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卜算子》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
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
处归,谁听哀鸣急。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 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 扬州。
曾是诗酒风流的朱敦儒,于今为中原的丧乱而
悲哀。这表明词人闲旷自适的人生态度在民族受到 压迫蹂躏时已开始转变,并激发出救亡图存的社会
责任感和使命感。
晚年的朱敦儒对功名事业已灰心失望,因不附
秦桧议和而被罢官之后,深感理想幻灭,词风又发
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似乎回到了年轻时代任性逍
遥的风格:“寻云弄水,是事休问。”(《桂枝香
》)从此,他变成了“闭着门儿,不管人间事”的
“瘦仙人”(《苏幕遮》)。其中《好事近·渔父
词》十首和《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最能体 现他晚年的人生态度的隐逸词。
《好事近•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 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
,看孤鸿明灭。
但是那看似超然的襟怀,却没有了原来的那份洒脱不羁
,而是充满了隐隐感伤。 朱词的风格也随着他人生历程的变化而变化。早年以婉 丽明快为主;中年以悲壮慷慨为特色;晚年以清疏晓畅见长 ,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李清照词的语言精于修辞、造句工巧,往往妥帖生动地
化用口语,令人叹服。《声声慢》就是最典型代表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讲义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第一节南宋前期文学概说南宋(1127—1279)⏹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军攻陷东京(开封),掳徽宗、钦宗等人北撤,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难。
⏹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登基,为高宗。
后迁都于临安(杭州,南宋称其“行在”)。
史称南宋。
南宋政治的巨变⏹北宋——新旧党争⏹南宋——主战与主和之争⏹南宋文学——体现了南宋政治的变革⏹代表作家——陆游、张孝祥、辛弃疾⏹其他作家——词人李清照、诗人陈与义⏹李清照(1084-1155?)⏹陈与义(1090-1138)⏹陆游(1125-1210)⏹张孝祥(1132?-1169?)⏹辛弃疾(1140-1207)第二节豪放词人张孝祥一、张孝祥的生平⏹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历阳(今安徽和县)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状元及第。
⏹为人刚直不阿,著名的主战派,多次受到投降派打击⏹以词闻名,也擅长诗歌、书法二、张孝祥词的主要特点⏹体现了南宋时代特点,与张元干是南宋初期词坛双璧⏹风格——学习苏轼,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兼有婉约。
尤以豪放、清旷之作闻名⏹题材——爱国思想,写景抒情。
多抒发忠愤激切的怀抱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念奴娇·过洞庭》⏹《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词集——《于湖词》(《于湖居士长短句》)⏹历史地位——豪放派中从苏轼向辛弃疾过渡的重要人物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1、写作背景⏹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任静江(今广西桂林)知府,颇有政绩。
次年(1166)受谗免职。
八月从桂林罢官北归。
⏹心中不平,坚信自身光明磊落,途经洞庭湖时,即景生情作此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第七章 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 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 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 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 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两年后赵明诚出仕任职。夫妻时有离别。 –婚后第五年,赵因父丧去官。夫妻隐居到青州 故里。甚感轻松愉快。取陶渊明《归去来辞》 中“归去来兮”、“审容膝之易安”句意,将 书房名“归来堂”,内室名“易安室”。 –居青州约十年。专心致力于研究和创作。 –居青州十年后,政和七年(1117)前后出仕。 宣和三年(1121)年将李清照接去团聚。
2、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浙浙沥沥下起 雨来。秋霖脉脉,阴暗不定,那天渐渐的黄 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永遇乐
落日镕金,暮云合壁, 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 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 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 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 他 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 橪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 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 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⒊词风雄放悲壮的辛派词人。
辛弃疾 陈亮 刘过
第一节李清照
一、生平
李清照(1084—约 1151),号易安居 士,济南(今属山 东)人。有《漱玉 词》。
王灼《碧鸡漫志》: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 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二、李清照词的 内容
李清照词以靖康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 (一)前期生活颇舒心适宜,多写自己的闺阁生活 与婚姻生活。委婉细腻、清新明朗。
五、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苏 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 人世家。词集为《石林词》。
南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演变
