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合集下载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2024)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2024)

引言概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指在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流派在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政策建议和学术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关注重点。

本文将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正文内容:一、新古典经济学流派1.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个体选择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2.芝加哥学派:注重市场自由和个人自由选择,认为个体行为是合理的。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1.凯恩斯经济学:着重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财政刺激来解决经济萧条。

2.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制度经济学流派1.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法律、规则和制度等因素。

2.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关注非理性和有限理性行为。

四、行业经济学流派1.工业组织经济学: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2.技术创新经济学:关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五、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1.法和经济学: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考虑法律制度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2.公共选择理论:探讨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强调政府行为的理性和效率。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在理论基础、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体选择,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强调国家干预和政府政策的重要性,制度经济学流派关注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行业经济学流派研究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等问题,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关注法律和公共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每个流派都对经济理论和政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贡献。

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来说,了解和理解这些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

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

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摘要】本文按现行的一般标准将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划分为两大类,通过对各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历史渊源、主要特点的简单阐述,进而详细比较了其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分歧。

通过对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两大类别中各流派和两大类别间各流派的比较、归纳,为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流派理论观点政策主张一、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现代经济学一般指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某些其他国家与地区,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经济学说。

西方经济学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发展变化,并且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

各流派都有各自的理论观点及政策主张,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一致、又有冲突。

按照现行的一般标准基本上是以西方经济学家们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即以如何看待国家和市场对经济的作用为标准,将现代主要经济学流派主要分为两大类:国家干预主义的各流派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各流派。

其中,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流派、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

二、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流派起源概述1、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经济思想最早属于英国剑桥学派,以研究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著称。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大萧条,而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却无法从理论上解释,更无法从政策上提出摆脱经济困境的办法。

正是这场经济大危机使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36年他发表了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充分就业的主张,提出了一整套新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

由于这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被认为是对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的革命,所以称其为“凯恩斯革命”。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目录第1章 绪 论第2章 凯恩斯学派第3章 货币学派第4章 理性预期学派第5章 供给学派第6章 新自由主义第7章 新制度经济学派第8章 瑞典学派第9章 公共选择学派第10章 激进政治经济学派1 第一节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 经济学,在西方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经济关系和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及其各种思潮已引起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及其各种思潮,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当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特别是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产生并流行于当今西欧、北美和受其直接影响的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学说,它是以往西方经济学说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

因此,我们要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就必须首先了解西方经济学说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概貌。

西方经济学说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经济学,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发展和演变,从产生到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基本时期。

一、重商主义(15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为了寻找新的通商路线和新的市场。

同时,发财致富的贪欲推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去寻求尚未被发现的土地和黄金。

特别是由于当时欧洲国家同东方的贸易中,输出的黄金多于输入的黄金;贵金属大量从欧洲流出,而欧洲开采出来的金银又极为有限。

到15世纪,欧洲各国已经深切地感到缺乏金银,于是金银就成为人们渴望的万能之宝。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就在这种“求金欲”的驱使下,发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和美洲新大陆。

新航线和新大陆的发现,极大地促使西欧各国对殖民地的掠夺,并开辟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大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在促使封建生产方式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过程中,商业资本曾起过非常突出的作用。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潮及学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潮及学派
商务印书馆1979至今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方福前著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蒋自强等著经济思想通史14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蒋自强史晋川等著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胡代光厉以宁编著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商务印书馆1982
导言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二、为什么学习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三、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态度与研
究方法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
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并且一直延续到现 在的经济学说。 Ⅰ: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学说——前古典经济学时代—— 15世纪之前 Ⅱ:近代西方经济学说——古典经济学时代——16世纪至 19世纪60年代 Ⅲ:现代经济学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新古典经济学时代 ——19世纪70年代至 20世纪30年代 Ⅳ:当代经济学体系与流派——20世纪30年代至今
(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 派的非主流经济学派。这包括:瑞典学派,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 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制度学派,激进经济学派。
(二)流派概况
1、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国家干预主义流派) (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3)新凯恩斯主义Ⅰ(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 (4)新凯恩斯主义Ⅱ(1980’中期以来):凯主义主流经济学 (5)新兴的新古典综合——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的新综合(世纪之交
(1)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 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剑 桥学派,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公元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绪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绪论

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学习、研究 和借鉴西方经济学。
在学习中具体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7
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4. 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 产生是近现
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4
5. 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 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 革命”
6.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 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 “第六次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 主要思潮及流派
王志伟
1
绪论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
发展的历史渊源
1.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 至公元15世纪)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 至19世纪60年代) 3.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 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4.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20世纪30年 代中期以后)
5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 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1.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流派划分标准 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3.现代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形成和发展趋势的 意义
6
四、 学习本课程应有的
基本态度
注意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具体 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注意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在相关环境和 条件方面的差异。不可盲目照搬或简单 套用。
2
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
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1. 1776年亚当 •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的出 版标志着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 一次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主讲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志伟绪论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 20 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 4-11 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 12-15 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1 / 3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经济学主要流派归纳

