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噪声标准
工作场所噪声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工作场所的正常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工作场所,包括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等。
第三条本单位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谁产生、谁负责;(三)依法管理,科学治理;(四)公众参与,共建共享。
第二章噪声污染防治目标第四条本单位噪声污染防治目标:(一)生产区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二)办公区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三)生活区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四)确保员工噪声暴露量在安全范围内。
第三章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一)加强噪声源头控制,合理规划生产布局,减少噪声产生;(二)采用低噪声设备和技术,降低噪声排放;(三)对噪声较大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四)对噪声较大的设备进行隔音、降噪处理;(五)对噪声较大的作业环节采取隔离、分散等措施;(六)对噪声较大的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防护。
第六条办公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一)合理规划办公区布局,减少噪声干扰;(二)对办公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降低噪声排放;(三)限制高音量播放,确保办公环境安静;(四)设置隔音板、隔音墙等设施,降低外界噪声干扰;(五)对噪声较大的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防护。
第七条生活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一)合理规划生活区布局,减少噪声干扰;(二)限制高音量播放,确保生活环境安静;(三)对生活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降低噪声排放;(四)设置隔音板、隔音墙等设施,降低外界噪声干扰;(五)对噪声较大的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居民注意防护。
第八条员工噪声防护措施:(一)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二)对员工进行噪声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三)定期检查员工噪声暴露量,确保其处于安全范围内;(四)对噪声暴露量超标的员工,采取调整工作岗位、缩短工作时间等措施;(五)对噪声暴露量超标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与监督管理。
第三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台治理和污染者承担治理责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鼓励、支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公布环境噪声污染状况,加强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与监督。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三章工业噪声防治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第九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周围环境的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四章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第十条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建筑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
第五章交通运输噪声防治第十二条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根据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行驶和禁止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三条各类航空器、铁路机车、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第六章社会生活噪声防治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使用音响器材、扬声器等设备时,应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第十五条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经营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排放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责进行处罚。
噪声控制技术-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及标准 LN

i
Leq10lgN 1 iN 1100.1LAi
昼夜等效声级
Leq
10
lg
5 8
100.1Ld
3100.1Ln 8
10
Ld :07:0022:00测得的噪声能A量 声级 平 Ln :22:0007:00测得的噪声能A量 声级 平
累计百分数声级
噪声控制技术-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及标准_901
A计权的频率响应与人耳对宽频 带的声音的灵敏度相当,成为最
广泛的评价参量
等效连续A声级(等能量A计权声级)
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与不稳定噪声能 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声级
Leq10ltg21-t1 t1t2pA p20(2t)dt Leq10ltg21-t1 t1 t2100.1LpA (t)dt
(3)机动车辆噪声测量 车内噪声、车外噪声、定置噪声
在测试中心周围25m半径范围内不应有大的反 射物,测试跑道应有20m以上平直、干燥的沥 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路面坡度不超过0.5%
始端线
传声器
终端线
7.5m
0
7.5m
10m
10m
传声器
(4)航空噪声测量 4、工业企业噪声测量
补P60的例题
第四章噪声测试和监测
1、测量仪器
(1)声级计
补声级计的图组成声级计的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
2、声强功率及声的测量 3、环境噪声监测方法 (1)城市区域 网格测量法:
每一网格中的工厂、道路及非建成区 的面积之和不得大于网格面积的50%
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100个
每次每个测昼 点间测量1夜0m间in的连续等效 声级,全部网格中心的10min的连续 等效声级的算术平均值代表某一区域 的噪声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谢谢观看
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范围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范围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噪声排放标 准以及相关的环境振动控制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制定国家噪声排放标准的,可以制定地方噪声排放标准;对已经制定国 家噪声排放标准的,可以制定严于国家噪声排放标准的地方噪声排放标准。地方噪声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生态 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作业,应当优先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公布低噪声施 工设备指导名录并适时更新。
第四十二条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作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与监督管理部门联,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不得无排污许可证排放工业噪声,并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进行噪声污染防 治。
第三十七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根 据噪声排放、声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等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噪声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向社会公开并适时更新。
第三十八条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工业噪声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向社 会公开监测结果,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进口、销售超过噪声限值的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 部门、海关按照职责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 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进口、销售、使用淘汰的设备,或者采用淘汰的工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 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 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工业噪声检测标准是什么?

