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暴喘病诊疗方案
中医暴喘病诊疗方案
中医暴喘病诊疗方案暴喘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症,也称为哮喘。
它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气喘病,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
中医认为暴喘病主要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情志、脏腑失调等原因导致的。
针对暴喘病的病因病机,中医有许多诊疗方案可供选择。
一、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诊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闻诊则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咳嗽声等来辅助诊断;问诊是通过和患者沟通来了解他们的症状、病史等信息;切诊则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他们的病情。
二、病因辨证1.外感风邪型:该型暴喘病主要是由感受外界邪风所致,表现为发作性咳嗽、气急、喘息等。
治疗上要解表散寒,疏风宽肺,可选用羌活、防风、川贝等药物。
2.脾胃痰湿型:该型暴喘病主要是由于脾胃湿浊而引发的,表现为胸闷、嗜睡、口苦、腹胀等。
治疗上要健脾化湿,可选用山药、茯苓、陈皮等药物。
3.心肺气虚型:该型暴喘病主要是由于心肺气血亏虚而引起的,表现为气喘、心悸、疲乏等。
治疗上要补气养血,可选用党参、当归、熟地黄等药物。
4.肝郁气滞型:该型暴喘病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而引起的,表现为胸闷、气急、烦躁等。
治疗上要疏肝解郁,可选用柴胡、香附、青皮等药物。
三、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病情辨证进行中药的选用,可选用单味药或复方药进行调理。
中药的使用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配,剂量宜适量,服用时间宜坚持。
2.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理气血,促进身体的循环。
具体穴位的选择和刺激方法可根据病情和病机来决定。
3.中医养生:暴喘病患者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避免过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劳等不良行为。
四、注意事项1.患者在治疗期间要遵医嘱,按时服药或接受针灸等治疗,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忌食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姜蒜等。
3.避免外界寒冷、潮湿的环境,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
喘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
喘病(急、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修订版)一、概念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本方案适用于因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所致的急、慢性心力衰竭。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特点: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发病特点:多有慢性咳嗽、胸痹、心悸、哮病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二)西医诊断标准目前临床上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心血管病病史、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来确定。
心力衰竭诊断的标准主要标准: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啰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增高>16cmH20。
次要标准:踝部水肿,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胸腔积液,肺活量降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心动过速>120次/分。
主要或次要标准包括:治疗5天以上时间后体重减轻≥4.5kg。
符合二项主要标准,或符合一项主要标准及二项次要标准者可确立诊断心力衰竭。
(附:常见急、慢性心衰分论诊断标准):1、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症状:严重呼吸困难,每分钟呼吸可达30—40次,端坐呼吸,阵发性咳嗽,常咯出泡沫痰,严重者咯出大量粉红色痰,伴烦躁不安,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
体征:两肺内可闻水泡音和哮鸣音,心界增大,心率增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舒张早期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心律失常。
2、慢性心衰诊断标准:①左心衰诊断标准:呼吸困难:左心衰最常见症状。
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嗽、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因肺部淤血、肺活量减低引起。
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咳嗽频繁。
咳嗽、咳痰、咯血,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时咳嗽可减轻,以咯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
若支气管粘膜下扩张的血管破裂,则可引起大咯血。
喘证诊疗方案
喘证诊疗方案1、风寒袭肺:主症:喘息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加减,外寒内饮者,小青龙汤加减。
或麻黄汤合华盖散(麻黄6克桂枝4克杏仁9克甘草3克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方诀: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证候分析:风寒上受,内合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故喘咳气逆,胸部胀闷。
寒邪伤肺,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故见恶寒,头痛,发热,无汗等表寒证,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亦为风寒在表之征。
2、表寒里热:主症: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吐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滑)。
