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处家乡风景——湘西文化特色

合集下载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验地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验地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验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验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位于中国中南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

吉首市以其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而闻名,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到独特而精彩的文化活动和传统习俗。

在吉首市,土家族和苗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群体。

土家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他们以独特的舞蹈、音乐、建筑和手工艺品而著称。

苗族则以鲜艳多彩的节日和独特的服饰闻名,他们保留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在吉首市,土家族和苗族的文化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验地。

吉首市的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比如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首先,参观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建筑和村落是了解他们物质文化的好办法。

这些古老的建筑保留了土家族和苗族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因此受到了历史学家、建筑专家和文化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

游客们可以在探索吉首市的土家族和苗族村落时欣赏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织锦等传统工艺品,领略到土家族和苗族的工艺美术之美。

其次,参加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节日活动是了解他们非物质文化的好方式。

吉首市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庆祝活动,比如土家族的腊八节、苗族的花山节等。

这些节日活动包括了歌舞表演、民俗游戏、传统装饰和美食品尝等环节,使游客们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土家族和苗族的热情和活力。

最后,与土家族和苗族的居民互动也是了解他们生活方式的好途径。

吉首市的土家族和苗族居民热情好客,他们乐于与游客分享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游客们可以与他们一起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歌舞,品尝当地的传统美食,甚至可以住进土家族和苗族的民居,体验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

总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地。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家族和苗族的独特文化,欣赏他们的传统艺术表演,参与他们的传统节日活动,与他们互动交流。

神秘的湘西文化

神秘的湘西文化

湘西,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连绵起伏的群山,遮云蔽日的原始森林,清清溪水滋润着丰富的植被,飞禽走兽吟唱着充满灵性的歌。

260多万苗族、土家族同胞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繁衍,形成了浓郁、独特、灿烂的湘西文化的历史长卷。

湘西位居中原文化与西南楚巫苗文化交汇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历史前进的交融、碰撞和亦分亦合,构建了这片神奇土地独具神韵的文化现象;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为后人留下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演绎成生鲜活泼的服饰文化、酒文化、婚俗文化、食文化、丧葬文化等。

同时,留传广泛且罩上一层神秘色彩的千古谜团,也时时叩打着人们心灵之钟。

小时候我读过的民间传说中,有的故事甚至让我夜不能寐,恐怖的情节和人物会让你身不由己地裹紧被子。

现在想来,这其中有不少出处就在湘西。

在湘西,我听了著名的“哭嫁”,她的凄凉、委婉带着大山深处原生态的浸透,有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穿射力。

一般人很难想像出“哭嫁”与婚庆两者间怎会为同一内容所拥有。

其实,这不算什么。

真正让你百思不解的则是湘西“三邪”,即“赶尸”“放蛊”和“落花洞女”。

湘江的“赶尸”至今还没有人能说出它的真实情况和子丑寅卯来。

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赶尸”者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多少,都由他一个赶。

法师在前面敲锣领路。

因“赶尸”一般在夜里,敲锣为的是让其他夜行者避开,住户把狗关进屋。

“赶尸”营生的出现,源于湘西的`贫脊和交通闭塞。

沅江上游地区,穷乡僻壤,不少人为了生计赴川东或黔东地区采药、打猎、做小生意。

山中瘴气弥漫,恶性疟疾等症常常爆发,生存环境极差。

殒命他乡的汉人,多为无钱者,而叶落归根的观念使他们的朋友或亲属想方设法要将他们运回故土。

崎岖的山路和大森林,使他们无法用其他方法运尸回乡。

于是,在湘西沅陵、泸溪、辰溪和溆浦4县,就出现了“赶尸”这一不解之迷。

湘西的“蛊术”也是一谜。

蛊,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只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

这些女子就被称为“草鬼婆”。

我的家乡壮丽的张家界

我的家乡壮丽的张家界

我的家乡壮丽的张家界我的家乡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这里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而闻名于世。

张家界地处湘西南边缘,地势起伏,山峦叠嶂,风景秀丽,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张家界一游不再还”。

一、张家界的地理特点张家界地处南岳衡山和西岳华山之间,是湘鄂两省的交界处。

境内多山,山峦起伏,山体陡峭,以世界著名的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为突出。

公园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二、张家界的自然风景1. 神秘的天门山天门山是张家界地区最具标志性的地方,被誉为“天下奇观”。

天门山顶上有一座巨大的天门洞,洞口宽阔,形如大门,故得名天门山。

乘坐世界最长的玻璃栈道——天门山玻璃栈道,站在栈道上,可以俯瞰整个张家界景区,景色壮观。

2. 壮丽的黄龙洞黄龙洞是中国最大的洞穴溶洞之一,被称为“地下奇观”。

洞中怪石嶙峋,石笋、石柱、石幔等景观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洞穴内还有各种地下河流、峡谷等景观,使人仿佛置身于神秘的地下世界。

3. 雄伟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张家界地区最重要的景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申报的国家公园之一。

这里的山峰奇特,古树参天,溪流潺潺。

其中最有名的景点包括被誉为“异界世界”的袁家界、宝峰湖等。

4. 神奇的天子山天子山是张家界的最高山峰,被誉为“秀丽宜人、神奇莫测的天堂”。

山势雄伟,山顶常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置身仙境的感觉。

登上山顶可以饱览四周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三、张家界的人文风景除了壮丽的自然风景外,张家界还有丰富的人文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 武陵源风情武陵源是张家界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这里的风景如诗如画,宛如人间仙境。

