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误区
人力资源管理常见误区
人力资源管理常见误区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人力资源管理常见误区,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1.仅仅把人力资源盘点当作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工作。
人力资源盘点是各个直线部门的一项管理职能。
直线部门通过人力资源盘点了解本部门人力资源的运行状况,从而使本部门的人力资源高效运转。
然而不少企业,直线部门把人力资源盘点仅仅当作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工作,采取不关注,不理会的态度。
危害:极容易造成各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的战略脱节。
比如销售部门不盘点本部门人员是否充足,销售人员的能力是否合格,就会导致公司的销售人员无法满足公司拓展市场的要求,使得公司的销售额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导致整个公司的战略目标无法达成。
因此,直线部门应当把人力资源盘点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盘点去检视本部门人力资源运作的状况,以便日后改进和调整。
2.在人力资源盘点上重数量,轻质量。
有些企业在做人力资源盘点时,仅仅统计一些人力资源的相关数据,但缺少质量的统计。
危害: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空有数量,人员的能力却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最终使得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无法达成。
例如,某公司确定了“技术强企”的目标,并加大了技术开发的力度,尽管招聘的大量的技术人员,但因为这批技术人员能力欠缺,依然无法满足公司对技术的要求。
导致公司技术强企的目标落空。
因此,总裁学习网认为企业应该双管齐下,既注重人力资源数量的盘点,又注重人力资源质量的盘点,确保人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3.只做人力资源统计,不分析解决问题。
部分HR只是简单的进行人力资源现状的收集与整理,而缺少对人力资源盘点过程中一些数据的分析。
危害:这样很容易导致人力资源的盘点走过程,不能为企业效率的提升带来实际的效果。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只是人力资源盘点的基础*工作而已,数据的分析才是关键。
因为通过数据分析,能发现很多实际的问题,究竟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做的不好,数据分析能直观的告诉我们这些,从而便于HR拿出一套具体的方案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帮助企业去改进和提升企业效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误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误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误区误区之一:“流动增值论”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受到人才单位所有制观念的制约,有些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难以发挥作用但又不能自主选择单位或岗位,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者提出,通过流动,人才可以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因此,流动增值的观点便流行起来。
这种观点鼓励人们通过流动和跳槽来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或单位,来寻求能够发挥自己专长或特长的地方,来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毋庸质疑,这一观点从某个角度来讲是有积极意义的。
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兴趣和专长的岗位和组织。
通过个人的自由流动,可以解决过去“大一统”体制下个人选择完全被社会或政府所控制的被动局面,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去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舞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使人才配置符合市场规律。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观点也存在先天的不足。
首先。
他们混淆了价值和价格的概念,流动能够增加价格(也就是收入),但是不一定增加价值。
某个人的价值,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商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定的,通过流动是无法提升价值的,但确实可以提高价格。
价值与价格的脱节,使得人们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了。
其次,人的价值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组织和岗位是一个人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
而任何一个人对于组织的价值,都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个人的行为,而是个人在与领导、下属、同事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这种交互作用,是通过长期积累而实现的。
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不仅是工作本身,更重要的是组织因素。
而组织因素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同事配合是决定性因素。
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一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稳定的平台。
一个人的社会资本也正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社会资本理论告诉我们: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人的能力上,更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中。
误区之二:“人力资源万能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上出现了过分夸大人力资源作用的现象,把人力资源等同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与应对策略浅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与应对策略浅谈【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日常运营中存在一些常见误区,如缺乏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忽视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和激励因素等。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从长远角度整合人力资源和业务发展的关系。
要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激励员工的学习和成长。
也要注重员工的激励因素,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本文总结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的危害,展望了未来的趋势,并提出了改进策略和建议。
通过对误区的深入了解和应对策略的确定,企业可以更好地发展和管理人力资源,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应对策略、人力资源规划、员工职业发展、员工激励、总结分析、未来展望、结论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人才优质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误区。
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存在着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误区,这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会影响企业的整体业绩和形象。
