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合集下载

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瓦尔登湖》所传达的自然观、生活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体验和思考。

(2)分析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写景手法。

2、难点(1)领悟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

(2)引导学生将作品中的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作品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文学特点,为学生理解作品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重要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朗读法通过朗读作品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语言、写景、抒情等方面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瓦尔登湖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看法,引发学生的思考。

2、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的生平经历、思想主张和文学成就。

(2)讲述《瓦尔登湖》的创作背景和出版情况,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3、初读文本(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4、精读文本(1)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描写瓦尔登湖景色的段落,体会作者的写景手法和语言特色。

例如:“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 这段描写将湖比作大地的眼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湖的美丽和重要性,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边的树木比作睫毛,把群山和山崖比作眉毛,使景色更加生动形象。

(2)组织学生讨论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方式和他所传达的生活理念。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瓦尔登湖》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能够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作品分析和理解。

(3)提高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体会作者独立自主、追求自由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和价值观的选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2)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作品深层次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2)作者独特观点的把握和解读。

(3)作品现实意义的联系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品背景、分析作品主题、讲解人物关系等。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句子进行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瓦尔登湖》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讲解与讨论: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句子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五、课后作业3.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深入研究《瓦尔登湖》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4. 推荐一本与《瓦尔登湖》类似的文学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瓦尔登湖》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自然文学和生态哲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热情。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亨利·戴维·梭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 阐述作品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3. 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与生态哲学思想。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讲解作品背景及主题。

2. 学生分享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3.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

2. 掌握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

3. 分析作品中的自然观念与生态哲学。

教学内容:1. 梭罗的生平和思想。

2. 19世纪美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潮流。

3. 作品中的自然描写与生态哲学思想。

教学方法: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背景。

2. 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自然观念和生态哲学。

3.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三章:自然描写与生态哲学教学目标:1. 分析《瓦尔登湖》中的自然描写。

2. 探讨作品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3.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及其表现手法。

2. 生态哲学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3. 梭罗的自然观念对当代的启示。

教学方法:1. 文本细读,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

2. 小组讨论,探讨作品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自然观念。

第四章:人物形象与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阐述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内涵。

3. 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方法:1. 文本细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 讲座式教学,讲解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内涵。

3. 学生讨论,分享对作品的鉴赏心得。

《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教案

案例分析法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引导学 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瓦尔登湖 》的教案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作品主题相关的实 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分析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如 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等,通过案例分析法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瓦尔登湖》教案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瓦尔登湖》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题思想 01 。
理解《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意识和自然观。 02
了解《瓦尔登湖》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03
能力目标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评价
01 课堂参与度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否主动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想法。
02 理解能力
学生对《瓦尔登湖》主题和思想的把握程度,能 否理解作者梭罗的思想和情感。
03 阅读技能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归 纳总结等,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反思
0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梭罗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梭罗的生平和思想,激发 学生对《瓦尔登湖》一书的兴趣。
讲授新课
总结词:深入解析
详细描述:逐章讲解《瓦尔登湖》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梭罗在书中所表达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以及他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巩固练习
总结词:思考讨论
01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能够独立分 析《瓦尔登湖》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瓦尔登湖》,让学生了解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的生活哲学和环保理念。

2. 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亨利·戴维·梭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经历、作品创作年代等。

2. 文本解读:分析《瓦尔登湖》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他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社会观等。

3. 作品鉴赏:从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瓦尔登湖》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瓦尔登湖》,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梭罗的生活哲学和环保理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瓦尔登湖》,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作品中的观点和思想进行讨论。

3. 鉴赏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欣赏《瓦尔登湖》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第二课时:分析作品内容,讲解梭罗的生活哲学和环保理念。

3.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针对作品进行讨论,深入解读《瓦尔登湖》。

4. 第四课时:欣赏《瓦尔登湖》的艺术特色,进行文学鉴赏。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瓦尔登湖》全文,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个与《瓦尔登湖》主题相关的话题,进行课堂分享或口头报告。

七、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心得体会和口头报告。

3. 文学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欣赏《瓦尔登湖》过程中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徒步、露营等,让学生体验与自然亲近的感觉,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瓦尔登湖》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2)通过感悟、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人生的思考和关注;(2)培养学生追求自由、独立和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崇尚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2)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含义;(2)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取长补短;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作品;4. 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揭示作品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瓦尔登湖》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作品,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心得,取长补短;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作品;5. 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揭示作品内涵;五、课后作业1. 复述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感悟;3. 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4.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3. 读后感评价:通过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评估教学效果。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