武陵源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具有浓郁的湘西民俗特色。

2. 张家界土家民居张家界是土家族聚居地之一,这里的土家民居独具特色。

土家民居多为木结构,房顶上有独特的彩画,展示了土家族淳朴的生活风貌。

3. 张家界美食张家界的美食丰富多样,有湖南特色菜肴如剁椒鱼头、口水鸡等,还有土家族独有的美食如酸笋炖腊肉、五花肉烧豆腐等,让人垂涎欲滴。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是一个充满着浓厚民族风情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一直以来都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湘西地区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了当地人民的精神财富。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传承保护工作亟需加强。

本文将探析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湘西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1. 多样性湘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土家、苗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居住在这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包括节日庆典、歌舞表演、宗教仪式等。

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影响,湘西的民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2. 浓厚的宗教氛围在湘西地区,宗教信仰对当地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

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系,这些信仰体系贯穿着他们的生活和文化活动。

宗教仪式、祭祀活动等传统文化在当地仍然保留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

3. 乡土风情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这主要体现在饮食习俗、民间艺术、民间节庆等方面。

土家族的美食文化、苗家的服饰表演、汉族的传统工艺等,都展现出湘西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尽管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当代社会,受到了诸多挑战,传承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 传承人口减少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人和民间艺术家逐渐减少,传承人口不断流失。

这些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失传,直接导致了湘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的问题。

2. 城乡差异在湘西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异。

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城市里渐行渐远,而乡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这种城乡差异对湘西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对湘西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现代化的文化娱乐方式,这也影响了湘西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湘西苗族文化

湘西苗族文化

湘西苗族⽂化湘西⾃古以来便⼀直是⼀个多民族、多族群聚居区,⼟家族、苗族作为世居此地的主体少数民族。

从⾃然条件来说,湘西是⼀个崇⼭峻岭,沟河纵横,地势崎岖,⽣产落后,⼈烟不稠,交通闭塞的地⽅。

⼀⽅⽔⼟养育⼀⽅⼈,⼀个地域⼀种独特的⽂化,湘西是⼀个⼟家族、苗族的聚居地,他的⽂化⾃然以特⾊的⼟家苗家的少数民族⽂化⽽闻名。

不论是⼟家族还是苗族,都有其浓厚的民族乡⼟⽓息,淳厚、⾃然、朴实,也不乏神秘之感。

著名作家沈从⽂在《边城》⾥就描写了湘西浓厚的乡⼟⽂化。

我虽是⼀个湘西⼟⽣⼟长的苗家⼥孩,但我坦⾔,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我⼀直都⽣活在被汉化了的家庭⾥,⽤⽗亲的话语说就是“我是⼀个假苗⼦”,所以在这⾥坦⾔:我对其⽂化的了解是甚少,多通过其他的途径得之。

说到少数民族,我想⾸先不得不谈的应该就是属于本民族的语⾔了。

在湘西每⼀个地区都有其稍显不同的地⽅⽅⾔,我们统称为“客话”,各地的客话只存在⼝⾳上的差别,⼤多都可以听懂。

但按民族语⾔⽽论,就有乡话和苗话之分,⽽苗话中⼜分两种,⼀种是深苗,⼀种是浅苗。

乡话⽐苗话要好懂,⽽浅苗⼜要⽐深苗好懂。

⼀般不是从⼩⽣活在传统的苗族家庭中,不是从⼩就受这种语⾔的熏陶的⼈,基本上都听不懂,也⾃然不会说。

相对⽽⾔,乡话要稍微简单⼀点,经过后天学习,听多了别⼈的交流,⼤体上能略只⼀⼆,但要是能开⼝说恐怕还是⼀个巨⼤的难以实现的挑战。

苗话就更不⽤说了,⽤我爷爷对它的最简单的形容就是“凹⼝凹嘴的”。

我听我同学⽤苗话在交流过,他们在说话时语速很快,总觉得⾆头是绞在⼀起的(当然我⼀句也没听懂)。

如果⽤“字正腔圆”来形容中国标准的普通话,那么我想苗话就是其最强势的反衬。

苗家的特⾊,不仅仅在于其语⾔的深奥,⽽其苗族的服饰更是⼀⼤不可不说的亮点。

苗族的服装有着许多的讲究。

通常的⽣活中,⼈们着的是苗族的便装,体现的是⼀种朴素简单的感觉。

逢年过节之际的打扮⾃然会很浓重,因为在苗家⼈的⼼中每⼀个节⽇都是意义⾮凡的,必须得按程序过得很浓重,有穿着的讲究更有饮⾷上的讲究。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景点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景点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景点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独具魅力的地方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土家族和苗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文将带你深入探索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众多景点,为你呈现一幅完整而多姿多彩的画面。

1. 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是湘西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柳江之滨,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

走在这里的古街上,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古朴的建筑、古老的巷道、悠久的历史,处处都充满了故事。

在凤凰古城,你可以漫步江边,登上城墙,俯瞰整个古城的美景,也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感受土家族和苗族的风情。

2. 湖南吉首苗寨吉首苗寨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这里有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苗寨中的吊脚楼是最具特色的建筑,每一栋吊脚楼都承载着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是苗族传统建筑的典范。

在苗寨中,你可以参与苗族的传统节日活动,品尝正宗的苗家美食,近距离感受苗族人民的热情和淳朴。

3. 翁源昭山翁源昭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这里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登上昭山,可以俯瞰整个湘西地区的美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在这里,你还可以参观土家族的风雨桥、苗家的侗族风情园,了解当地民族的风土人情,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

4. 龙山石窟龙山石窟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石窟群,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

这里有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古代艺术的丰富内涵。

在龙山石窟内,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洗礼,领略古代艺术的魅力。

这里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场所,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研究。

