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合集下载

突发事件的分类

突发事件的分类

突发事件的分类
突发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等。

2、事故灾难
事故灾难,英文名称disaster,是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事故。

事故灾难是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由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引发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3、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积累、激发,由部分公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对峙状态的群体性事件。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常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积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等气象灾害。

形成与分类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

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二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三是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

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

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

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

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判断题(每题1分共100分对俄昔X)1.1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IE确答案)错2. 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

对(正确答案)错3.3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错4. 4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

对错5. 5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

对(正确答案)错6. 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

对7. 7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可以动火施工。

对借8.8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对错9. 9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对(正确答案)错10. 10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对错11.11根据火灾的危险程度和危害后果,火灾隐患分为一般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

对错12. 12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

对错13. 13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对错14. 14灾害发生后,自救互救是主要的救灾方式。

对错15. 15地震主震结束后,学校的学生疏散时,要有顺序,还要以书包等保护头部。

对错16.16地震时若正在搭乘电梯,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

电梯一旦停下,就迅速离开电梯。

对(正确答案)错17.17开车时如遇地震,要尽快安全地停车,然后待在车内,蹲伏于座位旁;如果停在较空旷安全的地带,也可走出车外。

对错18.18地震时只要注意不被地板上的不稳定物品砸伤就可以了,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灯具)是不会掉落下来的。

对错19. 19出于防灾目的,居室中不要把重物置于高架上。

对(正确答案)错20. 20地震避灾时应面向窗户。

对错21. 21地震时应打开出入的门。

对错22. 22地震时如在院子里,要躲在院墙角或门柱旁。

对错23.23地震避难时,要充分利用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携带足够的衣、食、住等生活用品与医药用品。

应急减灾竞赛试题(229)

应急减灾竞赛试题(229)

应急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判断题:40题单选题:121题多选题:25题简签题:43题(合计:229题)一、判断题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2.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3.地震时若正在搭乘电梯,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

电梯一旦停下,就迅速离开电梯。

(对)4.地震时应打开出入的门。

(对)5.地震后灾民应先争取时间自救、互救。

(对)6.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错)7.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对)8.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如条件尚允许行驶,应关闭窗户,迎着洪水驶向高地。

(对)9.将树枝、竹竿、木杆采用编席的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对)10.在有大风的雷雨天气里,最好打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因为这样的雨伞才不易损坏。

(错)11.泡沫板不能用作洪水中的救生物。

(错)12.人落水后,应马上脱掉鞋子。

(对)13.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对)14.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发生的国家之一。

(对)15.地震后闻到厨房里有煤气味时,应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错)16.震级较大的地震肯定比震级较小的地震造成的损失严重。

(错)17.工业爆破等人类行为可能引起地震的发生。

(对)18.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对)19.有人低压触电时,应该立即将他拉开。

(错)20.发生火灾时,基本的正确应变措施是: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扑救。

(对)21.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沿着锅壁缓慢地倒入冷水,防止飞溅。

(错)22.电视机不慎着火时,可用毛毯、棉被覆盖,人应站在电视机的正前方。

(错)23.起火时,可以往身上浇水,以免引火烧身。

(对)24.如果一个人衣服有汽油,并且燃烧起来,应该用干粉灭火器对着全身喷射,以防烧伤。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一、判断题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

(对)3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4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

(错)5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

(对)6巨灾频发已成为亚洲人居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对)7亚洲的巨灾以地震、洪水、风暴、干旱、海啸、山体崩滑为多。

(对)8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对)9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

(对)10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自然灾害现象也并非惟害而无利。

(对)11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

(对)12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

(对)1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

(对)14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

(对)15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16《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朝廷要求“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

这是我国最早对报灾提出的要求。

(错)17秦朝制订的《田律》是关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内容的规定。

(对)18“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

(对)19目前,国家减灾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军队、科研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34个单位组成。

(对)20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年均因灾平均死亡数万人,到目前年均仅死亡2000余人,这是党和政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投入巨大财力、物力用于减灾工程建设和重视非工程建设的结果。

(对)21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

(对)22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

(对)23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响应等级。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参考]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参考]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400)一、判断题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

