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参观后有感
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7篇)全文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7篇)篇一:学习陶行知心得服务精神为人师表爱满天下――陶行知教我做老师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先模,多少教师是踩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陶行知先生可谓是每个老师的老师,在老师的金玉良言中,我读懂了应该怎样做老师。
首先是服务精神,“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
金钱主义,最是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教师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
教师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
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买得来。
教师的服务精神是建立在自觉、自愿、自动的基础之上。
金钱是买不到,别人也强迫不了的。
金钱主义是教师的大敌。
陶行知先生一直都警示教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从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言论中我深刻感悟到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得的舒适和安逸,作为教师就要努力淡薄名利,淡化物欲,以平平常常的心态上班,踏踏实实的心态干事。
“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这是我学到的第二句话,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我认为教师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
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
“恭德慎行,为世师范”。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年,我带领学生去秋游,在旅游途中我把自己零食的包装袋及垃圾都收在自己的手中,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把垃圾提在手里准备随时扔进垃圾筒,没想到这一切都被学生看在眼里。
回到学校后,在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好多学生都对这件事情深有感触,对他们的教育意义远远高出平时在课堂中的喋喋不休。
作为教师,遇事应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合乎规范的事就做,违背规范的事不干,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学生表率。
还要努力做到“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按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形象。
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3篇)
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3篇)陶行知篇1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下面简要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
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
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
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
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
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
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
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1篇)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1篇)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闻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荣耀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学问,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
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许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爱岗敬业:首先,要喜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抱负”的人。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宏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吸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分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急躁、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殊对那些学习特困生。
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育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根底。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
近来一些舆论批判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
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
因此,他们总是批判、训斥、否认学生,而很少鼓舞、表扬、确定学生。
其实,在教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洁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卑视学生。
陶行知纪念馆文物观后感
陶行知纪念馆文物观后感陶行知,一位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至今仍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下是我对纪念馆文物的一些观后感。
一、文物展现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走进陶行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展现陶行知生平事迹的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照片、手稿、书籍等,生动地展示了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极倡导和实践生活教育、大众教育的事迹。
通过这些文物,我深刻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二、文物传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纪念馆内,有许多关于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文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真教育”理念。
此外,他还提倡“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文物体现陶行知先生的爱国情怀陶行知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命运。
在纪念馆内,有许多关于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文物。
如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以及他发表的抗日救亡演讲稿等。
这些文物让我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坚定的爱国信念和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