治法:宣肺泄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5克杏仁9克生石膏18克甘草6克)证候分析:因寒邪束表,肺有郁热,或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郁于肺,肺气上逆,而喘逆,息粗,鼻煽,胸部胀痛,咳痰粘稠不爽,热为寒郁则伴形寒,发热,烦闷,身痛。
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为表寒肺热夹杂之征。
3、痰热郁肺:主症: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夹血色,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大便或秘,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泻痰热。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证候分析:邪热壅肺,灼津成痰,肃降无权,而致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热伤肺络,则见血痰,痰热郁蒸,故伴有烦热,渴饮,咽干,面红等症。
苔黄或腻,脉滑数为痰热之征。
4、痰浊阻肺:主症: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白腻而厚,脉滑。
治法:化痰降气。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炙甘草6克)证候分析:中阳不运,积湿成痰,痰浊壅肺,肺气失降,故喘满闷窒,胸盈仰息,痰多色白粘腻,痰湿蕴中,脾胃不和而见呕恶,纳呆,口粘,苔厚腻,脉滑,皆为痰浊阻肺之象。
喘症中医方案
喘症中医方案引言喘症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甚至胸闷气短等症状。
中医药在喘症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方案来缓解和治疗喘症。
一、中医理论对喘症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喘症是由肺脏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为气道痉挛和气虚两种病理变化。
气道痉挛导致气流受阻,气虚则使肺脏无法正常吸纳气息,从而导致呼吸困难。
中医通过调理肺气和改善气血循环的方法来治疗喘症。
二、中医方案1. 方剂治疗(1)麻杏石甘汤:该方剂以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为主要组成部分。
麻黄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舒展气道,疏通气息;杏仁能够润肺止咳,缓解气喘症状;石膏能够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甘草则能调和药性,增强药效。
该方剂适用于寒凉型的喘症。
(2)柴胡加陈皮汤:该方剂以柴胡、黄芩、陈皮和生姜为主要组成部分。
柴胡具有舒肝解郁的功效,能够平衡气机,缓解肺火上扰引发的喘症;黄芩和陈皮则能够清热燥湿,舒展气管;生姜则可温中散寒,增强气机运行。
该方剂适用于湿热型的喘症。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机平衡的方法。
对于喘症患者,常用的穴位包括肺经和膈俞穴。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舒展气道,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喘症症状。
针灸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喘症的方法。
3.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来热熏穴位的方法。
对于喘症患者,常用的穴位包括肺经和关元穴。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改善气机不畅,从而缓解喘症症状。
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喘症的方法。
三、中医调理1. 调养饮食中医认为,喘症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肺功能。
此外,还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过多的油腻食物,以免加重喘症症状。
2. 合理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喘症患者也十分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运动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喘症症状。
治喘病的中医方法
治喘病的中医方法
治疗喘病的中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清肺热法
喘证多由肺热引起,可采用清热药物,如苍耳子、紫菀等清肺热、止咳化痰。
2.理气止咳法
喘息以气逆为主要特征,可用杏仁、制半夏等理气止咳药。
3.化痰止咳法
痰浊内阻是成为喘病的病理基础,用南星、瓜蒌等化痰止咳化浊药。
4.补气健脾法
气虚者可用黄芪、参等补气;脾胃虚弱者可用参、白术健脾益气。
5.平喘急救法
喘急加剧时,可采用点刺及灸法平喘,如肺俞、膈俞等穴位。
6.情志调节
调心情,祛除恼怒忧思,以平喘病情志因素。
7.运动疗法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控制运动,有助于增强肺功能。
中医治疗注重标本兼顾,通过辩证施治,既能快速止咳平喘,又可调节体质从根本上抑制喘病发作。
喘症中医方案
喘症中医方案一、概述喘症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胸闷等症状。
中医认为,喘症是由于肺气不通或肺气失宣导致的。
中医方案通过调理肺气,调和气血,达到治疗喘症的效果。
二、中医诊断与辨证中医诊断喘症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证:1.脉象:常见的喘症脉象有数脉、涩脉、虚脉等。
2.舌象:舌苔黄腻、舌质胖大、舌尖红等都可以提示喘症。
3.症状:呼吸困难、气喘、胸闷等常见症状。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方案会有所不同。
三、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喘症主要采用草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方法,并且常常结合调理饮食和锻炼身体等综合治疗。
1. 草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百部、半夏、杏仁、桔梗、薄荷等。
这些中药能够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宣肺降火等,达到治疗喘症的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刺,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改善气喘等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太渊、中庭、鱼际、膻中等。
3. 推拿治疗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刺激人体相应部位,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缓解喘症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揉、捏、按、推、拿等。
