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文地质学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分布、地下水运动,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学科。
而地质学则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结构、形态、地质变化和地球历史的学科。
两者都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地球资源和环境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水文学和地质学的专业知识点,对这两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水文学的概念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分布、地下水运动,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学科。
水文学主要包括水文观测、水文数据处理和水文模拟等内容。
2.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和蒸散发等过程。
水文循环是水资源形成、分布和转移的基础。
3.水文观测水文观测是指对水文要素如降水、蒸发、流量等进行实测和记录的过程。
水文观测是研究水文循环的基础。
4.地下水运动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的水,地下水运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过程。
地下水运动是水文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5.水文模拟水文模拟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对水文循环、地下水运动等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水文模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灾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
二、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地质学的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结构、形态、地质变化和地球历史的学科。
地质学主要包括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等内容。
2.地球结构地球结构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层次结构。
地球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地球结构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是指地球表层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和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活动和地貌演变等过程。
4.地层和地质年代地层是指地球表层的地质岩层序列,地质年代是指地球历史的时间序列。
地层与地质年代是地质学研究地球历史和演化的重要依据。
5.资源地质学资源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资源形成、分布和开发利用的学科。
主要包括矿床成因、石油地质、矿产勘探和资源评价等内容。
环境水文地质
第一章绪论1.地质环境:是地壳上部包括岩石、地下水、微生物、大气在内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系统,它应具有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这三个基本要素。
2.环境地质:是地质学的分支,是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性质和状态和地质结构变化及有关的地质现象的学科。
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在自然界地下水与岩石、土壤、大气、生物之间建立了平衡关系,由于人类活动(开采、疏干、充水、污染)破坏了这种平衡,使地下水的组分、性质状态和水动力条件特征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例:与天然成分变化有关的地方病和公害病;由于水质变坏、水量减少而限制了水资源的使用问题。
4.环境水文地质基本认识:1地质学中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以水文地质学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自身演变规律3侧重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矿产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做出贡献5.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1)地下水大规模开采:①水井互阻、出水量减少、停止自喷。
②含水层疏干、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③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④地下水质污染(不同成分混合;含水层水动力条件改变;包气带金属氧化物进入;取水工程本身对水质的影响)。
(2)工业生产:废水、废气、废渣。
(3)农业生产:农药、化肥,土壤次生盐碱化。
(4)水工建筑及跨区调水:水动力条件改变、区域水循环改变。
(5)矿山开采:降落漏斗、补、径、排条件改变;矿坑水(酸性废水,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大)6.原生环境水文地质:是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学科。
次生环境水文地质:是指因近代人类活动所污染的水文地质环境.7.环境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原生:天然水文地质环境(包括地下水环境及土壤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研究深度较深。
(2)人为的:地下水水质恶化引起的环境问题、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废物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研究深度较浅。
水文地质学环境工程专业
水文地质学环境工程专业水文地质学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专注于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岩石、土壤等水文地质环境的科学和工程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和城市化的加剧,水文地质学环境工程专业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对水文地质学环境工程师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
该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1.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土壤等环境条件的评价和分析,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地下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包括地下水的寻找、开采和管理,以及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3.城市水文地质工程: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问题,深入研究城市水文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并针对性提出介入方案。
4.地下水污染修复: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进行修复,寻找合理的污染治理方法和技术。
5.地质灾害防治:包括地震、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和防治。
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掌握一系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包括但不限于:1.掌握地质、地球物理、水文和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
2.具备地下水和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技术的实践能力。
3.掌握现场调查、实验和数据分析技能。
4.具备相关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技能。
该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较广泛,如政府环境监测部门、地质勘探单位、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师、建筑工程和城市规划师等等。
同时,掌握水文地质学环境工程技术的人员往往还具备独立创新和判断能力,因此也有很多人选择创业,开展相关环保项目。
总之,水文地质学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高度重要的专业,未来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这个专业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前景,也将会产生更多的创新想法和技术。
环境水文地质学考试重点(部分)
自然(原生)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无关,是地球环境及宇宙环境等物质交换及能量流通过程中发生的。
如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人为(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时对地球环境的干预而产生的。
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滥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
典型的如太湖蓝藻污染,青岛浒苔侵袭等。
环境自净作用: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
(1)物理净化:通过稀释、扩散、淋洗、挥发、沉降等作用将污染物净化。
(2)化学净化:环境自净的化学反应有氧化和还原、化合和分解、吸附、凝聚、交换、络合等。
(3)生物净化:生物的吸收、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
环境影响评价: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前,对工程的选址、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主要包括对水资源、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及噪声影响。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关系以及地质作用与人类环境关系的学科,是地质学新的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
它主要研究两方面的问题:地质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和人为活动改变地质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环境质量指数:它是依据环境标准用数学方法求得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
是无量纲的分单要素指数与综合指数两种,前者只能作单要素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后者是多因素对环境影响的总体评价。
污染指数是依据环境背景值或对照值,用数学方法,求得得环境污染程度得的数值。
与环境质量指数一样,无量纲,分单要素指数及综合指数。
环境效应,是指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恶化,引起环境系统和功能的变化。
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如生物的死亡、人类的致病、致癌、致畸、致突变及生态平衡的破坏等。
环境化学效应是指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引起的环境效果。
如环境酸化、水污染、光学烟雾等。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电子教案-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
▪ 长期持续性(永续发展的需要)—多年性 ▪ 均衡稳定性(短期考虑)—时时供水
一个含水系统能够长期持续提供的水量是多少?