如《声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永遇乐》 《武陵春 》等
声声慢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 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
永 遇 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 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 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 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3、语言上: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不雕琢、不堆砌;善于调动比喻、 拟人、夸张、用典、叠字等修辞手段,达到“极炼而不练, 出色而本色”(刘熙载《艺概》)的艺术效果。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梦绕神州陆)、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其他如叶梦得、胡铨、赵鼎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 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 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 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清]王士祯在《花草蒙 拾》:“婉约以易安为宗,豪 放惟幼安称首。”
三、“易安体”的特
点。
1、情感表达方面 (1)情感真实动人 李清照词以一个真实女性独 特的视角观察和描绘周围世界, 传达自己的心曲,显得特别真 挚、细腻、动人。
(2)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 美感。 善于捕捉细小而生动的形象, 来表达自己难以言传的感受和情 感上的微妙变化。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2、后期词写国破家亡后的伤离乱别,风格沉痛哀 婉。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 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 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永遇乐Biblioteka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 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 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 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 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二、创作经历 1、前期词描写少女、少妇生活,风格 委婉细腻、清新明朗。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 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 把青梅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三、李清照词的特点:
1、情感真挚,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 细节,展现情感世界; 2、语言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善于运 用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 四、理论上,主张“词别是一家”,注 重词的音乐性、抒情性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渡的演变
返回
Hale Waihona Puke 朱敦儒的词风有鲜明的自传性特点。早年婉丽 明快;中年慷慨悲壮;晚年清疏晓畅,语言通俗。
返回
南渡后,词人创作面向社会现实,加强了词的 时代感和现实感,词体变成了具有战斗性和批判 性的精神武器。这一过程中,张元干最典型。 南渡前,张元干在创作上模拟“花间”,内容 不出酒畔花前,词风绮艳轻狭;南渡后,词风慷 慨悲凉,取材于山河残破的现实。
章节概貌 李清照
朱敦儒 张元干等词人 李纲、岳飞等词人
李清照像
元祐词人后,以李清照、朱敦儒 等为代表的南渡词人登上词坛。他们 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分为两个阶段。南 渡词扩展了词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强 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返回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 家”之说。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主要 写少女和少妇的生活;后期 的词作主要写国破、夫死、 家亡的深痛。
返回
在民族生死存亡 之秋,李纲、岳飞等 词人也用词来表现他 们的斗争精神,代表 着时代的最强音。岳 飞的《满江红》是最 典型的代表作。
返回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精讲教学教材
❖ 李清照存诗不多,多是感伤时事,抒写爱国 情怀。风格苍劲古朴,沉郁悲凉,颇有大丈 夫气。
❖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
❖ 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 李清照的词学观:
❖ 《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注重 词的音乐性、抒情性。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 独立的抒情文体,要协律,须典雅,有风致, 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不仅 分平仄,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 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韩偓《懒起》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
侧卧卷帘看。
❖后期词作主要写遭遇丧乱,家破夫亡的辛酸
痛苦、孤独哀伤。词作充满了伤离感乱、凄 楚哀怨的感伤情绪。
❖ 《永遇乐》
❖ 落日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 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 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 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 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作品选用 一系列深秋愁景的典型意象及生活细节,来铺叙、 渲染内心愁苦之情。当感情达到顶端,景已经不能 载情的时候,则用直抒胸臆之法,让感情直接奔泻 而出,显出强列的情感力量。