四、文物激发人们对教育事业的思考参观陶行知纪念馆,让我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一生追求的教育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今天,我们国家正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让我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参观陶行知纪念馆,让我对这位教育家的一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他的教育理念、爱国情怀和实践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1. 让我简单介绍一下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倡导了新教育运动,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陶行知先生的伟大贡献而建立的,纪念馆内陈列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教育成就等内容,展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为人师表的崇高品德。
3.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在纪念馆内,我详细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经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深刻认识到了陶行知先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巨大影响。
4.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深触动了我。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至关重要的,他主张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对我来说是一种启发和鼓舞,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新认识和理解。
5. 通过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我不仅对陶行知先生本人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对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演变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今的教育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6. 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领会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意志和崇高精神,也让我对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应该铭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精神,把他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实际教育工作中,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7. 我个人对陶行知先生和教育事业的理解与感悟,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共享。
我深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个陶行知先生的身影,都应该有一颗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梦想而不懈奋斗!以上是根据你提供的主题“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的观后感”撰写的文章,总字数超过3000字。
观看陶行知心得体会(实用17篇)
观看陶行知心得体会(实用17篇)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充实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回望过去,我充满感慨和收获。
这一年,我在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技术。
观影陶行知心得体会在我们快节奏的生活中,观影成为了我们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是观影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它还能为我们提供灵感和触发思考,陶冶情操,拓宽我们的视野。
观影不仅让我们享受视觉盛宴,还能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思考方式。
在我的观影经历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也因此感受到观影的乐趣。
以下是我通过观影得到启发和体悟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通过电影了解历史。
观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深刻意义。
当我们看到一部通过亲身经历而描述历史的电影时,我们往往更能够体会到历史的严酷和残酷。
这让我们能够在更深层次上思考历史所代表的含义,并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举个例子,电影《临门一脚》通过刻画世界杯足球背后的政治和历史背景,把观众带入到冷战时期的世界中。
它使我们深刻领悟到足球不仅仅是一个运动,更是承载了人们政治和民族情感的载体。
第三段:深度解析电影刻画人物性格。
观影可以为我们提供深刻人物塑造的启迪。
通过深入研究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创造一个深刻和有意义的角色,以及如何展现人物独特的性格和思想。
一部好的电影如何刻画其主人公?我最喜欢的两部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福尔摩斯》分别创造了一如既往的萨利·蒂吉奥、一位智力惊人的福尔摩斯。
这些电影将人物刻画得深刻而具体,不仅让我们对人物形象更加深刻印象,而且帮助我们了解如何与角色建立情感联系,带着疑问走进整个故事。
第四段:借鉴电影的故事写作技巧。
观影也可以提供许多关于叙事和故事写作的启示。
当我们看一部电影时,我们可以研究其剧情发展和结构,特别是如何通过角色、场景和情节来维系整个故事的关注点。
学陶行知心得体会(3篇)
学陶行知心得体会(3篇)学陶行知心得体会(通用3篇)学陶行知心得体会篇1近段时间,幼儿园组织了学习陶行知的活动,通过听陶视频、学习有关陶行知的理论等,唤起了我们“师陶、学陶、践陶,打造爱+智慧教师”决心和信心,也让我对陶行知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知道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除了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高尚人格外,在教育中还体现了“爱满天下”博爱精神,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创新民主教育也成了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被陶行知的.精神所感动。
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探索着,尝试着……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话语,仔细斟酌,我有几点体会:在学陶的过程中,首先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爱孩子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础,真诚地热爱孩子,对孩子倾注满腔热情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
教师只有对孩子抱有深深的爱,才能激发孩子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
我用真心疼爱着孩子们,孩子们也用他们的童稚爱心回报着我,我特别喜欢看到听到孩子们甜甜的笑脸,喜欢他们围拥在我的身边,喜欢他们稚嫩的呼唤声,“老师,老师”这是个崇高的职业,让我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
在这种充满爱的师生关系中,孩子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也学会了去爱——爱自己、爱别人、爱幼儿园、爱家庭、爱家乡。
同样,我们也应爱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各种滋味,爱自己的家庭,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爱工作着的幼儿园,有了它,才有我们的安宁幸福。
在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的一生正是这十二个字的写照,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我会带着一颗对教育对孩子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使自己能在这一路上有更大的收获,能采撷到更多的陶果。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想我有幸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这次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他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对于我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