4. 调理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也是治疗喘症的重要方法。
一些食物如白胡椒、紫苏叶、荞麦等有助于舒筋活络、宣肺降气。
同时,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以免加重喘症症状。
5. 锻炼身体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对于喘症患者也是有益的。
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调节呼吸、增强体质。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遵循医嘱。
2.需要坚持治疗,中医治疗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3.饮食调理需避免过食辛辣食物,并保持饮食的均衡和规律。
4.锻炼身体时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选择,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喘症发作。
五、总结中医对喘症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推拿、调理饮食和锻炼身体等多种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循医嘱,坚持治疗,并且注意饮食和锻炼身体的调理。
杨保林教授治疗暴喘验案1则
人 重症 监护 室 治疗 , 遵家 属意 愿暂先 保 守治疗 。 杨保 林
教 授 查其 四肢 微冷 , 汗 出涔 涔 , 舌 暗 苔焦 黑 燥 裂 , 脉 细 数 虚 浮沉 取 无 根 , 中医诊 断 为暴 喘 , 辨证 为 肺 塞 腑实 、
气 虚 失纳 、 痰 浊 壅上 , 予方 : 黄芪 3 0 g , 太 子参 1 0 g , 沙
湿, 至 阴之气 所 为也 。盖肺 为五脏 之华 盖 , 肾之 脉人 肺 中, 故 上 虚下 实 , 则 气 道奔 迫 , 肺 叶 高举 , 上焦 不 通 , 故 而 喘急不 能安 卧 ” 。 其 病 因之论 , 严用 和《 济 生方 ・ 喘》 中 指出“ 将 息失 宣 , 六淫所 伤 … …久 病气 阴不 足也 ” 。 均 明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4 9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1 3 ) 0 3 — 0 4 0 9 — 0 1
【 关键字】 杨保林
暴喘
验 案
暴喘是 指 由于 多种 原 因引起 突然 急性 发作 的 呼吸 喘促 , 呼吸 不相 接 续 , 喝 喝息 数 , 张 口抬 肩 , 摇 身 撷肚 , 或 至 喘脱 , 症见 面青 唇紫 。 大汗 淋 漓 , 烦 躁不 安 的病证 , 其 病情 极 为 凶险 。 为 内科 急危 重症 之一 。 临床所 见往 往 病 因多 端 , 病机复杂 , 险情 旋 生 , 瞬息万变 , 须 谨 察 详 辨, 及 时应 对 , 方 可脱 离危 急 。笔者 现将 杨保 林教 授 治
赵某 , 男性 , 7 7岁 。 2 0 1 1 年 l 0月 1 8日就诊 。因脑
血 管 病后 遗 留肢体 活 动 障碍 , 长期卧床 , 靠 鼻 饲饮 食 , 3 d前 受凉 感 冒后 出现剧 烈 咳嗽 ,咯大 量黄 稠黏 痰 , 自
喘病中医诊疗方案
喘病中医诊疗方案简介喘病,即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它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气喘、胸闷、咳嗽等症状,并伴有气流受限。
中医认为喘病属于外感邪气与内在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时需综合分析病人的体质、环境因素和病情,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拔罐等方法,以调整气血平衡,缓解症状并改善病情。
中医诊断中医对喘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人的症状、舌脉和四诊来判断。
常见的症状包括气喘、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舌脉常表现为舌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寒喘、热喘、虚喘、实喘等不同类型。
中医治疗方案中药治疗1.寒喘型–方剂: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9克、杏仁9克、生石膏15克、甘草6克–功效:发汗解表,润肺止咳–用法:一日2剂,温开水送服2.热喘型–方剂:四妙丸–组成:麻黄6克、细辛3克、炒鳖甲3克、炙甘草3克–功效:宣肺理气,清热化痰–用法:一次3~6克,每天2次3.虚喘型–方剂:四君子汤加鳖甲–组成:人参6克、白术9克、太子参6克、茯苓9克、鳖甲6克–功效:益气健脾,温阳固表–用法:一次10克,每天2次4.实喘型–方剂:桂枝茯苓丸–组成:桂枝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甘草6克、淡竹叶6克、炒大黄9克、细辛3克–功效:温阳降逆,清热化痰–用法:一次10克,每天2次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喘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病情的缓解和康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肺俞、膈俞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治疗时需注意卫生,注意针具的消毒和穴位的选择。
拔罐疗法拔罐是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负压,吸附和刺激皮肤,促进气血的流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缓解喘病症状的一种疗法。
常用的拔罐方式包括干罐、水罐和动罐等。
拔罐疗法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中医师进行,治疗时需要掌握适当的拔罐力度和时间,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之前,病人需要先确诊喘病,并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科治疗喘证诊疗常规
中医科治疗喘证诊疗常规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西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出现喘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 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呼多吸少,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 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 体检时见三凹征,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见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 本病应行血常规检查,并可做血清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血气分析及心肺功能测定。