❖ 语言上,运用叠词、反诘句式等语言方式, 增加作品跌宕起伏的情感力量,而且将通俗 易懂的口语、俗语与浓烈的情感联系起来, 收到平中见奇、浅中见深的艺术效果。
❖前期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多写幸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八讲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第一节李清照第二节朱敦儒、张元干、岳飞等人第一节李清照一、生平与作品分期。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以靖康之难为界,分前后期。
1、前期生活基本平静、幸福,出生于官僚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旧党人士。
十八岁时嫁给赵明诚,夫妻恩爱,有很多共同的爱好,诗词酬唱、收集金石文物。
但由于赵明诚经常在外为官,夫妻离别,因此相思离愁就成为李清照词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但是李清照并没有把自己禁锢在个人的爱情世界中,还欣赏自然,表现出对自然的喜爱。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欲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后期国破家亡,处境凄凉,心情痛苦。
一路奔波,从济南逃到江宁,赵明诚任江宁知府,不久赵去世,又逃到杭州,一路千辛万苦,财产丢失。
辗转流浪。
曾被诬颁金,后来还可能改嫁给一个姓张的,但不久又离婚。
后期的作品就主要抒发心灵的痛苦哀伤,把自己的个人悲剧和国家的时代悲剧联系起来,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二、《词论》1、《词论》(节选):“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七 南渡前后词风演变
七南渡前后词风演变第一节李清照一、李清照(1084—1155?)的生平——以建炎南渡分为前后两期:父李格非,进士出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
母王氏,相家女,亦能文。
前期:徽宗建中辛巳(1101),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居汴京,收集金石书画。
大观元年(1107),离京屏居青州乡里,居乡十余年,继续收集、整理文物。
饭后,烹茶赌书。
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起知莱州,靖康元年(1126)改任淄州。
夫妻经历短暂离别。
后期:建炎元年(1127)三月,赵明诚奔母丧于金陵,八月知江宁府事。
李清照随即“载书十五车”南下,自此步入漂泊江南的生活。
同年十二月,金人陷青州,故宅十余屋文物尽毁。
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在金陵病逝。
李清照大病之余,携文物追随高宗南逃,辗转越州、台州、温州、衢州等地。
绍兴元年(1131),再至越州,卜居乡民钟氏家中,不料所携文物夜间被盗。
绍兴二年,改嫁张汝舟,不和,讼而离之。
并告发张汝州“妄增举数入官”,张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也下狱,牢中九日。
绍兴四年(1134),卜居金华,生活、心境慢慢平静下来。
几年后转寓临安,度过寂寞余生。
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的断句问题内容:1.前期闺房中的爱情、婚姻生活:《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2.南渡后的漂泊生活:永遇乐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廉儿底下,听人笑语。
《声声慢》艺术特色:1.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细节、行动来展现内心情感。
2.语言简练自然,适当运用口语,具有生活气息。
三、李清照的词论:词“别是一家”说。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3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概述词坛主体:南渡词人。
共同特征:靖康之变前,生活较为优裕安定,词风妩媚轻艳;靖康之变后,国家灭亡的惨痛现实、颠沛流离的生活体验,促使他们的词作日益贴近社会生活,时代感和现实感空前加强。
内容:后期大多数多写亡国之痛、乡关之思以及恢复中原、抗敌御侮之情。
形式上:逐渐打破大晟词人的束缚向苏轼的豪放风格靠拢,词风一变而为慷慨悲凉。
成就最高的词人是李清照,其他重要作家还有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等。
第一节李清照1、生平、作品p104 p159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工诗、善文,精通金石学,尤以词著称于世。
家世:父李格非、母王氏“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
”——缪钺《诗词散论》童年在汴京渡过。
婚姻:1101年(18岁)赵明诚;1107年赵挺之去世,青州十年1117-1127山东莱州太守、淄州太守;1127年靖康之乱渡江44岁1129年赵明诚中暑得病死于建康。
1132年再婚张汝舟100天李清照孑然一身,流落江南,漂泊于杭州、绍兴、台州、金华一带,大约1155年前后离世。
词52首,收入《漱玉词》(后人辑本)。
后人评论:“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王灼《碧鸡漫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王又华《古今词论》)“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也。
”(王士祯)二、理论贡献《词论》:论述了词的发展史和词的特点,提出“别是一家”的观点。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重典。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正如清人李调元所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卷三)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这仿佛是他的人生宣言,充分表现出他笑傲王侯、狂放不羁的个性。靖康之难的战火把朱敦儒抛入了飘泊的难民潮中。建炎元年(1127)年底,洛阳被金兵占领前后,朱敦儒仓皇逃往东南避难,于建炎四年(1130)辗转至岭南一带。其词清晰地记录了他南奔的行程和感受,词风由飘逸潇洒变得凄苦忧愤。其间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飘泊流离的伤悲,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战乱时代民族的悲剧和社会的苦难。如《卜算子》:
第三节 张元干等词人
