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园课程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分析与展望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分析与展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方向。
一、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1. 20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逐渐建立了以幼儿园为主要形式的幼儿教育制度,主要以生活为中心,注重游戏、活动和体验。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生活、自然活动、语言活动等。
2.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初步实行幼儿园教育改革,加强了对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和改革,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强调幼儿园教育要全面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幼儿园课程逐渐转变为以学前教育为导向,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开展主题活动、情景教学等。
二、幼儿园课程的现状1. 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大多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和体验式教学,但也存在着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和完整,教学方法单一、科学性不足等问题。
2.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不足,导致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有所欠缺。
3. 家长对于幼儿园课程的期望值逐渐提高,希望幼儿园的课程可以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孩子的个性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的展望1. 加强对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和创新,构建科学、系统、全面的幼儿园课程体系,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2. 推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团队,提高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水平。
3. 积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发适合幼儿园课程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
4. 加强家园合作,建立家长学校社区的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关心幼儿成长,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完善,但在当前阶段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和创新,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幼儿园课程发展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幼儿园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站,其课程内容和形式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注重综合素质教育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逐渐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作为教育的起点,自然也受到了这一影响。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在于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课程内容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等各方面。
而非传统的传授知识,而是以整体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二、关注幼儿个性发展在过去,幼儿园的教育往往是“同一尺寸适应所有”。
而如今,随着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个性化教育成为了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发展,注重挖掘每个幼儿的潜能,培养其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
这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多元化教学内容传统的幼儿园课程以认知为主,忽视了幼儿个体的不同需求。
而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发展趋势在于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呈现。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幼儿可以接触到更多元化的知识,从而开拓眼界,增强学习的乐趣。
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加入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丰富多彩的元素,使幼儿在课程中能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四、注重家校合作家校合作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也是整个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离不开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配合,形成合力。
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五、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幼儿期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期,而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合理的情感表达和健康的情感认识。
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素养,使他们在情感上健康成长,增强自尊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历程成就与趋势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历程成就与趋势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从最初的重视幼儿保育,到现在的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变革历程可谓是丰富多彩,成就斐然。
本文将从幼儿园课程变革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幼儿园教育主要以保育、交际为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技能。
这一时期的幼儿园课程主要围绕着生活技能,歌唱、游戏、手工等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幼儿园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90年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给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课程内容开始逐渐丰富和拓展,不仅包括了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内容,还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体育、道德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幼儿园课程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幼儿园开始引入科技教育、英语启蒙、思维训练等新颖内容,不断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家长的期望。
二、取得的成就经过七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变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课程内容得到了大幅度扩充和丰富,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多个方面,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
由于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们更加注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引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促进了幼儿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
各地幼儿园纷纷设立了专业的教研机构,加强对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幼儿园课程变革仍将朝着科学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的反思与未来发展规划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的反思与未来发展规划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逐步更新,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本文将对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并提出未来发展规划,以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1. 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幼儿园课程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幼儿园课程注重学生的记忆和机械化的技能训练,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课程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2. 新教育观念下的幼儿园课程随着新教育观念的兴起,幼儿园课程逐渐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开始融入游戏化、趣味性,更好地满足了幼儿的成长需求。