(对)3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4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

(错)5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

(对)6巨灾频发已成为亚洲人居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对)7亚洲的巨灾以地震、洪水、风暴、干旱、海啸、山体崩滑为多。

(对)8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对)9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

(对)10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自然灾害现象也并非惟害而无利。

(对)11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

(对)12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

(对)1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

(对)14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

(对)15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16《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朝廷要求“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

这是我国最早对报灾提出的要求。

(错)17秦朝制订的《田律》是关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内容的规定。

(对)18“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

(对)19目前,国家减灾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军队、科研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34个单位组成。

(对)20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年均因灾平均死亡数万人,到目前年均仅死亡2000余人,这是党和政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投入巨大财力、物力用于减灾工程建设和重视非工程建设的结果。

(对)21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

(对)22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

(对)23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响应等级。

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答试题

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答试题

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答试题1.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正确答案)错2. 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

对(正确答案)错3. 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正确答案)错4.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

对错(正确答案)5.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

对(正确答案)错6.暴雨预警信号为红色时,表明在刚过去的3小时内,当地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

对(正确答案)错7. 亚洲的巨灾以地震.洪水.风暴.干旱.海啸.山体崩滑为多。

对(正确答案)错8. 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对(正确答案)错9. 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对错(正确答案)10.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自然灾害现象也并非惟害而无利。

对(正确答案)错11. 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

对(正确答案)错12. 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

对(正确答案)错1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

对(正确答案)错14. 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

对(正确答案)错15. 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正确答案)错16. 人落水后,应马上脱掉鞋子。

对(正确答案)错17. 自然灾害是形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正确答案)错18. 村居(社区)要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对(正确答案)错19. 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对(正确答案)错20. 因洪水困在有斜坡的房上,风浪大时,可抓住屋顶的烟囱.电视天线等。

对(正确答案)错21. 旷野中遇雷电时应赶快蹲在地上,去掉身上的一切金属配饰。

对(正确答案)错22. 在山谷中发现溪水突然混浊时,应警惕山洪暴发的危险,赶快逃离山谷。

【VIP专享】“中小学生防灾避险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VIP专享】“中小学生防灾避险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晋中市教育局、晋中日报社“中小学生防灾避险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县(区、市)学校年级姓名一、判断题(在括号内划√或×)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 )2.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

( )3.人民解放军是抗洪抢险的主力部队。

( )4.地震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要尽量顺风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5.灾害发生后,自救互救是主要的救灾方式。

( )6.被埋压在地震废墟中时,有条件时可敲击水管求救。

( )7.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关闭电源、火源与天然气源。

( )8.因洪水困在有斜坡的房上,风浪大时,可抓住屋顶的烟囱、电视天线等。

( ) 9.在山谷中发现溪水突然混浊时,应警惕山洪暴发的危险,赶快逃离山谷。

( ) 10.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 ) 11.国际曾经通用的SOS紧急求救讯号的标志是讯号三短三长三短。

( )12.每一个公民都有向灾区捐款的责任和义务。

( )13.枯井突然有了水,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都可以肯定将要发生地震。

( )14.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车站等人员较集中的场所,应当设置紧急疏散场地。

( )15. 地震谣言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 )16.在某些地区,大量的降雨可能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17.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并有加宽、加长的现象,这意味着可能发生滑坡。

( )18. 气象灾害危害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可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输电线路和通讯等都有严重危害。

( )19.台风是诱发海啸的原因之一。

( )20. 龙卷风只发生在农村地区。

( )21.在结冰的路面上骑自行车时,注意轮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

( )22.冻雨有可能压断电线,拉倒电杆,使电讯和输电线路中断。

( )23. 为防范洪水灾害,农村建房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坡势较缓的房址。

防灾减灾知识题库大全

防灾减灾知识题库大全

防灾减灾知识题库大全一、判断题12345678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对)910111213种形式的灾害(对)141516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

这是我国最早对报灾提出的要求。

(错1718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

(对)1934个单位组成。

(对)2050年代年均因灾平均死亡数万人,到目前年均仅死亡2000余人,这是党和政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投入巨大财力、物力用于减灾工程建设和重视非工程建设的结果。