经济学主要流派归纳

现代经济学流派归纳凯恩斯经济学一、定义指凯恩斯在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理论;不包括凯恩斯追随者补充、修改和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二、学术渊源1.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2.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3.曼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4.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学说三、凯恩斯革命的含义它以凯恩斯1936年通论的出版为标志,是对传统经济学的背离,在资产阶级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称为“凯恩斯革命”;1方法上,凯恩斯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2 理论上, 否定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四、凯恩斯经济理论一就业理论充分就业:就是指没有非自愿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业;自愿失业:指客观上有工作岗位,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去就业所造成的失业;新古典学派从资本主义经济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出发只承认上面两种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个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二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既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又是指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社会上出现较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三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成倍增加;乘数原理的作用:凯恩斯通过“乘数”来强调“有效需求”的作用,既把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发生归结为有效需求的缩减投资、消费支出或政府开支的缩减会引起社会总需求按成倍比例缩减,又把扩大总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或政府购买支出以成倍地扩大有效需求,说成是消除经济危机或商业循环的有效手段,从而为倡导国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四凯恩斯的货币工资传统经济学认为:工资具有充分弹性,工资率的变动可以自动调节就业量,劳动力市场是自动实现均衡的,不存在失业;针对传统经济学关于工资率的充分伸缩性的主张凯恩斯提出了“工资刚性”假说;由于工会的集体谈判,使工资向下是刚性的;五凯恩斯的利息理论传统经济学:利率由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具有充分弹性;储蓄支配投资: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有下降刚性;五、凯恩斯政策观点1、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一是提高消费倾向,二是增加投资;2、强调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举债支出;利率调节的货币金融政策;适度贸易顺差的对外贸易政策六、凯恩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1.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有效需求不足2.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节俭有害3.平衡预算——扩张性财政政策4.自由放任——国家干预七、凯恩斯经济学的进步与局限一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比,凯恩斯经济学的进步之处1着重研究影响国民经济绝对水平总产量、就业量、价格总水平的各种因素,可以加深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与理解;2重视宏观分析,创立了许多宏观经济概念与分析工具,这为具体研究消费、储蓄,投资、就业与国民收入等范畴奠定了基础;3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计量学方法的运用,将理论分析、统计检验和方案论证,三方面融合为一体,相辅相成,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代替充分就业的均衡理论;5以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代替经济活动的确定性;6在现代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货币商品经济关系下,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这比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义前进了一大步;二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1凯恩斯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三条心理规律之上,而经济波动的原因只能来自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特点和性质;用人类心理上的原因来解释国民收入的波动,显然是不完善的;2在流通领域的范围内,凯恩斯的学说触及现代资本主义的现实,从而是正确的;凯恩斯理论的最大缺陷就在于没有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领域;他的政策建议可以起到治标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难以令人满意的实践效果;美国二战后的20多年中,凯恩斯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到大力推行;但结果是较低的失业率的成就却以其后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代价;4强调经济的宏观方面,却忽视了应有的微观基础;5他的理论过分注重短期,而没有涉及长期的问题 ;6过分注重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分析,而没有涉及动态的分析;新古典综合派一、新古典综合派特征1.理论上的综合: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综合起来;2.政策上的综合:把凯恩斯主张的政府干预和古典学派的市场机制综合起来;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1970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罗、佛朗哥·莫迪利安尼、阿瑟·奥肯、阿尔文·汉森、詹姆斯·杜森贝里等等;三、理论一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既有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经济;二现代收入决定论国民收入将在总供求的均衡点上被决定,即当C+S=C+I时,国民收入被决定;C+S=C+I又被称为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等式两边消去C,均衡条件变为S=I; 当:S>I,国民收入收缩;S<I,国民收入扩张;S=I,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修补新古典综合派接受了凯恩斯关于需要通过国家干预才能使有效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观点,把政府干预纳入了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纳入政府干预后总供给=C+S+T总需求=C+I+Gt三经济周期与波动理论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经济周期的形成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主要有技术改良;人口和领土的动态增长;企业界自信心和活力的波动;内因是加速原理与乘数的结合;四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对滞涨成因的解释:1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了经济的“停滞膨胀”;2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停滞膨胀;萨缪尔森持这种观点;财政支出结构中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一方面扩大了收入,使经济在萧条时期物价水平不下跌,甚至促进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无助于尽快消除失业,这样就形成了停滞膨胀;3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来解释停滞膨胀;这主要是托宾和杜森伯里的看法;他认为,劳工市场上的均衡是极少见的情况,在大多数时间里,劳工市场是处于失衡状态的;这里的所谓失衡是指劳工市场上出现的过度需求和过度供给,即空位和失业的存在;从而得出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解释;五“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1.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赤字政策;2.