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经典残疾人励志故事资料
经典残疾人励志故事资料残疾并不意味着无能,很多残疾人通过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令人赞叹的成功故事。
他们的经历不仅激励着其他残疾人士,也给予所有人以勇气和希望。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残疾人励志故事,让我们一同见证他们的伟大。
1. 尼克·沃伊奇奇(Nick Vujicic):无臂无腿的人生导师尼克·沃伊奇奇是全球知名的演讲家和心灵导师。
他在1982年出生时没有四肢,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
尼克通过强大的意志力和令人惊叹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他在全球演讲,传播积极的能量和生活哲学,鼓励人们超越自身的局限,实现梦想。
2. 赵薇(Vivian):海外学霸的励志人生赵薇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她在高中时因突发疾病导致双眼失明。
然而,这并没有让她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赵薇通过坚持学习和借助工具,顺利考入国外一所知名大学,并荣获了多个学术奖项。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毅力,我们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
3.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斯蒂芬·霍金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患上肌肉萎缩症后,几乎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
然而,霍金通过电脑和语音合成器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论文。
他的坚韧和智慧将他塑造成为一个永远的科学传奇。
4. 路易斯·布拉尔(Luis Braille):启迪盲人阅读的点字法路易斯·布拉尔在19世纪初创造了点字法,为全球盲人社群带来了革命性的阅读方式。
布拉尔自幼失明,但他的不屈不挠和聪明才智使他有能力改变残疾人的命运。
点字法为盲人提供了独立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这些故事只是众多残疾人励志的缩影,还有许多其他让人感动和激励的个人经历和故事,都是为了向我们传达同样的信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坚持努力,我们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残疾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比普通人所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他们的成功比普通人更来之不易,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这些残疾人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鼓舞。
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1:李雁雁今年已37岁的安徽池州青年李雁雁是中国第一个赴国外留学的盲人。
12年间,他孤独地辗转日本、美国学医,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成为中国和亚洲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
母亲的泪水落在他的手背上李雁雁身世坎坷,父亲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学院的教师,“”期间在池州因公殉职,那年李雁雁仅7岁,哥哥李京京17岁,奶奶和妈妈一筹莫展,全家就靠着每月45元的补助艰苦度日。
懂事的李雁雁从小成绩优异,1982年不负众望,一举考上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空调专业,入校后越发奋发图强,每年寒暑假都留校继续学习。
1985年秋,雁雁感觉视力异常模糊,渐渐不能视物,医院确诊是青光眼发展成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拿着诊断书,雁雁双手战栗,痛哭着捶打冷冰冰的墙壁,瘫倒在地。
李母龚桂兰得知后,连夜赶到长沙,强忍悲痛为儿子办理退学手续。
之后她四处举债,带儿子跑遍了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医院寻求治疗,但无力回天。
雁雁彻底绝望,回家后成天躲在阴暗的小房里,关起窗户,不见任何人。
母亲擦干眼泪,一次次劝慰儿子:“孩子,《盲人与灯》的故事你听过吗?黑夜里盲人执盏明灯蹒跚而行,路人问他,你啥也看不见,打灯笼干吗?盲人说,你们能看见灯笼,就会给我让路啊。
孩子,自古身残志坚成就大事者不乏其人,只要自己点亮心灯,创造光明,照样能走出一条大路来!”那一刻,雁雁的手背,感受到了母亲温暖的泪水。
他鼻子一酸,决心直面命运,开始新的生活。
为了省钱,雁雁每天听收音机自学盲文。
1989年夏,他听说美国一家盲校将在中国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便立即报名。
那段时间,他每天坐在地上弯腰弓背摸练盲文,虽然腰酸背痛,却重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修完美国盲校全部课程后,雁雁又借阅了中、美、英、法、日等国的数百本图书,开阔了视野。
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残疾名人励志故事他们虽然是残疾人,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身体残缺并不算什么。
只要励志努力,他们获得比普通人更加精彩。
你知道哪一些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残疾名人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残疾名人励志故事篇1:无臂也想飞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
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
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
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
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
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
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
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
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
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通用14篇)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通用14篇)中国残疾名人有很多,大家了解过他们的励志故事吗?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篇1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
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
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失明的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
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1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
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期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
他明白: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
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我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
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十五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