(对)21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

(对)22234个响应等级。

(对)24统一发布灾情。

(对)2530人以上,可以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规定的4级响应。

(对)264级响应后,民政部要派出救灾工作组到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对)27定后,进行相应的演练有助于预案的实施。

(对)282930313233(对)34眉睫的大事。

(对)353637381992~2001年的十年间,全球自然灾害导致622000人死亡,20亿人受到影响。

(对)39402005年1月,“第二次世界减灾会议”制定了减轻灾害风险和降低对灾害脆弱性的战略。

(对)41和扶持”是当前我国的救灾工作方针。

(对)424344454647速离开电梯。

(对)48如果停在较空旷安全的地带,也可走出车外。

(对)49是不会掉落下来的。

(错)5051525354品与医药用品。

(错)5556时,多人向同一个方向拥挤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处在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向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

(错)575859606162应当无偿开放。

(对)63性地震后,水库或水坝下游附近的居民应暂时躲避,确信坝体无溃决危险后。

防灾减灾书面竞赛试题

防灾减灾书面竞赛试题

防灾减灾知识大赛〞书面竞赛试题一、填空题:1、灾害信息员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灾害信息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灾害信息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2、灾害信息员职业守则是对灾害信息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等方面提出的综合性的行为标准,是灾害信息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3、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4、我国自然灾害的开展趋势〔一〕气候变化的影响〔二〕人为因素的影响事故灾难是指直接由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引发的,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平安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突发性、灾难性、连带性、不确定性。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安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平安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安康和生命平安的事件。

具有以下特点公共影响性、危害严重性、成因复杂性、处置困难性。

6、我国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可概括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配合,上下分级管理〞。

7、灾害信息统计的根本要求就是及时、准确、全面、客观,这也是保持灾害信息"生命力〞的前提和保证。

所以,在灾害信息统计中,要坚持以下几个根本原则8、灾害信息的根本要素主要是指所发生灾害的一些根本情况。

主要包括灾害种类、灾害发生时间、灾害完毕时间、受灾区域和其他几个辅助要素。

9、灾害信息报送的根本程序和要求,这一程序和要求可以概括为逐级审核,逐级汇总,逐级上报,特殊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自然灾害知识点

自然灾害知识点

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多种类型。

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预防和应对灾害、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灾害是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其中,暴雨是一种短时间内降水量极大的天气现象。

暴雨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冲毁道路和房屋。

台风则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其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干旱是长时间的降水稀少导致的,它会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还有寒潮,这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交通和人们的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地质灾害也不容小觑。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它可能引发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山体滑坡则是山体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火山喷发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会喷出岩浆、火山灰和气体,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海洋灾害同样会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

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滑坡等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生物灾害主要包括病虫害和外来物种入侵。

农作物病虫害会导致粮食减产,影响粮食安全。

而外来物种入侵可能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威胁本土生物的生存。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并非完全无能为力。

预防是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环节。

例如,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能够提前为暴雨、台风等灾害做好准备;在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工程治理,如修建护坡、加固山体等,可以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建立海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风暴潮和海啸的迹象,提前发出警报。

应急响应也是应对自然灾害的关键。

防灾减灾线上答题题库及答案

防灾减灾线上答题题库及答案

防灾减灾线上答题题目及答案一、判断题(每题一分)1、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

×2、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3、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

√4、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

√5、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 5个响应等级。

X6、因灾死亡30人以上,可以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规定的4级响应。

√7、泡沫板不能用作洪水中的救生物。

×8、每一个公民都有像灾区捐款的责任和义务。

X9、大快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是避震空间。

√10、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11>震级较大的地震肯定比震级较小的地震造成的损失严重。

X12、旷野中遇雷电时应赶快蹲在地上,去掉身上的一-切金属配饰。

√13、国际曾经通用的SOS紧急救急讯号的标志是讯号三短三长三短。

√14、枯井突然有了水,井水的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都可以肯定将要发生地震。

X15、自然灾害逃生时,多人向同一个方向拥挤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处在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向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