13.4.1 补给资源的供水意义
原则上相当于: ▪ 含水系统的多年补给资源 = 补给量
不同类型含水系统的补给条件不同,供水意义也不同
不同条件的含水系统
Company Logo
❖ 从技术层面看,利用地下水运动定律: Q = K I W ▪ 减小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头差 ▪ 降低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体之间的渗透性 ▪ 减小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的接触面积
第十四章结束
Company Logo
▪ 空间分布:广而均匀(地表水局限与水文网) ▪ 时间调节性:地下含水系统是天然水库,动态稳定 ▪ 水质:水质优,洁净,水温恒定,不易受到污染,但污染
后很难治理。
▪ 可利用性:一次性利用投资小,运用费用高
❖ 地下水资源:能从某一地下水盆地中连续地、不至于引
起不良结果地抽取的地下水量(柴崎达雄,1982提出)
内部任何一部分的输入(补给或抽水),都会影响(波及)整 个系统
▪ 系统性看:地下水资源量原则上等于含水系统的补给量 ▪ 资源量按系统计算:以系统为单元统筹规划利用,开发与管
理
▪ 难点:系统边界不易确定;边界有叠置,边界垮行政区域 ▪ 问题:造成重复计算水量,人为夸大水量,开采过渡,难以管
理(不同行政区)
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
LOGO
本章内容
13.1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13.2 地下水资源的特性 13.3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13.4 地下水资源的供水意义
Company Logo
13 地下水资源
❖ 资源:是自然界存在,可被人类利用的一切 ▪ 分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地下水为可再生资源
环境水文地质学第一章绪论
吉林市及郊区地下水氮污染机理研究,
北京市城近郊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调查研究等。
• 90年代:
• 由定性研究转为定量研究, • 由单一研究进入综合研究,
• 由现状评价发展到趋势评价,
• 由统计分析发展到建立水质模型,
• 由警告性预测发展为目标导向性预测,
• 由事后治理变为预先防治, • 由短期行为转为考虑长期效应。
• 林年丰,李昌静曾认为,本学科研究内容可分为天然 的(原生的)和人为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两大部分。 • 前一部分,目前仅限于天然水文地质环境(包括地下 水环境及土壤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研究范围较窄, 但研究深度较深(指地下水质与人体健康关系方面); • 后一部分研究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地下水水质恶化引 起的环境质量问题,而且涉及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 问题和废物排放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但在污染物与 人类健康关系研究方面深度较浅。后一部分是环境水 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方向
• 1.水资源短缺与供需矛盾及其出路的研究 • 2.三峡库区及长江下游地质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陈梦 熊,1998) • 3.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研究 • 4.跨流域调水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 5.城市化引起的环境地质与核废物地质处置
• 6.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改良研究 • 7.重视矿山开采地质环境变化为矿山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8.重视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地方病的关系研究 • 9.重视海平面变化及浅海海域的环境地质研究 • 10.水工环信息系统建设与开发
环境水文地质学的产生和发展
• 环境水文地质学的产生阶段
•
环境科学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虽然,环境 水文地质学形成较晚,但是我国古代就有了较多这方面的研究。世界 上最早发现地方性甲状腺肿与饮水有关的是唐朝的陆羽。而论环境, 水质与疾病的关系,要数《长白山江岗志略》阐述得最为明确,该志 写道:“按岗后山核桃树最能伤人,树叶花果根皮年久腐烂于山中,加以 雨雪滋浸,其毒气随水流于沟渠,灌入江河,印于井泉,居山中者年 不过十五六岁之男女,手足缩而短,指节生痛,腿亦如足,妇女中转 筋病死者不少。”前者指的是大骨节病,后者指的是克山病,病因是 有机物的腐烂分解。该志还指出了防病措施,在长白山病区“唯多凿 深井人即不至受害”。明代的汪颖论述了城镇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他指出“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着为上,有从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 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咸。”这表明井水水质的好坏与补给来源,渗流 途径以及是否被污染等有关。
环境水文地质学
2、专题性研究
• 大骨节病的研究
• 脑溢血病的研究
• 心血管病的研究
• 癌症的研究
• 其它疾病的研究
三、原生水文地质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原生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研究水文地质环境
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学科 主要内容: (1)元素迁移的水文地质条件;
(2)控制种类地方病的水文地质因素;
(3)改水防病的综合措施。
目前已知至少有35种元素,它们存在人体中的
对环境水质的选择:
关于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运动特征 在古代已有较细致的观察研究。宋人座 禹曾指出: “黄潦之泉,色浊而味薄, 或近或远必有积池,泄而出流行也,本 于下湿之浸灌,清列之泉,色温而味厚, 或近或远必有天池,通达而流行也。” 此段说明泉水水质的好与坏和补给来源, 渗透途径有关。
对矿泉水的研究与利用:
人体组织中的元素本质与地壳元素 除原本质主要成分(C、H、O、N)和岩石的 主要成分Si外,人体某种元素与标准本度曲线显示明显的相关性.
若人体中某些元素与标准曲线明显偏高即可能与其具体生活环境的特异性密切 相关. 选择吸收性 某些元素在人体各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脾 Cd、Sa、Ba、,Al 肾Bi、 Pb、 Cd、 Se、 Si 肝Pb、 I、 Sm、 Se、 As 、Zn、 Cu 肺Sb、 Sn 、Se、 Cr、 Al 淋巴结 U、 Tb、 Sb 、Mn、 Al、 Li 眼球 Ge 如果地质环境里某种或某些元素过度或缺乏,则可能导致器产生病变。