3. 多元化发展的幼儿园课程在当前,幼儿园课程开始注重幼儿的健康、情感、语言和智力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能力和兴趣,使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
三、对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的反思1. 单一化教学内容的问题传统幼儿园课程存在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问题,导致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不足。
2. 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形式缺乏趣味性,让幼儿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忽视幼儿个体差异的问题过去的幼儿园课程忽视了幼儿个体差异,导致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并不适合所有幼儿。
四、未来发展规划1.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兼顾幼儿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发展,让幼儿在不同领域全面发展。
2. 游戏化教学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更加注重游戏化教学形式,以增加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 个性化教学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应更注重幼儿个体差异,个性化教学将更加受到重视,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五、总结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教育观念到新教育观念的转变,而未来的发展规划则更加注重多元发展、游戏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升高。
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经历和学习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也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从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出以下几个现状:(1)重视素质教育。
幼儿园教育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素质。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不再限于知识点的纯粹传授,而是致力于鼓励孩子培养个性、情感、态度等全面素质。
(2)注重游戏教育。
幼儿园教育重视孩子的游戏,游戏不仅是幼儿童乐趣的来源,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
游戏教学不仅让孩子更愿意参与学习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3)面向未来教育。
幼儿园课程改革不仅关注眼下的需求,更要面向未来。
即便是在还不能预测的未来,幼儿园课程改革也要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的实践与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为孩子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做好准备。
(4)注重家庭教育。
强化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教育向家庭延伸。
培育家庭教育意识,让孩子的学习与家庭生活精神内涵融为一体,打造一种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推进、永不停歇的过程,未来在发展中所遇到的趋势如下:(1)多元化的课程内容。
未来的幼儿园课程要更加多样化,涵盖多个学科,例如艺术、科技、社交、读写和语言等等。
幼儿园课程应该建立在开放、包容和多样化的现代教育理念上。
不仅如此,未来的课程设置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习方式的可持续性。
未来的教育将突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和用地节约,幼儿园课程也要符合这个思路。
在设计上要注重环保要素,鼓励幼儿不仅从书本中学习,也要从自然中学习。
(3)倡导个性化教育。
幼儿园课程要注重培养个体的能力,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有所不同,教育方法也应根据不同的个性进行调整。
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总结与展望
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总结与展望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领域,课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幼儿园课程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更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发展。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至关重要,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总结与展望。
二、历史回顾1. 早期的幼儿园课程早期的幼儿园课程主要以玩耍和生活技能培养为主,重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认知的发展。
课程内容简单,注重通过游戏和体验来进行教育。
2. 当代幼儿园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当代幼儿园课程已经迈向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课程内容逐渐增加了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内容,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三、现状与挑战1. 现状目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逐渐丰富,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些幼儿园过分追求学科知识,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另一些幼儿园课程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2. 挑战幼儿园的课程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如何平衡各学科内容、如何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何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特长等。
四、展望与建议1.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国外幼儿园课程发展成功的经验,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课程。
2. 注重课程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游戏、音乐、手工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 培养师资队伍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执行者,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水平。
五、结语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现在正处于面临多样化课程设计和培养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
我们期待在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不断探索创新之中,幼儿园课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发展。
六、课程内容的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在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中,课程内容的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显著特点。
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内容,还包括艺术、体育、社交等方面的内容。
专业化的发展则意味着幼儿园课程需要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简述:教育发展与未来趋势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简述:教育发展与未来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园教育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进行简要的述说,并对教育发展与未来趋势进行一些思考。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幼儿园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深化,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幼儿园课程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幼儿园课程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迫切需要。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1.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成为了重要的趋势。
不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这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2.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将会更加注重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分隔,而是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不仅关注幼儿的认知能力,还要培养其审美、情感、体能等多方面的能力。
3. 教育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教育发展与未来趋势的思考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幼儿园教育更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不仅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未来。
只有不断顺应和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希望的过程。