工业噪声检测标准是什么?第3.2.1条测点的选择,应能切实反映车间各个操作岗位的噪声水平。
第3.2.2条在按工艺流程设计的厂房、车间内,或工种分工明显的生产环境,测点应包括各工种的操作岗位与操作路线。
第3.2.3条在工种分区不明显的车间,测点应选择典型工种的操作岗位。
工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之一,工业的发展无疑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伴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就比如噪声问题。
那么,作为工业企业,必然要了解工业噪声检测标准,才能做到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危害环境。
下面为大家介绍工业噪声标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工业企业噪声检测标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统一工业企业所有生产环境和非生产环境的噪声测量方法,便于对工业企业噪声进行评价和控制设计,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环境、非生产环境与厂界的稳态噪声和除脉冲噪声以外的非稳态噪声测量。
第1.0.3条工业企业噪声测量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噪声测量条件▲第一节测量仪器第2.1.1条噪声测量,应使用2型或性能优于2型的声级计或性能相当的其它声学仪器。
测量等效A声级应使用积分声级计;无积分声级计时亦可使用上述声级计。
噪声测量所用仪器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级计的电声性能与测试方法》的规定;积分声级计,应符合IEC804—85《积分平均声级计》的规定。
第2.1.2条噪声测量前后必须对声级计进行声校准,若前、后两次校准值相差等于或大于2dB,测量值无效。
校准用的声压级校准器,应按JJG176—84《声压级校准器试行检定规程》的要求定期检定;声级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标准噪声源》定期检定。
声学测量及校准仪器每2年至少检定一次。
▲第二节测量的量第2.2.1条稳态噪声应测量A声级,需要时可测量C声级。
第2.2.2条非稳态噪声,应测量日等效A声级。
▲第三节读取测量值的方法第2.3.1条测量稳态噪声应使用声级计“慢档”时间特性,一次测量应取5s内的平均读数。
昼夜噪声标准

昼夜噪声标准《昼夜噪声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和《城市噪声污染控制条例》,维护全国城乡居民的健康和舒适的环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GB3096-1996),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类建筑物的昼夜平均声级。
第二章监测要求第三条监测设备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快速声级计。
快速声级计应采用标准计(符合IEC60942规定的),其允许误差应满足以下条件:1、在昼夜平均声级为45分贝以上的环境下,检测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2分贝;2、在昼夜平均声级为35分贝以下的环境下,检测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3分贝;(二)录音设备。
录音设备应采用标准设备(符合IEC60942规定的),其允许误差应满足以下条件:1、在昼夜平均声级为45分贝以上的环境下,检测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3分贝;2、在昼夜平均声级为35分贝以下的环境下,检测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4分贝。
第四条监测时间应按季度进行,每季度应均匀分布2~3天,监测时间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昼夜平均声级应相差不大于5分贝;(二)应重视现场噪声源频谱和声级的变化;(三)监测时长应满足以下要求:1、夜晚监测时间应不小于6小时;2、白天监测时间应不小于10小时;3、每次监测时间应不小于2小时;4、每次监测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第五条监测数据应记录在标准监测日志上,并应定期保存。
第六条监测数据应计算昼夜平均值,昼夜平均值应以百分比形式统计,公式如下:昼夜平均值=(昼声级+夜声级)/2第三章标准规定第七条根据环境类型和用地类型,本标准规定的昼夜平均声级标准为:环境类型用地类型昼夜平均声级标准(分贝)居住区住宅区 45办公区办公区 50商业区大型商贸楼 55文化区文化教育机构 50交通区公用交通设施 60第八条如对环境类型和用地类型未给出昼夜平均声级标准,则按本标准的更严格的标准执行。
第四章附则第九条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学校噪声管理制度

学校噪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维护校园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障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根据《校园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校校园噪声管理制度。
第二章校园噪声标准1. 教学区噪声标准:教学区内的噪音不能超过60分贝,确保课堂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质量。
2. 生活区噪声标准:生活区内的噪音不能超过45分贝,保障学生的休息和生活品质。
3. 管理区噪声标准:管理区内的噪音不能超过50分贝,保障行政办公的良好环境。
第三章噪声管理责任1. 学校噪声管理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噪声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校园噪声管理计划和督促执行。