教案: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第一章: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1.1 作品背景讨论《瓦尔登湖》创作的时期,即19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的背景。

探讨瓦尔登湖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意义。

1.2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分析梭罗的文学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文本解读(第一至第四章)2.1 文本内容概述总结第一至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梭罗的生平、建造小屋的经历、瓦尔登湖的自然景观等。

2.2 重要句子与段落分析分析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如梭罗对于自然、社会和个人存在的思考。

2.3 主题探讨探讨梭罗在文本中表达的自然主义思想、简朴生活理念以及对个人独立性的强调。

第三章:文本解读(第五至第八章)3.1 文本内容概述总结第五至第八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日常生活、对周围生物的观察等。

3.2 重要句子与段落分析分析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如梭罗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描绘。

3.3 主题探讨探讨梭罗在文本中表达的对自然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第四章:文本解读(第九至第十章)4.1 文本内容概述总结第九至第十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梭罗对个人独立性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批评。

4.2 重要句子与段落分析分析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如梭罗对于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4.3 主题探讨探讨梭罗在文本中表达的对个人独立性的强调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态度。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活动5.1 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5.2 拓展活动设计一些与《瓦尔登湖》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梭罗思想的文章、进行角色扮演等。

教案: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第六章:文本解读(第十一至第十四章)6.1 文本内容概述总结第十一至第十四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梭罗对于个人独立性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批评等。

6.2 重要句子与段落分析分析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如梭罗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探讨。

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瓦尔登湖》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4、鼓励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文中对瓦尔登湖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文字展现湖的美丽与宁静。

(2)理解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简朴生活、亲近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

2、难点(1)领会作者在书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引导学生将书中的观点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瓦尔登湖》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以及作品的重要意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书中的关键情节和观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和略读,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瓦尔登湖的美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美丽的湖泊图片,如青海湖、贝加尔湖等,引发学生对湖泊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心目中理想的湖泊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美好湖泊的想象。

2、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亨利·戴维·梭罗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教育背景、主要活动和思想倾向。

(2)讲述《瓦尔登湖》的创作背景,强调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体验对这部作品的重要影响。

3、初读文本(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2)提问:“文章主要描写了瓦尔登湖的哪些方面?”4、精读文本(1)选取文中对瓦尔登湖自然风光描写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瓦尔登湖怎样的特点?”5、探究主题(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方式所反映的价值观。

(2)提问:“作者为什么选择过这样简单而亲近自然的生活?”6、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平衡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瓦尔登湖》对我们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有什么启示?”(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瓦尔登湖》(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瓦尔登湖》(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瓦尔登湖》(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能力目标: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情感目标: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教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就是《桃花园记》,作者笔下的桃花园,成了许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无独有偶,在100多年前美国的诗人梭罗写了一本题为《瓦尔登湖》的散文随笔,里面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现在,就让我们走出烦嚣的都市,跟随着梭罗走进瓦尔登湖,感受那妙不可言的美吧。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的作家、诗人、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

他受爱默生思想的影响,选择了积极的政治生活。

1845年,28岁的他单身只影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过了两年多的自耕自食的生活。

《瓦尔登湖》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1845年7月4日,也就是约翰富兰克林爵士(英国著名的北极探险家)带领“阴阳界”号(Erebus)和“恐怖”号(Terror)从伦敦启程,探索穿过北极直达美洲的航线一个半月以后,梭罗离开了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的家,前往瓦尔登湖,并在湖畔的树林中住了下来,开始了隐居的生活。

当时梭罗不到28岁,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教师。

那段教书生活称不上如意,但却锻炼了他细致入微的观察技巧。

他没多少钱,却有很多朋友,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人当数亦师亦友的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

瓦尔登湖附近是爱默生拥有的私人土地,梭罗在这里用二手木材建起一座约14平方米的湖边小屋,开始了他在湖畔林中的生活。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瓦尔登湖》,让学生了解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的生活背景及其思想观念。

2. 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学习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叙事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中的观点进行探讨和辩论,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的生活背景、创作背景,以及《瓦尔登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梭罗本人、邻居们等,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 主题思想探讨:探讨作品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4. 叙事手法分析:分析作品的叙事手法,如寓言、讽刺、对比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观点进行辩论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要求学生细致阅读作品,理解人物形象、情节脉络、主题思想等,鼓励学生泛读相关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 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瓦尔登湖》的试题,测试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安排1. 第1-2周:介绍作品背景,明确学习目标,开展阅读活动。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瓦尔登湖》,使学生了解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分析《瓦尔登湖》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和自我的深入思考。

