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1. 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金融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国养老金融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养老金投资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到8左右。
养老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丰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参与者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外,互联网企业、房地产公司等新兴产业也纷纷涉足养老金融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这有助于提高养老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养老金融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监管手段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二是优化养老金融产品结构,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完善养老金融市场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四是加大对养老金融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1 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家庭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工作,家庭养老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子女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家庭养老设施不足等。
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政府通过投资建设养老社区、设立日间照料中心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养老服务。
社区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如养老院、护理院等)接受养老服务。
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市场逐渐成熟,服务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部分地区的养老机构仍面临着床位紧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互联网+养老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养老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服务模式。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金融服务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金融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1、金融服务产品同质化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推出各种创新产品和服务。
然而,这些产品和服务往往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导致消费者难以区分各家金融机构的差异。
这不仅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也限制了消费者选择的空间。
2、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金融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在我国金融服务业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金融机构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损害了金融服务业的形象和声誉。
3、风险管理和监管存在漏洞金融服务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和监管是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我国金融服务业中,风险管理和监管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有待加强;同时,监管部门也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手段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对金融服务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解决方案1、推动金融服务创新针对金融服务产品同质化的问题,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具有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推出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对自家金融机构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2、加强服务质量提升针对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水平。
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
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摘要: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金融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的金融市场体系得以建立,实现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关键词:金融业;发展现状;发展问题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金融业,并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体系日益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其中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机构。
除了发行金融债、国债、中央银行票据等金融市场产品,还在证券和银行业产品方面有了新的尝试。
一、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与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来适当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2008年至20011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1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8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到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达到78.8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至1.58%。
从表3-1中可以看出,2008-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总资产以18.16%的速度增长的同时,总债务也以18.78%的速度增加;与国家开发银行的情况相类似,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增速均为18%,资产与负债增长1.7倍;与其他银行不同的是城市信用社,由于银行性质的改变,使得其在此期间无论从总资产还是总负债方面来看,各项数据都呈现出大幅下滑趋势,到2011年城市信用社的总资产与总负债仅分别为30亿与20亿元,其余银行的相关数据此外,截止到2011年底,大型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数达到1626223人,政策性银行及国开行为61015人,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78053人,城市商业银行为223238人,农村信用社为533999人,农村商业银行155476人,农村合作银行70115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或邮政储蓄银行177856人,外资金融机构42269人。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发行A股。D
[责任编辑:王静]
万方数据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刘强 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辽宁,沈阳,110031 科技信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27)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xx201027642.aspx 授权使用:都晓东(wfqinghua),授权号:80822f0c-efa9-4503-b8e8-9e5600fbc184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4日
2.1
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2008年颁布的外汇管理条例.极大地提 高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独立性。在未来几年里,继续完善货币政策 调控方式、加大政策工具的创新.改进政策传导机制.加强本外币的政