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而幼儿园教育更是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我认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必须要着眼于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注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同时合理应用教育技术,以便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近年来,幼儿园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其课程发展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历程,回顾过去的变化和发展,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历程回顾1.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幼儿园课程在过去,幼儿园课程以灌输式教育为主,侧重于学龄前儿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课程内容单一,缺乏个性化和趣味性,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
2. 幼儿园课程的变革与发展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的发展,幼儿园课程逐渐开始注重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强调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开始受到重视,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
3. 当前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如今,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呈现出以学前教育为基础,注重幼儿全面发展的发展趋势。
注重情感体验教育,注重启发性教育,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化和趣味化,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未来展望1. 个性化课程设计未来,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课程设计将更加灵活多样,考虑到个体差异,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特长和潜能。
2. 跨学科综合素养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综合素养教育,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具备应对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素养。
3. 教育技术的融入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幼儿园课程将更加融入科技元素,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和方式。
4. 全面发展教育未来,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社交情感、学习能力等方面,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设置,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结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的变迁。
未来,幼儿园课程将更加注重个性化、跨学科综合素养、教育技术融入和全面发展教育,以满足幼儿个体差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幼儿园课程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我国幼儿园课程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者:秦元东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关系的形态分析与演变趋势——兼论我国幼儿园课程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摘要】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各具特点,是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主要活动组织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
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
在实践中,两者之间存在着排异、同化、顺应、并存、对话等多种关系形态,由此体现出不同的课程理念。
这也体现了我国幼儿园课程从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向后现代课程观演变的趋势。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区域活动;集体活动课程领域中,以确定性、封闭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长期占支配地位,其典型代表是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目标模式”。
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伊从教育的内在价值动身,对目标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被看作是逾越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的一次积极尝试。
而后,美国学者小威廉姆E·多尔又提出了一种以“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为规范的后现代课程观。
丰富性意味着“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存在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
回归性并不是对以往的简单重复,两者在功能上的差异在于“反思”在其中的作用。
在“重复”中,“反思”起的是消极作用,它切断过程,旨在达到预定的表示,因此,它是封闭性的;在“回归性”中,“反思”发挥的是积极作用,它旨在发展组合、探究、启发性地运用某物的能力,因此,它是开放性的。
严密性则可以防止课程落入“蔓延的相对主义”或感情用事的“唯我论”泥坑。
〔1〕上述课程理念的转变,同样也发生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
关于课程的预成性和生成性问题的讨论,关于方案教学、生成课程等,都是试图逾越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的积极尝试,也可以看作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序幕与探索。
但这些多数是“舶来品”,是西方文化语境中对幼儿园课程问题考虑的产物。
我国幼儿园课程走向
我国幼儿园课程走向
一、背景介绍
二、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
三、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
1. 早期的幼儿园课程
2. 近年来的改革与创新
3. 多样化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4. 专业化的幼教师资队伍建设
四、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与特色
1. 关注幼儿全面发展
2. 强调素质教育
3. 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求
4. 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参与
五、我国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课程内容过重
2. 教学过程缺乏个性化
3. 基础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平衡
4. 家校合作的不足
六、未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方向
1.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 加强游戏与体验教学
3. 引入跨学科课程
4. 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模式
5. 加强幼教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七、结论
以上是我国幼儿园课程走向的一些探讨,虽然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相信我国幼儿园课程一定会朝着更加全面、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
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首先,园本课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过去,幼儿园教育主要以学前教育为主,强调幼儿的智力发展。
但现在,家长开始关注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对幼儿园也提出了更多期望。
幼儿园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如语言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体育运动和艺术创作等。
园本课程相关教育机构还更加注重情感、品德和社交技能的培养,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课程活动。
其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法成为发展趋势。
幼儿的学习方式与成人不同,过去幼儿园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示范和幼儿的模仿为主,这种方式会限制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尝试使用游戏、故事、音乐、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家园合作越来越重视。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课堂,幼儿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对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家园合作,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
家长也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教师一起为幼儿创造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第四,幼儿园教育正朝向个性化发展。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因此,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照顾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