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重来取代凯恩斯对财政政策的偏重;新剑桥学派一、定义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它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在英国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教,其理论又是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派”;二、代表人物琼.罗宾逊皮罗.斯拉法尼古拉斯.卡尔多卢伊季.帕西内蒂三、理论渊源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⑵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⑶斯拉法的理论四、经济理论一特点第一,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抛弃均衡观第二,强调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二方法论一是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五、经济政策主张第一,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不主张实行自由放任,但认为政府干预的方向不是调节总需求,而是调节收入分配.第二,承认收入分配不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弊端,进而主张政府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不合理分配, 争取一个趋向于均等化的收入分配.六、简要评价积极意义1.新剑桥学派属于比较激进的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对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弊端,也有适当的揭露;2.新剑桥学派所做的理论工作对凯恩斯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其价值论和分配论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新古典学派的均衡价格理论;消极意义1、仍然是在资本主义视野范围内来看问题的,强调的制度因素分析也只不过是某些具体的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分析,并不涉及根本性制度的分析;2、对于收入分配中所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关系,仅仅局限在原有的范围内,他们所要争取的收入均等化,不过是一种保持资本家利润而使收入分配有所改善的改良主义政策;3、新剑桥学派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真正接受和采纳,更不可能被付诸实施;新奥地利学派与伦敦学派一、定义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新自由主义流派;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二、代表人物新奥地利学派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熊彼特、哈伯勒等人;伦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坎南、罗宾斯、哈耶克等人;三、学术渊源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2.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时差利息理论四、学派特点1.理论观点带有明显的极端性2.理论观点带有明显的伦理学和心理学色彩3.研究方法上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的特点五、哈耶克理论体系一经济周期理论投资过度论凯恩斯:需求不足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根源;哈耶克:货币资本供给不足或投资过度是爆发危机的原因;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在哈耶克看来,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由同一根源产生的,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并存;那种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政府凭借独占的货币发行权,既会造成失业,也会造成通货膨胀;只要货币发行权仍然垄断在政府手里,那么,靠通货膨胀来治理失业和靠增加失业来解决通货膨胀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三消费者主权论消费者在确定商品生产的数量和类型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者最终要听命于消费者;四货币理论货币非国有化理论所谓“货币非国家化”:是主张取消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废除国家货币制度,而用私营银行的竞争性货币作为国家货币的替代物;其原因在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后,一旦政府的财政出现困难,政府将通过发行货币来填补财政的缺口,从而根本上破坏了货币的稳定,为通货膨胀打开大门,并造成市场信号失真,经济活动受损;因此必须废除国家发行货币的垄断权,让私人发行货币;六、自由经济政策主张1推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经济自由主义是个人主义在经济上的必然结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尽量运用社会和市场的自发力量,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经济自由主义要求政府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尤其是完善法律,以保证竞争的健康进行;2强调机会平等的自由竞争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3对集体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批判集体主义并不是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集体主义在经济上是低效率的;集体主义与民主政治是不相容的;集体主义与法治是不相容的;集体主义将破坏个人的选择自由现代货币主义一、定义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或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主义,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极力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重新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张执行“单一规则”的货币供给等政策,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货币主义”一词由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卡尔·布朗纳于1968年发表的论文<<货币与货币政策的作用>>中首次提出的;二、代表人物弗里德曼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三、理论渊源1.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MV = PTM—流通中的货币量V—货币流通速度P—一般物价水平T—商品劳务交易总量P=MV/T2.庇古“剑桥方程式”:M = kPyMV = PTY => M/P=Y/VM—货币需求量Py表示名义收入K— 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四、现代货币数量论内容y:持久性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人力财富的比率rm: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即货币的利息率rb: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e:股票的预期收益率1/dt:商品价格的预期报酬率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非收入方面的因素结论:货币需求是相当稳定的,经济不稳定是由货币供给造成的,货币供给不稳定是由货币当局盲目操纵货币供给造成的;要维持经济稳定必须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适应;五、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剑桥方程的比较分析1剑桥方程把K当作由制度决定了的一个常量;而现代货币数量论则把它当作有限的,可观察到的各个量值, rm,rb,re,1/dT,u的稳定函数;2剑桥方程中的Y是当作现期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而现代货币数量论方程中的的Y则是代表恒久性收入;3剑桥方程方程以充分就业假定为前提,Y,K被视为不变的常量,于是便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物价同比例上涨;而弗里德曼不以充分就业假设为前提,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六、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灵活偏好函数的比较分析1凯:Y是指现期收入弗:Y则指恒久性收入;2凯:把货币视为财富持有人手中的一种资产,但他着重于把货币视为债券的相近替代物;弗:认为货币不仅仅是债券的相近替代物,而且也包括其他金融资产股票和物质资产资本品、不动产和消费品的相近替代物;3凯:由于强调利息率的作用,认为货币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利息率的传递机制而间接起作用的;M-r-I-Y弗:基于利息率对社会经济变动的影响较小,认为货币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的国民收入,其变动程序是:M-MV-Y七、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1、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反对实行相机抉择的宏观政策2、提倡“收入指数化”3、提倡浮动汇率制,反对固定汇率制4、实行负所得税和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八、评价积极作用1.