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合集下载

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1. 辩证唯物论的概念咱们先聊聊辩证唯物论。

你知道吗,这个名字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不怕慢,就怕站”,咱们得承认,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辩证唯物论主张,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思想什么的都是物质的产物。

说白了,吃饭睡觉才能做梦,这道理谁都懂。

比如,你饿了,脑子里想着美食,那是因为你的肚子在抗议啊!所以,辩证唯物论提醒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观察周围的变化,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

1.1 辩证法的作用再说说辩证法,它是辩证唯物论的一个重要工具。

辩证法强调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就像一对老夫妇,虽然吵吵闹闹,但正是这点小摩擦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生活中,不同的观点、利益之间的冲突,其实就是一种辩证关系。

咱们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就能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就像打麻将,有时候一张牌看似废牌,但如果你运用得当,反而能让你逆风翻盘。

这就是辩证法的魅力所在。

1.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说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咱们常常会想:脑袋里那些想法和现实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两者就像是鱼和水,密不可分。

我们的思想受制于现实,但同时又能反过来影响现实。

比如说,成功的人总是充满自信,那种积极的心态往往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这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影响。

可见,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不仅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2. 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应用接下来,咱们来聊聊唯物辩证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说,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别急着慌,先冷静下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的矛盾点是什么。

这就像修车,得先找到毛病,才能对症下药。

你可能会发现,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表面,而是潜藏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唯物辩证法鼓励我们深挖细究,抓住关键,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2.1 处理人际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唯物辩证法也能派上用场。

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总是喜欢和你对着干的人?别着急,这时候你可以想想:他为什么这么做?可能是他自身有一些压力,或者对你有些误解。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一、唯物论:咱们得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你知道吗,咱们这唯物论啊,说白了就是得从实际出发,别整天瞎琢磨那些不着边际的事儿。

就像你种花,得先看看土壤、气候、阳光这些条件咋样,不能光想着种啥就能长啥。

你得脚踏实地,一步步来,这才叫唯物。

咱们做人也是一样,得认清自己的实力,别整天做白日梦。

你得看看自己手上有啥资源,能干啥事儿,然后再去努力。

别老想着一步登天,那是不现实的。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得有耐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二、辩证法:看待问题得全面,别一根筋再来说说这辩证法吧。

咱们看问题啊,得全面,得辩证。

别老是盯着一个方面不放,那样容易钻牛角尖。

你得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就像咱们看一幅画,得站远点儿看,才能看出整体的美。

比如说吧,你遇到了挫折,别光想着自己怎么这么倒霉,你得想想这事儿给你带来了啥好处。

也许它让你学会了坚持,也许它让你更加珍惜成功的滋味。

所以嘛,看待问题得全面,别一根筋。

三、认识论:实践出真知,别光说不练认识论啊,就是咱们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

我觉得吧,实践出真知,别光说不练。

你得亲自去尝试,去体验,才能真正地认识这个世界。

就像你学做菜一样,光看书本上的菜谱是不行的,你得亲自动手去做。

做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火候掌握不好、调料放多了等等。

但是只要你不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你就会越来越熟练地掌握做菜的技巧。

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啊!四、唯物史观: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别忘了初心最后来说说这唯物史观吧。

我觉得啊,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咱们得尊重历史、尊重人民的选择。

别老是觉得自己能改变历史进程啥的,那是不切实际的。

咱们得记住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是啥。

就像咱们国家一样,它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所以咱们得努力工作、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啊,这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啊都是咱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一、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辩证唯物论主张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形式。

它认为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其他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形式。

辩证唯物论还强调了世界的辩证性和运动性,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内在矛盾和斗争。

辩证唯物论还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和“实践第一”的原则,强调社会实践对于认识发展的决定作用,也强调了思维对实践的反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基础。

它来源于古代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认识和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辩证发展观、矛盾法则、转化法则和否定之否定法则。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不断发展,并最终实现更高的形态。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强调了事物的联系和互动,辩证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的哲学学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提高的。

认识论还讨论了关于真理、错误、观念、概念等问题,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反映,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

认识论也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

它强调历史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过程。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经济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和演进是由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斗争的结果。