目前,一些幼儿园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的人数较少,这样可以更好地关注幼儿的需求和差异。
同时,幼儿园也开始注重开展个别化的评估和指导,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最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应用电子教育技术,如智能教具和电子教材等,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此外,一些幼儿园还通过网络平台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家庭背景,更好地帮助幼儿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主要体现在园本课程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法、家园合作的重视、个性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幼儿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幼儿园作为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课程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探讨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幼儿园教育课程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政策导向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此时期,幼儿园成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开始出台针对幼儿园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划文件。
此时期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主要以红色、劳动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劳动观念。
第二阶段:多元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此时期,幼儿园教育课程逐步从单一的红色、劳动教育扩展到全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
幼儿教育开始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幼教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幼儿教育课程的文化多元性不断增强。
第三阶段:质量提升阶段(新时期)此时期,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幼儿园教育,提高托幼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幼儿园教育课程更加关注幼儿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言语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
二、幼儿园教育课程的现状目前,幼儿园教育课程在我国已经日趋完善。
教育部也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等相关政策文件,规范了幼儿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
幼儿园教育课程不再注重知识的简单灌输,而是更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针对语言方面的培养,可以通过幼儿教育游戏,如角色扮演、《我会讲故事》等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数字方面的培养,则可采用数学启蒙游戏等方法,既让幼儿亲身体验,也让幼儿在趣味中学习认知,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除此以外,幼儿教育课程的多元性也逐步得到了重视。
不断有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出现,并得到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历程成就与趋势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历程成就与趋势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幼儿园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从最初的简单教育到现在的多元化课程,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成长的特点,为幼儿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本文将从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历程、成就和趋势三个方面来分析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幼儿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一、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幼儿园教育主要是以简单的游戏和体操为主,以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为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幼儿园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逐渐出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198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政策,提出了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幼儿园课程开始改革,逐渐出现了综合素质教育、体验式教育等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1990年代,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而到了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园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探究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成就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幼儿园课程变革和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
幼儿园课程从简单的体能教育逐渐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智力、情感、品德、体能等各方面的素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
幼儿园课程开始注重启发式教育,重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课程开始注重社会适应教育,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发展。
在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中,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蒙台梭利教育、艺术教育、游戏教育等,为幼儿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幼儿园课程也在教育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引入各种先进的教育工具和媒体,如智能教具、教育游戏等,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一、介绍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作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起点,其课程设置对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
二、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1. 早期幼儿园课程的简单性在早期,幼儿园课程主要围绕着生活常识、简单的认知和动手能力培养展开。
这一阶段的幼儿园课程偏重于生活技能的培养,教师主要以讲述和示范来传授知识。
2. 幼儿园课程的多元化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进步,幼儿园课程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针对不同芳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幼儿园课程开始注重体验式教育、游戏教学等方法。
3. 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近年来,幼儿园课程逐渐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不仅包括语言、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幼儿园课程的未来展望幼儿园课程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以下几个方向的展望:1. 强调个性化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和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
未来幼儿园课程可能会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
2. 融合科技教育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可能会融合科技教育的元素,引入智能玩具、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3. 注重跨学科教育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可能会更加注重跨学科教育,通过设计情景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在不同领域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交叉能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应当继续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未来展望应当更多地融入现代科技,注重跨学科教育,帮助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综合应用能力。