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提高了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重视;2.强调有限的政府干预,避免了人们对政府权力的过度滥用;3.负所得税方案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保障方式,对建设福利国家有利;消极作用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迄今为止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的经济困境;2.收入指数化方案很难奏效;3.自由汇率制实质上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由于各国拥有的通货的强弱不同,各个国家不可能一律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纯粹浮动汇率制迄今很难存在,在现实世界有的只是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一、定义是20世纪70年代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第一代的卢卡斯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201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华莱士和第二代的巴罗、基得兰德等人200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效性;政府若强制控制经济变量,导致经济不稳定;重视预期的概念;二、理性预期的三个基本假设1.最优化行为假设2.市场出清假设3.理性预期假设三、三种预期机制1.静态预期:假定经济活动的主体完全按照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来估计和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缺陷:没考虑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2.外推型预期:指的是对一个变量未来值的预期不仅应依据经济变量的过去水平,还应依据该变量的变化方向,公式为:缺陷:没有表示出人们在进行预期时会对过去预期的错误加以修正;3.适应性预期:就是本期的预期价格,不仅要以前一期预期的价格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到前期实际价格与预期价格的差距,因而形成反馈型预期机制四、政策主张1. 经济政策基调:政策无效论政府反周期政策会因公众的理性预期而归于失效,理由是:政府反周期政策的后果均能被公众预期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要么政策目标落空,要么被迫放弃原来的政策;因此最好的政策是没有政策的政策,让市场自发发挥作用;2.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说明财政政策也是无效的;无论是税收融资还是债务融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五、评价1.积极战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很强的影响力,影响到社会生活理性预期学派比芝加哥学派对自由主义理念的坚持更为极端,是极端的自由主义;芝加哥学派侧重研究货币数量;理性预期学派侧重谈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2.消极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定不切合实际市场出清及理性预期假定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无效的命题有失偏颇供给学派一、定义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又一个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是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拉弗、费尔德斯坦等人;他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注重供给,主张刺激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张让市场机制更多地自行调节经济;二、代表人物1.极端的供给学派:罗伯特;蒙德尔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欧元之父拉弗2.温和的供给学派:费尔德斯坦三、供给学派的特点由需求分析转向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四、基本理论一拉弗曲线二通货膨胀理论1.定义凯恩斯主义:需求膨胀引起通货膨胀;货币主义:货币过多引起通货膨胀;供给学派:从供给角度给出了解释——需求过多,供给不足 ;2.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税收、税制和相关的制度引起的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所导致的生产率下降,与政府规模扩大相伴的非生产性开支过多,这些因素使价格居高不下;3. 解决通货膨胀的办法1.削减政府规模或提高政府效率;2.鼓励生产和革新,增加供给,提高生产率 ;3.减税;减税后只要投资率及生产率上升,生产增长,那么,通货膨胀会自然消失;4.调整税收结构;政府应多削减投资和资本收益税,少削减所得税;最糟糕的减税方案是在降低所得税的同时提高投资税;三费尔德斯坦曲线费尔德斯坦曲线旨在说明财政赤字对通胀、资本形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在存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举债或扩大货币供应来弥补赤字,或两种手法并用;1增大货币发行量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2发行政府债券会对私人有价证券产生挤出效应,因此,举债有降低资本形成率的效应;五、政策主张1减税,尤其是削减边际税率2保证无通胀增长,必须恢复金本位制3减少政府干预,更多地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4削减政府社会支出六、评价1.合理性1它对于当时美国经济情况的看法和对凯恩斯主义恶果的揭露,是符合现实的;2对经济中供给方面的强调,也是有合理成分的,这也是对古典经济学传统的继承和恢复;3它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调整政府干预的内容和作用方向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鼓励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2.局限性理论上无多少创新,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也和凯恩斯学派一样,从这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供给学派在美国的实践也不是很成功,没有取得显着成效;新制度经济学一、定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复归过程中兴起的一个较有影响的新学派;“新制度经济学”的名称是由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森最早提出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科斯和诺斯等人;该学派不仅注意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而且注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二、代表人物科斯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诺斯199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威廉姆森200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张五常三、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改新古典经济学家是在不考虑社会经济制度因素的条件下,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两大基本假定”和“—个基本信条”的基础上;基本假定一: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基本假定二: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一个基本信条:市场充分自由竞争能够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达到最好的程度修改一:认为人的行为理性是有限的,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定;修改二:主张采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四、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一交易成本理论。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第11章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11.1 考点难点归纳11.1.1 提纲挈领新古典理论与凯恩斯经济学的大综合收入分配是经济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工资价格刚性与市场不能自发出清货币主义学派自然率与新货币数量单一货币政策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假说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过高的税率效果适得其反和强调减税用经济人假设进行政治学分析借鉴新古典的方法进行对制度的分析1.流派的划分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流派做出准确的划分是比较复杂的。