朱敦儒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西京洛阳畸形繁华的环境中度过,自称是“生长西都逢化日,行歌不记流年。花间相过酒家眠。乘风游二室,弄雪过三川”(《临江仙》)。他那疏狂放浪的行为和寻欢作乐的心理中,也包含着蔑视功名权贵、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故当朝廷征召他进京为官时,他毅然拒绝,申称 “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宋史》本传,并写下著名的《鹧鸪天·西都作》以表心迹:
这些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维系,更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虽然分离,却互相惦念,一种离愁,由两人分担,“离怀别苦”也减轻了许多,更何况时时尚有传情锦书的慰藉。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是李清照爱情词的一大特点。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李清照:中国宋代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在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1、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及情趣,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2、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由婉约趋于含蓄深沉又贴激情豪迈,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情调低沉。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
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全词由登楼入 题,从写景到 抒情,表现了 词人强烈的亡 国之痛和深厚 的爱国精神, 感人至深。
第三节 张 元 干等词人 南渡之后,用词去反映民族的苦难,表现自 己希望恢复北方失地的政治理想,展示自己 拳拳爱国之心,将传统的柔丽宛转的词风转 变为具有战斗性、批判性的慷慨与激昂,在 这种词风转变中,张元干是为典型人物。
李清照存诗不多,多是感伤时事,抒写爱国 情怀。风格苍劲古朴,沉郁悲凉,颇有大丈 夫气。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 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李清照的词学观: 《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注重 词的音乐性、抒情性。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 独立的抒情文体,要协律,须典雅,有风致, 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不仅 分平仄,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 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反对将词变成“句读不葺之诗”,主张词作 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意义是从本体论 出发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欲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 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韩偓《懒起》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 侧卧卷帘看。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 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分析课件
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士人阶层逐渐 崛起,成为南渡前后政治、文化领域 的重要力量。
靖康之难的影响
靖康之难后,宋朝失去了大片领土, 国家陷入了长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争中 。
士人心态的变化
忧国忧民意识
南渡前后的士人普遍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关注国家命运和 民族前途。
忠君报国情怀
士人们坚守忠君报国的信仰,积极参与抗金斗争,为国家献身。
寄情山水的田园词风
总结词
南渡后,一些词人选择归隐田园,寄情山水,通过词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详细描述
这些词人如姜夔、吴文英等,他们的作品描绘了山水之美,展现了词人对大自 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追求。
感怀身世的咏史怀古词风
总结词
南渡后,一些词人通过咏史怀古的方式,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 无奈。
促进了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激发了后人的创作灵感,推动了文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后来的文学繁荣奠定了基 础。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是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 后的关键阶段,它既继承了前代的文学传统 ,又为后世的文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 学特色
晚唐五代词风的特色
01
02
03
婉约柔美
晚唐五代时期的词风以婉 约柔美为主,注重表达情 感和意境。
细腻的描写
这一时期的词人善于通过 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和 情感。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
晚唐五代时期的词与音乐 紧密结合,多数词作都是 为了配合曲调而创作。
北宋词风的发展与变化
豪放与婉约并存
北宋时期的词风逐渐呈现 出豪放与婉约并存的局面 ,两种风格相互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5)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李清照做了当朝女人绝不敢做的事:告发后 夫违法行为并请求离婚,恢复自由之身。 按照宋朝的法律,告发自己的亲人,即使 罪名成立,也要入狱两年。李清照告倒了后 夫张汝舟,自己也锒铛入狱,九天后,因翰 林学士綦崇礼营救,再见天日…… 一个弱女子,冒入狱危险告发丈夫,太不 寻常! 上下千年,滚滚红尘,女子被夫家休弃者 如过江之鲫,妻公然公堂告夫并赋“休夫曲” 者,几乎绝无仅有!
这桩离婚案恰好显露了李清照的个性光辉, 她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独立物表,敢在常人 不敢下笔的地方痛下笔墨,为人也算封建 时代凤毛麟角奇女子:果断坚强,拿得起, 放得下,因相爱而结合,一旦认清骗子真 实面目,决不姑息迁就、拖泥带水,立即 分道扬镳、光明磊落地坚决离婚!
