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地域的三种类型:1城市的行政地域; 2城市的实体地域; 3城市的职能地域;

2城市:城市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市是商品交易场所。

3.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都市连绵区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4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又存在这密切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5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的特点:⑴多核心⑵交通走廊⑶密集的交互作用⑷规模特别庞大⑸国家的核心区域。

6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⑴产业构成不同⑵人口规模不同⑶建筑密度及景观不同⑷物质构成不同⑸职能不同⑹生活方式不同。

7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哪几种类型:⑴滨海城市⑵三角洲平原城市⑶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⑷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⑸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⑹平原中腹的城市⑺高平原上的城市⑻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⑼中山谷地城市⑽高山谷地城市

8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基础:(1)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密切的多,分布更规律性。(2)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及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城市的发展与分布。

10城市划分为哪三种类型⑴正统的城市化类型⑵假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⑶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11城镇化定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状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城市化含义1社会学:城市性生活方式发展和扩展的过程2人口学:人口向城镇迁移和集中的过程3经济学是人类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中心4地理学:主要研究地域空间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区域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每一个城市地域的扩大两方面。

12城市化至少包含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1)人口结构的转型 2)经济结构的转型3)地域空间的转型 4)生活方式的转型

13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①正统的城市化类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②假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假城市化,如非洲一些国家。另外有些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地域集中和城市型景观地域推进的速度很快,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却缺少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叫做过度城市化:城市水平明显超过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③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向小的都市区甚至非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1对居住环境喜好的变化2发达国家生产地理格局的变化3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4。70年代的特定经济背景)

4低度城市化:城镇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工业产率发展所需要的。

14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劳动力剩余,农产品剩余.

简述城市兴起成长的一般前提:

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农产品的剩余,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

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

15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

1美国经济学家兰帕德研究指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一种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经济发展程度与城市化阶段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2城市化水平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高,但提高速度又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趋缓。3该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对于发达国家,当前已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因此用城市人口比重表示的城市化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②对中等收入国家,由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高。③对低收入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4总之,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16城市化的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17西方学者在城市化的研究中把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看做成一个连续的演变过程。

18霍尔将城市演变过程归纳的五个时期六个阶段,依次是:1,流逝中的集中;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大城市体系的发展。中、小城市体系吸引人口的能力较弱。中心市吸引部分周围郊区和农村地区迁出的人口外,还有人流失迁往大城市2,绝对集中:工业化遍及大多数城市,吸引了大批劳动力,乡村人口继续大量减少,城市化水平增加迅速,各都市区的人口规模都在绝对增加,人口主要向中心集中3,相对集中: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都市区人口增长迅速,但中心市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仍是向心集聚的过程。4,相对分散:城市化增长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即都市人口在继续膨胀的过程中,中心市人口尽管仍有增长,但郊区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中心市,中心市在整个都市区人口中的比重开始下降5,绝对分散:都市区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发生逆转,即在都市区人口继续增长的过程中,中心市的离心分散力量超过了向心凝聚力量,人口从中心向郊区迁移,绝对量下降,郊区人口低速增长。6,流逝中的分散:大都市区的中心市人口大量外迁,除一部分被周围郊区吸收,另一部分则向非都市区扩散。大都市区人口总量下降,标志着城市进入逆城市化阶段。此时,霍尔认为城市地区将有一个明显的衰落,而且这种衰落将持续一定时期,小的都市区和非都市区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大都市人口的增长。再城市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有些大都市区的人口又开始恢复增长,其原因是这些城市中的国际移民增长较为迅速,这些城市为挽回发展的颓势,采取了大规模的都市更新,使城市中心部分地区恢复了昔日的活力,在此情况下,大都市区的人口又开始恢复增长。

19.配第—克拉克定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道路大致沿着从第一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再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顺序进行。

20中国家城市化特征.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是什么?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⑵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⑶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⑷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征:(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

21城市经济活动划分为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按照城市全部经济活动的服务对象来分,可分为;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基本部分分为;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向心型的基本活动。

22基本/非基本比率(B/N):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

23影响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因素:城市B/N比在不同城市之间有很大差异。(1)是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非基本部分的比例有相对增加的趋势(2)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基本部分的比例较高,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基本部分比例较低;(3)老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