与改革成就显著,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 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金融发展中 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金融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尽合理。一是相对于银行业,资本市场 和保险市场发展仍然滞后。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尤其是公司债券规模 过于狭小),风险相对集聚在银行体系。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进展缓 慢。债券市场整体规模相对偏小,其中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存在分割, 发展严重滞后。且存在行政监管直接干预股市、期货等市场价格的问 题,造成“政策市”风险。三是城乡、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地方性中小 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较薄弱,融资瓶颈 问题突出。四是保险的短期投资型品种发展较快。保障功能存在弱化 倾向,责任保险与再保险等发展不足。 1.2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是政策最终目标定位不清,是多目 标还是收敛于单一日标,如何更好权衡物价稳定(包括资产价格)与经 济增长。尤其是在物价上涨主要原因不是国内货币数量因素时。仍采 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造成了宏观经济风险。二是价格型政策调控方式 不当,不仅效果不好。而且给银行体系造成了系统性风险隐患。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刺率应该是政策中介目标,而非央行的直接 政策工具。我国央行一直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不仅严重 阻碍了利率市场化,而且在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后.继续使用这种利 率政策工具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并会造成商业银行的风险。三是 习惯性的数量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但效力递减。一方面大量金融创新 使所设定的包括货币供应、贷款等调控指标未能有效实现;另一方面 主要依托银行信贷渠道的政策传导机制愈加不畅。四是预警机制不足 导致政策大幅度急转弯,严重削弱了政策的公信力。导致经济中的风 险与不确定性大量增加。 1.3金融企业的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向市场化。一是金融企业公司 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出资人职能分散弱 化,金融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自主权 经常受到外部行政性1:扰.不仅影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也给 银行增加了坏账风险。特别是统一的行政性命令导致同质化行为,潜 藏系统性风险。三是行政部门长期习惯于直接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和处 置微观丰体的风险.而不是强调由微观主体自主化解。 1.4金融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还不强。尽管银行理财类产品发展较 快,但机构定价能力弱,产品种类较少,贷款证券化与债券衍生类产品 几乎空白,许多保险产品主要依靠从外部引进。险种单一,雷同率高, 期货品种不够齐全.覆盖面也不够广等。 1.5金融监管协调不畅,分业监管与综合经营的矛盾开始显现,“一 行三会”缺乏有效协调,监管的过度与不足问题同时并存。 1.6包括市场基础设施在内的金融运营环境有待完善。例如。交易结 算和托管系统分割,系统之间信息传输效率低下,客观上增加了交易 成本,也难以识别票据造假等风险行为;市场缺乏做市商等中介机构, 流动性较差;信用评级体系的公信力不强,信用环境不佳制约了发展: 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客观J:造成了新股发行市场的短缺状态等。 1.7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金融市场与资本账户的开放风险加大。 我国资本项目管理已经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开放,余下大多是针对短期 资本和债务资本。但国内企业普遍缺乏识别对外投资风险的经验与能 力,专业人员严重短缺,QD[I在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架构方面存在不 足。海外投资出现较大亏损,如中投、平安保险、国开行及中铝公司等 企业,以及多数QDII损失都很惨重。 2未来发展及对策建议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货币政策的实践还需要在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一、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及现代银行体系建立的途径银行是在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因而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后,就出现了早期的金银兑换、保管和汇兑业务,形成了早期的货币兑换商和钱在银号等机构。
如在欧洲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大量的金银保管兑换与放贷的记载。
但一直至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前,这种钱庄业务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工业革命,是传统的货币经营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变的主要动力。
到16世纪中叶,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工商业与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与存款。
贷款的要求,出现了最早的商人银行,这些商人银行既办理存款与贷款,也从事转帐结算业务。
但他们的贷款往往带有高利贷性质,使一般工场手工业主和商人很难获得贷款,即使获得也会因高额利息而无利可图。
这显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资本主义的银行。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在17世纪末至明世纪中逐步发展起来了。
现代银行体系的建立并取代传统的货币经营业、高利贷商,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旧式的高利贷银行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调整放款原则而逐渐转变为现代的银行,主要特征是较大规模地吸收社会资金,同时以较低的利率发放贷款;二是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其一开始就具有现代商业银行的性质,并从事大规模的融资与贷款活动,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因其资本雄厚、融资能力强,贷款利率低,所以逐步成为现代信用领域的主导形式,银行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中心。
1694年,英格兰成立了第一个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其建立标志着高利贷在信用领域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从此以后,现代银行在欧洲就广泛地发展起来了。
二、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如何理解?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也是一种企业。
说它是企业,是因为它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有共同之处。
我国当前金融协调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当前金融协调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当前我国金融协调存在着监管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合作不畅和市场监管缺失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增强监管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力度,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更加良好的协同机制。
改进金融监管体系和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是当前金融协调问题的关键。
加强金融监管体系,规范金融市场,加大监管力度,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效能和国际竞争力,推动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协调问题、金融监管体系、金融机构合作、金融市场监管、改进措施、我国金融发展、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协作、改进方向、金融合作关键。
1. 引言1.1 我国当前金融协调问题及改进措施我国当前金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不畅以及金融市场缺乏监管。
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监管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监管缺乏协调性等问题,造成金融业务监管滞后、监管漏洞等现象。
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不畅,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制约了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效率提升。