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所产生的酸度重而保护了牙齿健康当氟含量大于3mgl时有可能得氟骨症这是因为氟与钙的亲合力较强而其化合物溶解度又低故人体血液中多余的氟离子很容易与钙结合形成caf2沉淀改变牙齿珐琅质的晶体结构在晶粒间造成缺陷形成斑点状腐蚀并沉着各种色素黄褐黑斑釉齿患者的牙齿变脆易折断当人体血液中氟含量过量时由于caf2沉淀血液的氟钙平衡被破坏就需由骨骼中的钙来补充以维持这种平衡结果造成骨质酥松由于caf2沉淀多发生在关节处故氟骨症患者的关节硬化失灵而且易发生非正常骨折多氟所造成的钙代谢紊乱可使人出现缺钙综合症5地方性氟病病区的成因类型特征分布规律水文地球化学类型氟病的主要来源氟富集贫化的主要作用控制因素分布区域地带性蒸发浓缩溶滤蒸发浓缩作用自然地理条件及围岩中氟含中国原苏联干旱区域中国东北要西北各省非地带性温泉热水深部岩石热溶滤作用受围岩含氟含量及地下水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控制美国西部意大利新西兰中国含氟矿藏莹石磷灰石钨矿及多金属矿风化溶滤及气体扩散作用矿床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中磷灰石练铁厂制铝厂玻璃陶瓷工业的三废排粉尘烟气和含氧废水的混合作工厂污染的排放强度国内外有关工厂影响区火山型火山喷发气体灰尘及热水气体扩散及热水溶液和水流冷却作用活火山活动及分布地区意大利的维火山日本的阿苏地带性淋失贫乏岩石土壤中氟无毒贫乏强烈淋失造成fcamgps不足植被发育降水充沛弱酸性成酸性软水中国东北的许多地方6地方性氟病的环境地质特征地球化学背景
环境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5*3')1、环境水文地质学:指以水文地质学,特别是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学科。
2、环境问题:指在人类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地球环境仍以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着,并且不断的反作用于人类,因此常常发生环境问题。
3、环境水动力学作用:指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变化对周围岩土体稳定性等方面产生的环境影响作用。
4、腐殖质:指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分解后转化成的一种胶体物质,具有粘结性,分子结构十分复杂,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
5、地方病:指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6、生物地球化学地方病:指因环境中某些元素的不足或过剩而引起的地方性疾病。
7、地方性甲状腺肿:指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食物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或过量的碘,从而引起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的地方性疾病。
8、地氟病:指由于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的氟元素过多,致使生活在该环境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
9、大骨节病:指一种伴有机体改变的,进而造成四肢畸形的地方性疾病。
10、地下水污染: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
11、地下水污染物:凡是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环境,会引起水质恶化的溶解物或悬浮物,无论其浓度是否达到使水质明显恶化的程度。
12、地下水污染途径:指污染物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所经过的路径。
13、地下水污染起始值:指在地下水开始发生恶化时污染物的起始含量,也就是某城市或某地区地下水中该种污染物的最大本底值。
1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进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二、填空题(30')1、环境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原生环境水文地质、人为环境水文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研究方法。
2、原生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问题在宏观方面主要与地貌、岩石、土壤、水、环境地质因素有关,在微观上与化学元素有关。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环境水文地质学环境科学自然环境问题人为环境问题地质环境环境地质问题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地方病水迁移系数地球化学垒生物地球化学病带地氟病地甲病:克汀病:大骨节病微量元素:地下水污染:污染程度:水质标准地下水背景值:地下水污染方式:大气污染酸雨:拉波特效应:热岛效应:辐射损伤;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环境水动力作用环境水物理作用:环境水文地质生态作用弥散现象分子扩散:对流弥散: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第二部分填空题1.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是近代水文地质学理论与实践领域内的崭新课题它包括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两方面的内容2.目前人类活动的范围它限于地壳地面和围绕的大气层的一部分,一般包括不到的海洋和高度不到的大陆表面和海岛,以及高上海平面12千米以内的大气层3.环境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4.地质环境应具有这三种基本要素5.环境地质问题是研究由人类活动及其与有关的地质作用和现象问题.6.人体组织中元素的丰度与地壳元素丰度图式相似,若人体中某种元素与明显偏离即可能与其具体生活环境的密切相关7.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及毒性取于微量元素的及组合的致病影响8.水的迁移系数公式9.元素的迁移强度决定于其本身的和10.世界上最早发现地方性甲状腺与积水有关的是唐朝的陆羽11.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舟,饮之于水,食之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是明朝李时珍关于水土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阐述12.