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解释,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之间关系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其核心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等方面的知识。

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则之一,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人的意识、思维、感情等都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强调物质客观性和决定论。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唯物论的基本方法之一,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万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统一是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要求我们从矛盾中去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矛盾、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人类认识和认识活动的一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反对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认识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论三段论。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观点之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决定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是经济利益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任何社会现象的发生、演变、消亡都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探讨人类的根本问题的哲学思想,它形成了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界中,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代表的两种基本哲学观念决定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维活动和资料享受都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而唯心主义的则认为意识是主要存在的,物质只是一种对意识的表现。

与这种哲学观念相对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社会实践及其产物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唯物主义的社会实践强调解放人的生产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然界,进而推进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哲学基础——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三者的关系

哲学基础——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三者的关系

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三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般又分为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三个部分。

学习哲学常识,不仅要明确这三个部分各自的知识范围,更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三个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上来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都是客观世界,只不过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唯物论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怎么样”,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时贯穿着辩证法思想。

它把物质世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充满着矛盾的统一整体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它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在解释客观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时,是从唯物论原则出发的,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础上的。

它把辩证法的规律首先看作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规律,把思维规律看作是外部世界的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它认为辩证法不外是人们从客观物质世界中高度抽象出来的、能从根本上反映事物固有的内在和本质联系的方法,而不是人的头脑臆想的产物。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内容、作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到思想”的路线,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

坚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也就是坚持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它坚持并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科学正确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本质与规律,为人们提供了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最科学、最本质、最抽象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这种正确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且也必然要服从认识的发展规律,。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唯物论:物质和意识、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辩证法:发展观、联系观、矛盾观、创新等认识论:实践观、认识观、真理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地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影响意识正确与否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构成、思维方法、精神状态。

4.从实际出发:(1)原理依据:物质决定意识(2)全面、辩证地把握实际。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①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②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①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②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因果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又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承认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部分是组成整体的部分。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整体和部分在性能状态上会相互影响。

②方法论:办事情应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研究世界的本质)包括: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2.客观规律办事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第二部分: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反复性与无限性的一个过程。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研究世界的规律,状态)1.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2.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普遍性,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3.矛盾的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事物是一分为二的,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求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重点统筹兼顾(常发生在多个矛盾中)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常发生在一个矛盾中)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坚持辩证否定观与革命批判精神发挥创新意识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包括: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2.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人生观,价值观,(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核心思想是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方法论,它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分为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斗争三个方面。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的统一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反对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

认识过程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层面,感性认识是直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知,理性认识则是通过思维加工和综合、概括感性认识。

主观能动性是认识的重要特点。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强调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

以上是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的汇编,简要介绍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这些思想和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下,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发展和认识过程的规律,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五、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引发社会革命和社会制度的转变。

六、基本矛盾和矛盾的斗争:辩证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中有两个重要的基本矛盾:阶级矛盾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

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决定了社会历史的转变。

矛盾的斗争是指矛盾双方进行的斗争、对抗和统一的过程,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革命和无产阶级解放为目的的一种学说体系。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个基本内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进行概要知识汇编。

1. 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否定了唯心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根本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人的认识必须从物质出发,反映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它认为事物是矛盾统一的,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的规律。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来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法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内在矛盾的观点,强调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认识论: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类认识真理的规律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并且实践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还指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认识的发展是连续的和渐进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

4.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革命性和趋向性,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要知识汇编,它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个基本内容,揭示了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5. 唯物论的发展唯物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怎样区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怎样区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怎样区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黎清颂发布时间: 2009-12-17 19:21:40一、区别唯物论: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

辩证法:主要揭示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着重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性。

它包括两个总特征(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论与辩证法都是从外部世界角度分析人应当怎样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的规律。

认识论:是从人的角度提出人应该怎样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的认识领域的规律。

二、联系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又把辩证法和唯物论贯穿于认识领域,使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就成为唯一完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唯物论:又叫辩证的唯物论,它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时也贯穿着辩证法,不仅指出物质决定意识,也指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因此,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