总结回顾: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每一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凤凰古城展现了古代建筑和土家族苗族文化的魅力,吉首苗寨通过苗族的吊脚楼和传统节日活动展现了苗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翁源昭山则向人们展示了湘西地区的壮丽自然景观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龙山石窟则呈现了古代艺术的精湛和佛教文化的厚重。

湘西边城旅游景点

湘西边城旅游景点

湘西边城旅游景点介绍湘西边城位于中国湖南省的西北部,是一个充满了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闻名。

下面将为您介绍湘西边城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和相关信息。

A. 凤凰古城1. 历史悠久凤凰古城位于湘西边城的中心地带,是一个保存完好、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城。

在这个古城中,您可以领略到传统的湖南古建筑风格,欣赏到独特的民俗文化表演,感受到古老的街巷所散发出的浓厚历史氛围。

2. 风景宜人凤凰古城位于湘江两岸,周围山水环绕,景色迷人。

尤其是夜晚,古城的灯光映照在水中,宛如仙境一般美丽。

登上城楼,俯瞰整个古城,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到凤凰古城的美景。

3. 美食文化在凤凰古城,您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湘菜。

这里的美食以麻辣味道为主,令人垂涎欲滴。

在古城的街巷中,还能够看到各种传统小吃,让您的味蕾也得到满足。

B. 张家界1. 自然景观张家界位于湘西边城的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众多自然奇迹的地方。

这里有雄伟的山峰、清澈的溪流、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独特的植被。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天门山和黄龙洞,它们被誉为张家界的镇山之宝。

2. 楼阁村落在张家界的山区中,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楼阁村落。

这些村落建筑特色独特,融合了湖南、湖北等地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古朴、安宁的感觉。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农田、竹林、溪流交相辉映,体验到生活在山间的宁静和恬淡。

3. 名胜景点除了自然景观和楼阁村落,张家界还有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西湖、十里画廊和金鞭溪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让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不同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壮丽。

C. 凤凰到张家界的旅游线路为了更好地游览湘西边城的景点,有一条非常推荐的旅游线路,即从凤凰古城到张家界。

以下是一个推荐的行程安排:1.第一天:抵达凤凰古城,游览古城的景点,如沱江、凤凰古城楼等。

晚上可以在古城中品尝湖南特色美食。

2.第二天:乘车前往张家界,抵达后参观天门山和黄龙洞。

湘西的民俗作文

湘西的民俗作文

湘西的民俗作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清澈的河水,有茂密的竹林,还有勤劳朴实的村民。

在那里,有着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这里的特色小吃——土家油茶。

油茶是土家人用油茶果和各种佐料熬制而成的一种饮料。

它清香扑鼻,让人闻了便会心旷神怡。

而且,油茶果还可以治病呢!它在土家人心目中是一种神圣的药材,更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健康饮品。

然后就是湘西腊肉。

腊肉是用新鲜猪肉经过盐、味精、糖等调料腌制而成,它肥而不腻,口感鲜美。

腊肉不仅可以下酒,还可以用来制作一些美味佳肴呢!
湘西人很会做豆腐。

他们先把黄豆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把黄豆磨成豆浆放入锅里煮开,然后再倒入水磨房里去过滤。

过滤后的豆浆再把它放入一个大木桶中发酵,经过几个小时的发酵后就可以用来制作豆腐了。

他们制作豆腐时是非常讲究的:先用木棍在木板上打一个洞,然后再将发酵好的豆浆慢慢地倒入洞里去。

这样做出来的豆腐不仅松软可口,而且还非常容易消化吸收。

—— 1 —1 —。

湖南凤凰古城民俗风情

湖南凤凰古城民俗风情

湖南凤凰古城民俗风情湖南凤凰古城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

这座古城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

1. 建筑特色湖南凤凰古城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里的建筑多采用古朴的木结构,结合了苗、侗、土家等多种民族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

街道两旁的房屋多为两层木结构,形成了独特的“红墙黑瓦”风格。

每个房屋都有刻有精美图案的门楼,彰显着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节日庆典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还表现在各种节日庆典中。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凤凰古城都会举行盛大的迎春花灯节。

届时,古城的街道上会布满五彩缤纷的花灯,耀眼夺目。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龙舞、舞狮等表演,还能品尝到地道的湖南美食。

此外,古城还定期举办龙舟赛、踩月亮等传统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3. 民俗表演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表演给游客们带来了难忘的经历。

在古城的主要广场上,每天都会有各种精彩的表演活动。

民间艺人们会表演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特色的舞蹈、歌曲等节目,让游客们领略到湖南多元文化的魅力。

此外,古城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表演,如刺绣、木雕等,游客们可以观摩他们的制作过程,甚至亲自体验一把。

4. 美食文化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不仅仅表现在建筑和节日中,还体现在地方美食文化中。

凤凰古城有许多有名的特色小吃,如臭豆腐、油香鱼等,都是游客们品味湖南美食的首选。

此外,古城还有一些传统的农家饭庄,供应地道的农家菜,让游客们能够品尝到地道的湖南农家味道。

5. 民间习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还体现在民间习俗中。

如婚俗,凤凰古城的婚礼仪式既庄重又热闹。

新娘出嫁时,会有一场盛大的婚礼仪式,婚车花轿、彩旗彩带、鞭炮欢呼,热闹非凡。

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如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等,都是古城居民们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

总之,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初中生作文春节之旅:走进湘西——体验土家族的神秘

初中生作文春节之旅:走进湘西——体验土家族的神秘

初中生作文春节之旅:走进湘西——体验土家族的神秘春节一到,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年货。