了解并规避这些误区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的分析,探讨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建议,以帮助企业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挑战,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创新。
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的深入研究,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提升。
1.2 研究目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与应对策略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常常存在着各种误区,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不佳,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发展。
工资核算总结常见人力资源管理误区及其影响
工资核算总结常见人力资源管理误区及其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人力资源管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会对企业产生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就几个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误区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
误区一:人力资源仅是一项行政工作一些企业错误地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只是行政工作,仅仅是填写表格、办理入职、离职手续等。
这种误区使得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注重流程和手续,忽略了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贡献。
影响一:人才流失及员工离职率增加因为人力资源管理被简单地看待为行政工作,企业忽略了对员工的关怀和激励,导致员工不满意,流失率增加。
此外,由于没有合理的招聘和录用流程,可能导致质量不高的员工进入企业,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误区二:人力资源只是一个独立部门的职能部分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看作一个独立的部门,仅将其视为一项专门的职能。
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不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整个企业战略的支持作用。
影响二:部门间协作效率低下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不畅,可能导致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协作不顺畅。
这会增加沟通成本,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或失败。
误区三:人力资源仅注重员工数量一些企业错误地将人力资源管理仅仅看作是员工数量的管理,只关注员工招聘、离职等数量指标。
忽略了对员工能力和素质的重视,忽略了员工培训与发展。
影响三:员工绩效不佳因为忽略了对员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员工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培训,导致员工能力不成长,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这样会导致员工绩效不佳,影响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误区四:人力资源只关注表面的奖励与福利一些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仅仅局限于为员工提供表面的奖励与福利,如薪资、福利待遇等。
这种误区忽略了对员工的持续关怀与激励,忽略了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影响四:员工积极性下降由于忽略了对员工内在动力的激发,员工往往只为表面的奖励而工作,缺少真正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十大问题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十大问题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十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十大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缺乏人才储备和培养计划。
许多企业缺乏一套完整的人才储备和培养计划,导致企业的人才储备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储备和培养计划,提前预测人才需求,加强人才培养。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相对简单,不具备前瞻性和战略性。
这种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企业无法有效地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
因此,企业应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科学地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
第三,薪酬管理不公平。
在一些企业中,薪酬管理不公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也容易导致人才流失。
因此,企业应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确保员工的合理薪酬。
第四,中高层管理人才供给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存在中高层管理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人才支撑。
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确保企业拥有合适的中高层管理人才。
第五,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目前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不够完善。
这不仅影响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第六,员工培训和发展体系不完善。
在许多企业中,员工培训和发展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全面提升。
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和发展平台,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七,员工福利制度不完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与应对策略浅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与应对策略浅谈
一、误区
1. 人力资源不需要战略地考虑
很多企业仍然把人力资源视为一项工具性的职能,只是用来处理员工的入职、薪资、离职等基本事务。
这种做法通常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性和短视性,缺少对企业战略需求的理解和反映,不能为企业制定合适的人力资源战略提供有效支持。
2. 重疏于人才引进
有些企业在人才引进上不够重视,过分注重员工的资历和经验,忽视了员工的人格魅力和潜力等方面的特点。
这种做法将会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人力资源的使用不得当等问题。
3. 不注重员工发展和激励
企业如果不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其他激励措施,就很难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忠诚度。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效率、创新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二、应对策略
1. 将人力资源管理整合到企业战略中
企业需要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战略执行的一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就要开始考虑,考虑企业发展目标、人力资源现状、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
2. 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引进机制