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监管,使得金融风险难以及时发现和化解,对金融市场稳定构成威胁。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监管法规和监管制度,提高监管部门协调效率,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多元化的金融合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间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加强金融业务创新和发展。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我国可以有效应对金融协调问题,推动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实现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完。
2. 正文2.1 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金融协调问题我国当前金融协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监管分散的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多个监管机构,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监管范围重叠和监管职责不清晰的情况,导致监管工作存在盲区和漏洞,容易出现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的情况,加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乱象的发生概率。
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从近几年的发展看,金融市场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金融市场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融资渠道单一、资产负债率高、金融体系不健全等。
本文将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一、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一)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代起开始成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面对投资者增多,证券监管也逐渐完善。
2007年实行了三档牛熊市机制,该机制可以让证券市场波动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有效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分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其中,上交所主要从事地方国有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发行,深交所主要从事地方民营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发行。
而港交所则是对所有发行机构开放的交易市场。
(二)银行市场中国银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然而,银行业近年来面临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一方面,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较高,注重大量的资金注入国内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中国银行的存贷款利差较低,其股票与债券业务相比较弱。
(三)期货市场中国的期货市场起步较晚,近几年开始快速发展。
期货市场最早是以大豆期货、玉米期货等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不同品类、规模不同的期货市场,包括金属期货、化工期货、能源期货等。
目前中国的期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的期货交易所有中国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
二、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一)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重点。
金融科技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用户体验,以及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和金融体系稳定性。
例如资金支付、结算、资产定价、投资决策等都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处理。
未来,金融科技还将成为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平台。
(二)资本市场改革随着中国逐步实现资本账户可兑换,中国资本市场也将面临更加开放的竞争环境。
中国证券市场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证券、期货、拍卖、信托等将逐步开放。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未来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强化宏观审慎管理
未来我国金融监管将更 加注重宏观审慎管理, 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 测和预警,确保金融稳 定和安全。
加强微观审慎监管
未来我国金融监管将更 加注重对金融机构和业 务的微观审慎监管,加 强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
制的监督和指导。
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逐步完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 我国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引入了更 多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金融监 管体系也逐步完善。
深化改革阶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 监管体系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加强 了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应对。
02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金融监管目标不够明确
缺乏明确、全面的金融监管目标
许多国家在金融监管中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设立专门的消费者保 护机构,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和行为监管。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完善监管体系
我国应建立综合、全面、高效的 金融监管体系,实现各监管机构 之间的协调配合,减少监管重叠
和空白。
加强风险防控
我国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建立 风险预警机制,提前识别和防范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 题及应对措施
汇报人: 2023-12-08
contents
目录
•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 •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 应对措施 • 国际经验与启示 • 结论与展望
01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
金融监管的背景与意义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01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新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出现给监管
带来了挑战。
简述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
简述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摘要: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特点三、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四、未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方向正文: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为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对银行业和证券期货业进行监管,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监管机构,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特点1.金融监管体系层次分明,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的监管格局。
2.注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3.逐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三、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与应对措施1.金融创新带来的监管难题:金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对传统金融监管带来挑战。
监管部门需不断更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能力。
2.跨境金融监管压力: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境金融业务日益复杂,如何有效防控跨境金融风险成为监管面临的挑战。