我跟着爸妈去湘西,体验了一次不一样的春节之旅,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湘西的土家族文化让我觉得神秘又有趣,这次旅行让我对春节有了新的理解。

一路上,青山绿水尽收眼底,车窗外的风景真是美得不可思议。

路边的土家族民居像是画里的村庄,依山而建,土墙瓦屋,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我们来到一个叫小溪的地方,土家族的人热情地欢迎我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这个地方有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门口挂着灯笼,喜庆得很。

我们住在一家土家族的民宿,房间里是传统的木质结构,窗外就是青山绿水。

每天早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床上,我都能听到山间小鸟的歌唱。

住在这里,心里暖暖的,仿佛回到了童年,感受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宁静。

春节的第一天,土家族的朋友们准备了一场热闹的宴席。

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有腊肉、香肠,还有他们自制的酸菜。

那香味真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吃饭时,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气氛特别好。

土家族的人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春节的习俗,有的特别有趣,有的却让我感到惊讶。

他们说,过年时要吃“长寿面”,象征着长命百岁。

还有一个习俗是放鞭炮,寓意着驱邪避害,迎来新的一年。

那声音可真响,震耳欲聋,仿佛要把过去的坏运气都吓跑。

听着这些故事,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虽然习俗不同,但大家对新年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是一样的。

吃完饭,土家族的朋友们邀请我们一起跳“摆手舞”。

我一开始有点害羞,但看到大家那么开心,我也忍不住加入了。

舞蹈的节奏轻快,动作简单,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欢快地转着圈,真是热闹非凡。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快乐,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只有欢笑声和音乐在空中回荡。

春节的第二天,我们去参加了土家族的传统活动——赶年集。

集市上热闹非凡,摊位琳琅满目。

各种小吃、手工艺品应有尽有。

我买了一些土家族的手工饰品,精致又有特色,作为这次旅程的纪念。

6篇小学作文:主题为我的家乡湘西

6篇小学作文:主题为我的家乡湘西

6篇关于《我的家乡湘西》小学作文作文一:家乡的美食第一段:描写家乡湘西的地理位置和美食特色湘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在这里,有很多美食,比如辣豆腐、剁辣椒、腊肉等等,都是我们家乡的特色美食。

第二段:介绍辣豆腐的制作过程和食用方法辣豆腐是湘西非常有名的一道美食,它的制作过程很简单,先是将豆腐切成块,在锅里煮熟,再加入十足的红辣椒、花椒和其他调料,通过烫、泡、炒等工序制作出来。

吃辣豆腐时最好配上香喷喷的米饭,真是一绝美味!第三段:介绍腊肉的制作过程和食用方法腊肉也是湘西人爱吃的美食之一,制作过程需要将肉泡制,再用红糖、辣椒粉和其他调料腌制而成。

腌制后的腊肉要先用水煮熟,然后切成薄片,可以和米饭一起食用,口感十分鲜美!第四段:对家乡美食的情感表达家乡的美食很是可口,每一次吃到都会让我回想起家乡的美好时光。

我深深地爱着家乡,也深深地爱着这里的美食。

作文二:家乡的节日第一段:介绍家乡湘西的重要节日——苗族三月三苗族三月三是湘西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苗族传统文化中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庆祝这个喜庆的日子。

第二段:详细描写苗族三月三的庆祝活动在苗族三月三这一天,各村寨都会组织庆祝活动,有打花团、跳花鼓、舞龙舞狮等,场面非常热闹。

人们还会在自家门前贴上彩色的布条,祈求吉祥平安。

第三段:对苗族三月三的情感表达每到苗族三月三这个节日,我总是非常兴奋。

我们全家人都会一起沐浴阳光,参加活动,享受节日带来的欢乐。

我深深地爱着家乡,更爱着这里的传统节日。

第四段: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通过参加苗族三月三的庆祝活动,我感受到了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我也明白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等美好品质的重要性,这是我成长中非常宝贵的经验。

作文三:家乡的名胜古迹第一段:介绍家乡湘西著名的名胜古迹——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是湘西地区最为知名的一个景点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湖南湘西旅游景点

湖南湘西旅游景点

湖南湘西旅游景点
湖南湘西地区(也称西南山区)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旅游胜地。

以下是一些湖南湘西的著名旅游景点:
1. 凤凰古城:位于湘西凤凰县,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镇,以其独特的古建筑风格和风景迷人的沱江而闻名。

2. 韶山:毛泽东的故乡,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参观毛泽东陵园、毛泽东故居等。

3. 张家界:被誉为"山水画廊",以其壮丽的石柱、峰林和清澈
的溪流而闻名于世。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门山是其著名景点之一。

4. 美人山:位于永顺县,是湖南省最大的岩溶景观区之一。

这里的峰峦叠嶂、洞穴奇特,吸引了众多的探险爱好者。

5. 茶陵梯田:位于茶陵县,是中国最大的梯田群之一。

这里的梯田沿山势层层叠加,风景独特。

6. 花垣大峡谷:位于花垣县,是一个深峡、峰丛、溪水相连的自然景区。

有着许多壮丽的峡谷和瀑布。

7. 沅江风景区:位于沅江市,被誉为"沅江第一峡"。

游客可以
漂流或乘船游览这个风景如画的峡谷。

8. 黔灵山:位于保靖县,是湖南省的第一个国家地质公园。


里有古老而神秘的石林景观,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以上只是湖南湘西地区的一部分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等待着您的探索。

湘西苗族特色中的非遗文化

湘西苗族特色中的非遗文化

湘西苗族特色中的非遗文化湘西苗族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特色文化区域,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手工艺、音乐舞蹈、节日庆典、口述传统和自然传统等,代表了湘西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湘西苗族的非遗文化。