2. 各部门噪声管理责任:各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噪声管理责任,确保自己部门的噪声不超过规定标准。
3. 师生员工噪声管理责任:全校师生员工都有责任遵守校园噪声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学校的噪声管理工作。
第四章校园噪声管理措施1. 教学区噪声管理:严格控制教室内外噪音,保障课堂教学秩序,加强学生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听课纪律。
2. 生活区噪声管理:开展生活区噪声管理宣传教育工作,严格规范寝室内外噪音,保障学生的休息和生活。
3. 管理区噪声管理:制定行政办公噪声管理细则,通过加装隔音设施等措施减少管理区噪音。
第五章校园噪声管理监督1. 学生秩序监督:设立学生噪音监督小组,由学生代表和老师共同组成,定期巡查学校各区域噪声情况,提出整改建议。
2. 老师员工监督:加强对教职工和行政人员的噪声管理培训,建立噪声管理档案,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3. 校园噪声测量:定期邀请专业测量机构对校园各区域的噪声进行监测,确保校园噪声符合规定标准。
第六章校园噪声管理奖惩1. 噪声管理奖励:对在噪声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鼓励大家共同参与校园噪声管理工作。
2. 噪声管理惩罚:对违反噪声管理规定的个人或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对多次违反者可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第七章校园噪声管理宣传1. 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噪声管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员工对噪声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噪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条为了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噪声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
本规定所称噪声,是指人为产生的,对人类生活、工作和休息造成干扰的声音。
第三条噪声污染防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谁污染、谁负责;(三)公众参与、共同治理;(四)科技进步、持续发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噪声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章噪声污染防治要求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即在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第七条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八条产生噪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排放,对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九条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降低噪声排放;(二)设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对噪声进行有效控制;(三)对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四)采取必要的减噪措施,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十条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产生噪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情况报告。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章 噪声的量度和标准

)
已证出: LI = Lp, LI 1 = Lp1
= LI 1 + 10) I1
⑤ ⑥
设
p I LP = LP1 + 10 lg(1 + 2 ) = LP1 + 10 lg(1 + 22 ) I1 p1 ( Lp 2 − Lp 1 ) P22 10 ∆ Lp = 10 lg(1 + 2 ) = 10 lg(1 + 10 ) P1
∆Lp —修正值,与 Lp − Lp B 之差有关。
∆ Lp = 10 lg( 1 + 10
1
( L p − L pB ) 10
) −1
可见 , ∆Lp 是 Lp − Lp B 之差的函数,说明被测对象的声压级等于总声 压级减法修正值。据上公式计算由于存在本底噪声而出现的修正值见下表:
Lp − Lp B
Lp S = LIS = 10 lg
I − IB p I I p = 10 lg( − B ) = 10 lg[( ) 2 − ( B ) 2 ] I0 I0 I0 p0 P0
③
将式①、②代入③式有:
Lp
s
= 10 lg( 10
Lp 10
− 10
L PB
10
)
2、图表法
Lp s = Lp − ∆Lp
)
③
L p —总声级. Lp i —每台机器造成的声压级. 对相同的声源,每台机器所造成的声压级相同,则n台机器造成的总 声压级为: Lp = 10 lg(10 Lp / 10 ⋅ n ) = 10 lg 10 Lp / 10 + 10 lg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障人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条例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防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市、村镇建设规划时,应当合理地划分功能区和布局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防止环境噪声污染,保障生活环境的安静。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辆、火车、船舶、航空器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部门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不受噪声污染的义务,有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