3.金融机构监管套利问题:金融机构可能通过监管空白或监管套利行为,导致金融风险传导。
监管部门需加强协同监管,消除监管盲点。
应对措施:1.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
2.完善跨境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交流合作。
3.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协同,提高监管有效性。
四、未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方向1.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实现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
2.加强金融科技监管,提升金融监管科技水平。
3.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推进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减少监管套利空间。
4.强化跨境金融监管协作,共同防范全球金融风险。
总之,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在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议题。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金融改革的力度,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金融监管的挑战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面临着金融监管的挑战。
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
监管手段的滞后性、监管能力的不足以及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都制约着金融体系改革的进展。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应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监管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及时跟踪金融市场的变化,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精确性。
另一方面,要优化监管部门的体系架构,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高金融监管的整体效能。
二、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动力,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加大。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事件,如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爆发,暴露出监管不完善和风险防范不力的问题。
在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需要寻找平衡点。
一方面,要鼓励金融创新,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和支持政策,推动金融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另一方面,要加强风险监测与防范机制,加大对新型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审慎监管力度,提高金融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金融机构改革的路径选择金融机构改革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竞争状况,制约了金融服务的优质化和效率化。
此外,金融机构在改革中也面临转型困难、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应采取不同的路径选择。
一方面,要加强国有银行改革,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改革。
另一方面,要促进非国有银行的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优化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
四、资本市场改革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金融体系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金融机构的改革,还需要加强对资本市场的改革。
【金融学论文】浅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广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做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市场现状创新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
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
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一)、货币市场发展现状在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的期限集中在7天和20天,并有向7天集中的趋势。
实际上,我国一些金融机构的拆借资金并不是用来弥补短期内的头寸不足,而是被用于弥补贷款缺口,甚至被用于扩大固定资产贷款规模或被用于补充自有资金不足。
第三,拆借方式单一,风险较大。
我国目前的拆借方式基本上是单一的信用拆借,即使是期限较长的拆借也没有抵押或担保。
因而违约现象较多,融资风险较大。
第四,利率形成机制仍然扭曲。
一般来说,在金融市场上各类利率之间的正常关系应当是:民间借贷利率>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一般贷款利率>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
但我国的同业拆借利率实际上不仅高于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而且高于商业银行一般贷款利率。
这表明,我国的同业拆借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没有建立起内在联系,各市场实际上是分割的,同业拆借利率的形成机制是扭曲的。
第五,货币市场的分割状况仍然存在。
货币市场各子市场之间仍然没有通过基准利率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利率体系,如银行同业拆借有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有国债回购市场利率,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绿色金融旨在通过金融工具和策略,推动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概述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主要产品和服务。
同时,还将分析绿色金融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业务中的比重和地位,以及其对银行经营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贡献。
本文将深入剖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难点和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这些对策和建议可能包括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激励力度等。
通过实施这些对策,有望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将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金融业务在我国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在绿色信贷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明确了绿色信贷的投向、标准和管理要求。
同时,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中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经逐渐完善和开放。
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允许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鼓励本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开展境外业务。
此外,中国还不断完善金融法规和监管制度,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
其次,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迅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
同时,中国还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加大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中国金融市场的资本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推动A股纳入国际指数。
这些举措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参与中国的资本市场。
然而,中国金融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风险仍然存在。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贷风险、市场波动等问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
其次,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仍然有待提高。
