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客车制动力分配比分析与优化
车辆制动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
车辆制动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引言车辆制动系统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
制动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对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车辆制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以提高制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1. 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车辆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摩擦力阻碍车轮旋转,从而减低车辆的速度。
主要由制动器、制动液、制动衬片和制动盘等组成。
制动器通过施加摩擦力将车轮停止或减速,制动液传递制动力,制动衬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产生制动力。
2. 车辆制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为了分析车辆制动系统的动力学性能,我们需要考虑制动时的力学和热学原理以及制动盘和制动衬片之间的接触过程。
(a)力学原理:制动时,制动衬片与制动盘间的摩擦力会产生制动力矩,从而减速车轮的旋转。
(b)热学原理:制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需要通过散热系统来冷却制动盘和制动衬片,以保证制动系统的可靠性。
(c)接触过程:制动盘和制动衬片之间存在摩擦接触,需要考虑摩擦系数、表面粗糙度、接触压力等因素对制动力矩的影响。
3. 车辆制动系统的动力学优化为了提高车辆制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需要通过动力学优化来优化制动器的设计和参数选择。
(a)制动盘和制动衬片材料的选择:制动盘和制动衬片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制动力和热量的传导效率。
高性能材料可以提高制动力矩和散热效果,减少制动时的温升。
(b)制动液的选择:制动液的选择要考虑其沸点、黏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高沸点和低黏度的制动液可以提高制动力矩的传递效率,提高制动的可靠性。
(c)制动器的设计:制动器的设计要考虑力学原理和热学原理,以实现制动力矩的最大化和制动温度的最小化。
例如,增加制动盘和制动衬片的散热面积,采用通风制动盘等方式可以提高制动系统的热量传导效果。
4. 车辆制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案例以某小型轿车为例,对其车辆制动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与优化。
通过对车辆的制动系统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制动器类型、制动盘和制动衬片材料,优化制动器的设计和参数选择,以提高制动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和效率。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小客车的保有量和销售量也在不断增加。
小客车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使其成为一种比较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小客车的研究中,轴间制动力分配系统的研究是尤为重要的。
轴间制动力分配是指在动客车时利用轮胎和车架之间的相互协调来分配动力。
这种动力分配可以使车更稳定、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
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考虑小客车制动装置的种类。
将小客车分为前轮制动和后轮制动两种,前轮制动可以减少车辆制动损耗,后轮制动可以增加车辆的操控性能。
其次,考虑制动效率。
在车辆行驶中,制动器的作用一定会出现损耗,因此,研究中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改善小客车轴间制动系统的结构实现最高的制动效率。
第三,考虑轴间的运动学关系。
在设计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时,需要考虑每个车轮的转动状态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确定制动力分配的最佳方式。
此外,研究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小客车的轮胎扭矩分配。
在紧急情况下,小客车的轮胎扭矩会变化,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而轮胎扭矩分配则是调整轮胎扭矩以维持车辆稳定性的过程,同时也需要考虑轮胎扭矩分配的精确性。
从上文可以看出,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包括多方面内容,旨在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确保车辆的安全性。
这也引出了一系列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首先,小客车轮胎的工作原理。
需要研究轮胎的材料、结构和构造,以及轮胎设计与制动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便了解小客车轮胎的性能。
其次,小客车刹车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刹车系统是控制小客车制动的重要部件,需要充分考虑小客车刹车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及获得最大的控制力。
最后,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系统的数值模拟。
使用数值模拟可以无需在真实车辆上进行测试,更加方便,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以上是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可能涉及的几个方面,以供参考。
在未来,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完善,为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多保障。
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探讨
数,通常以 表示,汽车前后制动力的分配比 的初值为。
制动力予以了明确,其具体要求如下。
(1)附着系数 =0.2~0.8之间的各种车辆,其制动强度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为z≥0.1+0.85( -0.2)。
(2)车辆制动强度在 z =0.15~0.3之间,那么每个轴的利用附着曲线位于 = z-0.08和 = z+0.08之间。
(3)汽车制动强度为z≥0.3,后轴附着系数则满足 ≤(-0.018)载的其中 为前后制动器制动力; 为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
其所产生的减速度为 ,其中z表示制动强度,其抱死所产生的地面制动力为 ,前后轴的附着系数则为 ,前后轴制动效率为 。
则:前后轴的利用附着系数则为。
由此可以得出相应的制动效率。