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
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经典残疾人励志故事
经典残疾人励志故事篇一: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征服残疾的巴雷尼 -- 对峙巴雷尼小时刻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本身的沉痛。
她想,孩子当今最须要的是役使和支持,而不是妈妈的眼泪。
母亲离开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 : ”孩子,妈妈自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本身的双腿,在人生的路线上果敢地走下去 ! 好巴雷尼,你能够同意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往后,妈妈只消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屡屡累得满头大汗。
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光要言传,还要身教。
假使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商榷支持巴雷尼练习走路。
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上去,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熬炼商榷。
体育熬炼填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未便。
母亲的样品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毕竟承担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
他吃苦进修,进修收效一直在班上压倒元白。
末了,以优异的收效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盘精神,勉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
末了,毕竟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史蒂芬 ?霍金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4史蒂芬 ?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 1942 年 1 月 8 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
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
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
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残疾人励志故事大全
残疾人励志故事大全【残疾人励志故事一】海伦凯勒的故事童年的海伦凯特海伦·凯勒是美国着名作家和教育家。
一八八二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
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
苏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
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於学会说话了。
苏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
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一九三六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
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
於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海伦凯特的学生时代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
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洋娃娃摔坏了。
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
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
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
这个喝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
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90后残疾人励志故事
90后残疾人励志故事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不倒的英雄!中华残疾人网记载九位身残志坚的朋友,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以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发着璀璨光芒的生命。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90后残疾人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90后残疾人励志故事:杨孟衡的励志故事,90后身残志坚的名人他是中山大学翻译学院的一名新生,叫杨孟衡,身高176厘米、体重40多公斤。
在迎国庆文艺晚会上,他表演了歪着脖子夹伞,用脚拿筷、晾衣、夹花生米的绝技,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大家都以为他是学校请来的一个杂技团高手,但当他在台上,露出两只空荡荡的袖子时,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原来,他七岁的时候就因高压线电击失去双臂,游泳、足球、书法却样样在行。
这十四年来,他一直坚持用脚翻书写字,他还是昆明宜良县的高考文科状元,云南省前60名。
来看这位90后励志青年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1990年11月杨孟衡生于云南昆明的宜良小城。
1997年,他7岁时因高压电击伤而双臂高位截肢,从此开始用脚写字、练习书法。
3个月学会用脚写字那年杨孟衡被10万伏的电压击倒,几秒钟后他已昏厥。
父亲杨洪彬抱着受伤的儿子,从卫生所、到县医院、再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的是不让儿子永远离开自己。
最终杨孟衡顽强地坚持下来,但双臂被截去,他成为一名残疾人。
父亲杨洪彬也深知,自己和妻子不能永远照顾儿子。
他们让杨孟衡在家里自己洗衣服、搞卫生、写字……磨得脚起了水泡。
母亲说,儿子当年被电击后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读书”。
为实现这个理想,杨孟衡用3个月的时间学会用脚写字。
在高中读书时,杨孟衡的桌子比别人的要低30厘米,他的双脚可以直接搭在桌上写字,一个个好成绩就是在这张课桌上努力而来的。
杨孟衡说,进入高中前父亲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上高一开始能够在前两百名,到高二能够到前一百名,高三能够进入前五十名,这样考上重点大学应该没问题。
但他第一次考试就超额完成任务:第一次考试就是年级第十七名,高一期末考试已是年级第十三名。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16篇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全(一):中国第一位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1996年10月25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工程的一间普通教室里,一位留着平头,戴着深色眼镜,面容清癯的年轻人站在讲台上。
他的面前除了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集,还有一根发黑的拐杖。
那里正在进行一场博士论文答辩,素来爱挑剔的老教授们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位拄着拐仗作博士论文答辩的年轻人,就是我国第一位自学成才的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
出生7个月,一场病魔夺去了吴耀军一条健康的腿。
童年的不幸和寂寞也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幼小的心灵谷底。
33年前的一个黄昏,江苏省丹阳市农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一条新生命打破了小院往日的宁静。
小耀军长到了7个月,有一天突然哭闹不止。