通常以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作为划分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依据。

不过,学派的代表人物、师承关系以及地域范围也在一个流派的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可参见:本章提纲挈领。

2.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渊源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把约翰·缪勒的古典经济理论和边际学派等一些学派的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理论进一步综合成一个新的体系,形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新古典学派”。

然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爆发,使得新古典学派所构造的以均衡价格为理论基础的,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信条不再令人信服。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有别于新古典学派的主张,新古典学派的主流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但是凯恩斯主义在一统天下几十年以后,遇到了它无法解释的“滞涨”现象,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带来的严重的副作用也逐渐暴露出来,从而使得凯恩斯主义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围绕凯恩斯主义所进行的讨论已经演变为各种流派,它们或者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或者对凯恩斯经济学持有异议,或者反对“凯恩斯革命”。

总之,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分为两大派: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和当代自由主义学派。

2-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介绍(读书札记-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好文)

2-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介绍(读书札记-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好文)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介绍一般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可分为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由亚当·斯密发端,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形成了古典经济学体系(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主流经济学又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形成了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基本理论框架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除此之外的经济学统称为非主流经济学。

尽管主流经济学枝繁叶茂,备受青睐,但非主流经济学一直在努力抗争,不断创新,仍获得相当的发展空间。

斯坦利L布鲁的《经济思想史》并没有按照一般的理解将经济思想史分为主流和非主流。

而是按照时间序列和各学派的思想起源、传承和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对主重要学派及其代表性人物做了重点介绍。

根据作者的思路,我将他们简要概述如下,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线索。

——重商主义学派。

15世纪到18世纪初,以托马斯曼、马利尼斯、柯尔培尔、配第等为代表的重商主义。

他们认为金银是最佳的财富形式,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源1泉,只有贸易顺差才能增加国家财富,因此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来保证贸易顺差,从而增加本国财富。

——重农主义学派。

18世纪中叶,以魁奈和杜尔阁为代表的重农主义。

重农主义在反对重商主义和法国旧政权封建特性的过程中产生,他们将“自然秩序”的概念引入经济思想中,认为市场有其自身的秩序,应该保持“自由放任、自由流通”,政府不要对经济生活施加任何干预,且只有农业才是生产性的,生产是社会繁荣的基础。

重农的本意是强调“遵从自然规律,保持自由流通”。

该学派以1756年魁奈发表的一篇经济学论文,结束于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

——古典学派。

18世纪中后期,以诺斯、休谟为先驱,以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边沁和萨伊为主要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古典学派在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吸收了重农学派“自由流通”的思想,以“个人自由、私人产权、个人主动权、私人企业、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为基础,以“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自理的经济行为、追求自身个人利益为社会利益最大化做贡献(即利益和谐)、所有经济资源和活动都很重要、探寻经济规律”为主要原信条,因此,其观点也被称为“经济自由主义”。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后答案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后答案

第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1、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归纳为哪些基本命题?(P7)答:(1)“萨伊定率":这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凯恩斯把它概括为“供给总是能够自己创造需求”的原理和教条。

该原理和教条是说,在经济活动中,市场的需求总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能够提供多少产品和服务,或者说,社会总供给总是等于社会总需求,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或生产过胜)的经济危机。

(2)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和功能.这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中的充分就业应该是一种常态,即使偶尔出现失业或失衡,也会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自动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就是充分竞争可以自动达到“普遍均衡”(“一般均衡”)的信条.(3)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

他可以引导人们自动的调节储蓄和投资,使二者达到相等的状态.由此决定了货币市场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

(4)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他可以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自动达到相等.由此也决定了劳动市场也是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5)货币对于实体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

货币只会影响到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而不会影响到社会的是实际就业量和产量。

这就是说,货币是中性的。

这种观点就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二分法”观点。

(6)政府应该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货币供给除外)采取自已偶放任态度,而不要加以干预,只要市场机制可以充分竞争下发挥作用,经济就会维持在理想的均衡水平下。

在这中情况下,经济中的任何经济波动和失衡都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的。

2、所谓“凯恩斯革命"是什么含义?其主要变革何在?(含义在P4)答:“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否定了以英国剑桥学派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和谐均衡状况的理论主张和信条,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1篇 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下的各流派1、 凯恩斯的经济学凯恩斯《通论》的出版,恰好满足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和政策上的实际需要,所以,《通论》出版之后,对西方经济学界立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迅速为英美等国经济学界所接受。