如果汽车先抱死则容易发生侧滑,对于汽车制动来说极为不利。
因此,为了达到更好地制动效果,则需要 。
由此可以得出制动力的分配比极限关系为。
其中 则为应达到的最小制动强度,而且 0.2~0.8之间,应当预留下空载和满载之间的分配比范围 4 结合实例融计算实例汽车为客车,其所采用的制动器为气压驱动盘式制动器,Ⅱ型双回路布置,对其制动力分配优化,促进其能够达到更好地性能提升,能够满足相应制动法规要求,以及相应的制动要求。
客车的参数如下:客车空载情况下总重量120 G/kN,其质心高度为0.9 hg/m,质心与前轴距离为4.05 a/m,轴距为6.08 m。
客车满载情况下,其总重量为155 G/kN,质心高度为3.99 a/m,质心(1)当w=0.5时,所求目标函数最小值则为 ,其相应的(下转第140页)制动分配比为 。
(2)当w=0.75时,所获得的目标最小函数为 ,其相应的制动分配比为 。
(3)当w=1时,所获得的目标函数最小值为 ,其相应的制动分配比为 。
在进行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客车满载情况下相比较空载时,其概率更大,因此分配系数的选择为 更为适宜。
乘用车底盘的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分析与优化策略
乘用车底盘的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分析与优化策略作为乘用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底盘制动系统在保障驾驶安全和驾驶舒适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制动力分析与优化策略是改善制动系统性能、提高制动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分析乘用车底盘的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并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首先,乘用车底盘的制动系统制动力的分析是理解制动系统性能的基础。
制动力是指力矩对轮胎产生的制动力矩。
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制动系统的设计参数、制动器的摩擦系数和轮胎与地面之间的附着系数。
理论上,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应该能够满足驾驶员的需求,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车辆停下,并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其次,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优化策略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制动器的优化。
制动器的性能和材料选择将直接影响制动力的大小和稳定性。
采用高性能材料的制动器能够提供更大的制动力,并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避免因过热而导致制动力下降。
其次是制动系统的传动装置优化。
传动装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制动力传递的效率和灵敏度。
优化传动装置可以提高制动力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最后是制动系统的控制算法优化。
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调整制动力的大小和响应速度,提高制动系统的智能化和人机交互性。
对于乘用车底盘的制动系统制动力的优化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是制动器的升级。
采用高性能复合材料和涂层技术,提高制动器的摩擦系数,增加制动力。
同时,优化制动器的结构设计,增加制动器的活塞数目和制动器盘的面积,增大制动力矩。
其次是制动助力装置的改进。
采用电动制动器和液压助力装置结合的方式,增强制动力的传递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子控制系统对制动力进行智能化控制,根据驾驶员的操作和车辆的运行状态,调整制动力的大小和响应速度,提高制动系统的性能。
最后是优化制动盘和刹车片的匹配。
制动盘的表面粗糙度和材料的选择会影响刹车片的摩擦性能,进而影响制动力的大小和稳定性。
通过优化制动盘和刹车片的匹配,可以提高制动力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轻型车制动检测数据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
轻型车制动检测数据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扬州市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课题小组组长: 钱春平成员:顾学斌杨智鹏二OO九年十月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和道路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已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和保护人民身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汽车检测行业在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技术和检测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汽车运行管理部门动态监督汽车技术状况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汽车制动性能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汽车制动性能差有关。
制动距离长,制动侧滑,制动跑偏等都会造成交通事故。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人为地使汽车受到一个与其行驶方面相反的外力,汽车在这一外力作用下迅速地降低车速以至停车,这个外力称为汽车的制动力。
制动力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基本因素,制动力测量是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动力便于在制动试验台上测量,通过制动力检测不仅可以测得各车轮制动力的大小,还可以了解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合理分配,以及各轴两侧车轮制动力平衡状况。
并同时测得制动协调时间,能较全面地控测车辆的制动性能。
一、汽车制动性能检验方式及检验参数在国标(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及(GB18565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中,对汽车制动系提出了系统的技术要求,并规定了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汽车性能检测站在进行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时,主要检测汽车的制动效能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根据检验参数和检验方式的不同,制动性能检验可分为台试和路试两种。
台试主要检测行车制动力、制动力平衡、车轮阻滞力、驻车制动力、制动协调时间;路试主要检测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协调时间、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以及驻车制动。
汽车制动试验台根据其结构型式不同,可分为滚筒式汽车制动试验台和平板式汽车制动试验台。