一、手工艺湘西苗族拥有独特的手工艺技艺,如苗绣、蜡染和竹编等。

苗绣是湘西苗族传统手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以其精湛细腻的技艺而闻名。

苗族妇女用针线将纱绣成各种图案,表现出苗族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

蜡染是苗族人民以植物染料为主要原料进行的一种传统染织技艺,具有鲜明的苗族特色和独特的工艺风格。

竹编在湘西苗族地区也非常流行,以其耐用,美观和实用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音乐舞蹈湘西苗族的音乐舞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的音乐艺术形式包括歌谣、合唱、器乐演奏和舞蹈等。

苗族人民以歌唱和舞蹈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乐趣。

苗族舞蹈以它秀丽多姿,独具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舞姿而著称。

苗族的舞蹈形式包括单人舞、对舞、群舞和击鼓舞等。

这些舞蹈通过舞姿的变化和舞动的节奏来展现苗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三、节日庆典湘西苗族的节日庆典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苗年、吃新节、花山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射弩、赛牛等。

这些庆典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苗族人民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苗族文化魅力的窗口。

四、口述传统湘西苗族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口述传统,包括传说、故事、神话和谚语等。

这些口述传统以口头形式传承至今,代表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其中,苗族的神话和传说是苗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各种故事来传承人们对自然、神灵和人类生活的理解。

这些口述传统不仅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历史和神话观念,也为苗族人民提供了宝贵的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

五、自然传统湘西苗族地区的自然传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崇拜自然,尊重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

张家界魅力湘西内容介绍

张家界魅力湘西内容介绍

张家界魅力湘西1. 引言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独特民俗文化的地方。

作为湘西地区的代表,张家界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文将介绍张家界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以及旅游资源,带您领略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2. 自然景观2.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张家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这里有奇峰异石、幽谷深潭、清泉溪流等各种自然景观,被誉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天门山玻璃栈道,它横跨在两座陡峭山峰之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刺激感受。

2.2. 大峡谷大峡谷是张家界地区的又一自然奇观,它是中国最深、最长的峡谷之一。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陡峭的山峰、瀑布飞泻、溪流潺潺等美景。

尤其是峡谷内的玻璃桥,让人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中,领略到了与众不同的震撼和刺激。

2.3. 黄龙洞黄龙洞是中国最大的喀斯特溶洞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溶洞。

洞内有奇特的钟乳石景观、地下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奇观,给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感觉。

3. 人文风情3.1. 土家族风情张家界是土家族聚居地区,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在张家界旅游中,你可以欣赏到土家族传统歌舞表演、品尝土家族传统美食等。

此外,在土家族村寨中体验农耕文化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体验。

3.2. 张家界武陵源武陵源是张家界的一个风景名胜区,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

在武陵源,你可以参观到被誉为“中国第一山”的凤凰山,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古建筑。

此外,在这里还有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祭祀、庙会等。

4. 旅游资源4.1. 张家界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这里有丰富的植被、珍稀动物和独特的地质构造,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去处。

4.2. 湘西风光带湘西风光带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沿途有各种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

最美湘西推介词

最美湘西推介词

最美湘西推介词
欢迎来到湘西,这片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

在这里,您将迎接壮丽的山水和神秘的民俗文化。

湘西地处群山环绕,山峦起伏,悬崖峭壁,形成了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

无论是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还是险峻的峡谷,都让人心旷神怡。

而湘西的最美之处在于它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湘西的民俗文化也是其魅力的一部分。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如土家族、苗族和苗瑶族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歌舞和习俗。

您可以参观他们的村落,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客。

湘西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古城、天门山等。

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无论您是喜欢登山徒步,还是追求历史文化的品味者,湘西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此外,湘西还有丰富的地方特色美食,如辣椒豆腐、腊肉蒸米粉等,让您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湖南美食。

湘西的美景、丰富的文化和美食,使其成为一个值得探索和体验的地方。

无论您是想放松身心、感受自然,还是寻找独特的文化体验,湘西都能给您带来难忘的旅程。

那一处家乡风景——湘西文化特色

那一处家乡风景——湘西文化特色

那一处乡村景观——湘西文化特色摘要:本文通过自己对湘西特色文化广泛与深入的了解与探索,展示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不一样的湘西风情,来探索属于少数民族独有的智慧与力量。

关键词:湘西,文化特色一:关于湖南湘西湘西是湖南省地区靠西北部的一块,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

千百年来,土家、苗、回、瑶、侗、壮以及汉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

多样的文化形态、丰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精神、质朴灵动的文化气息,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关于湘西传统文化,有许多不同方面的文化,原汁原味的湘西少数名族文化传统古老淳朴,如神话传说;巫文化,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傩(nuó)戏;还有喜庆文化,如社巴节,赶秋,苗族鼓舞,哭嫁;然后还有服饰文化,如土家织绵,苗家蜡染,名族银饰等。

另外,丰富的名族文献典籍中也保存着大量能够反映本名族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存,名族语言,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口承文学等。

二:湘西文化特色之——民族建筑的艺术首先谈谈湘西明间传统建筑文化。

“小背篓,圆溜溜,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当这首纯美质朴的民歌被湘西大山的女儿唱响大江南北时,湘西的特色民居---吊脚楼也深深映进了人们的脑海中,整个吊脚楼悬空而建,离地较高,通风向阳,空气清新,干爽宜居,房屋布局,通常为一户一栋,或避风向阳,或临溪谷,或傍山腰,随山就势,依地而建,放眼望去,山寨吊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别有意趣。

