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读书报告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在该卷中包含了其姊妹篇《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未来结果》。
该文重点论述了西方殖民入侵对印度原有社会结构的瓦解和殖民入侵带来的双重性影响。
文章开篇,马克思对印度做了两个对比:亚洲规模上的意大利和社会方面的爱尔兰,“意大利和爱尔兰——一个淫乐世界和一个悲苦世界——这样奇怪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在印度斯坦的宗教的古老传统里早就显示出来了。
”作为亚洲的意大利,印度幅员辽阔和富庶繁多,成为外来势力入侵和统治的最佳国度,外部势力通过武力和压迫,往往能促使印度各民族的统一。
而当印度处于印度人统治的过程中,各地区、部落、村社就成为了独立的单元。
作为亚洲的爱尔兰,印度不仅存在着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
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未来结果》中,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完全建立在它的所有成员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互相隔离所造成的均势上面,——这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侵略者的战利品吗?”无论是从国家的地缘政治角度,还是从国家的社会结构角度来看,印度注定会成为不同入侵者眼中唾手可得的肥肉,同时也注定了印度的悲惨历史。
马克思讲到:“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而且它的全部历史,如果要算做它的历史的话,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
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
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
”
马克思在第五段讲到:“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倍。
”马克思在此处区分了前后两种不同的入侵统治:穆斯林、莫卧儿的统治只是在表层上影响了印度,但未触及印度的核心,前者文明程度低于印度,在统治的过程中逐渐被印度所同化。
马克思对此也做出了论述:“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他们给印度带来的无非是战争、饥荒、暴政、苛税;不列颠对印度的统治和改变触及了印度社会的核心,作为高于印度农业文明的不列颠工业文明不但不受印度
文明的影响,反而按着工业文明的体制改变着印度。
逐利的资本使印度成为了所谓西方文明社会的资本奴隶。
马克思此处引用了英国的爪哇总督斯坦弗德·莱佛尔斯的一段论述更加直观讲述资本在印度的暴行:“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人对待他们的奴隶,因为这些种植场主买人的时候还付过钱,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文钱都没有花过,它只运用全部现有的专制机构压榨居民,使他们把最后一点东西都交纳出来,把最后一点劳力都贡献出来。
这样,它就加重了任意妄为的半野蛮政府所造成的祸害,因为它是把政治家的全部实际技巧同商人的全部垄断利己心肠结合在一起进行统治的。
”
原文第六段正是对上述的总结概括,“内战、外侮、政变、被征服、闹饥荒——所有这一切接连不断的灾难,不管它们对印度斯坦的影响显得多么复杂、猛烈和带有毁灭性,只不过触动它的表面,而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
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悲惨的色彩,并且使不列颠统治下的印度斯坦同自己的全部古代传统,同自己的全部历史,断绝了联系。
”
接下来,马克思分析了亚洲国家政府的三个主要职能部门:财政部分、军事部门和公共工程部门。
其中马克思着重论述了公共工程部门,在亚洲诸多国家,地域广阔、农业生产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合作意思不强,必须由国家出面来兴修水利、调节用水,才能促进农业的兴旺发展。
公共工程部门是否发挥作用,成为了评价一个政府执政好坏的评价标准之一。
马克思在此也推论出了另外一个关于文明兴衰的看法:“中央政府如果忽略灌溉或排水,这种设施立刻就荒废下去,即大片先前耕种得很好的地区现在都荒芜不毛。
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一次毁灭性的战争就能够使一个国家在几百年内人烟萧条,并且使它失去自己的全部文明。
”
而不列颠人接收了印度的财政部门和军事部门,完全忽略了公共工程部门。
不列颠人对印度农业发展采取一种自由竞争原则,不对农业施加任何保护措施和停止公共工程部门职能。
马克思对不列颠人对印度农业发展的影响如此评价:“假如没有同时发生一种重要得多的、在整个亚洲史上都算是一种新事物
的情况,那末无论对农业的损害和忽视多么严重,都不能认为不列颠侵略者正是在这一点上使印度社会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马克思在下文论述了什么是“致命的打击”。
早期,印度的手工产业---以纺织品为例,曾大量出口欧洲诸国,在国际贸易上占据出超地位。
然而,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掀起,大机器制造以高于手工百倍的速度生产纺织品,大量物美价廉的西方工业制品大量涌入印度,导致印度手工业的彻底衰落。
农业和手工业两者的衰落动摇了印度社会的根基,一步步陷入到殖民贸易和全球化的漩涡中。
马克思讲到:“曾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印度城市遭到这样的衰落决不是英国统治的最坏的结果。
不列颠的蒸汽和不列颠的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把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彻底摧毁了。
”
马克思论述了村社制度,“一方面,印度人民也像所有东方各国的人民一样,把他们的农业和商业所凭借的主要条件即大规模公共工程交给政府去管,另一方面,他们又散处于全国各地,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结合而聚居在各个很小的地点。
”并引用英国下议院关于印度事务的官方报告,描述了印度的地方自治体,大致内容就是印度的社会单位多以村社为主,每个村社都有帕特尔和相应职能的管制着。
这种制度被英国的蒸汽和英国的自由贸易所破坏,并逐渐消亡。
“英国的干涉则把纺工安置在郎卡郡,把织工安置在孟加拉,或是把印度纺工和印度织工一齐消灭,这就破坏了这种小小的半野蛮半文明的公社,因为这破坏了它们的经济基础;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最大的、老实说也是亚洲历来仅有的一次社会革命。
”
文章的结尾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角度对不列颠人在印度的统治进行了辩证的评价。
首先他对不列颠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和印度宗法制、社会结构以及印度人逐渐丧失了古老形式的文明又丧失祖传的谋生手段感到惋惜和悲痛。
同时,马克思又对处在农业时期的印度进行了批判:“: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
”此外,马克思还指出,农业时期以自治单元为基础的印度人民对国家意识感不强,对侵略者没有反抗意识;小农性的社会致使印度人产生一种利己主义,缺少合作精神;停滞、苟安的生生活产生了野性的、盲目的、放纵的破坏力量,甚至使惨杀在印度斯坦成了宗教仪式,使人屈
服于环境,而不是把人提升为环境的主宰。
最后,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的,在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上也很愚钝。
但是问题不在这里。
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如果不能,那末,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此处的依据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必须经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并由工业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东方的专制社会尤其自身的相对稳定性,发展到工业社会的进程是缓慢的,需要有外部工业社会的冲击,借助外力促使其自身的发展。
而英国就在印度充当了一次“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未来结果》同样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