由于具有占地面积小,使用安全性高等优点目前汽车检测站广泛采用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试验台。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客车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然而,小客车的轴间制动力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好的制动力分配可以提高小客车的安全性。
因此,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了解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基本原理。
小客车制动是通过牵引力将制动力从车头车轮分配到后轮,并通过分配比例调节后轮的制动力。
第一个分配比例是由轴间分配比例调节器(ADR)来控制的,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后轮的制动力。
分配器的另一个作用是调节轴间制动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滚动阻力,提高车辆的操纵性。
其次,采用ADR对轴间制动力进行控制是一种有效的分配方法。
ADR可以调节制动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制动力。
为此,在进行ADR调节时,可以帮助把轴间制动力以一种有效的分配方式分配到车轮。
然后,通过比例调节器的可调节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路面状态和车辆条件来调节制动力的分配。
最后,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调节可以使车辆更安全。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滚动阻力,并且可以适应不同的路面条件,改善车辆操纵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为了让小客车更安全,尤其是在复杂的路况下,应该加强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
总之,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调节制动力,有效地改善车辆操纵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未来,应该加强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以提高小客车的安全性。
客车制动性能优化设计
p r r neo eatm bl i a a zd n no t i t nm dlset l hdwt teojci so m nm l u so u r o e omac f h uo o i n l e ,ada pi z i o e i s bi e i bet e f iia sm f q ae f f t es y m ao a s hh v s
Ab t a t sr c :Ac o d n o t e me h n c la ay i o h e i ls d v n ,t e i i a au fb a i g fr. d s b t n rt s a c r c r i g t h c a i a n l ss ft e v h ce r i g h n t lv l e o r k n o c it u i a i i s e ’ i i e i r o o
d f r n e b t e t c me tc r e a d ie u v ,wh c s r s ce y E E r g lt n i e e c ewe n a t h n u v n d a c r e f a ih i e t td b C e u ai .MA AB o t z t n to b x i m— i r o TL p i ai o l o s e mi o
c a h swi h i lrb a i g s s m、 h ssu y i ep u o t e b a i g s se d sg fv hc e 、 o c e t t e smi r k n y t h a e T i t d sh lf l h r k n y t m e i n o e il s t Ke o d : b a i g p r r a c ; r k n o c it b t n r t ; p i zn e i n a h s e e ce c yW r s rkn e o f m n e b a i g fr e d sr u i ai o t i o o mii g d s ; d e i f i n y g v i
客车制动力分配及调节设计
客车制动力分配及调节设计孙飞豹【摘要】根据对汽车制动过程的受力分析,建立理想制动力I曲线,初步确定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比,据ECE制动法规优化建模后最终确定最佳制动力分配比,进而选定制动阀。
【期刊名称】《电子制作》【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1页(P83-83)【关键词】同步附着系数;制动力分配系数;I曲线;制动阀【作者】孙飞豹【作者单位】沈阳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122【正文语种】中文客车一般均配固定制动力分配比的制动阀, 前后轴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比是不变的。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是汽车制动系设计的核心, 它直接关系到整车制动系的性能。
即是装有防抱死等制动系统的客车,当其功能失效时如何保证汽车制动时安全和操纵稳定性。
如下就客车制动系正确的设计方法及调节理论予以论述把两轴汽车简化为两轮模型,在制动过程中, 据路面对车轮的作用力, 建立车轮在制动过程中的受力模型见(图1)。
分别对前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如下关系式;式中,、—分别为路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G—汽车重力;g—重力加速度, 取;a、b —分别为质心至前后轴中心线的距离;m—汽车整车质量;—汽车减速度;—汽车质心高度。
客车采用双回路气压行车制动系统,在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小等于地面制动力时,每车轮制动器制动力按下式计算;式中, p-制动器气室气压, 可由试验测得;S—制动器气室膜片工作面积;K—力传动比;BFi—制动器效能因数, i 分别取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r—制动盘作用半径;R—车轮有效半径;η—制动器工作效率, 一般取0.85。
Fxb-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3.1 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计算由(2-1) 式的制动器的输出制动力Fxb ,可得出各轴的制动力Fxb1和Fxb2,由此计算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如下;3.2 直线行驶工况最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当前轮将要抱死或前后轮同时将要抱死时、其制动减速度为, z 为制动强度。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车辆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它的驾驶,操纵性和安全性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科技进步使车辆的制动系统变得更先进,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乘车体验。