苗族“依山而寨,择险而居”,自古有“高山苗”之称。

苗寨周围的环境多是层峦叠嶂、沟壑横纵,加上落后的经济条件,苗族民居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便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而极少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改变环境,挖、填土方。

这样一种省时、省力、就地取材的建筑手段使建筑与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

苗寨是一个小社会,自然有自己的组织方式和结构,反映在建筑上就出现了苗寨中常见的晒谷坪、廊桥、鼓楼等公共建筑空间,它们都是节庆活动、聚会、娱乐、交通、休息的公共场所,体现了村寨中的群体空间,极富社会性。

湘西凤凰古城简介

湘西凤凰古城简介

湘西凤凰古城简介
湘西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凤凰县城中心,是一座有着700多年历史
的古城。

作为湖南的重要古迹和旅游胜地,凤凰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
文化和精美的风景,深受游客的喜爱。

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凤凰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
西汉时期。

其文化底蕴深厚,是湘西地区人文历史的一个缩影。

古城
内保存着大量各式各样的古建筑、文物和民间艺术表演,各个历史时
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都有其独特韵味,让游客可以感受到鲜活的历史
与文化。

二、风景秀丽,景点亮眼。

凤凰古城的风景秀丽,物华天宝,景点选
址巧妙,游人流连。

古城内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龙源、九眼楼、吕祖庙等。

游客可以爬上九眼楼俯瞰古城全景,欣赏到别样的美景;
更可领略凤凰古城深厚的民俗文化,感受到这个旅游胜地的独特魅力。

三、民族多样,文化丰富。

凤凰古城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各民族
文化的集合地。

这里民风淳朴,各种古老而特别的民俗文化以及民间
艺术的表演吸引着游客。

游客可以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尝试非遗手工艺
品制作和品味美味的当地特色美食,感受到不同民族和文化间的融合。

综上所述,凤凰古城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注重文化保护、挖掘,同时也是一座集风景、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游客来此可以轻松领略到湘西特色的古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情人文,
从而重温传统、领略多样化的魅力。

湘西文化简介

湘西文化简介

湘西文化简介
湘西文化是指中国湖南省西部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特色使得湘西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湘西地区的地理环境
湘西地区地势复杂,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湘西地区的地理环境是湘西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湘西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湘西文化的历史渊源
湘西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形成了湘西文化的独特特色。

三、湘西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湘西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刻等多种
形式。

其中,土家族的锣鼓舞、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歌舞等都是湘西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

四、湘西文化的民俗风情
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民俗风情,如土家族的“拜祖”、苗族的“龙船节”、侗族的“花山节”等,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是湘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湘西地区的重要旅游资源。

五、湘西文化的文化遗产
湘西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土家族的吊脚楼、苗族的木鼓、侗族的鼓楼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湘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综上所述,湘西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艺术表现形式、民俗风情和文化遗产等特色。

湘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湘西地区的文化责任,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湘西特色文化

湘西特色文化

湘西特色文化一、生机文化①衣:湘西人口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因此这里主要介绍这两种民族服饰。

首先,在湘西的苗族服饰中,围裙和银首饰是最为鲜明的特色。

苗女所穿的围裙分为高腰围裙和低腰围裙,平常穿着是为了劳作时保护围裙后面的衣服不被弄脏;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穿着,主要用于盛装服饰或显示女红技艺的刺绣水平。

银首饰的佩戴至今都十分讲究,大致分为头饰、项圈、手饰、挂饰等,各个部位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寓意。

苗族服饰1 苗族服饰2 相对于湘西苗族华丽的服饰,湘西土家族的服饰则更接近生活型、实用型。

湘西土家族服饰最鲜明的特色便是“锦衣斑斓”,《来凤县志·风俗志》载:“男女垂髫,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

土家童装最为讲究,男孩从小打扮得虎头虎脑的,其中“虎头帽”最具代表性。

土家服饰1 土家服饰2②食:湘西美食在湘菜原有的香辣基础上,还融入了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无论是吉首市街头还是凤凰古城,物美价廉的正宗湘西美食令人流连忘返。

糯米粑粑香香糯糯,蕨菜炒腊肉味美不油腻,糯米酸辣子酸而不腻,清凉的绿豆凉粉,香味四溢的野葱社饭,清香糯柔的血粑鸭等无一不体现着湘西人民对生活的创新与热爱。

我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我最喜欢最熟悉的特色食品。

首先是“米豆腐”,相信老师一定知道《芙蓉镇》这部电影,影片中刘晓庆扮演的就是一名经营米豆腐的勤劳妇女。

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

即可熟食也可冷食,吃起来口感清香,软滑细嫩,夏天我最喜欢的就是吃一碗润滑鲜嫩、酸辣可口的米豆腐了。

米豆腐1 米豆腐2 然后是湘泉酒,它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酒液无色透明,芳香馥郁,味绵甘洌,醇厚柔美,后味爽净,回味悠长。

国内酒界专家定为混合香型--湘泉型,这是继我国传统五大白酒香型之后崛起的又一大香型。

湘西的文案短句

湘西的文案短句

湘西的文案短句目录:1. 湘西的壮丽自然景观2. 湘西的独特民俗文化3. 湘西的传统美食4. 湘西的神秘传说5. 湘西的历史名人6. 湘西的旅游景点推荐1. 湘西的壮丽自然景观湘西地处湖南西南部,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这里有雄伟的山脉、清澈的河流和幽静的湖泊。

无论是张家界的奇峰异石,还是凤凰古城的清澈河水,都让人陶醉其中。

而湘西的森林、草原和农田景色也是令人心旷神怡。

2. 湘西的独特民俗文化湘西地处边陲,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里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保留着独特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例如,土家族的三猜习俗、苗族的芦笙舞蹈等都是别具特色的湘西文化表达。