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是林德曼提出的.13.甲状腺素的作用14.人体内环境化学元素含量异常中所指的是指、、15.克山病病因有、、16.氟病的成因类型按地带性的分布有、17.地下水污染包括、、、、等内容18.地下水污染标准一种是采用 ,另一种是采用19.生活饮用水质标准的项目中有感官怀指标20. 是指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某种化学组分的含量21.生活污水总的特点是较多22.华东地院将水污染质分为四大类12种是根据23.地下水污染方式是指在内的污染质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的规律.24.酸雨定义中把降水PH< 定义为酸雨25.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等26. 是指城市排放的微尘 ,导致降水增多的现象27.土壤的净化作用取决于土壤、、、方面的特性28.土壤的本质特性有两方面一是具有另一方面环境方面的特性是指29.我国滨海型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其代表城市有、、等30.酚属细胞原浆毒质, ,对各种细胞有破坏作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31.水侯病是由于金属元素,骨痛病是由于重金属元素.鸟脚病是由于微量元素在人体内过量引起的.32.辐射损伤具远期效应包括两类: \33.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作用实质34.环境水动力学作用的作用实质35.环境水物理学作用的作用实质36.环境水文地质生态作用的作用实质37.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常见的作用有 \ \ \ 等38.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方法包括、、、、、、等39.工业污染源调查应查明工业污染源的位置由废水,废气,废渣中排出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处理及综合利用情况.40.地下水监测点可分为和点水位监测频率一般或监测一次水质监测一般一年次,监测六大污染毒物指41.分子扩散是由而引起的分子(离子)扩散运动42.对流弥散是溶液在多孔介质中运动时和大小不同而引起的溶质分散43.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分为、、44.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分散作用包含三个内容: \ \45.污染物运动形式:、、。
《水文地质学》ppt课件(2024)
01
02
03
04
水均衡法
通过计算区域水均衡要素,评 估地下水资源量。
解析法
利用数学物理方程描述地下水 运动,通过解析解计算资源量
。
数值法
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地 下水运动过程,评估资源量。
综合法
结合多种方法,综合考虑地质 、水文、气象等因素,进行综
合评价。
2024/1/29
16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
定义
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形成、运动 、化学和物理性质及其与周围环 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特点
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预测 性。
4
水文地质学研究意义
水资源评价与合理开发
为水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水资源的合 理开发和利用。
工程地质问题
研究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预测和防治 工程地质问题。
环境地质问题
物探
2024/1/29
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电法、磁 法、重力法等,间接推断地下水的分
布和埋藏条件。
钻探
利用钻探设备向地下钻进,获取岩芯 、水样等资料,揭示地下水的赋存状 态。
化探
通过采集和分析地下水、地表水、土 壤和岩石等样品中的化学元素和化合 物,了解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21
水文地质图编制和成果表达
2024/1/29
8
地下水循环过程
01
02
03
地下水的补给
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 水等通过包气带下渗,成 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2024/1/29
地下水的径流
在重力作用下,地下水由 高处向低处流动,形成地 下径流。
地下水的排泄
通过泉、人工开采、蒸发 等方式排泄到地表或大气 中。
环境水文地质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环境水文地学:是以水文地质学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环境质量关系的一门学科。
也就是说,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研究与地下水有关的在天然条件或认为因数的影响下,与人体健康或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相关的各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而防护、改善和治理的一门科学。
分为两大类、六个方面的内容。
两大类(一)天然(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
有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如地球的运动场,地方病。
(二)人为(次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
包括: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及水质恶化;开发(疏干)地下水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废物排放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六个方面1、资源环境水文地质2、污染环境水文地质3、病理(医学)环境水文地质4、工程环境水文地质5、生态环境水文地质6、区域环境水文地质2、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控制问题的科学。
3、自然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本身发展演变而引起的,主要是: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4、人为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与自然环境引起的。
