作 用相对下降
影响生产力布 局的主要因素
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2 .我国的自然灾害:洪涝和干旱最为 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灾害危害程度 较大。 点拨: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是判 断某个事件是否成为灾害的必要条件; 致灾因子属于自然过程 , 是某个事件是 否成为自然灾害的另一个必备条件。
六、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
(1)
②水资源短缺的程度及危害
(2)耕地日渐减少
①随着世界人口增长,世界可耕地总
面积减少,到 2000 年左右世界耕地供
需基本平衡。但此后,可耕地不能满
足所需耕地需求,耕地供需矛盾越来
越尖锐。
(3)矿产资源面临耗竭危机 ①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是发展 工业的物质基础。全世界消费矿产的 数量快速增长,导致某些矿种发生短 缺甚至耗竭。
化阶段
后天性资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 趋势 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青藏高原 冬半年,
大风、雨雪,冻害时
强冷空气迅速
寒潮 以外的广 以春秋两
间长,范围广,春秋
入侵
大地区 季最严重
季节危害最大
西北季风吹 风大,大气含沙量大,
冬春两
风沙 东北、华
扬,干旱地区 能见度低,影响范围
季,以春
天气 北、西北
的沙尘向东南 广,一般与寒潮路径
季最严重
方向扩散
相同
倒春 东部季风
极地大陆气团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风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
9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
二、能源 1.能源分类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
10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
2.世界能源利用的多元化
能源 主要特点
分布
世界
中国
非可再生能源; ①北半球的
分布广、储量大,亚洲和欧洲
开发和利用难度 ②北美洲的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
5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
一、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分类
分 类
按能否再生 按自然属性
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
资源、生物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
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
只要合理利用,保护得 代和具备一定的条件才
特点
当,就能不断地生长繁殖 能形成,对于短暂的人类
复习课件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自然 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0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第二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湘教版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湘教版ppt

以区别,所以统
称为洪涝灾害
雨 因长期_____或_____造成_________不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①原因。
气 候
自地 然貌 原水 因文
__季_节__性__的区域强 洪降枯流水量
流域地貌特征
江河的_________ 变化大
②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
时间 春夏之交 6、7月份
强降水集中地区 _华__南__一带
(3)解决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 ②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③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 ④开发清洁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 ⑤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对点训练】
(2020·枣庄模拟)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
原始森林属于自然资源,而棉花、生石灰、清洁汽油不属于自然资源。因为棉 花、生石灰、清洁汽油不是直接取自自然界的,是由人类加工制造的。
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自然灾害的概述: (1)概念: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_财__产__损__失__的自然 事件。 (2)分类: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分为地质地貌灾害、_气__象__灾__害__、生物灾害、_海__ _洋__灾__害__等。 (3)特征:_潜__在__性__、突发性、_周__期__性__、群发性、_复__杂__性__、多因性。 (4)危害:造成_直__接__经__济__损__失__和人员伤亡,而且还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 会影响_社__会__稳__定__和持续发展。
【备选例题】 (经典高考题)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
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1)、(2) 题。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7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湘教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7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湘教版

在华北、东北; 大陆;石油主要 矿产 资源 于东北、西北、 岸、墨西哥湾沿 华北; 铁矿分布 岸和北海等地 于辽宁、河北、 区;铁矿主要分 四川等地 布在巴西、 印度、 澳大利亚等国
(高考四川卷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 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 图。读图,回答 1~2 题。
土地 ____资源、生物资源 资源开发利用得不
合理时,它们的再生
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 ___________ 资源
周期就会延长,甚至
非可再生 资源 变成_________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时间 前煤炭时期 (木柴时代) 18 世纪中期以前 主要能源 煤炭利用程度
木柴 、水力 _______
形成于热带或 台 副热带洋面上 风 的强烈发展的 热带气旋
节, 东南沿海的 房屋损坏等, 的监测和 广东、海南、广 主要由强风、 预报,及时 西、福建、浙江 特大暴雨和 等省区受影响 最大 风暴潮造成 发布台风 预报和警 报
4.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思路 (1)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 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 盖率低。 (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 曲,排水不畅;河道淤塞;占用河道。 (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解析:第 1 题,图中 K 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故最适宜建 设波浪能发电站。第 2 题,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 响,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岸, 海浪较小, T 海域位于陆地的西北岸, 故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 第 3 题,波浪能清洁、蕴储量大、可再生,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不足之处是不稳定、开发难度大;材料中提及当前处于试验 阶段,故目前利用率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来水”多少与自然因素有关, 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我国洪涝灾害的原因
一.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 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
二.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 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

