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用药对

合集下载

中药药对190种

中药药对190种

上一篇:中药材别名大全 ...下一篇:中药药对190法|返回日志列表中药药对190法续∙分享∙转载∙复制地址山外山 2011年01月08日 18:50 阅读(37) 评论(0) 分类:医药天地∙举报∙字体:中▼o小o中o大二、相反药对(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桂枝白朮 10g 1. 营卫,2. 发汗止汗,3. 有扶正祛邪之妙。

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

2.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黄耆防风 10-15g;10g 补气固表,祛风解表。

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

适用于体虚感冒。

附子麻黄 3-5g;10g(先煎20分) 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

薄荷玉竹 5-8g(后下);10-15g 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人参石膏 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 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

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五味子制大黄 6g;10-15g 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

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

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

生地黄柏 15g;10g 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当归大黄 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 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黄耆葶苈子 10-15g 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肺胀、心悸证。

白朮泽泻 10g:20g 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牡蛎椿根皮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 养阴清热,愈带止崩。

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

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山药牡蛎生、煅各30g:30-60g 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

中药药对的配伍规律

中药药对的配伍规律

中药药对的配伍规律咱中国人对中药那可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呀!中药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叫药对。

这药对的配伍规律,就像是一场奇妙的舞蹈。

你想想看,不同的中药就像不同性格的人,它们凑在一起,那化学反应可神奇了。

比如说黄连和黄芩,这俩就像一对默契十足的好搭档。

黄连苦寒,能清热燥湿;黄芩呢,也有清热的本事。

它们在一起,那清热的效果不就更强了嘛!这就好比两个大力士一起干活,力量肯定比一个人大呀!再看看麻黄和桂枝,它们就像是一对互补的伙伴。

麻黄能发汗解表,桂枝可以温通经脉,它们一结合,对于风寒感冒的效果那是杠杠的。

这不就像跑步的时候,一个人在前面拼命冲,一个人在后面助力,跑得更快更远嘛!还有啊,人参和黄芪,这可是补气血的黄金组合呢!人参大补元气,黄芪能补气升阳,它们俩在一起,就像是给身体注入了一股强大的能量。

就好像车子没油了,给它加上最好的汽油,立马动力十足啦!那为什么这些中药要这样搭配呢?这就是中药的智慧啦!就像做菜一样,不同的食材搭配起来,味道才更好。

单吃一种中药可能效果有限,但和合适的伙伴在一起,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这难道不神奇吗?而且啊,这药对的搭配可不是随便乱来的。

就像跳舞要有节奏,搭配也要有讲究。

要是乱搭一气,那可不行哦!比如说有些中药是寒性的,有些是热性的,如果搭配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呢。

咱老祖宗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才总结出这些宝贵的经验。

这可都是宝贝呀!我们得好好珍惜,把这中药的智慧传承下去。

你说,我们是不是很幸运,能拥有这么博大精深的中药文化呢?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药对,它们里面蕴含着大大的学问呢!我们要好好研究,好好利用,让中药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让我们一起为中药药对的神奇点赞吧!。