5 本病应与哮病相鉴别。
[辨证论治]实喘1 风寒闭肺主症:喘息,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鼻塞,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平喘。
例方:麻黄汤。
2 痰热遏肺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痰中带血,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或无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或大便秘结,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泄肺热,化痰平喘。
例方:桑白皮汤。
3 痰浊阻肺症状:喘而胸满闷窒,咳嗽痰多,痰白粘腻,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厚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逆,理肺平喘。
例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4 水凌心肺症状:喘咳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黯,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例方: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5 肝气乘肺症状:每遇情志剌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或失眠、心悸,平素常多忧思抑郁,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降气平喘。
例方:五磨饮子。
虚喘1 肺气虚症状: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舌质淡红,脉弱。
中医暴喘病诊疗方案
暴喘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暴喘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突然急性发作的一类症状严重的喘证。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深快,鼻翼扇动,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不能平卧。
甚则面青唇紫,大汗淋漓,心慌,烦躁不安,或神情萎靡,嗜睡,痉厥,甚至出现由喘致脱的危重证候。
本处特指西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有肺部损伤的的致病因素,如感受邪毒,或内伤五脏,失血亡津,创伤剧痛,导致气血逆乱,阴阳耗脱,肺气衰竭,发为暴喘。
(2)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呼吸频数,上逆喘息,胸膈满闷如塞,或胸高气急,气粗息涌,烦闷不安。
严重者出现喘脱,神昏,谵语,撮空理线,表情淡漠等。
(3)胸部x线,血气分析,肺动脉楔压测定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参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1)有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高危因素。
(2)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
(3)低氧血症:ALI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分数值(FiO2)≤300mmHg;ARDS时PaO2/FiO2≤200mmHg。
(4)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浸润阴影。
(5)肺动脉楔压(PAWP)≤18mmHg,或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
同时符合以上5项条件者,可以诊断ALI或ARDS。
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2002年)(1)可有吸烟史,家族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加重史。
(2)有慢性咳嗽、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咳血痰,常有脓性痰。
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或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3)逐渐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重度患者有喘息,劳力后发生胸部紧闷感。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
喘证诊疗方案喘证指心气不足,虚衰而竭,或心气本衰复为外邪所困而引起的血行不畅,机体血虚或血瘀的病理状态。
其临床表现为心阳不振,阳虚水泛或阳虚血瘀引起的心悸怔忡,喘满咳唾,不能平卧,小便不利,身体浮肿等一组症候群。
慢性心力衰竭即归属于本病范畴。
一、诊断中医诊断参照2002年5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西医诊断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心肺气虚证症状:心悸,气短,乏力,可兼见胸闷乏力、动则加剧,神疲咳喘,面色苍白,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虚数。
治法:补益心肺。
方药:保元汤合补肺汤加减(党参15g,熟地黄12g,炙紫荒12g,桑白皮12g,肉桂3g,炙甘草6g,五味子10g,茯苓15g,黄黄30g,酸枣仁10g)。
若动则咳嗽,喘息甚,可加炙黄精12g,炒山药15g以补肺止咳;汗出不止,心悸怔忡者,加帽龙骨(先煎)30g,燃牡蛎(先煎)30g,山萸肉12g,山药15g以益气止汗。
中成药:黄茂注射液,补中益气,适用于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本品io-2O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2次/ 日。
2、痰浊壅肺证症状: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治法:宣肺化痰,蠲饮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真武汤加减。
(炙苏子10g、白芥子15g、莱藤子15g、紫荒15g、款冬花15g、地龙10g、拿游子15g、车前子15g>桃仁10g、杏仁10g、炙枇杷叶15g、制附子10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5g)°若咳嗽痰多,胸闷气短者,加炒杏仁10g,紫苑15g,冬花15g;腹胀便港纳差者,加焦白术10g,炒山药30g,焦三仙各15g;舌苔黄,心烦,内有热者,加黄连10g;乏力,气短,加黄日30g,党参12g°3、气虚血瘀,水湿停滞证症状:心悸、气短、面色晦暗,夜寐易发胸憋气短,坐起则缓解,口唇青紫,颈脉怒张,胸胁满闷,胁下痞块,或痰中带血,小腿内踝足附浮肿,小便短少,舌有紫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喘证中医实施方案
喘证中医实施方案