2.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 才以来 ,“金榜 题名”与 “名落 孙山”始 终结伴 而行。 于是, 针对考 生开发 的“补 习班”便 应运而 生。

3.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 还锻炼 学生们 写八股 文的能 力,熟 悉八股 文的格 律、步 骤等。 唐朝和 宋朝的 科举考 试,策 问一科 是学生 们的重 点复习 对象。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自然灾害概述 概念: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 然事件。 类型: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 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 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8.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 的种种 变化, 就是因 为这些 变化是 在相当 长的时 间里达 到的。

9.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 议,是 因为和 空间相 比,时 间既无 法把握 ,又无 法挽留 。

10.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 飘逸、 富有想 象力, 字里行 间流露 出浓浓 的文学 韵味, 让人回 味无穷 。
三.大量河道、湖泊被淤塞、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 四.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 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 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 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 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治理 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 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宣传教 育;实行防洪保险等。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分类
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可以再生,如果利用不合理,资源或资 源环境遭到破坏,也会变得不可再生。
20世纪60年代后,煤炭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煤炭 生产量和消费量的下降,因为世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增加很快,导致煤炭所占的 比例有所下降,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数量仍在增加。
①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 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 洪,加固干流的堤防; 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 流排泄洪水。
黄河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 纽蓄积洪水,中 游植树造林减少 水土流失,下游 加固黄河大堤。
长江的治理

1.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从时间 的向度 来看, 有着悠 久的历 史;从 内容和 品质的 维度来 看,却 并不是 呈现为 鲜明的 向前发 展的进 步性, 而是出 现经常 性回复 或几种 形态并 存的倾 向。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 向现代 ,从单 一走向 多元, 生产技 术装备 不断升 级,农 产品产 量快速 增长都 得益于 科技对 农业的 支撑。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7.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 举杯, 这一情 景极具 仪式感 ,既是 雪夜酒 叙情节 的收束 ,也是 全文的 升华, 带给读 者无限 遐想。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点分析
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概述 ①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 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 量的总称。
判断某种资源 是否属于自然
资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 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一 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判断某一现 象或过程是 不是自然灾 害的方法
自然灾害的概念中,给出判别和确定自然灾害的 三项标准: 第一,自然灾害发生的领域是地球表层系统,即 发生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中;第二, 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它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 中的自然事件;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社会危害性,能造成人们生 命和财产的损失。
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合理利用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中国的洪涝灾害
洪 涝 灾 害 的 类 型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我国东部地区雨带 的推移
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 性、频发性和高强度。
洪灾的形成
根据洪灾的定义,洪灾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
三是无法及时“去水”。
01
二是无足够空间 “容水”
02
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 与人类社 会的关系
WPS
自然资源 的利用与 人类社会 经济发展 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经 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自然资源的分 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文章通过对比,论证了只有完成由 传统经 济模式 到新动 能模式 的转型 升级, 中国经 济才有 无可限 量的未 来这一 观点。

5.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 外,创 作主体 至关重 要。政 治清明 、经济 繁荣、 文化昌 盛,为 文艺家 勇攀文 艺高峰 创设良 好客观 条件, 但伟大 杰出作 品的产 生依然 有赖于 文艺家 自身努 力,换 句话说 ,创作 主体高 度决定 文艺高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