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情景默写及翻译
六国论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翻译
《六国论》文言现象、默写、翻译【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说明:精心整理了三个方面的习题——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
【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暴露,冒着②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④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2、分析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思厥先祖父....:古今异义,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今异义,古:以致 ,以至于,终究;今:表示另提一事③可谓智力....孤危:古今异义,古:智慧、智谋、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后秦击赵者再..:古今异义,古:两次;今:又一次⑤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今异义,古:旧事,前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⑥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今异义,古:不去;今:能力差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今异义,古:咽下咽喉;今:吞咽⑧其实....百倍:古今异义,古:其,代词,那。
实,副词,实际上。
;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⑨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今异义,古:这样以后;今:连词⑩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今异义,古:可,可以,以,凭借;今:表示认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使动用法,使……亏损?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小.则获邑,:形作名,小的地盘?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名作状,按道理?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名作动,坚持正义?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形作动,坚持到底?以事.秦之心:名作动,侍奉?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礼待?并力西向:名词作状语,向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3、一词多义:为: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作为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介词,被④为国者:治理⑤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介词,被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②秦以攻战之外,:介词,用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学生版)
六国论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苏洵(1009 -1066) ,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巻,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侍于世。
2.文化常识A.论: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六国论”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B.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3.文本分析(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文:(3)故曰:弊在赂秦也。
译文:(4)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译文:(5)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译文:(6)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译文:第二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7)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译文:(8)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译文:(9)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苏洵《六国论》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苏洵《六国论》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六国论》是苏洵政代表作品。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苏洵《六国论》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六国论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1、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
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赵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燕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3、《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4、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5、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 _____”。
7、结尾指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8、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六国论》翻译
《六国论》是苏洵政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文言文《六国论》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六国论〔宋〕苏辙【原文】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
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选自《四部丛刊》本《栾城集》【翻译】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殽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
六国论情景默写高频句子
六国论情景默写高频句子六国论情景默写高频句子:那些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千古名句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六国论》情景默写高频句子,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想起当年学习《六国论》的时候,那些高频句子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脑袋里上蹿下跳。
一会儿冒出来一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一会儿又来一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哎呀呀,简直是让我又好气又好笑!每次默写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小兵,那些句子就是我的敌人。
我得全力以赴地去攻克它们,稍有不慎就会“兵败如山倒”。
特别是那句“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每次默写的时候我都得在心里默念好几遍,生怕一不小心就写错了一个字。
不过呢,虽然这些高频句子有点难搞,但它们也是有可爱的一面滴。
当你终于把它们全都记住,在默写中一字不差地写出来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哇!就好像是打败了一个强大的怪兽,特别有成就感。
而且,当你在考试中遇到这些句子的时候,你会感觉就像是遇到了老朋友一样亲切,哈哈!我还记得有一次,为了记住这些高频句子,我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我把它们写在纸条上,贴在床头、书桌、镜子上,随时随地都能看到。
甚至在睡觉前,我还会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默默地过一遍这些句子,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正在修炼绝世武功的大侠。
说起来,这些《六国论》的情景默写高频句子也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的一段有趣回忆呢。
它们让我们在奋斗中成长,在挫折中坚持。
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它们很麻烦,但最终它们还是成为了我们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
总之呢,六国论情景默写高频句子就是这样一群让人哭笑不得的家伙。
它们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收获。
我们要笑着面对它们,和它们一起度过那段充满汗水和欢笑的学习时光。
哈哈,大家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呀?快来一起聊聊你们对这些高频句子的感受吧!。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
2.说明燕国____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秦____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_________ 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挖苦北宋赂辽。
文库4.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___ _____,非秦也;__ ______ ,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6.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 ___,_______ ___ ”,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方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7.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比照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苏洵《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个字。
《六国论》情境默写及答案
《六国论》情境默写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 ______”,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3.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_____ _____”,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非秦也;,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辛弃疾对英雄刘裕的无限景仰。
6.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 ___ ,______ _ ___,_____ __ __。
《六国论》情景默写及翻译
《六国论》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8、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9、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0、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暴霜露,斩荆棘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六国论》原文及译文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六国论》原文及译文,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译文: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
六国论常考默写句子
六国论常考默写句子
以下是《六国论》中一些常考的默写句子:
夫五帝之时,周道衰废,诸侯并起,分裂中国。
故曰:“非其鱼不能脱其网,非其人不能制其事。
”
今天下一盘棋,先王之余业也。
昔者秦、晋之时,诸侯并争,兼并削弱,以至于灭。
先王之制礼乐也,所以别上下之别也。
大王制六服,以制外族之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今世则不然,爵禄之权,非德行取之,而取之者多矣。
齐、楚之政,刑轻而民殷,政重而民怠。
- 1 -
治国者必先修身,先修己而后求人,己不正而望人正,岂得正哉!
这些句子涉及到《六国论》中的政治、道德、战争等方面,是理解该篇文章的关键句子,建议多加默写、背诵。
- 2 -。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六国论理解性默写:1、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
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赵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燕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3、《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4、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5、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7、结尾指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8、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翻译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翻译《六国论》理解性默写、翻译【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习题】一)理解性默写:①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这一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
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赵国灭亡的原因是:用武而不终也;燕国灭亡的原因是: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
④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⑤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_”⑥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__”,⑦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是又在六国下矣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⑧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_,非天下也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⑨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⑩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翻译: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因而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翻译: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10.《六国论》原文+实词、句型+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堂训练
六国论苏洵一、原文六国破灭,非兵(兵器)不利,战不善,弊(弊病)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有人)曰:六国互丧,率(都)赂秦耶?曰:不赂者以(因为)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百倍;诸侯之所亡(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本来)不在战矣。
思厥(其)先祖父(祖辈父辈),暴(同“曝”,冒着)霜露,斩荆棘,以(才)有尺寸(形容数量极少)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满足),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决定)矣。
至于(以至于)颠覆,理(名状,按照道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用)地事(侍奉)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正确)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最终)继五国迁(迁移)灭,何哉?与(结交)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已经)丧,齐亦不免(免于灭国)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状,坚守道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名状,在……之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才)速(招致)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使……退却)之。
洎(等到)牧以(因为)谗(谗言)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几乎)尽之际,可谓智力(智慧与力量)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假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命运),存亡之理,当(同“倘”,如果)与秦相较,或(或许)未易量(轻易判断)。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名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状,向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完整版)六国论情景默写
《六国论》情景默写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_ __,_ __,_,_ _ ”的精辟论点,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 __,_ _,_ __,_ ___ __”。
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 ___”4.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 __,__ __”,5.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 ___,__ 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6.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 __,___ 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 __,_ __,_ __。
___ 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7.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_ __,__ __,__,___ __’”。
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 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9.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 __,__ __,__ _。
《六国论》默写答案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非兵不利__,_战不善_,_弊在赂秦_”的精辟论点,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__暴霜露_,__斩荆棘__,以有尺寸之地”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与嬴而不助五国也___”4.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至丹以荆卿为计__,__始速祸焉__”,5.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6.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族秦者秦也__,___非天下也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灭亡的原因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国论》的两个分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对此也有非议,如苏洵就在《六国论》里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洵《六国论》: “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_____________ !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7.《六国论》中从反面提出假设,“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结果会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六国论》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将赂秦者与被赂者的心理进行对比,说明暴秦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作比喻论证,说明赂秦的危害。
古人
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六国论》重点语句翻译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5.至于
...然。
..颠覆,理固宜
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
..之。
8.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9.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tǎ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0.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2.苟以
..,是.又在六国下矣。
..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8、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9、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0、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暴霜露,斩荆棘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