企业在引进人才时,不仅要考虑员工的资历和技能,还要注重员工的人格魅力和潜力等方面的特点。
这将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成效。
企业应该加强员工发展和激励政策,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其他激励措施,这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总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协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企业需要正确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特点,尽量避免误区,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九大误区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九大误区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许多民营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人才方面的先天不足,而在发展过程中则由于低水平的管理模式和落后的人才观念与制度的缺陷,使得民营企业陷入了低效率的人力资源管理误区,成为导致民营企业由盛而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民营企业目前的平均寿命只有年,民营企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笔者认为不能忽视以下九大“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一)误区之一:“人事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已从传统的“管” 转到了“以人为本”的开发上来,而许多民营企业仍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混淆,目前许多民营企业要么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即使有,也仍然沿袭过去的考勤、奖惩、工资分配等纯管理约束机制,同时民企普遍缺乏挖掘和培养企业自己人才的中长期计划,没有系统进行培养开发人才的工作,人才严重青黄不接,根本没有将管理职能转到开发和培训人力资源方面来。
民营企业家必须从根本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长远发展向支持管理体制的变革和人力资源工作的推行。
对于企业个性方面的,应由企业改进内部管理制度,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关系企业命运的位置,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形成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搞活人才的良性机制;对于企业共性方面的,可与其它企业联合起来,优势互补,加速造就适应国际竞争的各层次经理人才和新技术人才。
只有领导者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才可能迅速走上正轨。
(二)误区之二:“家族式管理”还是“职业经理人管理”?家族式管理模式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巨大障碍,它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但那些不搞家族化的企业又面临着人才流失以至企业机密流失的隐患。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正是民企解决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必经之路。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扩张及技术和管理过程的复杂化,资本所有者们由于受其文化、知识、能力限制,无法单单依靠自身及家族内部实现企业更快发展,需要一个受过系统教育的独立的管理阶层——职业经理人来承担。
简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及完善管理的措施
简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及完善管理的措施摘要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员工素质的高低。
企业可以通过招聘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同时,挖掘、开发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也是最主要的竞争武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误区;完善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人才的学历、能力方面,但随之产生的管理误区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以水电管理单位为例进行分析。
1 管理所存在的误区误区之一:只注意引进人才,忽视对现有人才的开发和使用。
有些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对自身人才的开发却不重视,他们没有相应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也没有激励职工自学成才的措施。
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划算,它不仅需要单位花费巨额的引进人才费用,而且打击了内部人才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内部人才的发展。
误区之二:对学历要求越高越好,忽视单位内部人才的整体层次结构。
当前许多水电管理单位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简单地把职工学历层次和数量与单位形象联系在一起。
一些单位人才市场上的招聘标准是“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研究研究,专科生不要不要”,至于招来的这些人是否适合工作就不在考虑范围了,也可能一个本科生在做技术工人的工作。
这种人才使用上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是不正常的,必然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是人力资源冲突,结果是“三个和尚反而没水吃了”。
诚然,水电管理单位是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但评价一个单位人才使用的合理性,不是单纯地看这个单位人力资源中高学历人才的总数和比例,而要看人力资源中拥有各种学历、智能和技能的人员的层次结构及他们的才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误区之三:资历学历文凭至上,不注意人才的实际能力。
一些单位在人才招聘和使用上“唯学历、唯文凭”不看能力看学历,不看业绩看资历,让许多眼高手低的“人才”钻了空子,而另外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得不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用武之地反而没有了英雄。
你知道的人力资源管理误区
你知道的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刻,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也会出现一些误区,下面笔者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几个普遍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供大家参考。
一、招聘环节的误区1. 盲目求才有些企业为了求快,就采取了广泛的招聘,以追求适配度最高的人才,而不管这些人才是否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
这种盲目求才的做法,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不统一,从而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绩效。
2. 招聘标准不够明确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始点,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如果招聘标准不够明确,可能会造成误解和认识偏差,寻找到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不匹配,而这也会对企业带来风险和不必要的压力。
二、人才激励的误区1. 薪酬体系不公平薪酬可以激励人才,然而对于薪酬体系不公平的企业,却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如果企业的薪酬体系不公平,很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定的人才,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2. 缺乏晋升机制企业中,有一部分优秀的员工不仅贡献卓越,也有着很强的领导能力,然而有些企业并没有良好的晋升机制,因此会造成这些优秀员工的流失。