目前,车辆制动系统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由刹车踏板产生的机械制动,另一类是由刹车踏板产生的流体制动,最后一类是由电子计算器控制的轴间制动(ABS)。
轴间制动系统(ABS)是最新研发的以控制车轮的滑动来达到制动的目的。
它是通过检测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状态,并对每个轮胎的功率进行分配,以达到制动的效果。
小客车在行车中,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不仅受到车辆自身重量和行车方向的影响,还受到外界环境、路面情况及路况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当车辆在不同状况下行驶时,刹车力要进行左右间的调节,以达到最大的制动效果。
为了解小客车刹车力的分配情况,本文以一台具备轴间制动系统的小客车为研究对象,对其车轮滑动情况进行观测,分析小客车轴间制动力的分配机理,从而获得车辆安全行驶的保证。
首先,本研究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以模拟仿真车辆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静态制动过程。
研究中共测试四组:控制组,右轮高转率组、左轮高转率组和双轮同时高转率组,其中通过改变右轮和左轮的旋转率,以模拟车轮的滑动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辆在控制组(右轮和左轮均为正常转速)行驶时,发动机可以有效地控制车轮的滑动情况,确保车轮的刹车力均衡分配;而当左轮或右轮转速快时,发动机无法有效地控制轮胎滑动,轮胎受到不平衡制动力的作用,有可能出现旋转情况,从而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研究得出,小客车的轴间制动力分配由发动机通过检测轮胎的摩擦状态来实现,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车轮的滑动情况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小客车的轴间制动力分配要经常进行维护和检查,以保证车辆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分析了发动机在车辆静态制动时,小客车轮胎滑动情况的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车辆安全行驶的需求,为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提供了参考与指导。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客车的数量增多,街道上的交通拥堵日益加剧,因此,对交通安全的重视更加突出。
轴间制动力分配是改善行驶安全的重要方面。
它的目的是有效地控制小客车的车辙、刹车和推进力等参数,有效降低小客车出现危险情况的概率,提高行车安全性。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即精确计算、模型计算和控制策略。
首先,要得出精确的轴间制动力分配计算,必须知道轮胎的性能参数,这包括车轮的质量分布和车轮的尺寸等,以及车辙、车速、转向角和轮胎的受力状态等,而这些参数又受到行车环境和道路条件的影响。
其次,根据小客车的性能特征建立模型,对其轴间制动力分配进行建模和仿真。
最后,采用合理的控制策略,根据小客车的运动特性给出合理的轴间制动力分配策略。
在精确计算方面,采用数值方法,根据汽车的质量分布和车轮的尺寸,分别计算出轮胎的半径、旋转半径和侧滑半径,并通过计算制动模型,计算出轴间制动力分配。
此外,以车辙、车速、车辆重量变化和路面特性等参数,计算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
在模型计算方面,根据小客车的性能特征,建立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动态系统模型,研究不同条件下车辙、刹车和推进力等参数的对应关系。
根据车轮的半径,速度及重心的计算,可以进行小客车的偏心率的计算,当小客车的速度有较大变化时,模型动态系统可以跟踪参数的变化,研究不同条件下车辙、刹车和推进力等参数的对应关系。
在控制策略方面,采用合理的控制策略,根据汽车的特性给出合理的轴间制动力分配策略。
针对小客车空间弯曲轨迹、刹车抖动等情况,采用PID控制器,实现对轴间制动力的精确控制。
同时,根据小客车的质量、尺寸等参数,采用滑动模糊控制器,使最终的轴间制动力分配结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主要包括精确计算、模型计算和控制策略三个方面。
精确计算旨在获取正确的数据,模型计算旨在根据小客车的性能特征建立动态系统模型,控制策略,根据汽车特性及质量、尺寸等参数,给出合理的轴间制动力分配策略。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小客车的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客车出现在交通运输市场,保证其安全行驶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轮胎与路面接触时产生的制动力是影响小客车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而车轴的制动力分配又是影响制动力的关键。
由于车轴的独立制动力,它具有不同的制动力分配特性,这对车轴之间的制动力分配有着重要影响。
每个车轴有自己独立的制动力,当车速降低时,它们会把制动力分配到车轴之间。
因而,车轴之间的制动力分配将极大地影响小客车的安全行驶。
因此,研究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明确小客车各轮每一车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
根据小客车的特性,每一轮的制动力分配比例与车轴的负载有关,因此研究者要在不同的负载情况下研究小客车的制动力分配变化趋势。
此外,研究小客车制动力分配过程中,应考虑到车轴负载及其他变量的影响。
小客车在不同路况和路面状态下行驶时,轮胎的接触性、轮胎的不同尺寸及大小也会对制动力分配产生影响。
此外,制动系统不同部件,如制动器、液压系统及活塞等,也会影响小客车轴间的制动力分配。
在研究小客车轴间的制动力分配时,需要实现协调合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制动力分配受多因素影响,路况、车轴负载及制动系统组件等,只有在这些因素都得到充分考虑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小客车安全行驶。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小客车的制动系统运行状况,从而避免出现交通事故,促进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
未来,应持续开展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相关研究,完善制动力分配系统,为小客车保驾护航。
总之,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小客车安全行驶的关键。
因此,研究者应综合考虑车轴负载、轮胎尺寸及其他变量等因素,用系统的精细化方法研究小客车的制动力分配,以期达到安全可靠的制动力分配,有助于小客车的安全行驶。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小客车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断改进和提升设计,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更好的保障其安全.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小客车轮间制动力分配,它决定了车辆的反馈和把握运动状态。