直接受到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减轻、排除噪声污染的危害。
第八条国家鼓励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噪声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九条对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章环境噪声标准和环境噪声监测第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各类适用区域,具体划定本行政区域中的各类生活环境区域。
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和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需要,对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对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因特殊需要,又具有经济、技术条件的,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地方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贵州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修正)

贵州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29•【字号】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3第14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噪声污染防治正文贵州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7年9月30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23年11月29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四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第五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污染防治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噪声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噪声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统筹规划、源头防控、分类管理、社会共治、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实行声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声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负责。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根据职责,依法做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化、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保护和改善声环境、防治噪声污染的财政投入,建立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
安全生产噪声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噪声管理,保障职工身心健康,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产生噪声的生产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分类管理,分级控制;(三)科学评估,持续改进。
第二章噪声分级标准第四条噪声分为以下四个等级:(一)一级噪声:噪声值在85分贝以下;(二)二级噪声:噪声值在85分贝(含)至90分贝;(三)三级噪声:噪声值在90分贝(含)至95分贝;(四)四级噪声:噪声值在95分贝(含)以上。
第五条各类生产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噪声分级标准如下:(一)机械设备:按照设备噪声值进行分级;(二)电气设备:按照设备噪声值进行分级;(三)手工操作:按照操作过程中噪声值进行分级;(四)通风、空调系统:按照系统运行噪声值进行分级。
第三章噪声监测与控制第六条建立噪声监测制度,定期对生产场所噪声进行监测,确保噪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第七条对产生噪声的生产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噪声控制:(一)改进工艺流程,减少噪声产生;(二)采用低噪声设备,降低噪声传播;(三)设置隔音设施,减少噪声传播;(四)加强设备维护保养,降低设备噪声;(五)加强作业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降低噪声产生。
第八条对噪声超标的生产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噪声达标。
第四章噪声防护措施第九条为保障职工身心健康,采取以下噪声防护措施:(一)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二)为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噪声职业病及时治疗;(三)对噪声超标岗位进行劳动保护,确保职工安全。