在总结部分,我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成长需求,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幼儿园学科教育的课程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幼儿园学科教育的课程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也是他们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幼儿园的课程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学科教育的课程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旨在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一、多元化的学科内容传统上,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侧重于语言、数学和艺术等基础学科。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正逐渐多元化。
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引入这些新的学科内容,幼儿园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跨学科的整合幼儿园教育的另一个趋势是跨学科的整合。
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是孤立的,而现在的趋势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以提供更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例如,通过将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幼儿园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观察、实验和创造的能力。
这种跨学科的整合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个性化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
因此,个性化的学习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趋势。
未来的幼儿园将注重了解每个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并根据他们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幼儿园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四、游戏化的学习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动力。
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将更加注重游戏化的学习,通过游戏来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
游戏化的学习可以提供一个积极、互动和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通过游戏,幼儿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未来的幼儿园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以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引言幼儿园课程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我国幼儿园课程也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和创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的课程设置1. 科学素质教育幼儿园课程不再局限于基础的语言、数学、音乐等科目的教学,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通过开展科学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等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艺术教育除了传统的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幼儿园开始引入更多形式的艺术教育,如舞蹈、戏剧等。
通过艺术表演和创作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园课程不仅强调孩子的身体锻炼,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通过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健康饮食和个人卫生的教育,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注重幼儿全面发展1. 综合素质评价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是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的学科成绩评价,教育部门也开始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幼儿的品德、智力、体质、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2. 培养创造力幼儿园课程不再侧重于死记硬背和机械操作,而是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通过开展各种创意活动和启发式教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性化教育幼儿园课程的个性化教育是发展趋势之一。
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性格和发展规律,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教育方式的创新1. 游戏教学幼儿园课程中游戏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2. 探究式学习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和独立学习能力。
通过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开展观察实验、进行讨论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历程成就与趋势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历程成就与趋势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幼儿园课程在这一历程中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的幼儿园课程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趋势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社会的动荡,幼儿园教育处于一种很低的发展水平。
早期的幼儿园课程以传统的“养成教育”为主,注重孩子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训练,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园课程逐渐开始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听、说、读、写、算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1980年代,我国幼儿园教育逐步向社会开放,推动了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1983年,全国普及幼儿园教育活动大会提出了“培养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好动、爱学习的幼儿”这一目标。
19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更加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生活技能的培养,课程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001年,国务院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正式确立了幼儿园教育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为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修订草案)》,进一步强调幼儿园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和标准。
从不同阶段的改革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幼儿园课程由传统的“养成教育”转变为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态度等。
幼儿园课程内容逐步丰富多样,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特点,注重体验式教学和游戏活动,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幼儿园课程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校园环境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家校合作加强,为幼儿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为培养有健康心理的下一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幼儿个体的全面发展,也为建设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引言幼儿园课程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小学教育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呈现出一些鲜明的趋势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旨在进一步明晰幼儿园教育的方向,促进幼儿园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1. 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我国幼儿园课程内容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过去,重视传统文化的课程在幼儿园中占据主导地位,注重教授音乐、舞蹈、美术等传统艺术形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样化课程内容的需求日益增加。
现在,幼儿园除了传统文化外,还增加了科学、社会、体育、语言、数学等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知识需求和兴趣发展。