只有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福利待遇的误区1. 缺少基础福利基础福利是企业对员工起码的回报,如果没有平等的待遇和基础福利,就会导致员工对企业的不信任,更有可能会造成员工的离职。
2. 福利不普及福利不普及往往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常见问题。
企业应该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多样化的福利和待遇,让员工感到得到了企业的关注,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四、人才培养的误区1. 没有针对个性化的培养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应当针对员工的特定需求,以满足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
2. 管理不到位人才管理不到位可能会导致企业流失员工,因为员工缺乏发展机会或受欺负或受到其他打击而感到不爽,从而离开企业。
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管理,创造一个平等、安全、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误区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误区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近年来,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几乎人人均知道“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概念,人人均于呼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概念,仍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乃至实践中的技术、工具、方法,均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大到宏观的人才概念、人才政策、劳动力供求,小到考核指标、评价技术、员工跳槽等均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者们广泛的兴趣。
可是,于理论和实践繁荣的同时,却出现了壹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和不和谐音符。
这些问题的出现,于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的认识仍不清晰,由于认识的偏颇,出现了实践中的偏差。
我们将这些偏差归纳为十大误区。
这些误区,基本上又可分为俩大类。
第壹类误区主要体当下认识和概念上,第二类则主要体当下实践领域。
第壹类:理论误区误区之壹:“流动增值论”。
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受到人才单位所有制观念的制约,许多人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难以发挥作用但又不能自主选择单位或岗位。
于这种情况下,有些学者提出,通过流动,人才能够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因此,流动增值的观点便流行起来。
这种观点鼓励人们通过流动和跳槽来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或单位,来寻求能够发挥自己专长或特长的地方,来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毋庸质疑,这壹观点从某个角度来讲是有积极意义的。
个人价值的实现,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兴趣和专长的岗位和组织。
通过个人的自由流动,能够解决过去“大壹统”体制下个人选择完全被社会或政府所控制的被动局面,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去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舞台,能够于壹定程度上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使人才配置符合市场规律。
可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观点也存于先天的不足。
首先,他们混淆了价值和价格的概念,流动能够增加价格(也就是收入),可是不壹定增加价值。
某个人的价值,无论是社会价值仍是商业价值,于壹定程度上是固定的,仅仅通过流动无法提升价值,但确实能够提高价格。
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七大误区
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七大误区在90年代以前,传统的人事工作只是把精力放在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工作上,人事部门被定位为后勤服务工作。
90年代后,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作为一项资源,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并逐渐显现了它的重要作用。
在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被企业界一次次“放大”,并开始慢慢出演“主角”。
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已被企业界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逐渐由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而成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
而人力资源管理者也逐渐从过去那种行政、总务、福利委员会角色转变成为高层主管的咨询顾问、战略业务伙伴、管理职能专家和变革的倡导者等。
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执行,帮助中高层主管的甄选,员工的教育、培训、生涯规划和为业务发展开发、圈定人才等,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在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能也在发生彻底的转变,从过去的以职能为导向到现在的以战略为导向;从过去的行政管理者到现在的咨询者等等,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脸谱”在前进中不断变换。
而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身价也由于其重要性的上升而不断上涨,并最终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成为21世纪初最热门的职业。
但是在一个事物的快速的发展的过程,相关的人的理念的跟进甚至超前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认识上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的成长。
例如目前在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就存在七大误区:误区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和工作谈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很多企业领导自然就想到这是人力资源部的事。
许多企业经理人都认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由HR负责,与自己完全无关。
但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和每位经理的日常工作分不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与应对策略浅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与应对策略浅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管理者观念的不同,很容易犯一些误区,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影响企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容易犯的误区展开分析,并对应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只注重短期利益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即把员工视为工具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作为企业价值的一部分,这样做会导致员工不认同企业文化,无法发挥出员工个人的潜力。