喘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症状,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在
中医理论中,喘证属于“咳嗽”范畴,主要表现为气喘声重、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
针对喘证,中医药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案,下面就介绍一些喘证中医实施方案。
首先,中医治疗喘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中
药治疗,包括清热化痰、平喘止咳等方剂。
中医药在治疗喘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减少患者对西药的依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其次,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针灸是中医治疗喘证的
重要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艾灸也可以起到温通经络、祛寒散湿的作用,对喘证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推拿按摩也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改善气喘症状。
最后,中医治疗喘证还包括调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等。
这些都是中医治疗喘证的重要方面,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中医治疗喘证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疗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
善生活质量。
在实施中医治疗喘证方案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等方法,达到最佳疗效。
希望通过中医治疗,喘证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获健康。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一、病因病机分析喘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证,其病机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肺气不畅所致。
常见的病因有外感风寒、燥热、虚火上炎等,内因有情志不舒、饮食不当等。
病机方面主要表现为肺气失宣、肺气不下、肺气上逆等。
二、辨证论治1. 风寒喘证症状特点:呼吸急促,多伴有喘鸣音,而且喜欢温暖,畏寒,喜欢用手捂胸部,咳嗽有声音,喜欢喝热水。
通常有鼻塞,流清涕,舌苔白腻,脉浮缓。
中医诊断:风寒喘证属于寒邪偏盛、肺气失宣。
肺主气,寒邪犯肺使肺气失宣,所以出现呼吸急促、喘鸣音等症状。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解表散寒,宣肺化痰。
配方推荐:•葛根汤:葛根、麻黄、杏仁、桂枝、干姜、甘草。
2. 燥热喘证症状特点:呼吸急促,喘鸣声大,口渴喜冷饮,痰黄稠厚,喉干咽痛,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燥热喘证属于燥热邪气壅肺,肺气失宣所致。
燥邪犯肺使肺气失宣,出现呼吸急促、喘鸣等症状。
治疗原则:清热燥湿、宣肺化痰。
配方推荐:•女贞子汤:女贞子、麻黄、杏仁、黄芩、板蓝根、麦冬、生甘草。
3. 气虚喘证症状特点:呼吸短促,声低弱,多无力,舌质淡白,苔薄白,脉虚弱。
中医诊断:气虚喘证多由肺脾气虚所致。
肺主气,脾主运化,肺脾之气虚,则呼吸无力、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补肺固表。
配方推荐:•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枸杞、茯苓、泽泻、牡丹皮、麦冬等。
三、饮食调理除了中药治疗外,合理的饮食也能帮助改善喘证症状。
1.食物推荐:•花生:花生具有温肺止咳的功效,可适量食用。
•鸭蛋:鸭蛋性平,味甘,有养阴润肺的功效,适宜患有喘证的人群食用。
•银耳:银耳有滋润肺燥的功效,适用于燥热喘证患者。
2.忌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在喘证症状加重时应尽量避免食用。
•寒凉性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容易引起寒邪侵袭肺脏,加重喘证症状。
四、生活调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调整措施也可以帮助改善喘证症状。
1.环境调节:•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环境湿度,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喘证(asthma)是指由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病症,其特点是发作性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以及喘鸣音。
中医将喘证归为“咳嗽”范畴,并可细分为寒嗽、热嗽、虚嗽和实嗽等不同类型。
中医认为喘证多与肺脾肝肾等脏器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针对具体病因提出不同的诊疗方案。
一、寒嗽型寒嗽型喘证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咳痰稀白、呼吸困难,舌苔白滑,脉缓。
治疗上可选用以下药物调治:1.辛温散寒药物:可用附子、炮姜、大腊、干姜等药物。
它们具有温阳散寒、化痰止咳等功效,可促进气体流通和祛除痰浊,舒展肺气。
配伍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2.暖肺化痰药物:可选用杏仁、蜜蜂、豆豉、百部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暖化肺气、化痰止咳等功效,有助于舒展气机,祛除痰浊。
用法宜取煎汤服。
二、热嗽型热嗽型喘证表现为咳嗽频繁、喉咙干燥、唇舌红、大便干结、小便黄,脉数有力。
治疗时可选用以下药物:1.清热疏风药物:可用连翘、板蓝根、芦根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化痰、疏风定喘的功效,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和痰浊,舒缓气管痉挛。
2.滋阴降火药物:可选用麦冬、玄参、黄芩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滋阴清热、降火止喘的功效,能够舒缓气道炎症,减轻喘息症状。
常用煎汤服用。
三、虚嗽型虚嗽型喘证表现为咳嗽声低、无力,易激动、气喘气促、虚损倦怠、舌淡苔白,脉细欠力。
治疗上可选用以下药物:1.强壮脾胃药物:可用黄耆、党参、白术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益气健脾、增强体质的功效,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气虚症状。
2.补益肺肾药物:可选用沙参、枸杞子、麻黄根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养肺滋阴、补肾益肺的功效,能够滋养肺肾,增强肺纳气的功能。