医生诊断是脑膜炎(后被确认为误诊),结果落下小儿麻痹症。
望着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残腿儿子,父母哭成了泪人,儿子以后的路该怎样走呵!8岁,到了读书年龄。
同村小伙伴唱着《读书郎》蹦蹦跳跳地上了学堂,可他却没有这个“权利”,躺在病床上的小耀军,撕打着床上的衣物,哭喊着非要上学,读书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情结。
父母亲都是斗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他们又何尝没有想过送儿子进学堂?在村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正书声琅琅。
窗外,一个拄着拐杖的孩子伸长了脖子,倚着窗台往教室里探头。
他紧紧盯着教室的黑板,担心漏掉一个字、一道题,他没有书本笔墨,只好靠一根拐杖支撑着沉重的躯体,用脑子强记黑板上的资料。
下课的铃声响了,他重重跌倒在台阶上。
最终,在一个雨天,这位满身泥水,一脸泪水、汗水的残疾孩子瞒着父母,斗胆推开教室的大门,“啪嗵”一声跪下了:“教师,求求您收下我吧,我要读书!”执拗的小耀军用一颗泯灭不掉的渴望读书的心,感染了学校所有的教师,也感染了为他整日担惊受怕的父母。
学校破例收下了这位拄拐杖的特殊学生。
然而,生活并没有因他的不幸而怜悯他。
由于长时间倚着拐杖走山路,小耀军细嫩的腋窝,被磨破、磨肿。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
短小的也是精华,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供大家参阅!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篇:1海伦凯勒,盲聋哑成为作家,社会活动家,为残疾人事业,妇女解放事业作出贡献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篇:2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针灸为上万人免费治疗,掌握多门外语,自学成为作家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篇:3霍金,全身只有三个指头能活动,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探索黑洞第一人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篇:4贝多芬,出生贫寒?从小随父亲学音乐?8岁开始演奏?50岁耳朵失聪了。
经过他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篇:5 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因口含石子在海边练习演说终成演说家而闻名?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篇:6周舟,从“弱智”到“天才”音乐指挥家。
舟舟的血液里?流动的是旋律?他的每一次心跳都有音符在跃动?他的生命本来就是一首交响乐。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篇:7司马迁,生理残疾写史记传千古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篇:8孙膑,缺失髌骨下肢残疾著孙膑兵法打败庞捐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0字篇:9罗斯福,是小儿麻痹的总统。
残疾人励志故事
残疾人励志故事残疾人励志故事残疾人是指身体上或精神上存在障碍的人群。
尽管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许多残疾人通过坚强的毅力和努力,取得了人们惊人的成就,成为了令人钦佩的励志人物。
以下是一些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1. 贝蒂·梅尔在上世纪50年代,贝蒂·梅尔出生时,医生发现她双臂和双腿异常短小。
然而,贝蒂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她学会了用双肩上的小臂完成许多日常活动,甚至可以开车和钢琴演奏。
贝蒂还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开创了新的领域,成为了一位专业的冰壶运动员。
她带领美国队赢得了数个冰壶比赛的冠军。
2. 布林德利·沃金布林德利·沃金是一位曾经失明的音乐才子。
他在童年时期因一次事故失去了眼睛,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音乐梦想。
如今,布林德利是鼎鼎大名的爵士钢琴手和歌手,曾经在多个著名的音乐节上演出。
他还赢得了数个格莱美奖。
3. 迈克尔·杰克逊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位天生有轻度唇裂的音乐天才。
尽管这个口腔畸形使他的演唱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他却凭借惊人的创造力和实力成为了流行音乐的偶像。
迈克尔·杰克逊为全世界带来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和舞蹈。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包括13个格莱美奖和数个MTV音乐奖在内的无数荣誉。
4. 斯蒂芬·霍金斯蒂芬·霍金是一位在科学领域中享有盛名的天才学者。
他在20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从此开始无法行走、说话和呼吸。
他凭借残疾,但他的智力和贡献让人折服。
霍金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并对宇宙早期、黑洞等问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等多个著名学术组织的终身院士。
总结这些残疾人励志故事,表明了残疾人并不应该因为自身的身体或精神障碍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应该用坚毅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
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他们无愧于我们的敬佩和尊重。
九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九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不倒的英雄!店铺网记载九位身残志坚的朋友,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以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发着璀璨光芒的生命。
1、陈燕——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女,汉族,1973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北京市人。
现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
幼年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
22岁毕业于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
2002年10月创建北京钢琴调律网,2004年出版《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律师的自传》,同年12月被江苏卫视和新浪网评为《感动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
3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
自打学调琴开始,她每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
学调律还必须会修琴,一个盲人手拿锤子钉钉子、刨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间,她手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4年学习,陈燕掌握了欧美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但信心满怀的她马上遭遇了残酷的现实,当时国内的人还无法接受盲人调琴师这一行业。
几经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经理考核后同意录用。
但经理为难地说,这份工作需要上门为客户调琴,你现在的情况挨家上门也太困难。
再说路上车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负责的。
为了熟悉地形路况,她请家人帮助,把图上的地名、车站、胡同小区等一一抄写成盲文,一一记熟。
有一位用户不希望盲人调律,她到用户家后,凭着眼睛仅存的一点光感,跟用户走到钢琴前,连调带修干了两个小时,客户试弹后很满意,并说他的两台琴以后都请陈燕调。