3. 学习《瓦尔登湖》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4.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a. 介绍亨利·戴维·梭罗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b. 简介《瓦尔登湖》的创作背景及出版情况。

c. 分析《瓦尔登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课时:作品主题思想探讨a.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描写,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b. 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生观,讨论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倡导。

c. 探讨作品中的自我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价值观的塑造。

3. 第三课时:写作技巧分析a. 分析《瓦尔登湖》中的描绘手法,如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

b. 探讨作者的议论手法,如寓言、讽刺等。

c. 学习作者的句式运用和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第四课时:人物形象分析a.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作者本人、邻居、游客等。

b. 讨论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如突出主题、表现作者思想等。

c. 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入手,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5.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与拓展a.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梭罗及其作品。

c. 组织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分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运用写作实践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度。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瓦尔登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瓦尔登湖》的内容,把握作者梭罗的思想观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瓦尔登湖》的内容,把握作者梭罗的思想观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思考。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刻哲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创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梭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鉴赏:(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5. 深入思考:(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课文中的观点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引导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课文内容,制定个人成长计划,为期一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文学评论: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4. 个人成长计划:了解学生对课文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评价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效果。

《瓦尔登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瓦尔登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瓦尔登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瓦尔登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瓦尔登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次教学设计的教材为《瓦尔登湖》,该篇文章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同名小说。

海明威介绍了自己前往瓦尔登湖等逃离都市生活的经历,并通过对自然和人与自我关系的深思熟虑,表达了自己关于生命、自由和幸福的理解。

本文在高一英语教材中属于必修部分,通过这篇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学、生命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解读《瓦尔登湖》这篇文学作品。

2. 学生可以学会运用文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使用英语描述自己对生命、自由、独立与幸福等主题的理解。

2. 学生能够阅读并理解同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等。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瓦尔登湖》文学作品,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2. 学生能够理解与珍惜生活中的小幸福,发扬积极向上精神态度,追求自由、独立和幸福。

教学步骤前置知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能够阅读简单的英文小说、诗歌等。

另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对于文学的语言以及使用方法有基本的了解。

第一步:了解文学背景在学生接触《瓦尔登湖》这篇小说之前,先介绍一下它所处的文学背景和作者介绍。

介绍文学背景:海明威与美国现代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的关系等。

介绍作者介绍:海明威的生平、成就、文学风格等。

第二步:阅读文学作品将学生分组,每组两人共同阅读《瓦尔登湖》小说,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出读书笔记,包括主要人物、情节、文学语言、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互动讨论。

第三步:理解与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理解。

包括对于主题的探讨、主人公的性格分析、重要情节的分析等。

在提高学生词汇量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于文学作品进行描述,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瓦尔登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瓦尔登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瓦尔登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能力目标: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情感目标: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四、教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就是《桃花园记》,作者笔下的桃花园,成了许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无独有偶,在100多年前美国的诗人梭罗写了一本题为《瓦尔登湖》的散文随笔,里面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现在,就让我们走出烦嚣的都市,跟随着梭罗走进瓦尔登湖,感受那妙不可言的美吧。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的作家、诗人、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

他受爱默生思想的影响,选择了积极的政治生活。

1845年,28岁的他单身只影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过了两年多的自耕自食的生活。

《瓦尔登湖》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三)学习生字词:1、字音深邃(suì)葱(cōng)郁俯瞰(fǔkàn)黛(dài)绿渲染(xuàn rǎn)调(tiáo)和模样(múyàng)一泓(hóng)菖蒲(chāng pǔ)熠熠(yìyì)黄澄澄(dēng dēng)2、词义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上溯: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

嬉戏:游戏。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如许:如此这样。

罕有其匹:很少有与它相当的。

(四)自主、合作探究:1、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2、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3、作者在文中说:“在我所见过的特异之物中,或许瓦尔登湖最为奇崛,它一直坚持着自身的纯洁。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瓦尔登湖》这部作品,让学生了解美国作家梭罗以及他的文学地位。

1.1.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1.3 激发学生对自然、人生和自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作品背景2.1.1 梭罗的生活经历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2.1.2 《瓦尔登湖》的创作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2.1.3 作品中所表现的自然主义思想及其在当时社会的反响。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节选3.1.1 节选《瓦尔登湖》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教学。