第五章职责与考核第十条各部门、车间和班组应明确噪声管理的职责,确保噪声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第十一条噪声管理人员负责噪声监测、控制和防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定期对噪声管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
第六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章_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制订不同的噪声评价标准。
国际上已提出数十种噪声评价量或评价指标。
本章主要介绍几种最基本和常用的评价量。
一 噪声的评价量和评价方法
(一)响度、等响曲线和响度级 (二)计权声级 (三)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 (四)昼夜等效声级 (五)统计声级 (六)更佳噪声标准(PNC)曲线 (七)噪声评价数(NR)曲线
N
N
(四)昼夜等效声级
表示一昼夜24h噪声的等效作用,用来评价区
域环境噪声。
若昼间等效声级为 Ld ,夜间等效声级为 Ln ,
则定义昼夜等效声级 Ldn 为
1 0.1 Ln 10 0.1Ld Ldn 10lg 16 10 8 10 24
(2-101)
由于人们对夜间噪声比较敏感,因dB(A); t ——噪声暴露时间,h或min; L A ——时间t内的A声级,dB(A)。
2.等效连续A声级
计算公式2: 对于等时间间隔取样,若时间 划分的段数为 N ,则有
1 0.1LAi Leq 10lg[ 10 i ] T i
1 0.1LAi 10lg[ 10 ] N i
倍频程频率 125 声压级 响度指数 声压级 68 4.3 67 250 76 8.8 71 500 88 23.0 73 1000 84 21.4 74 2000 82 23.0 72 4000 A声级 80 24.7 71 76 88
响度指数
4.0
6.6
8.8
11.1
11.8
13.5
总响度:
Nt Nmax F ( Ni Nmax )
对于噪声控制工程,可以采用下面的半经 验公式来估算空气吸收衰减。在20℃时: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声压级 响度级
痛阈曲线
等
响
等响曲线
曲
线
听阈曲线
等响曲线是相等响度声音对应点的连线,相当于声压频级率、频率不同,但响度级相同的声音。
各曲线上的数字表示声音的响度级,即和这个声音同样响的1000Hz纯音的声压级。
L L 零方响度级曲线(虚线)是听阈曲线,虚线上的点表图明入1耳刚等能响听到曲声线音的频率和声N 压级,p 低于虚线的点所表示的一定频率和声压 级的声音都听不到。120 phon曲线是痛阈曲线。 任一曲线低频区声压级高,高频区声压级低,说明人耳对低频声不敏感,对高频声敏感。 声压级高于100dB,等响曲线渐平缓,说明人耳分辨高、低频声音的能力变差,此时声音的响度级与频率关系已不大,主要决定
传播距 离,m
对于不同温度,可采用下式来估算:
Aa(T,)A1a(20C T,f)
β=4×10-6
与20℃相差 的摄氏温度
3. 其它原因引起的衰减
地面吸收的附加衰减:
当地面是非刚性表面时:地面吸收将会对声传播 产生附加衰减,但短距离(30-50m)其衰减可以忽略, 而在70m以上应予以考虑。
下垫面
的指向性因数:
R
I I
考虑到声源的指向性,需要对声压级的计算 公式进行修正,自由声场中在某一方向θ上 的声压级公式可表示为:
Lp LW 10 lg S DI
LW 10 lg 4 r2 DI
LW 20 lg r DI 11
DI是指指向性因 数,DI 10lgR
几种典型声源的辐射特性
国际上已提出数十种噪声评价量或评价指标。
本章主要介绍几种最基本和常用的评价量。
一 噪声的评价量和评价方法
(一)响度、等响曲线和响度级 (二)计权声级 (三)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 (四)昼夜等效声级 (五)统计声级 (六)更佳噪声标准(PNC)曲线 (七)噪声评价数(NR)曲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音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公布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第四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第五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止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国家鼓励、支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普及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科学知识。
第九条对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与标准

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实用文档
Chapter 3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3.1 噪声的主观评价量 3.2 环境噪声的评价标准与法
规
实用文档
3.1 噪声的主观评价量
噪声的评价量的建立原则: 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的影响不同; 噪声出现的时间不同对人的影响不同; 同样的声音对不同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人群 反应不同; 。。。。。
实用文档
案例:
甲乙两人在车间工作8 LA/d 90 95 100 80
小时,其在噪声中暴 B(A)
露情况,如下表,求
甲暴 8 露时
0
0
0
哪个工人遭受噪声危 间
害大?(标准,》80分 乙暴 2 3 1 2
贝)
露时
间
甲在稳态噪声中暴露,及Leq=LA=90dB(A);
乙在非稳态噪声暴露:
L(乙 e 1 q l) 1 0 g (2 1 [9 3 0 19 .5 0 1 11)0 0 ] 9.3 d 4 (A ) B 8
2.计权网络: LApLpLA'
是近似以人耳对纯音的响度即频率特性而设计的。 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了四种计权网络: A、B、C、D
实用文档
3.A计权网络:计权后的声级为A声级,记作 LA,其频率响应曲线为40方,等响曲线规 划后倒置。低频时衰减量大。
4.B计权网络:70方等响曲线倒置,中声级 响应,低频时有一定的衰减。