(完整word)中药药对配伍

(完整word)中药药对配伍

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

主治肺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

主治寒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

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

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

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

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1。

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3。

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

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

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

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2。

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

治阴虚外感.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1。

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

中药药对大全

中药药对大全

[转] 中药药对大全,大家好好看看,以后好好掌握运用!一、相须药对1.麻黄桂枝2.荆芥防风3。

辛夷苍耳子4.葱白豆豉5。

菊花桑叶6.大黄芒硝7。

石膏知母8。

代赭石石膏9。

鲜芦根鲜竹叶10。

甘草桔梗11.金银花连翘12.田基黄垂盆草13.天癸子土贝母14.鱼腥草野养麦根15。

虎杖红藤16。

黄连黄芩17。

黄连山栀18.黄柏知母19。

鲜石斛鲜生地20.鲜茅根茅花21.赤芍丹皮22。

皂荚明矾23.藿香佩兰24。

藿香猪胆汁25。

生姜枳实26.制半夏干姜27.石菖蒲远志28。

石菖蒲制南星29。

制半夏获苓30.浮萍木贼草31。

蝼蛄蟋蟀32.茯苓猪苓33。

路路通地龙34.马鞭草王不留行35。

石打穿刘寄奴36.槟榔获苓皮37.娱蚣白花蛇38.威灵仙葛根39。

海桐皮 ?莶草40。

秦艽晚蚕沙41。

附子肉桂42。

附子干姜43。

桂枝附子44。

枣仁柏子仁45。

龙骨牡蛎46。

磁石珍珠母47.旋复花代赭石48.全蝎蜈蚣49。

地龙僵蚕50。

川芎露蜂房51。

全蝎露蜂房52。

僵蚕蝉衣53。

代赭石牛膝54。

陈皮青皮55.枳实厚朴56。

香附川楝子57.延胡索川楝子58.柴胡郁金59.川楝子路路通60.槟榔沉香61。

小茴香沉香62。

莪术三棱63.鸡内金三棱64。

桃仁红花65。

五灵脂蒲黄66.泽兰益母草67。

乳香没药68.三七血竭69。

水蛭虻虫70.麦芽谷芽71.款冬紫菀72。

牡蛎玄参73。

威灵仙制半夏74.党参黄芪75。

桂枝黄芪76。

桂枝人参77。

生姜大枣78。

熟地当归79。

熟地白芍80.当归丹参81.鸡内金白术82。

蜈蚣当归83。

附子人参84。

玉竹生地85.麦冬天冬86。

何首乌仙灵脾87.益智仁补骨脂88。

蛤蚧紫河车89。

菟丝子杞子90.山茱萸山药91.仙灵脾仙茅92。

蛇床子石楠叶93.肉苁蓉巴戟天94。

覆盆子紫石英95.鹿角巴戟天96。

紫河车鹿角97。

赤石脂禹余粮98 木蝴蝶凤凰衣99。

硼砂乌梅100。

柴胡升麻101。

槟榔常山102。

张永华教授运用中药药对治疗失眠经验

张永华教授运用中药药对治疗失眠经验

2020年12月第27卷第23期张永华教授运用中药药对治疗失眠经验卢晶晶 陈佳飞 张永华(指导)失眠又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张永华教授为浙江省名中医、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擅长情志病的诊治,尤其是治疗失眠,现将其治疗失眠常用中药药对总结如下:1 经验药对1.1 疏肝理气养血类 张师指出,从肝的生理病理功能来看,肝藏魂,魂归于肝则寐。

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而肝郁失疏,气血不畅,则血不舍魂,常可表现为精神抑郁、心神不宁或两胁胀痛,舌红苔黄脉弦等肝郁气滞之象。

张师对于临床上胸胁脘腹胀痛,表情沉默,手足不温者,常用药对有柴胡—白芍、郁金—石菖蒲。

柴胡—白芍:柴胡味辛、苦,性微寒;有发表升阳作用,善治往来寒热,疏肝解郁。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炒白芍药性缓和,善于养血敛阴。

柴胡与白芍配伍见于张仲景《伤寒论》之四逆散。

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柴胡以疏肝之阳,通达气机,芍药以泻肝之阴,和血通痹,两药配伍,一升一敛,调理气机。

张师发现,现代社会物质条件丰富,很少出现单纯阳虚的四肢不温,多为气机郁滞于内,不得畅达所致。

柴胡配白芍,外走少阳之阳,内走厥阴之阴,则肝胆疏泄之性遂,厥可通也。

常用剂量:柴胡10g,炒白芍15g。

郁金—石菖蒲:郁金味辛、苦,性寒;有活血祛瘀、行气解郁之效,善治气滞血瘀之证。

石菖蒲味辛,性温,芳香之品,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之效,善治痰浊蒙蔽之证。

张师临床上运用郁金—石菖蒲治疗郁证疗效颇佳。

研究发现,以郁金—石菖蒲药对为基础的加味菖蒲郁金汤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失眠症有效率高达94%[1]。

常用剂量:郁金10g,石菖蒲10g。

1.2 调和阴阳类 《灵枢经·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张师指出,卫日行于阳,夜行于阴,阴阳交谓之泰,昼精而夜瞑;若卫阳不能入阴,阴阳不交谓之否,则不得寐。

作者单位:311201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消化内科(卢晶晶、陈佳飞);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张永华)通信作者:卢晶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竭其精,从而导致人们心血与肾精过度亏虚,出现心肾不交之象。