3. 湘西的传统美食湘西地区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多样的菜肴而闻名。

例如,辣椒炒肉、剁椒鱼头、土家酸汤鱼等都是湘西传统美食的代表。

这些美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让人流连忘返。

4. 湘西的神秘传说湘西地区有许多神秘的传说和故事流传至今。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凤凰古城的传说,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城”。

这里有许多神奇故事,令人神往。

5. 湘西的历史名人湘西地区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

例如,朱德、彭德怀等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人,他们在湘西地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还有著名作家沈从文,他的作品《边城》描绘了湘西的风土人情。

6. 湘西的旅游景点推荐湘西地区有众多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除了张家界、凤凰古城等知名景点外,还有杨家界、天子山、湘江源等地,都有独特的风景和历史文化价值。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以上是关于湘西的目录,每点内容均能满足300字左右的要求,展示了湘西的自然风光、独特文化、美食、传说、历史名人和旅游景点,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全方位的了解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一处乡村景观——湘西文化特色摘要:本文通过自己对湘西特色文化广泛与深入的了解与探索,展示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不一样的湘西风情,来探索属于少数民族独有的智慧与力量。

关键词:湘西,文化特色一:关于湖南湘西湘西是湖南省地区靠西北部的一块,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

千百年来,土家、苗、回、瑶、侗、壮以及汉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

多样的文化形态、丰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精神、质朴灵动的文化气息,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关于湘西传统文化,有许多不同方面的文化,原汁原味的湘西少数名族文化传统古老淳朴,如神话传说;巫文化,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傩(nuó)戏;还有喜庆文化,如社巴节,赶秋,苗族鼓舞,哭嫁;然后还有服饰文化,如土家织绵,苗家蜡染,名族银饰等。

另外,丰富的名族文献典籍中也保存着大量能够反映本名族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存,名族语言,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口承文学等。

二:湘西文化特色之——民族建筑的艺术首先谈谈湘西明间传统建筑文化。

“小背篓,圆溜溜,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当这首纯美质朴的民歌被湘西大山的女儿唱响大江南北时,湘西的特色民居---吊脚楼也深深映进了人们的脑海中,整个吊脚楼悬空而建,离地较高,通风向阳,空气清新,干爽宜居,房屋布局,通常为一户一栋,或避风向阳,或临溪谷,或傍山腰,随山就势,依地而建,放眼望去,山寨吊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别有意趣。

苗族“依山而寨,择险而居”,自古有“高山苗”之称。

苗寨周围的环境多是层峦叠嶂、沟壑横纵,加上落后的经济条件,苗族民居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便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而极少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改变环境,挖、填土方。

这样一种省时、省力、就地取材的建筑手段使建筑与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

苗寨是一个小社会,自然有自己的组织方式和结构,反映在建筑上就出现了苗寨中常见的晒谷坪、廊桥、鼓楼等公共建筑空间,它们都是节庆活动、聚会、娱乐、交通、休息的公共场所,体现了村寨中的群体空间,极富社会性。

还有苗寨每家每户都有的“保命桥”,是通向外寨的桥梁,把寨与寨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社会”。

由于历史、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苗族民居建筑单体形式多样,有着不同的空间布局,总体分为三类:落地式平房、吊脚楼和杈杈房。

图1 落地式平房落地式平房是苗族民居建筑之一。

没有吊脚,落地而成,为穿斗结构的传统建筑。

苗族人民对枫木非常喜爱,因而择枫木做中柱,一般为5~7米高。

房顶为人字形。

一般两层。

房屋通常是三间正房,每间宽约4米。

中间的正房隔成一大间和一小间,前面的一大间为堂屋,后壁上安有神龛,正中开大门,门的两侧各开一窗。

堂屋是祭祀祖先、接待客人进餐和家人休息的场所。

后面的一小间用来架楼梯,可堆杂物。

堂屋左右两间,其中一间房中有四方火塘,上架一个三脚架,供煮饭菜和冬天取暖之用,火塘一侧为卧室,铺有地板;另一间也铺有地板,隔成两小间作卧室。

堂屋楼上阁楼非常宽敞,不住人,前壁中间上房开一窗,两侧设两个正方形大柜用来储藏粮食。

厨房一般设在正房以外的偏房里。

平房一般用青瓦盖顶,木板作壁。

图2 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喜爱和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依山就势,依水造奇是吊脚楼顺应自然而建的结果。

它们采用机动灵活而又高度协调的木穿斗构架体系,在空间自由组合,自由伸缩,以既适应自然,又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吊脚楼也称“半边楼”,源于干栏建筑。

干栏建筑底层全部架空,苗岭山区大多悬崖斜坡,在斜坡上建房当然不能采用纯干栏建筑。

苗族人民便创造出一种顺应自然的建筑———吊脚楼,就是在斜坡上找上下两方做屋基,在斜坡上方挖填很少一部分土石方作为房屋后部地基,上方立短柱,下方立长柱,立柱长短不一。

底层前部上升为楼层,与后部地面齐平,形成半楼半地的吊脚楼,即半干栏式吊脚楼。

吊脚楼一般为二或三层,底层堆放杂物、关牲畜。

二层为生活起居之用,一般为三间,中为堂屋,左右两间分前后开间,前间为卧室,后间地面部分设火塘,为家庭生活起居中心。

堂屋廊前设美人靠,是全家活动和休息的场所。

在此接待亲朋好友、聊天、观望风景或妇女做针线活。

三层储藏粮食。

室内空间按功能分层,在构造处理上亦各不相同,相互交融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

各栋楼体随山形灵活多变,找不出两栋完全一样的吊脚楼。

屋面是悬山式或歇山式,盖小青瓦或杉皮。

苗族吊脚楼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是苗族人民生存要求、精神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结晶体”。