5、地质环境:地壳上部包括岩石、地下水、微生物、天色气体在内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系统,它应具有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这三个基本要素。
6、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性质、状态和地质结构变化及有关的地质现象的问题。
7、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人为开采、疏干、充水、污染等因素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导致地下水组分,性质,状态和水动力特征等变换的环境问题。
包括(1)与天然水成分变化有关的地方病和公害病(2)由于水质变坏、水量减少而限制了水资源的使用问题(3)由农田灌溉、水库和渠道渗漏、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业废水地下储存等充水工程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4)疏干工程环境水文地质问题(5)水的物理性质变化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6)由水体中生物性质变化而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7)大型工程对整个区域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第二章: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之间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系统。
水文地质学
04
工程地质问题中水文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1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 条件与工程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 和问题。
2
工程地质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如岩土工程、水利 工程、交通工程等,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经济和 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影响。
3
工程地质问题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滑坡、崩塌 、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震等。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地质领域应用前景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水资源 进行非破坏性探测,提高勘查效
率。
遥感技术
通过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 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水文地质信息 。
数值模拟技术
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再现和预测 地下水流动、溶质运移等过程。
大数据时代下水文地质信息挖掘与利用
水文地质学
contents
目录
• 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技术 • 工程地质问题中水文地质作用 • 区域性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水文地质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主 要研究地下水在岩石圈中的分布、运 动、形成、性质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
数据整合与共享
建立水文地质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多源数据的整 合与共享。
数据挖掘与分析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 取有价值的信息。
决策支持
基于大数据分析,为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提 供决策支持。
跨学科融合推动水文地质学创新发展
水文学与地质学融合
0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水工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水工环)考试大纲(2011年修订版)总则本大纲范围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三个部分。
根据工程系列职称评定规定,要求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人员必须系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现行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较全面地掌握国内外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为此,每一部分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规范规程、新技术新方法四个方面构成。
为便于复习,对有关考试范围的知识内容用“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层次来规定各自的考试要求。
“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熟悉”指应熟练运用的知识;“了解”是指一般需具备的概念和相关专业知识。
三个部分考试占的权重为:水文地质40%、工程地质40%、环境地质20%。
一、水文地质(一)专业基础知识1、了解气象、水文要素对地下水的影响。
2、了解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以及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透水性的概念。
3、熟悉地形地貌的分类,及其与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
4、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特征,以及我省三大岩类的富水特征。
5、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性质及水文地质意义。
6、掌握地下水的分类,各类地下水的水力特征;了解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化;掌握泉的类型、特征及出露条件。
7、掌握达西定律及其适用条件,以及渗透流速、水力坡度、渗透系数、渗透率的概念;了解各岩类水文地质参数的经验值。
