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氧气》word教案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九年《氧气》word教案二
课题分析
本节课要紧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差不多概念和原理。

如此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把化学中描述纪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培养学生观看、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

教学是一个专门认识过程,应该有打算地安排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究别的物质时,会适应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看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

体会证明,如此做也有助于学生的经历。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明白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明白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差不多特点,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看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样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
(2)明白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把握。

教具预备
氧气(四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预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

人不吃饭能坚持生命6—7天,然而人假如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坚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因此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

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导入二演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装有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得更旺。

大伙儿明白瓶内盛放的是什么气体呢?这瓶气体确实是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二位的氧气。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

推进新课
[展现]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请学生观看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2)想一想:氧气有味吗?
(3)氧气溶于水吗?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形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分析]改变条件氧气→ 液氧→ 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演示]实验22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化学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如何检验氧气?
[回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

[演示]实验23
现象:在空气中:(1)淡蓝色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在氧气中:(1)蓝紫色火焰、火焰更明亮,(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分析]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要紧气体之一。

一些化工厂排放的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硫,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下雨时会形成酸雨。

燃放爆竹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硫,为爱护环境,我们不应燃放爆竹、烟花。

硫+氧气

−→
−点燃二氧化硫
[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1.发出白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碳+氧气

−→
−点燃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2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热,3.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提问]1.实验前什么缘故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
2.火柴起什么作用?
3.什么缘故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回答]1.防止集气瓶被炸裂。

2.引燃。

3.以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

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爽朗。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提问]课本P35讨论部分。

[回答]1.反应条件差不多上点燃。

2.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3.都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差不多上化学反应。

4.反应物差不多上两种物质,生成物差不多上一种物质。

[结论]从上面的三个反应来看差不多上生成了一种物质。

像这种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

[练习]判定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

(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氯化锌+氢气
(2)锌+盐酸−→
(3)氢气+氧气水
−氢氧化铁
(4)氢氧化亚铁+氧气+水−→
答案:(1)(3)(4)为化合反应。

[分析]上述实验中的①③④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即反应物中都有氧气,把这一类反应叫氧化反应。

强调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氧”包括“氧气”,但“氧”不等同于“氧气”。

随着知识的积存,大伙儿就能够明白得其中的含义了。

[分析]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把别的物质氧化。

[结论]氧气具有氧化性。

[分析]前面的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差不多上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那样剧烈。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专门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如此的氧化叫缓慢氧化。

生活中有专门多缓慢氧化的例子,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

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点:差不多上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但缓慢氧化不发光。

[课堂练习] 1.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易溶于水
B.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
C.具有可燃性
D.具有氧化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氧气能够燃烧,因此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人的衰老过程是缓慢氧化过程
D.人的生存需要氧气,因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越多越好
3.在下列变化中:
−氢氧化钙
A.氧化钙+水−→
−氢气+氧气
B.水−→
−气五氧化二磷
C.磷+氧−→
−水+二氧化碳
D.石蜡+氧气−→
(1)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3)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4.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植物呼吸
B.食物腐烂
C.铁生锈
D.硫燃烧
答案:1.C 2.C 3.(1)AC (2)CD (3)C 4.D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了解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能够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爽朗。

另外,我们通过具体反应的讨论学习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氧气⎪⎪⎪⎪⎪⎩⎪⎪⎪⎪⎪⎨⎧⎪⎭
⎪⎬⎫⎪⎪⎩⎪⎪⎨⎧−−→−+−−→−+−−→−+⎪⎪⎩⎪⎪⎨⎧又是氧化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四氧化三铁氧气铁二氧化碳氧气碳二氧化硫氧气硫化学性质有三态变化不易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无色无味气体通常状况下物理性质点燃点燃点燃,, 布置作业
1.上册课本P 36习题 1、2、3、4
2.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火箭燃料
D.用带火星的木条能够检验氧气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
−−→−加热加热汞+氧气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 D.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4.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瓶中,木条复燃,而且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

上述实验证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答案:2.D 3.B 4.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分析后,能较好地把握教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备课资料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都只是物质变化的一种类型。

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学生会逐步加深明白得:物理变化通常应指物质仅改变其物理性质(如集合状态、密度、溶解性、电导率等等),而不改变其分子(或晶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则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特点均发生改变的变化。

换句话说,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变化成为化学组成、性质和特点与原先都不相同的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变化。

由于对物质晶体结构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差不多认识到了原子—分子论的局限性。

实际上物质并非都由分子组成。

因此,在中学讨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和区别时,不应局限于“原物质的分子是否变化”上,而应扩大到“原物质是否变成别的物质”这一范畴。

实际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机体的变化乃至人的思维都属于物质不同层次的运动形式。

任何一种高级运动形式都必定地联系或包含着相应的低级运动形式。

那个地点之因此只提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其用意在于使学生在学过一些物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两种变化概念的建立和区分,加深对“化学”的定义和其研究对象的认识。

物质变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要将生产、生活里或自然界里所发生的变化截然地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十分困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