陶行知强调人本主义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陶行知坚持人本主义教育的真实记录和事迹。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索和发现,让他们亲自去了解和体验所学的知识。
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动手解决问题,并提供了许多机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
这些做法让我深感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非单纯的传授知识。
在纪念馆的展示中,我还看到了陶行知对于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他非常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满足学生的身体需要,他亲自设计了适合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
他还为贫困学生提供了食物和住宿的帮助,尽力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陶行知的这种关爱和尊重让我深受触动,他把学生视为孩子一样去关爱,让他们在温暖和尊重的环境下成长。
参观纪念馆还让我了解到陶行知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他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方法。
他在学校中开设了实用主义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
他还尝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陶行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深感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参观纪念馆后,我对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陶行知通过他的行动和实践诠释了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应该具有的品质和理念。
他强调人本主义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这些品质和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陶行知》读后感范文(精选18篇)
《陶行知》读后感《陶行知》读后感范文(精选1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行知》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读后感篇1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是寄托在下一代人的素质上的,现实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最突出的一条是创新能力。
而我们的现行教育是应试教育,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的师生们哪里还顾得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且不说美国、英国等国,单是日本、德国等国家能在二战的废墟上快速崛起,更值得我们去反思,国外教育的现实无情地让我们思考,如果中国的教育再这样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凭什么在世界舞台上与他国同台竞争?而早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老先生就已提出了“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的教育理念,在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既感到遗憾又感到欣慰和喜悦,遗憾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却走了弯路,欣慰的是我们又走了回来,更让我开心的是我能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一定努力去做,去实践,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目的。
陶行知纪念馆观后感
陶行知纪念馆观后感引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感受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卓越贡献和深厚影响。
在这片充满教育智慧的圣地里,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本文将就此展开阐述。
一、陶行知的生平与事迹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艰辛与奋斗,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纪念馆的氛围及布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的铜像,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崇敬之情。
馆内空间宽敞明亮,陈列着陶行知的遗迹和相关文物,一幅幅图片、手稿,以及书籍资料,无不将陶老师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
各个展览室之间紧密连通,以时间轴为线索进行陈列,使观众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陶行知的事迹与思想。
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贯穿于纪念馆的各个角落,他强调教育应该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同时,他提倡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这一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学校教育体系中,我们应该回归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陶行知的影响与传承陶行知以其杰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成果,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倡导的“爱生如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思想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与使命,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传承下去。
纪念馆通过陈列展示,使观众更加深入了解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并为后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五、个人观感与反思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至高使命和价值。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推动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同时,我们应该积极传承陶行知的教育精神,构建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教育体系,为祖国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新一代人才。
陶行知纪念馆观后感
陶行知纪念馆观后感近日,我有幸前往陶行知纪念馆参观,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教育家、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纪念馆则是为了铭记他的伟大贡献并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而建立的。
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先生的雕像,他那温和的面容仿佛在向人们微笑。
随后,我便开始了对陶行知先生生平和思想的了解之旅。
在展览馆的每一个角落,都展示着陶行知先生的成长经历、教育理念和文学成就。
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的展示,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的人物。
陶行知先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留学日本,深受日本教育理念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关爱和个性发展的重视。