李清照不仅敢做敢为,而且聪明机智,善 于斗争。可以设想:在当时,妻子受丈夫虐待 而告官求离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已虐待致死, 娘家人告官,仍可能被加上“以尸讹诈”之罪, 如果妻子告丈夫欺骗皇帝,那就成了任何贪官 都不敢上下其手的案子。就必须动真格的,查 出实据还要报告皇帝。事实正是如此,张汝舟 被妻告发“妄增举数入官”,确实经过皇帝亲 自过问,下令将张汝舟流放柳州。 当年李清照 因政治斗争导致新婚夫妇天各一方,没想到几 十年后,政治斗争手段倒成了她摆脱婚姻枷锁 的有力武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李清 照之为李清照,就因她不按常规办事。她做了 当朝女人绝不敢做的事:告发后夫违法行为并 请求离婚,恢复自由之身。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 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 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 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 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 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 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 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 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 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 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 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 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 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 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 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 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 境界。
宋元文学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四、李清照的文学地位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 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李调元《雨村词话》:“自卓然一家, 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 直欲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市井商人 为妻。婚后,她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精神 生活十分贫乏,苦闷不堪。诗集《断肠集》、 词集《断肠词》。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 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 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 艳诗人”。
第二节
朱敦儒
年轻时即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 称为“洛中八俊”。 一、青年的放浪形骸 二、中年的漂泊忧愤 三、晚年的逍遥自在
第三节
张元干等词人
福建长乐人,号芦川居士,词集《芦川词》 《贺新郎》代表作。
第四节 李纲、岳飞等词人
一、李纲的咏史诗 二、南宋四名臣: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三、岳飞的英雄之词 《满江红》
2、“易安体”的特点 情感表达上: 语言表达上: 补: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 羽,不肯过江东。”
“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因其
词善于通过白描手法,用浅俗之语,发 清新之思,且造语新警,饶有韵味,意 境素雅高远,颇有特色,故后人多有效 法者,称之为“易安体”。
三、李清照的词作 词集《漱玉集》70余首词。 1、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靖康之难前, A:对丈夫的钟情.如《一剪梅》、《醉 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等。 B: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如两首《如梦令》等。 靖康之难后,沉重哀伤,在自我身世的哀怨中,融入了 故国之思和伤时之感 .如《声声慢》、《永遇乐》、《菩萨 蛮》、《武陵春》等。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三节 张元干等词人
一、时代感和现实感的加强 南渡以后,词人必须直面苦难的社会现实, 去表现民族的悲剧和社会苦难,柔丽婉转的 词体也变成了具有战斗性的精神武器。《石 州慢·己酋秋吴兴舟中作》、《贺新郎· 送胡 邦衡待制》
二、流落异乡的忧伤不适。
第二节 朱敦儒
一、青年的放浪形骸
其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抒情自我化的传统, 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的特点。《鹧鸪天· 西都作》
二.中年的漂泊忧愤 表现漂泊流离的伤悲,反映战乱时代民族的悲 剧和社会的苦难。《卜算子》、《相见欢》。
三、晚年的逍遥自在 《桂枝香》、《朝中措》 词风:早年婉丽明快、中年悲壮慷慨、晚 年清疏晓畅,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进一步发挥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不仅用 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而且以词表现社 会现实,诗词功能初步合一,给后来的辛 派词人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
三、李清照的《词论》: 有意识地尊体,强调 歌词之雅和音乐之正。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自后郑、卫之声日 炽,流糜之变日烦。„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 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 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
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 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 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 语尘下 。 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 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 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 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 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 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仄,而歌 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 浊轻重。
陈与义《临江仙》
第四节 李纲、岳飞等词人
南宋四名臣: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李纲《喜迁莺· 真宗幸澶渊》 岳飞《满江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 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 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通过今昔对比,把词人流落他乡孤独寂寞的心 情以及深沉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融合在一起
2、“词别是一家”,必须符合高雅、浑成、协 乐、典重、铺叙、故实的要求。
批评柳永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批评张先、宋祁:“ 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 家。” 批评苏轼:“ 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 ” 批评晏殊:“苦无铺叙” 批评贺铸:“苦少典重” 批评秦观:“ 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 非不纤丽,而乏富贵态。”