药对ppt课件

药对ppt课件
中药药对:两种药物组成,中药特殊配伍方法,该方法源于七情, 又有所发展。 七情:中药配伍的七种情况,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 恶、相反。除单行外,均是二种或以上药物配伍,目的适应复杂病变, 避免副作用,安全高效。 中药药对不同于单味药,是中药学学术的升华;不同于方剂学,是 方剂学的基础,若干方剂的母方;不同于治法学;有治法学内容。 190种中药药对,按作用不同,分为:相须药对105种;相反药68 种,其中:扶正祛邪 35种、寒热相反 10种、升降相反10 种、润燥相反 4种、散敛相反2种、其它相反7种;相使药对14种,十八反和十九畏药 对3种等四种。 收集年限:张仲景《伤寒论》近代已故名医药对文献。
006:大黄10g 芒硝10g
大黄:苦寒,攻击导滞,清热泻火,药理:刺激大肠,增加蠕动, 促进排便。 芒硝:辛咸苦大寒,泻热通便。 合用:清热攻下,《药品化义》:大黄...积热结久,大便坚实,秘 固,难以取下,借芒硝味咸软坚,相须而用。适用于阳明燥热实证。 症见:潮热,自汗颇多,腹部坚硬而痛,拒按,烦躁神昏,大便秘 结,下利清水,口舌干燥,舌质红,舌苔黄而糙,脉滑数有利。肠胃为 俯,受纳水谷,化生精微,传导糟粕,肠道实热积滞,不能受纳,不能 传化,形成此证,后世清热通便母方。 《伤寒论》: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局方》:凉隔散;《伤寒 六书》:黄龙汤;《温病条辨》: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 祛邪重剂:暂用,中病即止。
009:鲜芦根 60g 鲜竹叶 30g
鲜芦根:甘寒,清肺胃热,生津止渴,《本草经疏》:芦根味甘气 寒而无毒,甘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津液流通而渴止。 鲜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利尿。 合用: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 症见:外感热病后期,表邪已解,身有低热,下午甚,形体消瘦, 口渴喜饮,心烦,维纳不佳,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鼻衄者:加鲜茅根同煎。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虽然是转贴但是觉得很好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是最后的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用药方法值得思考一、相须药对A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R: d0 ` y" ~' d%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中药药对190 种中药配对用法虽然是转贴但是觉得很好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是最后的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用药方法值得思考一、相须药对A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 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 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 先煎;15~30g 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 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 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R: d0 ` y" ~' d% @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虽然是转贴但是觉得很好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是最后的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用药方法值得思考一、相须药对A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R: d0 ` y" ~' d%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中药药对药歌诀

中药药对药歌诀

中药药对药歌诀
1.相使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增强或偏向某一方面的作用,使配伍用药的功效更加显著,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黄芪与茯苓相使配伍,可增强益气健脾利湿的功效,治疗脾胃气虚、水肿等病症。

2.相须配伍:利用药物之间相互为用,可以增强疗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知母与黄柏相须配伍,可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口干咽燥、头晕目眩等病症。

3.相杀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克制或消除某一方面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生姜与半夏相杀配伍,可消除半夏的毒性,治疗痰湿阻遏气机所致的呕吐、咳嗽等病症。

4.相畏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附子与干姜相畏配伍,可制约附子的毒性,治疗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病症。

5.相反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乌头与半夏相反配伍,可制约半夏的温燥之性,治疗寒痰阻遏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病症。

6.相恶配伍:利用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削弱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单行配伍:即单独使用某一药物进行治疗。

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回阳救逆。

以上是中药药对药歌诀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用药方法。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中药中的药对

中药中的药对

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6、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11、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3、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5、大黄得芒硝则润下。

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27、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

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

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

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

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

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

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

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

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

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

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

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

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

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

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

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

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

中药药对的英语

中药药对的英语

中药药对,是指经常在临床中药学中用于配伍使用的一组药物,其组分通常都含有两个药物,所以叫药对。

此法对于药量、药性、药效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它不仅仅包含有组合配对的意思,也含有服药治疗等含意。