回国后,他先后在多所学校任教,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还创建了“校本课程”和“生活课程”,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陶行知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
他的文学作品以清新淡雅、质朴自然而著称,尤以《围城》和《子夜》等作品为代表。
他的思想则主张“知行合一”,强调理性与实践的统一,主张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被陶行知先生的伟大精神所感染。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作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思想家。
他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和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陶行知先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他的思想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前行。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陶行知纪念馆,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感受他的思想和精神,让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
2024陶行知观后感6篇
2024陶行知观后感6篇陶行知观后感。
我们应该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观后感是个人在欣赏完一部作品后所感受到的情感和评价。
栏目的资料涵盖了有关“陶行知观后感”的最全面信息,通过阅读本页,你将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陶行知观后感篇1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就是教;从师生关系看,做就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
”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
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
“‘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
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
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
”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观陶行知有感
观陶行知有感# 观陶行知有感(篇一)陶行知先生,那可是教育界的一座大山,我之前对他只是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就知道他搞教育很厉害。
这次专门去深入了解他,好家伙,真像发现了宝藏。
他那些教育理念,什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一开始我就像听天书,心里直犯嘀咕:“这都啥跟啥呀?”可越琢磨越觉得有味道。
就说“生活即教育”吧,我突然想到我小时候。
我家是开小杂货店的,我爸妈算账那叫一个快,我在旁边看着,时间长了,数学学得那叫一个溜。
这不就是生活中的教育吗?可我当时哪能上升到陶先生这么高大上的理论高度啊。
我就想,要是那时候有个像陶先生这样的人给我指点一下,说不定我早就是个数学小天才了。
陶先生还特别注重实践。
他不像有些老古板,只知道让学生死记硬背。
他带着学生们又是种地,又是搞小发明,忙得不亦乐乎。
我就想啊,这要是放在现在,有些家长可能得急眼了:“我把孩子送来是读书考大学的,不是来当农民、当工匠的。
”可我觉得吧,这就像做菜,只看书上的菜谱,不动手做,你能知道菜到底啥味吗?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个物理老师,光在黑板上讲实验,从来不让我们动手做。
结果一考试,关于实验的题大家都错得一塌糊涂。
这就是不实践的下场。
不过呢,我也有点小疑问。
陶先生的理念这么好,为啥在当时没有一下子就推广开呢?是因为太超前了,大家跟不上他的思路?还是有其他啥原因呢?我也说不清楚,也许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太复杂了吧。
但不管怎么说,陶先生就像一盏明灯,虽然当时可能没有照亮每个角落,但现在回头看,那光芒可是越来越耀眼。
他让我明白,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点滴。
我们不能只盯着分数,还得看看孩子能不能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这教育啊,路还长着呢,陶先生只是给我们开了个好头,后面还得靠我们这些后来人慢慢摸索,可别把他老人家的心血给糟蹋了。
# 观陶行知有感(篇二)陶行知,这名字以前就听过,可没咋深入了解。
这次认真一研究,心里就像被猫抓了一样,痒痒的,想法一个接一个往外冒。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彰显出我们的态度,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陶行知思想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第一篇: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这次的《中学教育概论》课我们集体参观了陶行知先生的纪念馆。
在去之前我就了解了下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对他为人民教育作出的贡献也深感敬佩,也很好奇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身后之地到底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车到晓庄,满眼城郊的凌乱,空气中满是尘埃,我不禁疑惑怎么把纪念馆建在这样一个地方呢?下车往前走,充满古典风格的犁宫显现在眼前,越往里走越感受到宁静的氛围,纪念馆外的小学似乎也歌颂着长眠于此的陶先生。
进到纪念馆中首先看到的一座陶行知先生的雕像(后来在讲解员的介绍下知道这是根据陶行知先生在日本演讲时的照片雕塑的),雕像两边墙上分别是领导人对陶先生的评价,如毛泽东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再两边是陶先生一些杰出的弟子的照片。
纪念馆展出的有陶行知遗著、手稿、遗物,其中有周恩来赠送的毛线衣,冯玉祥将军赠送的遗物,还有陶先生生前用过的衣服、椅子等。
纪念馆中更多的是根据原版照片复制的全面生动反映陶行知先生一生的照片,其中包括有陶先生故居、陶先生留学前后、环球旅行、工学团、“小先生”活动,育才学校,晓庄学院以及陶先生丧仪等各方面的照片。
讲解员按照陶先生的一生给我们介绍了陶先生的生平事迹,也让我了解了为什么把纪念馆建在此处。
陶行知原名陶文濬,在大学时推崇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给自己取名为“知行”,后来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陶行知,并终生以此自勉。
学习就要结合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验证知识,书本上的毕竟是前人的知识,而到底是否为真理还需自己辨别。
这也符合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及学习主张,后来参观陶先生墓时也看到郭沫若为他写的这句话,可见在世时陶先生是多么重视这点。
在参观纪念馆时给我映象最深的是陶先生的“爱满天下”。
陶先生一直都把“仁、爱”当教育的中心思想,我想到陶先生另外一句如今也广为流传的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陶行知教育故事观后感(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故事观后感(精选5篇)陶行知教育故事观后感篇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
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
”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
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育才学校公约草案》规定指导员(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
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陶行知的心得8篇
陶行知的心得8篇写心得时要真诚,不要为了写而写,才能打动读者,当我们有丰富的心得时,写篇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梳理和分享,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陶行知的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陶行知的心得篇1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