下片:层层铺叙主人公之愁 、层层转深
独自守着窗儿: 饮酒——觉迎面风急 看雁——认旧时相识 看花——叹自身零落 听雨——抒不了之愁
通过抒写词人在深秋黄昏的真切感受,倾诉了 她国破家亡的无限愁苦,抒发了她百无聊赖、无所 寄托的浓重悲哀,也曲折地反映出忧时伤乱的爱国 情绪,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艺术特点: 1、在层层铺叙中展示深层心理。 2、以高超的叠字手法表现心理。 3、连续运用口语化的发诘句强化意义的肯定。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杭州) 人。 生平不详,说法有三: 一、钱塘人,世居桃 村,工诗,嫁为市井民妻,不得志而卒。二、海 宁人,朱熹侄女。三、北宋人,稍前于李清照。 (《宋词大辞典》)
第二节 朱敦儒、张元干等词人
豪放词:
苏轼——张元干、张孝祥——陈亮、辛弃疾
一、朱敦儒 二、张元干 三、张孝祥 四、李纲、岳飞等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 俞仲茅小词云:“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 丝。”视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此儿 善盗。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语脱胎,李特工耳。
(3)抒写恋情相思、离愁别绪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与前代婉约词人的情词的区别:
①前代词人的爱情词多写婚外恋情,故有文 人放浪色彩,偏重声色刺激。而李清照的情 词写夫妻恋情,情感深挚、内容典雅。 ②前代词人多以男子身份代言,而李清照是 以女性本位来体验爱情、抒写爱情,更贴切、 深挚而柔婉。
创作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 人有《漱玉集》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存词40来首,存疑词十来首。 今有《李清照集校 注》。
词:成就最高。 诗,存诗约17首,多表现爱国情怀,如《乌江》、 《咏史》、《上枢密韩肖胄诗》(两首)《感怀》 等。 文:《词论》, 提出词“别是一家”说,强调了 词与诗的区别,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立地位。 《金石录后序》, 叙议结合、文情并茂。
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思想主旨: 1.惜花,以惜花写对春的留恋与青春流逝的惆怅。 2.伤别、以叹惜花落春去晴空离别后的寂寞相思。 3.表现了作者高雅淡远的情怀。 艺术特点: 1.以人物对话构篇,委婉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胸怀; 2.词意转折,短小篇幅中有波澜起伏之妙。 3.造词形象、新巧、自然。
4、语言工巧而自然 善于提炼: “绿肥红瘦”(《如梦令》) “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暖雨晴风破初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 动。 ”(蝶恋花》) “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 (《凤凰台上忆吹箫 》)
善于雅化俗语 “知否?知否?”《如梦令》 “ 甚霎儿晴,霎儿雨, 霎儿风 。 ” (《” 《行香子》 “怕见夜间出去”《永遇乐》
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后期词慷慨悲凉风格
南宋·陈人杰《沁园春》词序: 因诵友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叹 息者久之。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 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 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 倒须眉。”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 语。”(《永遇乐》)
3、善用白描法,不重故实
《醉花阴》写离思凝重:“ 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永遇乐》写孤寂失落:“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如梦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创作上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 感历程,其词自成一家:“易安体” 1 、词风清新流丽而又委婉典雅,典型地代表 了婉约词的风格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
2 、善于从以日常生活中的环境、行动和细节 来展示自我的内心世界,描写细腻
以靖康元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1084——1126(靖康元年) 后期:1126(靖康元年)——1155?
(一)前期:1084——1126(靖康元年) (43岁以前,风和日丽)
1、前期李清照基本过着平静美满的闺阁生 活和书斋生活 《宋史·李格非传》卷440: 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 之子赵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 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后期的生活与创作: 1127——1155? (44岁以后,凄风苦雨)
1 、李清照后期经历了惨痛的国破家亡,在 颠沛流离之中走完悲剧的人生。 2 、李清照后期的创作,主要表现悲剧人生 中凄凉悲苦的处境与心情,把个人感伤与时 代相联系,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更大的艺术 价值。
2、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写闺情,表达个人 情感以及人生的欢乐和忧伤
(1)抒写少女时代的天真、浪漫性情 李清照《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 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2 )抒发对于自然山水的浓厚兴趣,表现 了词人高雅淡远的情怀。
第 六 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南渡词人: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叶梦 得、李纲、陈与义等。 南渡后由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创作风格 也发生了巨变,南渡后内容多写亡国之痛、 乡关之思以及恢复中原、抗敌御辱之情。
第一节 李清照 第二节 朱敦儒、张元干等词人
第一节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 章丘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母亲 王氏。早年生活优裕,有诗名。18岁与赵 明诚结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 理,生活幸福美满。金兵入据中原时,流 寓南方,据传与张汝州有短暂婚姻,晚年 境遇孤苦。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上片:字里行间,处处含愁。
清·孙原湘《声声慢》: “满纸凄风,如闻欲语又咽。”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 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叠字”作用: 1、以“内敛”的方式写入心灵的深层,使内 心感伤的郁积奔迸而出。 2、叠字所形成的音韵回荡效果为深层心理的 表现提供了最佳途径。
1、背诵篇目: 《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武陵春》 《渔家傲》 2、思考题: ①李清照前后两期的词作在内容和风格上有 何不同? ②李清照在艺术上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③分析《声声慢》的艺术特点。 ④李清照《词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你如 何看待她的词学观。
诗《乌江》: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词《渔家傲》(作品选): 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道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语。九 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一)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 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1 、词“别是一家”,必须保持婉约词的传 统风格,不能与诗合流。 《词论》评苏轼等人的词: “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