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合作、沟通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艺术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使幼儿在学习中全面发展,同时也为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我国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法越来越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幼儿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发展并不利,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现在,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幼儿的探究和发现能力,采用了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游戏和操作性活动,幼儿可以通过实践来探索世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幼儿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锻炼幼儿的目标导向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培养目标。
过去,幼儿园教育主要强调幼儿的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追求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现在,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特长和兴趣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园课程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幼儿园课程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一、引言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逐渐重视,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二、背景幼儿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站,扮演着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关系到儿童的学习效果和成长质量。
过去,幼儿园的课程往往偏重知识的灌输,缺乏情感、认知和社交等综合发展的内容。
但现在,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期望更高,希望通过课程能够培养儿童的各方面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三、发展趋势1. 儿童主体性以往的幼儿园课程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
而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将儿童置于学习的主动地位,鼓励他们通过探索、实践和感受来获取知识。
幼儿园的课程需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2. 跨学科和综合发展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是跨学科和综合发展。
传统的学科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需要将各学科进行整合,并引入各类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情感、语言、动手能力等。
通过跨学科和综合发展,可以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探索式学习传统的幼儿园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指导,给儿童较少的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然而,目前的发展趋势是鼓励儿童通过探索式学习来获取知识。
幼儿园课程需要提供充分的环境和机会,让儿童通过自主活动、实验和观察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 科技整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幼儿园课程也需要与科技进行整合。
通过引入科技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科技整合也可以帮助儿童培养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四、前景展望1. 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幼儿园课程的前景是进一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天赋和能力各不相同。
未来的课程设计需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服务,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历程成就与趋势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历程成就与趋势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的幼儿园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程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一变革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和教育界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的成就,也是中国幼儿教育走向现代化、因材施教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从幼儿园课程变革的发展历程、成就以及未来的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经济建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园教育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也逐渐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1972年,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两长一短”(长大人、长智力、短劳动)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这标志着中国幼儿园教育迈出了新的一步。
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一纲要旨在通过游戏、活动、体验让幼儿在幼儿园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其中也提出了幼儿园以“小班教学”为主,小班园、大班园相结合的特殊办园模式,鼓励幼儿园朝着小规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继续强调以幼儿全面发展为宗旨,并提出了关于幼儿园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原则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幼儿园教育走在了国际化的道路上,有了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要的教育方针和实践。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学前教育三期课程标准(试行)》,这是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次重要里程碑,这一标准不再将幼儿园教育视为学前教育或者小学前教育,而强调了“幼小衔接”、“小学准备”和“幼儿特长培养”,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全面推进幼儿园教育的改革。
2018年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稿)》更是以“高度重视语言文字教育、注重科学教育、倡导个性化发展”为核心,着力打造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中国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从重视“生活情境训练”到重视“个性与全面发展”,从“小学前教育”模式向“幼儿特长培养”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幼儿园课程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者:秦元东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关系的形态分析与演变趋势——兼论我国幼儿园课程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摘要】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各具特点,是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主要活动组织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
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
在实践中,两者之间存在着排异、同化、顺应、并存、对话等多种关系形态,由此体现出不同的课程理念。
这也体现了我国幼儿园课程从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向后现代课程观演变的趋势。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区域活动;集体活动课程领域中,以确定性、封闭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长期占支配地位,其典型代表是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目标模式”。
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伊从教育的内在价值动身,对目标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被看作是逾越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的一次积极尝试。
而后,美国学者小威廉姆E·多尔又提出了一种以“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为规范的后现代课程观。
丰富性意味着“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存在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
回归性并不是对以往的简单重复,两者在功能上的差异在于“反思”在其中的作用。
在“重复”中,“反思”起的是消极作用,它切断过程,旨在达到预定的表示,因此,它是封闭性的;在“回归性”中,“反思”发挥的是积极作用,它旨在发展组合、探究、启发性地运用某物的能力,因此,它是开放性的。
严密性则可以防止课程落入“蔓延的相对主义”或感情用事的“唯我论”泥坑。
〔1〕上述课程理念的转变,同样也发生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
关于课程的预成性和生成性问题的讨论,关于方案教学、生成课程等,都是试图逾越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的积极尝试,也可以看作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序幕与探索。
但这些多数是“舶来品”,是西方文化语境中对幼儿园课程问题考虑的产物。
具体到我国幼儿园课程领域,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表达或表示方式: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典型表示就是,幼儿园课程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导。