应对策略:企业管理者需要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在员工发展的道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员工培养机制,制定出完善的激励制度,制度化地对企业和员工权益进行保护。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改变员工对于企业的态度,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忽视员工的需求有些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只注重企业的利益,而忽略了员工的需求,不善于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不关注员工的合理诉求。
应对策略: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并给予一定的回应。
企业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活动等方式,与员工沟通交流,并根据员工建议及时调整企业管理策略,充分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关爱。
三、重视管理而非领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科技和资本的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往往将人力资源管理变成了一个管理而非领导的机制,即企业管理者过于强调组织管理,而忽略了真正的领导魅力。
应对策略: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仅需要注重组织管理,同时还需要注重领导力的培养和提高,建立起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领导机制。
企业管理者应明确员工为中心的发展思路,重视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目标,注重培养员工自身的领导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员工的自我价值,从而创造出更好的员工发展环境。
四、人才不足时寻求短期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化,人才高度流动成为当下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一些企业为了解决短期人才缺口,往往会采用短期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注重人才长期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常见的误区
人力资源管理常见的误区案例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经常有这样的抱怨:过去说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好,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而现在,在经过了很多的培训和学习之后,我们已经基本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并且尽了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所学到的新东西——如平衡计分卡、36 0º绩效反馈、宽带薪酬、胜任能力模型等等——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之中,但实施的效果却往往是让我们大失所望,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案例分析众所周知,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比做四周的挡板高低不同的一只木桶,而把企业的生产率或者经营业绩比做桶里装的水,那么影响一家企业的生产率或绩效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并不这只桶上高度最高的那块板,而是高度最低的那块板。
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上来说,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生产率或经营绩效显然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权且将位于这只桶四周的挡板缩小到仅仅代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木桶上的这些木板分别代表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人员的招募甄选和雇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企业文化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各方面内容。
然而,仅仅有上面的这一只木桶还无法解释我国企业在吸收、引进各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时所存在的效果不佳的问题,需要再引入另外一个木桶。
这个新的木桶所代表的是绩效优异企业(既可以是国外先进企业,也可以是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异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通常情况下,这些绩优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水平以及绩效水平都高于问题企业。
也就是说,绩优企业的木桶挡板更高,盛水的垂直高度也更高。
于是,可以把我国很多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改善过程,比喻为一个看着绩优企业的木捅来建造自己的木桶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问题企业以绩优企业为标杆,力图营造一个像别人那只木桶一样高、一样好的新木桶。
这种学习加改进的做法本身是没有任何错误的,然而,问题在于,很多企业所看到的绩优企业的木桶是一只近乎完美的木桶,它们无论是在组织结构设计、流程再造、绩效管理方面,还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方面,水平看上去都那么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法律风险及防范简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法律风险及防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法律风险及防范1. 雇佣合同缺失或不合规雇佣合同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基本法律文件,缺失或不合规的雇佣合同可能导致劳动纠纷或法律纠纷的发生。
为了防范这一风险,企业应该制定标准的雇佣合同模板,并确保合同中包含了必要的条款,如工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等内容。
2. 不合理的劳动关系变更企业在劳动关系变更时要慎重处理,不合理的变更可能触犯劳动法律规定,导致法律风险。
为了避免这一风险,企业在进行劳动关系变更时应该依法履行程序,并与雇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3. 工时管理不规范工时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不规范的工时管理可能导致雇员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
为了防范这一风险,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工时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时间、加班制度和休息休假安排,并严格执行。
4. 不合法的薪酬设置不合法的薪酬设置可能引发劳动纠纷,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为了避免这一风险,企业应该依法制定薪酬政策,确保薪酬标准合理、公正,并及时调整薪酬水平以适应市场变化。
5. 非法雇佣劳动者非法雇佣劳动者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为了防范这一风险,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的员工招聘和身份审核,确保雇佣的劳动者具备合法的劳动身份。
6. 违法解雇劳动者违法解雇劳动者可能导致劳动争议和法律纠纷的发生,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这一风险,企业应该依法进行解雇程序,并提供合理充分的解雇理由和补偿,确保解雇合法合规。
7. 未支付或拖欠劳动者工资未支付或拖欠劳动者工资可能触犯劳动法规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为了防范这一风险,企业应该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确保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各项福利和津贴。