×16、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并有加宽、加长的现象,这意味着可能发生滑坡。

√17、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8、GPS技术可用于地质灾害监测。

√19、生命至上的背后,其实正是人民至上。

√20、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两分)1、我国减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A使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率显著下降,人员伤亡明显减少B建设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减灾工程C加强减灾科学研究2、“全国防灾减灾日”指的是哪一天? AA 5月12日B 4月15日C 6月16日3、家庭救火应注意什么:BA火灾初起时,惊慌失措用湿手拉电闸B保持冷静,及时报警将火情控制在较小范围C六神无主4、O唐山发生7.8级地震。

防灾减灾知识-企事业内部考试其他试卷与试题

防灾减灾知识-企事业内部考试其他试卷与试题

防灾减灾知识-企事业内部考试其他试卷与试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对⭕错答案:对2. 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错答案:对3.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

()⭕对⭕错答案:对4. 防灾减灾领导是关键。

培训、提高各级领导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管理技能,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对⭕错答案:对5. 自然灾害是形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错答案:对6. 地震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要尽量顺风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对⭕错答案:错7. 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对⭕错答案:错8. 开车时如遇地震,要尽快安全地停车,然后待在车内,蹲伏于座位旁;如果停在较空旷安全的地带,也可走出车外。

()⭕对⭕错答案:对9. 自然灾害逃生时,多人向同一个方向拥挤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处在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向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

()⭕对⭕错答案:错10. 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对⭕错答案:错11. 灾后若原饮用水源污染,有条件时,可饮用瓶装水或到指定处取水饮用。

()⭕对⭕错答案:对12. 地震、水灾后的防疫工作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对⭕错答案:对13. 因洪水困在有斜坡的房上,风浪大时,可抓住屋顶的烟囱、电视天线等。

()⭕对⭕错答案:对14. 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对⭕错答案:对15. 降雨、洪水、地震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泥石流的发生。

()⭕对⭕错答案:对16. 气象灾害是指因光、热、水、气等气候因素异常变化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

()⭕对⭕错答案:对17. 伴有雷声和闪电现象的对流性天气系统称为雷暴。

()⭕对⭕错答案:对18. 气候统计上,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7月份为最热月,故以阳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一、判断题: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2、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

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

4、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5、“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是当前我国的救灾工作方针。

6、开车时如遇地震,要尽快安全地停车,然后待在车内,蹲伏于座位旁;如果停在较空旷安全的地带,也可走出车外。

7、地震时只要注意不被地板上的不稳定物品砸伤就可以了,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灯具)是不会掉落下来的。

8、自然灾害逃生时,多人向一个方向拥挤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处在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向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

9、被埋压在地震废墟中时,有条件时可敲击水管求救。

10、在山谷中发现溪水突然浑浊时,应警惕山洪暴发的危险,赶快逃离山谷。

11、枯井突然有了水,井水的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都可以肯定将要发生地震。

12、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应力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等变化都是由地震引起的。

13、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怀疑是地震前兆时,应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

14、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15、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机场、车站等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应当设置紧急疏散场地。

16、在某些地区,大量的降雨可能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7、在斜坡上堆积矿渣、砖、石或其他重物可加重发生滑坡的危险性。

18、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并有加宽、加长的现象时,发现者要向当地政府报告。

19、气象灾害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可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输电线路和通讯等都有严重危害。

20、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21、气象灾害可以导致或加重地质灾害、潮灾、森林或草原火灾等。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
的自然现象。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酸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2、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

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直接灾害),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次生灾害)。

在常见的自然灾害分类中,地震和地质灾害是两个并列的主要灾种,两者互相包含并存在影响,一般会分别论述。

地震可以是地质灾害的诱因,会造成多种次生地质灾害,像滑坡、崩塌、地陷等;地质灾害未必都是地震引起的,也可能是大地构造作用和自然
界外力(比如强降雨天气)、人为的结果。

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而气候变化作为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洪水、飓风、干旱、海啸等等。

气候变化则主要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从而引起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进而导致气候模式和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改变。

气候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以暴雨和洪水为例,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这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会有更多的降水。