这时陈燕告诉他自己是个盲人,对方不好意思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燕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与客户见面时决不告诉自己是盲人,调琴结束后,一定要告诉用户自己是盲人。
残疾人坚持不懈的例子
残疾人坚持不懈的例子1. 你知道吗,贝多芬在失聪后依然创作出那么多震撼世界的音乐作品!他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几乎陷入绝望之中,但他却没有放弃,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音乐的热爱,在无声的世界里继续奏响乐章。
他就像在黑暗中努力寻找光明的勇士,多么令人敬佩啊!2. 还记得那个无臂女孩雷庆瑶吗?她没有双手,却能写出漂亮的字,能自己穿衣吃饭,还能游泳!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她都要练习成千上万次。
她不就像那朵在悬崖边顽强绽放的野花吗?坚韧又美丽,让人惊叹不已!3. 张海迪,自小就高位截瘫,这是多么残酷的命运啊!但她却自学了多国语言,成为了著名的作家,还积极投身公益。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只要心中有梦想,有坚持,就没有什么能阻挡前进的脚步。
她不正像那盏在黑暗中指引方向的明灯吗?给无数人带来了希望!4. 杨光,一个盲人小伙,却能在舞台上放声歌唱,用他的歌声感染着每一个人!他看不见色彩斑斓的世界,但他心中的光芒却无比耀眼。
他的故事不就好像黑夜中的星星,虽然渺小,却格外闪亮吗?能不让人感动吗?5. 那个叫尼克·胡哲的外国人大家知道吧?天生没有四肢,可他却能游泳、能演讲,活得比很多正常人都精彩!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他就像是那只不屈的海燕,在狂风暴雨中勇敢地翱翔,怎能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6. 还有中国的脑瘫诗人余秀华,她走路摇晃,说话也不太清楚,但她的诗却那么动人心弦。
她用文字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情感,仿佛一朵在风雨中倔强盛开的花。
她不正是证明了哪怕身有残疾,也能绽放属于自己独特光彩的最好例子吗?这些残疾人都以他们的坚韧和坚持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他们是真正的勇士!他们让我们明白,只要有信念,没有什么是无法克服的。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篇残疾人的成就离不开他们自强不息的艰苦努力。
他们对身有残疾,但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关于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富兰克林·罗斯福有个小男孩因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
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游戏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春天来了,小男孩的父亲买回来一些树苗,想把它们栽在屋前。
他把孩子们叫过来,让他们每人栽一棵。
并对他们说,谁栽的树苗长的最好,就给谁买一件礼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可是看到兄妹那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他却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日死去。
因此,在浇过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去管它了。
结果过了几天小男孩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
小男孩的父亲给他买了他最喜爱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学家。
渐渐地小男孩不在自卑,开始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个月光明亮的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
去看看自己的那棵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当他轻轻地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
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施肥!小男孩看着父亲,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已流出眼眶……那瘸腿的小男孩最终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
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周云蓬披肩的长发、宽大的墨镜、如影随形的吉他、天籁般纯净的歌声……这是中国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留给观众的最初印象。
周云蓬是标准的“70后”,但心理上却有着远大于实际年龄的沧桑。
小时候,病魔就缠上了这个不幸的孩子。
身患眼疾的他,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四处求医问药,别的小朋友童年都是彩色的,而他的童年经历单调又令人绝望,充满了火车、医院、手术室和酒精棉球的味道。
九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 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 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 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 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 了飞翔
3、黄宇——赢得美好生活的 “玻璃娃娃”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 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 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 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 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
残疾
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 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 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 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 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让他更熟悉残 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 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 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 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 可以理解。”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 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 18岁的葛
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 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 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 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 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 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
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 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 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 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 活。”