后现代课程观则试图通过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两种形式,实现课程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中的主要活动形式。
在强调文化多元与交流的时代背景下,两者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出现出复杂多样的关系形态,有的仍表示为程度不同的现代工具理性课程理念(如排异、同化),有的使课程落入“蔓延的相对主义”(如顺应),有的体现为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的解构和后现代课程观的孕育(如并存),有的体现为后现代课程理念(如对话)。
一种演变趋势正在孕育、形成与显现,即从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向后现代课程观转变,它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基本一致。
一、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差异与互补〔2〕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
它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并考虑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它在活动室划分出一些区域,如积木区、扮演区等,投放相关活动资料,制订相关活动规则,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区域,与资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它具有自由性、自主性、指导的间接性与个性化等基本特点。
集体活动则是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以和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主要以集体形式,在教师引导下开展教育活动。
相对而言,它具有控制性、引导性、一起性和指导的直接性等特点。
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各具优缺点:前者更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因而活动内容和形式具有丰富性。
但假如过于松散,缺少反思则易沦为“重复”,进而限制其丰富性。
后者有明确目标,控制性强。
但假如对幼儿个别差异关注不够,因时间限制使活动展开不充分,控制过于严密,则易导致“丰富性”不够。
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二、集体活动:保守和主导自从“免除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保守文化主流趋于“一尊”,统治阶级力图将儿童培养成“四书五经”的忠实信仰者与继承者,将儿童塑造成为规格统一的“社会人”,其核心是强调共性,抹杀个性。
中国保守文化中,儿童从属于成人,缺少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保守儿童观基本上是属于工具主义的,把儿童当作工具,而没有看到儿童自身也应当作为目的……儿童只能从属于成人,围绕成人运转。
这是中国保守文化中儿童观的主流。
”〔3〕这种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儿童教育是以成人为中心的,缺乏现代儿童观念,根本目的是用统一的价值规范、行为规范等规约儿童,以便将其塑造成规范化的“社会人”。
这在教育形式上主要表示为以集体活动为主导。
三、区域活动:引进与碰撞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发端于西方,由蒙台梭利首次提出,后来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或人物包括高瞻课程、约翰·托马斯、玛丽·伊丽莎白·约克、巴巴拉·德恩、光谱方案等。
〔4〕“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留学归国人员把这些在国外盛行的区域活动模式介绍到国内”,〔5〕于是,国内也开始开展这方面探索。
作为引进的区域活动思想,在进入中国儿童教育领域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置与集体活动之间的关系。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不只仅是两种具体的活动组织形式,更是不同儿童观、教育观的体现,两者关系实质上是不同观念之间碰撞的过程。
四、集体活动对区域活动:排异、同化、顺应、并存、对话工具主义的儿童观在中国保守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保守儿童观中还有一些细小的支流”,“在中国,家长对子女的爱也是很深厚的”,“中国保守文化中儿童观的另一支流就是,在保守儿童观的主流稳固地占据许多人心灵的情况下,有人就对这种儿童观提出了批评”,如颜之推等。
〔6〕正是这些细小的支流,为区域活动进入以集体活动为主导的中国儿童教育领域提供了基础与条件。
在此过程中,集体活动对区域活动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排异、同化、顺应、并存和对话的过程。
这同时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从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一统天下到开始解冻,因全面反叛而使课程落入“蔓延的相对主义”,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的解构与后现代课程观的孕育,到后现代课程观确立的漫长过程。
(一)排异: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的典型反应直接将区域活动拒之“门”外,这在区域活动刚进入幼儿园时比较多见。
后来,一些幼儿园开始尝试设置与开展区域活动,但或者不知道如何开展,或者只是将其作为点缀与摆设。
区域活动虽然进入了集体活动占主导的幼儿园,但实质仍然游离于幼儿园课程之外。
如教师在设计单元主题活动计划时,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区域活动。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会把区域活动时间作为自身的休息时间。
这标明,教师习惯并钟情于确定的、严密的计划与控制,不允许课程中存在任何偶然的、自身无法预料与控制的成分。
(二)同化: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的解冻集体活动开始接纳区域活动,并将其纳入集体活动体系中,为集体活动服务,成为集体活动的和庸。
这在实践中一个最明显的表示就是,将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铺垫或延伸,如有些教师在开展集体活动之前,先将相关资料投放到区域中,让幼儿事先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一些相关经验,为接下来的集体活动提供经验基础;还有的教师将集体活动中来不和完成的活动放到区域活动中去,让幼儿继续进行。
区域活动虽说开始“登堂入室”,但这是以放弃自身独立地位,成为集体活动的和庸为代价的。
这标明,教师开始允许幼儿园课程中有偶然性成分存在,但仍要服从于幼儿园课程的确定性、计划性和控制性。
(三)顺应:课程落入“蔓延的相对主义”此时区域活动不只登堂入室,而且“反客为主”。
如有些幼儿园不同程度地缩减集体活动时间,将更多时间安排为区域活动,虽然也关注集体活动,但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区域活动的辅助,这种情况也许在我国幼儿园中并不多见。
但它标明,有这种尝试的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确定性、计划性与控制性进行全面反叛,走向了另一极端,即强调偶然性、非计划性与非控制性。
(四)并存:现代工具理性课程观的解构和后现代课程观的孕育此时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受到了同等待遇,两者之间有时会“相交”,但主旋律是“平行”。
一个最明显的表示是,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中开展的内容相互没有关联。
对此,有些幼儿园试图加以改变,尝试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两者因同一主题而发生联系,但这种联系的主旋律仍是“平行”,二者主要是各自依照自身的逻辑线索发展。
例如,一个关于“杭州”的主题,在集体活动中,让幼儿认识西湖十景,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建构区中搭建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
这个搭建活动一直持续着,但这时,集体活动已进入到开展诸如认识杭州的土特产等活动。
这标明,教师已意识到幼儿园课程中有一局部是确定的、可计划与可控制的,还有一局部是偶然的、非计划与非控制的。
(五)对话:后现代课程观的典型此时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不只受到了同等待遇,而且开始积极互动,这是一种最富有生机活力的关系形态。
例如,“超市”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收集来的“货物”进行分类时,没有将“货物”分类放置,为此,组织了针对性的集体活动: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现有的‘商品’可分为哪几类”,并请每个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派一位代表从众多“商品”中取出一类商品。
接下来,幼儿又回到各区域开始“货物”分类活动……此时,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效的积极互动,从而促使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不时逾越自身局限,走向丰富与深化。
这时的教师显然已意识到幼儿园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等特点。
五、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关系的演变趋势:从边境到边缘从排异、同化、顺应、并存转变为对话,反映了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关系从边境向边缘的转变。
这种转变契合了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发展趋势,代表了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关系的演变趋势。
“‘边境’是将对立双方隔离开的界线。
隔离、封闭和阻碍双方交流。
”〔7〕上述前四种关系形态中,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之间有一条“界线”,它依据一定的规范区分出“高低贵贱”,因此存在着厚此薄彼的现象,或者虽待遇同等却相互互不往来。
在这些相互分裂与对抗的活动之中或之后,幼儿的经验相应地也相互不同程度地分裂与对抗,最终可能导致的是教育中“完整和谐人”的缺失。
换句话说,此时幼儿的经验是零散的。
“我们的经验在绝大局部情况下都不关注一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不存在着对于控制可组织进发展中经验的关注性拒斥和选择的兴趣……一物取代另一物,却没有吸收它,并将它继续下去。
存在着经验,但却松弛散漫,因而不是一个经验。
不用说,这样的经验是麻痹性的。
”〔8〕以分离、封闭与对抗为基本特征的关系形态,会导致教育影响力的相互制约、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