四、实嗽型实嗽型喘证表现为咳嗽剧烈、频繁,咳痰浓稠、难咯出,口干燥、烦躁易怒,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时可选用以下药物:1.清热化痰药物:可用半夏、黄芩、苍术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化痰、润燥止咳的功效,能够减轻肺部炎症和痰浊,改善喘息症状。
喘证中医诊疗的方案
喘证中医诊疗的方案喘证是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一种,也称为支气管哮喘。
中医认为喘证是由于肺气失和、气机不畅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气促等症状。
中医具有针对根本原因治疗、个体化治疗和辨证施治等特点,下面是中医中针对喘证的诊疗方案。
1.诊断方法:中医诊断喘证主要依靠四诊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倾听病人的声音和呼吸,询问病人的病史和症状,以及按摩患者的腧穴来确定病因和病情。
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喘证使用了很多药物,常用的有麻黄、杏仁、石膏、苏合香附汤等。
其中,麻黄是最具代表性的药物,主要用于发汗解表,通肺气,消除痰湿等作用。
杏仁有润燥肺热、祛痰止咳的功效,石膏则可以清热解毒、降火生津。
苏合香附汤则适用于痰喘病情较重,以及神志不清的患者。
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也是中医对喘证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调整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神门、肺俞等,在针刺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针刺深度和刺激强度来改善喘病症状。
4.藏气法治疗:中医喘证治疗中的藏气法主要是通过运用呼吸法和气功来调整呼吸系统的功能,使气机通畅,缓解喘病症状。
常见的方法有腹式呼吸、舌吸呼吸、颈椎柔韧性操等。
5.饮食调理:中医对喘证的治疗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起到辅助疗效。
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和生冷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橙子、柚子、生菜、黄瓜等,这些食物有利于润肺降燥、清热止咳。
6.环境调节:除了白细胞介素-4等细胞因子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外,环境因素也是喘端发病因素。
中医治疗喘证还需注意环境的改善,避免接触室内的过敏原、减少污染性气体和粉尘的刺激等,保持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
总之,中医对喘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藏气法治疗、饮食调理和环境调节等。
在具体治疗中,还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康复和减少复发。
喘病急性发作 诊疗方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
(2).多有慢性咳嗽、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呈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双肺呼吸音低,可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1).具备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气管-支气管感染,主要是病毒、细菌的感染。
(2).该病加重的主要症状是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粘度改变及发热等,亦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
(3).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发热和(或)胸部影像学异常时可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征兆。
气促加重,咳嗽痰量增多及出现脓性痰常提示细菌感染。
(4).与加重前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甚为重要。
二.症候诊断及治疗方案1.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晰,胸闷气憋。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脉浮紧或弦紧。
治法:散寒解表,宣肺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白芍、五味子、炙甘草等。
2. 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平喘。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淡豆豉、桔梗、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等。
3. 痰浊壅肺证:咳嗽喘息,咳唾痰涎,量多色灰白,胸胁膨满,气短,不得平卧,心胸憋闷,苔白腻,脉弦滑。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喘证的诊断标准。
⑴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⑵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⑶呈桶状胸。
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
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
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⑷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
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史等病史。
⑵有咳嗽、咳痰,进行性气促的临床症状。
⑶有肺气肿和(或)肺动脉高压的体征。
⑷辅助检查X胸片、心电图检查有一项符合诊断标准。
可予超声心电图以增加诊断可靠性。
⑸急性加重期可有发热、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痰培养或涂片可获得有价值的病原。
具有以上1~3条加上X胸片或心电图符合诊断条件,排除其他心脏病即可作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
暴喘辨治心法
暴喘辨治心法暴喘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突然急性发作的一类喘证。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呼吸的频率、深度、节律失常,呼吸急促深快,或变慢变浅,或出现潮式、间歇性不规则呼吸,鼻翼扇动,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不能平卧。
甚则面青唇紫,汗多,心慌,烦躁不安,神情萎靡,昏昧,痉厥,甚至由喘致脱。
杨仁斋《直指方》云:“诸有笃病,正气欲绝之时,邪气盛行,多壅逆而为喘。
”明确指出多种重病都可因邪盛正绝而出现暴喘危症。