虽然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但是仍有很多地区和人群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特别是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
最后,金融创新和监管之间的平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风险可控,同时也要打击金融乱象和非法金融活动。
总的来说,中国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能力,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同时保持金融创新和稳定之间的平衡,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摘要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既有利于金融界稳定有序的发展,又有利于国家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的监督,更给社会公众带来了利益和信心。
同时,社会舆论监督和金融行业自律监督应该协助监管当局共同监督金融机构。
中国的金融业起步较晚,我们虽然很难跟上其他发达国家的步伐,但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系,避免金融风险,维护国民经济有序稳固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从建国以来各个阶段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结合美国、英国、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发展历程,总结出了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系又凸显出了监管漏洞。
围绕这些问题与漏洞,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体系分业监管监管缺陷Abstract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stability and orderly to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t also conducive to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bring benefits and confidence to the social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and the financial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supervision should be helpful to the authorities to supervi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hinese financial industry started later than others, although we have difficulty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we can learn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ormulates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to co nform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which avoids financial risks and maintains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This paper sums up Chinese current regulatory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comb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USA, Britain and Japa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has brought big challenge to our 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again. It’s time to put forward to some reform suggestions on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around these problems and loopholes.Keywords:financial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system; separate supervision; regulatory defects; countermeasures.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也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而且对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所有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的总和,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产品买卖交易的场所。
通常所说的金融市场主要指后者,本文从狭义金融市场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货币市场已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的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近年来,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人民银行通过与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搭配使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缓解商业银行季节性支付清算压力。
2007年,人民银行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正回购操作1.27万亿元。
通过中央银行票据和开展正回购操作当年收回银行体系流动性1.02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冻结流动性的1/2。
2007年末,中央银行票据和正回购操作总余额达4.11万亿元。
2007年,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44.8万亿元,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0.7万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加35.36万亿元和9.24万亿元。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起着难以估量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我国金融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特别一些风险隐患。
由知名金融问题专家巴曙松等人不久前提供的《中国金融风险评估报告》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地下金融状况、资本管制效能等五个方面进行主观风险评估判定,认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风险状态是☆,即风险严重尚未失控,但可控程度面临挑战。
对于经济开放日益加深、外贸依存度高达40%、引进国外投资排名世界第二的我国来说,发生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不言自明。
因此,维护金融安全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就更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开放的、新的金融体制既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又推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
当然,这对于规范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金融领域还潜伏着较大风险。
(一)银行的不良贷款,较低的资本充足率,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以至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不断增加,目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业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
如果不是我国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难以为继。
“高储蓄----高信贷----高投资----高增长”的机制,掩盖了我国金融业的高风险。
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仍然偏高。
虽然2003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了“双降”,但这是采用非常规手段如加大贷款量等来实现的。
由于部分行业的盲目建设,防范新的不良贷款难度加大;部分银行损失类贷款增加、潜亏问题仍很严重;不良贷款的行业和地区集中度依然较高;风险准备金缺口依然较大;资本充足率仍然偏低;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内金融发展现状
国内金融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金融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如今,国内金融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多样化、创新化的特点。