西方经济学家均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K·加尔布雷斯称《通论》是“对社会经济政策最有影响的一本书”。

更有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这本书比作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贡献、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方面的贡献以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贡献。

还有人把《通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提并论,认为“亚当·斯密的著作是对重商主义的声讨,马克思的著作是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评,凯恩斯的著作是摒弃自由放任的基础”。

诚然,凯恩斯对西方经济学的这一变革,在当时乃至以后的确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革命性”的转变。

不过,像上述一类说法也有些言之过甚。

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确实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凯恩斯革命”在理论上的特点主要是:1、注意到制度因素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因而否定了传统西方经济学中的关于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的假定。

2、注重短期分析,注重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问题,而不再强调长期分析和资源最优配置问题。

3、强调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否认相对价格变动在短期内的重要意义。

4、主张经济中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统一,反对将其分裂的“二分法”。

5、否认经济中存在经常有效的自动调节机制,强调政府对经济加以干预和调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客观地讲,凯恩斯的理论的确对20世纪20-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做出了比较正确的分析。

他能够比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更为清醒地正视经济大萧条的现实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矛盾。

他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的提出,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西方经济学流派总结

西方经济学流派总结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通常以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作为划分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依据。

不过学派的代表人物、师承关系以及地域范围也在一个流派的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渊源主流经济学派源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

近代西经学的历史表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在不断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9世纪40年代,以正统自居的约翰〃穆勒继承亚当〃斯密以及李嘉图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并吸收了萨伊等人的观点,形成了一个以生产费用论和供求决定论相综合的理论体系。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代表的数理学派以及后来的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逐渐形成了边际效用学派,并在经济学上形成为“边际学派革命”。

到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把穆勒的经济理论和边际学派等一些学派的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进一步综合成一个新体系,形成“新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并成为西经学的正统。

然而经济生活中日益增加的垄断与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假设前提相矛盾,加之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爆发,使得以均衡价格为基础的新古典学派所论证的自由竞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结论不再令人信服,这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

针对以上问题西方学者对新古典学派的经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济理论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修正。

第一次是1933年由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所作出的,修正的重点是把作为新古典理论之例外的垄断竞争纳入到理论分析之中。

第二次修正是更为著名的“凯恩斯革命”。

1936年凯恩斯在其《通论》中论证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可以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并且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经济经常如此,因此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解决失业问题。

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

对新古典理论的两次修正特别是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1理论的逐渐流行,使原有正统的西经学体系出现明显的漏洞。

一方面原有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以完全竞争为基本前提,在对个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结论;另一方面凯恩斯理论承认市场的不完全性,在对总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市场不能自行实现充分就业的结论,并据此主张政府干预。

西方经济学流派

西方经济学流派

西方经济学流派摘要:西方经济学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发展变化,并且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

各流派都有各自的理论观点及政策主张,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一致、又有冲突。

如果将现代主要经济学流派主要分为两大类:国家干预主义的各流派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各流派。

其中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流派、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

关键字:凯恩斯经济学货币学派通货膨胀正文:一、西方主要经济学流派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 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主要思想:1) 以生产成本分析为中心的供给理论和以效用分析为中心的需求理论相结合。

2) 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市场经济能够自动均衡。

3) 边际分析,局部均衡分析。

4) 政策含义: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动调节的机能,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5、凯恩斯学派:1930年代全世界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出现了极高的失业率,使古典学派的理论架构破灭。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种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资源。

西方经济学主流派代表有: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心凯恩斯主义。

非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产生的、非市场选择是如何运行的、市场是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唯一途径、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非市场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非主流派代表有: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新剑桥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瑞典学派)。

一古典经济学定义:(1)凯恩斯将自己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经济学”;(2)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将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开始到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

假设:(1)理性人假设:经济体系中的当事人(消费者与生产商)都是理性的,他们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他们具有稳定的预期,并且没有货币幻觉;(2)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都拥有关于市场条件、交易对象和价格的完全信息,因此供求双方不可能相互欺骗;(3)完全竞争假设: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们的行为无法影响市场价格;(4)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不存在持续短缺或持续过剩。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生产函数:()K N Af y ,= 其中,0'>=dNdy f ,但是0''<f 。

短期生产函数,技术与资本投入保持不变,劳动投入为唯一可变要素,且边际产出大于零并递减; 劳动需求满足:PW dN dy = 边际产出等于实际工资; 劳动供给:⎪⎭⎫ ⎝⎛=P W N N s s 劳动供给取决于实际工资,且实际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实际工资上升,休闲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减少休闲,增加劳动供给)大于其收入效应(实际工资上升,收入增加,对休闲的消费增加)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劳动市场均衡:⎪⎭⎫ ⎝⎛=⎪⎭⎫ ⎝⎛P W N P W N d s ; 货币数量论:交易方程式:PT MV =;现金余额方程式:kPy kY M ==。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凯恩斯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凯恩斯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凯恩斯经济学引言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流派之一。