8. 不合规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不合规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给企业带来法律和经济风险。
为了防范这一风险,企业应该加强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劳动场所的安全环境和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误区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并不是一件新鲜事物。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从来不乏对“人”的关注和重视,即使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之类的格言警句已经深入人心。
毛泽东也明确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
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
应该说,这是对人力资源的最好评价,是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深刻阐述。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计划体制为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无论是体系还是技术和方法,基本上来自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
如果把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本科专业看成是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取得合法地位的标志,那这个专业在我国不过才有7年的历史。
实际上,中国人民大学早在1993年就已经把人事管理专业正式更名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如果从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招收第一届人事管理专业本科生算起,正好是20年的历史。
近20年来,我们在引入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理论、技术和实践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伴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从实践领域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根据我们的分析,推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者的呼吁和推动。
国内一大批从事劳动经济和人事管理教学与研究的学者,针对国际趋势和我国的发展形势,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并开始向社会广泛宣传相关的理论和技术。
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并接受人力资源管理。
其次是外资企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带来了大量国外资本,同时诞生了各种类型的外资企业,特别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不仅投入了资金,而且也引进了管理。
他们对人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使我国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人事管理制度,他们的用人政策和方法使我们的传统人事体制不得不进行调整。
最后是民营企业的经验。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人才的作用,他们往往是在资金和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完全靠人的力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进入二次创业时期,过去的人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能力上,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于是,“人才”成为民营企业最渴求的资源。
但是,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21世纪的人力资源管理必将兼具工业时代和新经济时代的双重特征。
因此,它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全球一体化等诸多力量的挑战和冲击。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户籍迁移制度等正进行着一系列的变化;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兴起、外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又都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几乎人人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个概念,人人都在呼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概念,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乃至实践中的技术、工具、方法,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大到宏观的人才概念、人才政策、劳动力供求,小到考核指标、评价技术、员工跳槽等都引起了学界和实践者们广泛的兴趣。
但是,在理论和实践繁荣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和不和谐音符。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的认识还不清晰,由于认识的偏颇,出现了实践中的偏差。
我们把这些偏差归纳为十大误区。
这些误区,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第一类误区主要体现在认识和概念上,第二类误区主要体现在实践领域。
>>>>误区之一:“流动增值论”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受到人才单位所有制观念的制约,有些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难以发挥作用但又不能自主选择单位或岗位,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者提出,通过流动,人才可以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因此,流动增值的观点便流行起来。
这种观点鼓励人们通过流动和跳槽来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或单位,来寻求能够发挥自己专长或特长的地方,来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毋庸质疑,这一观点从某个角度来讲是有积极意义的。
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兴趣和专长的岗位和组织。
通过个人的自由流动,可以解决过去“大一统”体制下个人选择完全被社会或政府所控制的被动局面,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去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舞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使人才配置符合市场规律。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观点也存在先天的不足。
首先。
他们混淆了价值和价格的概念,流动能够增加价格(也就是收入),但是不一定增加价值。
某个人的价值,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商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定的,通过流动是无法提升价值的,但确实可以提高价格。
价值与价格的脱节,使得人们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了。
其次,人的价值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组织和岗位是一个人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
而任何一个人对于组织的价值,都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个人的行为,而是个人在与领导、下属、同事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这种交互作用,是通过长期积累而实现的。