暴喘既属肺系多种急慢性疾病的急重危症,且可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须在辨证的同时结合辨病,与有关疾病联系互参,求因治疗,并以各个疾病的特点,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
临床辨证当审外感内伤,分清虚实因果主次;治疗则应针对标本缓急,分证处理。
同时尤须注意证候之间兼夹、演变关系,掌握以下辨治要领。
一、热毒闭肺,表邪未解,当解表清里;脏病传腑,又当清下并施凡温邪上受,由表入里,卫表之症未罢,里热已盛,喘急息粗,烦躁,身热汗少,有表闭现象者,当解表与清里并施,在清热宣肺方药中,配合辛散透表之品,使邪热从卫外达,以冀汗出热退喘平。
若过用苦寒清泄,而肌肤灼热无汗,则热反郁遏难解,可取三黄石膏汤加减,用麻黄或薄荷与石膏、黄芩相伍。
表闭身热汗少、烦躁加栀、豉;咳嗽加前胡、杏仁;口渴加知母、花粉、芦根。
若表热里实,上焦邪热郁闭,中焦燥热内结,喘而身热烦躁,胸膈灼热,口渴唇裂,便秘或便下不爽,又当解表通里,辛开苦泄,清散上焦风热,攻下通腑,泻中焦之燥热,表里分解,以减轻病势,缩短病程,可参照凉膈散意。
药如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竹叶、大黄、芒硝、甘草等。
至于热壅肺气,蒸液成痰,痰热蕴肺,顺传阳明,腑实热结,而致喘促痰涌,腹满便秘者,则应通腑泻热,以下为清,脏病治腑,清泄肺经邪热,使其从腑下泄。
取宣白承气汤清泄肺热,通利阳明;陷胸承气汤清热化痰,通腑开结。
药用石膏、黄芩、桑白皮清肺;大黄、芒硝通腑;瓜蒌、杏仁化痰宽胸、平喘止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喘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暴喘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突然急性发作的一类症状严重的喘证。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深快,鼻翼扇动,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不能平卧。
甚则面青唇紫,大汗淋漓,心慌,烦躁不安,或神情萎靡,嗜睡,痉厥,甚至出现由喘致脱的危重证候。
本处特指西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有肺部损伤的的致病因素,如感受邪毒,或内伤五脏,失血亡津,创伤剧痛,导致气血逆乱,阴阳耗脱,肺气衰竭,发为暴喘。
(2)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呼吸频数,上逆喘息,胸膈满闷如塞,或胸高气急,气粗息涌,烦闷不安。
严重者出现喘脱,神昏,谵语,撮空理线,表情淡漠等。
(3)胸部x线,血气分析,肺动脉楔压测定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 西医诊断标准: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参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1)有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高危因素。
(2)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
(3)低氧血症:ALI时动脉血氧分压 (PaO2)/吸入氧分数值(Fi02) W300mmHg ; ARDS时PaO2/FiO2 <200mmHg。
(4)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浸润阴影。
(5)肺动脉楔压(PAWP)w18mmHg ,或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
同时符合以上5项条件者,可以诊断ALI或ARDS。
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2 年)(1 )可有吸烟史,家族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加重史。
(2)有慢性咳嗽、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咳血痰,常有脓性痰。
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或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3)逐渐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重度患者有喘息,劳力后发生胸部紧闷感。
(4)常见体征:常见呼吸浅快,不时采用缩唇呼吸和 (或)端坐呼吸,甚可出现粘膜及皮肤发绀,伴右心衰者可见下肢水肿、肝脏增大。
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5)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指标。
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气分析等对确定肺部并发症及鉴别有重要意义。
并发感染时,痰涂片、痰培养可检出各种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考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气阴耗伤证:气息短促,神委倦怠,面色晄白,四肢欠温或暖,口渴汗出,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数。
(2)阳气暴脱证:呼吸浅促,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体温不升,舌质淡,脉微弱欲绝或不能触及。
(3)真阴衰竭证:呼吸深快,神恍惊悸,面色潮红,汗出如油,口渴欲饮,饮不解渴,身热心烦,四肢温暖,舌干枯无苔,脉虚数或结、代。
(4)邪毒炽盛证:胸高气急,气粗息涌,壮热口渴,面红烦躁,便结,舌红,苔黄燥,脉沉细而数。
(5)气滞血瘀证:胸闷如塞,呼吸急促,口唇青紫,皮肤瘀斑,腹胀,舌紫黯,脉沉细而涩。
二、中医治疗:(一)急救处理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平喘、益气、救阴、回阳、固脱为先,随之审因而治或病因同治。
1•立即给予氧疗,可面罩给氧。
(ARDS患者需高浓度给氧;AECOPD患者需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
2. 因创伤出血多者,立即输新鲜全血或成分输血3•出现脱症患者灌服或鼻饲独参汤(高丽参、野山参、西洋参)。
4•邪毒炽盛证患者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每次一丸,每12小时一次。
5•呕血或便血患者灌服或鼻饲云南白药粉 1.0-3.0g/次,每6小时一次。
6•神昏患者针刺人中、涌泉、足三里穴;或用醒脑静注射液10ml加入25 %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缓慢推注,每1 —2小时可重复一次,连续3—5次。
(二)内科基础治疗1•机械通气治疗2•抗感染治疗3•静脉营养支持治疗4•防治并发症(三)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使用中成药注射液1. 气阴耗伤证:治法:益气养阴推荐方药:生脉散加减。
太子参30g ,人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6克。
若大汗大渴者,去太子参加人参15g ,山茱萸肉30g ;若四肢厥冷者,去太子参加红参15g ,另加附子15g急煎频服。