3.1.2 分析节选段落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3.1.3 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梭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1.2 掌握作品中的自然主义思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4.1.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作品中的自然主义思想如何体现。

5.1.2 梭罗的文学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1.3 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以下是剩余五个章节的教案,供您参考:六、教学方法6.1 讲授法6.1.1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梭罗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6.1.2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6.1.3 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和批评。

七、教学过程7.1.1 通过展示瓦尔登湖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1.2 简要介绍梭罗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7.1.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

八、课堂互动8.1 小组讨论8.1.1 学生分小组讨论作品中的自然主义思想。

8.1.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8.1.3 教师点评并总结讨论成果。

九、课后作业9.1 撰写心得体会9.1.1 学生撰写关于《瓦尔登湖》的读后感。

9.1.2 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思考作品的时代意义。

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瓦尔登湖》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瓦尔登湖的自然之美以及作者所传达的简单生活理念。

(2)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2、难点(1)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将书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生活的真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重要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细节和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提问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简单生活的理解,引出《瓦尔登湖》这本书。

2、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的生平,包括他的成长经历、思想倾向和社会活动。

(2)讲述《瓦尔登湖》的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个人动机。

3、作品内容解读(1)请学生快速阅读书中的部分章节,概括主要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概括进行点评和补充,详细讲解书中描写瓦尔登湖自然风光、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悟的部分。

4、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作者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中追求的是什么?书中所描绘的自然之美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如何理解作者倡导的简单生活理念在当今社会的意义?(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写作手法与语言特色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分析其对表现主题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2)品味书中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

6、联系生活(1)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追求简单而有意义的生活。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瓦尔登湖》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能够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自然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学会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修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追求真实、简单的生活方式;(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作品主题思想的探讨;(3)艺术特色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作者独特的表达手法和语言风格;(2)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梭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背景;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文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品主题思想;(2)鉴赏作品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语言风格等;(3)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学创作;(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表达的主要观点;2. 请谈谈你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瓦尔登湖风光的理解和感悟;3. 请以《我眼中的瓦尔登湖》为题,进行文学创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瓦尔登湖》这部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瓦尔登湖》,使学生了解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的生活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瓦尔登湖》中描绘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作者的思想观念。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于1854年出版的一部散文作品,记录了作者在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的两年多的生活经历。

2. 作品主题:通过描绘瓦尔登湖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作品还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独立精神的赞扬。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瓦尔登湖》中的自然描写、人物形象和事件,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作者的思想观念,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作品中具体段落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瓦尔登湖》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瓦尔登湖》相关章节,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提出自己的疑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亨利·戴维·梭罗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入《瓦尔登湖》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瓦尔登湖》相关章节,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对《瓦尔登湖》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自然描写、人物形象和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瓦尔登湖》的主题思想,评价作者的文学价值。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瓦尔登湖》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梭罗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作品分析,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作者梭罗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 文本分析: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3. 章节讲解:按照教材顺序,逐章讲解作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章节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总结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讨论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程报告: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成果,包括对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个人感悟和批判性思考。

六、教学计划1. 第1-2周:介绍梭罗生平和创作背景,阅读与讨论《瓦尔登湖》前两章。

2. 第3-4周:阅读与讨论第3-4章,分析作品中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3. 第5-6周:阅读与讨论第5-6章,探讨作品中的社会批评和人文精神。

4. 第7-8周:阅读与讨论第7-8章,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5. 第9-10周:阅读与讨论第9-10章,总结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精)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瓦尔登湖》教案

(精)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教学设想】本课重在景色描写,较易理解。

故在介绍作者、布置生字词以后,将全课内容设计为一套阅读练习题,由学生自读课文后独立完成,最后再由教师评讲,再阅读有关评价文章。

这样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珍惜和对宁静恬淡生活的追求。

2.学习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色。

2.难点: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一、作者及作品:亨利·梭罗(1817-18620,美国作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

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十六岁即进入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就学。

次年,大思想家爱默生到哈佛大学作了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宣扬先知先觉的智慧,而正是这一次演讲,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他的人生。

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本来前程似锦,但他避开闹市,住到爱默生家中。

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

梭罗受超经验主义领袖爱默生影响很深。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的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

专业从事写作。

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十年后,《瓦尔登湖》出版,但它不仅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反还遭到批评和讥讽。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终而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

《瓦尔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充满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人智慧。

梭罗在大学毕业后所写的第一篇日记中写道:“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现在———我要我自己当心。