传统的方法采用绝对制动方式,即车辆在启动制动、止车制动和变向制动时,分别在前轮和后轮上应用一定的制动量,这种方法可以使车辆保持最佳的制动性能.然而,这种方法的制动量分配不够灵活,对车辆的处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改善车辆性能,改进车辆轮间制动力分配,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方法,即相对制动力分配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车辆轮间制动力分配分为2部分,前部分进行绝对值分配,而后部分进行相对值分配。
为了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前部分的制动力分配量仍然维持在绝对分配量的基础之上,但后部分的分配会随着车辆的运动参数而变化,这可以更好地满足车辆的制动要求.为了实现相对制动力分配,必须进行实验研究来验证其可行性和性能。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可行性和性能,以期提高小客车的把握性和处理能力。
首先,给出小客车轮间制动力分配的基本原理,即采用相对制动力分配法,前部分进行绝对值分配,而后部分进行相对值分配。
其次,将相对制动力分配算法应用到现有小客车运行参数,运用评估标准测试车辆的制动性能,以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之后,对相对制动力分配算法进行调优,以提高车辆的反应性和处理能力,将该算法与传统的绝对制动力分配法进行比较,以评估它们之间的优劣,为后续应用提供依据。
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将绝对制动力分配法与相对制动力分配法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小客车的把握性和处理能力,使小客车的制动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小客车轮间制动力分配的相对制动力分配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车辆的处理能力和制动性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保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某微型客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
目次某微型客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摘要链接) (1)基于Excel平台的车门气压阻效应计算软件的开发研究(摘要链接) (2)轮胎滚动速度对车辆侧偏特性的影响(摘要链接) (3)基于dSPACE的汽车驱动力控制系统硬件在环研究(摘要链接) (3)基于拓扑优化的重型货车驾驶室轻量化技术研究(摘要链接) (4)基于MATLAB的汽车转向力矩实时计算方法(摘要链接) (5)EGR影响高速直喷柴油机NO和烟度排放机理的研究(摘要链接) (6)X门饰板侧碰安全性能分析及结构优化(摘要链接) (6)柴油机起动过程瞬态测控系统设计(摘要链接) (7)汽车组合开关操作性能评价参数的规律性探索(摘要链接) (8)少片钢板弹簧在实际应用中的开发与设计(摘要链接) (9)汽车悬架用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摘要链接) (9)减振器一体式空气悬架的试验及静刚度特性研究(摘要链接) (10)底盘测功机阻力设定对轻型车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摘要链接) (11)转向节轴承装配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摘要链接) (12)某微型客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王宣锋应国增黄朝胜(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摘要】提出了M1类车辆空、满载制动力分配系数的计算公式。
以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实际应用的两段不同斜率制动力分配线之间面积最小为优化目标,同时保证满载状况时的制动效率不小于75%,优化设计了某微型客车变比值的制动力分配曲线。
考虑制动器推出压耗,建立了各轴制动力与管路液压的转化公式,由优化后的变比值制动力分配线确定了液压比例阀的特性曲线。
对制动力分配曲线优化前、后的微型客车制动距离进行的对比计算表明,优化后的微型客车制动距离明显减小。
主题词:微型客车制动力分配Optimized Design of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 for a MiniBusWang Xuanfeng,Ying Guozeng,Huang Chaosheng(China FAW Group Corporation R&D Center)【Abstract】Formulas are proposed about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of unladen and laden M1 vehicles. The optimized goal is to obtain minimum area between the ideal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curves and practical two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 lines with different slope, meanwhile it should be ensured that under the laden condition the brake efficiency is not less than 75%, then the variable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curve for a mini bus is optimized. The transformation formulas between the axles braking forces and the pipeline hydraulic pressure have been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brake pushing pressure loss, and the hydraulic proportioning valve's characteristic curv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the optimized variable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 curves. Finally after working on the comparative computation of the braking dista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braking distance of the optimized mini bus has been obviously reduced.Key words: Mini bus;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基于Excel平台的车门气压阻效应计算软件的开发研究高云凯高大威余海燕(同济大学)【摘要】通过对汽车车门气压阻效应的理论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
制动力分配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制动力分配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制动力分配是指在车辆制动时,将制动力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
给各车轮,以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和稳定性。