而且,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降水模式的改变,使得某些地区在短时间内遭受大量的降雨,从而引发严重的洪水灾害。

干旱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为显著的自然灾害之一。

气温升高会导致蒸发量增加,使得原本就缺水的地区更加干旱。

长期的干旱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减产,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

飓风和台风的强度和频率也与气候变化有关。

温暖的海洋表面为飓风和台风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能量,使得它们可能变得更加强大和持久,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另外,海平面上升是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个重要后果。

这不仅会直接淹没沿海低地,还会增加风暴潮等灾害的风险。

当飓风或台风来袭时,更高的海平面会导致潮水更容易涌入内陆,造成更广泛的洪涝灾害。

除了直接影响,气候变化还会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

例如,冰川和积雪的融化会改变河流的流量和季节分布,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可能导致在某些时候出现水资源短缺,而在另一些时候则发生洪水。

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一些物种可能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下降,这使得生态系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缓冲和调节能力减弱。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及其答案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及其答案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竞赛·判断题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2、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3、地震时若正在搭乘电梯,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

电梯一旦停下,就迅速离开电梯。

()4、地震时应打开出入的门。

()5、地震后灾民应先争取时间自救、互救。

()6、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7、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8、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如条件尚允许行驶,应关闭窗户,迎着洪水驶向高地。

()9、将树枝、竹竿、木杆采用编席的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10、在有大风的雷雨天气里,最好打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因为这样的雨伞才不易损坏。

()11、泡沫板不能用作洪水中的救生物。

()12、人落水后,应马上脱掉鞋子。

()13、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14、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发生的国家之一。

()15、地震后闻到厨房里有煤气味时,应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16、震级较大的地震肯定比震级较小的地震造成的损失严重。

()17、工业爆破等人类行为可能引起地震的发生。

()18、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19、有人低压触电时,应该立即将他拉开。

()20、发生火灾时,基本的正确应变措施是: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扑救。

()21、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沿着锅壁缓慢地倒入冷水,防止飞溅。

()22、起火时,可以往身上浇水,以免引火烧身。

()23、如果一个人衣服有汽油,并且燃烧起来,应该用干粉灭火器对着全身喷射,以防烧伤。

()24、驾驶车辆,必须遵守:右侧通行的原则。

()25、高速公路上,乘车时不要站立,不要随便开窗和摇晃。

()26、驾驶摩托车回家时,发现一根直径约2厘米的水管横卧在道路上,已来不及刹车,应驾驶摩托车从与水管呈垂直的方向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
然现象
随着人类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自然界也不会容忍人类的肆意破坏,自然灾害是一种以自然现象的形式报复人类行为的必然结果。

自然灾害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生形式,比如,地震、台风、洪水、地质灾害,以及最近发生的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会给地区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它会造成大量区域内建筑结构的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基础设施破坏。

台风也是一种自然灾害,它具有强烈的风暴尾迹,会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

同时,台风会造成洪水、滑坡、山体滑落等灾害,这些灾害也会对当地的人民和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

自然灾害不仅会给地区社会和经济带来灾难,而且它也会严重损害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是一种野蛮的毁灭力量,它会摧毁海岸线、连带毁坏河流和湖泊等水体,并使森林和草原积累大量废弃物,严重污染大气和水源,形成沙尘暴和土壤侵蚀,使得土地价值大大降低。

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危害,政府和专家们认为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其中,最常用的防护措施就是通过建设强大的防护结构,对受灾区进行防护,减缓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害。

同时,要积极开展预测性研究,提前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以便精准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受灾社会经济秩序。

重建工作不仅要突出修复基础设施,还要强调抗震建筑、地质灾害防治及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大意义。

自然灾害的减灾抗损不仅要靠技术和工程把握,更要依靠保护环境,加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政策的实施。

必须强调的是,诸多的环境问题,比如森林砍伐、破坏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它会给地区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也会严重损害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因此,防护、减灾、抗损应是自然灾害防治的重点,而且,我们要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然灾害防治相联系,只有保护环境,才能有效地减少灾害的发生,从根本上确保人类的生存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