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读书笔记
【篇一:国际贸易读书笔记】
国际贸易读书笔记
——读《流行的国际主义》有感
这是一本很有名气的书,我原本以为他会显得艰涩难懂——就像好
多学术性的文章一样,但是当我读起来才发现,原来经济学也可以
这么有趣。克鲁格曼用风趣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收入增
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首先驳斥的是关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概念。克鲁格曼认为,
许多误区的产生源自于人们并没有将国家和公司进行区分,而笼统
的认定国家之间的关系如同企业之间一样,存在国际竞争。在他看来,国家与公司截然不同。一个公司的底线就是破产:如果一个公
司无法支付工人的工资、向供货商采购的费用和债权人的本息,它
就面临着破产。说一个公司没有竞争力,意思其实是它的市场地位
不可持续,如果不改善绩效就难以维持生存。可是国家却不会破产,尽管国家可能对它们的经济绩效满意或不满,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
底线。因此国家竞争力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概念。在一个很少进行国
际贸易的国度,生活水平的提高(这
往往被视为竞争力概念的一个方面),几乎完全由国内因素,特别
是国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而不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生产率的增长。即使在今天,美国的出口额也只占美国gnp的10%,中国虽然
稍高,也只是24%左右(12000/499000亿美元)。因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大多数经济仍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克鲁格曼利用美国的
数据,证明了他的上述观点:长期来看美国的真实收入增长率一直
接近于国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正是因为实际工资取决于经济的总
生产率,所以没有理由认为制造业或进行国际贸易的部门的生产率
值得特别关注,或者应该被给予更多的扶持。更为关键的是,国际
贸易并非零和博弈,而是正和博弈。“竞争力”的概念抹杀了国家之
间的合作关系,因而极有可能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一
旦政府对于竞争力过于偏执,就会犯两个错误:资源的错误配置和
贸易战。通过利用“竞争力”概念进行游说,很多制造业企业获得了
政府的支持,但是实际上美国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在于
服务业生产率低下。如果对“竞争力”执迷不悟,上马大量所谓“战略
性贸易政策”,也依然面临两个难题:第一,很难断定哪些行业应该
得到战略性扶持,以及适当的扶持形式和扶持程度;第二,即使战
略性贸易政策是成功的,所带来的回报也可能微乎其微,因为国际
贸易并非国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次,在这本书中克鲁格曼探讨了贸易、工作和工资的关系。他认为,美国面临的难题是制造业萎缩,大量制造业部门的工人转移到
服务业部门。制造业比重下降的根本在于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所
以产品变得相对便宜,国内支出构成中制造品的比重下降。这种下
降恰恰是竞争力提高而非缺乏的结果。在谈论国际贸易和竞争时,
必须区分两种情况:生产率低增长和生产率增长滞后于其他国家。
前者即使对不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也是很糟糕的,而后者尽管会伤
害美国的自尊,却不会影响美国的生活水平。在考虑了汇率和贸易
条件之后,美国可支配gnp的下降也主要是因为单位工人真实gnp
增长缓慢,这几乎完全是由国内生产率增长的下降造成的。美国蓝
领工人收入的下降与国际产品的竞争无关,要素价格均等化也不是
造成工资差异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对熟练工人需求的增加,主要
是由每个行业内部需求的变化造成的,而不是由于贸易导致美国产
业构成变化造成的:用机器替代工人,更高效地使用没有解雇的工人;高技术经济越来越不需要非熟练工人。
然后,克鲁格曼提出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疑问:第三世界的增长损
害了第一世界的繁荣吗?克鲁格曼认为,第三世界更高的生产率将
反映为第三世界更高的工资,而不是降低第一世界的收入。在一个
国家内,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所以外国竞争者降价虽然会降低
我的工资,但是只要我有收入,也就能在同一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购
买力。总结出来就是,世界经济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充满了反馈关
系的复杂的网络,而不是一个只有单向效应的简单的链条。在这个
全球经济系
统中,工资、价格、贸易和投资流都是结果,不是外生给定的。
那么美国所谓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克鲁格曼研究
发现,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着强大的均衡力,即便某国的生产率增速
乃至技术、产品质量都低于其他国家,也能在世界市场上出售一些
产品(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这将是生产率劣势最小的那些产品),
在长时期中基本上保持贸易平衡,且国际贸易也能改善这些低生产
率国家的状况,而非使之恶化。事实上,即便美国的生产率增速和
其他国家一致,也未必是好事,这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增长是偏向美
国出口的产品(损害),还是偏向美国进口的产品(有利)。当然,
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化会影响国内的收入分配,这一点不容忽略,比
如美国国内收入差距扩大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般而言,大部分
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国与国之间在资源、气候和社会等方面的
持续差异。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通过一个正反馈过程,产业似乎能
创造自己的比较优势。特定产业强大可以导致“外部经济”,从而进
一步加强该产业的力量。外部经济有两种形式:技术性外部经济和
金融外部经济。前者指知识在厂商之间的扩散,后者则取决于市场
规模——广阔的市场和灵活的劳动大军。“外部经济”的存在使得国
际分工模式不再如以前那么容易确定。产业成长的初期和转型时期
成为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外部经济在美国产业的地区分
工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很多地区产业的成功本身都有一种自我加强
的效应。这才触及到了真正的竞争力问题:国际竞争将某个国家赶
出了它可能或应该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的可能性。但是,这个观点
不能被滥用。一国追求竞争优势不应该是无限制的,因为单方面追
求竞争优势会使所有国家受损。实现特定的聚集的外部经济所带来
的优势,是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的。
之后克鲁格曼分析了新贸易理论。这一理论宣称,许多国际贸易不
是国家固有优势的结果,而是“收益递增”的结果,即在一个公司水
平上,或者在一个国家产业水平上的大规模生产的优势。细看起来,不少贸易反映了被自我加强的优势锁定的历史和偶然事件。要论证
这个观点,首先需要模型化一个收益递增和非完全竞争的市场,这
是非常困难的。模型化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引入一个重要的产业组
织因素,来解释大公司之间的战略互动。现在,这个理论模型已经
得到建立,并且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部分,但是其政策含义依然
存在许多争议。有一些学者根据这个理论,提出了所谓“战略性贸易
政策”的概念,即聪明的政府干预不仅能改变比较优势的模式,还能
牺牲别的国家来提高本国的实际收入。这种华而不实的说法已经非
常流行,但是却很难进行设计和评估。事实上,尽管所有的完全竞
争市场都是相似的,可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各有各的不完全的方式。并不存在一个适合于所有行业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干预综测。而
提出干预的建议必须建立在行业的技术、历史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
许多详细资料基础上,去分析公司会怎样随着假想的政策变化而改
变它们的策略,这些改变又会如何影响收
益、工资、r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