在罗马皇帝的明镜大殿里我怎么能独特得起来呢?我宁可找一个阁楼。

在那里是蜘蛛也不受干扰的,更不用打扫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堆地堆放柴火。

”这样一种寻求孤独、在孤独中思索的观念贯穿了梭罗的一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一、整体把握本文描写了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抒发了作者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解读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写景方面,一是抒情、议论方面,一是叙事方面(讲述与瓦尔登有关的传说故事和眼前发生的事)。

1.写景方面,主要描写湖光水色、游鱼嬉戏。

依次写了“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有远景全景和近景小景两种景致。

远观全景,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近观小景,也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

两个比喻都生动而贴切,尤其是后一个,感觉很新鲜,这是静心观察、细心揣摩的结果。

其间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些小生命的自由欢快的活动,有燕子低空汆水、掠水虫带水生光、鸭子整理羽毛、鱼儿在空中画出圆弧线、鱼儿捉虫子、水蝎在水面上滑行……还有水的波纹、水的漩涡等。

这些都是湖上最有特征的景物。

“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主要写小鲈鱼的嬉戏场面。

嬉戏的环境:湖面“出奇地平静”,“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月的阴暗颜色”,湖水“这样透明、似乎无底”。

用“阴暗”一词,说明作者对景物色彩非常敏感。

嬉戏的鲈鱼“成亿万”,身长五英寸或三英寸,身色是“华丽的铜色”,动作是“盘旋、飞翔”,有时“跳跃得比以前更高,半条鱼身已跳出水面”。

这段的几个比喻非常精彩:“我好像坐了轻气球而飘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有时候那被它们激荡的水波,好像有一阵微风吹过,或者像有一阵温和的小雨点落下”,“它们惊慌起来,突然尾巴横扫,激起水花,好像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树枝鞭挞了水波,立刻它们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每个比喻都是一种情景,一幅动态的画面,这些画面有声有色,形象感非常强。

总之,这是课文中对一种景物描写最充分、最细致、最精彩的地方。

2.抒情、议论方面,主要抒发对瓦尔登湖的热爱,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对人类文明负面影响的痛心与厌恶。

首先,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

如开篇“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是实写,但又是通过设喻写想像,表达作者的一种欣喜的审美情怀。

写“梭鱼或银鱼在捕捉一个虫子时”感慨道,“真是神奇,这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可以这么精巧地显现”,表达对景物的一种评价,也表达内心的一种喜悦情感。

至于“这是何等愉快的事啊”“湖的现象是何等的和平啊”“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回音来啊”“再没有什么像这一个躺卧在大地表面的湖沼这样美,这样纯洁,同时又这样大”等等,更是直抒胸臆了。

这些随写景而生出的抒情,点到为止,不事铺陈,并且与景物描写浑然融洽,相与为一,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辉。

其次,通过直接议论表达深刻的思考。

细分的话,可以领悟到三个方面:一是对瓦尔登湖的歌颂,由此推广到对整个大自然的歌颂。

如“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的圣洁的水”“也许只有瓦尔登湖坚持得最久,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纯洁”“它永远年轻”,可见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是表达生活态度和对人的本性、人的合理生存的思考。

如“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它的产量也是最丰富的。

我这样偷闲地过了许多个上午。

我宁愿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并没有把它们更多地浪费在工场中,或教师的讲台上,这我也一点儿不后悔”,这种懒散的生活态度,或许会受读者訾议,但它与汲汲于名利的生活态度相比,也有它的合理性,可以算作另一种生活方式,不能轻易否定。

再如“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作者竟然把瓦尔登湖比作衡量人的优劣高下的一个尺度,仍见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又如“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可见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三是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如叙述人们大砍大伐森林之后,说:“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

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鸣禽歌唱?”这还算温和的批判。

在讲述村民糟践湖水时说:“哪里去找啊,找这个国家的武士,摩尔大厅的摩尔人,到名叫‘深割’最深创伤的地方去掷出复仇的投枪,刺入这傲慢神的肋骨之间?”这已是近于痛斥了。

可见作者是把坚守瓦尔登湖的原始风貌当作一项斗争任务的。

本文的写作特点:1.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状物。

本文描写的景物之壮美、精彩让人叹为观止。

究其原因,一是瓦尔登湖本身的景色,美妙绝伦,世人难得一见,惟作者处之观之,照直写来即可悦人眼目,令人神往。

一是写景手法的多样化,远景、近景,全景、微景,动景、静景,无不具备,许多贴切生动的比喻也为景物描写增色不少。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作者身处美湖既久,无尘世杂音扰耳,无世俗杂念烦心,可看见湖的最深的底蕴、最真实的色彩,因而能写成最纯美的文字。