本文将就国内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是国内金融发展现状的重要表现。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我国金融市场已经日益完善,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涌现。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个领域的金融体系,为国内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是国内金融发展现状的重要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科技在国内金融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也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三、金融监管的加强国内金融发展现状中,金融监管的加强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我国加强了金融监管,推出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措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金融监管的科技含量,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四、金融创新的推动金融创新是国内金融发展现状的重要推动力。
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我国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以互联网金融为例,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我国金融机构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如P2P网络借贷、互联网支付等,满足了广大民众的金融需求,同时也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
五、金融服务的普惠化国内金融发展现状中,金融服务的普惠化是一个重要目标。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渠道,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普惠性。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轻松进行金融交易,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引言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绿色金融领域的支持力度。
不断拓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
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监管不到位等。
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推动绿色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内容共计217字】1.2 问题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领域,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绿色金融市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规范,导致市场秩序混乱,阻碍了绿色金融产品的有效运作。
三、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不足: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绿色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监控和应对机制尚未完善,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
四、社会认知度不高:目前我国社会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度较低,大多数人对绿色金融产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这对绿色金融的推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以上问题现状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和挑战,需要加强监管与创新,以推动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
1.3 意义绿色金融是指银行业在金融活动中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消耗,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绿色金融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金融服务的社会效益和公信力。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和对策我个人觉得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主要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实体经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最终必将影响到实体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以及雄厚的资本实力等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
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第一,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当前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从两个方面得出初步判断。
首先是储蓄一投资转化率。
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通常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贷资产形式发放给资金需求者;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如国债的形式转为投资;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如股票、债券等形式转为投资。
在财政融资方面,尽管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指标30%—40% 相比,仍相距甚远,更何况财政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且大部分支出为非生产性支出。
在证券融资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近年来其占比更有明显下降。
由于上述两个融资渠道相对较弱,银行信贷仍然是我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途径。
从2000—2003年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可以佐证以上的分析。
2000年,贷款占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总量的比例为69.7%,国债占比17.8%,企业债占比0.6%,股票占比12%;到2003年,贷款占比升至85.1%,企业债占比微升至1%,国债占比降至10%,股票占比降至3.9%。
根据人民银行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课题组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自1995年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出现存差约0.3万亿元以来,到2003年末存差已经扩大至4.9万亿元,大量资金沉淀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有效转化为生产性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监 管─ ─ ─ 机 构
从金融体系的现有构成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具有典型的“ 银行主导型”特征。以1990~2009年的平均值计算,存款银 行资产与股票市场市值之比达到了2.9,这一比例不仅显著高 于美国、英国等典型的“市场主导型”国家,而且在“金砖四国” 中也是最高的,仅次于德国。 从社会融资的角度来看,1997~2010年,银行长期贷款占 到全社会融资的80%左右,这种“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特 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这意味着, 从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出发,构建稳定而高效的金融体 系,需要以银行体系为核心和出发点。社会融资渠道过度集 中于银行体系也在客观上导致了单一的融资结构,增加了银 行体系的风险承载量,削弱了金融体系的弹性
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展望 1. 李稻葵(2007)研究认为截至2020年,人民币储备货币份额最 乐观估计可以高达21% 2. Peng Wensheng , Chen Hongyi & Shu Chang (2009)认为如 果现在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储备货币地位最高可达10%水平 我们的研究认为: 1. 如果中国经济可以在今后十年保持8%的经济增长 2. 在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实现,即金融体系相对 成熟完善,资本账户开放以及汇率自由浮动 3. 人民币储备货币可以在2020年达到与英镑和日元相当的地位, 约10%
中国金融体系 :