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不仅是工作本身,更重要的是组织因素。
而组织因素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同事配合是决定性因素。
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一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稳定的平台。
一个人的社会资本也正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社会资本理论告诉我们: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人的能力上,更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中。
>>>>误区之二:“人力资源万能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上出现了过分夸大人力资源作用的现象,把人力资源等同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个人能力的发挥需要适当的工作和机会,对组织来说,如何为每个人才提供适当的工作和机会,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等,都属于管理的问题。
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需要一定的文化、制度和机制。
只有优秀的人才,没有人才施展才华的机制和环境,人才的作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也就成为空谈。
因此,实际上并不是人力资源重要,而是造就人力资源的机制和制度重要。
没有合适的机制和制度,即使是人才也会被压抑或埋没。
吴春波教授已经明确提出了制度重于人才的观点。
>>>>误区之三:“精英论”该观点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知识型员工,只要管理好这部分人,企业就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且不说中国是否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即便是,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定义知识型员工以及知识型员工占全体员工的比例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我们比较确定的是,组织内部一定有大量非脑力劳动为主的员工,他们构成了员工的大多数,而他们不属于知识型员工。
例如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窗口行业的柜员,还有诸如清洁工、服务人员等,如何对这些人实施有效的管理,我们尚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方法。
而这些人的工作,对于一个组织的有效运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把这样的工作叫做“入门水平”的工作,意思是从事这样的工作,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很高,但对态度的要求比较高,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组织的目标是否能顺利实现。
由于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因此,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一般在组织中的晋升通道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晋升空间,可他们的工作又十分重要。
如何对这样的人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来指导,也缺乏有效的经验可供借鉴。
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知识型员工和非知识型员工至少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误区之四:“战略论”,也叫做“理念论”该论调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战略问题或者是理念的问题,只要有了战略,有了好的理念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这种观点恰恰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人力资源管理,确实需要正确的战略和理论来指导,但同样不可或缺的是能够把战略和理念变成现实的技术、方法和工具。
从战略的角度思考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作为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是从战略、理念,到技术、方法和制度相互配套、共同作用的一个系统。
就国内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弱化和空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永远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目前并不缺先进的理念,真正缺少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误区之五:“人力数量论”很多企业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以博士、硕士等高学历员工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作为衡量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好坏的关键指标。
虽然吸引和留住高学历人才是反映一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一个方面,但不能将其作为最重要的指标。
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还有很多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应该是人均劳动生产率。
以最少的投入做最多的事情,这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追求的目标。
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组织管理的最佳境界。
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来讲,真正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是本科生能完成硕士生才能完成的任务,硕士生能从事博士生才能承担工作。
以上五个误区属于思想观念层面的。
由于观念的错误,导致实践领域也出现了很多误区,这些误区大多是企业在推行或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误入歧途”,在没有真正弄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所谓的“现代化管理”,赶时髦一样地推行某些理念或采用某些技术,从而导致企业不得不经历“阵痛”。
我把这些误区归纳为5种。
>>>>误区之六:“零打碎敲”现象人力资源管理是由多个不同职能组成的,不同职能相互之间必须协调和匹配。
但国内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时,往往把各职能割裂开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想起什么做什么,缺什么抓什么,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考虑到各职能的内在联系。
工资发放出了问题就抓薪酬,员工分不出好坏了就抓考核,这样做的结果反而是疲于应付,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有时甚至导致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反感。
>>>>误区之七:“概念混淆”现象目前中国企业界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所用的词汇和术语比从事研究的人还多,而他们在理解上又存在很的分歧。
很多企业在界定清楚各个概念准确的内涵之前,就匆忙拿来用在自己的文件或口头表达中,宣传的成分远远大于应用的价值。
例如:人力资本,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激励机制、管理模式等等。
如果认真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这些概念的内涵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差异。
以激励机制为例,经济学讲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指报酬机制,而管理学中讲的激励机制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对此有深入的解释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