2.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的描写叙述当中。

作者是一位有思想有理想的作家,他把自己的湖边生活当作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实验或实践,因此,他的作品便有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尽管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写景状物、叙述议论等,但这些东西都是深厚的思想感情的外化。

二、问题探究课文中有些语句比较难懂,可能成为教学的难点。

1.“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这是课文开头一句话,也是全文的一个提要和总括,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最美”和“最有表情”。

课文描写的正是瓦尔登湖的美姿和表情,而且把这种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不能认为这句话代表了课文的全部内容,因为课文不止是写瓦尔登湖的外在美,还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负面作用的反感。

2.“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里的湖像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人的自然天性来。

这里的“天性”也就是人的本性。

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的本性被压抑、扭曲,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当人返回大自然时,仿佛回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能发现人的最初的本性。

但这种发现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各不相同,由于社会的熏陶感染、改造影响,有些人较多地失去人类可贵的本性,有些人则较多地保存了这种本性。

3.“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

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法分辨。

”文中的“它”指瓦尔登湖。

其中“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用的是拟人化的写法,写出了湖的虚拟的生命力;还有“震抖”“颤栗”,也是拟人化的写法。

瓦尔登湖并没有灵魂、意志或感觉,而这里像描写人的生命一样描写湖,显然是作者的想像,是作者自身生命力的冲动的外化表现。

4.“空中的精灵也都逃不过这一片大水。

它经常从上空接受新的生命和新的动作……看看是不是有一种更精细的精灵,在它上面扫过。

”“精灵”难于理解,或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根据上下文,似指灵活飞动的昆虫或鸟类。

“它”指湖。

5.“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被当作纯洁、高尚、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类能像瓦尔登湖一样的贤者少之又少,但这里说的“少数几个人”究竟是谁不得而知。

三、关于练习一、作者说:“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话的理解。

设题意图:这是课文的起始句,也是文中的一个关键语句,包含非常丰富的意蕴。

认真品味这一语句,可以对全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领悟。

参考答案:本文写了湖,也写了湖岸、湖边森林、湖上天空等,但主要还是集中地写湖。

“最美”指湖上风景优美,“最有表情”指湖上景物变化多样,生动迷人。

解答此题,可以是举例性的,只要举出“最美”和“最有表情”的例子就可以了,如“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很有美感;而“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以人脸面作比,形象生动,写出了湖的表情。

二、这篇课文写景细致逼真,而且情景交融,精彩纷呈。

参看下面的示例,从文章中再找一些你喜欢的语句,结合语境加以赏析。

1.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眼睛比湖,睫毛比森林,以彼物比此物,生动形象,画面鲜明生动。

“望着……深浅”表达作者的体验和感悟,他认为湖的纯洁清净使人得以返观内心,发现自己的自然本性。

2.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生命的轻柔的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

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从分辨。

──这是在晴天,作者坐在树桩上静观、感觉到的情景。

虽是动景,却极显静谧;景物描写生动细致,又映现作者心境,物我互“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丰富体验。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培养语感,体会写景状物的深层意蕴及其精妙所在。

示例只供开拓思路之用,不能成为答题标准模式。

事实上学生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只要说出自己的品味感受就可以,不必寻求统一答案。

参考答案:(略)。

三、《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

有条件的话可以找来读一读。

探究一下,这样一部远离人间烟火的作品,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而经久的魅力?设题意图:旨在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读全书,并探究这部作品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

至于探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果有学生读了,可以向同学介绍书的内容,甚至可以朗读部分精彩片段;有的学生没读,也可以查找一些介绍和评论的资料,讲给同学听;还有的同学由于条件所限,不能进行这些扩展阅读(读原著、读资料),则可以就这部书或者这篇文章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过程,是参与;至于答案,不必求得统一。

“课文研讨”中对这一问题已有一些说明,可供参考。

四、教学建议一、品味欣赏精妙的景物描写,揣摩语言。

精妙的写景状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可参考“课文研讨”引导学生理解。

“研讨与练习”一、二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揣摩语言题。

揣摩本文语言,应以句子为单位;至于字词,是翻译过的,看不出原文的妙处。

可以着重品味语句,通过语句扩展到全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

其中许多比喻很精彩,不妨重点品味,提示学生想像其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