在这里将列举一些常用的中药药对及其英语表达。

**1.黄芪+白术:**Huangqi (黄芪) and Baizhu (白术) - Huangqi is a tonic herb that strengthens the spleen and lungs, while Baizhu reinforces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ogether, they are commonly used to enhance the body's resistance and improve digestion.**2.当归+熟地:**Danggui (当归) and Shudu (熟地) - Danggui is a commonly used tonic for women, as it nourishes the uterus and liver, while Shudu nourishes the kidneys and improves blood circulation. Together, they are often used to promote longevity and enhance sexual function.**3.柴胡+黄芩:**Chaihsu (柴胡) and Huangqin (黄芩) -Chaihsu is a popular herbal medicine that increases Qi, while Huangqin has the ability to dispel wind, clear heat, and resolve phlegm. Together, they are used to address digestive problems, headaches, and coughs.**4.陈皮+半夏:**Chenpi (陈皮) and Banxia (半夏) - Chenpi moistens the spleen and stomach, while Banxia dispels wind and relieves coughs. Together, they are commonly used to alleviate nausea, vomiting, and gastric distress.**5.川芎+白芍:**Chuanxiong (川芎) and Baishao (白芍) - Chuanxiong is a popular herbal medicine that increases Qi and promotes blood circulation, while Baishao nourishes the tendons and bones. Together, they are used to address sore joints, muscle pain, and weakness.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药对的例子,实际上中药药对的组合和功效可能因地区、医生、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药药对速记表!

中药药对速记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中药药对速记表示例,用于记录中药的配伍关系和相互作用:
| 中药名称 | 配伍药物 | 作用/相互作用 | 注意事项 |
| 当归 | 川芎、白芍、炙甘草 | 共同活血、调经 | 孕妇慎用 |
| 人参 | 黄芪、党参 | 共同补气、增强免疫力 | 高血压患者慎用 |
| 黄连 | 黄芩、连翘 | 共同清热、解毒 | 脾胃虚寒患者慎用 |
| 白术 | 炙甘草、茯苓 | 共同健脾、利水 | 大便秘结者慎用 |
| 陈皮 | 枳壳、白芍 | 共同理气、燥湿 | 胃寒者慎用 |
| 当归川芎 | 熟地、白芍 | 共同补血、调经 | 孕妇慎用 |
| 三七 | 丹参、血竭 | 共同活血、止血 | 出血倾向者慎用 |
| 甘草 | 炙甘草、白术 | 共同调和其他药物 | 高血压患者慎用 |
注意事项:
以上仅为简单示例,实际中药药对可能更加复杂和多样。

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注意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中药,遵循专业的指导和咨询。

中药药对配伍大全,非常简单

中药药对配伍大全,非常简单

中药药对配伍⼤全,⾮常简单临床⽤药要求严谨、精炼。

做到这点,除辩证、⽴法正确外,还需熟悉每味药物的药性及药物间的配伍。

以单味药⽴⽅者为单⽅,但毕竟药少⼒专,不适宜⼤多数疾病药对配伍能体现⼀个⽅剂组成的框架,若⼲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总结常⽤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黄-----配薄荷 蝉⾐——主解表,散风透疹,治风疹⾝痒。

杏仁⽢草——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风寒感冒、咳嗽⽓喘。

杏仁厚朴——主⾏⽓降逆,⽌咳平喘,肺⽓壅滞,咳喘⽓逆证。

⽩术 ⽣姜——主发汗解表、利⽔消肿,治⽔肿兼表证,⼩便不利。

桂枝-----配茯苓 ⽩术——主通阳化⽓,治⽔湿内停,痰饮咳喘,⼩便不利。

猪苓 泽泻——主通阳化⽓,利⽔消肿,治⽔肿,⼩便不利。

附⼦ ⽩术——主温阳利⽔,治阳虚⽔停,四肢浮肿。

防风-----配羌活 防⼰——主胜湿祛风,治周⾝痹痛。

黄芪 ⽩术——主益⽓健脾,固表⽌汗,治表虚⾃汗及体虚易感。

荆芥 ⽩芷——主温中散寒,治风寒感冒及恶寒发热者。

羌活-----配独活 灵仙 ——主祛风湿,治周⾝风湿疼痛者。

防风 防⼰——主祛风胜湿,治风湿痹症疼痛。

公英 蓝根——主祛风解表,治风热表证。

防风 ⽩芷——主祛风解表⽌痛,治感冒风寒 恶寒发热,头⾝疼痛。

川芎细⾟——主祛风解表⽌痛,治头、项、上肢疼痛。

藁本 苍术——主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

细⾟-----配⿇黄 附⼦——主发散风寒,祛风⽌痛,治外感风寒,阴寒内盛。

羌活 ⽩芷——主祛风⽌痛,治风寒头痛。

⽩芷 ⽯膏——主祛风⽌痛,治风⽕⽛痛。

⼲姜 半夏——主温肺化痰,治痰多咳嗽,痰稀⾊⽩。

丁⾹ 五倍⼦——主治早泄(⽤95%酒精15毫升浸泡15天,⾏房前涂擦于阴茎头部约1—3公分后⾏房)紫苏-----配⾹附 陈⽪ ——主发表散寒,⾏⽓宽中,治风寒感冒兼有⽓滞。