L90:本底噪声级; L50:中值噪声级; L10:峰值噪声级。
LeqL50(L10 6L090)2
实用文档
3.1.3累计百分数声级
测试方法:
T时间内,随即采样100或者200个数据 数据排序
第10个数据或者第20个数据为L10 50或者100个数据位L5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国家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第四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第五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止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国家鼓励、支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普及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科学知识。
第九条对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十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分别不同的功能区制定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并进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A 、 教学目的1.各种常用的噪声评价量、响度、计权声级(C :理解) 3.评价指标与标准,工作程序(B :识记)B 、教学重点(1)各种常用的噪声评价量 ①响度,响度级和等响曲线;②A 声级和等效连续声级;③噪声评价曲线和统计声级;④各种常用的噪声评价指标比较。
(2)噪声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 (3)国际噪声标准和国外标准 (4)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C 、教学难点1、各种常用的噪声评价量、响度、计权声级的区别与应用。
2、标准的适用。
D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E 、教学方法讲授法F 、课时安排2课时G 、教学过程基本概念:噪声的评价量:以有效的衡量人们对噪声反映的主观评价量,即与人耳听觉特征、心理情绪、人体健康、室内人们活动等有关的评价量。
(P38)等响曲线:达到同样响度级时频率与声压级的关系曲线。
(P39)响度级:一定频率的纯音和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响时,此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即为该待定声音的响度级。
用符号L N 表示,单位:方(phon)。
(P39)听阈:表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其响度级为零,则其所代表的等响曲线称为听阈。
(P39) 痛阈:而与听阈同样概念的表征痛觉的等响曲线称为痛阈。
(P39) 响度:与主观感觉的轻响程度成正比的参量。
(P39)斯蒂文斯响度:考虑了大部分宽频带噪声及其掩蔽效应,斯蒂文斯及茨维克引入计权因数得出采用复合噪声的计算方法得出的响度值。
(P40))()(1sone S S FS S m ni im-⋅+=∑=各频带响度指数相应带宽修正因子响度指数中最大值计权声级:为了使声音的客观量度和人耳的听觉主观感受近似取得一致,通过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后,再叠加计算可得到噪声的总声压级。
(P42)计权网络:近似以人耳对纯音的响度级频率特性而设计的对比人耳的听觉主观感受为衡量标准的加权修正值的网络化集合。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
(P43)A 计权网络:相当于40phon 等响曲线的倒置,与响度级规定参照量40phon 对应。
与人耳对宽频带的声音的灵敏度相当。
(P43)B 计权网络:相当于70phon 等响曲线的倒置。
(P43)C 计权网络:相当于100phon 等响曲线的倒置。
(P43)D 计权网络:相当于航空噪声的测量。
(P43)等效连续A 声级:是一种衡量起伏变化大或是断续噪声的方法,也就是采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的方法予以噪声评价的方法。
P44]101lg[1011.0∑==ni i L eq AiTL τ其中:T :总的测量时段;Ai L :第i 个A 计权声级,dB ;iτ:采样间隔时间,S 。
昼夜等效声级:用以预计人们昼夜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
计算表达式:)(]10831085lg[10)10(1.01.0dB L n dL L dn +⋅+⋅= P45累计百分数声级L n :表示在测量时间内高于L n 声级所占的时间为n% 。
一般用于有较好正态分布的噪声评价。
P45噪声掩蔽:由于噪声的存在,降低了人耳对另外一种声音听觉的灵敏度,是听阈发生迁移,这种现象即为噪声掩蔽。
P54 一、评价1、工作程序a.签订委托书,现场勘探,收集资料,包括厂矿建、构筑物理面布置图、所在地区地形图、噪声源分布情况、周围社会环境情况、当地政府对该区域环境功能规划属类情况,加步工程分析和作污染因子识别,确定评价范围和标准,编制评价大纲。
b.将大纲由建设单位报有关环保局审批。
c.审批通过后,开展具体环评工作,如现场监测、类比监测、评细调查、预测模式的计算分析、现状和影响预测分析,提出控制对策,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d.报告书送审,待环保保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方有效。
2、评价指标噪声评价指标较多,视不同应用场合而选定。
① 响度级主要应用于语音方面(如会议室等),为人耳的主观评价量,前已述及。
② 计数声级(A 声级、C 声级、D 声级等)主要应用于稳态或拟稳态噪声(如工业企业噪声的大多数情况)。
③ 等效连续声级eq L应用于声级起伏面而不连续或作用时间不连续的噪声,弥补A 声级的不足。
若每天的噪声暴露分布规律相同,则易知日月年eq eq eq L L L ==。
④ 语言干扰级(SI ——sentence index )是保证听懂话的最大允许背景噪声级,是清晰度指数的转换形式。
SIL ——600Hz ~4800Hz 之间三个倍频带声压级的算术平均值。