制动力分配的优化设
计与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制动力分配比例:制动力分配比例应根据车辆的性能和
使用条件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前轮制动力应大于后轮,因为前轮
承受的摩擦力更大。
具体建议参考车辆的制造商说明书。
2. 分析制动力转移:制动力转移是指制动力在车辆制动时从前
轮向后轮传递的过程。
制动力的转移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制动效果,因此需要对制动力转移进行分析。
3. 使用模拟软件进行测试:通过使用模拟软件,可以模拟不同
制动力分配比例和转移情况下车辆的制动效果和稳定性,从而确定
最佳的制动力分配比例。
4. 测试和调整:通过实际测试和调整,进一步优化制动力分配,使得车辆制动效果和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
总之,制动力分配的优化设计与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
充分考虑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调整。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乘坐小客车出行。
小客车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是指小客车在刹车时,车辆上的安全性要求,刹车时,车辆前后轴之间负责分配和分发制动性能的动态过程。
正确的轴间制动力分配可以有效地确保小客车的安全性能,从而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首先,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其中最基本的是车辆质量、制动力大小和路面条件。
不同的质量、制动力大小和路面条件会对车辆的制动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条件来进行合理的轴间制动力分配。
另外,由于车辆动力来源于发动机,因此,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也要考虑到发动机的类型和性能参数,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小客车的安全性能。
其次,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有效实现,取决于制动控制系统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
传统的制动系统仅控制车辆制动系统,而不能有效实现轴间制动力分配。
近年来,采用液压系统的制动控制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系统通过采用一系列传感器来检测轮胎在驱动和刹车时的转速,从而实现对车辆轴间动态制动力的有效控制。
此外,为了准确控制小客车轴间的制动力分配,需要实现高精度的控制技术。
当前,控制技术的发展正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其中包括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和多元控制技术。
其中,模糊控制技术可以根据车辆实际情况,实现高精度的控制,从而有效地控制车辆轴间的制动力分配。
最后,要实现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有效管理,还需要采用新的传感器来实现高精度的检测和诊断。
目前,研究工作正在研发新型传感器,如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可以检测汽车的真实状态,从而实现有效的轴间制动力分配。
此外,新研究还研发了多功能复合传感器,可同时检测车辆制动系统和轴间制动力分配状态,并能实时预警问题,有效地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研究工作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 -回复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回复题目: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通过对不同车轮的制动力的调节来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验采用了实际汽车测试仪器,并通过实车实验进行验证。
一、引言汽车制动力的分配及其调节是现代汽车技术的关键之一。
在汽车行驶中,不同轴上的车轮所承受的负荷和压力不同,因此需要对制动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节,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和作用;2. 研究不同车轮的制动力分配;3. 研究制动力分配的调节方法;4. 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1. 汽车行驶状态测试仪2. 曲线制动力分析仪3. 控制台和电脑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仪器和设备,确保正常工作;2. 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3. 操作控制台和电脑,设定实验参数;4. 进行曲线制动试验,记录制动力数据;5. 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不同车轮的制动力分布情况;6. 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制动力的调节和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不同车轮的制动力分布情况。
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前轴和后轴之间的制动力分配应该合理。
如果某个车轮的制动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容易造成车辆的偏离。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对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2. 不同车轮的制动力分配应该合理,不能出现过大或过小的差异;3. 制动力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制动液压力分配器或制动管路来实现;4. 制动力调节的优化可以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车实验的方式,对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其调节进行了研究。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制动力分配对汽车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制动力调节的优化方案。
希望本实验可以对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和调节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客车制动力分配比优化设计与计算
客车制动力分配比优化设计与计算
胡宗梅;李骏
【期刊名称】《公路与汽运》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根据制动力分配比初值及直线制动时的最佳制动力分配,给出了在实际使用频率下使客车达到最佳制动性能的优化数学模型,并开发了制动性能分析软件系统;以某客车为例,在常用路面附着系数范围内进行了性能计算,计算结果以文本和图形两种形式在系统中输出,同时最佳制动性能下的制动距离也可直接显示,可直接判断客车制动性能是否满足制动法规要求,可用于汽车制动性能评价.