藿⾹陈⽪——主⾏⽓宽中,解郁⽌呕,治⽓郁不畅,胸闷呕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常用药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麻黄桂枝:发表解肌散寒,风寒实证。

相须。

麻黄杏仁:宣肺平喘,邪热雍肺,咳喘。

相使。

麻黄石膏:清泻肺热平喘,邪热雍肺,咳喘。

相使。

麻黄熟地:麻得地不躁,地得麻不腻,散寒通络治阴疽,滋阴平喘,治肺肾阴虚咳喘。

相使。

麻黄附子:温经通络,助阳散寒,阳虚外感或风寒痹痛。

相使。

麻黄白术:宣肺利水,健脾躁湿,水肿初起或风湿痹证。

相须相使。

桂枝白芍: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外感风寒表虚证。

相使。

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益气同阳,气虚,心阳虚之心悸气短。

相使。

桂枝吴萸:温经散寒,治疗冲任虚寒,少腹痛,月经痛。

相使。

细辛五味子:一散一收,相反相成,治寒饮,喘咳。

相使。

荆芥防风:发表散寒,治外感风寒或风疹瘙痒。

相须。

辛夷苍耳子:疏风、宣肺、通鼻窍,治风寒鼻渊头痛。

相须。

生姜半夏:温胃、化痰、止呕,治寒饮呕吐。

相畏相使。

生姜大枣:养脾胃和营卫,入表药治风寒感冒,入健脾药治胃脘不舒呕吐。

相使。

桑叶菊花:清肺止咳,疏风明目,治风热咳嗽,目赤肿痛。

相须。

菊花枸杞:滋肝肾,清头目,治肝肾不足之头昏眼花。

相使。

葛根升麻:升散透达,治疹出不畅,麻疹初起。

相须.
葛根黄连:清热止泻,治湿热痢疾。

相须。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治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久痢。

