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山水画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山水画论
魏晋玄学的兴起,老庄思想对自然的崇尚,人们寄情于山水,逃离世俗,导致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出现。

中国山水画在这个时期萌芽产生,并出现大量的中国山水画理论。

这些理论成为了后来山水画创作的依据,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依据。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乱的时期。

社会的动乱,朝代更替频繁,导致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变得自由洒脱。

魏晋玄学的兴起,老庄思想对自然的崇尚,人们寄情于山水,逃离世俗,导致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出现。

中国山水画在这个时期萌芽产生,并出现大量的中国山水画理论。

这些理论成为了后来山水画创作的依据,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依据。

在其早期山水都是用在人物画的背景上,如早期敦煌壁画中的简易山水、东晋顾恺之人物《洛神赋图》背景。

在中国最早的画评《魏晋胜流画赞》中,顾恺之写道:“凡画,人最难,次山水……不待迁想妙得也。

”首次提及山水,并提出“迁想妙得”作为评画最高标准。

在《模写要法》里提及用笔,“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

”此时山水画特点正如唐
代张彦远所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魏晋时期山水画逐渐脱离人物画附属地位。

《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一幅山水人物画构图,也是最早论及山水画的的著作。

其主题虽然还是人物,但是人与山的比例已经有很大进步,与隋唐的山水有些相似。

在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李思训金碧山水,以至后来王希孟《千里江山》中也可看到它的影子。

如何布色,怎样布置人物,处理环境,其中山分三段,何为主次,以及山峦林木,鸟兽等细节,都有详细的分析说明。

历代画论中像这样构图设计的文字还只有这一篇。

“山有面则背向有影……竟素上下以映日。

”先将全画的天空以及水色交代清楚,然后在具体将山分三段,一一布置,自东向西。

“西去山,别详其远近……此正盖山高而人远耳。

”以上是第一段,东段山。

人物活动也都集中在这一段上。

中段集中对峰峦泉水进行描写,并说明“高骊,孤松植其上,……并诸石重势,巖相承,以合临东磵。

”铺陈周围的景物,用来衬托主峰的雄伟高大。

主要表现山的雄伟高大。

泉水曲折流长“其西,石泉又见,乃因绝际作通冈,伏流潜降。

小复东出,下磵为石濑,沦没于渊。

所以一西一东而下者,欲使自然为图。

”最后又以“云台西北二面可一图,冈绕之,上为双碣石,象左右阙。

石上作狐游生凤,当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以眺绝磵。

”用来活跃画面,增加画面生气。

“后一段赤岓……匍石饮水。

后为降势而绝。

”作为全山的结束。

后又补充“凡三段山……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

作为全篇总结,并补充一些山水画法技巧。

如鸟兽、清气等。

而后,南朝宋宗炳、王微继起。

魏晋玄学思潮带动,一般统治阶级知识分子多向往山林隐逸,江湖高士的悠闲生活。

宗炳《画山水序》先以哲学上加以探讨,“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

”说明山水也是“道”的一部分,用“道”来照映万物。

也可以在万物中体验“道”。

“山水以行媚道。

”正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并用“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不亦几乎。

”以此为立论证明爱山水是合乎圣贤之道,高尚的。

总论山水与圣贤,与“道”的关系,用来证明山水画的重要性,作为自己喜爱山水画的根据。

而后文人画也多有绘制山水来表达自身理念。

“余眷恋庐、衡,契
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

愧不能凝气怡身,伤砧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

”说明绘画的原因,也代表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心态,被世事所缚,无法随心所游,只好借绘画来代替游历山水,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

接着又提出画山水的原理,“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

旨微于言象之外者……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

”提出依照实物来写生。

如同唐朝张璪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用透视的原理,说明绘画中山水的比例方法“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而山水画更能表现无尽的空间。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

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提出画的原理就是应目会心,则观众也会通过绘画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了自我精神的修养,明白了事理。

表现了绘画对精神的影响。

“畅神而已。

神之所畅,熟有先焉。

”说明画家进行创作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并说明山水“畅神”的作用。

同时代的的王微,思想见解也与其一致,《叙画》也写明“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为绘画目的。

辩证的说明了山水画与地图的不同,山水画通过过了画家的艺术加工,成为艺术形象。

以山水画为畅神,为自身修养。


水画政治、教育作用比较少,不同于人物画成教化,著升沉。

而美感,调剂生活的作用比较多。

当时魏晋书法昌盛,轻视画法。

于是颜光禄便请王微加以辨明,“夫言绘画者……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镜阜、划浸流。

”将绘画与绘制地图加以区分,说明古人作画不是用来勘察地域,是用来表明自然界的形态。

又进一步说明,绘画用来描写形态,但必须通过画家头脑加工,进行艺术的处理。

跟要求画家心灵的作用,打破表象的束缚,展现本质。

“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进一步解释了画家可以通过绘画来展现宇宙万物。

用不同的笔法来展现各种不同的物体,表现绘画的自由性,开创性。

“望秋云,神飞扬……此画之情也。

”看画如同在看真山真水,人得精神情感长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带来思想上的愉悦不是物质财富所能代替的。

而绘画对环境艺术加工的再现,同样也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情感。

通过对画作的的欣赏,心与物化,精神得到愉悦,审美得到满足,而这正是山水画的感染力,山水画的功效。

山水画由此成为中国画独立的分支,现存魏晋独立的山水画作几乎不可见,只留下这些画论。

它的影响,在隋唐,甚至宋代山水画中都可见到这些画论影子。

也由此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精神,影响后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