【总页数】3页(P1-3)
【作者】胡宗梅;李骏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1.3
【相关文献】
1.某微型客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 [J], 王宣锋;应国增;黄朝胜
2.某车型制动力分配系数的设计与计算 [J], 苟丽媛
3.小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的研究 [J], 王良模;孙刚
4.客车制动力分配及调节设计 [J], 孙飞豹
5.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动城市客车制动力分配研究 [J], 王业琴;杨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轿车改型后制动力分配合理性分析与改进措施_刘景辉
摘要 : 文中以某国产轿车为例 , 针对未装 ABS、液压驱动制动的轿车 , 改变当前轿车改型后普遍运 用制动性能实
验检测制动力分配合理性的方法或建立制动系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 仿真的方法 , 采用改型后轿车相关参数 , 不考虑发动 机制动、液压管路压强损失的影响 , 构建算法 , 根据算法运行结果进行制动力分配合理性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 通过制 动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即结构分析—算法编程—结果评价—改进措施—验证实验。该方法删繁就简 , 实用有效。
可 得 如 下 结 果 : p 1 >p 0 时 , 制 动 力 分 配 系 数 为
0.7667; φ =1.1394。输出图形如图 3、 1=1.2050 φ 0′
图 4 所示。 由图 3、图 4 可知装比例阀后 , 轿车不可能 出现后轮先抱死的不稳定工况 , 不足之处是 φ 0有 点大 , 但已经达到国家标准 , 较好地改善了轿车 的制动性能。
[ 2 ] 方世杰 , 綦耀光 . 机械优化设计 [ 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3.
[ 3 ] 张 志 涌 . 精 通 MATLAB 6.5 版 [ M] .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出版社 , 2003. [ 4 ] 刘臣亚 . 麦式独立悬架运动学分析与优化 [ J] . 华南理工 大学学报 , 2003. 收稿日期 :2006-09-15
北 京 汽 车
0.67 (此实验在实际生产开发和维修中可不做)。
在实车路面实验中 , 未装比例阀时 , 经常出 现后轮先抱死和侧滑现象 ; 装比例阀后 , 后轮先 抱死和侧滑现象消失。 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制动系制动力分配的算法 设计可靠 , 改进措施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小型客车制动力分配比分析与优化专业代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301)作者姓名:陈哲学号: 39单位: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楚晓华2012 年5 月20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摘要汽车的制动性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
因此,改善汽车的制动性,成为了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
由于我国车辆种类繁多,为使本篇论文更有针对性,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只研究讨论了应用较为广泛的小型客车。
本文对汽车制动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理论分析,在深入研究制动系统设计要求、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以及有关制动法规的基础上,在MATLAB环境下绘制了制动力分配曲线,通过对该曲线进一步研究分析,从而优化变量、设计确定目标函数、计算约束条件。
最后,本文结合小型客车实例对汽车制动力分配进行优化与制动性能计算,并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小型客车,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曲线AbstractThe car's braking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raffic safety.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braking of the car has become the automotiv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use of the important task of the department. A wide range of China's vehicle to make this paper more focused, to a certain extent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so the only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is widely used mini-van.Automotive Brake System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theoretical analysis, in-depth study of the braking system design requirements, evaluation of braking performance and brake regula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 curve drawn in the MATLAB environment , further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curve,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variable, the design objective function to calculate the constraints.Finally, this paper minibuses instance to optimize the braking force distribution and brake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finally concluded.Keywords: minivans, braking systems, brake-force distribution curve目录1 绪论 (1)国内小型客车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2 制动力的理论分析 (3)制动系统设计要求 (3)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5)制动力的合理分配 (6)制动力分配系数的确定 (8)3 MATLAB环境下的制动力分配曲线及优化 (11)理想状态下的制动力分配曲线 (11)制动力分配优化 (12)实例分析 (14)4 总结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7)致谢 (18)小型客车制动力分配比分析与优化1 绪论国内小型客车制动系统研究现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道路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高速公路与日俱增, 汽车速度得到普遍提高, 与此同时,货车和客车向大型化发展, 其最大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但汽车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应在保证安全行驶的前提下,提高平均行驶车速,以提高运输生产率[1]。