中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中国金融体系的构成: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结构图 ┌ 中央银行 — — ─ ─ 中国人民银行 ∣ ┌ 国家开发银行 ├ 政策性银行 ─ ├ 中国进出口银行 ∣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银 ∣ — — ∣ ┌ 中国工商银行 行 ∣ ├ 中国农业银行 ├ 国有商业银行 ─├ 中国银行 ∣ └ 中国建设银行 ∣ ∣ ┌ 交通银行 └ 其它商业银行 ├ 中信实业银行 ├ 中国光大银行 ├ 华夏银行 ├ 中国民生银行 ├ 广东发展银行 ├ 深圳发展银行 ├ 招商银行 ├ 兴业银行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 北京银行 ├ 南京银行 ........ ├ 城市商业银行 └ 农村商业银行
1. 2. 3. 4.
增加人民币海外业务,提高金融机构利润 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增加市场流动性,央 行为金融机构提供最后贷款人保护 促进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 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上海国际金融 中心建设和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发展,融入金融自 由化
政策建议 对东南亚国家已经是逆差,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也 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 战略:增加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以成为国外居民好的投资 的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大使用规模. 只要解决好境外人民币投资 道,完全可以使人民币的境外使用增加 对部分顺差国家,中国可考虑: 战略1:加大本国对外投资,增加人民币的使用规模和流动性,从 而为他国所接受,但从日元国际化的教训来看,一国单纯的推动很难行 得通 战略2:增加人民币海外贷款,以促进人民币海外使用 (美国战后马歇尔计划;日本通过向东南亚国家贷款实现一定程度的 海外使用)中国房地产泡沫:Fra bibliotek中国房地产泡沫:
已经爆了? 已经爆了?
在销售不好,信贷比较紧张,能够借钱的行业已经 借完了,没有能力了,所以房地产要出现大幅度下 降是必然的。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生活物资的价格猛涨,老百姓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老百姓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高利贷: 高利贷:
当今中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难题,在不得不 收缩资金供应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格外 困难。他们很难从大的国家银行获得贷款,只能 乞求于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多半是高利贷,这 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极不利于他们的发 展。。
据《华夏时报》2011年10月15日报道:“今年年初 徐州民间‘高息借款’的利率维持在12%至30%的年息。 但时隔仅仅不到半年,年息60%甚至96%的借贷公司就 屡见不鲜。在徐州当地受众最为广泛的《都市晨报》 上,记者注意到,只需140元,借贷公司便可以刊登 一期广告。其中,一家名为盛世华东的投资公司甚至 给出了半年48%、一年96%的高额回报。”这样的高利 贷危机,通过一次赌博,起码可以得到一个成王败寇 的胜率机会让企业债务消灭,逃出升天。
对策: 对策:
积极构建银行与金融市场平衡发展的金融体系结构, 一、积极构建银行与金融市场平衡发展的金融体系结构,形成开放大 国金融体系的现代框架
从金融体系的现有构成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具有典型的“银行 主导型”。特征社会融资渠道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导致了单一 的融资结构,增加了银行体系的风险承载量,削弱了金融体系的 弹性。 同时,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深化,一个面向全球投 资者的开放大国金融体系也需要建立起具备一定规模和深度的资 本市场,来为日益扩大的跨国资本流动提供栖息场所。
温州: 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温州:“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老板纷纷外逃”: 老板纷纷外逃”
温州等地的高利贷老板纷纷逃跑。温州资金的紧张,首先是 与热钱的大量外流有关,在全球经济危机下大量的热钱需要外 流回国救火,这样不计成本的回流给原先热钱活跃的地区带来 了巨大的金融压力,所有高利贷的重灾区都是当初热钱活跃的 地区。 针对此次危机,浙江省与温州市出台了一揽子举措,包括向 央行申请600亿元贷款救市。有学者炮轰救温州行为,认为从 2000年开始,“温州模式”已变异,高房价、高物价都与温州 人的炒作有关,“救温州就是救赌徒”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加上机构臃肿,冗员过 多,不利于切实强化金融监管和提高中央银行的工作效率; 二、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企业,其自我约束、自主经营的企 业属性未能真正体现出来,在统一法人管理、机构设置、内部控制和经 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矛盾与问题;
创业板问题: 创业板问题:
我国的创业板简直成了爆发富的天堂,100多倍的 市盈率创造了一个世界的奇迹。创业板开板两年以 来,共有超过90家公司遭到高管减持,高管总共减 持股数超过1.3亿股。 高管套现跑路,谁接盘呢?只有散户了。 深交所提出了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初步方案, 针对现行退市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创业板自 身特点,拟从增加退市标准、完善恢复上市审核标 准、缩短退市时间、改进退市风险提示方式、设立 单独的板块和退市后的去向安排等主要方面对创业 板退市制度进行完善。
农村信用社 ├ 保险公司 非 ├ 信托投资公司 银 ├ 证券公司 行 金 ─ ─ ├ 融资租赁公司 ├ 城市信用社 融 ├ 农村信用社 机 构 ├ 投资基金 ├ 邮政储蓄 ├∣ 其它公司 ∣ ┌ 中国华融 接管工行 中国华融(接管工行 接管工行)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 中国长城 接管农行 中国长城(接管农行 接管农行) (接管四大国有商行不良资产) │ 中国东方 接管中行 中国东方(接管中行 接管中行) └ 中国信达 接管建行 中国信达(接管建行 接管建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
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 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与金融有关的一些社会现象 资本外逃:
是指由于资本持有者对一国的政治或经济形势产生恐惧、 怀疑,为了规避风险和管制,确保资本安全,而将资本转 移到其他国家的一种非正常的资本外流 民有资本外逃源于对政府现行政策及社会法治环境“不放 心”据民主建国会北京经济学院支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 京资产总额超过五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私营业主中,向国 外大规模转移资本的已占三成以上,并呈不断上升趋势。
三、金融监管力度不够,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对少数机构的 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退出缺乏及时有效的控制手段,社会上非法设立金 融机构、非法或变相从事金融业务、非法集资的现象屡屡发生,部分地区的 金融秩序仍比较混乱; 四、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涉外金融风险也有所加大 五、是科学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运用,特别是一些个别产品创新的擦边球 现象,如各种各样的支付卡现象,各种各样的支付体系,
三、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积极审慎地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 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发展的大国,积极参与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进程已经成为不 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资本账户的开放将成为金融开放的核心内 容之一。对于中国而言,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开放时机和开放模式,在充分发 挥资本账户开放优势的同时,尽量避免这一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成为中国资本 账户开放的核心命题。 1. 资本账户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严重的资本管制,导致更高的交易成本,降低了货币的流动性,从而 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运用 2. 人民币国际化最终需要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二、稳步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全面提升金融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稳步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 金融控股是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大势所趋,公司应该成为现阶段中 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在金融控股公司形式下,经营不同金 融业务的子公司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就在金融控股公司经营内部 形成了一道制度性的“防火墙”,个别子公司的经营失败不至于使整 个集团遭受毁灭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