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但又从人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达到与自然的高度协调统一。

图3 杈杈房杈杈房最原始的苗寨民居,非常简易,是干栏式建筑最原始简拙的一种,一般只需用树干交叉搭棚,盖上茅草,四壁用树枝或竹子编搭,糊上泥土即成墙。

人畜同室,前室养牲畜,后室住人。

这种建筑保留着神话传说中古老的有巢氏的巢式原始建筑形态。

人们称这类杈杈房为上古原始住房的活化石。

三:湘西文化特色之——民族出行的艺术湘西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境内山脉绵延起伏,交通自古不便,我觉得在人们日常出行中最具地区特色工具背篓和盘山公路了。

图4 背篓首先是背篓,就像宋祖英的歌中《小背篓》中唱的那样,“小背篓圆溜溜,歌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背篓在湘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道路崎岖狭窄多险,挑担不方便,湘西人民与背篓结下了不解之缘。

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

洗衣背篓小巧玲珑,篾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子,娘家要送一个“儿背篓”,作为“祝米酒”的礼行。

儿背篓成长筒形,腰小口大,专用来背孩子;砍柴、扯扯猪草则用“柴背篓”,它篾粗肚大,经得作摔打;摘苞谷、小谷则用“扎背篓”,它腰细,口呈喇叭形,底部成方形,高过头顶,像倒立葫芦,背得多。

另有一种木制背篓,几根木棒,作成一能置物体的快架,用篾丝系着,是背原木,送肥猪的好工具。

有的为歇息时不释肩,用一“丁”字棒将篓底撑住,叫“打杵”,用来“歇肩”。

此物方便适用,至今仍然盛行,故有“篓不离背,杵不离篓”之谚。

而且至今仍然盛行,任然还是有的农村妇女妈妈用背篓背着自己的孩子赶场。

图5 盘山公路另外,《山路十八弯》这首老歌正是唱的土家风情,原著是作者佟文西在《长虹》词刊上发表的《土家的路与歌》。

这首歌确确实实是对湘西公路设施的现实描绘,由于崎岖的山路,在修建公路时必须采用盘山公路的形式,而这也成为了湘西地区的一大特色。

四:湘西文化特色之——民族服饰的艺术湘西人口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因此这里主要介绍这两种民族服饰。

首先,在湘西的苗族服饰中,围裙和银首饰是最为鲜明的特色。

苗女所穿的围裙分为高腰围裙和低腰围裙,平常穿着是为了劳作时保护围裙后面的衣服不被弄脏;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穿着,主要用于盛装服饰或显示女红技艺的刺绣水平。

银首饰的佩戴至今都十分讲究,大致分为头饰、项圈、手饰、挂饰等,各个部位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寓意。

图6 苗族服饰一苗族服饰中,一般都要带头饰,苗族头帕有丝帕,青帕、白帕、花帕等,绚丽多彩。

花帕还有家织花条帕,家织印染白花帕等等。

各尽其美。

为苗族人民所喜爱,苗族的头帕、长的达三丈六尺,短的也有一丈二尺。

包头帕是苗族人民的传统,男孩长到十二、三岁时,必须掌握包头帕的技术。

不管包哪种头式,在技法上都各有各的章法。

要求构思精巧,脉络清晰,折叠有致,平正不偏不倚,戴着雅致的头帕去赶场、走亲和参加歌舞会,显得格外俊俏和精神,有的还把自己的头帕作为礼物赠送给情人,以表心意。

图7 苗族服饰二苗族的刺绣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花。

是苗族民间美术最主要,最普遍的服饰装饰手法。

湘西苗族刺绣是以丝、棉、毛或色布等在各种衣料、布料上用针缝钉构成纹饰的方法,在我们采集的服饰中,几乎所有服饰都有刺绣工艺。

苗族女子非常擅长刺绣,图案大致是龙、凤、蝶、鸟、花、草、虫、鱼。

苗族是一个讲究生态平衡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山坡、水边、亲近自然,与花鸟为伴。

在他们的绣品上,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湘西苗族妇女喜用折枝花鸟图案,形象逼真,绣花多用在衣服的襟三沿,袖口,裤脚,围裙以及背裙,帐檐,其绣品平滑光亮,色彩和谐。

技艺精巧,独具一格,与苏绣、湘绣一样驰名中外,是我国的著名地方绣之一。

苗族刺绣还用于头巾、衣领、衣襟、袖腰、袖口、肩摆、围腰、裙边、鞋子、背儿带、枕巾等。

色彩表现浓烈又和谐统一。

图8 苗族服饰三相对于湘西苗族华丽的服饰,湘西土家族的服饰则更接近生活型、实用型。

湘西土家族服饰最鲜明的特色便是“锦衣斑斓”,《来凤县志·风俗志》载:“男女垂髫,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

土家童装最为讲究,男孩从小打扮得虎头虎脑的,其中“虎头帽”最具代表性。

图9 土家族服饰参考文献:[1] 赵秀琴,苗族民居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35(3):51~52[2] 陈莲,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及艺术特点,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7,99(8):101~102图片来源:[1] 图1 落地式平房,图片来自网络[2] 图2 吊脚楼,中国苗族宗教网,2014[3] 图3 杈杈房,王明艳,2009[4] 图4 背篓,西双版纳旅游网,2009[5] 图5 盘山公路,呢图网,2008[6] 图6,图7,图8苗族服饰,风之子摄于贵州,2008[7] 图9 土家族服饰,覃知明,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