8、掌握流网的概念,会绘制各类边界条件下的流网图;掌握河间地块流网的分布特征。
9、熟悉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化学成分表示式;了解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及基本成因类型。
10、了解地表水、大气降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方式;熟悉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径流特征和排泄方式。
11、了解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掌握地下水均衡方程式,以及地下水均衡分析方法。
12、熟悉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的赋存特征。
13、熟悉岩溶水的富集规律,即地貌、水文、岩性、地质构造等要素对岩溶发育的控制作用;了解我国南北方岩溶发育及岩溶水的差异。
水文地质学课件pdf
目录
• 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技术 •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特征与工程问题 • 裂隙岩体水文地质特性与工程应用 • 专门性话题讨论与前沿动态分享
01
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Chapter
水文地质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水文地质学定义
研究地下水分布、运动、形成、 变化及与周围环境相互关层、隔水层、地下水流、水质、 水温等。
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类
赋存条件
地下水的赋存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构 造、岩性、地貌、气候等条件。
分类
根据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 、承压水;根据含水层性质可分为孔 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06
专门性话题讨论与前沿动态分 享
Chapter
海量数据处理在水文地质领域应用前景
大数据技术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水文地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揭示地下水运动规律和水资 源分布特征。
数据驱动的水文地质模型
基于海量数据,构建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水文地质模型,为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管理和保 护提供科学依据。
岩溶地区地下水水质一般较好, 但易受污染,且污染后治理难度 较大。
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岩溶问题探讨
01
02
03
地基稳定性问题
岩溶地区的溶洞、溶蚀裂 隙等导致地基承载力降低 ,易引发地基失稳问题。
渗漏问题
岩溶地区的溶蚀裂隙、管 道等构成地下水的运移通 道,易引发工程渗漏问题 。
突水突泥问题
在隧道、矿井等地下工程 中,岩溶地区的突水突泥 问题严重威胁施工安全。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技术
Chapter
地下水污染来源及途径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79课程名称:《环境水文地质学》英文名称:Hydrolog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27学时学分:1.5学分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高等数学》二、课程简介《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学科,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地理分布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水文学是指陆地水文学,而陆地水文学又包括水文学及水文调查、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原理、水文地理学、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工程水文学、城市水文学,而课程主要是工程水文学的内容。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30学时,课堂教学都是按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而设定的,而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不为紧密的则建议自学。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研究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主要讲授与城市供水系统的取水和雨、污水收集排放相关的水文学知识。
结合专业需要,使学生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掌握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水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应用,以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有关基本业务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专业工作解决水文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的性质《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构成一个课程系列。
其重点是介绍水文学的基本知识、水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水文资料的应用、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的任务1.为学习排水管网、水工程施工、水源工程、环境保护等后续知识打好基础,为本专业学生拓宽知识面、扩大就业范围做好知识储备。
2.使学生应掌握水循环、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资料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3.使学生具备应用水文学及供水水文地质的知识解决取水构筑物设计、施工中的技术问题的能力;4.能应用水文、气象和水文地质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5.能制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有效保护水资源,科学实施用水管理;6.通过本课程所奠定的知识基础,学好后续专业课,从而进一步构成本专业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应培养收集、整理水文学及水文地质资料的能力,并应用数学工具,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对现象的分析,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如下:Li、Be、B、N、F、Na、Mg、Si、