辩证法:又叫唯物的辩证法。

它在解释世界状态"怎么样"时,是从唯物论原则出发的,始终贯穿着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其主体都是物质世界;在讲联系时,强调"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这便强调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以世界的物质性为前提的。

因此,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

坚持唯物论与坚持辩证法是有机统一的。

坚持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基础,只有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前提下去研究世界的状态,才是唯物的辩证法。

坚持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论:又叫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首先,它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产生、发展的,这就坚持了唯物论。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关系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关系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关系
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三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的核心思想是“物质决定意识”,这意味着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都是由物质世界所决定的。

唯物论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深入、矛盾的认识和分析。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意味着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哲学理论,它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方法和价值。

认识论的核心思想是“认识是主观能动的过程”,这意味着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主观能动的,是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认识论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

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三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的理论体系。

唯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其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由此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主要可归纳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要求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是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2,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论意义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方法论意义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规律出发,从客观条件出发,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两分法。

在矛盾这个知识点重要理解什么是主次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一上冻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法来看问题。

3,发展原因: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方法论意义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状态:量变和质变,方法论意义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途径:前进行与曲折性,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意义坚持前进性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鼓励,片面,静止地看问题。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人是有反作用。

事物的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显现是感性认识本质是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注意两次飞跃。

理性认识要继续深化、扩展、推移。

分析和综合相结合才是科学的方法,来促进两次飞跃。

实践,形式:生产实践(改造自然)、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改造社会)、科学实验。

列宁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列宁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列宁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列宁的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
列宁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家,他在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方面的思想深刻而且影响深远。

他对这些领域的探讨不仅对苏联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代世界哲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唯物论方面,列宁强调认为世界是唯一的物质存在,不存在任何形而上学的东西,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类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和发展。

这种唯物论观念成为了列宁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

在辩证法方面,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他将辩证法理论应用于社会现实中,指出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为了消灭这些矛盾,必须采取相应的斗争和改革手段。

这为他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认识论方面,列宁提出了著名的“实践是认识”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人类才能
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观点对于当代认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实证主义和认识论实践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列宁在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方面的思想展现了极其丰富的内涵,他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当代世界哲学的理论建构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总结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总结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总结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术理论,它着重于探究客观事物的
发展规律,其最早的提出者是马克思,其方法则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
主义的辩证法”。

这门理论通过反复比较、发现对立面客观活动的联系,使社会的转变变
得可能,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实践是物质世界认识规律发展的基础,这就是所
谓“知识就是实践”的原理。

它认为人们只有在实际实践中,才能凭自己的经验和抽象思
维才能准确剖析世界的本质和现实的本质,并从中获得知识和真理。

另外,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它不断发生转变,是一种
有规律、有过程、有质量变化的活动,这种发展具有内在联系,从而可以从联系中发现规律,发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此外,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还认为,发展是否持久和有效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对立矛
盾的两个维度决定。

只有通过充分的认识事物的本性,同时将矛盾的两面情况引入观察中,才能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才能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其发展稳定,持续发展。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量变质变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量、度.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4.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认识的辩证运动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辩证运动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哲学基础.3.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意义.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4.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四、历史唯物论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4.人与社会发展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人的价值及其实现.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 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 侧重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 我们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想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问题、办事情,反对静止的观点。 2、发展的趋势(前进行与曲折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曲折的。 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 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者相互连结:一方面,普遍性 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 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 没有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遵 循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秩序,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2)(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反映并反作用物质 正确的意识会促进意识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我 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材料中国家区分 不同收入群体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制定了合理的政策,正是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也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 (3)(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 性和客观性。我们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在认 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 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材料中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正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马基哲学部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题时先答原理后答方法论并和题意联系起来。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正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现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目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理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思。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童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怍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 (1)尊重规律,接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理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法部分(联系5、发展4、矛盾6、创新2) (共16条原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观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观一、发展的普遍性原理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单道路是曲折的的。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2、[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2、[方法论]: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观一、矛盾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即事事有矛盾;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2、[方法论]: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 -的认识方法。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的认识方法。

创新观一、辩证的否定原理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1、[原理]:(1)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继承。

2、[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认识论部分1、实践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决定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真理具有上升性,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