同时在需要时,应能实现车辆的减速或停车,以及能够使停驶的车辆可靠地停住在原地不动。
近年来由于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 超过4000万辆), 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汽车的安全性能受到普遍重视。
汽车的制动性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情况有关。
因此,改善汽车的制动性,成为了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
制动系的功用是根据需要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
我国车辆种类繁多,为使本篇论文更有针对性,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只研究讨论了应用较为广泛的小型客车。
因为小型客车对主动安全性的要求要远甚于普通车辆 ,它关系到全体乘客十几位的生命安全。
即小型客车的制动系统在小型客车的安全体系中占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小型客车交通事故中,制动性因素对乘员受伤严重程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今交通状况对制动系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促使它做出相应改进。
众多的汽车工程师在改进汽车制动性能的研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为了吸收高速制动时的汽车动能,出现了以热效能较稳定的钳盘式制动器取代传统的鼓式制动器的趋势;为了产生足够的地面制动力并减轻操作强度,逐步淘汰了人力制动,代之以伺服制动和动力制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在行车和驻车制动系之外增设了应急制动系;为了提高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出现了限压阀、比例阀、感载阀、惯性阀等制动力调节装置,以使实际制动力分配特性尽可能接近理想特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制动防抱死系ABS(Antilock BrakingSystem)的发展成为可能,ABS能有效地防止制动时车轮抱死,从而提高制动方向稳定性并缩短制动距离[2]。
国内的小型客车产品在制动系统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不同路面条件,不同载荷条件下也不能完全满足国际制动安全法规。
在此状况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型客车的制动性能,并在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等方面能尽快地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本文将重点按照 ECE/EEC制动法规中对客车制动性能的要求,结合我国客车制动标准,采用优化设计方法,结合某装有恒定制动力分配比的制动系统的国产小型客车, 对其制动力分配比进行了优化设计。
在现有的小型客车的实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制动力分析系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计算,研究分析小型客车在空载和满载两种极限状况下的制动力分配状况,再根据汽车理论关于制动力稳定性的描述,推断出车辆在绝大多数路面上的行驶,无论是何种装载工况的制动力分配情况,从而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计算。
并提出一些较好的建议,使小型客车制动力分配在适用范围内达到最优化,使制动性能满足先进国家的法规要求。
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参照制动系统的研究以及我所掌握的一些汽车理论知识,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汽车对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及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做出具体的明确。
建立静特性函数,包括制动力分配比初值的计算、直线制动时的最佳制动力分配和利用附着系数和附着效率的计算等。
2)对汽车制动系统和有关制动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制动力分配设计数学模型。
从而实现汽车前、后轴制动力的优化分配,使汽车轴间制动力分配满足我国的制动法规GB(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的要求,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
3)通过对制动过程的研究、建立汽车制动系统数学模型和小型客车轴间制动力分配曲线;从而进行优化变量、设计确定目标函数、计算约束条件。
4)结合小型客车实例对汽车制动力分配进行优化与制动性能计算,并最终得出结论。
2 制动力的理论分析制动系统设计要求小型客车的制动系统与其它汽车一样,尽管具体设计各不相同,但所有制动系统都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子系统:制动能源;制动力调节系统;制动力传输系统;制动器。
由于制动系统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人员的安全,因此被认为是汽车的重要安全件,受到普遍重视。
在国家强制性标准 GB 1 2676一 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以及 GB7258一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对制动系统的结构和性能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3]。
下面列出对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一、设计目标行车制动能力制动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1)能适应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规定。
各项性能指标除应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法规制定的有关要求外,也应考虑销售对象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用户要求。
2)具有足够的制动效能,包括行车制动效能和驻坡制动效能。
3)工作可靠。
汽车至少应有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两套制动装置,且它们的制动驱动机构应是各自独立的。
4)制动效能的热稳定性好。
5)制动效能的水稳定性好。
制动器摩擦表面浸水后,会因水的润滑作用使摩擦系数急剧减小而发生所谓的“水衰退”现象。
6)制动时的操纵稳定性好。
即以任何速度制动,汽车都不应当失去操纵性和方向稳定性。
7)制动踏板和手柄的位置和行程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即操作方便性好,操纵轻便,舒适,能减少疲劳。
8)作用滞后的时间要尽可能地短,包括从制动踏板开始动作至达到给定制动效能水平所需的时间(制动滞后时间)和从放开踏板至完全解除制动的时间。
9)制动时制动系噪声尽可能小,且无异常声响。
10)与悬架、转向装置不产生运动干涉,在车轮跳动或汽车转向时不会引起自行制动。
11)制动系中应有音响或光信号等警报装置以便能及时发现制动驱动机件的故障和功能失效;制动系中也应有必要的安全装置。
12)能全天候使用,气温高时液压制动管路不应有气阻现象;气温低时气制动管路不应出现结冰。
13)制动系的机件应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对摩擦材料的选择也应考虑到环保要求,应力求减小制动时飞散到大气中的有害于人体的石棉纤维。
二、制动系统设计程序1、设计的前提条件(1)汽车的参数汽车的满载质量、自重以及满载和空载时的前、后轴负荷及重心高度,还有轴距和轮胎尺寸。
(2)法规适合性决定制动系统、构造和参数的最低要求是适合指定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