P、S、K、Ca、Ti、V、Cr、Mn、Fe、Co、
Ni、Cu、Zn、As、Sc、Br、Sr、Mo、Cd、
Sb、I、Ba、Hg、Tl、Pb、Ra、U。
环境中化学因子的异常可导致人类患多种地方
2、地层和岩性
• 岩层:特定的化学组分,
2、专题性研究
• 大骨节病的研究
• 脑溢血病的研究
• 心血管病的研究
• 癌症的研究
• 其它疾病的研究
三、原生水文地质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原生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研究水文地质环境
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学科 主要内容: (1)元素迁移的水文地质条件;
(2)控制种类地方病的水文地质因素;
(3)改水防病的综合措施。
目前已知至少有35种元素,它们存在人体中的
(1)景观学派
医学地理学可视为景观学派的先驱。不过 当时主要是研究气温、湿度、高程、辐射等 物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且是一些定 性的描述性的研究。由于化学测试手段的不 断完善,A.A.I'pMropMeM(1935)开拓了化 学地理的新领域。对人体健康的研究从物理 因素角度转变为化学因素。
(2)周期Si, V, Cr, Mn, Fe, Co, Ni,Cu, Zn, As Se, M,I 必需: 若缺乏 _人体结构生理异常 疾病 _ 病变
伯特兰德定律
半数至死浓度: Ld50毒物的急性毒性括标之一,有毒物质以不同的浓度 重呼吸道吸入经一定时间后造成5%的实验动物死亡 的浓度,
•
(5)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探索健康饮水水质标准,为病区人民找出 优质水源,制订出生态环境综合开发、利用及治理的规划。合理利用 森林、草场和水土资源,进行总体现划.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四、元素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 相关性 根据英国地球化学家E汉尔密等人研究发现
•
• • • • • • • • • •
六、地质环境与健康
1、 地形地貌与健康 • 地形地貌与健康研究的先驱者当属英国医生A.Hariland。 他通过研究英格兰和威尔士胃癌死亡率的分布与地貌的关 系发现,在分水岭高地,河流的上游地带胃癌死亡率明显 低于河流的中下游河谷,特别是在河漫滩和超河漫滩地带, 这种差异性愈明显。 我国学者林年丰通过调查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指出大骨节 病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尤其明显,往往仅一山之隔,一河之 隔,一沟之隔,山上山下,坡上坡下,沟头沟口,人群中 大骨节病检出率高低差别悬殊,甚至出现“健康岛”或 “病岛”。
环境水文地质学
讲课提纲
上篇 原生环境水文地质
一、原生环境水文地质研究现状 二、 国内外对原生水文地质的研究现状 三、原生水文地质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四、环境生命元素与健康
五、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
六、地质环境与健康
一、原生环境水文地质研究现状
1、我国古代对原生水文地质的认识
水土环境与健康: 管子指出:“济之水其水清白,其人坚劲,寡有高强,终无湾醒”引自(《地员篇》);唐代李 吉甫曰:“菊水出县石涧山,其夯多菊,水极甘馨,谷中百余户不复穿井,仰饮此 水,皆寿百余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南阳之潭,渐于菊,其人
1、元素含量
• 人体内的化学元素,即生命元素,依其在体内的含量多 少,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宏量元素包括C、 H、O、N、S、P、Na、K、Ca、Mg、Cl等11种,占 人体总量的99.95%,它们构成人体中的主要组分,是生 命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从元素周期表中的排位来看, 均为原子序数20号以前的轻元素。微量元素包括Fe、 Cu、Zn、Mn、Co、Cr、Mo、V、F、Ni、I、Se、 As、Pb、Sn、Al、Ba、B、Hg、Si、Cd、Sr、Li、 Tl、Ge及稀土元素等多种,因它们每一种元素在人 体内含量低于人体体重的万分之一,故称为微量元素。
•
•
这个学派的共同特点是侧重于研究生物必需元素的周期变化规律。研 究原子的性质、结构及其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
早在1933年以前,B.H.Bcphajiknn就考虑到元素在生物圈丰度的周 期变化规律。他还提出了生物地球化学理论的设想。而这一切为他的 学生A.H.Bnhorpahob所实现。1934年他发现了生物圈元素丰度的周 期变化规律。1934年,撤西尔(Thther)也注意到了生物必需元素的周 期现象。斯坦伯格(Stcinberg,1938)研究了生物必需元素与原子结构 间的相关性。肖(W.H.B.Shaw,1960)从生物、地质、化学的角度 研究了生物地球化学的元素周期律。1965年H.A.Schroeder出版了 《微量元素与人》一书。他研究了生物元素的周期律,研究了地球化 学环境、化学元素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还讨论了微量元素与健康的问 题。
(2)研究天然水中元素的来源、迁移、富集和分布规律。特则是对那些 生命必需元素和有毒元素要进行重点研究。 (3)研究天然水及各类水体中有机质的组成、来源、迁移、聚集的规律 及其对无机元素的影响。 (4)研究人群中各种地方病和异常生理状态的分布现律及其与水土环境 的关系,找出最相关的因素,紧密配合医学部门进行病因研究和实验 性预防。
元素 Pb Cu Al Cd B Ba Sn Mn I Ni Au Mo Cr Cs Co U Be
体内总质量(g) 0.12 0.072 0.061 0.050 < 0.048 0.022 < 0.017 0.012 0.013 0.010 < 0.010 < 0.0093 < 0.0018 0.0015 0.0015 0.00009 0.000036
病或地方性疾病。它们涉及到人体的各个部
位:
如1.心血管系统;2.脑血管系统;3.内分泌
系统4.神经系统;5.消化系绽;6.骨齿系 统;7.生殖功能;8.结缔组织;9.细胞组 织;10.其它部位。
•
归纳起来,原生环境水文地质研究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 •
(1)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天然水的循环条件和分布规律。
人体组织中的元素本质与地壳元素 除原本质主要成分(C、H、O、N)和岩石的 主要成分Si外,人体某种元素与标准本度曲线显示明显的相关性.