中成药治疗:参脉注射液20ml或生脉注射液20ml加入25 %葡萄糖水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每隔10 —15分钟一次,连续3—5次。
2. 阳气暴脱证:治法:回阳固脱推荐方药:参附汤或四逆汤加减。
红参15g ,炮附子(先煎)15 —30g ,干姜12g ,甘草9g。
中成药治疗: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水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500ml静注,初起滴速宜快,后酌情减慢,直至阳气回复为止;若肢冷息微,汗出如油,阴竭阳脱者,可参附注射液与参脉或生脉注射液合用。
3. 真阴衰竭证:治法:育阴潜阳推荐方药:三甲复脉汤。
牡蛎(先煎)30g,鳖甲(先煎)30g,龟板(先煎)30g,生地15g,麦冬15g,山茱萸肉30g,五味子9克,炙甘草9g。
中成药治疗:参脉注射液20ml或生脉注射液20ml加入25 %葡萄糖水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每隔10 —15分钟一次,连续3—5次。
4. 邪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推荐方药:淸瘟败毒饮加减。
生石膏300克(先煎),水牛角50克(研沫冲服),川连15 克,栀子12克,桔梗15克,黄苓12克,知母10克,赤芍12克,玄参18克,丹皮12 克,连翘15克,鲜竹叶12克,甘草9克。
中成药治疗:痰热清注射液40ml或热毒宁注射液20ml或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水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500ml静注,每日1次。
也可口服安宫牛黄丸1丸。
5. 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5克,红花12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牛膝15克,桔梗10克,柴胡15克,枳壳9克,甘草9克。
中成药治疗:舒血宁注射液25ml或丹参注射液20ml或疏血通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水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注,每日1次。
(四)其他中医特色治疗1•针灸:以肺俞、丰隆、足三里、合谷、尺泽、曲池为基本穴位,根据证型配穴;喘重者加定喘;热盛加大椎;胸膈满闷者加天突;神昏者加人中、涌泉。
操作方法:虚者补,实者泻。
均留针至喘平或明显好转。
留针期间反复给予间断运针。
2•穴位敷贴:选用天津六中药的穴位敷贴,以及膻中、肺俞、定喘、天突等穴位,穴位局部消毒后,取贴敷剂敷于穴位上,于3-4h后取下。
3•经络导平:以肺俞、丰隆、足三里、合谷、尺泽、曲池为基本穴位,根据证型配穴;喘重者加定喘;热盛加大椎;胸膈满闷者加天突。
操作:以微电流刺激穴位,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五)护理1.基础疾病抢救的护理配合:协助处理外伤、骨折,纠正休克,控制感染、输血等。
2•监测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行血气分析,3. 保持气道通畅:做好口咽部护理、防止误吸,保持气道适当湿化。
4. 氧疗护理:按医嘱进行氧疗,记录吸氧方式(鼻塞/鼻导管、面罩、呼吸机)、吸氧浓度及吸氧时间,若吸入高浓度或纯氧要严格控制吸氧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密切观察氧疗的效果及副反应。
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5.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忌食油腻、过甜过咸之品。
鼻饲营养者,应予以全流质饮食,营养配比合理。
6. 辩证施护:根据病人不同的辨证特点,给予温度适宜的汤剂。
7. 药物治疗的护理:抗菌药物按处方的浓度在规定时间内滴入,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滴速不宜过快,用药后注意患者神志及呼吸的变化,若出现头痛、恶心、上腹不适等不良反应时要减慢滴速并报告医生。
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定期检查口腔粘膜等部位有无真菌感染,并做相应的处理。
纠正低血钾时要严格按处方用药,并了解补钾后血钾等的变化。
8•心理、社会支持:重症暴喘病人面临生死的考验,加上机械通气,进入ICU等应激,他们都有复杂的心理反应,又难以或不可能用语言来表达其感受与需求,因此医护人员应充分理解病人,主动亲近、关心病人,积极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手势、沟通板等)了解病人的心理障碍及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安排其与家人或朋友的探访,以缓解心理压力,满足其爱与归属等方面的需求,促进康复。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 >95%。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明显改善。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 >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 >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或恶化者。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二)评价方法:1.疾病疗效评估方法:主要针对患者的症状、体征为观察指标。
其中对于呼吸的观察指标包括程度,持续时间;痰的观察指标包括痰色、痰量,痰质的改变;发热的观察指标包括热势、热型、持续时间、退热时间。
神志的观察指标包括程度、持续时间;患者的主观感受;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为参考。
2•中医症候疗效评估方法中医证候积分分级量化指标(1 )发热评分_____ 分0分=无发热(T W37 C);1 分=低热(37.1 CW T W38 C);2 分=中等发热(38.1 CW T<39 C);3 分=高热(39.1 C<T<40C);4分=超高热(T A40.1C)(2) ____________ 呼吸困难分0分=讲话无影响;1分=讲话可连续成句;2分=讲话常有中断;3分=讲话只能单字;4分=不能讲话。
(3) _____________ 痰量评分分0分=无痰;1分=小于10ml ;2分=小于30ml ;3分=小于50ml ;4分=多于50ml。
(4) ____________ 意识障碍分0分=无;1分=嗜睡;分=意识模糊; 分=昏睡; 分=昏迷。
(5) _________ 胸片评分 分 分=无肺泡浸润分=肺泡浸润限于1个象限 分=肺泡浸润限于2个象限 分=肺泡浸润限于3个象限分=肺泡浸润限于4个象限(6) ______________ 低氧血症评分 分分=PaO2/FiO2 > 300 分=251--300 分=201--250 分=101--200 分 V 10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EEP (机械通气时)评分 分分=PEEP<5cmH2O 分=6--8cmH2O 分=9--11cmH2O 分=12--15cmH2O分》15cmH2O 根据中医证候积分分级量化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尼莫地平法2 3 40 1 2 34 0 1 2 3 4 0 1 2 3 4积分减少(%)=(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