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并发展而来。

其思想对于西方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

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了解凯恩斯经济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其基本原理。

凯恩斯经济学基于以下几个核心理论:总需求决定总产出根据凯恩斯经济学,总产出(雇佣和生产的总量)是由总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决定的。

在凯恩斯的理论框架中,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总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和经济不稳定。

政府干预是必要的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是正常的,并且市场机制无法自行调整恢复经济稳定。

因此,政府干预是必要的,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

其中,财政政策包括通过提高支出或减税来增加总需求,货币政策则包括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投资。

核心观点是短期不确定性和长期经济增长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短期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强调对经济活动的即时干预。

然而,凯恩斯也关注经济的长期增长,认为投资对于实现长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有效需求凯恩斯经济学中,有效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和投资者愿意购买的总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凯恩斯认为,总需求不足会引起经济衰退。

因此,通过增加总需求,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闲置资源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在经济衰退期间,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如劳动力和生产能力。

这些资源的浪费是不必要的,通过刺激总需求,可以利用这些闲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经济学中,边际消费倾向指的是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消费者不会将全部收入用于消费,而是会存储一部分,从而降低了总需求。

多重杠杆效应凯恩斯经济学中,多重杠杆效应指的是一个经济冲击的初次影响将引发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简述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简述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简述【摘要】本文主要是理顺各学派的发展过程和学派之间的主要关系,旨在清晰明确地简述各个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

【关键词】经济学流派凯恩斯新古典剑桥学派新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这些经济学说是建立在以前的经济学说的基础之上,是对前人经济学说的修正和扩展。

本文概括介绍各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旨在理清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和各学派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几次革命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是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在这部巨著中,斯密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二次革命是边际主义革命,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他们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理论和边际分析方法,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第三次革命是凯恩斯革命,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三大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流动性偏好和资本边际效率。

在这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市场本身的调节机制将无法发挥作用,必须由国家政府来干预经济。

事实上,凯恩斯反对“无为而治”由市场自动调节的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和引导。

货币学派的诞生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以弗雷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的主张,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货币不稳定造成的。

货币是支撑就业和物价稳定的主要因素,货币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

第五次革命是斯拉法革命,代表人物斯拉法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进行了批判。

第六次革命是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诞生的理性预期革命,他们认为人都是理性的经纪人,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理性预期,对于任何政策,出于对自我的保护,他们都会选择相应的对策来规避对自我的不利,这会导致政策的无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或反对自由放任)的原因。

答:凯恩斯学派认为经济循环波动,起因于市场经济内部的某些因素,可运用政府的控制手段进行调节消除,提供一个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

而新古典经济学派析纸币与信用扩张对于贸易的影响,并以此解释经济循环,经济循环起因于外部因素。

认为经济循环起因于政府对于货币与信用市场的干预。

两个学派最明显的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

因而,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并且突如其来的干预可能使经济走向更大的非均衡。

2•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由于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和边际消费倾向这三大心里规律作用,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导致有效需求补足,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也不足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

在经济从非均衡走向充分均衡这样一个长期过程内,政府的干预的各种手段,可以补足社会的有效需求缺口,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减损,因此,政府的干预是有益而且有必要的。

2•“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萨伊定律)答:1、理论上,凯恩斯反对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理论,认为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就业),而在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市场机制无法调节这种失衡。

2、方法上,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宏观经济问题时使用的总量分析方法,并克服了“二分法”,将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结合起来。

另外还运用了短期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3•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征。

(综合体现)答:①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相结合一一最显著的理论特征。

②将凯恩斯所强调的短期分析与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长期分析相结合。

③将凯恩斯所主张的政府干预调节机制与新古典经济学所主张的市场自行调节机制相结合。

④将凯恩斯所强调的财政政策与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货币政策相结合。

⑤将凯恩斯的非均衡分析方法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相结合。

⑥广泛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

4•新古典综合派“混合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混合经济的概念。

答:混合经济: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前提下,国家干预经济活动。

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体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同时,政府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的均衡增长。

混合经济理论体系: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

三个模型所构成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一支出模型:对凯恩斯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论的描述。

IS—LM模型:体现了凯恩斯将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合为一体的方法论指导思想,同时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融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决定论。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考虑到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把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经济现象。

总需求总供处權住5•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主要。

答:①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就在于从均衡概念”向历史概念”的转变,而新古典综合派则全面运用均衡分析方法解释凯恩斯理论。

②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理论的微观基础应当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则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微观基础。

③新剑桥学派认为,价值具有客观的”和物质的”的基础,应当回到古典经济学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出发点上;新古典综合派则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将主客观因素混为一体的均衡价格论。