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 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 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 —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
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 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
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 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 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 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 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现代名人残疾人励志事例] 作文素材名人励志事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现代名人残疾人励志事例] 作文素材名人励志事例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不倒的英雄!中华残疾人网记载九位身残志坚的朋友,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以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发着璀璨光芒的生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现代名人残疾人励志事例,供大家参阅!现代名人残疾人励志事例:刘喜同44岁的他是一家殡葬用品服务公司的老板,在北京和长春都有分公司,为社会提供了几十个工作岗位。
他做事高效而果断,人性化管理方式让下属钦佩不已。
他叫刘喜同,是一名脑瘫患者。
23岁时,为了“活下去”的信念,他捡白纸做花圈卖,历经坎坷,终于有了现在的成就。
在20XX年5月18日“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他。
成为班长刘喜同出生后被诊断为脑瘫,六七岁时,仍走路困难,说话不清。
从医的父母并未放弃,在家教他读书和写字。
由于身体残疾,刘喜同9岁时,才被学校勉强接收,成为旁听生。
写字没有别人快,读书不清楚,但并不妨碍刘喜同考出好成绩。
一年后,因成绩优异,他被转为正式生,并担任了班长,还几次跳级,只用3年就完成了小学学业。
中学后,因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突出的学习成绩,他一直担任班长。
但因身体残疾,刘喜同失去了参加高考的资格。
沮丧中,他只好到一家福利企业上班。
艰难创业工作后,刘喜同发现,自己发音不清楚,表情狰狞,身体歪斜,走路不利索。
他自问:怎么才能更好地活下去?发音不清楚是因为舌头硬,为了练发音,他在舌下压一块糖,一有空就练习说话。
此外,他还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控制脸上的肌肉。
通过努力,他说的话渐渐能被听懂了,表情也能控制了……凭借勤奋,刘喜同从一名送货员做到了办公室主任。
不料在刘喜同23岁那年,父亲因患癌症去世,给家人留下了不少外债。
当时,刘喜同的弟弟上高三,一家人的生活负担很重。
福利厂收入不高,他感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反复考虑后,他决定辞职,打算“下海”。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九个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九个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战胜困难,散发着璀璨光芒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残疾人的故事九个,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1、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
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
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
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
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
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
86万字。
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
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
”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
“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
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
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
”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残疾人的励志名人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名人故事导语:残疾人只有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下面是有关残疾人的励志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残疾人励志故事一:身残志坚的孙膑孙膑真名失转,齐国人,是孙武的后代。
学习期间,庞涓知道魏惠王正在招揽人才,就匆匆告别鬼谷子、孙膑,下山赶往魏国。
孙膑留下来,虚心向老师学习。
鬼谷子喜欢他,把珍存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传给他。
由于当时没有纸,更没有印刷术,抄在竹简上的《孙子兵法》极为珍贵。
孙膑如获至宝,日夜研读,甚至可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
庞涓到了魏国,当上将军,带兵打败卫、宋、齐国,受魏惠王重用。
他想起孙膑,就写信请孙膑下山,骗他说是要共同干一番事业。
孙膑学业告成,拜别鬼谷子,高高兴兴来到魏国。
孙膑庞涓很想得到《孙子兵法》,可是孙膑却没带在身上。
魏惠王听说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带进王宫面谈。
果然,孙膑谈起军事理论头头是道,比庞涓强得多。
魏惠王留下孙膑,准备重用。
庞涓十分妒忌。
他装得若无其事,却安排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
一天,齐国来人送给孙膑一封信,是堂兄孙平写的,说叔父孙乔去世,请他回家看看。
孙膑怕魏王怀疑,只好回信说暂时脱不开身。
魏国边境守军搜出孙膑的信,交给魏惠王。
魏王正在怀疑之中,孙膑受庞涓怂恿,向魏王上书,请假回家。
魏王下令,扣留孙膑。
庞涓对孙膑说:“大王判你死罪,我再三求情,才改处膑刑(膑刑就是剜去膝盖骨)。
”膑哪里晓得,召自己来魏国、送信人和假信,都是庞涓阴谋策划的。
庞涓看到孙膑只能爬着行走,知道他跑不了,就叫他默写《孙子兵法》,骗他说:“传百代,扬孙氏大名。
”孙膑很想报答庞涓的救命之恩,就天天在竹简上默写。
伺候他的仆人不忍心,偷偷告诉他庞涓的阴谋:得到兵书后,杀掉孙膑!孙膑这才醒悟。
他烧掉已抄好的兵书,装起疯来,又笑又叫。
庞涓不相信,让人把他扔进猪圈。
他又翻又滚,还把猪粪往嘴里塞。
庞涓相信孙膑真的疯了,放松了监视。
孙膑打听到齐国使臣来到魏国,乘着黑夜去见齐使。
庞涓发现孙膑的衣服、鞋子扔在河边,以为他跳河自杀了,他哪里想到,孙膑正藏在齐使的马车里,飞驰而去。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不倒的英雄!励志学习网分享十位身残志坚的朋友,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以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发着璀璨光芒的生命。
马云听后,微微摇头,不仅没有给他们的创业蓝图予以鼓励,反倒是当头浇下一盆“冷水”:“如果我是你们的话呢,五年以内我不会创业,我会去找一个公司,踏踏实实地工作五年。
”全场惊愕,两名年轻人虽然始终面带微笑,但看得出心里很不服气。
1、汤展中——美术学院研究生汤展中,男,汉族,1981年生,肢体残疾,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现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在读,系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