若人体中某些元素与标准曲线明显偏高即可能与其具体生活环境的特异性密切 相关. 选择吸收性 某些元素在人体各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脾 Cd、Sa、Ba、,Al 肾Bi、 Pb、 Cd、 Se、 Si 肝Pb、 I、 Sm、 Se、 As 、Zn、 Cu 肺Sb、 Sn 、Se、 Cr、 Al 淋巴结 U、 Tb、 Sb 、Mn、 Al、 Li 眼球 Ge 如果地质环境里某种或某些元素过度或缺乏,则可能导致器产生病变。
对环境水质的选择:
关于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运动特征 在古代已有较细致的观察研究。宋人座 禹曾指出: “黄潦之泉,色浊而味薄, 或近或远必有积池,泄而出流行也,本 于下湿之浸灌,清列之泉,色温而味厚, 或近或远必有天池,通达而流行也。” 此段说明泉水水质的好与坏和补给来源, 渗透途径有关。
对矿泉水的研究与利用:
长寿”。
《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水部集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水者,坎之象也。上则
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江河泉井。流止寒温,气之所钟既异,甘谈咸苦,味
之所以不同,是从昔人分别九州水土,以辨人之美恶寿天。盖水为万化之
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 赖之。故曰:水去则营竭,谷去则已亡。然则水之性味尤慎疾卫生者之所 当潜心也。”
•
•
•
•
(4)调控自由基水平 微量元素铜、锌、锰、铁和硒等构成的酶类,通 过不向机理和方式阻止自由基的生成,减弱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加速 对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这一过程有赖于调控自由基水平。 (5)对机体营养和生长发育的作用 每种微量元素都具有特殊的营养 价值及生理作用,其供应不足时会影响身体健康和末成年人的生长发 育。已发现碘、硅、锌、钼等对机体的正常发育非常重要。 (6)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微量元素在肌体的免疫方面也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足量的微量元素是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必要条件。如 铁、锌、铜、硒等缺乏可使肌体免疫功能明显受损,使抗体生成细胞 数明显减少,抗体生成能力减弱,抵御微生物侵袭的能力降低,使发 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此外,一些污染元素如铅、铝、汞、砷等都可明显 损害肌体的免疫功能。
Ra
3.1×10—11
2、 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
• • 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及毒性 (1)参与构成酶和酶的激活剂 酶是一切生命现象及生化反 应的物质基础,离开了酶,许多生化反应将无法进行,生 命也就不复存在。在人体内已发现近千种酶,其中50%~ 70%的酶都需要微量元素参与,或由微量元素组成酶的激 活剂。 (2)构成机体内重要的载体和电子传递系统 如铁参与血 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合成,在氧的运输和贮存上起重要作 用。 (3)参与激素及其辅助因素的合成 如某些微量元素是激 素和维生素的成分或重要活性部分(如合成甲状腺激素的碘, 维生素B12中的钴),一旦缺少这些元素,机体内就不能合 成这些激素或维生素。
疾 病 地貌类型 类型 山区 平原
克山 病 重 轻、无
地 形 特 点 高地、开阔、畅 流区
轻
谷地、洼地、闭流 区
重
大骨 节 病
甲状 腺 肿 地氟 病 食管 癌 肝癌 胃癌
重
轻、无
轻
重
重
轻、无
重(山区)
轻(平原)
轻、无 重 轻、无 轻、无
重 轻、无 重 重
轻 轻 轻、无 轻(分水岭)
重 重 重(水网末梢) 重(泛滥平原)
元素 O C H N Ca P S K Na Cl Mg Si Fe F Zn Rb Sr
体内总质量(g) 43000 16000 7000 1800 1000 720 140 140 100 95 19 18 4.2 2.6 2.3 0.32 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