④新剑桥学派认为,收入分配与社会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并且涉及到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新古典综合派则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论。

5•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的异同。

答:(一)一致性非市场出清的假设一一相同基础(1)非自愿失业的存在(2 )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存在(3)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即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二)差异性(1 )工资和价格粘性一一工资和价格刚性(2)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设一一原凯恩斯主义所忽略,试图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使新凯恩斯主义突破原凯恩斯主义理论框架。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粘性与非市场出清假定代替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工资和价格弹性与市场出清假设。

6•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特征、政策主张以及非市场出清、菜单成本、工资和价格粘性等概念答:非市场出清:指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

当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地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市场出清。

重新达到市场出清之前,市场就处于非出清的状态。

菜单成本:调整价格时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的成本、重新编印价目表的成本、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等,还包括顾客抱怨成本及一些机会成本。

由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这类成本也称为菜单成本”。

工资粘性: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价格粘性: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特征:新凯恩斯主义特别强调经济体系的不完全性,用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对称信息等来分析特定的微观市场(劳动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然后根据这些微观市场特征(工资和价格粘性)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从严格的微观基础出发去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彻底的逻辑一致与统一。

为凯恩斯主义奠定了微观基础,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由于工资和价格的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经济自动恢复均衡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有积极的稳定作用。

但新凯恩斯主义并不强调“微调”。

具体政策包括价格政策、就业政策、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7..以米尔顿沸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①货币数量即货币供给量是影响名义收入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②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在短期影响产量,在长期内,产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决定的,货币数量只决定物价水平。

③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

④货币数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是可变的,因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⑤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的内在稳定性,政府的经济政策会使其稳定性受到破坏。

所以,国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8•现代货币主义为什么主张单一规则”货币政策?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有什么区别?答:货币是影响产量、就业和物价的最重要因素,货币本身是经济失调的根源。

正确的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根源,为经济运行和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因而,货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当把控制货币供给量作为惟一的政策工具,实行“单一规则”或“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

一一由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在与预期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上,这样就可以避免经济的波动和通货膨胀。

区别:①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一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单一规则(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一一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②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达到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以调整利率,进而影响投资,达到增加或减少总需求的目的。

③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由政府公开宣布将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在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又称固定规则”;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则是由政府按照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根据经济情况相机采取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性政策或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紧缩性政策。

9.比较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答:(1)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财富的形式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货币需求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利率是主要因素);弗里德曼则认为人们持有财富的形式有多种,包括货币、债券、股票、住宅、珠宝和耐用消费品等,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恒久性收入,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

(2)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由于投机动机的作用而极不稳定;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与恒久性收入存在一种稳定的函数关系,由于恒久性收入是相对稳定的收入流量,因此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当稳定的。

10•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与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中的减税的区别。

___________答:①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是通过减税来刺激总供给;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中的减税政策是通过减税来刺激总需求。

②供给学派主张在减税同时减少政府支出,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凯恩斯主义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主张在减税的同时增加政府支出(或最起码不能减少政府支出),以充分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

(供给学派主张减税的原因、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原因:①高税率特别是高的边际税率妨碍人们工作积极性、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

②高边际税率导致储蓄和投资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③高税收和高福利减少了对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刺激,阻碍了贫困的改善④高边际税率扼杀了个人投资者的革新、发明、创造的精神。

一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最大危害。

政策主张:1•供给学派提出刺激供给的最主要的政策主张就是减税。

①企业所得税边际税率的削减,会使投资增加,进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②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的削减,有利于刺激劳动者工作的经济潜力,增加劳动的供给,进而增加社会总产品的供给。

此外个人所得税的减低也有利于增加储蓄。

2•削减政府支出,特别是社会福利支出①减少赤字,平衡财政收支;②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加就业和减少失业;“拉弗曲线”的含义和作用。

答:“拉弗曲线”是供给学派用于解释其减税理论的依据和工具。

“拉弗曲线”表示税率同政府税收之间的关系,如图纵轴表示税率,横轴表示政府税收。

当税率为零时,政府税收也为零,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这是不可取的。

当税率上升到100 %时,这意味着人们的全部收入都要作为税收上交给政府,这时将无人愿意工作或投资,因此,政府的税收也为零。

•当税率处于一个特定IX域(如图中的OF范闱内)时*政府税收随若税率的提高而境加*在E点,政府税收达封最大;但当税率解过这一区域.进入更高区域〔如图中的F—100%范围内)时,政府税收随着税率的提高反减少,这一区域称为-税辛禁区化由于总存在能产牛同样税收枚葫的两种税辜(如圈中的A和B点.G和D点)「因氐当税率水平处于“禁区材时.政府减锐井不会碱少政府的稅收收入"1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政策无效命题的理论依据(或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