PSIL ——500、1000和2000HzD 三个倍频带声压极的算术平均值。
(更佳语言干扰级preference;priovity ),注意未经计数。
若用A 计数允许背景噪声级来评价语言交谈的干扰程度,见P55图3-8,例:正常语音讲课,6米,允许背景值为50dB (A )。
P55图3-8还给出用清晰度百分率及对话者之间距离相应允许A 计数稳态背景噪声级。
例:一对一交谈,1.5m ,允许背景值为66dB (A )。
⑤ 噪声掩蔽量正在客观物理量度章节描述过。
⑥ 感觉噪声级在响度基础上包含心理因素:高低频的心理感受;强度骤变与缓变,声源未定位与已定位,是否包含纯音或声能集中在窄带内。
以上前者均比后者更吵闹(心理上)。
规定1000Hz 倍频带下声压级为40dB 的噪声其感觉噪度为1呐, 感觉噪声度加倍,则感觉噪声级LPN 增加10dB 。
转换为级 转换式:(对复合音) 总噪度)()(1noy N N FN N m ni ima -⋅+=∑=各频带噪度频带计权因子最大感觉噪度类似于P40页的stevence 法计算响度总感觉噪声级)(lg 3.3340lg 10402dB N N L a a PN +=+=⑦ 更佳噪声标准曲线PNC 值一般用于建筑室内。
P46 ⑧累积百分声级(统计声级)用于非稳定噪声,如城市环境噪声,前已述及。
⑨交通噪声指数TNI考虑起伏影响,对L 10和L 90计数组合所得:的停止值为使数据方便些而人为本底噪声起伏变化程度30)(4909010-+-=L L L TNI 限制适用条件:a.机动车辆对交通造成的噪声。
b.交通车辆比较多的地段和时段。
⑩噪声污染级NPL用噪声的能量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来评价烦恼程度、离散程度σK L L eq NP += K 为常量,取2.56 (实验值)(eq L 难以反映较大的噪声起伏影响)∑=-⋅-=ni i L L n 12)(11σ适用于公共噪声的评价,如道路交通噪声。
另有:在正态分布下:L NP ≈L 50+d+d 2/60 在非正态分布下:L NP ≈L 50+d+0.00175d 2 ⑾昼夜等效声级 Ldn 将昼夜声级合一的指标:昼间7:00~22:00,等效声级值用Ld 表示(15小时) 夜间22:00~7:00,等效声级值用Ln 表示(9小时))(]10831085lg[10)10(1.01.0dB L n dL L dn +⋅+⋅=(参照Leq 的计算方法,对Ln 作增加10dB 的加权处理) 二、标准国际上噪声标准已经分三个阶段:① 总声压级阶段(1931—1950) Mocord, Rosenblith 和Davis 等给出用安全值、中间值、有害值三个指标,但未计及频率影响。
② 倍频带声压级阶段(1950—1966)kryter 、Stevens 、斯拉文、Zwicker 、Beranek 等为代表,考虑频率成分和频带宽度 ISO 第43技术委员会(声学)提出NR 曲线作为推荐的国际标准。
③A 声级阶段(1966—至今)以Botstord 、Burns 等为代表,先后通过大量的实验调查资料证实,用A 声级估计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与噪声评价数NR 方法同样精确,但较NR 方法简单,已为世界各国声学界、医学界所公认。
1967年ISO 纳为声级为新ISO 标准。
对大多数噪声,L A =NR+5。
1971年ISO/R1999公布“职业性噪声暴露和听力保护”以L eqA 评价指标。
1、国际标准(ISO 和IEC 标准)ISO/R1996-1971“职业性噪声暴露和听力保护”标准采用等能量理论,时间减半,声级递增3dB。
其次等效连续A声级的评价指标,见下表1、表2(分连续与间歇性)。
表1 工作时间与允许噪声级之关系表2 间歇性噪声容许A声级(dB)2、国家标准最早的噪声标准为原一机部1966年颁布的JB853-66船用电机振动和噪声试验方法,适用于军工。
近十多年来,已实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部颁)标准,已逾数百个。
现介绍常用的几个。
标准的建立依据:听力保护、人体健康、烦恼、经济、技术条件等。
(1)听力保护方面的标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1984年起试行,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发其评价指标为LeqA,现在采用的是1990年颁布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见P58。
参照了ISO标准。
缺点:a.未对噪声源的频谱特性作规定但可参照ISO的N-80(对新)、N-85(对老),作为评价标准曲线。
b.对脉冲噪声未给出规定标准国际上一般规定其峰值不超过140dB(A),且脉冲次数最多不超过100次/天,次数增加10倍则峰值需降低6dB。
c.对断续暴露未作区别长期处于85 dB(A)为噪声性耳聋危险点,90dB(A)则是技术,经济和原因所作的改变。
相应的有《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噪声性耳聋调查方法》等。
(2)环境噪声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原为GB3096-82)及相应的《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3222-93(原为GB3222-82),评价指标取等效连续A声级。
其特点为: a.分区城市分五个区域按5dB(A)的间隔差定的标准eqA L 值。
(原为六个区域,现将一、二类混合区合为一类)即: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 执行。
(0类标准,昼间50 dB(A),夜间40 dB(A)。
)0类和1类均比原标准放宽5dB (考虑现实客观条件)。
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
b.昼夜分开夜间比昼间的标准值低10dB ,交通干线两侧低15dB ,夜间实发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 。
c.本标准为户外允许噪声级,对室内标准值可参照ISO 标准,低于所在区域户外标准10 dB(A)。
(3)噪声征收排污费制度方面的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噪声控制法》,90年制定了一些相应标准,分述如下: ①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 a.适用范围工厂及有关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