相须。

柴胡枳壳:升清降浊,调和肝脾,治胸闷腹痛,食欲不振,大便不调。

相使。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相须。

豨签草臭梧桐:清热活血,去风湿、治热痹。

相须。

附子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下焦命火衰,肾阳不足诸证。

相须。

附子干姜: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治亡阳虚脱,脾肾阳虚泻泄。

相须。

附子白术:温中散寒,健脾躁湿,暖中止痛,止吐泻、消痰饮,也可治疗风湿相搏之关节疼痛。

相使。

附子黄芪:温阳益气,固表止汗,治阳虚自汗畏冷。

相使。

干姜黄连:辛开苦降,治寒热互结之胃脘痞满、泛酸、泻泄、痢疾。

相使。

肉桂黄柏:温阳坚阴,肾虚小便不利,尿闭。

相使。

黄连吴萸:清热躁湿,泻肝和胃,肝郁化火,横逆犯胃之呕吐吞酸。

相使。

丁香柿蒂:温胃、降逆、止呕,治虚寒呃逆。

相使。

良姜香附:温胃、理气、止痛,治肝郁、胃寒、脘腹冷痛。

相使。

青蒿别甲:清虚热,除伏邪,治血虚热伏之骨蒸潮热。

相使。

苍术黄柏:清湿热,治湿热痹证。

相使。

厚朴杏仁:宣肺下气,气顺痰自消,消痰喘自平,痰去喘自止,治气逆喘咳。

相使。

草果常山:除痰湿截疟,治疟疾反复发作。

相使。

茯苓半夏:化痰止呕,治胃中停饮之呕吐。

相须。

茯苓猪苓:治水湿内停之水肿。

相须。

茵陈干姜:温脾胃,散寒湿,退黄,治阳黄。

相须。

茵陈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治阳黄。

相须。

滑石甘草:清暑利湿,治伤暑身热等证。

相使。

苡仁麻黄:去风除湿,治风湿身疼痛。

相使。

扁蓄瞿麦:清热利湿通淋,治疗热淋,血淋。

相须。

海金砂金钱草:清热利尿,通淋排石,治石淋、血淋。

相须。

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治疗热结便秘。

相使。

大黄附子:散寒通便,治寒积便秘。

相使。

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治气分实热。

相须。

黄柏煅石膏:清热躁湿,敛疮,治疗汤火烫伤及湿疹。

相使。

知母黄柏:泻火坚阴,治阴虚潮热,骨蒸盗汗。

相须。

竹叶木通:清心火,利小便,治心热移于小肠之口舌生疮,小便短赤。

栀子豆豉:清热除烦,治热扰胸膈之心烦、懊恼。

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痈肿疔毒。

大青叶板兰根:清热、解毒、利咽,治营气两燔之发斑及咽喉肿痛。

犀角羚角:安神止痉,治疗温病高热,神昏抽搐。

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消除痈肿,治疗乳痈、疔疮等一切阳性疮痒。

丹皮桂枝:活血去瘀,调经止痛,治血瘀之经闭、痛经。

地骨皮丹皮:凉血、除蒸、退虚热,治疗骨蒸、潮热。

黄芩黄连:清热躁湿,泻火解毒,治一切湿热证及痈肿疔疮。

黄连木香:清热躁湿,治疗湿热痢疾,里急后重。

桑皮地骨皮:写肺热止咳喘,治疗肺热咳嗽。

黄连肉桂:交通心肾,治疗肾阴虚,心火亢旺,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

半夏陈皮:躁湿化痰,治寒痰和湿痰诸证。

半夏黄连:辛开苦降,降逆消痞,治寒热互结于中焦之痞滞。

半夏瓜蒌:宽胸散结,降逆化痰,治痰热互结于胸中之胸脘痞满。

旋复花代赭石:降逆化痰,治痰浊中阻之心下痞满,噫气呃逆。

枳壳桔梗:清热利咽,治疗咽喉肿痛。

瓜蒌贝母:清热化痰,治疗肺热痰多咳嗽。

贝母知母:滋阴润肺,润躁止咳,治肺热虚实咳嗽。

葶苈子大枣:泻肺平喘,治疗喘满水肿。

紫苑款冬花:去痰止咳,治疗痰多咳嗽。

薤白瓜蒌:行气化痰,通阳散结,治疗气滞痰阻之胸痹。

枳实白术:脾虚湿停,胃脘痞满。

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止痛、活血,治疗气滞血淤之心腹痛。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止痛,治疗血虚血淤气滞之痛经和产后腹痛。

玉金白矾:去痰开窍,治疗痰迷心窍之癫痫。

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气滞血淤之经闭、食积、症瘕。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止痛,治疗血瘀经闭及一切瘀血。

灵脂蒲黄:活血祛瘀,治疗气滞血淤之痛经,心腹疼痛。

穿山甲王不留:通经下乳,治疗乳汁不下,穿山甲王不留,老和尚吃了乳长流。

大蓟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治疗血热出血诸证及疮痒。

艾叶炮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诸各种虚寒出血及少腹疼痛。

人参蛤蚧:纳气定喘,治疗肺肾两虚之咳喘。

黄芪白术:健脾益气,治疗脾虚气弱、倦怠乏力之泻泄。

黄芪当归:益气生血,治疗劳倦内伤,血虚发热,气血不足。

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敛阴,治阴血不足之筋脉拘急及腹痛。

当归熟地:补血滋阴,治疗血虚诸证。

阿胶黄连:滋阴、降火、安神,治疗热病伤阴,阴虚火旺之心烦不寐。

天冬麦冬:滋阴清热,治疗肺躁咳嗽,热病口渴、便秘及心神不安等。

石膏生地:清热安神,治疗阴虚热扰,虚烦少寐。

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乌须黑发,治疗肝肾阴亏之须发早白。

龟板鳖甲:滋阴降火,治肝风内动及阴虚阳亢之头晕头痛。

朱砂黄连:清心安神,治疗心火亢盛之心悸失眠。

龙骨牡力: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治心火偏亢之心悸失眠,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治心虚血少之心悸不眠。

天麻川芎:平肝熄风,去风止痛,治肝阳上抗之头痛眩晕及风湿牙痛,头痛。

川木香山楂:行气消积止痛,治疗食积胀满及痢疾。

代赭石川牛膝:平肝潜阳,治肝阳上亢之气血上逆之头晕目眩。

石昌蒲郁金:化湿浊、开心窍,治湿温浊邪蒙蔽心窍之神昏。

人参五味子:益气生津,治热病之气阴耗伤之证。

黄芪防风:补气不敛邪,疏风不伤正,治气虚自汗,虚人外感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