先天性无双臂,以足代手,生活、书法、作画,1993年荣获首届“中国十佳残疾少年成才奖”,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颁发书画作品优秀奖,1997年着有《双脚与人生》一书,引起全国的关注。
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认为是“怪物”,因为他的双臂只有十多厘米长,并且软弱无力,上面连着两只各长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
然而他在成长中凭借毅力用口和脚作画,竟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并成为该省第一位残疾研究生。
其口书、足书作品获省、国家级大小奖项20余次、国际奖2次;他还是中国百名好儿童好少年奖与全国残疾少年儿童成才奖获得者。
1997年着的《双脚与人生》一书轰动全国。
他,就是无臂书画家汤展中。
汤展中与书法结缘,缘于一次偶然。
一天,哥哥放学回家后,用毛笔写描红作业。
他觉得很好奇,跑到厨房,用脚夹了块小木炭,在地上学哥哥写字。
这一幕,让刚干完农活回来的父亲看到了,父亲想:乡下人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喜欢写对联,何不训练儿子练好书法,以后靠卖这换口饭吃。
转眼间,汤展中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带着他去小学报名,学校却委婉地拒绝了。
父亲并没有放弃,第二天又去找校长说情,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进了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不倒的英雄!中华残疾人网记载九位身残志坚的朋友,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以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发着璀璨光芒的生命。
1、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
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
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
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
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
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
86万字。
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
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
”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
“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
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
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
”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
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
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
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
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
“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
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2、杨佩——无臂也想飞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
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
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
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
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
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
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
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
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
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3、黄宇——赢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
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
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
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
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
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
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
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
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
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
”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
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
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
”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03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
2004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4、李智华——“足艺”大学生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
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
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
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
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
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
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
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
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
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
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
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
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
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
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
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
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
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
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
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