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通过聆听杨瑞清教授关于《走在行知路上》的讲座,使我对教师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明确的认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谛。
因为理想的教育总是指向真善美。
求真是教育的根本,惟有达到真的境界,才能继而追求善和美。
真之于为人,就是认真,就是真诚;之于处事,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然而,作为教师,我常常感到教育很难达到真的境界,常常会因为自我素养的局限而失真,比如: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认真好学,可是我常常问自己:你自己是真正严谨好学的吗?是不是因忙碌也有随性敷衍之时?我觉得,陶行知先生倡导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真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我常常问自己:有时候,自己的教育效果为什么不那么理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还不够较真,许多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我的心目中,有时候可能只是教条,甚至只是一个美丽的包装,而非不可动摇的生活准则,既不是发自内心的理想信念,更不是早已形成的优良品性。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篇1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指出:“自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稚园之效力;自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它建立得稳。
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在人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陶行知先生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
幼儿教师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在生活中向幼儿渗透感恩他人的习惯,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幼儿园小班幼儿大多在三岁左右,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教育他们怎样说“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
早晨小朋友吃早餐、中午小朋友吃午饭时,我们都教小朋友说“谢谢老师!”让小朋友在享用别人的劳动时学会感恩他人,到中班、大班时,我们就尝试着让孩子自己轮流分饭、分菜,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
幼儿园游戏很多,但在游戏中我们始终渗透文明礼貌的概念,让幼儿从小在心灵里就播种文明礼仪的种子。
第二,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做人,培养幼儿独立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在《学做一个人》一文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陶行知观后感(合集五篇)
陶行知观后感(合集五篇)第一篇:陶行知观后感陶行知观后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行知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观后感1《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体现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
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
书中第一篇就是“教学合一”。
陶行知认为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由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指导他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这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的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
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运动能力、学习能力、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
最后,陶先生用“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忠告,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网络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许多的知识,作为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馆参观有感
今天,我们参观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纪念馆。
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的黄潭源村,他原名陶文浚,后来由于赞成“行知合一”的学说,改名陶知行;在实践中,他又觉得行应在知之先,又改名陶行知。
陶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杜威。
回国后大力推行平民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现在南京的晓庄师范就是陶先生创办的。
陶先生对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影响很深,我想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教师本身应该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应该是有一定深度的。
陶先生的涵养足够深厚,所以他会自己编写教材,自己创办学校,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又将自己的理念与当时的国情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教学的实施与推广。
那时的旧社会,农民居多,陶先生认识到在农民种普及教育的重要,于是他走进乡村,在农村开展教育。
陶先生创办了很多乡村学校,使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他也注重让大人识字,他亲自编写了识字的教材,让自己的母亲使用教材认字,结果一个月后,他的母亲就能读懂他的家书了。
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陶先生也利用自己留学时学到的科学,为农民传授了科学农作的技术,更加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陶先生在推广教育这方面,真的很用心,这也更能体现陶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先生是在用他的真心,致力于推广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是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陶先生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一件事情。
1936年7月,发生了著名的“七君子”被捕事件,陶先生得知这件事后,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爱因斯坦,泰戈尔,杜威,巴金,这些都是何等著名的人物,我想,陶行知先生认识了这么多中国乃至世界的
知名人士,他的好友是何等的多。
也正是由于有这么多知名好友的支持帮助,陶先生才能请他们来中国推广教育、深入到民间教学,又或者是在危急关头救人一命。
陶先生有着自己伟大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加上他自身良好的素养,使得身边的朋友都很支持自己的事业,这样的为人处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于陶先生怎样教育孩子的事迹,流传很广的就是四颗糖的故事。
我从这个故事感受最深的就是陶先生用爱教育的理念。
陶先生的爱,在教育中体现,他在当学生犯错误时,用他
独特的“四颗糖”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之自己认识到错误,努力改正。
我想,我们应学习陶先生,随时随地用“四颗糖”,即尊重和理解之糖、信任和支持之糖、赏识和鼓励之糖、宽容和体贴之糖去呵护、教育学生,最终唤醒他们的良知和动力,使他们抬起头来重新上路,并茁壮成长。
此行令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在以后面临学生时,我必当以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对待学生,学习陶先生的亲力亲为,用心的对待和解决在教育中遇到的一切问题。